大理沙溪古镇传统白族民居空间更新改造初探_第1页
大理沙溪古镇传统白族民居空间更新改造初探_第2页
大理沙溪古镇传统白族民居空间更新改造初探_第3页
大理沙溪古镇传统白族民居空间更新改造初探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 价值工程大理沙溪古镇传统白族民居空间更新改造初探Thinking of Traditional Resident Architecture Update Protection曾丽平 ZENG Li-ping;谭良斌 TAN Liang-bin(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昆明6505()0)(School of Archilrcl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KUS'r9 Kunning 650500«China )摘要: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的加剧改变着乡村居民的層住环境.他们也在不断地追求的适宜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这与 传统民居聚落的保护产生

2、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本文主要针对沙溪传统民居聚落在保护和史斷中,居民对新的生活空间的需求与 传统空间之间的矛府进行思考.Abstract: /Mong with thr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increasingly rapid url)anization is changing villager living rnvirxinment. They are also pursuing suitabl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he quality of life, which leach to a series of co

3、ntradictions an<l conflicts with the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settienirnts. Ill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contradiction belween villagers* demand for new living space aiui the traditional space in the protection and update of the traditional settlement in §haxi.关it词:传统聚落:氏“;:空间:更新保护Key

4、words: tnulilional sttlenirnt; dwellings; s|>ace; u|Mkl<* pn>l<*elion中图分类号:TU24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 2014)18-0001-02 2 价值工程 2 价值工程0引言传统民居同现代意义上的建筑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民 居是当地工匠和居民们共同参与建造,并适应了当地的自 然环境而共同创造出来的生存空间。传统民居聚落是历史 的一部分,将历史形象化地传承给后代,使其得以有效延 续,是传统民居保护更新发展的意义之一。让一个地区一 座城市或是一个社会群体,依托传统民居而表达文化

5、个 性,在当今趋同化的全球社会经济发展中,这显得尤为 重要。但杲陆着经济药飞速发展和H会变革,传统民居的秆 会文化基础和建筑技术已经发生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不再象原来那样自然而简朴。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社 会、技术等正逐步改变着那些传统聚落中人们的生活方 式,而传统民居聚落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被烙上现代 的印记。随着对民居的理解不断深化,以及现代新的生产 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传统民居的理解意识也在发生 变化。1白族传统民居发展的认知借鉴在云南,在随着旅游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经济利益 的诱导下,传统聚落中居民的生产方式逐渐由传统的农业 转换为现代的第三产业一旅游业为主。此外,城市中现

6、代的生活方式,也在逐渐港入这些传统聚落中。为了适应 这种生产方式的转变,人们的居住空间也随之发生改变。 完全传统的民居建说也在随之蜕变甚至消失。1.1白族民居更新改造的新要求现代住宅设计的一 些新的空间理念在对民居空间的发展演变产生影响。传统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云南典型山地民居的气 候适应机理研究(512(用237)。作者简介:曾丽平(1988-),女,广西钦州人,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学 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谭良斌(通讯作 者)(1979-),女,山东威海人,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学系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乡土建筑的绿色更新。产业对民居空间的功能需求已经被一些新兴产业

7、所左右, 而新的产业使居民的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因此在传统民 居的更新改造中,依新的生产生活的要求,一些传统空间 的功能势必会被置换,新的功能空间应居民的生活变化会 被引入到传统民居中。在对沙溪镇的调查中,随普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以及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当地居民对居住的空间的要求也在 随之改变。但是当地白族居民又是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有着 浓厚的情感,这种情绪也同时融入在其传统建筑中。从图 I中可得出,在传统的更新改造中,既要保留传统民居中 本民族的特点,又要对新的生活方式适应。拚斥裝修改邀网楞、卫浴 增理仓俸、衿口梅扩建戍三饬一照即客栈出相不改遗10%图1当地居民对住房的要求1.2沙溪白族传统民

8、居布局特点 沙溪地区的气候特 点:冬季寒冷干燥、昼夜温差大,此外风沙大,但由于地处 高海拔地区,拥有良好太阳能资源;夏季凉爽、太阳辐射较 强。白族民居应对这种气候,采取合院的布局形式,在防风 的同时,也可获取良好的日照,尤其是在冬季。在沙溪古 镇,当地的传统民居布局形式主要有三房一照壁”和1四 合五天井”两种形式。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在传统民居的更 新中借鉴和沿用的c此外在传统聚落中由干基地形状、 地势,以及实际功能的需求,在基于传统的基本布局形式 上放生变异延展。如位于沙溪古镇四方街北侧的老马店, 因兼顾经商的需求,在形制上欲保持“三房一照壁” 建筑 的布局主要采用前商后住的布局以相邻院落厢房后

9、墙改 为照肇,以保持传统的布局形式。1.3白族传统民居本土传统材料使用 传统民居又如 生长中的植物,根植于本土的自然环境中。传统民居在建 筑材料的使用、基地的选择上无不是都在尊崇着自然,与 当地的自然环境保持着和谐的状态。沙溪地区的白族民居,建筑主体围护结构主要采用土 坯建造(部分采用夯土墙),土坯这种生土材料主要来源于 本地的泥土,经过简单的加工,便可成为建造房屋的建材 之一(如图2h同时,土坯墙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使 民居更能适应当地气候 条件。当建筑拆毁后,墙 体又可还原为泥土,回归 于自然中。土来源于自 然,而土坯则是组成建筑 的一部分,土坯成为建筑 与自然的联结者,使建筑 成为自

10、然系统中的一部 分。相对于现代建筑,蛮 横的割裂了建筑与自然 的联系,孤独的存在着。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环 境的呼应,其生态节能效 应是现代建筑设计无法 比拟的。传统民居有着过去的印记,同时存在于现代,那么它 在发展中也应该有现在的印记。传统民居要适应时代的发 展,这势必会有一些新的现代技术材料的引入。加之我国 现代森林资源匮乏,对于木材这种优良的传统建材,我们 不能像以往一样无节制的使用了。因此,采用新的建筑材 料和建造方式也是传统民居发展所需要的。但是如何与传 统空间布局契合,如何保持原生态材料与自然的和谐,是 我们要垂新思索的。此外,民居又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应该继承其与自然 环境的和谐。

11、这种和谐不应该仅仅是体现在单体建筑上, 还应延续到整个传统聚落中。传统的聚落是自由生长中 的,但它又是时刻保持着与周围大的生态环境的整体 和谐。2白族传统民居的更新设计研究2.1传统功能空间转换引起建筑物理环境改良随着 沙溪旅游业的开发,当地部分居民的生产方式由农业转变 为旅游服务业,产业的转变迫使一些传统民居的功能空间 从传统使用功能置换出来。如一些白族民居因旅游产业的 发展而被改建为客栈,民居内的一些功能空间则改成居住 用房,原来肩负着多重功能的堂屋其功能简化或被置换。 功能的转换,使新功能很多时候并不能很好契合传统的空 间。如白族民居的房间分隔主要用木板,房间的隔音效果 很差,作为客栈的

12、客房,其声环境是不佳的。此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正房除了住户原有的屆住 功能外衍生出岀租等的新功能。传统民居的二层原来主要 作为贮藏空间,但目前现状是由于二层的通风采光、保温、 隔声等建筑物理性能均较差从而导致二层空间利用率较 低(如图2)。通过改善这部分空间的物理环境,提升空间 的宜居性,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空间的使用效率。2.2新生产生活方式引起传统功能空间混乱随着经 济的发展,生活在传统聚落中居民的生活水平在提升,尤 其是一些大型家用电器、家具的引入,使得传统功能空间 和尺度已经不能适应这些新的需求,这种矛盾的冲突势必 会引起一些传统功能空间的混乱。2.3现代新使用功能空间的引入 此外,城市

13、住宅布 局设计,对传统民居的布局产生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条件 的改善,传统民居的功能空间组合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 多样的生产生活需求,新的功能空间的加入是必要的,如 卫生间、餐厅等。但在白族民居传统院落中并没有设買厕 所,厕所对于当地聚落来说是公用的,主要为旱厕。随着现 在生活环境的改善和生活质集的提升,要将厕所结合到民 居中来。又如在沙溪的白族民居中,对于现代住宅户型中 餐厅的概念是模糊的,除重要节日是设在住房堂屋,平时 使用则相对灵活得多,或是结合厨房设境,具有一定的随 意自主性,并无明确的空间位置。此外,第三产业的发展, 使传统民居不再局限于解决居民住宿的要求,同时也需兼 备对外接待、住宿

14、、商业等功能。当然,新功能的加入不能是盲目而直接的。对于城市 与传统聚落是两种不同的空间形态,人们的生活环境、社 会经济条件以及文化上的不同,居民生活习惯是有差异 的,因此他们对生活空间的认知要求是不同的。在民居的 更新改造中,我们是应该借鉴城市居住功能空间的布局, 但不是直接套用。我们不应该自以为是的将城市居民对居 住功能及其布局需求直接嫁接到乡村民居中。因此,新功 能加入与传统功能空间组合应谨慎。如何与传统功能组 合,如何融入其中是值得我们仔细思塑的:或是独立设置, 或是结合已有的功能3结语传统民居的发展是同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 人是现代社会中的人,人作为一个'变体”,本土居民对传 统民居功能空间需求是变化的,传统民居是在不离开本土 的生境中可持续地发展着。我们不能孤立地-东结式”的发 展,应在发展中维持着传统中人一建筑自然的共生 和谐的关联性。传统民居是一份宝贵的文化物质财富,其 丰富的空间理念和形式要素都是值得城市建筑设计和研 究汲取的。但是要跨越单纯的模仿和形式追求,理性的梳 理批判,并结合传统民居的空间意识和现代人的行为,生 活形态和居住模式来思考。参考文献:川日隈研吾自然的建筑(第二版)M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1:1-15.2杨大禹从过去发现未来,从未来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