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与通货膨胀的跨期替代_第1页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跨期替代_第2页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跨期替代_第3页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跨期替代_第4页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跨期替代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失业与通货膨胀的跨期替代评 2006 年诺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的学术贡献周清杰 , 白先华( 北京工商大学 经济学院 , 北京 100037)摘 要 : 作为一名杰出的经济学家 , 2006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 ?费尔普斯的一个重 要学术贡献体现在对失业与通货膨胀方面的创新性分析上 , 包括建立“孤岛模型” , 对菲利 普斯曲线的修正以及自然失业率的提出等。 他的理论研究加深了人们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 间的跨期替代关系的认识 , 并对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决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关键词: 通货膨胀; 失业; 预期; 跨期替代作者简介 : 周清杰 (1969) , 男, 河南沁阳人 , 北京

2、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白先华 (1985) , 男, 湖北洪湖人 ,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Edmund S. Phelps)是当代宏观经济学最重要的经济学家 , 新凯恩斯主义奠基者之一。 1933 年费尔普斯出生在美国伊利诺斯州 , 现任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 1955 年获美国阿姆赫斯特学院文学士学位 , 1959 年获 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师从诺奖得主詹姆斯?托宾教授。曾执教于耶鲁大学(I9601962)、麻省理工学院 (19631965)和宾西法尼亚大学(19661971)。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社会科学院

3、院士、 纽约科学院院士、 美国经济学协会副会长、 布鲁金斯经济事务委员会 资深顾问、美联储学术会议专家、美国财政部和参议院金融委员会顾问、美国经济评论编委等。近几年来 , 费尔普斯教授多次访问我国 , 并于 2004 年和 2005 年起分别担任中国 人民大学和北京工商大学的名誉教授。 除了对经济增长理论方面做出的突出成就外 , 费尔普 斯还是最早对菲利普斯曲线进行修正,并提出“自然失业率”的经济学家。他还与哥伦比亚大学的同事们一起创建了工资与价格定价的非协同模型, 运用不完全信息等理论来研究自然失业率、 隐含工资合同、 回滞效应与失业等重要问题 , 为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化奠定了基础。 本文主要

4、介绍费尔普斯在失业与通货膨胀的跨期替代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一“、孤岛模型”费尔普斯对纯粹名义扰动 ( 如货币政策变动 )对真实经济活动和就业水平效应做出了独 特的分析。货币中性理论的支持者认为 , 货币供给的增加将会使货币工资和价格成比例上涨 , 从而不会对实际经济产生实质性影响。然而 , 费尔普斯并不认同这种观点。在他看来 , 现实 中的市场经济是一个非瓦尔拉斯的世界 , 并不存在一个协调工资的价格调整并及时出清市 场的“瓦尔拉斯拍卖人” 。因而 , 短期内名义扰动会导致实际经济产出出现暂时的增加 , 从而 具有真实效应。在 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的微观基础(Phelps, 1970) 一书中

5、,费尔 普斯提出了著名的“孤岛模型”(islands parable)。在这一模型中,商品生产是在一个个分隔的“岛屿”上进行的 , 每个“岛屿”都有自己的劳动力市场。每一个“岛屿”上的工资和就 业决策都必须在无法观察到其他岛屿反应的条件下做出。在这种情况下 , 由放松货币政策所导致的所有岛屿上名义支出的同时增加 , 并不被每个岛屿立即认识到 , 因此也没有理由认为 工资和价格会立即调整到不会对真实生产和消费数量产生任何效应的中性水平上。于是, 短期内名义扰动就有了增加产出的真实效应。费尔普斯对在以上决策行为分析的一个创新点在于, 他在真实工资和价格水平这样一 些可直接观测到的变量的基础上 ,

6、增加了作为关键状态变量的“平均预期” , 并对之进行了 认真的考察。在费尔普斯的模型中 , 厂商的个别工资、价格制定决策 , 以及产出和就业水平 , 是由其对平均工资和价格水平的预期来决定的。 正是由于这些观点的提出 , 费尔普斯就开始 对凯恩斯主义中盛行的“菲利普斯曲线”做了修正和发展。二、对菲利普斯曲线的修正新西兰裔英国经济学家威廉 ?菲利普斯在“ 1861 1957年英国失业水平与货币工资率的 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 。该曲线表明 , 通货膨胀和失业 之间存在稳定的权衡抉择关系 : 政府可以选择较少失业和较多通货膨胀, 或者是选择较少通货膨胀和较多失业 ,但

7、是政府不能做出失业和通货膨胀同时减少的选择。简言之 , 低失业率与低通货膨胀率对决策者来说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由于菲利普斯曲线只是对一种统计关系的概括性表述, 其中存在一些值得质疑之处。 例如,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呈反向变动的微观理论基础何在? 为什么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下 , 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失业 (即摩擦性失业 )问题 ? 在实践方面 , 菲利普斯曲线所反映的替代关系与 西方国家19501960年代的情况还基本符合,但到了上世纪 70年代初期,高通货膨胀率 和高失业率并存的“滞胀”现象却让菲利普斯曲线陷入了困境。因此 , 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都要求对菲利普斯曲线进行修正。作为一个先知先觉

8、者,费尔普斯(19671970)对菲利普斯曲线进行的修正工作,主要在于把不完全信息、预期因素引入模型中 , 并研究了企业的工资和价格调整 (price- setting) 行 为。费尔普斯充分考虑了经济主体的预期行为 , 对预期和非预期通货膨胀作了严格区分 , 并 对这种区分的宏观经济含义进行了深入的考察 , 从而形成了著名的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 线” (expectations- augmented Phillips curve) 。他的这一思想可以用下面的方程 式来描述 :式中 ! 代表实际通货膨胀率 , !e 代表的是预期通货膨胀率 , f (u) 代表的是关于失 业率的函数 (如图

9、 1)。图 1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由模型可以看出 , 实际通货膨胀率是由失业率与预期通货膨胀率共同决定的。 在给定失 业率条件下 , 预期的通货膨胀每增长一个百分点 , 就会导致实际通货膨胀增长一个百分点。三、自然失业率的提出在对菲利普斯曲线进行修正时 , 费尔普斯注意到 , 尽管货币扰动的真实效应在短期非常 重要,但它们只是暂时性的。 从长期来看 , 经济主体对于市场条件的预期不可能长期偏离其实 际水平 , 真实就业水平会在较短时间内回到仅由真实因素所决定的水平上。换言之, 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在长期并不存在权衡替代关系。 他指出 ,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与纵轴 平行的直线 ( 如图

10、 1 中 LRPC 线), 该直线与均衡失业率 (equilibrium un-employment rate) 水平相对应。当 !=!e 时, 均衡预期的结果导致均衡失业率 , 即由 f(u*)=0 可以得到均衡失 业率u*。如果预期是以过去的通货膨胀率为基础一一所谓的适应性预期,那么只要当u<u*时, 通货膨胀率就会上升 ; 反之 , 通货膨胀率就会下降。这就是通常所指的“加速假设” 。在 上述条件下 , 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 (the non- accelerat-ing inflation rate of unemployment, 简写为 NAIRU, 即自然失业率 )过去常

11、常被认为就是均衡失业率。大约在费尔普斯提出“自然率”假说稍晚一点的时期 , 弗里德曼 (Friedman, 1968) 也阐 述了同样的观点。弗里德曼认定 , 在任何经济中都含有“自然的”或“均衡的”就业率 , 在 此水平上 , 人们对工资变动和价格变动的预期完全通过工资和价格的实际变动率来实现。在“结构主义的就业理论” (Phelps, 1995) 一文中 , 费尔普斯认为弗里德曼讨论的主要是一个 新古典情形 , 其中就业由劳动的需求和供给所决定 ; 如果劳动供给者不知道价格水平相对于 货币工资率已经上升了 , 从而劳动供给比知道这一点时要多一些 , 那将会出现就业水平膨胀的假均衡。弗里德曼

12、理论中的均衡失业理论只是均衡失业率和均衡工资中的局部均衡观点 他的理论也并没有表明在其他市场真实利率和真实的汇率中 , 价格和数量是如何在理 论上影响劳动力市场中的均衡的 , 特别是劳动力市场中的均衡失业率。就这一点而论 , 费尔普斯认为自己用 “寻职” 理论来解释 “自然率” 的思路更有说服力。 在他 (Phelps, 1968) 构建的一个有摩擦、不完善的劳动力市场模型中 , 就业者寻找工作和企 业调整工资的行为可以解释均衡失业率的决定。 当失业率达到一个足够低的水平之后 , 每个 厂商都将通过提高工资水平来提高相对工资 , 从而降低本企业的离职率 ; 但所有厂商都将失 望地发现他们想比其

13、他企业多付工人报酬的做法没有成功 , 导致出现非均衡现象。所以 , 劳 动力市场均衡需要一个合适的失业率水平来防止上述情况的出现。根据其劳动力转换模型 (labor turnover model), 任何试图把失业率维持在一个充分低的水平上的政策努力,都会引发工人频繁跳槽 , 导致各个厂商竞相提高工资 , 以尽量减少已经发生的员工培训等的支出的损 失, 其结果是出现未预期到的工资膨胀状态。从对工资的正确预期的意义上看, 达到均衡的唯一途径是失业率足够高 , 从而减少员工的频繁辞职问题。四、适应性预期视角下的失业与通货膨胀的跨期替代从前面的分析可知 , 无论是长期 , 还是 短期 ,菲利普斯曲线

14、均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都存在着稳定的替代关系。费尔普斯早期也 认为 , 一次扩张性的财政或货币政策会永久性增加就业。然而随着“自然失业率”概念的提 出 , 费尔普斯改变了自己以前的看法 , 认为在长期中经济将收敛于迫近均衡失业率 , 此时真 实的通货膨胀和预期的通货膨胀是一致的。换言之 , 通货膨胀和失业在长期没有交替关系 , 均衡失业率仅仅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运行状况。费尔普斯的研究表明 , 现在的通货膨胀率不仅取决于失业率 , 而且取决于经济主体的适 应性预期。 他有关平衡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思想 , 实际上反映了宏观经济政策中的跨 期替代问题。 由于经济主体现在的通货膨胀预期会影响到

15、未来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替代关 系, 所以 , 现在的高通货膨胀意味着经济主体对未来的高通货膨胀预期( 这将导致未来的政策选择更为困难 ), 而政府维持低通货膨胀的政策则可以看作是对低通货膨胀预期的一种 投资 , 它使得在将来选择某种比其他组合要好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组合是可行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是宏观经济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 费尔普斯的研究成果 改变了当时经济学界流行的观点 , 也奠定了他在经济学界的学术地位。五、简 评费尔普斯关于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跨期替代的观点 , 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宏观经济 如何运行的看法 , 加深了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发生的高失业和高通货膨胀并存的理

16、解 , 并 对经济学研究的经济决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他为宏观经济学建立微观基础所作的探索 , 成为过去 50 年来宏观经济学中最有影响力的思想之一。费尔普斯的研究给政策制定者提供的理论内涵是 : 今天的低通货膨胀会导致对未来低 通货膨胀的预期。 因此 , 政府通过需求管理政策把失业率提高到自然失业率以下的任何尝试 , 都会引起对工资增长和价格上涨的预期 , 这种预期又导致加速通货膨胀的行为 , 只有在失业 重新回升到自然率时整个过程才会停止。 不过 , 在抑制失业率围绕均衡失业水平上下起伏的 短期波动中 , 他并不否认稳定性宏观政策的积极效果。从上世纪 30 年代“凯恩斯革命”颠覆新古典经济

17、学后 , 西方经济学就出现了宏观与微 观相分离的现象。 传统的凯恩斯经济学在研究总体现象时并没有对于人们行为做出具体解释 从而缺乏微观基础。 而费尔普斯通过对预期的研究在宏观经济学中引入了微观分析 , 成为宏 观经济学微观周清杰 , 白先华 :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跨期替代化的杰出代表。他曾经幽默地说 过“ :要解决宏观与微观一致的问题 , 办法就是扔掉微观经济学教科书。 ” 由于诺贝尔奖评委会在决定奖项的归属标准时 , 一直在宏观经济学的两大流派新 古典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之间保持着平衡取舍的传统,因此 , 费尔普斯能够获得 2006 年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虽然稍稍出乎人们的预料 , 爆出了一个不大

18、不小的冷门 , 但就他的研究风格 和学术成果的分量而言 , 获奖对于他应为迟早的事情。参考文献 :1 Aghion, P., R. Frydman, J. Stiglitz, and M. Woodford,2002. Edmund S. Phelps and Macroeconomics C, in Information and Expectations in Modern Macroeconomics: In Honor of Edmund S. Phelp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 Friedman, M. 1968. The Role of Mon

19、etary Policy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 ol. 58, 1- 17.3 Phelps, Edmund S. 1967. Phillips curves, Expectations of Inflation and Optimal Unemployment over Time J. Economica, Vol.34, 254- 281.4 Phelps, Edmund S. 1968. Money- Wage Dynamicsand Labor- Market Equilibrium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 Vol.76, 678- 711.5 Phelps, Edmund S. 1970. Microeconomic Foundationsof Employment and Inflation Theory M. W. W. Norton, Macmillan.6 Phelps, Edmund S. 1995. The Structuralist Theory ofEmployment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85, issue 2,226- 31.7 Phillips, A.W. 1958. The Relation between Unemplo

21、yment and the Rate of Change of Money Wage Rat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J. Economica, V ol.25, 283- 289.8 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Sciences, 2006. Edmund Phelps's Contributions to Macroecnomics EB.http:/no- /nobel_prizes/economics/laureates/2006/ecoadv06. pdf9 The Royal Swedish Acade

22、my Sciences, 2006. The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2006 EB./ nobel_prizes/economics/laureates/2006/info.pdf.10 布赖恩 ?斯诺登、霍华德 ?文、彼得 ?温纳齐克 .苏剑等译 , 现代宏观经济学指南各思想流派的比较研究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11 马克?布劳格著.冯炳昆、李宝鸿译 , 凯恩斯以后的100 位著名经济学家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2003.12 刘义圣、李成刚 .埃德蒙 ?费尔普斯对宏观经济学 的贡献潜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学术贡献评介系列J. 经济学动态 , 2002(6). ( 本文责编 苏 君 ) Intertemporal Tradeoff between Unemployment and Inflation Zhou Qingjie & Bai Xianhua(School of Economics, Beij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