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检测题_第1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检测题_第2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检测题_第3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检测题_第4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检测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谢谢观赏九年级上语文文言文阅读测试?三、(北京课标A)?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19-23小题。(共11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

2、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1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申?2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一,根本原因足一?22、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2分)?23、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

3、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3分)?二十一、(淮安)?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6分)?陈涉世家(节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

4、“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1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度已失期/宁信度,无自信也?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数月之后,时时而问进?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既克,公问其故?D.周以怪之矣/家贫,无从致书以观?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失期,法皆斩。?译文:?天下苦秦久矣;?译文:?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译文:?20

5、.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现陈胜的谋略的一项是(3分)?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曾鱼腹中。?D.(又问令吴广)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21.读贾谊过秦论中的一段文字,结合上文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陈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赢:提,背)粮而景(景:同“影”,像影子一样)从。山东(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这段文字与陈涉世家(节选)中陈胜怎样的预见相一致?请你把陈胜的预见写出来。(2分)?答:?两段文字写的都是陈胜、吴广起义,但在表现内容上各有侧重,请分别说

6、明。(2分)?答:?三十四、(临沂非课改)?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受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节选自陈涉世家)乙秦二世元年七月

7、,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诺。”须臾,梁睨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释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睨:斜眼看。?6.试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2分)?吴广素爱人素?

8、比至陈比?时时而问进问?天下之疾犬也疾?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译:?犬兔俱罢,各死其处。?译:?8.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4分)?答:?9.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答:?六十六、(湛江)?阅读(出师表(节选),回答18叫2题。(14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9、。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1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猥自枉屈猥:(2)以咨善道诹:?(3)以彰其咎彰:(4)此臣所以报先帝所以:?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10、(2分)?A.以伤先帝之明盖亦以精力白致者?B若无兴德之言何陋之有?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不如蜀鄙之僧哉??D.恐托付不效不效则治臣之罪?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B.遂许先帝以驱驰?C.夙夜忧叹D.临表涕零?21请将文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答:?语文试卷第5页(共6页)?22(1)选文第2段“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大事”具体指什么?(2)从作者回忆的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怎样的情感?(4分)?答:(1)?(2)?(二)阅读(吕蒙的故事一文,回答23-25题

11、。(6分)宁(即甘宁)厨下儿曾有过,走投吕蒙。蒙恐宁杀之,故不即还。后宁赍礼(赠送礼物)礼蒙母,乃出厨下儿还宁。宁许蒙不杀。斯须(一会儿)还船,缚至桑树,自挽弓射杀之。毕,解衣卧船中。蒙大怒,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宁闻之,故卧不起。蒙母徒跣(赤脚步行)出谏蒙曰:“至尊(指吴主孙权)待汝如骨肉,属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宁死之日,纵至尊不问,汝是为臣下非法。”蒙素至孝,闻母言,即豁然意释,自至宁船,笑呼之曰:“兴霸(甘宁的字),老母待卿食,急(赶快)上!”宁涕泣嘘欷(哽咽,抽噎)曰:“负卿!”与蒙俱还见母,欢宴竟日。?2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宁厨下儿

12、曾有过过:过失B宁许蒙不杀许:答应?C.蒙母徒跣山谏蒙曰谏:进谏D.属汝以大事属:通嘱”,嘱托?24请将“蒙大怒,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译文:?25文中吕蒙形象鲜明,试概括这一人物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2分)?答:?一、按注音填空正确的字?(1)唐睢不rti便命(2)秦王f口然怒(3)免冠徒xian?(4)以头qiang_地_(5)休jn降于天(6)天下gdo素?秦王色n(o(8)hui星袭月(9)好收吾骨zhmg_江边?(10)天上宫qu6(11)三年j1旅客(12)低qi?二、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粗字?(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2)安陵君因使唐

13、睢使于秦()()?(3)岂直五百里哉!()()?(4)长跪而谢之曰()?(5)万籁此都寂()?(6)今日又南冠()?三、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扑于殿上?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C、大王尝闻布之怒乎??D、秦王不悦。?四、填空。?1、战国策是末年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篇。?2、唐睢是国的使臣,他是一位的谋士,出色地完成了出使奏国的使命。?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聂政之刺韩傀也,;要离之刺庆忌也,。?五、阅读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14、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浮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解释下列加点词。?(1)仓鹰击于殿上()(2)长跪而谢之()?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译文:?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

15、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2)与臣而将四矣。?4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3分)?5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2分)?六、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的意思。?弗()敢长()者.错()意怫 ( )然者者谢谢观赏免冠()徒跣()者者者者以头抢()地者者休祲()色挠()者者?七、根据课文内容的理解,简要回答下列问题。?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实际上是一眼看穿了秦王的真正用心,那为

16、什么还要说“大王加惠,以大易小,至善”的话呢?说说秦王不悦”四个字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秦王说,“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盲外之意是什么?秦王说,天子之怒千里”,唐雎说,伏尸二人今日是也。”他们各表达了什么意思?唐睢不辱使命答案:?一、(1)辱(2)怫(3)跣(4)抢(5)祲(6)缟(7)挠(8)彗(9)瘴(10)阙(11)羁(12)绮?二、(1)用,交换(2)派遣,出使(3)难道,只是(4)道歉(5)一切声响(6)囚徒三、C?四、1、西汉刘向332、安陵有胆有识3、彗星袭月白虹贯日仓鹰击于殿上?五、1(1)“仓”同“苍”,青色。(2)道歉。?2 我明

17、白了:韩国、魏国灭亡,可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3 (1)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2)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4 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答出要点及过程,意近即可)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5示例:(1)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2)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3)诸葛亮舌战群儒,联

18、吴抗曹。?六f而敢。zh?ng忠诚厚重的人,也指年高有德行的人。cu故在心±0f段怒的样子。guanxi?n摘下帽子,光着两脚。qiang地。jn吉祥和凶险。g?o穿丧服。n(o屈服的神色。?七秦王并非真心易地,意在吞并。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可看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B.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商量余地;C秦王不说,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安陵君虽然对秦王的野心洞若观火,无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争取周旋的余地,没有当场揭穿秦王的骗局。?“秦王不悦”引起故事的开端,贯穿整个事件的全过程,对情节发展起着推动作用?言外之意是我秦王如果不“以君为长者

19、”,“错”起“意”来,就会把你和韩魏一样灭亡。?“天子之怒”是秦王慑服唐雎的话,意为要发动战争,消灭安陵;“布衣之怒”是唐雎回击秦王的话,意思是你要我的地,我就要你的命,而且我不惜自己的生命保卫安陵。?答案:?19.(1)逃亡(2)去、往?20.扶苏因为屡次劝戒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21.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22.答案要点:(1)士兵陈胜的敬畏(2)起义爆发前夕人心躁动、紧张而兴奋3)陈胜善于斗争和他的组织领导才干?23.答案要点:(1)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2)做事周密细致(3)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答案:?18

20、.C?19误了期BM,按照(奏稿的)法律,都要被杀头。(意对即可)全国百姓苦于秦朝统治已经很久了。(意对即可)士兵们(或:士兵中)到处谈论(晚上发生的事情),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意对即可)?20.A?21.号程天下的百姓反抗秦朝的统治,会得到很多人的响应。陈涉世家中这段文字侧重写起义的原因和策划(谋划)的经过;过秦论中的这段文字侧重写起义的影响和起义引发的结果。(意对即可)?答案:?6.素:向来比:等到将:统帅,率领亡:逃亡(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7.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军官恼怒,让他们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卒。我听说先动手可以制服对方,后动手就被对方所制。(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8.甲文中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过程。乙文写项梁夺取郡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