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当好一名士官_第1页
新形势下如何当好一名士官_第2页
新形势下如何当好一名士官_第3页
新形势下如何当好一名士官_第4页
新形势下如何当好一名士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科目:新形势下如何当好一名士官同志们:自1998年12月新的兵役制度实施以来,义务兵服役时间改为2年,并且不再超期服役。与新的兵役法相衔接,全军和武警部队按照新的现役士兵服役条例进行了士官制度的一系列改革。经过大量的准备工作之后,从前年11月开始,按照新的士官制度从义务兵中选改士官。经过两年的不断发展,我军的士官队伍不断壮大,士官在部队的工作中也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新形势下,作为一名士官如何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唱响“我是一个兵”的主旋律首先,就涉及到士官如何定位的问题。这里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士官到底是“兵”还是“官”?那么,为什么有些士官不知不觉端起了“官架子”?由拿津

2、贴变为拿工资,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士官肩上的担子的确重了,但普通一兵的本色不能变,服从和奉献的“天职”不能变。士官如何给自己定位、用行动回答好这个看似平常的问题,却关系到广大士官能否在部队各项建设中正确地发挥好自己的作用。第一,“角色”错位说明了什么?前天中午,我在读报时看到了这样两则新闻:某团三连有一位士官,曾是公认的好兵,多次在上级组织的军事比武中夺魁。转改士官后,一夜之间大变样,“架子”大了:训练场上背着手“走一走,看一看;指一指,转一转”,再也见不到他摸、爬、滚、打的身影了。连长批评他,他说:“你别拿士官不当干部!”还有一位姓牛的班长,选改士官前是战士的“贴心大哥”,战士有什么悄悄话都

3、对他说。改选士官后,动辄教训战士,点名时看谁不顺眼,就扬言要给人家处分,弄得许多战士和他反目,公开叫他“牛哥”。更有意思的是,他还找连长说:“距离产生美感,希望给我一个单间,我不愿和战士一起睡大排房。”我想,我们在座的各位中也难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有些士官“角色”错位,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士官对自己身份的定位出了偏差,误把自己当成了官,难免滋生不该有的“官气”,树高千丈不离根。士官只有身在兵中,心在兵中,爱兵恋兵,才能站得稳立得住。北海舰队某快艇支队独立勤务船中队的士官王纪德,已近“天命”之年,和他同期的兵大部分走上了师军领导岗位。他不为资历所累,始终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他培训出来的技术骨干

4、达500多名,带出的训练尖子有30多名。王纪德多次被海军评为先进个人,光二等功就立了两次。“撑破天得个功,干到底是个兵”,面对记者提问,他亮出了自己的心声:“虽然我肩上扛了三道杠,和干部一样拿工资穿皮鞋,脑门上甚至比干部多了几道纹,但我依然爱我是一个兵的称呼,爱我兵的本色”。不知大家听后有何感想?诚然,士官在基层管理中的确起着军官的作用,例如官兵分训,士官组训就是很好的一例。这时,士官不仅是官,也是普通的一名士兵,既要担起管理的责任,又要履行一名普通士兵的义务。那么,就涉及到如何给自己正确定位的问题。是不是必须有“官架子”才能管理好士兵?回答是肯定的,有!而且一定要有,但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

5、。作为一名管理者,如果没有一点官气,那将对我们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就管理本身而言,就必然会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产生矛盾。但只要管的有道理,自身行得正,做得直,大可以放开手脚去管,不能顾及太多。但士官又是士兵行列中的普通一兵,他们和义务兵一样,也过着严格的连队生活,受着军人各项规章制度的严格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讲,士官和战士的地位又是一致的,那么,也许有些人会问:“既然和士兵一样,又让我有官气,那究竟怎么管理呢?”这就要求士官要争当战士的标杆,在部队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严格要求自己,当好表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赢得官兵的敬重。现役士兵服役条例对士官这一概念进行了诠释:“志

6、愿兵役制士兵称士官,并依照本条例授予相应军衔”。总部士官管理规定要求“士官应当认真履行士兵职责”、“为义务兵做表率”。这就是士官的“角色”定位。第二,当好士兵的“第一任教官”士官虽然是普通一兵,但却要担起一部分基层干部的责任。这是因为士官制度改革后,班长都由士官担任。尤其实行官兵分训后,士官成了战士的“第一任教官”,责任更重了;在日常生活中,士官既是士兵的兄长,又是士兵的领导。这就决定了士官不光要“老实听话”,还要“能干会干”。下面,我谈以下如何看待“官兵分训”的问题。从训练上看,由于过去体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分队的训练只能由军官组织实施。但军官和士兵的职责和任务在现代战争中是有很大区别的。军

7、官的任务主要是指挥,士兵的任务主要是实施,只靠“跟我上”是不能完成作战任务的。士官制的实施为军官和士兵的分训提供了可能。士官群体作为士兵中的骨干,在方方面面都可以承担士兵训练的组织和教学工作,从而使得军官有可能去进行针对性更强的训练,军官和士官的分训是现代战争提出的客观要求,而士官制的实施为这一客观要求提供了实现的可能。当然,一项好的制度要发挥其作用还要靠有效的执行。制度把人留下来了,但留下来的人能不能担负他所应担负的职能,这是我们训练上必须关注的问题。中央军委张万年副主席在全军士官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军队越是现代化,越需要造就一支稳定的能够熟练掌握现代化武器装备的专业技术骨干和战斗骨干队

8、伍,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士官队伍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军队的现代化。士官之所以能在部队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其本身的特殊性有很大关系。士官属于“兵”的范畴,又享受“官”的待遇;既是基层重要的指挥员,又是一线关键的操作手;是士兵中的“头领”,又是军官的得力“助手”,这种位置的“中介性”,理所当然地使他们成为官兵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正是士官队伍这种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奠定了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基石,使我军战斗力才得以稳步提高。要担起“第一任教官”的历史重任,除自身过硬外,还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有“教官”美称的“四会”教练员,过去绝大多数是干部,今后将部分让位士官。济南军区某团去年表彰的25名“优

9、秀四会教练员”,其中12名是士官。不难看出,士官在军队现代化建设中的骨干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重要。第三,“服从和奉献”是士官永恒的主题士兵的“本色”是什么?服从和奉献!有人说,如果把士官比做一只鹰,服从和奉献就是他们搏击长空的“双翅”。解放军报上曾经刊登过这样一个例子:某团修理连有一名士官,是坦克维修“专家”。他写过书,事迹上过电视,登过报纸。但可惜,这位颇有作为的老士官,后来滋生了居功自傲的思想,服从意识淡了,奉献精神弱了,时常撂挑子,挨了处分不说,还被复员处理。临走那天,他痛心地告诫战友:“傲才视物,终究要栽跟头。身为士官,服从和奉献是咱的本份,丢了这个本份,就失去了士官的价值,吃家伙理

10、所当然!”有位名将说过:“一品脱的汗水,可节省一加仑的血。”勤学苦练是士官队伍成才的主要途径,我们要看到许多士官虽然掌握了精湛的专业技术,但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一方面在练兵场上勤学苦练,一方面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继续为自己“加油充电”。士官的服役过程,就是不断奋进,在奋进中提高的过程。这里我送大家一句话:“一个兵不服从、不奉献,不爱岗敬业,就像工人不做工、农民不种田一样,会遭人冷眼。唯有服从奉献,才能体现一个士兵的价值!”正确看待“走”和“留”的问题。新的士官制度在工资待遇上给予了士官比较优厚的待遇。但有人认为,一二级士官将来离队就业的问题没有保障。基层士官有一种说法:“辛辛苦苦干八年,一夜回

11、到当兵前”,对这种说法,不知各位有何见解? 对此我是这样理解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第一,军队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保持足够的活力,所以其成员的更替是必然的,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军队只能根据岗位的需要来确定服役时间的长短,所有的士兵或早或晚都将退出现役,所以“走”是必然的,“留”只是相对的。第二,我国的兵役法规定,服兵役是每一个适龄公民的义务,我们到部队来首先是履行义务,不能只考虑自己将来的出路,这就是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第三,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在适龄青年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可以履行服兵役的义务,绝大多数的知龄青年不能履行这个法律规定的义务,这和西方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在许多西

12、方国家,每年适龄青年入伍比率达到80%以上,所以参军与不参军之间的反差并不十分明显,加之其待遇较高,制度完善,尽管退伍后国家并不安排什么工作任其自然融入社会,但军队还有相当的吸引力。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种对军人的补偿机制,使得军人在部队可以安心服役,退出现役后能得到相应补偿。但对退出现役的士兵都要由国家来安排工作既不可能也不现实。在这个问题上,首先需要更新观念,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环境,从另一个角度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过去那种诸如随军、就业等一切由国家包起来的做法并不好,因为它不能体现职业特点和公平的原则。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是经济补偿,目前我们国家已经力所能及的做了大量工作,我

13、们军队也已经在朝这个方向努力,比如建立了一些项目的保险等,但我认为还不够,应随着国家国力的提高,逐步建立完善的补偿机制,这对军队的长远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树立“吃苦奉献”观念,增强自身素质作为一名军人,吃苦奉献是必然的,我们苦不苦,确实苦;我们累不累;确实累!但关键要看自己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这里,我给大家讲述这样一群士官的故事:这是一片奇特的国土。虽说是“国土”,这里却没有一把土,全是珊瑚沙。然而无土的国土照样生长奇迹:成片的绿树长起来了,40多亩菜地开出来了, 30多公里的水泥道路修筑起来了,20多万平方米的楼房矗立起来了,电站、水库、医院等基础生活设施成龙配套 这片奇特的国土就是西沙群岛,创

14、造奇迹的人就是海军西沙守岛部队历代官兵,特别是战斗生活在这里的士官群体。 士官曾连平回湖南老家休假。归队前,妈问他捎点什幺上岛。他说:“岛上风沙太大,一般扫帚扫不干凈西沙的地场。带几把扫帚吧。”他爸爸知道后,跑到自家的山上砍了四根竹子,用竹枝扎了四个结结实实、两米左右长的大扫帚。山村离火车站有40多公里,天一亮,曾连平父子便拉着板车上路,一直到天黑才到火车站。车站货运室的人起初怎幺也不肯经办托运,父子俩好说歹说,才算赶到开车前办妥了手续,但必须自己随身携带。一路风尘一路辛苦。一个多月后,四把大扫帚终于上了西沙中建岛。从码头到营区,从碉堡到沙滩,大扫帚“哗啦哗啦”一扫,道路、沙滩被扫得干干凈凈。

15、烈日烤晒,热沙蒸熏。西沙士官们个个不畏艰苦,练兵习武。他们每人都是岛上的训练尖子和技术骨干,都掌握三门以上的专业技术,能熟练使用5种轻重武器。 2000年7月18日,是士官曾仕祺刻骨铭心的日子。在这天进行的 “水警区步兵集训”实弹射击考核中,他取得了811式自动步枪第一练习5发子弹50环、第二练习十发十中、轻机枪第一练习优秀的好成绩,被荣记三等功一次。可就是这名武状元,集训前差一点被淘汰出集训队。 开训之初,由于没有掌握好动作要领,曾仕祺战绩平平,连队领导经过研究想将他“请”出集训队。天生不服输的曾仕祺主动请缨,立下军令状:“考核中如打不出优异成绩,组织上可以撤掉我的班长职务。” 烈日下,曾仕祺趴在炽热的沙滩上,一练就是两三个小时,中午,趁战友们休息时,曾仕祺给自己开起了“小灶”。一天午休后集合学习,战友们发现曾社祺还没有回来,就到训练场上去找,发现他已晕倒在沙滩上,训练服上的汗渍被晒干了,汗碱斑斑。战友们把他抬回队里,进行急救,经过半天的输液,他才慢慢地苏醒过来。第二天,他又和战友们一道上了训练场。天道酬勤!曾仕祺的成绩天天见长。实弹考核那天,他一上场就博得一片喝彩。大家听后不知有何感受?作为一名军官,也作为一名老兵。当兵十多年,我感觉作为一名士兵,首先应树立好以下三种观念:苦的是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