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厦建立在有厦门外滩之称的鹭江道_第1页
大厦建立在有厦门外滩之称的鹭江道_第2页
大厦建立在有厦门外滩之称的鹭江道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厦建立在有厦门外滩之称的鹭江道年轮记树的年轮记载着它成长的秘密,建筑,一直肩负着城市年轮的使命。而这一 切,始终都离不开兢兢业业坚守岗位的我们。当夜晚来临万家灯火时,那一盏盏温 暖的光亮,照耀了这座城市的美丽。从报纸上得知,儿时居住的老街经过政府的改 造修缮有了翻天的变化,霎时搅动了记忆长河,静取一瓢饮。大厦建立在有厦门外滩之称的鹭江道,是观赏老城区最有利的位置,坐在大厦 顶层的西餐厅里,桌上洁口的瓷器冒着白烟,沁人的香气随着口烟侵入鼻腔,在这 样的环境里看厦门实在符合这座城市的情调。望着眼前高楼迭起,不经感叹,这座 城市的变化总让人始料未及。对着落地玻璃轻呵一口气,用指尖在玻璃上画出一个圆

2、心,圆心里圈中的是我 岀生的地方一人和路。据说这个街名是由"大同人和”四字衍生而来,这是老街名 字的特色,词淡意浓得深刻。人和路全长208米,宽8米,两侧两侧固定店面约 90间。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昔日是厦门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在八十年代中, 九十年代初这里是服装小商品市场,林立着上白家的服装店,这里的服装是当时最 时髦的,各种模仿港台的服饰在这里贩卖。对于“80后”的我来说老街的记忆也 是从这时候开始,每日都有来自各方的朋友在此购物,各种语言交杂相会。到了九 十年代后期,由于厦门经济快速发展,商业品质和贸易手段都与世界接轨,小商品 和自主经营的服装店便也慢慢的退出商业舞台。而后的儿

3、年间,老街成了外来小商 贩的争夺之地,各种利益在这里相互碰撞,长时间以来,虽然儿经整治但效果始终不尽如人意, 人和路的管理逐渐成为一个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曾经的辉煌不再,让对老街有 着深厚情感的我,伤神不已,老街的兴衰,实际上从一个方面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历 史变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代的进步。眼下对老街进行的商业改造,可以说也 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就在去年的6月中旬老街这个现代文明与历史底蕴互为融 合的片区,乂发生一次新的巨变,一场彻底整治人和路的序幕悄然拉开。经过近半 年的努力,如今人和路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这才是人和路美丽变身的笫一步一一 人和路的发展LI标是,要成为独具地方特色乂具有

4、浓厚闽南文化氛围的商业街。一 个简单的例子,今后,相关部门将在人和路上增设若干小木屋,并在每一小木屋旁 设置一个大型博饼碗,届时,市民和游客就可全年在此享受博饼的乐趣了。在这 里,人们不仅可以品尝到各式各样的闽南地方小吃,购买到种类繁多的闽台特色工 艺品,还能够通过不同形式的雕塑作品,触摸惮大精深的闽南文化。从某种角度来 说,一条老街就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缩影,也是一个城市不可复制的,不可替代的文 物古迹。而将老街和深刻的闽南文化相互结合在一起是最恰好不过的,老街的魅力 将一览无遗。思绪拉回,低头望了望眼下的美丽,这不就是厦门外滩之称的鹭江道吗,嘴角 微微上扬,那是一股不曾轻易透漏的感动。个人认为

5、这是变化最大,最美的街道。 依稀记得儿时的鹭江道道路很窄,混乱无章,靠海那边是一整排平房,靠道路这边 有一些两三层的红砖楼,有一部分是早期的华侨房。沿街建筑老旧杂乱,遮挡人们观海的视线,临海却 难见海。山于驳岸标高过低,每逢大潮或台风,海水还会漫上道路。唯一的绿化空 间,就是面积不大的海滨公园。每当夜幕降临之时很多老人会带着自家孙子在街边 看着人来人往,或是在海滨公园里乘凉话家常,使得小小的公园、街道人满为患。 常常造成道路的堵塞,车辆流通不便等问题。这一切已然成为了历史,早在1993 年10月,鹭江道改造工程正式通过立项;沿岸码头迁移、旧城改造拆迁工程也紧锣 密鼓地进行。1997年初,市委、

6、市政府将鹭江道改造工程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 一。与以往道路改造不同的是,鹭江道的拓宽是向海洋要土地,争取地下空间。寸 土寸金的鹭江道旁,聒立着海滨大厦、海关大楼、鹭江宾馆等重要的建筑物,在保 留这些建筑物的前提下,道路向海域方向拓宽到44米,设6个车道,比当时的厦 禾路还宽出6米,道路外侧是20米以上的步行观光绿化带。于是,向海上推移最 多处达到了 80米。改造后建成的地下车库面积达1.2万平方米,拥有358个车 位。这样大规模的地下车库在全国来说都不多见。改造后的鹭江道,与鼓浪屿近距 离呼应,靠城区一侧建立起风格各异的建筑群,与海景、绿廊融成一体,相得益 彰,构成壮丽一景。海岸线理顺后,岸边不规则的建筑物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 长达1公里的综合性多功能海滨绿化带,极具景观效果的建筑点缀其中,可行可 坐,人们可以在这里尽情地享受海滨美景。从南到北,鹭江道98%的地带都可以看 到大海,鹭江道,从此成为厦门人自己的''外滩”。时间是6点整,走岀大厦踏上 厦门的外滩,跟在两位老人家的身后,看着这样一幅风景,默落夕阳下,映出两位老人忻长的身影,紧握着手,走向变幻莫测 的海岸,看尽潮起潮落。海峡西岸的巨变是每个海西子民心里的磨灭不了的印记,它深深刻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