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1237-2021 机动车排放定期检验规范_第1页
HJ 1237-2021 机动车排放定期检验规范_第2页
HJ 1237-2021 机动车排放定期检验规范_第3页
HJ 1237-2021 机动车排放定期检验规范_第4页
HJ 1237-2021 机动车排放定期检验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HJ 12372021机动车排放定期检验规范Specification for motor vehicles periodic emissions inspection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2021-12-27 发布2022-07-01 实施生态环境部发 布HJ 12372021目次前言ii1 适用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检验系统组成与技术要求25 日常运行和维护要求36 标准物质37 检验技术要求48 数据记录及修约49 质量保证4附录A(规范性附录)设备检查与校正要求5附录B(规范性附录)车辆外观检验

2、11附录C(规范性附录)OBD 检查15附录D(规范性附录)排气污染物检测17附录E(规范性附录)视频监控装置技术要求19i 库七七 标准下载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机动车大气污染, 规范机动车排放检验工作,提升检验质量,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的检验系统组成与技术要求、日常运行和维护要求、标准物质、检验技术要求、数据记录及修约、质量保证等内容。本标准附录A附录 E 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山东省机动车排

3、气污染监控中心。本标准生态环境部 2021 年 12 月 27 日批准。本标准自 2022 年 7 月 1 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ii 机动车排放定期检验规范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的检验系统组成与技术要求、日常运行和维护要求、标准物质、检验技术要求、数据记录及修约、质量保证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开展汽车排放定期检验和注册登记检验。本标准适用于县级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依法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监督管理工作。本标准不适用于机动车环境噪声检验检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

4、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 3847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自由加速法及加载减速法)GB/T 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 17691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 18285汽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GB 18352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HJ 1238汽车排放定期检验信息采集传输技术规范ISO 9141道路车辆诊断系统ISO 13400道路车辆基于互联网协议(DoIP)的诊断通讯ISO 14229道路车辆通用诊断服务(UDS)ISO 14230道路车辆基于 K 线(DoK-Li

5、ne)的诊断通讯ISO 15031道路车辆 车辆与排放有关诊断用的外部试验装置之间的通讯ISO 15765道路车辆基于 CAN(DoCAN)的诊断通讯ISO 27145道路车辆 实现全球范围内统一的车载诊断系统(WWH-OBD)通信要求SAE J1850B 类数据通讯网络接口SAE J1939串行控制和车辆网络通讯的推荐实际应用SAE J1979E/E 诊断测试模式3 术语和定义GB 18285、GB 3847、GB 18352 和GB 17691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3.1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motor vehicle emissions inspection age

6、ncy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具备检验检测资质,开展机动车注册登记排放检验及排放定期检验工作,并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报告的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机构。1 3.2 3.2排放注册登记检验emissions inspection for unregistered vehicles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对拟申请注册登记的非免检汽车进行的排放检验。3.3 3.3排放定期检验periodic emissions inspection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对已经注册登记的汽车定期进行的排放检验。4 检验系统组成与技术要求4.1 系统组成4.1.1 检验机构应配备与检测能力相匹配的检

7、验设备和配套软件,并根据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管理要求,及时升级检验设备及其配套软件。4.1.2 系统组成应包括外观检验、车载诊断系统(OBD)检查、排气污染物检测、数据采集与处理、视频监控、校准和比对等过程必要的设施及仪器。4.2 设备技术要求4.2.1 一般要求相关设备的技术指标应符合 GB 18285 和GB 3847 的相关要求。4.2.2 外观检验检验机构应配置相应的地沟或举升装置等其他等效装置,并配备移动外观检验设备,具备车辆信息查询、检验项目填报、机动车环保信息公开数据查询、拍照等功能并能够联网实时数据传输。4.2.3 OBD 检查4.2.3.1 OBD 诊断仪应至少具备车辆及 OB

8、D 信息检查、故障代码获取、就绪状态描述、OBD 系统的实际监测频率(IUPR)相关数据记录、实时数据流读取及打印等功能。4.2.3.2 OBD 诊断仪应连续获取、转换及显示车辆排放相关的数据和故障代码,按照标准规定的格式读取并自动传输。避免误读、漏读、更改及清除故障代码及相关信息等篡改检验结果行为。4.2.3.3 OBD 诊断仪应支持但不限于读取符合以下通信协议的车辆OBD 信息:ISO 9141、ISO 13400、ISO 14229、ISO 14230、ISO 15031、ISO 15765、ISO 27145、SAE J1850、SAE J1939、SAE J1979 等。4.2.3.

9、4 OBD 诊断仪应满足基于 ISO 9141 通讯协议支持五波特率初始化的要求、基于 ISO 14230 通讯协议需同时支持五波特率初始化和快速初始化的要求。应基于 CAN(ISO 15765 或 SAE J1939 或ISO 27145)通讯和 K 线(ISO 14230)通讯的波特率(250 kbps 或 500 kbps)进行自动检测和匹配的要求。4.2.4 排气污染物检测4.2.4.1 一般要求4.2.4.1.1 应依据国家相关计量技术规范,采用检定或校准的方式直接溯源至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确认设备能够满足检验检测要求。排气分析仪、气体流量分析仪、不透光烟度计、底盘测功机、发动机转速计

10、、温度计、湿度计、大气压力计等应在计量检定或校准有效期内。对已通过检定或校准的设备,在2更换影响设备测量准确度的关键部件或对设备进行重大维修后应重新进行检定或校准,并详细记录。4.2.4.1.2 每套排气污染物检测系统应配备至少一套 OBD 诊断仪,并同时具备接收 OBD 诊断仪传输数据的功能。4.2.4.2 排气分析仪排气分析仪应满足以下要求:a) 应具备日常检查功能,检查项目符合附录 A 的相关要求;b) 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根据实际管理需要,要求检验机构对除柴油车用不透光烟度计外的排气分析仪进行物理隔离,废气应通过管路排出操作间外;c) 使用转化炉原理测量氮氧化物的排气分析仪进行排气污

11、染物检测时,应确保转化炉正常启动且NO 转化剂组件有效工作;d) 排气分析仪采样管长度应小于 7.5 m,不透光烟度计采样管长度应小于 3.5 m,采样管路包含取样探头、取样管、过滤器等;e) 应避免干扰检验结果、弄虚作假的行为。如:检验设备与检验无关的物品连接;采样管路泄漏、弯折、堵塞等。4.2.4.3 气象站气象站应满足以下要求:温度计、湿度计、大气压力计应安装在检测车间内、电脑操作间外,并应与受检车辆处于相同的环境,测量记录排放检验时的环境数据。数据按标准要求用于车辆排放检验数据计算。4.3 检验软件4.3.1 检验软件应符合GB 18285、GB 3847 和HJ 1238 的相关要求

12、。4.3.2 检验软件应具备唯一性、完整性。5 日常运行和维护要求5.1 仪器设备应按要求进行定期检查,检查不通过的应锁止,检查通过后解锁。检查记录应自动生成保存,并按有关要求进行传输。检查项目和周期见附录A。5.2 每天首次排放检验前,应进行设备预热、自检。如任一项目没有通过,系统应锁止,自检通过后解锁。5.3 每次排气污染物检测前,排气分析仪或不透光烟度计应进行设备校正。6 标准物质6.1 应配备符合规定的标准物质,标准物质信息应按照HJ 1238 的相关要求进行记录、保存和传输。标准物质存放条件应能保证其溯源性不受影响。6.1.1 标准气体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具有标准物质证书,并在标注

13、的有效期内使用。6.1.2 应按照相关要求配备合理数量的标准滤光片和测功机标定校准用标准砝码、转速表,并按要求进行计量检定或校准,且在有效期内使用。6.2 排气分析仪的零点校正应使用符合 GB 18285 和GB 3847 的零点标准气体或零点标准气体发生器。6.3 零点标准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成分应符合 GB 18285 和 GB 3847 的零点标准气体要求。零点标准气体发生器应通过计量检定或校准,且在有效期内使用。3 6.4 排气分析仪的单点检查和五点检查应使用符合GB 18285 和 GB 3847 的标准气体。7 检验技术要求7.1 检验按照联网核查、外观检验、OBD 检查、排气污染

14、物检测的顺序开展。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确定开展汽油车燃油蒸发检测的,还应进行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检测。7.2 联网核查应包括环保违规情况、排放召回记录、车载终端联网状态及车辆维修记录。对存在环保违规和排放召回记录的车辆,应提醒车主及时处理。对已安装远程排放管理车载终端的重型柴油车和燃气车,应查询车载终端的联网状态,并记录通信情况。7.3 外观检验、OBD 检查、排气污染物检测方法和项目应按照GB 18285 和 GB 3847 进行。同一车辆或相同型号车辆应采用同一种检测方法。外观检验流程按照附录 B、OBD 检查流程按照附录 C、排气污染物检测流程按照附录D 进行。7.4 除设备故障和安全事

15、故的情况,应避免随意中断检测过程。7.5 检验过程中车辆排放出现目视可见黑烟或蓝烟,按GB 18285 和 GB 3847 判定外观检验不合格。8 数据记录及修约8.1 应保存排放检验实施过程中的所有原始记录,包括:车辆信息、检测条件、检测设备、检测方法、检测人员以及检测过程数据的原始记录、设备自检及周期性检查、照片或视频等相关佐证材料,确保能够追溯车辆的检测过程。8.2 检测过程数据、设备检查数据应按照规定频率保存全过程连续数据。8.3 应参照GB/T 8170 对排气污染物检测数据进行修约,保留到与对应限值相同有效位数,加载减速轮边功率实测值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中间计算过程数据不进行修约处

16、理。9 质量保证9.1 应建立并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及检验工作运行程序,确保检验过程规范,检验结果真实和准确。9.2 检验机构应定期组织开展检验能力验证和比对试验,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每次进行比对试验结果和数据应记录保存归档。9.3 应利用视频等手段开展内部监督,确保按标准规定开展检验。视频监控装置应满足附录 E 相关要求。9.3.1 视频应保证连续不中断,应记录检测设备启动、设备检查和校正、车辆排放检测、检测设备待检测、系统关机等全部过程。避免以任何形式遮挡、污染或关闭视频监控装置,监控系统应具备视频录制功能。9.3.2 视频记录支持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远程调阅。9.4 检验报告批准人应为检验

17、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或者由法定代表人授权符合要求的人员担任。9.5 应建立完善投诉及信息反馈和处理的程序。4附录A(规范性附录) 设备检查与校正要求A.1 概述本附录规定了检验机构设备检查项目和检查周期要求。检验机构应按照本附录要求开展设备的检查,检查项目和周期应至少满足本附录规定要求,检查方法及指标应符合 GB 18285 和 GB 3847 的相关要求。本标准未明确的其他设备检查应满足计量检定和检验机构质量控制的相关规定。A.2 双怠速设备检查项目及周期表 A.1双怠速法设备检查项目及周期检查单元项目检查内容周期类型排气分析仪泄漏检查取样系统密闭性检查每天开始检测前自检HC 残留检查检查系统

18、中 HC 残留值每次测试前校正单点检查用低浓度标准气体进行单点检查。如检查不通过,需要改用零气和高浓度标准气体进行标定,再用低浓度标准气体进行复查每天开始检测前自检响应时间检查检查 CO、CO2、HC 和 O2 响应时间每月进行周期检查A.3 稳态工况法设备检查项目及周期表 A.2稳态工况法设备检查项目及周期检查单元项目检查内容周期类型排气分析仪泄漏检查取样系统密闭性检查每天开始检测前自检零点校正排气分析仪 HC、CO、CO2、NO 的零点校正O2 传感器量距点校正每次检测前校正环境空气测定测量并记录环境空气 HC、CO、NO浓度每次检测前校正背景空气浓度取样取样管抽气分析 HC、CO、NOx

19、 浓度计算 HC 残留量浓度每次检测前校正单点检查用低浓度标准气体进行单点检查(含氧检查)。如检查不通过,需要改用零气和高浓度标准气体进行标定,再用低浓度标准气体进行复查。高浓度标准气体标定应每月至少进行一次低标气:每天开始检测前高标气:每月至少一次自检5 续表检查单元项目检查内容周期类型排气分析仪响应时间检查CO、NO、O2 传感器响应时间高浓度气标定时自检五点检查单点检查连续 3 次不通过,应对排气分析仪进行维护保养或重新线性化处理,然后进行五点检查自检底盘测功机滑行测试50 km/h30 km/h 滑行测试及35 km/h15 km/h 滑行测试每天进行自检附加损失测试测功机内部摩擦损失

20、功率每周进行,当滑行检查不通过时也需进行自检/周期检查其他力传感器检查、转鼓转速检查、负荷准确度、响应时间、变负荷滑行180 天周期检查A.4 简易瞬态工况法设备检查项目及周期表 A.3简易瞬态工况法设备检查项目及周期检查单元项目检查内容周期类型排气分析仪泄漏检查取样系统密闭性检查每天开始检测前自检零点校正排气分析仪 HC、CO、CO2、NOx 零点校正O2 传感器量距点校正每次检测前校正环境空气测定测量并记录环境空气 HC、CO、NOx浓度每次检测前校正背景空气浓度取样取样管抽气分析 HC、CO、NOx 浓度计算 HC 残留量浓度每次检测前校正单点检查低浓度标准气体检查(含氧检查)。如检查不

21、通过,需要改用零气和高浓度标准气体进行标定,再用低浓度标准气体进行复查。高浓度标准气体标定应每月至少进行一次低标气:每天开始检测前高标气:每月至少一次自检响应时间检查CO、NOx、O2 传感器响应时间高浓度气标定时自检NOx 转化效率检查采用转化炉方式测量 NOx 的分析仪应进行 NO2 转换为 NO 的转化效率检查,检查方法应按照附件 AA。转化效率应不小于 90%每周至少一次更换 NO 转化剂组件时必须进行周期检查五点检查当单点检查连续 3 次不通过,应对排气分析仪进行维护保养或重新线性化处理,然后进行五点检查。自检底盘测功机滑行测试50 km/h30 km/h 滑行测试及35 km/h1

22、5 km/h 滑行测试每天开始检测前自检附加损失测试测功机内部摩擦损失功率每周进行,当滑行测试不通过时也需进行自检/周期检查其他力传感器检查、转鼓转速检查、负荷准确度、响应时间、变负荷滑行180 天周期检查6A.5 自由加速法设备检查项目及周期表 A.4自由加速法设备检查项目及周期检查单元项目检查内容周期类型不透光烟度计零点和满量程检查0%、100%点每次检测前校正滤光片检查标准滤光片量距点检查每天开始检测前自检A.6 加载减速法设备检查项目及周期表 A.5加载减速法设备检查项目及周期检查单元项目检查内容周期类型不透光烟度计零点和满量程点检查0%、100%点每次检测前校正滤光片检查标准滤光片量

23、距点检查每天开始检测前自检NOx 分析仪泄漏检查取样系统密闭性检查每天开始检测前自检零点校正CO2、NOx 排气分析仪零点校正每次检测前校正单点检查低浓度标准气体检查。如检查不通过,需要改用零气和高浓度标准气体进行标定,再用低浓度标准气体进行复查。高浓度标准气体标定应每月至少进行一次低标气:每天开始检测前高标气:每月至少一次自检响应时间检查CO2、NOx 传感器响应时间高浓度标定时自检NOx 转化效率检查采用转化炉方式测量 NOx 的分析仪应进行NO2 转换为 NO 的转化效率检查,检查方法应按照附件 AA。转化效率应不小于 90%每周至少一次, 更换 NO 转化剂组件时必须进行周期检查五点检

24、查当单点检查连续 3 次不通过,应对分析仪进行维护保养或重新线性化处理,然后进行五点检查自检底盘测功机滑行测试100 km/h 10 km/h(至少 80 km/h 10 km/h)滑行测试(10 kw30 kw 任意一个负载)每天开始检测前自检附加损失测试测功机内部摩擦损失功率每周进行,当滑行测试不通过时也需进行自检/周期检查其他测功机静态检查(扭矩/力)、测功机速度测试、响应时间、变负荷滑行180 天周期检查7 附件AA(资料性附件)排气分析仪 NOx 转化效率检查方法AA.1概述本附件规定了使用转化炉原理测量氮氧化物的排气分析仪转化效率检查方法。AA.2采用标准气体进行转化效率检查方法A

25、A.2.1 完成分析仪零点校正和泄漏检查,按图AA.1 所示连接管路。AA.2.2 开启标准气体钢瓶的阀门,通入一氧化氮标准气体,二位三通电磁阀通电(P、A 通),再启动分析仪气泵。调节节流阀,使通入分析仪的标准气体的流量维持图AA.1 中的气囊不处于真空,也不充盈。待分析仪示值稳定后,记录氮氧化物的示值(ei)。AA.2.3 断开二位三通电磁阀电源(O、A 通),通入清洁空气或零气,排出检测仪中标准气体至检测仪恢复零位。AA.2.4 重复 AA.2.2 至AA.2.3 操作 3 次,计算三次测量平均值 。AA.2.5 断开二位三通电磁阀电源(O、A 通),通入清洁空气或零气,排出分析仪中标准

26、气体至分析仪恢复零位。AA.2.6 通入二氧化氮标准气体,记录氮氧化物的示值(fi),重复 AA.2.4 至AA.2.5 操作 3 次,计算三次测量平均值 f 。AA.2.7 校准后的 NO2 气体转化后测量值按照公式(AA.1)计算:C = f ( e0) (AA.1) 式中:C校准后的二氧化氮标准气体转化后测量值,10-6;f 校准后的二氧化氮标准气体转化后 3 次测量值(fi)的平均值,10-6;e0 一氧化氮标准气体的标称值,10-6; 一氧化氮标准气体 3 次测量值(ei)的平均值,10-6。AA.2.8 按照公式(AA.2)计算转化率:C = f ×100%(AA.2)式

27、中:转换率,%;C 校准后的二氧化氮标准气体转化后测量值,10-6;f 二氧化氮标准气体的标称值,10-6。81标准气体钢瓶;2减压阀;3节流阀;4浮子流量计;5气囊;6三通接头;7二位三通电磁阀;8采样管;9分析仪图 AA.1标准气体进行转化效率检查示意图AA.3采用臭氧发生器进行转化效率检查方法流量控制电磁阀零标准气臭氧发生器 自耦变压器NO 低浓度标准气去分析仪AA.3.1利用臭氧发生器进行 NOx 转化效率检查应按照图 AA.2 要求完成管路连接,并按照 AA.3.2 AA.3.9 进行。图 AA.2臭氧发生器转化效率检查示意图AA.3.2分析仪完成零点校正和泄漏检查。AA.3.3分析

28、仪调整至 NO 检测位置,使 NO 低浓度标准气体不通过转化器,记录 NO 指示浓度。AA.3.4通过一个 T 型接头,将零标准气连续通入气流中,直到分析仪 NO 指示浓度比 AA.3.3 指示浓度低 10%。记录此指示浓度(c)。这个过程中臭氧发生器不起作用。AA.3.5使臭氧发生器工作产生足够的臭氧,将 NO 浓度降低到 AA.3.3 给出的标定浓度的 20%以下(不能超过 10%),记录该指示浓度的示值(d)。9 AA.3.6分析仪调整至 NOx 检测位置,使混合气体通过转化器,记录此时分析仪指示的 NOx 浓度示值(a)。AA.3.7使臭氧发生器不起作用,零标准气体和 NO 低浓度标准

29、气通过转化器进入分析仪,记录此时指示 NOx 浓度示值(b)。AA.3.8关闭臭氧发生器,切断零标准气体,此时分析仪的 NO2 读数应不超过AA.3.3 中测得指示浓度的 10%。AA.3.9NOx 转化率按照公式(AA.3)计算公示如下:a b = 1 + c d × 100%(AA.3)式中:转化率%;a在AA.3.6 测得的NOx 指数浓度,10-6; b在AA.3.7 测得的NOx 指数浓度,10-6; c在AA.3.4 测得的 NO 指数浓度,10-6; d在AA.3.5 测得的 NO 指数浓度,10-6。10附录B(规范性附录) 车辆外观检验B.1 概述本附录规定了车辆外

30、观检验流程及相关要求,检验机构应按照本附录规定进行外观检验。B.2 注册登记检验B.2.1 检验项目车辆环保信息公开情况;污染物控制装置与环保信息公开内容一致性检查;车辆状态检查;工况法适用性检查。B.2.2 检验流程a) 查验车辆环保信息公开情况,核对环保信息公开内容与环保信息随车清单是否一致,核对车辆污染物控制装置与环保信息随车清单是否一致;b) 根据环保信息公开内容或环保信息随车清单,查验车辆可见范围内的污染物控制装置,并核对信息。应对污染物控制装置应拍照或录制视频记录,照片或视频记录中装置信息应清晰可见。如果装置型号不可见,应记录“信息不可见”;c) 车辆状态检查与工况法适用性检查流程

31、按照B.4 进行。B.3 定期检验B.3.1 检验项目污染物控制装置状态检查;车辆状态检查;工况法适用性检查。B.3.2 检验流程a) 目视检查车辆OBD 接口和 MI 灯判断车辆是否配备OBD 系统;b) 检查车辆污染物控制装置是否齐全、是否存在污染物控制装置失效或作弊装置,对污染物控制装置应拍照或录制视频记录;c) 车辆状态检查与工况法适用性检查流程按照B.4 进行。11 B.4 车辆状态检查与工况法适用性检查流程a) 检查车辆机械状况是否良好,车辆仪表工作是否正常,车辆进排气系统有无泄漏、油箱和尿素箱有无异常,并关闭车辆空调等其他附属系统;b) 对点燃式发动机汽车还应检查燃油蒸发控制装置

32、(单一燃料燃气汽车除外)、曲轴箱通风系统有无异常;c) 检查车辆是否适用工况法进行排气污染物检测,对不适用工况法检测的车辆,检测人员应详细记录原因,并由机构技术负责人或授权签字人审核批准。审批记录应随检验报告一同存档,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对审批记录进行监督抽查;d) 对适用工况法检测的车辆,应检查车辆轮胎气压是否正常、胎面间有无夹杂异物,并关闭影响车辆检测的相关牵引力控制及制动辅助系统;e) 在外观检验过程中,如果发现存在非否决项目不合格,车主可现场自行调整,经调整满足检验要求后,可继续检验。12附件BA(资料性附件) 车辆外观检验记录表BA.1概述本附件规定了车辆外观检验记录表,检验机构可参考

33、本附件记录外观检验情况。BA.2车辆外观检验记录表表 BA.1车辆外观检验记录表1. 车主信息车主姓名/单位联系电话2. 车辆基本信息车辆生产企业品牌车辆型号车辆识别代号(VIN)最大设计总质量(kg)基准质量(kg)驱动方式前驱 后驱 四驱变速器型式车辆出厂日期累计行驶里程(km)车辆使用性质OBD 系统有 无车牌号(如适用)排放阶段初次登记日期独立工作排气管数量3. 发动机信息发动机型号发动机号发动机额定功率(kW)发动机排量(L)发动机额定转速(r/min)气缸数(个)燃料供给系统型式燃料种类进气方式4. 混合动力装置信息(仅限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电机型号能量储存装置型号电池(或电容) 容

34、量5. 污染物控制装置查验 (仅限注册登记检验)车辆是否按照要求完成环保信息公开,环保随车清单与信息公开内容是否一致 是 否汽油车(燃气车)控制装置名称环保公开信息查验结果ECU 型号催化转化器型号颗粒捕集器型号碳罐型号氧传感器型号13 续表汽油车(燃气车)EGR 型号(如适用)增压器型号(如适用)柴油车控制装置名称环保公开信息查验结果ECU 型号喷油泵型号喷油器型号共轨管型号增压器型号EGR 型号(如适用)DOC 型号(如适用)POC 型号(如适用)SCR 型号(如适用)ASC 型号(如适用)DPF 型号(如适用)检查结果:污染物控制装置与信息公开内容一致 是 否6. 车况检查检查内容/&#

35、215;检查内容/×发动机燃油系统采用电控泵(注册登记柴油车否决项)车辆无明显烧机油或者严重冒黑烟现象(否决项)污染物控制装置齐全、正常(否决项)车上仪表工作正常车辆机械状况良好车辆进排气系统无有任何泄漏无可能影响安全或引起测试偏差机械故障已关闭车上空调、暖风等附属设备轮胎气压正常、胎面干燥、清洁已中断车辆上可能影响测试正常的功能(如 ARS、ESP、EPC 牵引力控制或自动制动系统等)车辆油箱和燃油正常曲轴箱通风系统工作正常(汽油车否决项)燃油蒸发控制装置正常(汽油车否决项)检测方法: 简易瞬态工况法 稳态工况法 加载减速法 双怠速法 自由加速法如不适合,请描述详细原因,并由机构技

36、术负责人或授权签字人批准。不能采用工况法的原因:机构技术负责人或授权签字人签字:外观检验结果判定: 合格 不合格外检员签字:检验日期:注 1:污染物控制装置检查时,如没有该项装置填写“无”;如有该装置,但不在可视范围内,结果应填写“信息不可见”,信息不可见也视为污染物控制装置检查合格。注 2:表中汽油车也适用于其他装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柴油车也适用于其他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注 3:对不适用的检查项目栏中填写“ / ”。注 4:应根据车辆合格证、铭牌、环保信息随车清单等如实准确填写车辆信息,并确认车辆身份。14附录C(规范性附件) OBD 检查C.1 概述本附录规定了OBD 检查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

37、,检验机构应按照本附录规定进行 OBD 检查。C.2 注册登记检验C.2.1 检查内容OBD 接口检查;OBD 故障指示器目视检查;连接 OBD 诊断仪进行通信状态检查;OBD 诊断仪中的故障指示器激活状态与仪表盘上显示的 MI 灯状态一致性检查。C.2.2 检查流程a) 通过 OBD 诊断仪接口连接 OBD 诊断仪,OBD 诊断仪应直接连接车辆 OBD 原接口,不得通过其他装置间接连接;b) 车辆上电,不启动发动机,车辆仪表电路自诊断,检查仪表盘 MI 灯工作是否正常;c) 启动发动机,检查 MI 灯是否持续点亮或闪烁;d) 开启 OBD 诊断仪检查 OBD 通信是否正常;e) 检查OBD

38、诊断仪中的故障指示器激活状态。如果故障指示器状态被激活,应记录上报对应的确认故障码;f) 国六排放标准车辆应检查是否存在排放相关永久故障码;g) 将 OBD 诊断仪读取到的车辆信息和控制单元信息自动发送到主控计算机,并进行数据传输,OBD 检查结束。C.3 定期检验C.3.1 应对以下汽车进行 OBD 检查2011 年 7 月 1 日以后生产的轻型汽油车;2013 年 7 月 1 日以后生产的重型汽油车;2011 年 7 月 1 日以后生产的轻型燃汽车;2018 年 1 月 1 日以后生产的重型燃汽车;2018 年 1 月 1 日以后生产的柴油车。不属于上述范围且配备OBD 系统的汽车应进行O

39、BD 检查,但不进行结果判定。C.3.2 检查内容OBD 接口检查;15 OBD 故障指示器目视检查;OBD 诊断仪通信检查;OBD 诊断仪中的故障指示器激活状态与仪表盘上显示的 MI 灯状态一致性检查;OBD 就绪状态检查。C.3.3 检查流程a) 通过 OBD 诊断仪接口连接OBD 诊断仪,OBD 诊断仪应直接连接车辆OBD 原接口; b) 车辆上电,不启动发动机,车辆仪表电路自诊断,检查仪表盘 MI 灯工作是否正常; c) 启动发动机,检查 MI 灯是否持续点亮或闪烁;d) 打开 OBD 诊断仪开关,进行 OBD 通信检查,如不能正常通信,应按照C.3.4 进行;e) 检查 OBD 诊断

40、仪中的故障指示器激活状态与仪表板上的 MI 灯状态是否一致,故障指示器是否被激活;f) 检查 OBD 诊断仪中的故障指示器激活状态。如果故障指示器状态被激活,应记录上报对应的确认故障码;g) 国六排放阶段车型,应检查车辆是否存在排放相关永久故障码;h) 检查 OBD 诊断仪中标准规定项目诊断就绪状态;i) 将 OBD 诊断仪读取到的 OBD 检查数据项自动发送到主控计算机,进行数据上传,OBD 检查结束。C.3.4 OBD 通信检查程序a) 经两次尝试OBD 通信均未成功,应检查所使用的 OBD 诊断仪是否存在故障;b) 确认 OBD 诊断仪无故障后,通过查询 OBD 检查记录,检查该车辆或者

41、同车型其他车辆,有无 OBD 通信合格记录;c) 如果检查记录中,该车辆或同型号其他车辆均未有通信检查合格记录,则判定该车 OBD 检查合格,记录该车 OBD 通信检查不合格;d) 如果检查记录中,该车辆或同型号其他车辆有通信检查合格记录,则判定该车 OBD 检查不合格,并记录为OBD 通信检查不合格,要求车主维修后复检;e) 如果同一车型OBD 通信检查记录(至少 5 台)均为不合格,应作为集中超标车型上报;f) OBD 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以下异常情况,应记录相关检查情况,由检验机构技术负责人或授权签字人批准后,按集中超标车型上报主管部门,OBD 检查结果按合格处理:必须使用工具拆卸,才能

42、连接OBD 接口的;连接 OBD 诊断仪后,通信不稳定或死机的;OBD 信息读取不成功或车辆适用 OBD 读取保护功能的;其他特殊情况。16附 录 D(规范性附录) 排气污染物检测D.1 概述本附录规定了汽车排气污染物检测流程相关说明及检测过程中常见问题处理方法。D.2 车辆预热对不适合通过机油温度传感器测量机油温度的车辆,可通过OBD 读取发动机机油温度或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当上述方法均无法获取温度数据时,应在启动发动机至少 5 分钟后,再进行排气污染物检测, 并进行详细记录。D.3 排气污染物检测工况法适用判定D.3.1 若因车辆技术或安全因素,无法采用工况法检测的车辆,检验机构应制定内部审

43、批程序,详细记录无法采用工况法检测的原因,经机构技术负责人或授权签字人签字批准后,可采用双怠速法(汽油车和燃气车)或自由加速法(柴油车)检测,审批记录应随检验报告一同存档。同一车辆或同型号车辆应采用同一种检测方法。D.3.2 典型无法采用简易工况法检测的汽油车包括但不限于:无法手动切换为两驱模式的全时四驱或自适应四驱;无法手动关闭防侧滑功能的车辆。D.3.3 典型无法采用加载减速法检测的柴油车包括但不限于:无法手动切换为两驱模式的全时四驱或自适应四驱车辆,以及配备有牵引力控制或自动制动系统并且无法手动关闭该功能的车辆;行驶速度受限(最高设计速度小于等于 50 km/h),无法满足加载减速测试要求的车辆;轴重超出三轴六滚筒测功机规定承载的车辆;无法手动中断电机扭矩输出的柴电混合动力电动汽车。D.4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排气污染物检测要求D.4.1 对于所有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采用工况法进行排气污染物检测期间,如果发动机自动熄火进入纯电模式,导致无法获取发动机转速,纯电工作模式期间数据应记录为零(包括排放数据和转速),过量空气系数和转速数据不作为检测是否有效的判定依据。D.4.2 对于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排气污染物检测前,应确认车辆电量状态并切换至电量保持模式并尝试启动发动机工作。如果因车辆电量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