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级规范修改通报_第1页
入级规范修改通报_第2页
入级规范修改通报_第3页
入级规范修改通报_第4页
入级规范修改通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篇 入级与检验第2章 入级与证书第2节 定 义原.2修改如下:.2 急流航段根据航区内的水流速度、流态和河道状况划分的航段,即J级航段。急流航段从属于所在水域的航区。本规范中所述川江及三峡库区水域系指长江自重庆九龙坡港区至葛洲坝之间的水域,其中丰都长石尾至宜昌葛洲坝之间的水域为三峡库区。对中国境内的内河水域,其航区和急流航段级别应符合其主管机关的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的规定。对不在中国境内的内河水域,则根据提供的水文、气象资料确定相当的航区和航段级别。第2篇 船 体第1章 通 则第1节 一般规定原.5 删除原条款号“.61.1.2.12”依次改为1.1.2.51.1.2.11。第2节 结

2、构设计原则原.3修改如下:.3 航行J级航段和三峡库区船舶的船体结构应符合B级航区船舶的规定。新增.2如下:.2 凡要求对总纵强度进行直接计算的船舶,尚需按本社钢质内河船舶船体结构直接计算指南的有关规定校核船底板的屈曲强度。原条款号“.21.2.6.5”依次改为“1.2.6.31.2.6.6”。现.5(原1.2.6.4)中“钢质内河船舶船体结构直接计算”改为“钢质内河船舶船体结构直接计算指南”。第2章 船体结构第6节 双底骨架原.1修改如下:.1(1) 船长大于40m,航行J级航段的自航船应设置双层底,双层底沿船长方向可采用阶梯形式。内底板在舷侧应有效遮没舭部,其顶部距中纵剖面船底线的高度应不

3、小于0.5d或700mm之大者。若设置双层底确有困难,可在舭部设置防撞边舱。防撞边舱内侧壁在船中部距满载水线处舷侧外板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0.1B或760mm之大者,在首尾部可适当减小。防撞边舱顶板距中纵剖面船底线的高度应不小于0.5d或700mm之大者。防撞边舱内应设置水密横舱壁,其间距不大于0.15L。双层底或防撞边舱应自首防撞舱壁尽可能延伸至艉尖舱壁。在船尾纵中剖面船底线距基线的高度大于等于350mm处,且该处1/2吃水(d)水线的宽度与船宽B的差值大于900mm,则该处以后的区域可免设双层底或防撞边舱。(2) 船长小于40m航行J级航段的客船及仅航行于三峡库区船长大于40m的客船,应在舭

4、部设置符合上述规定的防撞边舱。(3) 除机舱外的舱室若有困难不能设置满足上述要求的双层底或防撞边舱时,则应满足一舱破损抗沉性要求。原.1修改如下:.1 双层底内应设置水密实肋板,其间距应不大于0.3L,并尽可能在水密横舱壁下方。加强筋的设置除符合本节2.6.2.3的规定外,其间距应不大于双层底的高度。第8节 甲板骨架原.1修改如下:.1 船舶可设置作为通道使用的舷伸甲板。舷伸甲板的舷伸梁间距应不大于2.5m。设置舷伸梁的肋位处舷侧应设强肋骨。在舷伸梁之间应设置普通横梁或纵骨,其尺寸与甲板横梁或纵骨相同。原.2修改如下:.2 舷伸甲板的宽度一般应不大于1.5m。舷伸梁在舷侧连接处的腹板高度应不小

5、于舷伸甲板宽度的1/3,其厚度应不小于上述高度的1/100,但不小于3mm,如图2.8.7.2所示。第3章 舾 装第4节 锚泊及系泊设备表.1修改如下:系数K1、K2 表.1系数 船舶类别A 级航区B级航区三峡库区C级航区J级航段河流湖泊、水库河流湖泊、水库K1客船、拖船0.120.360.080.360.50.040.56货船0.250.560.130.560.680.080.77K2各类船6.03.853.852.51.141.141.14注: 航行C级航区和J2级航段的船舶,K1、K2均按表中C级航区取值; 航行B级航区和J2级航段的船舶,K1、K2均按表中B级航区取值; 航行三峡库区和

6、J2级航段的船舶,K1、K2均按表中对航行三峡库区船舶的要求取值; 航行C级航区和J1级航段的船舶,K1、K2均按表中J级航段取值; 航行B级航区和J1级航段的船舶,K1、K2分别按表中B级航区和J级航段取值计算后取大值; 航行三峡库区和J1级航段的船舶,K1、K2分别按表中对航行三峡库区船舶的要求和J级航段取值计算后取大值; 航行A级航区和J1级航段的船舶,K1、K2分别按表中A级航区和J级航段取值计算后取大值。新增.2如下: .2 同时航行于多个级别航区(航段)的船舶,舾装数取所航行的所有航区(航段)舾装数中大者。.1修改如下:.1 除另有规定外,锚及锚链的配备应根据舾装数由表3.4.3.

7、1(1)选取,航行于三峡库区船舶的锚及锚链的配备应根据舾装数由表3.4.3.1(2)选取。表.1序号更改为表3.4.3.1(1)新增表.1(2)如下:锚泊设备配置表 表 .1(2)序 号舾装数首 锚有档焊接首锚链大于或等于不大于数 量总质量(kg)总长度(m)链径(mm)A1A21153011550(7)2305012550(7)3507514075(9)47510016075(11)5100125210075(11)61251502125100(12.5)71501752150100(12.5)81752002175100(14)92002502200150(14)1025030022502

8、0012.511300350230020012.51235040023502251412.5134005002450250161414500600255027517.5161560070026502751917.516700800280027520.517.51780090029503002219189001000211003002420.519100011002125032526222011001250214003252622211250140021600375282422140016002180037530262316001800220003753228241800200022400375

9、3632252000220022800375383426220024002320040040342724002600236004004236282600280024000400443829280030002450040048423030003500250004005044注:“()”内的数值系指无档锚链的直径。 .3、3.4.5.1、3.4.5.2和3.4.5.3中“表3.4.3.1”更改为“表3.4.3.1(1)”。第6章 客船船体结构补充规定第1节 一般规定新增.3如下:.3 船长大于等于50m的客船,其强力甲板及船底结构应采用纵骨架式。原.3改为6.1.1.4。第8章 甲板船船体结构补充

10、规定第1节 一般规定原.2修改如下“.2 凡符合本章要求并授予船级的甲板船(含甲板驳)或半舱船(含半舱驳),可在其入级符号后加注:Deck Ship (或Deck Barge)或Well-Deck Ship(或Well-Deck Barge)。原.3修改如下:.3 本章也适用于半舱船。半舱船系指载货甲板低于强力甲板的垂直距离h0不大于0.5D范围内的船舶。原.1修改如下:.1 甲板船的主尺度比应符合本章表8.1.3.1的规定,半舱船的主尺度比应符合本篇1.1.1.2的规定。第2节 总纵强度新增.2如下:.2 船长大于等于50m的半舱船,在货舱范围内强力甲板及船底应采用纵骨架式,船体中剖面最小剖

11、面模数W0(包括强力甲板边线或平板龙骨的剖面模数和舱口围板顶缘的剖面模数)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cm2·m式中:L、B、d、a、Cb同本篇式。K系数,其中:系数,由表.2选取。表.2位 置船 型甲板边线或平板龙骨舱口围板顶缘自航船1.050.88非自航船10.85舱口围板应以60的剖面积计入中剖面模数。第3节 外 板新增.2如下:.2 半舱船中部船底板厚度t应不小于按本篇2.3.2.1计算所得的值。第4节 甲板及其骨架原.1修改如下:.1 半舱船的强力甲板与载货甲板半剖面积之和A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cm2式中:L船长,m;B船宽,m;系数,按表.1选取。表.1航区A

12、0.84+1.838.96+19.46B0.71+1.567.62+16.54C0.63+1.376.72+14.60表中:h0载货甲板距强力甲板的垂直距离,m;D型深,m。原.1修改如下:.1 船长大于40m的半舱船横剖面形式应中(1)、(2)、(3)所列形式,如采用其它形式应取得本社的同意。半舱船的强力甲板及载货甲板骨架应符合本篇第2章第8节和第9节的规定。半舱船的横向强框架间距应不大于2.5m。(1)(2)(3)(4)内侧壁板图.1第9章 双壳船船体结构补充规定第1节 一般规定原.2修改如下:.2 长大舱口的舱长与船长之比应不大于0.88,舱口宽与船宽之比应不大于0.75。第2节 总纵强

13、度原.1中“如果l1/L0.77,应取0.77;若l1/L0.6,应另外提供强度计算资料。”改为“如果l1/L0.77,应取0.77;若l1/L0.6,则应按钢质内河船舶船体结构直接计算指南进行直接计算校核其总纵弯曲强度。新增.3如下:.3 不符合本章9.1.2.2规定范围的船舶,除应满足本章9.2.1.1及9.2.3.1的要求外,尚应按本篇第12章的规定对其总纵弯曲强度和扭转强度进行校核。新增.4如下:.4 对装载煤、砂、矿石等颗粒状散货分布不均匀引起的货物扭矩MTC按下式计算:装卸状态: kN·m航行状态: kN·m式中:Q装载货物总重量,t;b1货舱宽度,m。货物扭矩

14、MTC在船首、尾两端为零,由两端向船中按直线分布。第3节 外板及内底板原.1修改如下:.1 双壳船在全船长度范围内的船底板厚度t应不小于按下式及本篇2.3.2.2式计算所得之值: mm式中:L、s、a同本篇.1式;、系数,按船舶骨架形式,由表.1选取。原.1修改如下:.1 舷侧顶列板应满足本篇2.3.5的要求。舷侧如采用纵骨架式,应采用间距不大于2个肋位的肘板将最上一根纵骨与甲板纵骨或甲板横梁相连。原.1修改如下:.1 内底板的厚度t应不小于按下列两式计算所得之值: mm mm式中:S肋骨或纵骨间距,m;t1由本节.1计算所得的船底板厚度的较大值,mm;K系数,装金属矿时取K1.3,装非金属矿

15、时取K1.15;q内底承受的最大载荷,由下式计算所得:装载金属矿: t/m2装载非金属矿: t/m2其中:Q舱内载货总重量,t;l1货舱底部长度,m;b1货舱底部宽度,m;货物积载因数,m3/t。按装载货物品种选取。对于金属矿当大于0.35m3/t时,取0.35m3/t;对于非金属矿当大于0.833m3/t时,取0.833m3/t。第5节 船底骨架原.1修改如下:.1 横骨架式双层底当其高度小于等于700mm时,应每档设置实肋板。原.2修改如下:.2(1) 当货舱区域双层底高度小于800mm时,实肋板的剖面模数W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装载金属矿: cm3装载非金属矿: cm3式中:q舱底

16、最大载荷,t/m2;按本章.1计算;c装载金属矿时载荷分布范围,m ;d吃水,m;Q、l1、b1同本章.1。(2) 当货舱区域双层底高度大于等于800mm时,实肋板腹板厚度应不小于该处船底板厚度。(3) 实肋板的高度应不小于货舱内底宽度的1/30,且应不小于300mm。(4) 实肋板高度小于等于700mm时,不应在其腹板上开设人孔或减轻孔;当实肋板高度大于700mm小于800mm时,若在其腹板上开孔,则应另行对实肋板及其腹板开孔处进行强度校核。内底板与实肋板采用塞焊工艺时,实肋板上缘应设面板。面板的厚度应不小于腹板厚度的1.25倍,宽度不小于80mm。(5) 实肋板的高度大于或等于800mm时

17、,可在其腹板上开设人孔或减轻孔,开孔高度不大于0.45h(双层底高度),开孔宽度不大于0.8h,开孔边缘应采用面板加强,其厚度不小于1.25倍腹板厚度,宽度不小于80mm。开孔间的距离应不小于双层底高度,开孔边缘距货舱底部边线的距离应不小于0.12b1(货舱底部宽度)。(6) 实肋板高度大于等于800mm,或实肋板腹板高度与其厚度之比大于100时,应设置垂向加强筋,其间距应不大于双层底高度。垂向加强筋的厚度应与实肋板的厚度相同,宽度为厚度的8倍。原.3修改如下:.3 水密实肋板间距应不大于0.3L,且与舷舱内水密横舱壁在同一肋位上,其腹板厚度应较实肋板厚度增加1mm。原.1 修改如下:.1 内

18、底纵骨的剖面模数W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cm3式中:s纵骨间距,m;l纵骨跨距,m;q内底承受的最大载荷,按本章.1计算。原.1修改如下:.1 装运非金属矿石船如采用横骨架,则在双层底内未设实肋板的肋位上应设置组合肋板。(1) 组合肋板内底骨材的剖面模数W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cm3式中:s骨材间距,m;l骨材跨距(含肘板),m;q内底承受的最大载荷,按本章.1计算。(2) 组合肋板船底骨材的剖面模数应不小于本篇.1计算所得之值,且不小于内底骨材剖面模数的0.85倍。新增.2如下:.2 组合肋板与中桁材及内舷板的连接应符合本篇2.6.6.4的规定。若骨材跨中设置撑材,骨材的剖面

19、模数可以减少40。第7节 舱 壁原.1修改如下:.1 舷舱内应设置水密横舱壁,其间距应不大于0.15L。如舷舱内未设框架式横向桁架,则在水密舱壁之间增设一道非水密横舱壁。第10章 油船船体结构补充规定第1节 一般规定新增.3如下:.3 航行川江及三峡库区的油船、油驳,其货油舱区域应采用双壳结构形式。新增.4如下:.4 双壳油船(含油驳)内舷壁距舷侧外板的距离应不小于760mm。第2节 总纵强度.1修改为:.1船长大于或等于50m的油船,在货油舱区范围内船底骨架和甲板骨架应采用纵骨架式。船体中部剖面最小模数W0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cm2·m式中:L、B、a、d及Cb同本篇式;

20、K系数,。第5节 船底骨架新增.4如下:.4 双壳油船(含油驳),其双层底高度应大于等于700mm。第12章 集装箱船船体结构补充规定第1节 一般规定原.1修改如下:.1 本章适用于在货舱区域装载集装箱不超过五层;在露天甲板(或舱口盖)上装载集装箱不超过三层的单甲板集装箱船。新增.3如下:.3装载三层三列及以上集装箱的集装箱船建议采用双壳结构型式。原.3修改如下:.3 对于设置舱口盖的集装箱船,在波浪扭矩与货物扭矩的合成扭矩作用下,开口范围内平均扭转角超过0.015°/m或者货舱口对角线伸长超过35mm时,应予特殊考虑。新增如下: 装载手册.1 对船长等于或大于40m的集装箱船,装载

21、手册应包括以下内容:(1) 船舶的主要参数及航区;(2) 船舶设计所依据的装载工况;(3) 各种装载工况的船舶及集装箱重量分布图;(4) 各种装载工况的船舶静水弯矩许用值;(5) 装箱/卸箱顺序表。.2 装载手册应以船舶的完工数据为依据。.3 装载工况应包括下述工况:(1) 最大吃水时的均匀装载工况;(2) 压载工况;(3) 小于最大吃水时的非均匀装载工况。.4 各种装载工况下船体任一剖面处的静水弯矩应不大于许用值。.5 局部载荷许用值舱口盖、甲板、双层底载荷的许用值一般可按直接计算方法确定。船体剖面处静水弯矩许用值按下式确定: kN·m式中:许用静水弯曲应力,88N/mm2;Wv计

22、算剖面的垂向剖面模数(取强力甲板边线或平板龙骨处剖面模数的较小者),cm3。第2节 外力计算原.1修改如下:.1 船中剖面处波浪扭矩MT按下式计算: kN·m式中:L、B、Cb同.1。k系数,;CTS系数,其中:B、d同.1;D型深,m;ZS船中大开口剖面的扭转中心与船底基线的距离,m;a航区系数:A级 a1.0;B级 a0.8;C级 a0.6。波浪扭矩按余弦函数分布。在船长两端为零,中部最大,原点在船中,离原点x处的扭矩为: kN·m式中:MT船中剖面处波浪扭矩(kN·m),按.1式计算;L同.1;x以船中为原点沿船长方向的距离,m。原.2修改如下:.2 货物重

23、量、消耗品或压载的横向分布不均匀所引起的货物扭矩MTC(如无其它的指定装载情况)在船中剖面处的值应按下式计算: kN·m式中:B同.1;ns在船中部沿船宽方向的集装箱列数;nt在船中部货舱内的集装箱层数,如设置了舱口盖,则包括舱口盖上堆装的集装箱;MTC在船长两端为零,由两端向船中按直线分布。第3节 总纵强度原修改如下: 一般规定.1 船长等于或大于40m的集装箱船在集装箱货区范围内船底骨架和甲板骨架应采有纵骨架式。.2 船长等于或大于40m的集装箱船,若强力甲板上的开口不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按本篇第9章第2节公式校核总纵强度,否则应按本章要求校核总纵强度及弯扭组合的总强度并按本篇

24、1.2.6.2校核船体板的屈曲强度。(1) ;(2) ;(3) 和。式中:b舱口宽度,m;B1舱口长度中点处,包括开口在内的甲板最大宽度,m;lH舱口长度,m;lBH每一舱口两端横向甲板条中心线之间的距离,m,如无横向甲板条则量至舱壁为止。原.1修改如下:.1 应至少计算下列七个横剖面处的应力:(1) 机舱前端(如系驳船则为开口长度的后端);(2) 开口长度的前端;(3) 在开口长度内应为5个剖面,其中3个剖面位于船中0.5L范围内。在设置剖面时应尽可能将剖面设置在纵向构件突变处。原.1修改如下:.1 在本节12.3.2.1规定的计算剖面处的静水弯曲应力应按下式计算: N/mm2式中:MS计算

25、剖面的静水弯矩,kN·m;WV计算剖面的垂向剖面模数(包括强力甲板边线或平板龙骨的剖面模数和舱口围板顶缘的剖面模数),cm3,按本篇.2、2.2.2.3规定计算。此外,抗扭箱内的甲板纵骨剖面积可100计入中剖面模数;对舱口纵桁下设置了足够强度的支持构件与船底联接的单舷船及双壳船的连续舱口围板,可将其0.8倍的剖面积计入中剖面模数。在甲板与船底处的值均应不大于88N/mm2;在舱口围板顶缘处的值应不大于137N/mm2。原.2修改如下:.2 在本节12.3.2.1规定的计算剖面的静水弯矩MS和波浪垂向弯矩MW的合成应力应按下式计算: N/mm2式中:MS、WV同.1;MW见.1。在甲板

26、与船底的值均应不大于137N/mm2;在舱口围板顶缘处的值应不大于157N/mm2。第4节 外板及甲板原.2修改如下:.2 强力甲板上舱口角隅处一般采用园角,其半径r不小于b/12(b同12.3.1.1)。舱口角隅型式可采用图2.4.1.6(1)所示的型式或图12.4.2.2所示的负角隅型式。舱口角隅处应较强力甲板增厚50。如采用其它结构型式,应提交理论计算或试验依据供本社审查。图.2原.5修改如下:.5 如果在甲板或舱口盖上堆装集装箱时,其底部支撑结构及有关板架应进行强度直接计算。第5节 单底骨架原修改如下: 箱角垫板及系固底座的连接与标志原.1修改如下:.1 在集装箱底脚处应设置水平箱角垫

27、板和系固底座。系固底座、箱角垫板、实肋板、强桁材间应有效连接。水平箱角垫板的长度应不小于3个肋距,宽度应大于系固底座的宽度,其边缘距系固底座边缘间的距离应不小于50mm,厚度应不小于龙骨面板厚度。在集装箱底脚处应有黄色的明显标志,如图12.5.5所示。图第6节 双底骨架原.2删除原.3改为12.6.1.2。原.4改为12.6.1.3。新增.4如下:.4 双层底区域内的水密实肋板的间距应不大于0.3L,且与舷舱内水密横舱壁布置在同一肋位上。第7节 舷侧结构原.1修改如下:.1 本节无规定者应符合本篇第2章第7节和第9章的有关规定。新增.3如下:.3 双壳船舷舱内水密横舱壁的间距应不大于0.15L

28、。新增第8节如下:第13章 单舷长大舱口船船体结构补充规定第1节 一般规定原.2修改如下:.2 纵通长大舱口船的舱长与船长之比应不大于0.80,舱口宽与船宽之比应不大于0.7。第2节 总纵强度原.1中“船长3040m以下的单舷长大舱口船”及“如果l1/L0.77,应取0.77;若l1/L0.6,应另外提供强度计算资料。”改为“船长3040m的单舷长大舱口船”和“如果l1/L0.77,应取0.77;若l1/L0.6,则应按钢质内河船舶船体结构直接计算指南进行直接计算校核其总纵弯曲强度。.3修改如下:.3 船长大于40m的船舶,除应满足本章13.2.1.1和13.2.2的要求外,尚应按本篇第12章

29、的规定对其总纵弯曲强度和扭转强度进行校核。新增.6如下:.6 对装载煤、砂、矿石等颗粒状散货分布不均匀引起的货物扭矩Mtc应按本篇第9章9.2.1.4的规定进行计算。第3节 外板和甲板原.1修改如下:.1 单舷长大舱口船在全船长度范围内的船底板厚度t应不小于按下式及本篇2.3.2.2式计算所得之值。 mm式中:L、s、a同本篇.1;、系数,按骨架形式,由表选取。第3篇 轮 机第1章 通 则第2节 机舱布置新增如下: 航行于三峡库区船舶的特殊要求.1 航行于三峡库区的客船、油船、散装运输液化气体船、散装运输危险化学品船及通过三峡大坝的船舶应安装双主机。仅在库区内航行且不通过三峡大坝的上述船舶,如

30、安装双主机确有困难,但船舶操纵性不因未安装双主机而影响船舶安全时,经本社同意,可安装单主机。.2 主机总功率超过440kW的船舶,其气笛空气瓶应是独立的,且驾驶室应装有空气瓶的压力表。如空气压缩机是独立的,且能自动控制,则气笛空气瓶可以和杂用空气瓶共用。第2章 泵和管系第1节 一般规定 修改如下: 设计压力.1 管系设计压力是管系最高许用工作压力,应不小于安全阀或/和溢流阀的最高调整压力。.2 燃油管系的设计压力可按表2.1.3.2取值。燃油管系的设计压力 表.2工作温度()工作压力(MPa)T60T60P0.70.3MPa或最高工作压力,取较大者0.3MPa或最高工作压力,取较大者P0.7最

31、高工作压力1.4MPa或最高工作压力,取较大者.3 在特殊场合,设计压力另行规定。.1中表2.1.5.1的注、修改如下: 其他介质是指空气、水和难燃液压液等。 不受压的开式管路,如泄水管、溢流管、排气管、透气管和锅炉放汽管等,也为级管系。新增如下: 管系中的阀和附件.1 管系中的阀和附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其设计压力应不小于与它们所连管路的设计压力,并在最高工作压力下能有效地工作。第2节 金属管.1 中的“钢管许用应力,N/mm”改为“钢管许用应力,N/mm2”。.2 中的“和压载管路”删除。.2(1) 删除,下面序号上升。.2 中的“(6)燃油舱外壁”改为“(5)燃油舱柜外壁”。第3节 塑料管

32、和软管和2.3.2修改如下: 塑料管的选用.1 塑料管系指经增强或未经增强的热塑性或热固性两种类型塑料材料制造的船用塑料管。塑料管系包括管子、附件、管子接头、连接方法以及与塑料性能要求相符合的任何内外衬、护层和涂层。.2 船上所用塑料管应为认可型。认可程序和内容应按有关规定进行。.3 应根据塑料管在船上的用途,选择其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和耐温极限。.4 塑料管一般不用于介质温度高于60或低于0的管系。.5 塑料管在船上的应用范围及其部位应符合表的规定。适用范围及耐火试验 表.5舱室、处所及部位管 系机器处所和泵舱货泵舱滚装货舱干货舱货油舱燃油舱压载水舱隔离空舱、管隧和导管居住处所、服务处所和控制

33、室开敞甲板货油(可燃货物,闪点60)货油管路不适用适用,要求60min干燥状态耐火试验不适用不适用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不适用不适用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不适用不适用原油洗舱管路不适用适用,要求60min干燥状态耐火试验不适用不适用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不适用不适用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不适用不适用透气管路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不适用不适用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不适用不适用惰性气体水封流出管路不适用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不适用不适用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不适用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洗涤器流出管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不适用不适用不适

34、用不适用不适用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不适用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总管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要求60min干燥状态耐火试验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不适用适用,要求60min干燥状态耐火试验续表.5舱室、处所及部位管 系机器处所和泵舱货泵舱滚装货舱干货舱货油舱燃油舱压载水舱隔离空舱、管隧和导管居住处所、服务处所和控制室开敞甲板惰性气体分配管不适用适用,要求60min干燥状态耐火试验不适用不适用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不适用不适用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不适用适用,要求60min干燥状态耐火试验可燃液体(闪点60)货油管路不适用适用,要求60min干燥状态耐火试

35、验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不适用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不适用适用,要求60min干燥状态耐火试验燃油管不适用适用,要求60min干燥状态耐火试验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要求60min干燥状态耐火试验适用,要求60min干燥状态耐火试验润滑油管不适用适用,要求60min干燥状态耐火试验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要求60min干燥状态耐火试验适用,要求60min干燥状态耐火试验液压油管不适用适用,要求60min干燥状态耐火试验不适用不适用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

36、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要求60min干燥状态耐火试验适用,要求60min干燥状态耐火试验续表.5舱室、处所及部位管 系机器处所和泵舱货泵舱滚装货舱干货舱货油舱燃油舱压载水舱隔离空舱、管隧和导管居住处所、服务处所和控制室开敞甲板江 水舱底水总管及支管适用,要求60min干燥状态耐火试验适用,要求60min干燥状态耐火试验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不适用适用,要求60min干燥状态耐火试验消防总管及水雾管适用,要求60min干燥状态耐火试验适用,要求60min干燥状态耐火试验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不适

37、用适用,要求60min干燥状态耐火试验泡沫系统适用,要求60min干燥状态耐火试验适用,要求60min干燥状态耐火试验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要求60min干燥状态耐火试验适用,要求60min干燥状态耐火试验自动喷水系统适用,要求60min干燥状态耐火试验适用,要求30min注水状态耐火试验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要求30min注水状态耐火试验适用,要求30min注水状态耐火试验压载系统适用,要求30min注水状态耐火试验适用,要求30min注水状态耐火试验适用,要求30min注水状态耐火试验不适用不适用适用,不要求

38、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要求30min干燥状态耐火试验适用,要求30min干燥状态耐火试验续表.5舱室、处所及部位管 系机器处所和泵舱货泵舱滚装货舱干货舱货油舱燃油舱压载水舱隔离空舱、管隧和导管居住处所、服务处所和控制室开敞甲板江 水冷却水、重要用途适用,要求30min注水状态耐火试验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不适用适用,要求30min干燥状态耐火试验清舱用固定机械系统不适用适用,要求30min注水状态耐火试验不适用不适用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不适用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不适用适用,要求30min注水状态

39、耐火试验非重要系统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不适用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清 水冷却水,重要用途适用,要求30min注水状态耐火试验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要求30min注水状态耐火试验适用,要求30min注水状态耐火试验冷凝回水适用,要求30min注水状态耐火试验适用,要求30min注水状态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

40、,不要求耐火试验续表.5舱室、处所及部位管 系机器处所和泵舱货泵舱滚装货舱干货舱货油舱燃油舱压载水舱隔离空舱、管隧和导管居住处所、服务处所和控制室开敞甲板清 水非重要用途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不适用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卫生、泄水、排水甲板泄水(内部)适用,要求60min干燥状态耐火试验不适用适用,要求60min干燥状态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不适用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卫生泄水

41、(内部)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不适用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不适用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排水孔和排水(舷外)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不适用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测深、空气水舱/干燥处所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不适用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燃油

42、舱(闪点60)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不适用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不适用不适用续表.5舱室、处所及部位管 系机器处所和泵舱货泵舱滚装货舱干货舱货油舱燃油舱压载水舱隔离空舱、管隧和导管居住处所、服务处所和控制室开敞甲板其 他控制用空气管适用,要求60min干燥状态耐火试验适用,要求60min干燥状态耐火试验适用,要求60min干燥状态耐火试验适用,要求60min干燥状态耐火试验不适用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要求60min干燥状态耐火试验适用,要求60min干燥状态耐火试验日用空气管(非重要用途)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

43、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不适用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盐水管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不适用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辅助低压蒸汽管(0.7MPa)适用,要求30min干燥状态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适用,不要求耐火试验注: 当货油舱装有闪点大于60的可燃液体时,可以用“适

44、用,不要求耐火试验”替代“不适用”。 对于仅供有关处所用的泄水管,可不要求耐火试验。 当不要求具备控制功能时,可不要求耐火试验。 当用作燃油舱加热和船舶汽笛等重要管路时,不适用。 塑料管的安装.1 支架(1) 支架之间的距离应不大于管子制造厂所推荐的距离,且应考虑管子尺寸、管材性能、工作温度及各种内、外负荷的综合影响;(2) 每一支架在全宽范围上应均匀承担管子及其内部介质的负荷。管子与支架相接触时,应采取措施以减小管子磨损;(3) 管系中的重要部件,如阀和膨胀接头,应作单独支撑。.2 管路膨胀(1) 每一管路均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以允许塑料管和钢结构之间的相对运动,还应考虑热膨胀系数不同和船壳及

45、其结构的变形的影响;(2) 当计算热膨胀时,应考虑系统的工作温度和组装时的温度。.3 外部负荷(1) 管路安装时,应允许有适当的临时集中负荷。对于公称外径大于100mm的管子,在其跨度中间至少应允许以100kg负荷(人)而产生的压强;(2) 本社可根据船上的实际工作条件,适当要求增加管子壁厚,以保证管子具有足够的坚固性;(3) 必要时,管子应设有避免机械损伤的防护措施。.4 连接强度(1) 连接强度应不低于其所安装的管系强度;(2) 管子可采用粘接剂粘接、焊接、法兰或其他接头方法进行组装;(3) 采用组装接头时,粘接剂应能确保管子和附件之间在其使用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保持永久密封;(4) 接头的

46、紧密性应达到制造厂说明书的要求。.5 导电管的安装(1) 对于管子中流体的导电性小于1000pS/m时,如精加工产品和蒸溜液应采用导电管;(2) 如管路穿过危险区,无论其输送何种液体,塑料管路均应是导电的。管系中的任何一点接地电阻应不超过1×106。管子和附件最好导电相同。具有导电层的管子和附件可以防止因火花引起损坏管壁的可能性。应有良好的接地;(3) 安装完成后,接地电阻应进行校验。接地导线应能便于检查。.6 防火涂层(1) 对表.5有耐火要求的管路,管子液压试验完成后,应在接头上涂上防火涂层;(2) 防火涂层的工艺规程应经本社认可。.7 穿管分隔(1) 如塑料管穿过A或B级防火分

47、隔,应采取措施以确保其耐火性不受损坏;(2) 当塑料管穿过水密舱壁或甲板时,应采取措施保持舱壁或甲板的水密完整性;(3) 如甲板或舱壁为防火分隔的组成部分,应在舱壁或甲板上安装1个能在干舷甲板上进行操纵的金属关闭阀,以防止烧毁的塑料管可能使液体流入舱内。.8 质量控制(1) 船用塑料管的安装应按制造厂提供的指南进行;(2) 安装前,应将连接工艺提交本社审批;(3) 提交审批的粘接工序应包括:所用材料、工具和定位器、接头要求、塑化温度、尺寸要求和公差、组装完工后的试验标准;(4) 在粘接工序中任何改变可能影响接头的物理和机械性能时,该工序应重新认可;(5) 塑料管系安装前,应对粘接组装件进行试验

48、。试验组装件应按认可的粘接工序组装,且至少由1根管子与管接头和1根管子与附件接头组成;(6) 试验组装件固化后,应对其进行2.5倍的设计压力且不少于1h的液压试验。试验时,接头应保持其纵向和轴向都受力,且接头应不出现泄漏或裂开;(7) 当连接的最大管子公称外径为200mm及以下,试验组装件应取最大尺寸的管子连接;当连接的最大管子公称外径大于200mm时,则试验组装件的尺寸可选200mm或最大管径的25,取其较大的尺寸。第3章 船舶管系第2节 舱底水管系.3和3.2.2.4中的表3.2.2.3和表3.2.2.4修改如下:机器处所舱底水吸口布置 表.3机器处所情况舱底水支吸口单层底舱船底向两舷升高

49、5°中纵剖面处1只船底向两舷升高5°每舷1只双层底舱内底板扩展至机舱全长并在两舷形成舭污水沟每舷1只内底板扩展至机舱全长和全宽每舷1只污水井,每井内1只尾机型船舶前端每舷和后端各设1只双尾船舶后端每舷和前端各设1只货舱舱底水吸口的布置 表.4货舱情况每一舱舱底水吸口单层底船舶船底向两舷升高5°后端靠近中纵剖面处1只船底向两舷升高5°后端每舷1只双层底船舶内底板向两舷延伸形成舭污水沟每舷1只内底板向两舷升高中纵剖面处1只内底板向两舷延伸并不形成污水沟每舷1只污水井,每井内1只仅有一个货舱且该舱长度35m前后端均应设置新增.7如下:.7 敞口集装箱船应至少配

50、备2台动力泵排放敞口集装箱货舱内可能积聚的雨水及消防水,舱底泵的总排量应不小于按每小时降雨量100mm计算出的货舱积水量或消防泵的总排量(取较大者)。第4章 动力管系第4节 滑油管系新增.2如下:.2 设有2台及2台以上主机的船舶,若每台主机各自装有自带滑油泵,则可备有1套便于安装和连接完整的备品泵代替4.4.2.1中规定的独立动力备用滑油泵。.2中的“主机滑油进口总管”改为“主机滑油总管进口处”。第5节 冷却水管系新增.2如下:.2 设有2台及2台以上主机的船舶,若每台主机各自装有自带冷却水泵,则可备有1套便于安装和连接完整的备品泵代替4.5.1.1中规定的独立动力备用冷却水泵。第5章 油船管系第2节 货油装卸管系新增.2如下:.2 若港口设有货油装卸设施,则特定航线航行的油船可免设动力货油泵。.1 中的“应满足本节5.2.1.1、5.2.2.6和5.2.3的要求”改为“应满足本节5.2.1、5.2.2.6和的规定”。第6节 舱底水、压载水等管系.1修改如下:.1 货油舱下的双层底舱,其排水管、空气管、测量管应符合本章5.6.3.1、5.6.3.2、5.6.5.1和5.6.5.2的规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