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证券资信评估业对证券市场发展的影响分析毕业论文_第1页
我国证券资信评估业对证券市场发展的影响分析毕业论文_第2页
我国证券资信评估业对证券市场发展的影响分析毕业论文_第3页
我国证券资信评估业对证券市场发展的影响分析毕业论文_第4页
我国证券资信评估业对证券市场发展的影响分析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 . 1 / 36我国证券资信评估业对证券市场发展的影响分析我国证券资信评估业对证券市场发展的影响分析摘要摘要 随着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市场上的产品和工具日益纷繁多。无论是银行,企业或是投资者,面对市场上眼花缭乱、头绪万千的交易信息,仅凭自己的经验去分析和判别,已经表现得不堪重负。这客观上要求市场上有专门研究市场交易信息,纠正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以此来控制信用风险的中介机构。证券信用评级机构由此诞生。证券信用评级机构的出现比其他主要的金融机构,如银行、券商和会计师事务所出现得晚。特别是在我国,证券信用评级机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业务发展还不完善,评级的结果未受到广大投资者的广泛应用与重

2、视。如何使其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更好服务有着相当大的意义。目前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地位与作用除了在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主要针对基金评级)中有所阐述外,其他法规并没有给予信用评级一个明确的定位,因此,必须加强建立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本论文以我国证券资信评估业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为切入点,研究了我国证券评级业的发展历程并借鉴对比了国外证券评估业的发展经验,找出我国评级业发展的薄弱之处。分析了金融危机中评级机构发挥的作用,并由此探讨评级业的运作机制,发展模式与现状,从中找出评级业的利弊。分析了评级业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作用,联系其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发现三大国际权威评级机构的评级也

3、带有政治色彩,信用市场的命脉依旧被发达国家把持而来为自己的利益服务。同时研究了评级业的可取之处,为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总结了改进意见。为了避免次贷危机的重演,政府一定要严格把关同时尽快完善相关金融法规。在论文结尾处对我国证券评估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作用进行了分析与展望:中国若要成为真正的经济强国,我们就必须大力发展自己的货币金融市场(包括多层次债券市场、股权市场、外汇市场、衍生金融市场),必须成功建设自己的金融中心与信用体系。而评级业的发展则是其中一块重要的基石。关键词关键词:资信评估,证券市场,市场监管,金融市场稳定资信评估,证券市场,市场监管,金融市场稳定ABSTRACTABSTRACT .

4、 . . 2 / 36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arkets,Products and tools on the market are more and morenumerous.Both banks, businesses, or investors, faced with the market thousands of transactions, to analyze their own experience alone a has acted overwhelmed.This objective requires a dedicat

5、ed market research market transaction information, correcting information asymmetries parties to the transaction in order to control credit risk agency.How to make it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securities market has a considerable meaning .The current status of Chinas credit rating and the

6、 role of industry in addition to Securities Law and evaluation of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 management business of the Interim Measures (mainly for fund rating), which are described, other regulations and not given the credit rating of a clear positioning, Therefore, we must strengthen the establis

7、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management approaches at the same time, deal with some of the outdated and does not meet the market economy and the credit rating industry regulations should be repealed or amended in a timely manner. Credit rating agenc

8、ies should be in compliance with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premise,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establish a sound internal management system, norm of the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set up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management and oversight bodies, Dingli strict scientific management system and

9、 practices, so that the internal control effective work of the organization and system security.In this thesis, credit evaluation of the securities industry, the impact of the stock market as the entry point of the rating of the securities industry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learn from comparati

10、ve assessment of foreign securities industry experience, to identify the development ofChinas credit rating industry weaknesses. Analysis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role of rating agencies, and thus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of credit rat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l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to f

11、ind out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industry rating. Analysis of the rating industry influence the securities market, contact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we found three major international rating agencies rating the authority has a political nature, the lifeblood of the credit market is still dominated by

12、 developed countries for their own interests from services. At the same time of the rating industry on the merits, in order to sum up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ecurities markets for its improvement. In order to avoid a repeat of the subprime crisis, . . . 3 / 36the government must strictly improve

13、 the relevant financial regulations as quickly as possible. In the paper evaluation at the end of Chinas securities industry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role of the Analysis and Forecast: China to become a real economic power, we must vigorously develop its own monetary and financial mar

14、kets (including multi-level bond markets, equity markets, foreign exchange markets, derivatives market), must successfully build their own financial center and the credit system. The rating industry is one of an important cornerstone.KeyKey words:words:CreditCredit rating,rating, stock,stock, market

15、market supervision,supervision, financialfinancial marketmarket stabilitystability . . . 4 / 36目录目录目录目录 1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 11.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课题的研究背景 11.21.2 课题的研究意义课题的研究意义 11.31.3 课题的研究容课题的研究容 4第二章国外证券资信评估业发展现状分析第二章国外证券资信评估业发展现状分析 52.12.1 我国证券评级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我国证券评级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52.1.12.1.1 我国证券评级业的发展历程我国证券评级业的发展历程 52.

16、1.22.1.2 我国证券评级业的发展现状我国证券评级业的发展现状 72.22.2 国际证券评级业的发展发展历程与现状国际证券评级业的发展发展历程与现状 82.2.12.2.1 国际证券评级业的发展历程国际证券评级业的发展历程 82.2.22.2.2 国际证券评级业的发展现状国际证券评级业的发展现状 102.32.3 我国证券评级业存在的问题我国证券评级业存在的问题 162.3.12.3.1 评级机构设置不合理评级机构设置不合理 162.3.22.3.2 评级市场分割评级市场分割 162.3.32.3.3 评级结果未公开评级结果未公开 172.3.42.3.4 评级情况利用率低评级情况利用率低

17、, ,评级方法不统一评级方法不统一 172.3.52.3.5 证券评级专业人才匮乏证券评级专业人才匮乏 17第三章证券资信评估业对证券市场发展的影响分析第三章证券资信评估业对证券市场发展的影响分析 183.1.3.1.证券评估业运作模式简析证券评估业运作模式简析 183.23.2 评估业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评估业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 193.33.3 评估业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分析评估业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分析 203.3.13.3.1 矫正信息不对称矫正信息不对称 203.3.23.3.2 降低资金融通成本降低资金融通成本 213.3.33.3.3 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改善企业经营管理 213.3.43.3

18、.4 利于政府监管证券市场利于政府监管证券市场 223.3.53.3.5 利于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和吸引外资利于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和吸引外资 22第四章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第四章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234.14.1 研究结论研究结论 234.1.14.1.1 统一评级标准,制定规的评级程序统一评级标准,制定规的评级程序 234.1.24.1.2 合理划分证券等级,加快评级国际化合理划分证券等级,加快评级国际化 244.24.2 对策建议对策建议 244.2.14.2.1 建立独立,权威的评级机构建立独立,权威的评级机构 244.2.24.2.2 行业协会的建设与优化行业协会的建设与优化 254.2

19、.34.2.3 培育全国市场,破除地方分割培育全国市场,破除地方分割 264.2.44.2.4 证券评级法规与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证券评级法规与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264.2.54.2.5 培养评级专业人才培养评级专业人才 264.2.64.2.6 加快评级立法加快评级立法 274.2.74.2.7 提高评级能力提高评级能力 284.2.84.2.8 加强国家的监管和保护并与国际接轨加强国家的监管和保护并与国际接轨 29第五章展望第五章展望 30 . . . 1 / 36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1.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课题的研究背景自1984年11月8日中国首次公开发行飞乐音响股票以来,历经2

20、0多年,现在股票市场上上市公司已达2000多个。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股票市场已形成了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色道路,规模不断扩大,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投资者积极性不断提高,制度性建设日趋完善。但股票市场在诸多方面的不完善性仍较为明显。2007 年股票市场看似迎来了发展契机,股权分置改革初具效力,但 2008 年随后进入蛰伏期,股市发展陷入困境。我国股票市场正处于发展初期,因此存在着对股票市场观点上的不同视角,为投机而投资的股民颇多,股票市场对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作用不明显,股票市场非理性成分大,投资理念与投机理念的冲突,等问题一直困饶着股民的投资行为。因此如何能使广大投资者获得全面而客观的参

21、考信息,理性的进行证券投资,促使我国证券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这也就是本论文的研究背景。1.21.2课题的研究意义课题的研究意义信用评级是由独立的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对影响评级对象的诸多信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就其信用能力(主要是偿债能力与偿债意愿)进行综合评价,并用简单明了的符号表示出来。信用评级的根本目的是揭示受评对象违约风险的大小,而不是其他类型的投资风险,如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同时其评价的是经济主体按合同约定如期履行特定债务或其他经济义务的能力和意愿,而不是企业的价值或经营业绩。从 1909 年穆迪出版穆迪铁路公司投资分析起,国际信用评级行业历时百年,形成穆

22、迪、标准普尔、惠誉三足鼎立的局面,信用评级的市场认知度和接受度较高。而国的信用评级行业真正发展始于 1992 年后人民银行系统外独立评级机构的成立,初始鱼龙混杂,评级机构逾百家,经过几次整顿以与人民银行仅认可 9 家评级机构具有企业债券评级资格后,评级机构数量减少并开始规化。2007 年,中国证监会认可中诚信证券评估、鹏元资信评估、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和大公国际资信评估四家评级机构具有证券市场资信评级资格,在大浪淘沙之后,中国信用评级这个 . . . 2 / 36需要相对垄断的行业竞争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并开始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信用评级对资本市场的作用曾经备受质疑,2002 年,穆

23、迪、标准普尔、惠誉等评级机构因未能与时揭示安然公司的信用风险而招致诸多批评,美国金融界甚至多次召开听证会辩论信用评级的效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还发布了开展评级机构在美国证券市场上的作用的调查政令。尽管各界微词颇多,但市场依然认为评级结果在弱化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方面具有意义。而在中国,由于评级行业历时不久,评级机构良莠不齐,市场对评级的认知度有待提高,各种质疑和担心无可避免,但这都不能否定信用评级对资本市场的意义。信息公开是最好的市场监管。对投资者而言,信用评级可以用简单、明了的等级符号标示债务偿还的风险情报,以此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并降低搜寻信息的成本。长期债券评级中的信用等级含义即为预期损失

24、率(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也即信用等级揭示的是信用风险,而信用风险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证券定价,由此信用等级可以作为投资者评估证券定价、证券收益是否合理的参考。一般来说,一样评级结果和期限的债券利差非常接近(一般在 10-20 个 BP,100BP=1%),利差随着评级结果的降低或期限的增加而变大。如表 1.1 ,1.2美国公司信用评级与信用利差的关系 表 1.1到期时间AAAAAABBBBBB1 年17BP24BP26BP53BP177BP222BP5 年37BP46BP59BP91BP279BP378BP10 年46BP56BP74BP108BP323BP15 年51BP63BP83BP

25、118BP20 年55BP67BP89BP124BP资料来源:中国证券业协会官网 . . . 3 / 36中国 2006 年短期融资券发行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与利差的关系 表 1.2发行主体长期等级发行收益率一级市场利差AAA3.49%69BPAA+3.70%90BPAA3.80%100BPAA-3.98%118BPA+4.16%136BPA4.18%138BPA-4.46%166BP资料来源:中国证券业协会官网评级机构会在债券存续期持续关注评级对象的信用状况,当信用等级降到一定水平以下,投资者可以要求发行方增强偿债保障措施,加速执行或者终止信用合同,从而降低违约损失。对评级对象(证券发行方)而言

26、,寻求信用评级不仅是为了满足监管或者市场准入条件,如公司债发行试点办法要求发行公司债必须经过信用评级。更重要的是对发行方来说,较高的信用等级在降低其筹资成本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高信用等级的证券利差要小于低等级的证券。截至到 2007 年 10 月份的 AA+级企业债的平均发行利率为 5.38%,而 AAA 级的平均发行利率为 5.09%。同时仅得到低信用等级则可成为被评对象改善信用质量的外在压力与动力,这于整个市场的良好发展是有利的。对监管机构而言,信用评级的意义在于帮助政府实现分类监管,将监管资源投向信用级别低(一般为 BBB 级以下的投机级)、信用风险大的企业,而对于具有较高信用等级的评级对

27、象可以放宽监管要求,从而降低监管成本。在国外,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信用评级就已经开始用于银行的审慎监管,1931 年,美联储和货币监理署要求银行对信用评级较低的债券(BBB 级以下)采取盯市政策。1936 年,美联储、货币监理署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禁止银行购买投机级证券(BBB 级以下)。而在国,2000 年 . . . 4 / 36修订出台企业债券上市规则将债券的信用等级不低于 A 级作为企业申请债券上市的条件之一。2003 年 5 月,中国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管理暂行办法,确认保险公司可以买卖经其认可的 5 家评级机构评级在 AA 级以上的企业债券。2005 年 2 月,

28、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中国证监会四部委联合公布国际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所发行的人民币债券信用级别应为 AA 级以上。这些也说明信用评级已被纳入监管体系并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从另一方面来说,信用评级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信用等级高的企业,既可以成功发行证券,同时可以较低的成本筹集资金。社会资金就流向信用质量较好的公司,这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同时,信用评级通过简单、明了的等级符号概括了发行人的整体信用状况信息,并对外提供评级报告,这样降低了投资者查找信息的成本、降低发行方融资成本、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最终降低社会的经济成本。根据银监会 2007 年 10 月颁布的

29、关于有效防担保风险的意见,银行担保要逐渐淡出债券发行体系,企业信用将真正成为债券定价的基础,评级机构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因此今后,评级机构应致力于提高信用评级服务质量,并使评级更加透明化,不断提高评级行业的认知度和声誉,发挥其对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所以为了我国证券市场健康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证券资信评估业的发展不容忽视。1.31.3 课题的研究容课题的研究容本论文以我国证券资信评估业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为切入点,借鉴国外证券评估业的发展经验,分析了金融危机中评级机构发挥的作用,分析了评级业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作用,找出评级业的不足之处。探讨我国证券评估业现状与未来的发展道路,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第二

30、章第二章 国外证券资信评估业发展现状分析国外证券资信评估业发展现状分析2.12.1 我国证券评级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我国证券评级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 . . 5 / 362.1.12.1.1 我国证券评级业的发展历程我国证券评级业的发展历程新中国建立之后的较长时期,并不存在信用评级机构和业务。在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信用评级这一与市场经济作用机制密切相关的业务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筹资渠道和方式多样化,商业信用开始兴起。20 世纪 80 年中后期,在国债券市场不断发展以与货币借贷关系趋于频繁的形势下,社会信用管理的需求日益高涨。在 1987 年前后,许多省市

31、的人民银行纷纷设立了评级委员会或其他类似的部信用管理部门。从此,我国的信用评估业务开始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尽管发展缓慢,历经坎坷,却在逐步成长。1987 年 2 月,国务院发布了企业债券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企业发行债券必须经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同年,人民银行总行对各地地方企业发行债券下达发行额度。1988 年 3 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在召开了信用评级问题研讨会。此次研讨会就信用评级的理论、制度、政策、机构、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讨。此时,无论从中央还是地方,都为组建信用评级机构创造了条件。在此阶段,人民银行系统成立了 20多家评价机构,专业银行(即现在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32、的咨询公司、调查统计部门等机构也开展了信用评级活动。19891990 年间中央实行了“双紧”政策,紧缩银根,各地资金市场逐渐萎缩。同时,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为了贯彻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金融性公司的决定,于 1989 年 9 月下发了关于撤消人民银行设立的证券公司、信誉评级公司的通知。至此,人民银行各分行和专业银行成立的信用评价公司一律撤消,信用评价业发展进入低谷。1990 年 8 月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设立信誉评级委员会有关问题的通知,就信誉评级委员会的有关归口管理、机构的性质、业务围等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至此,信用评价机构的组织问题得到解决。1992年 4 月在市召开了第三次信誉评级委员会联系

33、会议,会上审定并通过了信誉评级指标体系,包括债券信用评级办法、企业信用评级办法、金融机构信用评级办法等。(但由于这些办法没有公开,只在部分地区试用,因而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信用评价业务也相对规化和制度化,初步形成了我国自己的比较完整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信用评价工作的严肃性、权威性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人民银行所属的信誉评级委员会主要开展短期融资券的评级工作。1992 年 10 月,中国诚信证券评估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全国性的证券评估机构。1992 年 12 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 . . . 6 / 36通知,通知中明确了债券信用评级工作应作为债券发

34、行审批的一个必要程序。一些专业评级机构对证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的证券业务进行信用评级,到 1999 年底,约对 50 家左右的证券商(包括信托投资公司的证券业务部门)进行了信用评级,其中证券公司约占一半。1993 年开始对信托投资公司进行信用评级,到 2000 年底,共对约 10 家信托投资公司进行了信用评级。1993 年 8 月 2 日国务院第 121 号令发布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条例规定,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企业规模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符合国家规定,具有偿债能力,企业经济效益良好,发行企业债券前连续三年盈利;所筹资金用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可以

35、向经认可的债券评估机构申请资信评级。条例的实施,对我国信用评级业促进很大。在此后的几年中(1993 年至1996 年),企业债券发行规模逐步扩大,参与信用评级的机构数达 20 至30 家。在此期间,评级机构也对短期融资券进行评级。1997 年底中国人民银行银发1997547 号文认可了 9 家企业债券的信用评级机构。 当时商业银行开展贷款企业评级的主要依据是贷款通则。评级的作用基本是为银行贷款调查服务。部分企业为了取得银行的优惠条件,申请参加评级。各银行在信用等级的定义、评级指标体系等方面也相差较大,与国际信用评级的观念也有较大距离。 2000 年以来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出现了新的动向,对信用评级

36、机构的监管体制正在酝酿着比较大的变化。从信用评级业的具体政策环境来看,国家计委已经接管企业债券信用评级,人民银行将主要对贷款企业信用评级进行监管,证监会正在起草有关证券信用评级业务管理办法,这将涉与证券公司、投资基金信用评级、可转换债券信用评级等业务,保监会有可能对保险公司信用评级进行监管,有关部门已认识到信用评级的重要性,在其主管的有关业务中已采用信用评级机构的评估结果。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广泛加强与国际知名信用评价机构的业务合作,引进国外的先进评级体系,这对我国信用评估业接轨国际、走向世界有重要意义。信用评级制度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辅助市场监管,在维护市场经

37、济秩序、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增强市场经济效率,以与促进企业间经济信用交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01年 4 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实施办法第 31条规定,发行人可委托有资格的信用评级机构对本次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信用或发行人的信用进行评级,信用评级的结果可以作为确定有关发行条款的依据并予以披露。同年 6 月中国证券分析师协会受中国证监会委托,组织资信评级机构和证券界人士对证券评级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 . . 7 / 36进行讨论。该办法对从事证券信用评级业务的信用评级机构审批、证券信用评级人员、证券信用评级业务围、证券信用评级的结果、证券信用评级机构与其人员的法律责任

38、等都作了明确规定。2.1.22.1.2 我国证券评级业的发展现状我国证券评级业的发展现状我国信用评级业源于对企业债券评级和工商企业的贷款审查,但受政策影响,近年来我国企业债券发行规模较小,每年只有少数几家中央企业获国务院批准发行企业债券,因而评级业务市场也极为有限。2002 年以来一些上市公司开始意识到信用评级对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企业形象的重要作用。虽然进行信用评级并非是其发行可转债的必要条件,但大部分上市公司在发行可转换公司债时,都聘请了国信用评级机构对其公司进行评级。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已经意识到信用评级的重要价值。但该项业务受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状况与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批制度与发行速

39、度的影响比较大。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开始对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信用担保公司、工商企业、基金、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计划等的评级,但由于受市场需求不强的影响,这类业务的市场规模目前还较小,但发展的前景是乐观的。随着中国信用评级事业的不断发展,评级业务围的不断扩展和延伸,以与业务操作方式的日益市场化,尤其是在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之后,中国的信用评级机构和信用中介机构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中国目前大约有各类从事信用评估的机构近百家。从各评级机构的业务特点和业务围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从市场上发展起来的、运作相对比较规、独立于任何机构的信用

40、评级公司,经历过多年的市场磨练后正在走向成熟,其业务领域包括企业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金融机构、银行信贷登记企业、担保公司、申请担保企业与其他工商企业等的信用研究和信用评级等。第二类是 20 世纪 80 至 90 年代因市场发展而成立的原来隶属于或挂靠于各级人民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的部评级机构。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的发展,它们正在逐步从各银行中独立出来,或通过合作、或经过改制重组,纷纷以新的姿态走向市场。这类机构原来主要依附于各银行,业务比较单一,独立后其中的一部分真正走向了市场,但大部分仍然服务于其原来挂靠的银行。目前,这类评级机构的数量比较多,业务围较小,市场影响力不大。第三类是

41、国外的评级机构。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规模的进 . . . 8 / 36一步扩大以与中国加入 WTO,一些国外知名的评级机构和信用中介机构,也开始积极发展中国市场。在中国寻求合作伙伴或成立办事机构等。国外评级机构在中国的业务发展还只是刚刚开始,还没有进入到实际操作阶段。信用评级的本质就是要以快捷、方便的方式,以简单明了的符号将评定结果传递给市场。对投资者来说,信用评级的职能是客观地揭示分析信用风险。因而,不论信用评级的结果被用在哪个领域,其主要目的都是提供可能遭受违约损失的相对等级。各评级机构所使用的表示评级结果的级别设置、符号与表示方式各不一样,相关的定义与含义也不完全一致。有的评级机

42、构将评级结果设定为九个等级,有的则设为十个等级;有的评级机构用英文字母 ABC 作为表示等级的符号,如 AAA、BBB 等,也有的用中文来表示信用等级,如特级企业、一级企业等,还有的则将二者结合起来使用,如“特优级(AAA)”、“优级(AA)”等。但目前比较规和影响力大的专业信用评级机构都基本在使用国际通行的信用等级符号。 2.22.2 国际证券评级业的发展国际证券评级业的发展发展历程与现状发展历程与现状2.2.12.2.1 国际证券评级业的发展历程国际证券评级业的发展历程 证券评级最早始于对债券的评级, 本世纪初起源于美国。1909 年美国的约翰穆迪在铁路投资的分析中首次运用评级的办法对当时

43、各种铁路债券进行了分析, 开创了证券评级的先河。当时美国资本市场先后经历了大规模发行国债、州债与铁路债券的时代,涌现出大批的投资者, 证券评级作为投资情报的参考价值引起了人们的兴趣。继穆迪之后,普尔出版公司、标准统计公司也先后于1922年和1924 年开始对工业债券进行评级。1929 1933 年金融大萧条爆发之后,证券评级对证券质量的准确标识与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作用得到了美国金融监管当局、证券发行人承销高级投资者的广泛认同, 证券评级确立了在美国资本市场中的地位。美国全国保险协会、联邦储备银行、联邦存款保险协会、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等重要职能部门先后在资产评估、银行监管等方面引用了证券评级的分

44、类方法和结果,并作出了相应规定,证券评级已经成为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70 年代以来,由于通货膨胀加剧、利率上升与变动幅度的增大,企业财务状况持续恶化, 对投资情报分析与证券评级的需求扩大, 证券评级制度稳步发展并不断完善, 新的评级机构大量涌现。评估围也从传统的债券发展到包括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信用证等广 . . . 9 / 36阔的领域。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 证券评级逐步显示了多方面的重要功用。它降低了全社会信息成本, 引导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向, 提高证券市场效率, 降低风险并构筑完善的证券市场。证券评级向投资者提供充分、真实的信息, 有助于投资者规避风险,避免遭

45、受欺诈。对监管当局来说, 评级结果能够反映其发行主体的风险状况, 有助于当局有甄别地实施监管,提高监管效率。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评级制度的积极作用也逐步为世界各国所认识。特别是在一些证券融资比重较大的国家, 证券评级发展很快。美国作为评级制度的发源地, 评级业也最为发达。目前国主要有5 家评级公司, 分别是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标准普尔公司、菲奇公司( Fitch) 、达夫公司与麦卡锡公司。其中穆迪、标准普尔两家公司历史最为悠久, 实力也最为雄厚。其他国家的评级制度的发展大多受到它们的影响。 日本的评级制度从1947 年起步,1959 年后初具雏形。当时评级的目的只是为了区分超一流的

46、债券和一般的债券。最初债券划分为A 、B 、C 三个等级,主要考察资本额、总资产净额和发行债券余额三项指标。1966 年以后,日本的评级制度发生了质的变化, 即由注重债券发行数量转变为重视质量, 指标设置日趋完善, 级别分类也参照美国作了一些调整。日本的评级方法与美国的主要区别在于日本是对债券发行人进行评级, 发行人获得评级之后, 在一年可以不受限制地在发行所有债券时使用这一评定级别。美国则是针对债券, 同一发行人发行不同种类、批次的债券,可能会获得不同的级别。目前,日本主要的评级机构有日本公社债研究所、日本投资者服务公司、御国信用评级社、日本信用评级公司等。 澳大利亚的评级活动始于1981

47、年,澳大利亚评级公司是唯一的一家评级机构。该公司主要对企业负债进行评级, 重点是无担保债务。澳大利亚评级的特点是较侧重对负债主体的宏观评估, 不针对每种债券单独评级, 而是对企业负担的全部债券进行综合评定。加拿大最初的的评级机构成立于1972 年,目前国有两家评级公司即加拿大债券评级公司、多米宁债券评级公司。评级围涉与商业票据、债券与优先股股票等。由于受美国经济影响较深, 加拿大的评级程序与方法与美国大致一样。此外,在其他的一些国家,如英国、瑞典评级制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2.2.22.2.2国际证券评级业的发展现状国际证券评级业的发展现状 金融评级机构是信用中介机构的一种。在世界经济一体

48、化和区域经济集 . . . 10 / 36团化的背景下, 跨国经贸和金融业务急剧扩, 跨国公司难以仅靠自己的力量选择和鉴定合作者, 因而日益倚重信用中介, 特别重视金融评级机构的作用。在长期的优胜劣汰中, 美国的穆迪、英国的标准普尔、欧美合营的惠誉等少数几家信誉较高的国际性评级公司脱颖而出, 其业务日益专业化和系统化, 越来越多的国际商务活动参考这些评级机构的评估结果。根据市场需要, 穆迪等公司的评级围不断扩大, 包括了中长期主权债信、本币和外汇(存款、债券和票据) 信用、银行和公司债信等, 评级公司还针对债信发展趋势, 确立了“观察”、“正负面”等评估制度。以穆迪为例, 其评级业务涉与90

49、多个国家和上百万亿元的债信, 自身也拥有每年上百亿美元的利润, 评级公司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世界经济的方方面面。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或信心经济, 评级的变化, 往往会直接影响到社会对一经济体的信心, 导致借款利率的升降, 涉与金额可能非常庞大。因此, 评级业的发展对整个经济体系至关重要。 债券评级是证券评级的核心业务, 其他种类证券大多受到债券评级方法的影响。目前对债券评估主要有两种方法:英国式的评级被视为典型的客观性评级。评级以客观因素为依据,排除主观影响。评级依据债券担保种类、资本优先权比率、信托条款、海外资产比率四项指标。英式评级的特点是无论谁来评级, 评级结果均保持一致。美国式的级不仅包括

50、财务分析类的客观性的指标, 而且包含了评级人员对评估企业的行业动态、管理水平等非定量因素的主观评价。尽管如此,英、美两种评级方法有90 %以上的结果是吻合的。显然, 二者在总体上是一致的。目前, 美国的评级方法居于主流地位,主要包括以下容:(一) 产业分析产业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判断该企业所属产业的发展趋势, 是属于衰退产业还是上升产业, 是较为稳定的产业还是对经济活动敏感的产业,并评定该产业的级别。进而对企业进行行业部竞争力的分析。例如, 在70 年代后半期, 由于日本与其他国家的竞争, 美国汽车工业的竞争力下降, 整个汽车行业的评价也随之降低。此外,发债企业的生产设备状况、劳动生产率、市场占有

51、率与决策系统也是行业分析的重要容。(二) 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是根据发债人提出的财务数据,对发债人的财务状况进行定量分析。主要包括收益性、财务构成、财务弹性、清算价值等项。1. 收益性分析: 收益性是观察财务健全性的最重要指标, 也是判断资本 . . . 11 / 36筹措能力与经营方法好坏的标准。常用的数据指标有: 销售额盈利率= 税息折旧前盈余/销售总额* 100 %; 长期资本付利前盈利率= 税息前盈余/ 长期资本* 100 %。收益性比率越高,表明企业支付能力越强。2. 财务结构分析: 财务结构分析考察在收益变动条件下, 企业履约偿债的可能性。常使用的指标有资本化比率、有息负债比率、负债比

52、率。其中资本化比率= 长期债务/ (长期债务+ 股东权益) * 100 %最为传统, 也最为重要。这个比率高的时候, 由于收益下降,企业容易发生支付困难。一般来说,资本化比率越低,债券级别越高。3. 财务弹性分析: 考察企业通过经营活动获得资金偿还债务的能力。衡量财务弹性一般用现金流量比率、流动比率、销售债权周转率等指标。现金流量比率= (净利+ 折旧+ 延付税款) / 长期债务* 100 %这一指标最为常用。经营效率高的企业有较强的盈利能力, 能够通过部资金积累偿还债务而不必通过外部融资。因此,资金流量比率越高, 企业偿债越具有较高的安全性。4. 清算价值分析: 是指企业破产清偿时, 按照法

53、定清偿次序对长期债务人所余的资产净值, 即债权的最后保障。实际上,评级通常以企业继续存在为前提, 因此, 清算价值分析并不太重要。(三) 信托证书分析信托证书是详细规定发债人与债权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文件。在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为目的的证券评估中, 它是主要的分析项目之一。信托证书分析一般包括对财务限制条款、债权清偿优先次序的分析等方面。财务限制较少与包含抵押、担保等条件的债券,评定级别相对较高。 以下介绍一些当前主流业务的评级划分:优先股评级是证券评级机构对优先股支付股息、稳定性等方面能力的一种评价。通常考察: 支付股息的能力与意愿; 优先股的性质和条款; 该优先股的清偿地位。由于支付顺序在债

54、券之后,一般来说, 优先股的级别不能高于同一发行者所发行的债券。标准普尔公司将优先股划分为以下10 个级别,如表2.1,2.2,2.3级别含义AAA发行者支付股息和履约能力极强 . . . 12 / 36AA仅次于AAA级,基本无风险A履约能力较强,有较高的保障BBB有能力支付股息,但缺乏可靠保障BB半投机性质,能支付股息,有一定风险B风险较大,能支付股息,投机性较强CCC投机性明显,风险极大CC股息支付曾被拖欠,但目前仍能支付C已经停息D停付优先股股息,并拖欠其他债务表2.1资料来源:标准普尔中国官网目前, 对普通股票的评估还存在广泛的争议。股东持有股票存在获取红利与从价格变动中获得资本利得

55、等多元化目的,对股票品质的认识也存在较大差异。同衡量债券还本付息的风险性相比较, 衡量影响股份公司支付红利的因素与其影响程度具有更大的复杂性, 也困难得多。因此, 对普通股票的评估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和标准, 一般仅称为股票编列, 参考价值较小。美国穆迪公司曾根据普通股红利的增长情况和稳定程度, 以往的信息资料与公司规模大小等条件进行编列, 并制定标准如下股票等级等级说明A+股票收益最高A股票收益较高A-股票收益高于平均水平B+股票收益相当于平均水平B股票收益略低于平均水平B-股票收益较低C股票收益最低D股票无收益或负收益表2.2资料来源:穆迪公司中国官网 . . . 13 / 36美国三大评估

56、公司对债券的评级分类级别债券性质穆迪标准普尔惠誉含义质量说明AaaAAAAAA最高级质量最佳,本息支付能力极强AaAAAA高级本息支付能力很强AAA中高级质量较佳,但一手经济波动影响BaaBBBBBB中级质量尚可,但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投资级BaBBBB中低级中等品证,具一定投机性BBB较差,半投机具投机性,本息缺乏足够保障CaaCCCCCC差,明显投机能支付本息但无保障,可能停付CaCCCC差,风险大投机性极强,本息无保障CCC风险极大没有能力支付本息DDD品质极地易倒帐,无未来性DD资产无价值投机级D最低级前途无望表2.3资料来源:三大评级公司官网资料整合商业票据评级主要考虑发行人的全面实力与

57、其流动性。加拿大两家评级公司的分类如下表2.4:符号级别DBRS说明最高级R-1兑现能力与流动性最高上级R-2兑现能力与流动性较高中级R-3综合品质良好下级 U较差,保障不足不评级NR未经评级表2.4资料来源:DBRS英文官网 . . . 14 / 36在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时, 在全球经济一片慌乱之中, 以穆迪公司为代表的国际金融评级机构一直表现活跃, 客观上对金融危机的加深和蔓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因而备受人们瞩目。1997 年4 月25 日, 穆迪在降低泰国主权信贷等级后, 又降低了泰国三家主要银行的信贷等级, 并称此举是泰国经济和金融形势恶化的必然反映。穆迪的降级行动在当时

58、非常引人瞩目, 成为投机者攻击泰铢的信号, 最终推倒了金融危机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在其后的一年里, 穆迪公司与标准普尔公司又降低了、日、东南亚、俄罗斯与南美等国的债信等级。1998 年7 月至1998 年9 月,四大评级公司前后发布6070次降级、“观察”、或“负面”通告,多次下调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国、日本、中国、印度、俄罗斯与部分拉美国家等国家和地区的主权信贷或银行债信等级, 其次有10 多次引起区域性股市震荡, 对具体国家(地区) 股、汇市的负面冲击则更为显著, 印尼、马来西亚、俄罗斯和巴基斯坦等国由于多数重要债信指标被降为“垃圾级”, 因而陷入严重信贷危机, 进出口受阻,加剧

59、了经济的恶性循环。 在金融危机中, 国际评级公司基本遵循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思路, 专注于债权人的风险, 强调金融自由化和透明度, 支持紧缩型财政和货币政策。有关国家(地区) 若不照章办理, 必然面临被降级的威胁。标准普尔在金融当局入市干预后立即宣布降级, 穆迪则启动“观察”程序, 明确否定港府这一举措。在金融危机中, 评级机构对问题成堆的日本和俄罗斯却网开一面, 而严密监视东亚发展中国家(地区) 的金融状况, 频繁降级, 有时明显苛刻, 这也不能不让人怀疑其政治上的目的。而从技术上看, 国际评级机构的结论也往往有不少失误。东亚一些经济体金融状况的恶化早有征兆, 但穆迪等在危机前并未予以充

60、分的重视, 相反却赋予这些经济体以较高的债信评级, 在某种程度上鼓励了盲目放贷, 扩了金融泡沫。穆迪公司、标准普尔等虽然只是单纯的信用等级评估公司。但是亚洲国家大都将它们的信用评估与索罗斯相提并论, 因为它们公布的评级结果, 都对各国造成了损失, 吓跑了投资者。过去数十年来,以下场景我们早已司空见惯: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标普、惠誉)之一宣布下调某个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该国货币金融和资本市场就立刻风雨飘摇。信用评级公司的一纸降级声明,威力往往远超过总统、总理、财长和央行行长的信心讲话。2010年4月27日,标准普尔将希腊主权债务评级从BBB+下调至BB+,一次下调三个级别,前景展望为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