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消化系统_第1页
第十一章消化系统_第2页
第十一章消化系统_第3页
第十一章消化系统_第4页
第十一章消化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Alimentary system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组成组成 消化管消化管消化腺消化腺摄食,消化摄食,消化吸收,排遗吸收,排遗一、消化系统的组成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口腔、咽、食口腔、咽、食管、胃、小肠、管、胃、小肠、大肠、直肠、大肠、直肠、肛管。肛管。 口腔腺、肝、胰。口腔腺、肝、胰。功能功能: 二、消化与吸收的概念及意义二、消化与吸收的概念及意义消化消化 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 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 (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 )吸收吸收 食物的成分或消化后的产物通过消食物的

2、成分或消化后的产物通过消 化道粘膜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化道粘膜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 巴循环的过程。巴循环的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消化器官的形态与结构消化器官的形态与结构一、消化管一、消化管(一)口腔(一)口腔(oral cavity)(oral cavity)口腔借牙弓分为口腔借牙弓分为:口腔前庭,固有口腔口腔前庭,固有口腔颊颊腮腺管乳头腮腺管乳头腭腭硬腭硬腭软腭软腭 腭帆腭帆 腭垂腭垂 腭舌弓腭舌弓 腭咽弓腭咽弓 咽峡咽峡 牙牙 乳牙(乳牙(20个)个) 恒牙(恒牙(32个)个)牙的形态牙的形态 牙冠牙冠,牙颈牙颈,牙根牙根恒牙的排列(恒牙的排列(28-32):): 右上颌右上颌 8 7

3、6 5 4 3 2 11 2 3 4 5 6 7 8 左上颌左上颌 右下颌右下颌 8 7 6 5 4 3 2 11 2 3 4 5 6 7 8 左下颌左下颌 1中切牙中切牙 2侧切牙侧切牙 3尖牙尖牙 4第一前磨牙第一前磨牙 5第二前磨牙第二前磨牙 6第一磨牙第一磨牙 7第二磨牙第二磨牙 8第三磨牙第三磨牙 (智齿)(智齿) 舌舌舌的形态:舌的形态: 舌体舌体 舌根舌根 界沟界沟 舌扁桃体舌扁桃体 舌乳头舌乳头(丝丝,菌菌,叶叶,轮廓乳头轮廓乳头) 味蕾味蕾(菌菌,叶叶,轮廓乳头轮廓乳头) 舌系带舌系带 舌下阜舌下阜(下颌下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开口舌下腺开口)(二)(二) 咽咽1.鼻咽鼻咽 颅底

4、颅底腭帆游离缘腭帆游离缘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咽口 2. 口咽口咽腭帆游离缘腭帆游离缘会厌上缘会厌上缘 3.喉咽喉咽会厌上缘会厌上缘第第6颈椎体下缘颈椎体下缘吞咽与呼吸的关系吞咽与呼吸的关系v三个狭窄部:三个狭窄部:第一、食管起始处第一、食管起始处第二、与左支气管交叉处第二、与左支气管交叉处第三、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处第三、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处(三三) 食管食管贲门贲门幽门幽门胃小弯胃小弯胃大弯胃大弯角切迹角切迹贲门切迹贲门切迹胃底胃底胃体胃体(四四) 胃胃(五)小肠(五)小肠(57米)米) 小肠是消化管最长的一段。小肠开头小肠是消化管最长的一段。小肠开头的一小段叫十二指肠,它的内侧壁有总胆的一小段叫十二

5、指肠,它的内侧壁有总胆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十二指肠十二指肠空肠空肠回肠回肠小肠小肠十二指肠上部,十二指肠上部,溃疡好发部位。溃疡好发部位。胰尾胰尾胰尾胰尾空肠和回肠空肠和回肠区别区别 空肠空肠 回肠回肠位置位置 左腰区左腰区,脐区脐区 脐区脐区,右髂区右髂区,下腹区下腹区长度长度 2/5 3/5外观外观 粗粗,粉红粉红,血管多血管多 细细,粉灰粉灰,血管少血管少(六)(六) 大肠(大肠(1.5m)v分部分部 盲肠(阑尾)盲肠(阑尾) 结肠(升、横、降、乙状结肠)结肠(升、横、降、乙状结肠) 直肠(肛管)直肠(肛管)大肠大肠结肠带结肠袋大肠的结构特点大肠的结构特点肠脂垂 二、

6、消化管壁的一般组织结构二、消化管壁的一般组织结构1.1.粘膜粘膜上皮上皮 固有层固有层粘膜肌层粘膜肌层2.2.粘膜下层粘膜下层3.3.肌层肌层4.4.外膜外膜 纤维膜(薄层结缔组织)纤维膜(薄层结缔组织) 浆膜(薄层结缔组织与间皮)浆膜(薄层结缔组织与间皮) 食 管上皮上皮固有层固有层粘膜肌层粘膜肌层粘膜下层粘膜下层肌层肌层纤维膜纤维膜或浆膜或浆膜粘粘膜膜层层(一)唾液腺(一)唾液腺腮腺腮腺 开口于上颌开口于上颌第二第二 磨牙相对的磨牙相对的颊粘膜上颊粘膜上下颌下腺下颌下腺 开口于舌下阜开口于舌下阜 舌下腺舌下腺 开口于舌下阜(襞)开口于舌下阜(襞)三、消化腺的形态和组织结构三、消化腺的形态和

7、组织结构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纯浆液性混合性(浆液性为主)混合性(粘液性为主)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成人肝重约化腺,成人肝重约1.5公斤。它大部分位于公斤。它大部分位于腹腔右上部。腹腔右上部。( (二)肝二)肝肝门:肝门: 肝固有动脉、肝固有动脉、 肝左右管、肝左右管、肝门静脉进出的部位。肝门静脉进出的部位。肝门肝固有动脉肝左、右管肝门静脉肝圆韧带裂静脉韧带裂胆囊下腔静脉左叶左叶右叶右叶方叶方叶尾状叶尾状叶“H”形沟:左右纵沟、横沟肝的下面(脏面)肝的下面(脏面) 肝的血液循环肝的血液循环门静脉门静脉小叶间静脉小叶间静脉肝动脉肝动脉小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肝血窦肝血窦中央静脉中央

8、静脉 小叶下静脉小叶下静脉 肝静脉肝静脉 胆汁的排出途径胆汁的排出途径肝细胞肝细胞胆小管胆小管闰管闰管小叶间胆管小叶间胆管左、右肝管左、右肝管肝总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管胆囊胆囊肝的功能肝的功能 物质代谢物质代谢 参与物质的代谢和贮存。参与物质的代谢和贮存。 分泌胆汁分泌胆汁 与脂肪的消化吸收有关。与脂肪的消化吸收有关。 解毒功能解毒功能 肝是人体内重要的解毒器官。肝是人体内重要的解毒器官。 防御功能防御功能 肝巨噬细胞有很强的吞噬能力。肝巨噬细胞有很强的吞噬能力。 造血功能造血功能 胚胎期肝曾有造血功能。胚胎期肝曾有造血功能。(三)(三) 胰胰胰的组织结构胰的组织结构外分泌部:外分泌部:腺泡腺泡

9、导管:闰管、导管:闰管、 小叶内导管、小叶内导管、 小叶间导管、小叶间导管、 主导管主导管内分泌部:胰岛内分泌部:胰岛胰尾胰尾vA细胞细胞: 20%,体积较大,分布周边,高血糖素体积较大,分布周边,高血糖素vB细胞:细胞: 70%,中央部,胰岛素,中央部,胰岛素vD细胞:细胞: 5%,分散在分散在 A和和B细胞间,生长抑素细胞间,生长抑素四、腹膜四、腹膜 系膜、网膜、韧带系膜、网膜、韧带一、消化方式一、消化方式二、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二、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一)一般生理特性(一)一般生理特性(1 1)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2 2)自动节律性低,且不规则)自动节律性低

10、,且不规则(3 3)具有紧张性)具有紧张性(4 4)富有伸展性)富有伸展性(5 5)特异感受性,温度、化学刺激、牵张)特异感受性,温度、化学刺激、牵张 第三节第三节 食物的消化食物的消化消化管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消化管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1. 1. 静息电位静息电位(RP)(RP)实测值:实测值:-50 -50 -60mv-60mv产生机制:产生机制:K K+ +平衡电位平衡电位 和生电性钠泵和生电性钠泵2 23 32 2、基本电节律、基本电节律 (Basic electrical rhythm,BER) (慢波(慢波Slow wave)概念概念: :波幅:波幅:5-15mV5-15mV频率频率(

11、 (次次/ /分分) ):胃:胃:3 3;十二指肠:;十二指肠:1212;回肠末端:回肠末端:8-98-93 3、动作电位、动作电位 (AP)(AP)AP上升慢,幅度低上升慢,幅度低, ,持续时间长持续时间长AP的产生主要依赖的产生主要依赖CaCa2+2+的内流的内流 神经细胞神经细胞平滑肌平滑肌CaCa2+2+内流内流NaNa+ +内流内流(一)唾液的分泌(一)唾液的分泌1.1.唾液性质和成分唾液性质和成分性质:性质:成份:成份:无色、无味、近中性的低渗液无色、无味、近中性的低渗液粘蛋白、唾液淀粉酶及溶菌酶等粘蛋白、唾液淀粉酶及溶菌酶等99%99%水水无机物无机物有机物有机物三、口腔内消化与

12、牙的卫生保健三、口腔内消化与牙的卫生保健2. 2. 唾液的作用唾液的作用 1.1.湿润湿润口腔和食物口腔和食物 2.2.溶解溶解食物引起味觉食物引起味觉 3.3.清洁、保护清洁、保护口腔、抗菌作用口腔、抗菌作用 4.4.消化消化作用作用淀粉淀粉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麦芽糖麦芽糖1.1.咀嚼咀嚼 机械性消化与混合机械性消化与混合2.2.吞咽吞咽 (二)咀嚼与(二)咀嚼与吞咽吞咽第一期第一期第二期第二期第三期第三期(三)牙的卫生保健(三)牙的卫生保健 (自学)(自学)(一)机械性消化(一)机械性消化 1.1. 紧张性收缩紧张性收缩 2. 2. 容受性舒张容受性舒张 暂时贮存食物,防食糜暂时贮存食物,

13、防食糜 过早排入十二指肠。过早排入十二指肠。3.蠕动蠕动 磨碎食物;磨碎食物; 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和;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和; 把食糜向十二指肠推进。把食糜向十二指肠推进。4.4.胃的逆蠕动胃的逆蠕动(呕吐)(呕吐)四、胃内消化四、胃内消化呕吐呕吐(二)化学性消化(二)化学性消化1. 1. 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无色透明,无色透明,pH 0.9pH 0.91.51.5成人分泌量成人分泌量1.51.52.5L/2.5L/日日成分成分: : 水、盐酸、胃蛋白酶、内因子、水、盐酸、胃蛋白酶、内因子、 粘液和碳酸氢盐等粘液和碳酸氢盐等。 1 1)盐)盐 酸酸壁细胞分泌壁细胞分泌

14、激活胃蛋白酶原,并给胃蛋白酶激活胃蛋白酶原,并给胃蛋白酶 提供活动所需的酸性提供活动所需的酸性pHpH 杀菌杀菌 使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使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 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 促进小肠对铁、钙的吸收促进小肠对铁、钙的吸收 2 2)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胃蛋白酶+ +主细胞和粘液细胞分泌主细胞和粘液细胞分泌作用:润滑、保护胃粘膜作用:润滑、保护胃粘膜3 3)粘液和碳酸氢盐)粘液和碳酸氢盐糖蛋白糖蛋白润滑润滑:防止食物的机械损伤;防止食物的机械损伤;中和胃酸中和胃酸: HCOHCO3 3- - + H + H+ + H H2 2COCO3 3减免高减免高

15、HH+ + 和胃蛋白酶对自身的侵蚀。和胃蛋白酶对自身的侵蚀。作用:作用: 保护保护B B1212不被消化酶水解不被消化酶水解 促进促进B B1212经回肠粘膜吸收经回肠粘膜吸收 4 4)内因子)内因子壁细胞糖蛋白糖蛋白2. 胃液分泌的调节胃液分泌的调节1)影响胃液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影响胃液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 促进胃液分泌的物质:促进胃液分泌的物质: 乙酰胆碱乙酰胆碱 胃泌素胃泌素 组胺组胺 抑制胃液分泌的物质:抑制胃液分泌的物质: 生长抑素生长抑素 促胰液素促胰液素2 2)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 特点特点v头期头期 量较大量较大30%、酸度和胃蛋白酶含量高。、酸度和胃

16、蛋白酶含量高。v胃期胃期 量大量大60%、酸度高、酶较少。、酸度高、酶较少。v肠期肠期 量少量少10%、酶较少。、酶较少。3 3)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1 1)盐酸)盐酸(2 2)脂肪)脂肪(3 3)高渗溶液)高渗溶液 胃的排空胃的排空概念: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概念: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速度:因食物而异速度:因食物而异(混合性食物混合性食物46h) 水水 糖糖 蛋蛋 脂脂 五、小五、小 肠肠 内内 消消 化化(一)胆汁(一)胆汁1.1.胆汁的性质和成分胆汁的性质和成分 刚分泌刚分泌 金黄色、偏碱性(金黄色、偏碱性(pH 7.4pH 7.4);); 储存储存

17、 颜色变深颜色变深, ,弱酸性弱酸性(pH 6.8pH 6.8)。 胆盐:胆盐:50%50% 磷脂磷脂:30%-40%:30%-40% 胆固醇胆固醇:4%:4% 胆色素胆色素:2%:2%2.2.胆汁的作用胆汁的作用(1 1)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2 2)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A A、D D、E E、K K(3 3)其他作用)其他作用 (中和胃酸、促胆汁分泌)。(中和胃酸、促胆汁分泌)。 (二)胰液(二)胰液 性性 质质:无色,碱性,:无色,碱性,pH 7.8 8.4pH 7.8 8.4。分泌量分泌量:1.5 L/1.5 L/日。日。成成 分

18、分:水水无机盐无机盐: HCO: HCO3 3- -由小导管管壁细胞分泌。由小导管管壁细胞分泌。消化酶:蛋白水解酶、淀粉酶、脂肪酶。消化酶:蛋白水解酶、淀粉酶、脂肪酶。 HCO HCO3 3- -1 1)中和)中和HClHCl,保护肠黏膜,保护肠黏膜2 2)为各种胰酶的活动提供最适环境)为各种胰酶的活动提供最适环境 浓度:浓度:140mmol/L (140mmol/L (比血浆高比血浆高4 4倍倍) ) 与胰液的分泌速率有关。与胰液的分泌速率有关。作用:作用: (1) (1)蛋白蛋白水解酶水解酶肠激酶肠激酶多肽多肽氨基酸氨基酸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弹性蛋白酶原、羧基肽酶原糜蛋白酶原、

19、弹性蛋白酶原、羧基肽酶原胰蛋白酶胰蛋白酶蛋蛋白白质质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羧基肽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羧基肽酶 (2) (2)胰淀粉酶胰淀粉酶二糖、三糖二糖、三糖pH 7.0pH 7.0胰淀粉酶胰淀粉酶(3)(3)胰脂肪酶胰脂肪酶 胰脂肪酶胰脂肪酶 脂肪酸、甘油一酯、甘油脂肪酸、甘油一酯、甘油 pH 8.0pH 8.0(三)小肠液(三)小肠液 1. 1. 小肠液的性质和成分小肠液的性质和成分 弱碱性,弱碱性,pHpH:7.5-8.07.5-8.0,渗透压与血浆相等。,渗透压与血浆相等。 分泌量大分泌量大 (1-3 L/(1-3 L/日日) ) 含多种消化酶(小肠腺含多种消化酶(小肠腺 肠致活

20、酶)肠致活酶)2. 2. 小肠液的作用小肠液的作用(1) (1) 保护作用保护作用(2) (2) 消化作用消化作用 (3) (3) 稀释作用稀释作用(四)小肠的运动(四)小肠的运动(1 1)紧张性收缩)紧张性收缩 (2 2)分节运动)分节运动 特有运动形式特有运动形式 作用:作用: 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利于化学性消化;利于化学性消化; 使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使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 利于吸收;利于吸收; 挤压肠壁而促进血液、挤压肠壁而促进血液、 淋巴回流。淋巴回流。小肠运动的形式小肠运动的形式(3 3)蠕动蠕动 自上而下顺序收缩和舒张的运动。自上而下顺序收缩和舒张的

21、运动。作用:作用: 使经过分节运动的食糜向前推进使经过分节运动的食糜向前推进蠕动冲蠕动冲: : 蠕动速度快,传播距离远的蠕动。蠕动速度快,传播距离远的蠕动。六、大肠内消化六、大肠内消化 (一)大肠液及其作用(一)大肠液及其作用 碱性粘液碱性粘液 pHpH:8.3-8.48.3-8.4。 保护肠粘膜、润滑粪便。保护肠粘膜、润滑粪便。(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二)排便(二)排便部分药物(如亚硝酸甘油、吗啡)部分药物(如亚硝酸甘油、吗啡)第四节营养物质的吸收第四节营养物质的吸收一、吸收的部位一、吸收的部位小肠吸收的有利条件:小肠吸收的有利条件:1 1、消化完全。、消化完全。2

22、2、面积大:、面积大:达到达到200-250m200-250m2 2。4 4、停留时间长,有充分时间吸收、停留时间长,有充分时间吸收3 3、小肠粘膜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小肠粘膜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和毛细淋巴管和平滑肌纤维等和毛细淋巴管和平滑肌纤维等,及,及 小肠绒毛的节律性伸缩与摆动。小肠绒毛的节律性伸缩与摆动。二、吸收机制二、吸收机制 1. 吸收的途径吸收的途径(1)跨细胞途径)跨细胞途径(2)细胞旁途径)细胞旁途径 2. 吸收的机制吸收的机制(1)被动吸收)被动吸收(2)主动吸收)主动吸收(3)入胞与出胞)入胞与出胞三、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三、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1.1.糖类糖

23、类 食物中的淀粉食物中的淀粉 淀粉酶淀粉酶双糖酶双糖酶单糖单糖麦芽糖麦芽糖葡葡萄萄糖糖葡葡萄萄糖糖葡萄糖葡萄糖的吸收的吸收: 管腔侧管腔侧:以:以NaNa+ +载体葡萄糖载体葡萄糖复合复合物物形式,与形式,与NaNa+ +同向同向转运入肠粘膜上皮细转运入肠粘膜上皮细胞内;胞内; 管底侧管底侧:葡萄糖:葡萄糖通过易化扩散方式进通过易化扩散方式进入血液,入血液,NaNa+ + 则由钠则由钠泵转运至细胞间隙。泵转运至细胞间隙。 继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 2. 2.脂类脂类 机制机制:被动。:被动。混合微胶粒混合微胶粒 脂肪酸脂肪酸甘油一脂甘油一脂甘油三脂甘油三脂乳糜微粒乳糜微粒 载脂载脂胞吐胞吐

24、(中、短链脂肪酸)(中、短链脂肪酸) 血血 管管淋巴管淋巴管途径途径:淋巴途径为主:淋巴途径为主(中、短链脂肪酸)(中、短链脂肪酸) 3.3.蛋白质蛋白质 吸收机制吸收机制: 继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 未消化的蛋白质也未消化的蛋白质也可微量吸收,但无营养可微量吸收,但无营养作用,相反,可作为抗作用,相反,可作为抗原引起过敏反应。原引起过敏反应。氨氨基基酸酸转转运运系系统统NaNa+ +蛋白酶蛋白酶氨基肽酶氨基肽酶4.4.水水动力动力: :渗透梯度渗透梯度吸收机制吸收机制: 被动扩散被动扩散5.5.无机盐的吸收无机盐的吸收 ( (1)1)钠的吸收钠的吸收 肠上皮细胞底肠上皮细胞底- -侧

25、膜上存在着钠泵,使侧膜上存在着钠泵,使NaNa+ +逆电逆电- -化学梯度而主动转运。肠腔中的化学梯度而主动转运。肠腔中的NaNa+ +,95959999被主被主动吸收。动吸收。 Na+ Na+的吸收往的吸收往往伴随着水、葡往伴随着水、葡萄糖、氨基酸和萄糖、氨基酸和负离子等物质的负离子等物质的吸收。吸收。 水的吸收是水的吸收是被动的。被动的。 (2)(2)钙的吸收钙的吸收 钙吸收的部位:小肠钙吸收的部位:小肠 钙吸收的状态:可溶性钙钙吸收的状态:可溶性钙 钙吸收的影响因素:钙吸收的影响因素: 维生素维生素D D、胆汁酸、酸性环境促进钙的吸收;、胆汁酸、酸性环境促进钙的吸收; 凡与钙结合而形成沉淀的盐,则不能被吸收;凡与钙结合而形成沉淀的盐,则不能被吸收; 钙吸收的量受机体需要的影响。钙吸收的量受机体需要的影响。 钙吸收的机制:主动转运过程。钙吸收的机制:主动转运过程。(3)(3)铁的吸收铁的吸收 吸收部位:小肠上段。吸收部位:小肠上段。 吸收量:约吸收量:约1mg/1mg/日,其吸收量与机体对铁的日,其吸收量与机体对铁的需要量有关需要量有关 吸收机制:为主动吸收。吸收机制:为主动吸收。 肠上皮细胞释放转铁蛋白肠上皮细胞释放转铁蛋白转铁蛋白与转铁蛋白与FeFe2+2+结合结合成复合物成复合物复合物与转铁蛋白受体结合复合物与转铁蛋白受体结合复合物入复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