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信息系统备份与恢复管理第一章总那么第一条为保障公司信息系统的平安,使得在计算机系统失效或数 据丧失时,能依靠备份尽快地恢复系统和数据,保护关键应用和 数据的平安,保证数据不丧失,特制定本方法。第二条 对于信息系统涉及到的网络设备、网络线路、加密设备、 计算机设备、应用系统、数据库、维护人员,采取备份措施,确 保在需要时有备用资源可供调配和恢复。第三条 本管理方法中涉及到的设备主要指运行在信息技术部主 机房中的网络设备、加密设备及计算机设备第四条 信息系统备份手段根据不同信息的重要程度及恢复时间 要求分为实时热备份和冷备份等。同一平台的系统应尽量使用同 样的备份手段,便于管理和使用。信息技术部负
2、责信息系统的备 份与恢复管理, 并制定数据备份方案, 对数据备份的时间、 内容、 级别、人员、保管期限、异地存取和销毁手续等进展明确规定。第五条 信息技术部应根据各系统的重要程度、 恢复要求及有关规 定要求制定系统配置、操作系统、各应用系统及数据库和数据文 件的备份周期和保存期限。第六条 对于重要系统和数据的备份周期及备份保存期限应遵循 以下原那么:(一)至少要保存一份全系统备份。(二)每日运行中发生变更的文件,都应进展备份。(三)生产系统程序库要定期做备份,每月至少做一次。(四)生产系统有变更时,须对变更前后的程序库进展备份。(五)批加工假设有对主文件的更新操作,那么应进展批加工前备 份。(
3、六)每天批加工完毕后都要对数据文件进展批后备份,对核心数 据须进展第二备份。(七)对批加工生成的报表也要有相应的备份手段,并按规定的保 存期限进展保存。(八)用于制作给用户数据盘的文件应有备份。(九)各重要业务系统的月末、半年末、年末以及计息日等特殊日 的数据备份须永久保存。(十) 定期将生产系统的数据进展删减压缩,并将删减的数据备份 上磁带,永久保存。(十一 ) 以上未明确保存期限的各项备份的保存至少应保存一周第二章 设备备份第七条 信息系统电源设备应尽量保证有两套电源来源。第八条 对关键通讯线路和网点通讯线路必须采用双通讯线路; 网 络的运行线路和备份线路必须选用不同的网络效劳供给商;重要
4、 网络设备必须有冗余备份。第九条 核心效劳器必须采用热备份方式, 确保在运行机出现故障 的时候备机能够自动接收;重要效劳器可根据联机效劳要求采用 热备份方式或双机备份及其它冗余、 容错措施。采用双机热备份, 主机系统的配置要求对称一致;磁盘采用阵列磁盘,动态热备份 以及全镜像的容错技术, UPS 采用并机方式或阵列方式等。第十条 对于没有业务数据存放的工作站设备,必须预先安装好备份机。根据对系统的重要性和影响面考虑,局部系统一套备机 只对应一套运行机;其他系统一套备机可以对应多套运行机。第十一条 系统介质做到双备份,一份由系统维护部门管理,方便 及时安装;一份作灾难备份,异地存放。第十二条 所
5、有的备机,必须每季度进展检查,保证备机系统处于 可用状态。为保证双机热备软件能够起作用,除了安装时的测试后,还需要 每季度进展切换测试工作。第三章 应用系统、程序和数据备份第十三条 需要备份的文件和备份周期、备份介质、保存时间:(一)所有系统的数据库文件两套存储设备实时镜像,文件备份周 期每日全备份,备份介质:磁带,数据备份文件本地保存一份,文档平安效劳商保存一份、同城灾备中心一份,异地灾备中心一 份,保存时间永久。(二)应用系统的配置文件 ,备份周期每周一次全备份,备份介质:磁盘和磁带,数据备份文件本地保存一份,文档平安效劳商保存一份、同城灾备中心一份,异地灾备中心一份,保存时间永久。(三)
6、邮件数据库文件,备份周期每 2 小时一次数据镜像,每周一 次全备,备份保存时间 1 个月。邮件数据备份于本地数据中心邮 件归档效劳器,保存时间永久。(四)办公、业务文件效劳器文件共享文件,备份周期每月一次磁 带备份,保存在本地数据中心,备份介质为备份效劳器磁盘,保 存时间一个月。(五)经文件传输平台发送和承受的XX系统相关行情、 估值文件;XX系统相关文件,备份周期每日一次全备份,备份介质为备份效劳器磁盘,保存时间永久。数据备份文件本地保存一份,文档平 安效劳商保存一份、同城灾备中心一份,异地灾备中心一份,保 存时间永久。(六) Windows、Linux 操作系统文件备份,备份周期每周一次全
7、备 份,保存在本地数据中心,保存时间一个月,备份介质为备份效 H-H 7? rM-劳器磁盘。第十四条 本地数据备份和异地数据备份。(一)本地数据备份:所有备份文件均在本地保存一份。(二)同城备份:同城灾备中心实现对XX系统的数据备份,包括 数据库文件、应用系统配置文件。(三)异地备份:异地灾备中心实现对XX系统的数据备份,包括数据库文件、应用系统配置文件、 AD 域控效劳器备份方案在灾 备三期实现。第十五条 信息技术部应充分合理地利用信息系统提供的各种平安机制,实现系统备份。备份系统在构成和配置上应与XX系统 尽量保持一致,并制定有效、可行的切换机制,确保当XX系统 出现故障时能迅速接收和承载
8、业务运行。系统运维岗日常维护应 保障生产环境、备份环境、生产备份机、备份生产库的完整性。第十六条 信息技术部系统运维岗应该及时对重要系统或重要数 据的数据进展备份,防止系统、数据的丧失;如遇到一样重大改 动或更新,应当在当天立即进展完全备份。第十七条 信息系统应用系统、 程序和数据备份由信息技术部系统 运维岗负责相关管理工作。信息技术部系统运维岗在执行软件系 统部署 / 升级前应检查软件系统对应的 ?数据备份和恢复操作指 导?、?系统故障与恢复手册 ?是否完整,软件系统首次部署时,应 对系统和应用软件进展全备份;系统配置有更改时要做操作系统 的全备份。在对运行机进展系统或应用软件升级的时候,必
9、须首 先进展系统和应用软件进展的备份,升级完成时应同时对备机进 展升级。第十八条 数据提取和变更的执行流程, 应事先做好充分的备份工 作,预防临时变故的发生,数据变更操作后注意跟踪系统运行情 况,如发生异常那么起用变更操作前的应急方案,准备恢复。第十九条 网络设备的配置必须统一备份,网络设备的日志要统 一收集、统一分析、统一备份。第二十条 效劳器的日志数据应该集中收集、 定期分析、定期备份、定期销毁。第二十一条 对设备的维护,特别是磁盘、磁带设备维护时,首先 要做好信息的备份。第二十二条 对数据库的数据文件、 日志文件和控制文件进展定期 备份,原那么上每周一次完全备份,每天一次增量备份目前暂
10、定为全库备份。临时数据备份模式可根据情况选择完整备份、局 部备份或使用备份工具进展数据的卸出和装载。第二十三条 备份数据应该严格管理,存储于脱机介质磁带 并且异地存放妥善保存; 备份数据资料保管地点应有防火、 防热、 防潮、防尘、防磁、防盗设施。备份系统和备份数据必须与原系 统/数据拥有同样的密级,并严格遵守涉密信息的管理制度。第四章 备份介质和介质库管理第二十四条 介质及介质库管理应设专人负责。 系统运维岗应制定 磁带用量方案,每天整理备份磁带库内的磁带使用情况,定期检 查备份执行情况,定期检查永久备份磁带是否有损坏,并负责对 磁带定期进展重新读写。磁带库、磁带机应定期检修。第二十五条 备份
11、介质应按备份对象分类存放,不得混放、混用, 备份磁带应作标签,分类摆放在预先安排好的地方,便于查找。第二十六条 异地数据备份应保证至少 48 小时内的生产数据,以 保障信息系统的数据平安和备份数据的有效更新。第二十七条 业务数据备份介质必须存放于有保护的特定场所, 并 同时对其拷贝进展异地非同一建筑物保存。用于存放系统的第二备份磁带的第二备份磁带库应在远离机房至少十公里以外设 立第二备份库,第二备份磁带应由专人或专业数据公司及时送到 第二备份磁库,严格执行异地数据备份交接,交接双方必须严格 履行交接手续,整个操作过程在相应的监控设备下进展,并有书 面记录备查。第二十八条 对生产介质的借阅须执行
12、严格的审批制度。 机房内的 磁带未经许可不许带出机房,非本公司使用的磁带需经批准,填 写相关手续前方可带走。任何人未经授权,不得随意导入和导出 备份介质中的信息和数据,不得随意将备份介质或数据报表带出 机房。第二十九条 介质报废、销毁须符合本标准保密性要求。废弃的备 份介质或数据报表应存放在指定地点,并由专人集中销毁。第四章 系统恢复第三十条 对已经建立的备份系统,应定期进展实际切换演练,防 止生产系统切换到备份系统时,备份系统不能正常工作,使生产 系统瘫痪。信息技术部运维岗应定期进展双机热备的演练测试, 生成测试报告,如果测试不成功 ,应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应定期对 值班人员进展应急恢复的训练
13、和实施演习,保证相关人员都能正 确进展应急恢复。第三十一条 在系统崩溃或有特殊情况下,应区分系统级恢复、应 用级恢复和数据级恢复,并分别制定不同的策略,同时尽量通过 系统备份进展主机系统的恢复。对可能造成停业的故障,一线人 员应立即报告主管领导, 并提出相应方法, 必要时启用备份系统。第三十二条 一旦发生数据丧失或数据破坏等情况, 要由系统运维 人员进展备份数据的恢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或更大的损失 全盘恢复一般应用在效劳器发生意外灾难导致数据全部丧失、系 统崩溃或是有方案的系统升级、系统重组等;个别文件恢复一般 用于恢复受损的个别文件,或者在全盘恢复之后追加增量备份的 恢复,以得到最新的备份。第三十三条 同城灾备中心的启用:当本地数据中心完全瘫痪时, 启用同城数据灾备中心;异地灾备中心的启用:当本地数据中心、 同城灾备中心无法运行时,启动异地灾备中心。第四章人员备份第三十四条 信息系统关键岗位现阶段定义为:工程经理岗、系 统运维岗、硬件运维岗人员的设置应做到职责清楚,相互配合' 为防止突发原因引起工作岗位角色缺失,关键岗位人员应执行备 份机制,设置 AB 角色,以保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