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在血液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及意义一_第1页
免疫组化在血液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及意义一_第2页
免疫组化在血液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及意义一_第3页
免疫组化在血液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及意义一_第4页
免疫组化在血液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及意义一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免疫组化在血液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及意义(一) IHC方法相对简单,但从取材到发报告之间环节较多,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可能造成检测结果偏差,甚至导致漏诊、误诊。除IHC染色常规注意事项外,血液肿瘤标本的检测还有其特殊性。1.标本的前期处理 血液系统疾病病理诊断标本,主要是淋巴结、脾脏和骨髓组织。与其它组织相似,造血细胞表面抗原不同其稳定性会有差异,从而对固定剂的耐受性不同。 组织固定的原则, 是采用10%中性福尔马林作为固定剂,固定时间最好不超过 24小时。 (1)淋巴结:取材后迅速固定,待组织表面变硬即可修块。以淋巴结大小为直径,厚度不超过3mm,以使组织得到充分的固定。如淋巴结中有淤血、坏死成

2、分,应尽量除去。组织制片中的每个步骤都应严格掌握,以免破坏组织的抗原活性。(2)脾脏:脾脏组织较大,应注意多点取材;脾脏又 是贮血器官, 含血量多, 取材时应尽量除去积血; 取材大小以2X2X7.5px为宜,取材后尽快固定。在多块标本中,病理医师应根据HE切片,挑由病变明显的12块作IHC染色。(3)骨髓组织:特点为组织小,主要为骨质,造血细 胞充斥于骨小梁之间。在组织制片的每个步骤都应相应缩短时间。骨髓组织制片需要脱钙,酸性脱钙液对抗原活性有影 响,常规采用的2%硝酸,脱钙不应超过3小时。EDTA脱钙 液偏碱性,比较温和,效果较好,只是时间长,约需2448 小时。(4)骨髓涂片:莫些情况下当

3、骨髓组织取材不好,如太小或组织为骨皮质、血凝块等不能进行石蜡包埋制片时,可用骨髓涂片代替。但注意骨髓涂片不能太厚, 最好不混血。 涂片稍干后用甲醇: 丙酮(1:1)固定90秒后染色。涂片不能在室温下久存。(5)外周血涂片:奥些特殊情况不 能采用穿刺骨髓取材时,可用外周血涂片代替。前提是外周血有核细胞总数必须较多,结果才相对可靠,固定同骨髓涂片。(6)组织印片:当疾病诊断和分型必需的标记物不能 用于石蜡切片时,可用组织印片来补救。将新鲜软组织取材后,按取材大小平放于干净的载玻片上,轻压,然后垂直取下标本,组织表面的细胞印印在玻片上,风干,固定同骨髓涂片。组织印片与冰冻切片相似,由于形态不好,除特

4、殊情况外,临床上尽量不用。2.IHC所采用的检测系统 IHC染色方法很多,如免疫荧光、免疫酶标、免疫金标。免疫酶标是以酶标记的抗体与组织或细胞作用后,加入酶的底物生成有色产物,通过光镜对细胞表面或细胞内抗原进行定位。免疫酶标以其标记酶不同又分为标记过氧化物酶(HRP) 法,如ABC、SP及相应二步法;标记碱性磷酸酶(AP)法,如SAP及相应的二步法。葡萄糖氧化酶(GOD)分子量较大,具有较多的氨基酸,在标记时易形成广泛的聚合,影响酶活 性,现已较少使用。目前最常用的是SP、SAP及二步法。脾脏、淋巴结切片IHC染色可采用SP及相应的二步法,DAB显色。此法敏感性高,阳性定位准,保存时间长。而骨

5、髓中的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组织细胞含有丰富的内源性HRP、 H2O2处理效果不理想,可造成非特异着色而影响结果的分析。故在做骨髓切片、骨髓涂片、外周血涂片染色时,我们常选择AP标记的SAP及相应的二步法,核固红或BcLP/NBT显色。此系统敏感性尚好,但定位不及SP法,保存时间较 短。3.抗体的选择 抗体的正确选择是旧C染色的关键。血液系统肿瘤免疫分型主要用CD系列的白血病分化抗原。考虑到患者对检测费用的承受能力,在病理诊断中,主要采用认真而全面的HE形态学观察提由初步诊断与鉴别诊断意见,再据此选择适应的抗体。这就需要病理医师准确掌握各种抗体的作用,适应范围和可能发生的交叉反应。选择抗体的原则

6、是: (1)当造血系统肿瘤(主要是淋巴瘤)与其它非造血系统未分化小细胞肿瘤难以区分时,首先选用LCA、NSE、CK等 抗体组合,以确定肿瘤的组织来源。(2)病理诊断需作 IHC来辅助诊断与鉴别诊断时,要根据组织形态学,考虑首选的抗体与鉴别诊断的抗体,首选抗体中至少应用两个以上的抗体联合检测。鉴别诊断的抗体应选敏感性强及广谱的抗体。(3)抗体的敏感性、特异性有很大差别,在选择抗体 时,要兼顾到这两个方面。如T细胞淋巴瘤,选择敏感性好的CD45R0与特异性强的CD3组合。同时,由于现有检测抗体并非白血病细胞特异性试剂,而是针对不同人血细胞分化抗原的单抗,因此进行分型时,需要配套抗体联合使用、综合分

7、析、统一判断。4.检测结果的分析 IHC染色理想的结果是:阳性反应部位明确、色泽鲜艳、背景清晰、对比度好。但由于诸如石蜡制片质量、不同组织内源性因素、不同厂家、不同批号抗体质量的差异、抗原修复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染色结果并不一定理想。所以病理医师在分析结果时,首先要分清阳性细胞是反应性细胞,残留细胞还是肿瘤性细胞,在确定阳性肿瘤细胞后,一般根据以下几方面综合分析,得由正确的诊断。 (1)阳性定位: 阳性细胞的定位是旧C诊断的重要依据。不同抗原阳性表达可分别定位于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或膜/质、核/质等不同部位,不在特定部位表达应视为阴性。(2)阳性强 度和阳性率: 依据欧洲EGIL免疫分型建议,

8、如果正常细胞成分在骨髓和外周血中只占极少部分时,具有莫些分化相关抗原的髓系细胞20%、淋系细胞30%则考虑白血病细胞。但也不能仅依靠阳性率的高低作为分型的唯一依据。奥一种标记只要是瘤细胞,即使数量不多亦可作为分型依据。阳性强度 取决于细胞中抗原含量的多少,也与肿瘤细胞分化的不一致 性有关,致使阳性表达有强弱之分。(3)阳性细胞的分布: 骨髓及外周血涂片、骨髓组织切片,在多数情况下,阳性标记瘤细胞呈弥漫性或散在性均匀分布,偶见小灶性分布,如转移癌、淋巴瘤累及骨髓的部分类型。故阳性结果常以计数阳性率来表示。如阳性标记细胞有形态上的异常再加以注明。而脾脏、淋巴结细胞密度大,正常情况下T、B淋 巴细胞

9、有一定的分布区域,一般B淋巴细胞占整个淋巴细胞群体的2550%,T淋巴细胞约占5075%。不同类型淋巴瘤细胞分布也不同,所以计数百分率不完全准确。 确定单克隆性增生:大多数情况下,T或B阳性瘤细胞 占绝对优势,在正常应该分布较少的区域也广泛增生;有时T、B两系均有不同程度表达,可能是由于交叉反应或双标记所致,应选择更特异的抗体检测;个别情况下T、B标记 均不满意,则以HE瘤细胞形态特点来确定类型。阳性细胞数量只是诸多判定因素之一,阳性瘤细胞的分布和形态是淋巴瘤分型的重要依据,如滤泡性淋巴瘤生发中心BcL-2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肿瘤性大细胞CD20阳性及生发中心BcL-6阳性; 霍奇金淋巴瘤

10、H/RS细胞CD30阳性均具有诊断意义。(书如何区别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反应: IHC染色结果有时并不理想。如何区别特异性与非特异性结果,得由科学的结论呢?一般来说,特异性反应产物常 分布于特定部位,多定位于单个细胞的细胞膜、细胞质或细胞核,且与阴性细胞相互交杂分布,由于细胞内含抗原量不同,表现在同一切片上由现不同强度的阳性染色结果。非特异性反应常表现为:无一定的分布规律,阳性不限于单个细胞,而在莫一部位成片均匀着色;细胞和周围结缔组织无区别;组织边缘及皱折处呈现很强的染色。二、IHC在肿 瘤组织细胞来源鉴别中的应用 肿瘤组织来源的鉴别仅适用于靠形态学不能确定来源的异常细胞。最常见为恶性未分化小细

11、胞肿瘤的鉴别。 波形蛋白Vimentin在很多肿瘤中都可表达,特异性较差,必要时加做肌源性标记物如myosin、Desmin等。值得 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血液系统肿瘤LCA均为阳性。树突 状细胞肉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常不表达;少数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NK/T细胞淋巴瘤LCA也可阴性;霍奇金淋巴瘤亦不表达。故不能因为LCA阴性而完全排除淋巴瘤的可 能。在排除了其它组织来源的基础上,可考虑增加其它抗体检测。三、IHC在血液系统良恶性疾病鉴别中的应用 组织形态学诊断中最易误诊的血液系统良恶性疾病主 要是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与恶性淋巴瘤,误诊率可高达10 30%;如淋巴滤泡反应性增生与滤泡性淋巴瘤。利用

12、特异性 单抗IHC染色,往往能达到较理想的鉴别效果。 B淋巴细胞在分化的大多数阶段存在细胞表面免疫球蛋 白(SIg) ,每个B细胞可表达一种以上Ig重链,但只表达一种Ig轻链,K或入。 正常B细胞群体分泌的Ig轻链K和入比例为2:1o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为良性多克隆性增生,B 淋巴细胞同时表达K和入。当淋巴组织发生肿瘤性增生时,起自单个克隆的B淋巴细胞则单一性表达K或入,两者比例可达1:10以上。因此,Ig不仅能证实B细胞来源,而且限制性轻链表达又是鉴别B细胞肿瘤的重要依据之一。 但实践中Kappa、Lambda这两种标记物并不理想,正常浆细胞可阳性,B细胞肿瘤有时阳性检生率较低。因此,该标记物

13、阴性者不能完全排除B细胞恶性淋巴瘤,应结合其它 B细胞标记。还有3040%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不表达Ig轻链。 当缺乏Ig轻链而全B标记阳性时, 常考虑肿瘤的可能。诊断确有困难时,辅以Ig重链(IgH)基因重排检测,可以有助于诊断。T-淋巴瘤缺乏克隆性标记抗 体,可选用全T细胞标记物来鉴别。T淋巴细胞绝大部分表达CD2、CD3、CD5、CD7,同时CD4与CD8之比约15:1,极少有CD4-/CD8-或CD4+/CD8+的情况。 当增生的T细胞CD4/CD8比例增大或缩小, 或由现双阴性, 双阳性, 或丢失一个或多个全T细胞抗原时,应高度怀疑T细胞淋巴瘤。必要时,TCR受体基因

14、重排有助于诊断。3040%的滤泡性 淋巴瘤(FL)不表达Ig轻链,与淋巴滤泡反应性增生的鉴别,主要靠BcL-2来实现。正常淋巴组织中。套区小B细胞,T 区大部分细胞表达BcL-2而滤泡中心细胞不表达。FL时, 肿瘤性淋巴滤泡生发中心细胞则BcL-2阳性。CD10强阳性 表达也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仍有困难时,BcL-2/JH融合基因重排阳性有助于FL的诊断。四、IHC在髓系肿瘤 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髓系白血病的免疫分型,是基于正常血细胞从多能干细胞分化、发育、成熟为功能细胞的过程中,细胞中抗原的生现、表达增多与减少甚至消失与血细胞的分化发育阶段密切相关。 这些抗原的表达与否可作为鉴别和分类血细胞

15、的基础。 白血病细胞仍能表达正常血细胞所具有的抗原,因而仍可依据其抗原的表达谱对白血病进行分型。 1.急性髓系白血病 是髓系恶性肿瘤的主要类型。目前,商品化的髓系抗体针对髓细胞分化的阶段性不十分明显, 加上一些抗体不能用于石蜡切片或效果不好,使髓系白血病免疫分型在病理学领域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BM石蜡包埋组织IHC染色对鉴别AML各亚型虽有一定帮助, 但目前还不能用抗体鉴别AMLMOM5各亚型,须结合其它检查综合分析,才能作由正确的诊断。详见流式细胞术在血液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相关章节。2.组织细胞肿瘤 组织细胞肿瘤是软组织中由起源于骨髓原始单核细胞转化的巨噬细胞异常增生所形成的肿瘤,临床上常见的几种 类型有: 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恶组): 恶组是全身性单核一巨噬细胞的恶性增生性疾病,表达CD68、Lysozyme等组织细胞标记物。 随着对本病细胞起源的认识, 目前认为:恶组实际上一部分是T细胞淋巴瘤,一 部分是同时表达T细胞抗原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真正起 源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是极少的, 所以,此种疾病基本上已归入T细胞淋巴瘤的范畴。组织细胞肉瘤:瘤细胞强 表达组织细胞抗原CD68、Lysozyme,同时还表达CD11C、 CD14、CD45,而MPO、CD33常阴性。B细胞标记和CD3也常阴性,但CD4可表达。朗格汉斯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