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诗词鉴赏精讲精练八首(10)_第1页
课外诗词鉴赏精讲精练八首(10)_第2页
课外诗词鉴赏精讲精练八首(10)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外诗词鉴赏精讲精练八首(含解析)1. 九日寄子约明皇甫汸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 ?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乱后书来少,霜前落木多。不堪羁宦日,同是阻干戈。【注】子约:即皇甫濂,作者之弟;黄河:指代故乡;羁宦:离家在外做官。从这首诗、_等词语中,可判断标题中的“九日”是指 节。本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2. 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注释】渔者:捕鱼的人。江上往来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但: 只 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联系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

2、后天下之乐而乐”,说 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 沧浪亭怀贯之苏舜钦沧浪独步亦无悰,聊上危台四望中。 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注】贯之:诗人的朋友。悰ceng:快乐。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是如何具体表现诗题中“怀”字的?4. 纳凉北宋秦观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注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前两句中的“”字表达了诗人 寻觅清凉之地的愿望。“倚”字写出了诗人的这种心境可以用这个词来概括 。5.“风定池莲自在香”寄寓了诗人怎样的志

3、趣?南宋李清照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注】这是一首咏桂花词。彦辅:晋代名士乐广的字,以风流清高被人推崇。太鲜明:晋书 刘隗传载刘纳语:“王夷甫(王衍)太鲜明,乐彦辅我所敬。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所作,词的上阕前两句都用了 修辞手法来写桂花的 和 。请分析词的下阕写“梅花”和“丁香”的作用。6.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冋题。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4、。(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 分别予以简要分析。7. 淮村兵后(宋)戴复古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请简要概括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1)诗歌一二两句中描写了“橘柚香”、“江风引雨”等景色,请选择一处分析其表达作用。(2)诗歌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和解析1. 【答案】 【小题 1】登高、望远 重阳【小题 2】“少年惊白发”写出对时光流逝

5、的感慨; “见雁忆黄河”写出对家乡的思念; “乱后书 来少”表达对亲人的牵挂;“不堪羁宦日”表达对宦游的厌倦。【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诗词内容理解 传统节 日的能力。读懂诗歌内容,理解重点 诗句(词语)的意思,掌握我国传统节日的特点,结合题目要求答 题即可。中 国传统节日中,跟“九”有关的首先考 虑九九重阳 节。从首联“漫有登高 兴,兼 当望远何? ”中来看,诗句中有 “登高”望“远”等词语,联系王维九月九日忆 山 东兄弟自然可以确定是重阳 节。此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情感的理解能力。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往往是通 过具 体句子表 现出来的,因此,要结合写作背景,抓住关 键句去分析。诗中“对花 惊白

6、发”写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见雁忆黄河”写出对家乡的思念;“乱后书来 少”表达对亲人的牵挂;“不堪羁宦日”表达对宦游的 厌倦等。2. 【答案】 【小题 1】 对比,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美味,船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通过两幅画面的对 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小题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 这是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一个写照。【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 歌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 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用典、联想、想象、衬托、象征、对比、动静结合、侧面描写、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理解诗歌内容,该诗运用对比,岸上人来人往,

7、只想着鲈鱼 的美味, 船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通过两幅画面的 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 达了对“江上往来人 ”的规劝。此题考查 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 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 间接的 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 诗人心境和情 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 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 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江上渔者是宋 代诗人范仲淹的一首五言 绝句。这首的小 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 饮酒作乐的人 们,只知道品尝鲈鱼 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 渔人出生入死同惊 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 艰辛。全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 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 民生疾苦的注意,体 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8、这是作者“先天下之 忧而忧, 后天下之 乐而乐 ”的一个写照。3. 【答案】诗人独步无聊,危台四望,寻找贯之的踪迹,隐含了“怀”字;诗中所写的危台、林木、翠竹,都留下了贯之的足迹,让人怀念;写酒友离散、诗社凋零, 表现了对昔日朋友的怀念;“君又暂来还径往”一句回忆贯之来时和离去时的情景, 充满了怀念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重点 词句的含 义和作用的理解能力。揣摩 诗中的词句, 领会它在诗歌中的作用。词语的赏析可以从 动词、形容词、色彩词等入手;句 子的 赏析可以从句中描述的画面、意境及 蕴含的情感、哲理入手。具体技巧 有:抓关键词;分析遣词造句;描述画面;体会意境;把握情感;领悟哲理;

9、赏析 写作手法等。结合全诗分析,诗中是从多个方面具体表 现诗题 中“怀”字的。具 体体现在:诗人独步无聊,危台四望,寻找贯之的踪迹,隐含了怀”字; 诗中所写的危台、林木、翠竹,都留下了贯之的足迹,让人怀念;写酒友离 散、诗社凋零,表现了对昔日朋友的怀念; 君又暂来还径往”一句回忆贯之 来时和离去时的情景,充满了怀念之情。4. 【答案】 【小题 1】追悠闲自在(意思相近即可)【小题 2】寄寓了诗人远离世俗,保持高洁品行的生活态度。(意思相近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 诗句的理解能力。需在整体感知的基 础上,抓住关 键句去分析。“携扙来追柳外凉 ”连用"携 "、&qu

10、ot;来"、"追"三个动词 ,把诗人携杖 出户后的动作,分出层次加以表 现。其中“追”字更是曲折、含蓄地传达出诗人 追寻理想中的纳凉胜处的内在感情。“倚”字写成了 诗人(纳凉时)悠闲自在的 心境。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重点 语句和作者情感的 赏析能力。诗歌所表达的思想 感情往往是通 过具体句子表 现出来的,因此,要结合写作背景,抓住关 键句 去分析。纳凉是一首描写景物的短 诗。从字面上看,可以说没有反映什么 社会生活内容。但是,透过诗句的表面,却隐约地表现出:诗人渴望 远离官场 社会,这就是他刻意追求一个理想中的清凉世界的原因。因此, “风定池 莲自 在香”寄寓了诗

11、人远离世俗,保持高洁品性的 态度。5. 【答案】比喻 颜色 叶子(如果学生进一步答出“颜色金黄”和“叶子碧绿、茂密、繁多”也可)形容词人分别用“梅花”和“丁香”的“俗”、“粗”,来反衬(对比)桂花清雅不 俗,表达词人对高尚品行的向往与追求。【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关键句的能力。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 们在了解诗歌 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 础上来作答,常见的答 题格式 为:本句运用了什 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 语 言等方面任 选一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通 读全词可知,词的上 阕前两句 都用了比 喻的修辞手法来写桂花的 颜色和叶子。如果学生 进一步

12、答出 “颜色 金黄”和“叶子碧 绿、茂密、繁多”也可。 此题考查学生 对诗歌意象的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意象在 诗词表达上的作 用一般为:渲染气氛,营造意境;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为情铺垫; 贯穿全诗,成为线索等。通读全词可知,词的下阕中的“梅花”和“丁香”是来形 容词人分别用“梅花”和“丁香”的“俗”、“粗”,来反衬(对比)桂花清雅不俗,表 达词人对高尚品行的向往与追求。6. 【答案】 ( 1)作者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 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2)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 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

13、 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 用“啼”字既符合黄莺呜叫的特点, 又似殷殷 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 歌表达技巧的理解能力。首先要了解 诗歌常见的表达 技巧: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 映衬、多角度描写等;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作者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 赋予柳条藤蔓、黄莺 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 诗人 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重点 语句的赏析能力。理解文章 语句的含 义,一要 结合具体的 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 词句原本意 义,结合具体 语 境,

14、理解、分析、推断词 句的不同含 义 ,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 义。要特 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 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 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作者用 “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 长柔软的特 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 牵衣拉裾的 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 莺呜 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 别,让人联想 到离别的眼泪。7. 【答案】 【小题 1】 描写的是一幅南宋时,江淮一带战乱后农村的残破景象。人已逃亡,桃花寂寞地开着。烟草茫茫,晓鸦聒噪,围墙坍塌,水井荒废,人烟稀少;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紧扣 诗句内容分析回答)【小题 2】 表达

15、了诗人对战乱给农村带来破坏的痛心;对侵敌的仇恨,对战争的厌恶。【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景象的能力。描绘景象,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 动形象的 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和意境。为了增添 语言的描写性,我们 一可以运用修辞,如比 喻、拟 人等,使语 言更形象、生动;二可以添加联想与 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 补充出来。注意不能翻 译诗句。这 首诗所描绘的景象是:南宋时,江淮一带战乱后农村的残破景象。人已逃亡, 桃花寂寞地开着。烟草茫茫, 晓鸦聒噪,围墙坍塌,水井荒废,人烟稀少;一切 都已荡然无存了。此题考查学生理解 诗歌情感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读懂诗歌,再从诗歌的写 作背景、作

16、者所处的时代和关 键的字词等方面来理解即可。南宋 时,淮河流 域是宋、金交战的前线,村庄田野都受到毁灭性的破坏,昔日繁 华的城市、富 饶的村庄,一派萧条。戴复古的这首诗,就是写战乱后淮河 边上的一座村庄 的情况。因此,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给农村带来破坏的痛心;对侵敌的仇 恨,对战争的 厌恶。8. 【答案】 ( 1)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 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 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 理皆可“江风引雨入舟凉”的意思是:风吹洒细雨带给小船凄凉此句寓情于景

17、,句 法字法运用皆妙,耐人涵咏凄凄风雨烘托诗人惜别知音,借酒消愁的悲凉心情(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后两句诗人以“忆” 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以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 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不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 听猿,更是幻中有幻 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 借助想像, 拓展了表现空间, 扩大了意境, 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答案:(1)示例一:“橘柚香”运用了反衬的写法,以橘柚飘香的美好景色反衬友人“醉 别”,突出表现了诗人深切的惜别之情示例二:“江风引雨”诗人生动地描绘了江风 吹雨,雨入船中,使人感到阵阵凉意的江上环境,同时又写出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内心 的凄凉,渲染了一种惜别的凄清气氛( 2)诗人借助想象,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扩大了意境,深 化了主题,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怀念之情和友人离去的孤独惆怅之情如写虚实结合, 分析有理,也应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