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概述1、 单元学习目标:1. 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2. 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3. 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4. 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2、 单元学习内容及前后联系:1. 本单元内容:口算乘法;笔算乘法;速度、时间和路程;积的变化规律;乘法估算。2. 知识前后联系:已学过的相关内容:认识乘法,表内乘法,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一位
2、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除数是二位数的除法,小数乘法。 三、本单元内容结构及课时分配 四、课型说明例1: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为主。例1、例2: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引导为主。例3: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引导为主。例4、例5:以自主探究为主附:案例5课时口 算 乘 法(案例)【学习目标】经历探索口算方法过程,会口算两位数或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积在1000以内的进位乘法)。【学习重点】两位数、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学习难点】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口算:12×4= 330×3= 13×2=
3、 41×2=24×2= 210×4= 11×5= 410×2=二、探究活动。1. 查找自己知道的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如:人骑自行车每小时约行 千米。小轿车每小时约行 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约行 千米。磁悬浮列车每小时约行 千米。飞机每小时约行 千米。(1) 算一算,想一想。小红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她4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2) 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4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3) 特快列车40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2.想一想,把(2)(3)对比一下,你能发现一些口算乘法的简便算法吗?两位数或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你有什么好方
4、法?3. 试一试。口算:18×3= 24×4= 25×4= 16×5= 180×3= 240×4= 250×4= 160×5=比较上下两行题,你发现了什么?我发现: 3、 学习体会。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4、 自我检测。1.看谁做得又对又快。14×4= 2×280= 180×4= 240×3=130×5= 150×6= 360×2= 230×4= 35×2= 17×4= 14×7= 7×
5、;13= 27×3= 14×16= 19×5= 18×5=2、算一算,发现了什么? X3 x4 8 ( ) 60 16 ( ) 180 32 ( ) 240 3、解决问题。(1) 儿童百科全书每套120元,买8套需要多少钱?(2) 一个计算器24元,李老师要买4个,他带了100元钱够吗?五、应用拓展。先找规律再计算:1. 1+2+3+4+5=( )×52. 8+9+10+11+12=( )×53. 110+120+130+140+150=( )×( )4. 180+190+200+210+220=( )×( )笔算
6、乘法(案例)【学习目标】1. 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掌握笔算方法。2.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学习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算理。【学习过程】1、 学前准备。列算式计算:13×12= 26×15=2、 探究活动。1. 王叔叔从赤峰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赤峰到北京有多少千米?(1) 如何列算式? (2) 估一估赤峰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3) 会列竖式计算吗?试一试?(4) 议一议:计算145×1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写在哪里?最后算什么?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三位数乘两位
7、数竖式计算的方法吗?3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该如何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4、试一试: 322 145 679 286 ×24 ×27 ×13 ×35三、学习体会。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2.你认为用竖式计算乘法应注意什么?四、自我检测。1.算一算:214 139 641 ×25 ×24 ×232.请你当医生: 321152×16 ×23 1926 156 321 204 2247 2196 改正 改正3. 先估一估,积是几位数,再计算。 214×27= 62×416= 14
8、2×48= 24×623=4. 学校准备买笔记本,发给15个班,每班136本,学校买2000本笔记本够吗?5、 应用拓展。下面的题,你能不写算式,直接口算出得数吗?13x11= 12X33= 14X55= 15X66=121X11= 134X11= 158X11= 167×11=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案例)【学习目标】 1.掌握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学习重点】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学习难点】怎样确定积的末尾零的个数?【学习过程】1、 学前准备。直接写得
9、数150×3= 140×6= 230×4= 280×3= 260×2= 30×20= 40×5= 40×50=2、 探究活动。1. 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30小时行多少千米?(1)请列出算式并计算: (2)想一想:计算160×30时,因数末尾有0,在计算时怎么写竖式更简便?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2. 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20小时行多少千米?(1)请列出算式并计算:(2)计算106×30时,因数中间有0,在计算时如何写与0相乘所得的这一
10、位积?3、试做:220×40= 160×40=208×20= 206×40=3、 学习体会。1.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2. 怎样确定积的末尾零的个数?4、 自我检测。1. 口算:40×80= 50×60= 32×30=190×5= 140×20= 300×30=21×40= 25×30= 102×2=2. 列竖式计算:260×25= 180×30=205×30= 206×50=3. 解决问题。(1) 小军跑步每分
11、钟行140米,小东骑自行车每分钟行的路程是小军的20倍,小东每分钟行多少米?(2) 我国发射的“神舟”四号飞船绕地球一周约用90分钟,一共绕地球108圈,用了多少时间?5、 应用拓展。用0、2、3、4、5、组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能写出几个?你能写出乘积最大的算式吗?行 程 问 题(案例)【学习目标】 1.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的关系。 2.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学习重点】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的关系。【学习过程】1、 学前准备。调查上学所需交通工具的速度填入表中上学所需的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的速度自行车每分钟行驶( )千米公交车每
12、分钟行驶( )千米电动车每分钟行驶( )千米小汽车每分钟行驶( )千米2、 探究活动。1. 自学课本第54页后填一填:(1) 像自行车每分钟行驶 米,公交车每小时行驶 米用来表示每分钟、每小时行的路程叫做( )。(2) 自行车的速度还可以写成( )。 公交车的速度还可以写成( )。2. 你还知道生活中其它一些物体的速度吗?请试着用速度的表示法写出。3. (1)驼鸟的速度是70千米/时,3小时驼鸟行多少千米? (2)蝴蝶的飞行速度是500米/分钟,5分钟蝴蝶可以飞行多少米?4. 上题中,用来表示行走的3小时、5分钟,我们叫做时间。求的一共行走多长的路叫做路程。想一想: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
13、系?3、 学习体会。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4、 自我检测。1、 填空(1) 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 蝴蝶飞行的速度可达每分钟500米,可写作 。(3) 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可写作 。(4) ×时间=路程2、解决问题。(1)、王老师步的速度是80米/分,从家到学校需步行5分钟,王老师家离学校多少米?(2)、A、B两城之间相距350千米,一辆货车的速度是46千米/时。这辆货车从A城开往B城,经过7个小时后它能否到达B城?(3)、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驶40千米,5小时到达乙地,返回甲地时,因事加快了速度,只用了4小时。 从甲地
14、到乙地有多远? 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5、 应用拓展。冬冬与兰兰在同一所学校上学。一天,冬冬说:“我上学每分钟走70米,9分钟到达学校。”兰兰说:“我上学每分钟走62米,12分钟到达学校。”老师说:“冬冬家、兰兰家与学校刚好在同一条直线上。”问冬冬家和兰兰家相距多少米?积 的 变 化 规 律(案例)【学习目标】 1.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 2.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体会事物间是密切相关的。【学习重点】 自己发现规律,概括规律进而运用规律。【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填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8 ×
15、; 3 = 24 ( ) ( ) ( )2、 探究活动。1. 探究(一)(1) 计算:7×2= 7×20= 7×200=(2) 根据上面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写两道算式。 7×( )=7×( )=(3)观察上面的算式,有什么发现?(4)运用规律,完成练习。12×5=60 14×5=7012×20=( ) 14×( )=2102. 探究(二)(1) 计算80×4=( )40×4=( )20×4=( )(2) 接下去写两道算式:( )×4=( )( )×4()(3)
16、 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4) 填一填,验证你的发现20×9180()×()()()×()()3. 总结:(1) 把以上两个探究中的发现用一句话概括。(准备课上和大家交流)(2) 试一试。根据6×503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12×50(), 24×50()6×25(), 6×5()3、 学习体会。1.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2. 判断对错: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几倍。()4、 自我检测。1. 根据25×250,利用规律,直接写答案:25
17、215;20()25×()150025×200() 25×()20025×2000()25×()5002. 先算出每组第一题的积,然后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积。79×2= 240×3= 180×5=79×20= 240×30= 180×15=79×200= 240×300= 360×5=3. 普通列车以8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4小时可以行驶多少千米?特快列车的速度是普通列车的2倍,特快列车用同样的时间可行多少千米?4. 香蕉10元2千克,4千克香蕉应付多少钱?(
18、用两种方法解答)5、 应用拓展。1. 算一算,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规律?18×24=432(18÷2)×(24×2)=(18×2)×(24÷2)=我发现了: 2. 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64平方米,如果长缩小4倍,宽扩大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边长是多少?乘 法 估 算(案例)【学习目标】 1.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估算。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学习重点】乘法的估算方法【学习难点】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应用合适的方法估算。【学具
19、准备】 收集生活中要求估算的素材【学习过程】1、 学前准备估算: 92×6= 59×4= 99×21= 98×6= 53×4= 697×4=2、 探究活动。1. 学校准备买练习本,发给29个班,每班104本,学校应买多少练习本?(1)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2)生活中我们在做准备时,一般都采用估算的方法,想一想,这道题应如何估算呢?2. 在“海洋世界”的水上表演中,观众的看台分成了12个区,每个区有58个座位,大约可以同时容纳多少人观看表演?3. 试一试(1) 老师带学生共205人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8元,老
20、师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2) 秋游结束,返回学校,从游乐场到学校的距离是11千米,同学们乘车返回,客车每分钟大约行613米,19分钟能否返回学校?3、 学习体会。1.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2. 乘法估算注意什么?4、 自我检测。1. 先估算,再计算。103×27 32×493 103×27= 32×493= 296×18 31×198 296×18= 31×198= 2. 小明练习写字,每天写119个字,写了大约31天,估算一下共写多少字?3. 小丽一家三口到广州去旅游,计划全家每天的住宿费196元,
21、如果住宿12天,2000元够吗?5、 应用拓展。自己选一张报纸,用喜欢的方法估计一下字数,写下你的估算方法。单 元 检 测1、 口算(24分) 32×3= 130×7= 270×4= 26×3= 16×4= 150×6= 310×3= 13×7= 18×5= 220×3= 110×9= 25×3= 24×4= 450×2= 170×5= 180×4= 36×2= 17×3= 16×4= 38×2=
22、 120×7= 140×6= 270×3= 490×2=2、 计算(24分) 343 207 560 × 12 × 34 × 23 260×35= 235×38= 52×160=3、 填空(8分)1、 一列火车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05千米,可写作( )。2、 小刚电脑打字的速度可达每分钟32个字,可写作( )。3、 张叔叔的体重是79千克,大约是( )千克,4、 一辆汽车共装货物3796千克,大约是( )千克。4、 根据6×80=48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6分)12×80
23、= 24×80= 6×40=18×80= 36×80= 6×20=5、 估算下面各题。(12分)89×102 139×38 107×42612×31 52×309 708×366、 解决问题。(26分)1、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要用114分钟,绕地球42周需要多少分钟?2、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去时的速度是57千米/时,共用4小时,返回时只用了3小时,这辆汽车返回时的速度是多少?3、彬彬快餐店平均每天要用掉250双一次性筷子,这个快餐店每个月大约要用掉多少双一次
24、性筷子?一年呢?附:小学四年级数学“学案 ”使用说明“学案”教学是我旗在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结合我们的实际,广泛研讨论证后形成的具有翁旗特色的教学模式。“学案”是学案教学的载体,是师生研讨的平台,它使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的成败,现将学案的使用作简要说明。一、“学案”的设计理念。“学案”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明确学生有效学习有赖于教师有效设计。“学案”的设计,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其核心是:根据学生的有效学习的需要,以及班级授课的特点,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二、“学案”设计的特点。根据
25、学习目标创设情景,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了解,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学习,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完成第二次学习。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有了保证,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具有目标明、方法优、易操作、效果好、适用广的特点。三、“学案”设计的常规要求。“学案”不是简单的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要求和教材内容,而是以学生有效学习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设计的常规要求是:1、明确学习目标。2、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3、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4、提供检
26、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5、注意“教学合一”和学生有效学习。达到上述常规要求,“学案”的设计要过好两关。一是学生关: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绪,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从而确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教学对策。二是教材观:吃透和挖掘教材的育人因素,立足学生全面发展,解决全面育人问题;吃透教材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差异教育”问题;吃透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与应用全过程的脉络与布局,把握知识的停靠点,能力的生长点和思维的激发点,解决学生思考、参与、探索的问题。四、“学案”的基础环节及设计意图。“学案”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全
27、过程进行设计,体现在关注课堂学习的内外联系,关注不同学科的课堂学习,关注所有学习过程等方面。“学案”的教学设计,始终围绕学生学习的自然规律进行全程设计,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常见的环节有:学前准备-探究活动-学习体会-自我检测-应用拓展的基本设计内容。学前准备的教学设计主要意图:以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为出发点,课前回忆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复习与本节课学习的新知识相关的技能,观察与本节课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生活现象,创设有利于建构本节课内容的情境,为学生探究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探究活动的教学设计主要意图:以分析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为立足点。课堂上教师不是简单地按知识点顺序进行讲解,而是
28、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学生课前准备情况,着重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借助问题的变化和深入供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引导学生合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总结学习中的经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平等合作的良好学风。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有了充分准备,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是的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和可能存在的问题,精心设计课堂问题,使课堂教学整合成既有学生自学,又有研讨交流的平台,保证课堂教学时间真正用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学习体会的教学设计主要意图:以总结、归纳的形式明确新知。设计了一、两个针对行的交流问题,(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收获,主要是学到什么新知识,也包括学
29、习过程中的经验感悟。再提出自己的疑惑。师生互动交流,教师应该了解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走进知识的生成过程,加深理解。(2)让学生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检验学习效果,梳理知识的体系,内化新知识。自我检测的教学设计主要意图:立足于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学习要求进行针对性训练。自我检测不是简单的做题,而是根据学生有效学习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供学生课堂上检测学习效果,突出“学案”的检测反馈功能。“自我检测”设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组成:1、基础知识练习,关注本节课的知识点。2、变式训练,形成基本的知识与技能。3、联系生活实际,综合运用解决问题,培养能力。应用拓展的教学设计主要意图:立足课内
30、、课外相结合,体现有效学习的过程。课堂学习除关注知识结构、学习方法外,还要适度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应用拓展”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提供一些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思考题,供学生课后拓展研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2、在学案的空白处指导学生进行方法、规律等的记录。3、在学案的最后写出学后记,简要记录发现、探究、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点滴收获。五、“学案”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1、对学生使用“学案”的要求:(1)根据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前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自行解决“学案”中的“学前准备”部分,初步尝试“探究活动”,学有余力的同学独立进行“自我检测”和“应用拓展”碰到生疏的、难已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要求学生使用“学案”时坚持三个有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农合同范本(2篇)
- 2024-2025公司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历年考题
- 2024-2025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突破训练
- 2024-2025新版车间安全培训考试试题有完整答案
- 2025药店的产品供应合同书
- 2025年电子用高纯气体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卫星传输服务项目建议书
- 2025年颜料红系列项目建议书
- 2025商业大厦屋顶花园承包合同
- 2025兼职会计聘用合同范本 证明格式
- DB14-T2551-2022公路隧道缺陷与病害处治及验收技术规范
- 医学美容美学设计师培训
- GB/T 44569.1-2024土工合成材料内部节点强度的测定第1部分:土工格室
- 《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传感器测试与装调》电子教案
- 阿米巴管理模式培训
- DB3501T 006-2022 工业(产业)化工园区环境综合管理导则
- 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模拟300题(含答案)
- HY/T 0273.2-2023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第2部分:海浪
- 高空作业施工方案四篇
- 四川省2024年中考数学试卷十七套合卷【附答案】
- 仓库物料储存、搬运操作指导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