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林地变更调查操作细则资料_第1页
四川省林地变更调查操作细则资料_第2页
四川省林地变更调查操作细则资料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川省林地变更调查操作细则四川省林业厅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二一五年六月目录第章总贝U 1第一条林地变更调查 1第二条总体目标 1第三条主要任务 2第四条总体思路 3第五条变更时点 4第六条工作流程 4第七条调查范围 7第八条工作内容 7第二章技术要求 10第九条参照标准 10第十条地类划分标准 10第十一条地类变化原因 12第十二条管理变化原因 13第十三条遥感判读地类 13第十四条变化图斑类型 15第十五条数据库结构 17第十六条其他要求 17第三章变更方法 20第十七条资料收集 20第十八条林业经营管理档案资料处理 21第十九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应用 22第二十条遥感影像处理 23第

2、二十一条遥感影像判读区划 23第二十二条变化图斑分类与分析 25第二十三条调查底图制作 28第二十四条核实调查 29第二十五条林地变化数据库结构 30第二十六条林地现状数据库结构 31第四章质量检查及进度管理 31第二十七条组织方式 31第二十八条检查内容 31第二十九条检查数量 32第三十条质量评定 32第三十一条进度管理办法 33第三十二条进度管理要求 33第五章统计汇总 34第三十三条统计汇总要求 34第三十四条成果统计表 34第六章成果要求 36第三十五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数据 36第三十六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统计表 37第三十七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 38附件一林地年度变更调查统计表 3

3、9表1各类林地面积变化统计表 39表2公益林地面积变化统计表 40表3商品林地面积变化统计表 41表4林地与非林地动态转移统计表 42表5林地变化原因分析统计表 42表6林地保护等级变化分析统计表 43表7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一张图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衔接统计表 .44表8林地一张图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差异情况一览表 46表9拟变更林地保护等级小班一览表 46附件二林地一张图数据库结构表 48附件三林地变更调查外业用表 51附件四林地变更调查报告及质检报告提纲 51附件五第二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相关信息 56为贯彻落实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四川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4、20102020年),进一步协调林地保 护利用规划与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二次全国 土地调查成果等关系,及时更新林地一张图,满足林地用途管制和适 应“多规合一” 多规合一:是指县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形成一个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的要求,按照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做好 2015年全 国林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通知(办资【2014】211号)的要求,依据全 国林地变更调查技术方案(试行)和四川省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方 案,特制定本操作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林地变更调查林地变更调查是在2012年完成且已通过政府批准实施的林地保 护利用规划(2010

5、2020年)一张图的基础上,采用遥感、地理信 息系统和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现场调查核实方法,开展的林 地范围、地类、林地管理属性等变化情况的调查工作。此次林地变更调查工作在查清变更期内林地变化情况的同时,对 前期完成的林地一张图的准确性、合理性进行纠偏,是提高林地监管 能力、开展生态空间规划、落实用途管制、兑现生态效益补偿、加强 林地保护利用管理的重要基础和科学支撑,是保证全省森林资源数据 及时更新,定期向社会及时发布最新森林资源数据和生态环境建设成 效的重要手段。第二条总体目标四川省林地一张图是全国林地一张图的组成部分,各县(市、区) 的林地一张图是全省林地一张图的基础。林地变更调查的

6、目的是掌握 林地林木资源现状和变化情况,厘清林地与耕地、草地等土地的界限, 确保林地一张图数据时效和与现实吻合,及时更新森林资源档案,实 现林地林木资源动态管理,为划定林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 限、落实林地用途管制统一一张蓝图,为“多规合一”奠定基础。第三条主要任务主要任务包括四项,分别是开展林地变更调查、衔接第二次全国 土地调查成果和公益林档案更新成果等相关专题、集成最新林地一张 图成果、分析动态变化并开展监测应用。(一)开展林地变更调查以2012年完成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成果(林地一张图)为基础, 以2009年一2014年期间森林经营与管理档案为依据,对林地一张图进 行林地范围、地类转

7、变、林地保护等级以及管理属性等内容的变更调 查,确保林地一张图数据时效的有效性,数据内涵与现地的吻合性。1. 档案收集与整理。收集并整理变更年度林业经营管理资料,提 供林地变化相关依据。包括占用征收林地、造林、采伐利用、灾害以 及林地权属变化等资料。2. 遥感数据处理与目视解译。开展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处理和目视 解译,判读区划林地变化地块,形成变化图斑。3. 变化原因分析与野外调查核实。逐个变化图斑分析具体变化原 因,现场落实变化范围,调查变化图斑资源现状,核实确认变化结果。4. 更新变化图斑森林资源。根据现场调查情况,确认野外核实变 化图斑的变化范围,与有档案验证的变化图斑一起,更新全部变化图

8、 斑的森林资源,形成变化图斑数据库。(二)衔接相关专题1. 衔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找出首次完成的林地一张图与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之间在林地范围界定中的差异,并在差异情 况分析判断和现场核实的基础上,经程序报批和审核后,纠正前期林 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界定错误,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修编提供依据, 为一个行政区域在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以及生态环境 保护等规划统一一张蓝图奠定基础。2. 衔接2015年度公益林档案。使用最新的林地一张图,依据2015 年公益林更新档案,在保持公益林地的地块位置、范围、规模以及事 权等级、保护等级等关键因素不变化的前提下,全面衔接林地保护利 用规划一张

9、图的森林类别属性,为林地一张图应用于公益林的保护管 理提供科学依据。(三)集成最新成果1. 更新林地一张图。以林地变更调查结果、与第二次国土调查衔接结果以及与公益林更新档案衔接结果为基础,更新2012年度首次形成的全省林地一张图。以2014年为时间参照,形成全省最新的林地一 张图。2. 更新森林资源数据库。以最新的林地一张图为基础,充分运用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及其他专题调查、工程实施档案等成果,更 新森林资源数据库,确保林地一张图森林资源数据时效性。(四)开展监测应用更新全省森林资源数据库,完成林地变更调查统计分析与成果编 制,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年度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形成森林资源监测 报告

10、,应用于县级年度森林覆盖率变化和“双增目标”监测等工作。 同时结合相关资料,分析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修编中林地核实调整方案。第四条总体思路以县(市、区)为林地变更调查的基本单元,以2012年各级政府批准应用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一张图为本底,依据森林经营活动(植 树造林、森林采伐等)、林业工程建设、林地占用征收、规划调整、 森林灾害等资料,充分衔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2015年度公益 林档案更新成果,使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采用目视解译方法,判读 区划林地变化图斑。逐个变化图斑分析变化原因和林地林木资源状况, 对无档案验证或者林地林木资源现状不确切的变化图斑逐

11、块调查核 实,上图入库,同时更新林地权属、森林类别、林种、林地保护等级、 工程类别以及其他相关因子信息,形成林地变化数据库、本期林地现 状数据库。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经政府批准实施后,目前已完成森林资源 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的单位,可依据规划设计调查成果修正林 地保护利用规划,但规划设计调查外业结束后的变化应补充调查,将 变化情况一并在林地变更工作中予以变更。第五条变更时点以2009年为起点,2014年12月31日为最后变更时点,在此期间 的变化都是本次林地变更调查的时间范畴。第六条工作流程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流程主要有遥感数据处理与目视解译、档案资 料收集与处理、变更图斑野外调查与核实、林地一张

12、图集成和成果编 制与应用共5个环节。(一)遥感数据处理与目视解译收集遥感影像分辨率原则上不低于 2.5米且以2014年年底为时间 参考数据时相不超过1年的遥感数据,并按国家相关要求处理为应用 的遥感影像图(像)。按目视解译的相关要求,以色彩、纹理和结构 等影像特征为依据,解译林地变化图斑。使用 2012年完成的林地保护 利用规划一张图,叠加第二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成果,找出林地保护 利用规划与土地利用调查成果在林地范围界定上的差异。(二)档案资料收集与处理档案资料收集与处理的目的是验证分析林地变化的具体原因。收 集与处理工作主要包括:一是收集自20092014年各个年度的、有关 林地林木资源变化

13、的各类档案资料(营造林、采伐利用、征收占用以 及森林灾害等);二是收集2007年一2009年完成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 查成果;三是收集2015年度公益林档案更新成果;四是对大量的档案 资料进行规范化处理,包括图纸、数据、图片等资料在内。(三)变更图斑野外调查与核实以林地变化图(斑)为基础,以档案资料为依据,核对遥感解译 变化图斑与档案资料记载变化之间的一致性,判断并区分遥感解译变 化图斑有、无档案资料,并同时完善和补充由于遥感影像未全覆盖或 者影像质量(如云、雾、雪等覆盖)等原因造成的档案资料有记载而 遥感解译未反映的变化图斑。根据档案资料记载情况,逐块分析变化 原因和资源现状;对无档案记载或者

14、有档案记载但林地林木资源状况 尚不确切的遥感解译变化图斑、与第二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成果衔接 中不能明确确认土地属性的差异图斑,逐块调查变化范围和林地林木 资源现状。(四)林地现状(2014年度)一张图在遥感解译变化图斑原因分析清楚、变化情况得以确认的基础上, 在与第二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成果差异图斑确认结果得到同意后(经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的检查且确认为合格),叠加没有变化的林地 图斑,依据2015年度公益林档案更新成果,补充完善林地现状图公益 林属性,调整完善林地保护等级。在确保数据覆盖完整性、数据内容 规范性、属性因子逻辑正确性以及图形拓扑合理性等前提下,集成最 新的林地现状一张图。(五)

15、成果编制与应用以最新林地一张图为依据,按国家林业局林地变更调查有关要求, 统计分析各类林地变化原因具体情况,编写林地变更调查报告。并以 此为基础,分析变更调查期间森林增长、林地变化等具体情况,提供 森林覆盖率目标考核、森林资源年度监测主要依据。林地变更调查5大关键流程逻辑关系见“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流程 图”遥感解译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咸.杲图 (林地一张圉-前期)收集档案资料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歳果進感解译査加分桁林世蹩化图斑维持不愛图斑核实调查成果编制成果应用收集、整理曹造林、痕伐和用r征收占用林她,等档案 C20092014)验证分桁是否需要现场握买是,无档案验证否、有档案验证>a备现场核买

16、调赶图表昔建林、求伐利屈、征收占用林地等弓【赵的变化现.场调査林地变化圏屈數锯晖2015年度公益林 愛新档案V41FI 淼林接盖竿目标考核森林及靖目标考核采代、用地管理蘇林资源年度监测林地现枝一张国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流程图第七条调查范围林地变更调查范围包括连续面积 1亩(667平方米)以上的林地 和分布森林资源的非林地(土地利用属性为“耕地”、“草地”、“建 设用地”或者“未利用土地”)。四旁资源、城市森林不纳入变更调查范围。第八条工作内容林地变更调查重点是对林地范围、林地利用状况(地类)以及林 地管理属性等内容进行变更调查。(一)林地范围变化调查1. 新增林地调查,指非林地转为林地的土地。包括

17、:(1)因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增加的林地,如:退耕还林、矿山植被 恢复等生态工程建设,由非林地转变为林地的土地。(2)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规划实施后,使土地用途发生改 变,由非林地转为林地的土地。(3)前期调查原因漏划的林地。漏划的林地,按现状进行地类调查,并调查记录相关小班因子。 对非林地上种植结构调整或自主种植林木,不能依据林权证、土 地利用规划等资料确定为林地的,不作为漏划林地处理。2. 减少林地。指因工程建设占用征收的林地,以及因为地质灾害 原因已丧失林业生产条件的林地。包括:(1)依照有关土地(林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经县级以上 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审批,办理占用征收林地手续

18、(永久), 建设项目实施后变为非林地而减少的林地。(2)对于没有经过审批已确实变化为建设用地、且无法恢复林业 生产条件的,按建设用地记载,并做备注说明。能够恢复林业生产的, 按林地记载,只是地类发生了变化。(3)由于地质灾害造成的土地利用现状变化,已丧失林业生产条 件的林地(如地震、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灾毁林地)。(4)前期调查错划的林地。即前期调查将非林地错划为林地,对 错划的林地,应根据遥感影像图及现地情况进行纠正。(二)林地范围内地类变化调查1. 新增森林地块。由非森林的地类转为有林地或国家特别规定灌 木林地新增的森林地块。2. 减少森林地块。由有林地或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转为非

19、森林 减少的森林地块。3. 错划或漏划的森林地块。由于前期调查中错划或漏划的原因, 造成森林增加或减少的地块。4. 其他林地地类变化的地块。包括疏林地、一般灌木林地、未成 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林业辅助生产用地之间地类变 化的林地地块。临时占用的林地,尽管暂时(2年内)改变了林地用途,但仍属林 地范围。毁林开垦种植农作物,虽然土地利用现状改变了林地用途, 但仍属于林地范围。地震、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导致林业生产 条件完全丧失的林地地块,在规划调整前也属林地范围。这3种情况在林地变更调查中地类因子按其他无立木林地记载。非林地地类有关森林资源的地块地类之间的变化参照林地要求执 行。

20、但在“土地利用”字段中填写土地具体属性,即耕地、草地、建 设用地或者未利用土地。(三)管理属性变更调查1. 林地权属。国有和集体所有林地之间的变更,以及集体所有林 地的农户家庭承包经营、联户合作经营和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林地之间 的变更,依据有关权属证明核实确认。2. 森林类别。国家公益林地、地方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依据年 度公益林档案确认。林地变更调查中,除国家和省厅批复占用征收林 地外,森林类别原则上不进行变更。确需变更的,应按照国家公益林 管理办法的规定,经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变更。新增林地的森林类别依据国家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确认。通过正常合法途经,由于占用征收等原因而导致国

21、家重点公益林、 地方公益林减少的,原则上不另外调整地块补充,作为自然消减处理。3. 林种。按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用材林、经济林和薪炭林进行 变更调查,核实确认记载到亚林种。4. 林地保护等级。依据林地保护等级划分标准和林地的属性因 子,分析林地保护等级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前期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时明显错划的或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明确规划为建设用地的小班, 提出等级调整建议,按程序经报批和审核同意后,对林地保护等级做 出相应调整。5. 工程类别。根据林业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核实确认。按 照四川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定相关要求填写。上述地类或管理属性发生变化的林地小班,除了核实调查记载

22、地 类、管理属性及其变化原因外,还应核实基础因子等其他相关因子是 否有变化,并做相应变更。(四)衔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使用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一张图、林地遥感解译变化图叠加第二次 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图,以林地范围为核心,找出林地一张图与土地调 查成果图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具体变化原因。(五)林分蓄积变化调查2乔木林和疏林地小班如未发生林地范围、地类转换和管理属性变 化的,应对小班内各组成树种的平均胸径、平均高、每公顷株数等因 子的变化进行变更,并更新森林资源数据库中相关内容。此项内容在2015年林地变更中不做明确要求。完成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单位,可以 依据调查时的标准地资料,分别森林类型开展数学

23、模型分析,并更新相关林分主要因子。第二章技术要求第九条参照标准1森林资源调查卫星遥感影像图制作技术规程(LY/T1954-2011);2.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LY/T1955-2011);3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成果验收检查办法(资地函【2012】2号);4.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国家林业局, 2004); 5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 26424-2010);6. 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资发【2009】214号);7.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做好 2015年全国林地变更调查工作 的通知(办资【2014】211号);8. 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关于全国

24、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有关 要求的函(资地函【2014】31号);9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关于做好全国林地变更调查工作 的补充通知(资地函【2015】17号);10. 四川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技术细则(四川省林业厅,2010);11. 四川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定(四川省林业厅,2010);12. 四川省林业厅关于核定下达各县(市、区)和单位公益林年度更新数据的通知(川林发【2015】7号)。第十条地类划分标准土地类型(以下简称地类)根据四川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细则划分为林地和非林地 2个一级地类。其中林地划分为 8个 二级地类,具体细分情况见“表 1地类划分表”。林地变更调查时,

25、所有地类记载到最细级别。临时占用、毁林开垦以及地震、塌方、泥石流造成的林地变化, 按“其它无立木林地”记载,为了与原范围的“其它无立木林地”以 示区别,代码分别记为临时占用(1632)和毁林开垦(1633),地震、 塌方、泥石流(1634)。原范围的“其他无立木林地”代码记为 1631 对于没经过审批已实际变为建设用地、且无法恢复林业生产条件的, 按建设用地记载,并做备注说明。表1地类划分表一级二级三级代码林地有林地纯林1111乔木林地混交林1112竹林1130疏林地1200灌木林地国豕特别规疋灌木林地1310其他灌木林地1320未成林地未成林造林地1410未成林封育地1420苗圃地1500米

26、伐迹地1610无立木林地火烧迹地1620其他无立木林地1630宜林地宜林荒山荒地1710宜林沙荒地1720其他宜林地1730林业辅助生产用地1800非林地耕地<25度耕地2100> 25度耕地2150牧草地2200水域2300未利用地2400建设用地2500第十一条地类变化原因林地变化原因包括植树造林、森林采伐、规划调整、占用征收、毁林开垦、非法占用、灾害因素、自然因素、调查因素、衔接因素10个类31个亚类,分类具体情况见“表 2林地变化原因划分标准及代 码”。表2林地变化原因划分标准及代码一级变化原因二级变化原因代码说明植树造林(10)人工造林11前期地类为宜林地、无立木林地和非

27、林地, 由于人工造林、人工更新、飞播造林等原因,地 类变为有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灌木林地、疏林 地。人工更新12飞播造林13森林采伐(20)主伐21前期地类为有林地,由于采伐,地类变为采 伐迹地或疏林地;前期地类为疏林地,由于采伐, 地类变为米伐迹地。低产(效)林改造采 伐22更新采伐23其他采伐24规划调整(30)林业工程造林31按规划要求,在耕地上进行退耕还林或者在 废弃矿山上进行植被恢复,形成有林地、未成林 造林地或人工灌木林地,且已颁发林权证,土地 利用属性为林地。其他规划调整32除退耕还林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 规划实施后引起地类变化,且已颁发林权证,土 地利用属性为林地。种植

28、结构调整33在地势较为平缓、未规划为发展林业的土地 上农民自主经营引起的农林种植结构互转变,未颁发林权证,土地利用属性为非林地。占用征收(40)父通41征用集体或占用国有各类林地用于勘察、开采矿藏、修建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工程建 设,使林地变为非林地。通信42电力43水利44矿产45商业开发46其他占用征收47临时占用48由于临时占用林地,短期(一般 2年内)改 变林地用途,导致林地地类变化。批而未用49办完占用征收林地手续的建设项目未实施, 林地用途(地类)暂未改变。毁林开垦(50)50非法侵占各类林地,开垦种植农作物,使林 地转为农地。一级变化原因二级变化原因代码说明非法占用(60)6

29、0擅自占用各类林地用于勘察、开采矿藏、修 建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工程建设,使林地 变为非林地。灾害因素(70)病虫害71由于自然灾害引起的林地地类发生变化。火灾72地质灾害73其他灾害因素74自然因素(80)封山育林81由于封山育林使林地中非有林地地类变为 有林地或未成林封育地。其他天然更新82除封山育林以外的大然更新使林地中非有 林地地类变为有林地。自然变化83在未经人为直接干预和无自然灾害影响的 条件下,地类发生的自然演变。其他自然因素84以上自然因素不能包括的自然因素。调查因素(90)漏划91因人为调查原因导致的地类发生变化。错划92其他调查因素93注:变化原因记载到二级代码。地类变

30、化地块有多个变化原因的,记录导致地类变化的 主要变化原因。为了对“未审批”、“毁林开垦”变化原因做进一步分析,对现 地实际用途要详细调查记载,进一步查找资料核实确认,避免因资料 收集不全等原因导致的误判。第十二条管理变化原因管理变化原因包括行政境界调整和地类未变化而管理属性变化两 种情况。因行政界线改变而引起林地小班发生变化,在变化原因属性 字段标注代码96;地类未发生变化,管理属性发生变化的在变化原因 属性字段填写代码99。共划分2大类,5亚类。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衔接的变化归为管理变化,共划分林 地转入、林地转出和尚不确定 3类,在此基础上再细分为8亚类。第十三条遥感判读地类根据林地一

31、张图数据库的地类属性(或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 果数据库的地类属性),以前、后期各地类遥感影像特征为标准,采用遥感影像解译方法,判读区划变更期间各个地类变化图斑。变化图 斑地类区分为有林地、灌木林地、无立木林地、其他林地及非林地5种,代码分别为1、2、3、4、5。表3管理变化原因划分标准及代码一级 变化原因二级 变化原因三级 变化原因代码说明行政界限调整 (96)调整管辖范围9600由于行政境界发生变化而导致土 地面积增加。其他管理原因变 化(99)林权变化(9910)纠纷调处9911国有林地变为集体林地9912集体林地变为国有林地9913国有林权变为集体与个人林权9914集体与个人林权变为国

32、有林权林权纠错9915国有林地变为集体林地9916集体林地变为国有林地9917国有林权变为集体与个人林权9918集体与个人林权变为国有林权公益林变化(9920)保护等级纠错9923由于前期错误或者区位变化而进 行的公益林保护等级变化。管理级别纠错9924由于管理原因进行公益林管理级 别变化。林种变化(9930)9930林种调整。工程类别变化 (9940)9940工程类别调整。林地保护等级变化(9950)9950林地保护等级调整与第二次全国土 地调查衔接的变化(97)林地转入(9710)地带性植被9711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为非林地,而资 源现状为地带性森林植被工程建设9712纳入林业工程建设已颁发

33、林以证颁发林权证9713其他原因颁发林权证的情景林地转岀(9720)建设用地9721影像明确能够判定且土地调查已 确定为建设用地水域9722影像明确能够判定且土地调查已 确定为水域其他土地9723影像明确能够判定且土地调查已 确定为其他土地不确定 (9730)不确定转入9731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为非林地、土地 调查为林地,尚不能明确判定的情景不确定转岀9732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为林地、土地调 查为非林地,尚不能明确判定的情景第十四条变化图斑类型(一) 变化图斑分类变化图斑粗分遥感影像解译变化图斑和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 果衔接变化图斑。遥感影像解译变化图斑细分为有关资料对应的判读 变化图斑、与有关

34、资料不对应的判读变化图斑、遥感影像未反映的变 化图斑、没有遥感影像覆盖地区的变化图斑共 4类;与第二次全国土 地调查成果衔接变化图斑细分为林地转入图斑、林地转出图斑和尚不 能确定的变化图斑共3类。(二) 解译变化图斑1. 与有关资料对应的判读变化小班。通过对判读变化小班的位置、 形状或大小的判断,在林业经营管理资料图中有相对应的小班。如: 遥感影像图判读小班与相关造林验收资料小班相符,则以造林验收相 关资料记录变化小班相关因子;遥感影像图判读小班与林地征占用相 关资料相符,则按照林地征占用相关资料记录林地变化小班。表4变化图斑分类表变化类型变化图斑分类变化类型变化图斑分类解译变化图斑(10)与

35、资料对应的变化图斑(11)衔接变化图斑(20)林地转入(21)与资料不对应的变化图斑(12)林地转出(22)影像未反映的变化图斑(13)不确定(23)无影像覆盖的变化图斑(14)2. 与有关资料不对应的判读变化小班。通过对判读变化小班的位 置、形状或大小的判断,在林业经营管理资料图中没有相对应的小班' 如:遥感影像图判读小班与相关造林验收资料小班不符,则必须进行 外业补充调查,核实现地情况,并按现地记录调查因子;遥感影像图 判读小班与林地征占用相关资料不符,即前后期遥感影像图叠加后, 发现林地变化为非林地,而没有相关的林地征占用资料,则需要到现 地进行补充调查,核实现地情况,并按现地记

36、录相关调查因子。3. 遥感影像未反映的变化小班。通过遥感影像未判读出来,而在 林业经营管理数据图中体现出变化的小班。如:有相关造林验收资料, 但是遥感影像图没有反映,或无法真实体现,则需要到现地进行补充 调查,核实现地情况,并按现地记录相关调查因子;有相关林地征占 用资料,但是遥感影像未能反映,此类情况多发生于已办理相关征地 手续,但是尚未使用林地的案例,此类情况需要到现地进行核实调查, 若确实尚未使用林地,且与前期调查因子相符,则不需要进行变更, 若林地已经被使用,则按现地调查并记录相关因子。4. 没有遥感影像覆盖地区的变化小班。没有遥感影像覆盖,而在 林业经营管理数据矢量图中体现出变化的小

37、班。由于遥感影像图可能 受多种原因的影响,没有覆盖相关区域,处理方法同“ 3”。(三)衔接变化图斑1. 明确转入林地的变化图斑。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一张图为非林 地,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衔接时能够有根有据合理合规地确定 为林地的变化图斑。包括:(1)核发林权证并确认为林业用途的土地;(2)覆盖为集中连片的森林资源(不包括在耕地上营建的果园 等),且通过现场核实调查能够确认为林地的图斑;(3)纳入林业工程建设(如退耕还林且不是配套荒山造林的耕 地等)的变化图斑;(4)历史和现状均为有林地的土地;(5)其他情况且县(市、区)级人民政府已颁发林权证的变化图 斑。2. 明确转出林地的变化图斑。林地保护

38、利用规划一张图为林地, 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衔接时能够依据遥感影像特征明确判定为 非林地的变化图斑。包括:(1)遥感影像特征明确判定为建设用地(包括农村居民住宅用 地)、且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同样确定为建设用地的变化图斑;(2)遥感影像特征明确判定为水域、且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同 样确定为水域的变化图斑;(3)遥感影像特征明确判定为岩石裸露地(包括高山流石滩)、 沙地、永久积雪土地且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确定为同样的土地类型的 变化图斑。3. 不确定的衔接变化图斑。除以上“ 1”和“2”的情景外的衔接 变化图斑,其变化类型都为不确定的衔接变化图斑。第十五条数据库结构为保证全省森林资源基础数据的及时

39、更新,满足森林资源管理、 公益林档案更新和年度监测应用,林地变更调查一张图数据库与森林 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库有效整合。数据库共 103个字段,其中前77 个为变更调查工作时必须填写的因子,后 26个因子为选择填写因子。 完成了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汇交的单位,可以利用森林资源规 划设计调查数据,通过程序实现因子的全部转换和填写。数据库结构详见附件二。第十六条其他要求(一)最小变更小班面积最小变更小班面积为0.067公顷(1亩)。对宽度小于图上2mm但连续面积大于最小上图面积两行以上树木 的林带,用单线符号表示,记载林带平均宽度和长度,精确至im当宽度变化大于20%时,应分段记载。对在宅旁、

40、地旁、路旁、水旁等地栽植的达不到有林地标准的各 种竹丛、林木,不进行变更。(二)变更小班区划要求1. 在相应遥感底图的比例尺上,变更小班界线与DOM上同名地物的偏移不得大于图上0.5mm,不明显界线不得大于图上1.0mm2. 前期区划小班界线与 DOM上同名地物的偏移大于图上 0.5mm 不明显界线大于图上1.0mm应修改前期区划界线。当两次区划小班面 积误差大于5%寸,需调整面积,并对涉及小班面积进行平差处理。3. 小班发生合并、分割等变更时,应保持与原小班面积一致(以 原小班面积为准进行平差处理)。(三)面积控制要求1. 林班界线和林班总面积原则上不变。2. 省级和县级行政区域界线和土地总

41、面积不得擅自改变。确经省 级以上民政管理部门批准变更的,须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报国家林业 局备案。3. 对于因造林工程等原因在非林地上实施造林的地块,由于前期 调查数据中控制了全县总面积,对于非林地部分进行了平差,这部分 小班根据平差后的面积进行计算。4. 对于个别采用了复合小班勾绘的区县,林地变更中,应根据复 合小班前期面积数据进行变更,即按照数据库中的面积进行变更。(四)错划或漏划要求1. 错划:前期调查主要因子有误的小班或出现严重位移等情况的 小班属于错划。但因季节性涨水、卫星侧摆、影像校正产生位移等导 致的影像边界变化不予修改。2. 漏划:属于林地范围,但前期未区划成林地的小班。(五)与

4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衔接要求以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一张图(含林地变化图斑)为主,叠加第二 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图,获取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图土地利用类 型(地类),形成衔接图层。通过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图地类与衔接图 层获取的土地调查图层地类交叉分析,找出两者在土地现状调查中的 差异。1. 统一投影坐标系统。叠加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图时,必须 将其投影坐标系统统一到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图层的坐标系统。2. 以林地为核心、多次叠加。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完成时间大致为2007年一2009年,依据的是国土土地类型分类体系, 采用遥感与现 场调查方法获取土地覆盖现状信息。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一张图完成时 间大致为2

43、008年一2010年,依据的是森林资源调查土地类型分类体 系,土地覆盖现状信息获取方法以遥感解译为主。在叠加分析时,必 须抓住林地核心,分别土地类型多次叠加分析,避免图斑过细、边界 零碎。(六)公益林落界要求严格依据2015年完成且已上报国家林业局的公益林档案数据库, 使用变更调查完成的最新林地一张图,落实林地一张图的公益林属性,并使二者的地点、范围、等级、权属等保持一致。面积总数应与“四 川省林业厅关于核定下达各县(市、区)和单位公益林年度更新数据 的通知(川林发【2015】7号)”保持一致。第三章变更方法第十七条资料收集()林地变更调查基础资料1. 前期林地数据库以及遥感影像图。2. 已履

44、行完成成果上报手续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3. 本期遥感影像。本期遥感影像由国家林业局统一处理并提供。原则上全省购置的遥感影像数据时相为912月,分辨率不低于2.5米。上述时间内遥感影像覆盖不全的,经国家林业局资源司同意后, 可采用当年度植被生长季节时间外的遥感影像进行补充。前期遥感影像图为林地落界时使用的遥感影像图。各单位协调收集的分辨率高于 2.5米、时间为2014年的航摄图像同样可以利用于林地变更调查。4.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资料。主要是属性因子内容齐全的矢 量图层。5. 2015年度公益林档案更新资料。主要是属性因子内容齐全的矢 量图层。(二)林业经营管理资料收集变更期间的林业

45、经营管理资料,包括:1. 人工造林、人工更新和飞播造林等造林作业设计和验收资料, 以及其他可能引起林地范围和林地利用状况(地类)变化的林业工程 建设的设计和验收资料。2. 引起林地地类变化的森林主伐、低产(效)林改造和更新性采 伐等森林采伐作业设计和验收资料。3. 勘察、开采矿藏、修建道路、水利、电力、通讯以及商业开发 等工程建设项目占用征收林地的可研报告以及相关审核审批资料和设 计图,以及可能引起林地范围变化的其他规划实施的相关资料。4. 2015年度公益林档案、林地权属发生变化的证明材料、林业工 程建设项目实施资料等可能引起林地小班管理属性变化的相关资料。5. 引起林地利用状况(地类)变化

46、的林政案件或刑事案件的卷宗 和相关勘查资料。6. 森林火灾、地质灾害、病虫害等灾害调查资料。7. 其他能证明林地范围变化及林地利用状况和管理属性变化的 材料。(三)资料类型与具体经营活动分类为便于分析变化图斑具体变化原因和森林资源动态管理,将档案 资料区分为采伐(10)、造林(20)、灾害(30)、征收占用(40) 和管理(50)共5大类,前3类的具体经营活动细分情况如下。表5档案资料类型与具体活动细分表档案类型具体活动档案类型具体活动档案类型具体活动主伐11植苗造林21病害31采伐抚育间伐12造林播种造林22灾害虫害32低产林改造13分殖造林23火灾33(10)(20)(30)更新采伐14林

47、冠下造林24气象灾害34其他采伐15地质灾害35第十八条林业经营管理档案资料处理档案资料处理即资料数字化入库处理。各单位根据林业经营管理 资料存放的方式以及技术条件,可采用不同方法,将林业经营管理资 料矢量化,形成林业经营管理数据矢量图层,并叠加到遥感卫星影像 图和前期数据库中,以便对比分析。(一)纸质图可以米用扫描校正矢量化方式,也可以米用手工描绘矢量化方式1. 扫描校正矢量化。对纸质图进行扫描,扫描分辨率不小于 300dpi。根据扫描图上的地理坐标,对扫描图进行地理校正和矢量化 扫描图没有地理坐标或地理坐标标注错误的,根据扫描图上的相关信息(林班、小班、小地名等),结合前后期影像变化特征和

48、林地落界数 据库,确定扫描图的地理位置后矢量化,建立林业经营管理资料属性 数据库,形成林业经营管理数据矢量图层。矢量化图层数据以shp格式或gdb格式存储。(二)手工描绘矢量化根据纸质图的地理坐标或其他相关信息(林班、小班、小地名等), 对照前后期遥感影像特征变化情况,将林业经营管理资料小班直接描 绘在林地落界图上,建立林业经营管理资料属性数据库,形成林业经 营管理数据矢量图层。矢量化图层数据以 shp格式或gdb格式存储。(三)电子图按shp格式或gdb格式存储。CAD MAPINFO?其他格式存储的, 需转换为shp格式或gdb格式。(四)其他资料包括罗盘导线测量数据、GPS测量数据等注示

49、地理位置的林业经营 管理资料。将这些注示地理位置的数据转化为图面资料后矢量化。第十九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应用(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时效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时效性是指完成外业调查的具体时 间。2009年之前完成的调查成果已在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工作中应用, 林地变更调查应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应该是2009年(含)之后完成的成果。(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应用1. 林地范围和界线。原则上经政府批准实施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成果是确定林地范围和界线的合法性依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确 定的林地范围应与之保持相对一致。确属林地落界错误需要调整林地 范围和界线的,必须说明原因,并

50、在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中进行说 明。因调整林地范围和界线导致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主要指标发生较大 变化的,应对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依法进行修编,经省林业厅审查同意 后,报原批准机关批准。2. 公益林面积和位置。公益林年度更新档案是公益林生态效益补 偿的合法依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衔接公益林档案时,应保证公 益林总面积、分别国有与集体的权属总面积应与档案保持不变。公益 林地块分布位置应与公益林档案保持相对一致。第二十条遥感影像处理对遥感影像进行正射校正、波段融合、影像增强和裁切分幅等处 理。遥感影像处理执行森林资源调查卫星遥感影像图制作技术规程(LY/T 1954-2011 )的标准和要求,统一处理。

51、第二十一条遥感影像判读区划将本期遥感影像叠加到前期林地数据库及前期遥感影像上,对比 分析,判读区划林地发生变化的小班。(一)判读标志将本期遥感影像特征对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一张图数据库,按有 林地、灌木林地、无立木林地、其他林地及非林地5种类型建立判读标志。(二)变化图斑数据库对照两期遥感影像,判读区划出林地发生变化的小班,并按表6结构形成遥感判读变化图斑(数据库)。1. 判读图斑编号,以县为单位,按顺序依次编码。2行政区划,包括省、县(市、区)、乡(镇)、村,与林地保 护利用规划图层保持一致,填写代码。3. 林地区划,包括林业局、林场、作业区、林班、小班,与林地 保护利用规划图层保持一致,填写

52、代码。4. 图斑位置,包括横坐标、纵坐标,使用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图层 投影读取变化图斑中心点的地理位置,以米为单位,保留整数。表6遥感判读区划变化图斑因子数据库结构编号字段名中文名数据类型长度小数位1NO_TB判读图斑编号整型2SHENG省整型3XIAN县(市、区)整型4XIANG乡(镇)整型5CUN村整型6LIN YJ林业局整型7LIN CH林场整型8ZUO YQ作业区整型9LIN BAN林班整型10XIAO BAN小班整型 11X COOR横坐标整型 12Y CO0R纵坐标整型 13PAN DYY判读原因双精度2 14PAN DILEI判读地类整型 15PAN DSM判读说明字符串40注:为

53、工作底图图层增加字段,其余为原有字段。5. 判读原因,填写“表2林地变化原因划分标准及代码表”或“表 3管理变化原因划分标准及代码表”中一或二级代码。6. 判读地类,根据后期遥感影像判出的判读地类,按有林地、灌 木林地、无立木林地、其他林地及非林地 5种类型代码填写。7. 判读说明,简要说明判读情况,即依据影像特征明显与林地保 护利用规划图层反映的地类不一致的理由。(三)判读区划双轨制遥感判读区划采取双轨制判读,1人判读区划后,由另1人结合第 1人的判读结果再次判读。两人判读结果不一致的,再对照遥感影像变 化特征共同商定,最终形成遥感判读区划矢量图层。(四)判读区划比例尺判读时遥感影像图的比例尺原则上不低于林地落界的遥感底图比 例尺。第二十二条变化图斑分类与分析充分利用收集与整理的档案,分析变化图斑变化类型与变化原因。 变化图斑分类,即按照“第十四条 变化图斑类型”的规定,逐个区分 变化类型;变化图斑分析,即按“第十一条 地类变化原因”和“第十 二条 管理变化原因”的规定,逐个变化图斑分析具体变化原因。(一)遥感解译变化图斑分类与分析1. 分析方法。包括矢量档案图层叠加分析和档案追索分析两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