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现代社会信息传递有哪些方式,和以前信息传递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传递方式优缺点传递效果古代烽火人信报漂流瓶驿递火车轮船飞机等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网络近代信息量小,传递速度很慢信息量大,传递信息速度较快信息量大,速度快,花样多现代传递有可能误事有丢失邮件的现象迅速而准确1. 古代:邮驿传递制度,鸿燕传书。2. 现代:电报,网络通讯。从人类的传播历史来说,人类传播信息方式的演变呈现这样一个脉络:视觉文 化、听觉文化(直观的感受、“看的精神”)一一概念性文化(“读的精神”) 新的视与听的文化(“新的看的精神”)。因此,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在将来的某一天,图像信息会占据主流,文学也 会退到一种极其边缘的位置,取
2、而代之的是一种能听能看甚至能触能闻的多媒 体艺术。但是,文字是不会像有些人预测的那样,被图像完全取代的,因为文 字是积累知识的主要手段,是人类获得抽象思维不可或缺的环节,是人类传播 不能缺少的传播媒介。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1. 用候鸟,特别是鸽,雁等作传输工具2作内馅的方式,如藏在鱼肚,饼类,包子等3. 以特殊声音,如钟声,鼓声,鞭炮声等4. 以灯光,火光,如孔明灯.烽火台等5. 还有其他记号,摆设等,如诱敌的记号 现代信息传递的方式:1. 有线通讯传输,如电话,传真,电报,电视等2. 无线通讯传输,如对讲机,BP机(以淘汰),移动电话,收音机3. 数字通讯传输,最熟悉的,连网的电脑,数字电视
3、4. 纸张通讯传输,如书信,报纸等追问还是很多啊!回答现代社会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传递的方式多种多样,如电话、电报 传真、手机短信、电视、网络等等。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很少且慢,古代传递 信息的方式如烽火、书信(一般是找人捎带)、也有信鸽传书,只有官府的文 书有专人快马传递。古人传递信息主要用以下方法:飞鸽,烽火,快马,暗号,手语,书信,旗帜 等。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信息传递就已见诸记载。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 位于嘉峪关火车站广场的 驿使雕塑,它取材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驿使手举简 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此砖
4、壁画图于一九八二年被中华全国集邮联 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作为小型章邮票主题图案使用, 由此看出嘉峪关是中国信息 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古代信息传递的出现离不开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 ”的长城。 “长城 ”一词始 见于战国时代的文献记载。 在古代不通朝代有着不同的修筑形式, 所以对这种防 御工程的称谓也有所不同,如:列城、方城、塞、暂洛、界壕、边墙等,实际上 均指“长城”,其实广义的长城是对中国古代所有的巨型军事工程体系而言。在历代长城修筑过程中都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因地制宜、据险致塞 ”。一是根据 地型来构筑工程。 二是充分利用地理天险防御敌人。 长城以垣墙为主体, 包括了 城障、关隘、兵营、卫
5、所、墩台、烽堠和观察、通讯等综合功能,形成了古代最 为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其中,设于长城内侧的烽火台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西周时期,为了防备敌人入侵,采用 “烽隧 ”作为边防告急的联络信号。在古史 书周礼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在各国从边疆到腹地的通道上,每隔一段距离, 筑起一座烽火台, 接连不断, 台上有桔槔, 桔槔头上有装着柴草的笼子, 敌人入 侵时, 烽火台一个接一个地燃放烟火传递警报。 每逢夜间预警, 守台人点燃笼中 柴草并把它举高,靠火光给领台传递信息,称为 “烽”,白天预警则点燃台上积存 的薪草,以烟示急,称为 “燧”。古人为了使烟直而不弯,以便远远就能望见,还 常以狼粪代替薪草, 所
6、以又别称狼烟。 周朝规定: 天子举烽燧各地诸侯必须马上 带兵前去救援, 共同抵抗敌人。 由此可见, 烽燧制度的实施, 意味着早在周时就 已出现了庞大而又完善的军事信息联系网络。 我国考古工作者于 1972 年至 1976 年在居延通过发掘获得了汉代木简三万余枚, 并发掘了烽燧遗址, 对我们了解汉 代烽燧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据木简可知两汉时代,从河西四郡(今甘肃省武威、 张掖、酒泉、敦煌)一直到盐泽都有烽燧设置,而且规模很大,管理极严,号称 “烽燧万里相望 ”,据说是 “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塞 ”举放 烽火,昼夜不同,白天放烟,夜晚举火。此外,还采用各种不同的暗号表示进犯 敌人
7、的多少,敌人在五百人以下的放一道烽火, 在五百里以上的放两道烽火等等。 在出土的塞上烽火品中记载了当时朝廷制定的临敌报警和举放烽火的条例, 即 “联防公约 ”。该条文规定了在匈奴侵扰的不同部位、人数、时间、意图、变动 以及天气异常等情况下, 各塞举放烽火的类别、 数量、传递方法以及发生失误如 何纠正等细则, 就连燧长有病请假都要经上级批准。 这种信息传递方法, 对防守 边疆、抵御敌人曾起过一定的作用。烽火传递信息是非常快速的,在公元前 119 年大将卫青和霍去病率领几十万 大军分路出击, 以举放烽火作为进军的信号, 仅仅一天的时间, 这一信号就从河 西传到几千里外的辽东。 由于烽燧报警的迅速及
8、时, 直到明、 清时代仍然沿用不 衰。山东省的烟台市就是因为明朝在那里设置狼烟台,以防倭寇入侵而得名的。 烽火传递军情固然迅速, 但它不能完整地表达深刻复杂的军事内容, 随着社会的 发展和政治、军事的需要,依靠畜力传递信息的通信方式逐渐占据了支配地位, 形成了传递官府文书的更为严密的驿传制度和烽燧报警配合使用。西周时期,为了适应周王同诸侯之间联系需要,在大道上每隔 30 里设一个驿 站,备良马周车, 专门负责传递官府文书, 接待来往官吏和运送货物等。 孔子曾 说: “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意思是说,他所提倡的道德学说,比邮驿传 送命令传播得更快。 可见当时的邮驿通信不仅已相当完备, 而
9、且速度也已相当快 了。秦汉时期,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 特别是汉代, 将所传递文书分出等级, 不 同等级的文书要由专人、专马按规定次序、时间传递。收发这些文书都要登记, 注明时间,以明责任。隋唐时期, 驿传事业得到空前发展。 唐代的官邮交通线以京城长安为中心, 向 四方辐射,直达边境地区,大致 30 里设一驿站。据大唐六典记载,最盛时 全国有 1639 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二万多人,其中驿兵一万七千人。 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路兼并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 和驿田。唐代对邮驿的行程也有明文规定,陆驿快马一天走 6驿即 180里,再快要日 行 300 里,最快要求日驰
10、500 里;步行人员日行 50 里;逆水行船时,河行 40 里,江行 50 里,其它 60 里;顺水时一律规定 100 到 150 里。诗人岑参在初 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诗中写到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 幕及陇山头 ”。在这里他把驿骑比做流星。天宝十四载十一月九日,安禄山在范 阳起兵叛乱。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两地相隔三千里, 6 日之内唐玄宗就知道 了这一消息,传递速度达到每天 500 里。由此可见,唐朝邮驿通信的组织和速 度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宋代将所有的公文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 “递”,并出现了 “急递铺 ”。急递的驿骑 马领上系有铜铃,在道上奔驰时,白天鸣铃,夜间举火,
11、撞死人不负责。铺铺换 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 昼夜兼程。南宋初年抗金将领岳飞被宋高宗以十二道 金牌从前线强迫召回临安, 这类金牌就是急递铺传递的金字牌, 含有十万火急之、八意。驿站是官府的通信组织, 只许传递官府文书。 除宋朝准许高官显宦附寄家信之 外,都不准附寄私人信件,私人书信只能托人捎带。1975 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省一处秦代墓室中发掘出两件木牍家信,第一封信是“黑夫 ”和“惊”联名写给一个叫“中”的人;第二封信是 “惊”写给 “中”的,这是我国现知最早的家书实物。 据估计 这两封信是由同在军中服役期满后返乡的同乡捎往家中的。古代人民通信之困 难,由此可见。到了明朝,才出现了专为民间传
12、递信件的通信机构 民信局。在明永乐年间 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被迁往四川开垦的移民, 由于思念故乡, 相约每年推选同乡代 表回乡几次,来往带送土特产和信件。久而久之建立了固定的组织称 “麻乡约 ”。 后来就形成了专业的民信局。邮驿通信在边防和经济、 文化的交流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进步作用, 成为我国 古代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岁月流转,那些古老的信息传递方式已被今日方便、 快捷的现代化通讯方式所取代。在远古时候,我国使用击鼓传递信息,最早当在原始社会末期。 到西周时候,我国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邮驿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进步,邮驿通信逐渐完备起来。 三国时期,曹魏在邮驿史上最大的建树是
13、制定邮驿令 。 隋唐邮传事业发达的标志之一是驿的数量的增多。 我国元朝时期,邮驿又有了很大发展。清代 邮驿制度改革的最大特点是“邮”和“驿”的合并。 清朝中叶以后,随着近代邮政的建立,古老的邮驿制度就逐渐被淘汰了。烽火传军情】“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 始于商周, 延至明 清,相习几千年之久, 其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 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 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烟墩 等。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 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相继举火,逐台传 递,须
14、臾千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在我国的历史上, 还有一个为了讨得美人欢心而随意点燃烽火, 最终导致亡国的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周灭商后建都镐京, 历史上称作西周。 初期,周王为巩固国家政权, 先后把自己 的兄弟、亲戚、功臣分封到各地作诸侯,建立诸侯国,还建立了一整套制度,农 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鸿雁传书】“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 ?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 武帝天汉元年 (公元前 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鞮侯单于扣留, 他英勇不屈,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 19 年后,汉 昭帝继位,汉凶和好,
15、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凶, 要求放苏武回去, 但单于不肯, 却又说不出口, 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 后来, 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 和苏武一 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 通过禁卒的帮助, 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 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 “汉朝天子在上林苑 打猎时, 射到一只大雁, 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 上面写着苏武没死, 而是 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 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青鸟传书】据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名曰诏兰、紫燕(还有一只青 鸟的名字笔者没有查阅到) ,是西王母的随
16、从与使者,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 递信息,将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传递给人间。据说,西王母曾经给汉武帝写 过书信,西王母派青鸟前去传书, 而青鸟则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汉宫承华殿 前。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为百鸟之王凤凰。南唐中主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唐代李白有诗“愿因 三青鸟,更报长相思” ,李商隐有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崔 国辅有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借用的均是“青鸟传书”的典故。黄耳传书】信鸽传书, 大家都比较熟悉, 因为现在还有信鸽协会, 并常常举办长距离的信鸽 飞行比赛。 信鸽在长途飞行中不会迷路, 源于它所特有的一种功能
17、, 即可以通过 感受磁力与纬度来辨别方向。信鸽传书确切的开始时间, 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但早在唐代, 信鸽传书 就已经很普遍了。 五代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 一书中有 “传书鸽”的记载:“张 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 往投之。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 ”张九龄是唐朝政治家和诗人,他不但 用信鸽来传递书信, 还给信鸽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 “飞奴”。此后的宋、 元、 明、清诸朝,信鸽传书一直在人们的通信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风筝通信】我们今天娱乐用的风筝, 在古时候曾作为一种应急的通信工具, 发挥过重要的作 用。传说早在春秋末期, 鲁国巧匠公
18、输盘 (即鲁班) 就曾仿照鸟的造型 “削竹木以为 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 ,这种以竹木为材制成的会飞的“木鹊” ,就是风筝的 前身。到了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人们又用竹篾做架,再用纸糊之,便成了 “纸鸢”。五代时人们在做纸鸢时,在上面拴上了一个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 鸣,“风筝”这个词便由此而来。最初的风筝是为了军事上的需要而制作的, 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军事侦察, 或是 用来传递信息和军事情报。 到了唐代以后, 风筝才逐渐成为一种娱乐的玩具, 并 在民间流传开来。【灯塔】 灯塔起源于古埃及的信号烽火。 世界上最早的灯塔建于公元前 7 世纪,位于达尼 尔海峡的巴巴角上, 像一座巨大的钟楼矗立
19、着。 那时人们在灯塔里燃烧木柴, 利 用它的火光指引航向。公元前 280 年,古埃及人奉国王托来美二世菲莱戴尔夫之命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对 面的法罗斯岛上修筑灯塔,高达 85 米,日夜燃烧木材,以火焰和烟柱作为助航 的标志。法罗斯灯塔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 1302年毁于地震。9 世纪初, 法国在吉伦特河口外科杜昂礁上建立灯塔,至今已两次重建,现存的建于 1611 年。在古老的灯塔中, 意大利的莱戈恩灯塔至今仍在使用。 这座灯塔是建于 1304 年, 用石头砌成,高 50米。美国第一座灯塔是建于 1716 年的波士顿灯塔。 此后,1823 年建成透镜灯塔, 1858 年建成电力灯塔, 188
20、5年首次用沉箱法在软地基上建造 灯塔,1906 年落成第一座气体闪光灯塔。 1850 年,全世界仅有灯塔 1570座,1900 年增到 9400座。到 1984年初,包括其他发光航标在内,灯塔总数已超过 55000 座。通信塔】18世纪,法国工程师克劳德 . 查佩成功地研制出一个加快信息传递速度的实用通 信系统。该系统由建立在巴黎和里尔 230 千米间的若干个通信塔组成。 在这些塔 顶上竖起一根木柱, 木柱上安装一根水平横杆, 人们可以使木杆转动, 并能在绳 索的操作下摆动形成各种角度。 在水平横杆的两端安有两个垂直臂, 也可以转动。 这样,每个塔通过木杆可以构成 192种不同的构形, 附近的
21、塔用望远镜就可以看 到表示 192种含义的信息。这样依次传下去,在 230千米的距离内仅用 2分钟便 可完成一次信息传递。该系统在 18 世纪法国革命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信号旗】船上使用信号旗通信至今已有 400多年的历史。 旗号通信的优点是十分简便, 因 此,即使当今现代通信技术相当发达, 这种简易的通信方式仍被保留下来, 成为 近程通信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进行旗号通信时, 可以把信号旗单独或组合起来使 用,表示不同的意义。 通常悬挂单面旗表示最紧急、 最重要或最常用的内容。 例 如,悬挂A字母旗,表示我船下面有潜水员,请慢速远离我船;悬挂0字母旗, 表示有人落水;悬挂W字母旗,表示我船
22、需要医疗援助等等。旗语】在 15 16世纪的 200 年间,舰队司令靠发炮或扬帆作训令,指挥属下的舰只。 1777 年,英国的美洲舰队司令豪上将印了一本信号手册,成为第一个编写信号 书的人。后来海军上将波帕姆爵士用一些旗子作 速记字母,创立了一套完整的 旗语字母。 1805 年,纳尔逊勋爵指挥特拉法加之役时,在阵亡前发出的最后信 号是波帕姆旗语第 16号:驶近敌人,近距离作战。 1817 年,英国海军马利埃特上校编出第一本国际承认的信号码。舫海信号旗共 有 40 面,包括 26 面字母旗, 10 面数字旗, 3面代用旗和 1 面回答旗。 旗的形状 各异:有燕尾形、长方形、梯形、三角形等。旗的颜
23、色和图案也各不相同 变化有:远古:肢体语言、实物古代:语言、文字、烽火近代:电话、电报、当代:传真、计算机(共享)15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 的商代,信息传递就已见诸记载。 乘马传递曰驿, 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 位于嘉峪关火车站广场的 “驿使” 雕塑,它取材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 驿使手举 简牍文书, 驿马四足腾空, 速度飞快。 此砖壁画图于一九八二年被中华全国集邮 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作为小型章邮票主题图案使用, 由此看出嘉峪关是中国信 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古代信息传递的出现离不开“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的长城。 “长城”一词 始见于战国
24、时代的文献记载。 在古代不通朝代有着不同的修筑形式, 所以对这种 防御工程的称谓也有所不同,如:列城、方城、塞、暂洛、界壕、边墙等,实际 上均指“长城”,其实广义的长城是对中国古代所有的巨型军事工程体系而言。烽火通信 远在周代我国就有了烽火传递信息的方法,烽火作为一种原始的声光通信手段, 服务于古代军事战争。 从边境到国都以及边防线上, 每隔一定距离就筑起一座烽 火台。内储柴草, 当敌人入侵时, 便一个接一个地点燃起烽火报警, 各路诸侯见 到烽火,马上派兵相助 , 抵抗敌人。西周时期,为了防备敌人入侵,采用“烽隧”作为边防告急的联络信号。在古史 书周礼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在各国从边疆到腹地的通道
25、上,每隔一段距离, 筑起一座烽火台, 接连不断, 台上有桔槔, 桔槔头上有装着柴草的笼子, 敌人入 侵时, 烽火台一个接一个地燃放烟火传递警报。 每逢夜间预警, 守台人点燃笼中 柴草并把它举高,靠火光给领台传递信息,称为“烽”,白天预警则点燃台上积 存的薪草, 以烟示急, 称为“燧”。古人为了使烟直而不弯, 以便远远就能望见, 还常以狼粪代替薪草, 所以又别称狼烟。 周朝规定: 天子举烽燧各地诸侯必须马 上带兵前去救援, 共同抵抗敌人。 由此可见, 烽燧制度的实施, 意味着早在周时 就已出现了庞大而又完善的军事信息联系网络。竹简 在造纸术发明之前,我们的祖先也使用竹简作为文字的载体。竹简用的是
26、 皮薄而节长的竹子, 先将圆竹锯成一定的长度, 再破为一定的宽度, 削光整平后, 即成为简片。 然后再用丝绳、 麻绳、细皮条等分上下两道编连简片, 即可用来刻 写或书写文字。竹简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书籍形式。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 册字,象征着一捆简片系二道书绳,而金文中的 典字则表示 册在桌几上。相传在汉武帝时,文人东方朔向皇帝上了一个奏本,用了 3000 多片竹简,派了 两个大力士才抬进宫, 所以竹简使用起来非常麻烦, 而且时间长了会受虫蛀、 腐 烂,不能长时间保存。旗报、牌报、揭帖旗报源于我国古代的“露布”,通常由专人扛着,骑在马上, 奔驰传送,供沿途军民阅览,鼓舞士气。牌报则是写
27、在木牌上的新闻传播工具, 而揭帖则是类似传单的一些印刷品,可供四处散发。报房起于清代, 主要集中在北京。 早在清代初期, 北京城内就有以私人名义从事 抄报活动的人, 多为低层文吏, 以刊刻抄邸报为自己的副业, 到清代中、 晚期演 变成私营报纸。代将所有的公文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并出现了“急递铺”。急递的驿骑 马领上系有铜铃,在道上奔驰时,白天鸣铃,夜间举火,撞死人不负责。铺铺换 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 昼夜兼程。南宋初年抗金将领岳飞被宋高宗以十二道 金牌从前线强迫召回临安, 这类金牌就是急递铺传递的金字牌, 含有十万火急之、八意。古时候。 人们修筑高高的烽火台。 当发现敌人入侵时, 便立即点燃烽火台上的柴 草,利用冒火的烽烟,来传递敌情信息,召集军队前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于区块链的安全意识培训体系构建-洞察及研究
- 大数据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洞察及研究
- 3D打印与铸造成形结合-洞察及研究
- 可持续发展与环保意识融入马俱乐部品牌策略-洞察及研究
- 品牌认知与消费者保健食品消费行为的互动机制-洞察及研究
- 市政电力管沟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纹理压缩压缩比优化-洞察及研究
- 有限公司转股份公司详细流程
- 旗台安装施工技术指导手册
- 绿色建筑设计节能实践案例分析
- 注塑车间生产月度工作总结
- 2025民航心理测评试题及答案
- 纤维素纳米晶增强纺织强度-洞察及研究
- 2025至2030年中国烘焙油脂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考试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试卷及答案
- 品牌人格化IP形象设计19课件
- 安责险和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楷书入门教学课件
- 2025年健康大数据发展与应用
- 2025至2030中国核废料管理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年版个人大连租房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