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防排烟工程思考题_第1页
自考防排烟工程思考题_第2页
自考防排烟工程思考题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火灾烟气的组成与危害一、选择题1、随着减光系数的增大,烟气的光学浓度增大_2、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证平安疏散的烟气极限光学浓度为0.1m-1.。3、 在高层宾馆中,保证平安疏散的最小能见距离是30m4、 教学楼,保证学生保证平安疏散的最小能见距离是5m5、 以下气体中具有窒息性毒害作用的是:CO、"S、HCNHCL6、火灾烟气的毒害性表现有:缺氧、中毒、减光、尘害、7、以下选项中不是火灾烟气中有毒气体浓度主要表示方法 的是:质量浓度、颗粒浓度、光学浓度。火灾烟气中有毒气 体浓度主要表示方法是百分浓度、百万分浓度。&以下选项中不是火灾烟气中烟粒子浓度主要表示方法的 是:体积

2、浓度。是火灾烟气中烟粒子浓度主要表示方法的是: 质量浓度、颗粒浓度、光学浓度。9、 火灾烟气中悬浮微粒的直径一般为0.0110 口10、可燃材料的发烟特性主要是发烟量和发烟速度。二、简答题1、火灾烟气的定义:是火灾时所生成的气体和悬浮在其中 的烟粒子的总称。2、完全燃烧的定义:对于正常的燃烧工况,环境的供热条 件、空间时间条件得到良好的保证,燃烧进行的比拟完全, 所生成的产物都不能再燃烧,这种燃烧称为完全燃烧。3、烟粒子的表示方法:质量浓度:单位容积的烟气中所含烟粒子的质量,称为烟粒子的质量浓度卩s,即卩s=ms/vy。颗粒浓度;单位容积的烟气中所含烟粒子的颗粒数,称为 烟粒子的颗粒浓度 ns

3、,即卩ns=N/Vy。光学浓度。烟粒子的光 学浓度用减光系数 CS来表示,减光系数采用光学法测定。4、火灾烟气的组成:由热分解和燃烧所生成的气汽体、 悬浮颗粒与剩余空气三局部组成。5、减光系数的概念:当可见光通过烟层时烟粒子使光线的 强度减弱,光线减弱的程度与烟的浓度之间存在函数关系。6、剩余空气率的概念:剩余空气是指没有参加燃烧反响的, 仍然保持大气中的空气组成的空气。而单位质量物质完全燃烧时所必须的空气量称为理论空气量V。理论上把燃烧时所供应的实际空气 V与理论空气量 V。之比,称为剩余空气率。7、能见距离:普通人的视力所能到达的围称为能见距离D或能见度。&疏散极限距离:发生火灾时

4、,疏散通道上的能见距离在整 个疏散过程中都应给与保障,这个保证平安疏散的最小能见 距离称为疏散极 限视距D。熟 悉者D=5m ;不 熟悉者 D=30m。9、火场的能见距离:火场的能见距离与减光系数之积是一个常数。在火灾时,建筑物充满火灾烟气,影响火场的能见 距离,从而影响人员的疏散,阻碍消防人员救人和灭火。减 光系数Cs越大,即烟的浓度越大,能见距离越小;相反,能 见距离越大,即距离越远,那么减光系数越小,火场的可见 度越高,这点与人们的火场体验是一致的。三、论述题1、造成火灾减光的原因:火灾烟气中烟粒子的粒径一般为 几微米到几十微米, 而可见光波长围只有 0.380.76卩m烟 气中烟粒子的

5、粒径大于两倍的可见光波长,这些烟粒子对可见光是不透明的,即对可见光具有遮蔽作用。由于烟粒子的 存在,当烟气在火场上弥漫时,可见光因受到烟粒子的遮蔽 而大大减弱,会严重影响火场的能见度,从而影响人员的安 全疏散,阻碍消防队员接近着火点救人和灭火。同时,加上 烟气中的有些气体对人眼有极大的刺激性,如HCI、HF等,从而使人们在疏散过程中的行进速度显著降低,这就是造成 火灾减光的原因。2、火灾烟气的毒害性表现:缺氧、毒害、尘害、高温。第二章火灾烟气的流动特性一、选择题1、发生火灾时,高层建筑竖向通道中导致烟气蔓延的最主 要因素是烟囱效应。2、 着火房间火灾烟气相对压力的最大值约为40Pa。3、 着火

6、房间烟气温度为 600 C时,烟气密度为 0.4 kg /?。4、火灾烟气三种根本特性参数:烟气压力、烟气温度、烟气密度。5、当建筑物部温度较高,室外温度较低时,在建筑物的各种竖向通道中,往往存在一种上升气流,这种现象称为正向 烟囱效应。6、当建筑物部温度较低,室外温度较高时,在建筑物的各种竖向通道中,往往存在一种下降气流,这种现象称为反向 烟囱效应。7、 火灾烟气垂直向上的速度可到达3-4m。二、简答题1、 建筑中火灾烟气扩散流动的驱动力主要有哪些:烟囱 效应;高温烟气的浮力;烟气的膨胀力;外界风; 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电梯活塞效应。2、什么是烟囱效应,烟囱效应对火灾烟气的流动有何影响:

7、烟囱效应 是指在建筑物的竖直通道中,由于温度差的存在使得自然对流循环加强,促使烟气上升流动的效应。烟囱效应对火灾烟气流动的影响:正向烟囱效应作用下,如果火 灾发生在中性面之下,烟气将随建筑物中的空气流入竖井; 烟气流人竖井后使井气温升高、产生浮力作用增大、竖井上 升气流加强;当烟气在竖井上升到中性面以上时,烟气会流 出竖井进入建筑物上部各楼层。如果不考虑楼层上下之间渗 漏情况,那么中性层以下各楼层中,除着火房间外,将不存 在烟气。如果火灾发生在中性面之上,着火房间中的烟气将 随着建筑物中的气流通过外墙开口排至室外。当楼层上下之 间无渗漏状况时,除着火层之外,其余楼层将不存在烟气; 但当楼层上下

8、之间存在渗漏状况时,着火层产生的烟气将渗 漏到其上部的楼层中去,然后随气流通过各楼层的外墙开口 排至室外。反之, 在反向烟囱效应下,且温度较低时,烟气 的流动与正向烟囱效应作用正好相反,如过火灾发生在中性 面之上,烟气流入竖井后向下运动, 烟气被带到中性层以下, 然后随气流流入各楼层中。但是,如果火灾产生的烟气温度 较高,烟气进入竖井后导致井气温高于空外气温,这时,一 般条件下的反项烟囱效应转变为火灾条件下的正向烟囱效 应,烟气在竖井转向为上升流动。3、简单描述着火房间烟气流动的主要特点:着火房间产生的烟气的温度较高,密度较小,因而在浮力的作用下烟气 自起火点向上流动,最先遇到的是顶棚;当烟气

9、羽流到达 顶棚后,便沿着顶棚向四周扩散,形成一个较薄的顶棚射流 层;当顶棚射流层遇到墙壁的阻挡后,便沿着墙壁面向下 开展,形成一种反浮力壁面射流, 由于此时烟气的温度较高, 这种壁面射流下降一段距离后便又会上浮,然后在顶棚下方 逐渐积累下来,从而形成较稳定的烟气层;等到烟气积蓄 到一定数量,到达门窗过梁以下时,便由开启的门窗孔洞或 门窗缝隙向外逸散。4、 简单描述走廊烟气流动的主要特点:烟气在走廊中的流 动在一定围是呈层流流动状态的,这个流动过程有两个特点:烟气在上层流动,空气在下层流动,如果没有外部气 流干扰的话,分层流动状态能保持40-50m的流程,上下两个流体层之间的渗混很微弱;但假设流

10、动过程中遇到外部气流 干扰时,如室外空气送进或排气设备排气时,那么层流状态变 成紊流状态流出。烟气层的厚度在一定的流程能保持不 变,从着火房间排向走廊的烟气出口起算,通常可达20-30m当烟气流过比拟长的路程时,由于受到走廊顶棚面与两侧墙 壁面的冷却,两侧的烟气会沿着墙壁面开始下降,最后只能 在走廊断面的中部保存一个接近圆形的空气流股。5、 简单描述竖井烟气流动的主要特点:如果竖井部较热 而周围环境较冷,气流将通过建筑物中性面一下的各层开口 进入,由于室外空气温度的不同而产生浮力。中性面以上各 局部压力大于室外压力,竖井热空气通过建筑物上口流向室 外;中性面一下的局部的压力小于室外压力,室外冷

11、空气通 过下部的开口流向竖井,从而引起竖井气流运动速度加快, 这种现象就是竖井的烟囱效应。一般典型高层建筑楼梯间、 电梯井等竖井都能产生烟囱效应。烟囱效应应对火灾时建筑物空气的流动起着重要的作用。竖井温度越高,那么外压差越大,烟囱效应越剧烈。6、电梯的活塞效应:当电梯在电梯井中运动时,能够使电梯井出现瞬时压力变化,称为电梯的活塞效应。7、火羽流:在火灾燃烧中,火源上方的火焰与燃烧生成烟气的流动称为火羽流。&烟气羽流:在燃烧外表上方附近为火焰区,火焰区的上 方为燃烧产物烟气的羽流区,其流动完全由浮力效应控 制,称为浮力羽流,或者称为烟气羽流。第三章 火灾烟气的控制一、选择题1、按平安度的

12、上下顺序,以下各部位中平安度最高的是楼 梯间。2、能够从根本上杜绝烟源的防烟方式是非燃化防烟。3、在防排烟系统设计要求中,走廊通常作为第一平安区, 前室通常作为第二平安区,楼梯间通常作为第三平安区。4、适用于防火分区分的很细的公寓、旅馆等面积较小的防 烟方式是密闭防烟。5、能够有效扼杀烟源的防烟方式是密闭防烟。6、可将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发烟量降到最低的防烟方式是二、简答题1、简述设置防排烟设施的主要作用:为建筑人员的平安疏散创造有利条件;为消防队员的火灾扑救创造有利条件;可控制火灾的蔓延扩大。2、 简述建筑进行防排烟系统设计的根本任务:如何最大 限度地减少火灾烟气的生成量;如何使火灾产生的烟气迅

13、速排除;有效地防止烟气从着火区蔓延扩散;防止烟气 侵入作为疏散通道的走廊、楼梯间与其前室。3、 简述建筑火灾发生后烟气流动的三条主要路线:着火 房间一室外;着火房间一相邻上层房间一室外;着火房 间一走廊一楼梯间一上部各楼层一室外。4、 防烟方式:非燃化防烟从根本上杜绝烟气。密闭 防烟有效扼杀烟源。阻碍防烟减缓烟气蔓延,为疏 散赢得时间。机械防烟。第四章防排烟系统概述一、选择题1、防烟分区的划分构件有:挡烟垂壁;挡烟隔墙;挡烟梁;防火阀。2、挡烟垂壁是防烟分区的划分构件,其有效高度不应小于0.5M。3、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GB50045-2005规定可不防烟 分区的房间净空高度要大于 6m4

14、、活动挡烟垂壁落下时,其下端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1.8m。二、简答题1、 防烟分区的定义: 在建筑部采用挡烟设施分隔而成,能 在一定时间放置火灾烟气向同筑的其余局部蔓延的局部空 间。2、防烟分区的划分原那么:防烟分区不能跨越防火分区; 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规要求;通常按楼层 划分防烟分区;特殊用途的场所应单独划分防烟分区。3、防烟分区的划分方法:按用途划分;按面积划分;按方向划分。4、防烟分区的设定位置:设定在楼梯间前室和楼梯间之 间;设定在走廊中;设定在走廊和房间之间;设定在 走廊和楼梯间前室之间。5、 防烟分区的允许建筑面积:?高规?第条规定, 设置排烟设施的走廊、净高不超过6.

15、00m的房间,应采用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凸出不小于0.50m的梁划分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500川,且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净高不超过6.00m的房间可不考虑划分防烟分区。?人民防空规程设计防火规?第规定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500川,但当出室地面至顶棚或顶板的高度在 6m以上时,可不受此限。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汽车修车库停车场规?第条规定: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2000川,且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建规?(GB50067-2006)第9.4.2 条规定,需设置机械排烟设施且室净高不超过6.00m的场所应划分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

16、不宜超过500 m2,且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地铁设计规?GB50157-2003中规定地下车站站台每个防烟分区的面积 不宜超过750 m。6、防排烟设置的部位:防烟设置的部位:疏散楼梯间; 前室、合用前室,避难层间。排烟设置的部位:超过 一定长度的走道;超过一定面积的房间;汽车库、中庭、舞 台。7、 应单独划分防烟分区特殊用途的场所:疏散通道; 避难层间;自然形成的区域。疏散楼梯间与其前室;消防电梯间与其前室;不管面积多大,都应单独划分防烟 分区。&挡烟垂壁的设置要求:不同顶棚高度的挡烟垂壁下垂 的有效高度按较低顶棚算;顶棚材料不同,挡烟垂壁的起 算位置不同对于格栅式顶棚,由于

17、本身不隔烟,所以挡烟 垂壁应设置在顶棚,其下垂有效高度应从楼板底面起算。 当顶棚材料为可燃材料时,挡烟垂壁的有效高度仍按顶棚面 起算,但挡烟垂壁应向上延伸,穿过顶棚面,并紧贴在非燃 烧体楼板或顶板上,必须完全隔断,使顶棚实现隔烟。非 燃或难燃顶棚的挡烟垂壁的有效高度当顶棚材料为非燃烧 材料或难燃烧材料时,挡烟垂壁的有效高度只按顶棚面起算 即可,而挡烟垂壁也只紧贴顶棚面即可,不必完全隔断。三、论述题1、 论述一个完整防排烟系统的根本容:防排烟部位确实 定;划分防烟分区;选择防排烟方式与控制方式;计 算排烟风量、加压送风量、排烟补风量;布置排烟风口、 送风口、补风口;计算风口与风管和排烟系统、加压

18、送风 系统、排烟补风系统的阻力;选择排烟系统、加压送风系统、排烟补风系统的风机与风口;设置防排烟系统的联锁 控制;构成建筑整体防排烟系统;需要时进行消防性能 化设计与分析。2、 我国防火设计规对防火阀的设置要求:管道穿越防火 分区的防火分隔墙与楼板处;穿越通风、空调机房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穿越重要的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 楼板处;穿越防火分隔墙处的变形缝两侧;垂直管道与 每层水平管道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但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 通风、空调系统均独立设置时,该防火分区的水平管道与垂 直管道的交接处课不设置防火阀;进入设有气体自动灭火 系统房间的通风、空调管道上。第五章建筑中的自然排烟方式一、选择

19、题1、当房间采用自然排烟时,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 间地面面积的2%2、处于背风面的自然排烟口,当风速增大时,其中性面会下移。3、在某建筑物房间的外墙面不同高度的两个位置上开有窗孔a和b,其高度差为h。设房间气体温度为 tn,室外气体 的密度分别为pn和pw那么火灾时导致室烟气与室外空气产生 对流一定的热压作用的大小为PE gh。4、处于迎风面的自然排烟口,当风速增加时,其建筑物中 性面会上移。5、净空高度小于12m的剧场舞台,自然排烟口的有效面积 不应小于该剧场舞台地面面积的 5%6、 测量风速的标准高度是指离地面10m的高度7、 净空高度为10m的中庭地面面积为 600卅,其自然排烟窗

20、 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 30卅。8、风的根本参数主要是风速和风 _9、受热压作用影响的高层建筑中性面,当建筑部温度增高时,中性面会向下移动。二、简答题1、自然排烟方式的优缺点:优点:不需要外加动力;设施简单,易操作;初期投资、维护费用低。平时可兼做通风换气和采光用。缺点:排烟效果不稳定;对 建筑物的结构有特殊要求。存在火灾通过排烟口蔓延到近 邻上层的危险性。2、 通过自然排烟口的烟气流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烟气与 空气之间的温度差;排烟口和进风口之间的高度差;室外风力的影响;高层建筑本身的热压作用的影响。3、中性面的位置受哪些影响:热压作用:烟气温度升高, 中性面向下移动,有利于排烟;具有上下开口时

21、,中性面位 置总是向开口面积增大的一方移动;风压作用:建筑的迎 风面,风压为正值,中性面向上移动,不利于排烟;建筑的背风面和侧风面,风压为负值,中性面向下移动,有利于排 烟。4、 试说明自然排烟口的有效面积确实定方法: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00 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 3.00 m。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 5层 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0 m;长度不超过60m的走道、以与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地面 面积的2%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以与剧场舞台可开 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地面面积的5%其它场所,宜取该场所建筑面积的2%- 5

22、%。5、 自然排烟口的设置有哪些要求:自然排烟口包括固定排 烟窗口、手动可开启外窗口、自动排烟窗口。 自然排烟窗应设置在储烟仓的顶部或外墙上,当设置在外墙 上时,其底边设置高度不应低于储烟仓的下沿,且应沿着火 灾气流方向开起。自然排烟区域的任一点至最近的排烟口 中心点的距离不应大于 30m设置在外墙上的单开式自然 排烟窗应采用下旋外开式;设置在屋面上的自动排烟窗宜采 用对开式或百叶式。设置自动自然排烟系统的场所应设置 补风系统,补风系统可采用机械通风方式或自然通风方式。6、热压的概念:热压作用:由于室外温度差和窗孔之间的高度差引起的浮力作用。即pw-pngh称为热压或浮力 余压:在不考虑风压作

23、用的情况下,由温差引起的室外压差。中性面:余压为零的平面。7、高层建筑的中性面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的中性 面大致在建筑高度的1/2附近各楼层开口面积分布比拟均 匀的条件下。对于气密性特别好的高层建筑,中性面约位 于总高度的70%左右。三、论述题试分析热压作用下火灾烟气流动的规律:第六章建筑中的机械排烟方式一、选择题1、机械排烟系统设计中,机械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2、某一类高层建筑,当走道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 20m时,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3、建筑高度超过 32m的二类建筑,当走廊有直接通风,但 长度超过60m时,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4、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中庭,当中

24、庭体积小于17000 ?时,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6次/h换气计算。5、净空高度超过12m的中庭,当体积大于17000 ?时,其排 烟量按其体积的 4次/h换气计算,但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 102000 ? /h 。6、对于机械排烟的速度,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应大于20m/s ; 采用外表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材料管道时,不应大于15m/s。二、填空题1、 防烟分区的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2、排烟口与附近平安出口沿走道方向相邻边缘之间的最小 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1.5 m3、当排烟管道温度超过 280 C时,排烟防火阀自动关闭。4、 排烟风机应能在 280 C的条件下连续工作不少于30m

25、in。5、采用机械排烟系统时,其排烟口平时处于关闭状态。6、排烟口应与排烟风机连锁,当任一排烟口开启时,排烟 风机应能随之启动。7、地下车库应采用换气次数法计算机械排烟量。&吸入气流的流动特性是等速度线呈圆弧形分布,速度衰减很快。9、机械排烟系统的工作方式有局部机械排烟和集中机械排烟两种形式。10、防排烟工程中排烟量确定的三种方法:单位面积法、换气次数法、设计火灾法。11、机械排烟口有板式排烟口和多叶式排烟口。三、简答题1、 集中机械排烟系统的组成设备有:有挡烟垂壁、防火阀、 排烟口、排烟管道、排烟风机以与电气控制等设备组成的。2、我国的防火设计规对走廊和房间的机械排烟量是如何规定的:

2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45-1995)第和?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2006)第规定:担负一个排烟或净空高度大于 6m的的不划分防烟分区的 房间时,应按每平方米面积不小于 60 ? /h计算(单台风机 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 7200 ? /h).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 烟分区排烟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面积不小于120 ? /h 计算。?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GB50098-2021)第条明确规定:担负一个或两个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该局部面积每平方米面积不小于60? /h计算,但单台风机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7200 ? /h。担负三个或三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应

27、按最大防烟分区面 积每平方米面积不小于120? /h计算。3、我国的防火设计规对哪些建筑的机械排烟量规定了换气次数:中庭、剧场舞台、礼堂、体育馆:中庭、剧场舞台、 礼堂、体育馆体积小于17000 ?时,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6次/ h换气计算;中庭体积大于 17000 ?时,其排烟量按其 体积的4次/ h换气计算,但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102000 ?/ h。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库:按每一个防烟分区的体 积计,每个防烟分区面积不大于2000川时,体积换气量不小于6次/h计。4、机械排烟的概念:是按照通风气流组织的理论,借助机 械排烟风机抽吸着火区域中所产生的高温烟气,并通过排烟 管道、排烟口等部件将

28、其强制排至室外的排烟方式。5、机械排烟的优缺点:优点:机械排烟能克服自然排烟受 外界气象条件以与高层建筑热压作用影响的缺点,排烟效果比拟稳定,特别是火灾初期。机械排烟方式的根本作用在于于能与时有效地排除着火层或者火区的烟气,使着火区压 力下降,形成负压,结合空气自然对流补风或者机械送风, 控制建筑冷空气和高温烟气的流动路线,控制烟气向其他地 区扩散,能为非着火层或区域的人员疏散、消防队员灭火战 斗的开展以与物资的平安转移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创造条 件。缺点:在火灾猛烈阶段排烟效果可能大大降低; 排烟设备必须耐高温;初期投资和维修费用高。6、机械排烟的设置部位:?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一类建筑和建

29、筑高度超过 32m的二类建筑的以下部位,应设 置机械排烟设施: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20m的走廊或虽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m的走廊;面积超过100川,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无窗房间或 设固定窗的房间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或净空高度超过12m的中庭;除利用窗井等开窗进行自然排烟的房间外,各房 间总面积超过200川或一个房间面积超过 50川,且经常有 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建筑设计防火规? 以下场所当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 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丙类厂 房中建筑面积大于 300川的地上房间;人员、可燃物较多的 丙类厂房或高度大于 32m的高层厂房中长度大于 20m的走 道;任一

30、层建筑面积大于5000川的丁类厂房;占地面积大于1000川的丙类仓库;高层公共建筑中经常有人停留 或可燃物较多,且建筑面积大于100川的地上房间;非高层公共建筑中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且建筑面积大于 300川的地上房间;长度大于 20m的走道;中庭;设置 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川或设置在四层与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总建 筑面积大于200川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川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 室;其它建筑中长度大于 40.0m的疏散走道。?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规定人防工程以下部位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总建筑面积大于

31、 200川的人防工程; 建筑面积大于50川,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丙、丁类生产车间;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歌舞 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中庭。?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 设计防火规?规定:面积超过2000m2的地下车库应设置机 械排烟系统。7、机械排烟口的布置:垂直布置:排烟口应尽量设置在顶 棚上,以利于烟气的排出。无法设置在顶棚上时,为了保证排烟口的有效开口面积,机械排烟口也要求设置在较高的, 靠近顶棚的墙面上。对于顶棚高度在3m以下的建筑物,排烟口应设在距顶棚 800mm以墙面上;对于顶棚高度超过3m的建筑物,排烟口可设在距地面2.1m的高度以上,或者设置在地面与顶棚之间1/2

32、以上高度的墙面上。 水平布置: 排烟口应尽量设置在防烟分区的中心部位,排烟口与附近安 全出口沿走廊方向线路边缘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1.5m。且距该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距离周围不燃物不应小于一米。第七章建筑中的机械防烟方式一、选择题1、封闭的避难层间应设置机械防烟设施。2、设置机械防烟系统的前室宜每层设一个加压送风口。3、某一类高层建筑的防烟楼梯间前室设有两个不同朝向的 可开启外窗,且开口面积均符合自然排烟的要求,以下说确 的是:该楼梯间课不设防烟设施。4、送风口一般设置在墙壁面的下咅 5、防烟楼梯间机械防烟系统的余压值应为40-50Pa6、 前室机械防烟系统的余压值应

33、为25-30Pa。7、列有关机械送风气流的流动特征,描述正确的选项是气流的能量密集度高。不正确的选项是气流的等速度线呈等弧度形分布。气流的速度衰减快。气流刚度差。&机械防烟系统的进风口下缘距室外地坪一般不低于2m以免吸入地面灰尘。二、填空题1、规中规定封闭楼梯层 间的机械送风量应按避难层 间 净面积每平方不小于 30? I h计算。2、 某高层居住建筑高度为120m其楼梯间靠外墙且外墙满 足自然排烟的条件,因此楼梯间采用机械防烟方式。3、剪刀楼梯间可合用一个送风管道,但其送风量应按两个 楼梯间的送风量计算,送风口应分别设置。4、机械防烟设计中,层数超过 32层的高层建筑,其机械防烟系统

34、与送风量应分段设计。5、某建筑高98m共22层,设计机械防烟系统时可同时开启3个楼层的防火门。6、 当高层建筑合用前室机械防烟系统运行时,关门情况下合 用前室的余压值为 25-30Pa。7、设置机械防烟系统的楼梯间宜每隔二至三层设一个加压送风口:前室的加压送风口应每层设一个。二、简答题1、机械防烟方式的优缺点:优点:机械防烟系统保持 正压,管道截面面积小,占用的有效空间也少,比拟经济。 由机械防烟系统供入的新鲜空气对烟气起到冷却作用,降 低了整个着火区的温度水平,也相应降低了可能侵入疏散通道的烟气温度。便于旧式建筑物的防烟技术改造。缺点::当加压送风楼梯间的正压值过高时,会使楼梯间通向前室或

35、走廊的门打不开。2、 简述机械送风口的设置要求:机械送风口的有效面积一般要求按送风口有效面积计算的送风速度7m/s即可。机械送风口的形式主要有单点送风和多点送风。机械送风 口的布置:对于层数超过 32层或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超 高层建筑,如果设置了避难层兼设备层在垂直方向进行分区,在每一分区设置单独的送风风机对其进行分段加压送 风。剪刀楼梯间课合用一个送风管道,但其送风量应按两 个楼梯间的送风量计算,送风口应分别设置。防烟楼梯间 与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送风口布置应能形成 一般与进入前室的气流方向相反的气流,另外,烟气和空气 最好能够形成上下分层的气流状态。楼梯间的送风口要布置 在

36、楼层之间的休息平台距地面1.2m以上处。前室的送风口要布置在距地面1/2层高以下处。外墙排气口必须布置在前 室的顶棚上或外墙上靠近顶棚处,且远离前室与走廊的防火门;排气口的下缘不得低于顶棚800mm在布置有效防烟垂壁的情况下,最好不要低于防烟垂壁的下端。3、 简述机械防烟系统的余压调节装置:稳压调节。旁 通调节。变风量调节。4、机械防烟的适用围: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封闭式楼 梯间;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与其可采用可开 启外窗自然排烟的封闭前室;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 楼梯间与其前室;设置自然排烟设施的防烟楼梯间与其不 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或合用前室。5、机械防烟设置的特殊部位 :不

37、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消 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 -应设置在前室。封闭式避难层间。隧道火灾避难设施。设置在地下局部的防烟楼 梯间。带裙房的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与其前室、消防电梯 间前室或合用前室第八章防排烟系统设备与附件一、选择题1、排烟口的设置要求有排烟口应设置在顶棚上或靠近顶棚 的墙面上。2、离心式风机优于轴流式风机的方面有出口风压。3、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管道应符合在排烟支管上应设当烟 气温度超过 280C时能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要求。4、 机械加压金属送风管道的最大风速为20m/s。5、设在顶棚上的机械排烟口,距可燃构件或可燃物的距离 不应小于1m。6、当机械排烟系统采用镀锌钢板制作排烟管道时,

38、其管道的风速不应大于 20m/s。7、当机械排烟系统采用外表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材料制作排烟管道时,其管道的风速不应大于15m/s。&在一独立设置的机械排烟系统中,应与排烟风机连锁的 有排烟口。二、填空题1、设置机械排烟的地下室,应同时设置送风系统,且送风 量不宜效应排烟量的 50%。2、 排烟管道应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000mm的距离。三、简答题1、风机的性能指标主要有 :风机的风量。风机在正常工 作状态下所输送的介质的容积流量。风机的风压。风机出口所产生的全压。风机的轴功率。风机在正常工作状态下 的输入功率。风机的效率。风机的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 百分比。2、 排烟防火阀的设置部位

39、:?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45-2005)规定,在排烟支管上应设有当温度超过280 C时能自行关闭的排烟防火阀;在排烟风机机房入口 处应设有当烟气温度超过280 C时能自行关闭的排烟防火 阀;?建筑设计防火规? (GB50016-2006)规定,穿越防火 分区的排烟管道应在穿越处设置排烟防火阀,并与排烟风机 联动。3、排烟管道穿越防火墙的措施 :设置防火阀;穿越段 2m长度用非燃烧绝热材料覆盖; 穿越处间隙应用非燃烧材 料填塞严密。四、论述题试论述离心式风机与轴流式风机的异同点:风机效率,轴流式风机的效率一般较高,离心式风机相比于轴流式风机要 低一些;调节性能与方式,轴流式风机的

40、调节性能较高, 离心式风机调节性能较差;风机出口风压,轴流式风机出 口风压较低,离心式风机的出口风压较高;风机调节和占 地面积,在风量和风压相同的情况下,轴流式风机的体积较 小,离心式风机的体积较大;特别是风机容量的增大,轴流 式风机体积小,占地面积少的优点更加突出;风机的耐热 性能,离心式风机优于轴流式风机。第九章防排烟系统的安装、运行与维护一、选择题1、排烟管道与排烟风机的连接应采用非燃烧材料的柔性连 接。2、关于防排烟设施的安装,以下说确的是:排烟风机与排烟管道应采用柔性管道连接。3、与活动挡烟垂壁联动的是烟感探测器。4、能与排烟机联动的是排烟防火阀。5、火灾发生时,排烟系统开始运行,以

41、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空调机运行。二、简答题1、 防排烟阀门安装应注意的问题:阀门安装上应严格按 照所要求的方向安装,以保证阀板关闭的方向与气流流动的 方向一致。防火阀和排烟防火阀的易熔片应在系统安装完 毕后再装设,以防止易熔片脱落。安装前后要保证转动部 件转动灵活,并应采用耐腐蚀材料制作。为防止脱落,排 烟防火阀和防火阀安装时应有独立的支、托、吊架,不应让 管道承受阀门的质量。当阀门安装在吊顶等隐蔽处时,要 留出检查其开闭状态和进行手动复位的操作空间。安装完 毕后,应能通过阀体标示判断阀门的关闭状态。安装完毕 后,应保证其手动、电动以与复位装置灵活、可靠、阀板关 闭应严密。2、 防排烟风机安

42、装应注意的问题:风机外壳与墙壁或其 他设备的距离不应小于 600mm风机与电动机的传动装置 局部外露局部应安装防护罩。送风风机的入口与排烟风机的 出口处,应加装保护网或其他平安装置。设置在屋顶的送 风风机、排烟风机与阀门应设置防护设施,以防日晒雨淋。3、排烟口安装应注意的问题 :安装多叶排烟口时,应先将百叶风口取下,用螺丝或自攻螺钉将排烟口固定在连接法 兰或墙体的安装框架上,然后再装上百叶风口。排烟口安 装后,应保证保证其手动、电动以与复位装置灵活、可靠、,关闭应严密。排烟口与可燃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5m。排烟口的手动控制装置应设在明显且便于操作的位置,距地面 。同一厅、室、房间的排烟口安装高

43、度应一致, 排列应整齐。4、防烟系统的组成:主要有送风风机、送风管道、送风阀、 送风口、进气口与控制系统组成。5、排烟系统的组成:主要有排烟风机、排烟管道、排烟防 火阀、排烟口与控制系统组成。6、机械防烟系统一般应重点检测的工程控制柜。风机。送风阀。系统功能。7、机械排烟系统一般应重点检测的工程:控制柜。风 机。排烟阀、排烟防火阀、电动排烟窗:查看排烟阀、排 烟防火阀、电动排烟窗外观;手动、自动开启、手动复位, 查看动作和信号反响情况。系统功能。第十章地铁车站烟气控制技术一、选择题1、?地铁设计规?(GB50177-2003)中地下站站厅、站台的 防烟分区面积规定为 750 m2o2、地铁火灾

44、烟气控制的主要方式机械排烟。二、简答题1、简述地铁火灾的类型:地铁按火源位置可以分为站厅火 灾、站台火灾和区间隧道火灾。2、 简述地铁车站防排烟系统的选择:当站厅或站台发生 火灾时,应能组织机械排烟,并保证出入口味正压送新风, 出口迎风向地面疏散。设备与管理用房发生火灾时,应能 组织机械排烟。对用气体灭火的房间设排风与送风。同一个防火分区的地下车站设备与管理用房的总面积超过200川,或面积超过 50川且经常有人停留的单个房间应设置机 械排烟设施。最远点到地下车站公共区的正向距离超过 20m的走廊,连续长度大于 60m的地下通道和出入口通道应 设置机械排烟设施。当区间隧道发生火灾时,工作人员要 通过通讯系统向控制中心和车站报告流程灾情和多数乘客 的疏散方向,控制中心根据多数乘客的疏散方向、列车火灾 位置和列车所在区间位置确定相应的隧道通风系统火灾运 行模式,启动相应模式进行火灾通风。3、简述地铁防排烟系统的运作模式:站厅层公共区火灾 工况运作模式;站台层公共区火灾工况运作模式;区间 隧道火灾工况运作模式;设备管理用房火灾工况运作模 式。第一章中庭建筑烟气控制技术、选择题1、当某高层建筑的中庭采用机械排烟时,其排烟口的最大 风速不宜大于 10m/s。2、净空高度为15m的中庭,其排烟方式应为机械排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