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2013年中考历史重大热点专题十二古今中外农业(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1页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2013年中考历史重大热点专题十二古今中外农业(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专题十二:古今中外农业一、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1 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的措施战国:商鞅变法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唐朝:唐太宗、唐玄宗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元朝:元世祖重视农业,编辑农桑辑要2、劳动工具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农耕文化遗存黄河流域,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种植 _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最早种植蔬菜。过着定居生活, _房屋,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会纺线,织布。长江流域,今浙江余姚。用耒耜,种植_,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过着定居生活,房屋。西周: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生产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得以推广唐朝:发明了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_宋朝

2、:秧马出现3、农作物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坡原始居民种植粟 _ 唐朝: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唐代蔬菜有很多新品种 宋朝:从越南引进占城稻,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4、水利工程春秋:安丰塘一一我国最古老的一项水利工程,原名芍陂(今寿县境内)。春秋时期楚国的 孙叔敖主持修建,为 300 年后的都江堰修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战国:秦国蜀郡李冰父子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秦朝:兴修灵渠,为中原 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隋朝: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5、农业著作北朝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明朝宋应星写的天工 开物总结

3、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手工工场的生 产面貌孟祺,字德卿,宿州符离人。参与编写农桑辑要;王祯,兀代人。中国古代农学、农业机械学家。曾任宣州旌德(今安徽旌德)县令。者成农书。6、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1)_ 人口南迁时间:年、西晋末年。影 响: 带来劳动力,工具与技术,促进经济发展。(2)南方经济发展原因:(1)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最重要原因)(2)同时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1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 _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_,_”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2经济发展

4、的表现:农业: _ ,原产于越南,北宋时期引进,得到迅速推广,水稻逐2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手工业:煤,称石炭,开采量世界第一(北宋);铁、铜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陶瓷,景德镇。海外贸易:得到政府的鼓励,发展兴盛,有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_机构(广州、杭州) _ 在南宋时期,成为全国第一大港7、安徽农业A、 1995 年在肥东的大城墩、 五河县的壕城镇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亳州钓鱼台遗址均发 现了炭化的麦粒,说明远古时期江淮地区的农业生产就很达。B、安丰塘一一我国最古老的一项水利工程,原名芍陂(今寿县境内)。春秋时期楚国的孙 叔敖主持修建,为 300 年后的都江堰修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C、 宋元

5、农学成就P42孟祺,字德卿,宿州符离人。参与编写农桑辑要;王祯,兀代人。中国古代农学、农业机械学家。曾任宣州旌德(今安徽旌德)县令。著成农书.OD、 曹魏屯田和皖南开发P26曹魏在淮北和江淮地区大兴屯田,主要有民屯和军屯两种形式。梅根冶(今池州市贵州区) 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冶铸中心之一。(冶铸各种铜器,最主要是铸造铜钱)E、 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P53明初安徽成为全国重要的产粮区,庐州、池州、徽州三府是全国重点产茶区,徽州松萝茶风行一时。徽州的印刷业、芜湖的浆染业全国闻名,怀上手扶凤阳是商业繁荣的地方。巢 湖成为商品米生产基地,定远是主要产烟区。F、 农村改革的全面展开P1501978 年凤阳县梨

6、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首创了 “大包干”制(包干到户)。1982 年 1 月 1 日,中共中央印发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推动了安徽农村改革的进程。G、 1985 年开始实施振兴农村经济的“星火计划”;二、 中国共产党在各历史时期的农村政策1、 建国初期,土地改革, 1950-1952 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2、三大改造时期,农业合作化运动,引导分散的个体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 道路;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

7、期,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 主义道路中的严重失误,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4、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三、 世界史上的农业问题1、 俄国,1861 年改革,农奴在获得“解放”时,以赎买的方式得到一块份地,农民只有土 地的使用权。2、日本,大化改新:把贵族十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把十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 税明治维新,允许土地买卖;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苏联,农业集体化:引导农民参加集体农庄,为工业化提供了资金,但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美国,南北战争,1862 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满足了人民对西部土地的需要,有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