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气、血、津液参考资料:气血津液的生成都是来源于水谷的精微,但又各有其特殊的本质。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 全靠脏腑的功能活动,而脏腑功能的正常活动,又依赖气血津液为其物质基础。这些营养物质由于脏腑机能活动而不断地被消耗,又不断地得到补充与滋生。它们之间是互为消长,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气( 一)气的生成及其作用气的含义有二: 一是指维持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 一是指人体脏腑组织机能活动的动力。气的生成来源: 一是与生俱来的, 称“元气 ”,藏之于肾, 又称 “先天之气 ”。一是吸入自然之气和水谷所化生的精气,两者结合于肺,称“宗气 ”,藏之于胸,又称 “后天之气 ”。先天和后天之气,是相互资生,相
2、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二者结合起来,名为 “正气 ”,亦称 “真气”。由于气的活动范围及其作用不同,而气的名称,亦因之而异。“正气 ”为诸气之本。各种不同名称之气,都是在正气支配下发挥作用的。人体各部的功能以及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过程, 无不体现于气的推动作用。总的来说,气有温胸、保卫、化生、固摄及动力等作用。“元气 ”受于父母,为先天之精所化生,元气通行于全身,能激发和推动脏腑功能活动,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宗气 ”上出气道以司呼吸, 下注心脉以推动血液的循环。 凡言语,声音,呼吸的强弱和气血的运行,肢体的寒温,生理活动机能等,都和宗气的盛衰有关。宗气中具有营养作用的部分,经肺入血,称为 “营
3、气 ”。行于脉道之中,运行于周身上下,表里各部,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宗气输布于体表,行于脉外的部分,称为 “卫气 ”。宣发于体表,充盈于肌肉、膜理、皮肤之间。具有温养肌肉、皮肤,滋润废理,管理毛孔开阔和防御外邪的作用。另有把脏腑的机能活动,称为脏腑之气,简称 “脏气 ”。如肺的呼吸机能称为 “肺气 ”;胃的饮食消化机能称为 “胃气 ”。还有心气、 肝气、脾气、肾气等。脾胃居于中焦,故脾胃的机能活动除称脾胃之气外,又称为 “中气 ”。它具有增强消化、 吸收,升清降浊,统摄血液等作用。(二)气的病证气来源于脾肾,出入升降于肺,疏散发泄于肝,帅血贯脉行于心。由此可见气与五脏的关系极为密切, 所以
4、某脏发病都会直接或间接反映出不同气的病证。一般临床常见气的病证,不外气虚、气滞和气逆等。1气虚:造成气虚的原因,多系体质虚弱或久病失调以及各组织器官机能衰退。其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语言低微,心悸,自汗,头晕,耳鸣,倦怠乏力,食少,脉虚等。此外,脱肛、子宫下脱等,亦属气虚的范畴。.2气滞:气应通畅,周流全身,一旦精神抑郁,情志不舒,或因食滞,痰湿郁阻,影响气机不得宣畅, 均可引起气滞。其主要表现为胸痞院闷,胁肋胀痛,腹痛食减,便秘,痰多喘满等。3气逆:外邪束表,邪迫肺胃或停痰留饮,积于中院或肝气抑郁,横逆犯胃,都可导致肺失肃降或胃失和降,而致气逆。其主要表现为喘咳,呕吐,暖气,呢逆等。血(一)
5、血的生成及其作用血是营养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血的化生来源有二,一是来源于水谷的精微。饮食入胃,经过消化吸收,其精华部分通过脾的运化上输于肺,经心肺的气化作用,化赤而变成血。一是 “血之源头在于肾 ”,因为肾藏精主骨生髓,精髓为化血之源。血内的精微物质, 循罚;了脉道之中以滋养人体。 凡皮肤、肌肉、筋骨和脏腑等,均须血液供给营养,才能维持其功能活动。故有 “目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等说法,这都是由于血的灌注和营养而起的作用。(二)血的病证血的作用主要是营养全身, 血液所以能够正常运行脉中,周流不息,主要是依靠心气的推动,肝脏的调节,脾气的统摄。因此
6、,血的.病证和心、肝、脾三脏密切有关。临床常见血的病证,不外血虚、血疲和出血等。1血虚:血虚是指血量不足。一是由于某种因素所造成的失血引起血虚;一是久病血虚,如脾胃病日久不愈,影响血液化生而引起血虚。其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唇舌指甲色谈无华,眩晕、心悸、气短、疲倦无力,手足发麻或脉细等。2血瘀:是指受某种因素的影响, 如热邪灼伤脉络或外伤等, 促使血液渗出脉外,停滞于体内或局部而言。因经络受到换血的阻滞,故其主要表现为疼痛、肿胀、痛处不移,痛如针刺,得温暖不缓解,皮肤呈现紫斑,舌质紫暗或有痪血点。3出血:出血原因颇多,凡外邪传里化热,热入血分,迫血妄动;肝胃郁热,热伤脉络,中气下陷,脾失统血;跌
7、扑损伤等,均可出血。其主要表现为吐血、皿血、咯血、便血、尿血或耳、目、肌肤等处出血。此外,还有女子月经过多或崩漏等。津液(一)津液的生成及其作用津液是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其中清而稀的为津, 浊而稠的为液。津液也是由于饮食水谷所化生。饮食水谷经胃的消化, 肠的吸收.和脾的运化上输到肺,通过肺气的肃降,敷布于全身。一部分随卫气的运行而敷布于体表、皮肤、肌肉等组织间,这叫做津。它具有润泽和温养皮肤肌肉的作用。 另一部分则注入经脉, 随着血脉运行灌注于脏腑、骨髓、脑髓、关节以及五官等处,这叫做 “液”。液在耳、目、口、鼻等器官,可转化为沼、涕、唾、涎、汗等。液具有滋养脏腑,补益脑髓,润泽孔窍,滑利
8、关节的作用。津和液虽然名称不同,但其来源、功用是一致的。在临证时二者不能截然分开,常津液并提。津液的代谢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律液随着气血输布于全身,在输布过程中,滋养组织器官,其中剩余部分,通过汗、尿排泄于体外。(二)津液的病证津液的生成、分布、调节,和肺、脾、肾、三焦、膀肮等有密切关系。其中某一脏腑功能失常, 都会影响到津液的输布和排泄而引起病变。当高热、汗多、吐泻、过利小便等,都可导致津液的损伤。如热性病,高热、汗多、口褐、尿黄量少、便秘、烦躁不安等,多是热盛耗阴津液不足的表现。若脏腑功能失调、津液环流障碍,排泄失常,可导致津液潴留,出现痰饮、水肿等。气血津液相互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们
9、不仅是同出一源, 而且是相互为用的。.血和气的关系是相互依存, 相互资生的。不仅血的生成与气有关,而且血的运行也要依靠气的推动。 所以有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 ”的论点。气血的病证,常是互相影响的,故气病后可引起血证的出现,如妇女因情志不舒,肝气郁滞,初病胁肋胀痈,胃院满闷等,继之又可出现月经不调, 经量过多或经闭等症。同时,血病亦可引起气病的发生, 如失血过多,可以引起气短、 自汗、肢冷等气虚证。因气的盛衰能影响到血,血的盈亏也能影响于气。在临床上往往气与血互为因果,相互为病。气血和津液的关系是:津液是血的组成部分,其生成、输布和排泄都离不开气的作用。津掖的
10、损耗,会使气血同时亏虚,而气血的亏虚,津液亦必然缺乏。例如病人在大汗、大吐、大泻耗损津液时,会出现少气、心跳、四肢发凉、脉微细等气血亏虚的证候;大量失血以后,会出现口渴、尿少、便秘等津液不足的证候。总之,气血津液是互相化生,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一个整体,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具有营养和保卫全身功能的循环体系, 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中医学讲义 上册 辽宁中医学院编 223 页 1972 年 10 月第 1 版 14090·8 总之,精、气、血、津液是维持脏腑正常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但它们的生成与转化, 又是脏腑生理功能联合活动的结果。它们(营养物质和机能活动 )之间是互为消长,互相联系,互相
11、促进的。例如人体的各项机能活动,必然要消耗一定的精、气、血、津液等物质,而这些物质的生成,又必须消耗一定的能量。这样波长此消,彼.消此长,不断的消长。 这种矛盾斗争正是人体不断发展成长的必要条件,但又保持它们之间的相对的平衡。 临床上的观察:精、气、血、津液充足,机能活动正常, 人的精神健旺; 反之,这些物质缺乏,机能活动衰退,人的精神就萎靡不振等。 气、血、津液 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活力的精微物质;血即指血液;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从气血津液的相对属性来分阴阳,则气具有推动、温煦作用,故属于阳;血、津
12、液都为液态物质,具有濡养、滋润等作用,故属于阴。 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 气、血、津液三者的性状及其生理功能虽各有自己的特点, 但均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三者的组成均离不开脾胃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气。三者的生理功能,又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因此,无论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气、血、津液之间均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气和津液的关系气属阳,津液属阴,这是气和津液在属性上的区别。但两者都源于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并在其生成、输布过程中,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气能生津气能生津,是指气的运动变化是津液化生的动力。津液的生成,来源于摄入的饮食,有赖于胃的"游溢精气
13、 " 和脾的"散精 " 运化水谷精气。故脾胃健旺,则化生的津液充盛。脾胃之气虚衰,则影响及津液的生成,而致津液不足。.(二)气能行 (化)津 津液在体内的输布及其化为汗、尿等排出体外,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例如,脾、肺、肾、肝等脏腑的气机正常,则促进津液在体内的输布、 排泄过程。若气的升降出入不利时,津液的输布和排泄亦随之而受阻,称之为气滞水停。由于某种原因,津液的输布和排泄受阻而发生停聚时,则气的升降出入亦随之而不畅,称作 " 水停气滞。 "另外,气与津液两者的病变常互相影响。故临床治疗时,行气与利水之法须并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三)气
14、能摄津津液与血,同属液态物质,同样有赖于气的固摄作用,才能防止其无故流失,并使排泄正常。因此,在气虚或气的固摄作用减弱时,则势必导致体内津液的无故流失,发生多汗、多尿、遗尿等病理表现。 临床治疗时,亦应采用补气之法, 使气能固摄津液,病则获愈。(四)津能载气 津液,亦是气的载体,气必须依附于津液而存在。当发生多汗、 多尿及吐泻等津液大量流失的情况时,气在体内则无所依附而散失,从而形成 "气随津脱 " 之病证。气和血的关系气属于阳,血属于阴,气和血在功能上存在着差别,但气和血之间又存在气能生血、行血、摄血和血为气母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气能生血气能生血,是指血液的组成及其生成
15、过程中均离不开气和气的气化功能。营气和津液,是血液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来自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气。 从摄入的饮食物,转化成为水谷精气,从水谷精气转化成营气和津液,再从营气和津液转化成为红色的血.液,均离不开气的运动变化。因此说,气能生血。气旺,则化生血液的功能亦强。气虚,则化生血的功能亦弱,甚则可导致血虚。临床治疗血虚病证时,常配合补气药物,即是气能生血理论的实际应用。(二)气能行血气能行血,血属阴而主静,血不能自行,血在脉中循行,内至脏腑,外达皮肉筋骨,全赖于气的推动。例如,血液循行,有赖于心气的推动,肺气的宣发布散,肝气的疏泄条达,概括为气行则血行。如气虚或气滞,推动血行的力量减弱,则血行迟
16、缓,流行不畅,称之为 "气虚血瘀 "、" 气滞血瘀 "。如气机逆乱,血亦随气的升降出入逆乱而异常,血随气升则面红、目赤、头痛,甚则出血;血随气陷则脘腹坠胀, 或下血崩漏。因此,临床治疗血行失常的病证时,常分别配合补气、行气、降气的药物,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三)气能摄血摄血,是气的固摄功能的具体体现。血在脉中循行而不逸出脉外, 主要依赖于气对血的固摄作用,如果气虚则固摄作用减弱,血不循经而逸出脉外,则可导致各种出血病证,即是" 气不摄血 " 。临床治疗此类出血病证时,必须用补气摄血的方法,引血归经,才能达到止血的目的。以上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这三方面气对血的作用,概括称为"气为血帅 "。 (四)血为气母血为气母,是指血是气的载体, 并给气以充分的营养。 由于气的活力很强,易于逸脱,所以必须依附于血和津液而存在于体内。如果血虚,或大出血时,气失去依附,则可浮散无根而发生脱失。 故在治疗大出血时,往往多用益气固脱之法,其机理亦在于此。血和津液的关系.血与津液,都是液态物质,也都有滋润和濡养作用。与气相对而言,则两者都属于阴。因此,血和津液之间亦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血和津液的生成都来源于水谷精气,由水谷精气所化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户口卡借出委托书办理费用3篇
- 分包商协议书3篇
- 德国餐厅菜单灯箱合作协议3篇
- 劳务分包合同瓦工部分的责任分配2篇
- 代办授权事宜范例3篇
- 二手房买卖合同停止执行3篇
- 导视牌安装与基础设施建设合同3篇
- 发型屋联盟共营3篇
- 安装工程安全合同(5篇)
- 工程类工作总结(16篇)
- 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前宣教
- 电子书 -《商业的底层逻辑》
- 农贸市场消防应急预案演练总结
- 2023年湖北宜昌高新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网格员)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 外贸谈判知识分享课件
- 《患者疼痛管理》课件
- 基于AI人工智能的智慧园区融合感知平台建设方案
- JB T 7689-2012悬挂式电磁除铁器
- 课件-错账更正
- 现代汉语语料库词频表CorpusWordlist
- GB/T 5465.2-2023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第2部分:图形符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