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主楼智能化系统构架分析_第1页
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主楼智能化系统构架分析_第2页
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主楼智能化系统构架分析_第3页
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主楼智能化系统构架分析_第4页
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主楼智能化系统构架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主楼智能化系统构架分析王 小 安(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02)摘 要:阐述了中央电视台新台址智能化系统设计的依据,智能化系统的组成,以及信息网络系统的架构。针对该工程的特点,重点介绍了智能化子系统的构架,为类似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提供参考。王小安( 1963) ,男,高级 工 程 师,从 事 建 筑电气设计。关键词: 智能化系统; 系统构架; 星型网络; 环型网络中图分类号:TU 855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 1674-8417( 2012) 04-0043-06区、D 区播出区、E 区节目制作区,以及分布在大楼内的员工服务区和一系列技术功能区组成。功能分区

2、图如图 1 所示。0引言中 央 电 视 台( China CentralTelevision,CCTV) 新台址是我国最大的广电新闻媒体建筑之一,也是单体最大的公共文化设施,是 2008 年 北京奥运会的重要配套工程,承担奥运会电视主 播台的任务,它将打造国家媒体的新形象,成为 北京市重要的标志性建筑和文化景观。1工程概况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和光华路交汇处的东北角,南距大北窑桥与长安街交汇处 500 m,西与嘉里中心隔东三环路 相 望,北 距 朝 阳 路 m。 占 地 面 积 为50180 000 m2 ,总建筑面积为 600 203 m2 ,整个工程由 CCTV 主楼、

3、电视文化中心和服务楼组成。CCTV 主楼位于央视新台址园区的西南块,高 234 m,地上 51 层,地下 4 层,总建筑面积为472 998 m2 ,其 中 地 上 部 分 建 筑 面 积 为图 1 CCTV 主楼功能分区1 1 设计依据设计中,除必须遵守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 及规范外,主要依据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和一 些基础性文件,包括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建设工程需求分析报告、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建设工程需求分析报告基础设施部分补充意见、中央电330 596 m2 ,地下部分建筑面积为 142 402m2 。西南侧有一个 6 m 高的基座,塔楼 1 和演播室的入口位于庆典广场一侧,塔楼 2 入口位于

4、 N10 路 西侧。CCTV 主楼是中央电视台的业务中心,由 A 区行政管理区、B 区综合业务区、C 区新闻制播43视台新台址建设工程工艺大纲( 上、中、下) 。1 2 智能化系统组成智能化系统设计主要针对新台址建设工程 建筑智能化系统进行设计,电视工艺系统、演播 室系统等工艺方面的设计由上海电视台下属专 业公司负责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信息接入系 统、综合布线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技 术防范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公共及应急广播系 统、公共及业务信息显示系统、智能一卡通管理 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等。网络系统构架和楼

5、宇智能化系统构架。本文主要介绍信息接入系统、综合布线系统、通信系统、 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 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公共及 应急广播系统的构架。2信息网络系统构架信息接入系统在 CCTV 主楼的地下室规划了 3 个通信网络2 1接入机房,分别是设在地下 1 层北侧的通信网络接入机房 1、设在地下 1 层东侧的通信网络接入 机房 2 和设在地下 2 层南侧的通信网络接入机 房 3,如图 2 所示。1 3智能化子系统构架CCTV 主楼建筑智能化系统构架主要是信息图 2 信息接入系统连接图根据市政配套设施,CCTV 主楼信息接入确定由东三环路和光华路两个局向的各

6、48 芯光缆 ( 即呼家楼电话局和西单电话局的通信光缆) 引 来,利用市政道路上“扩 24 孔电信管道”敷设,并 预留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和中国广播电视音像资 料馆的通信光缆。两个局向的路由互为备份,确 保了通信的可靠性。有线电视信号由朝阳路采 用 6 芯光缆引入,设计预留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与 电视发射塔的光缆信道。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园区设有共同沟,共同沟 设有弱电和电视工艺的管道路由,设计预留通 信、计算机网络、火灾报警、安保、广播、电视工艺 等线路与电视文化中心和服务楼连接。2 2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按照 GB 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的技术来实现和满足用户的布线需求,以此建立一套语

7、音、数据、图文、图像及多媒 体等信号传输,并具有高速、灵活、可扩展的模块 化介质通路。系统主要应用于电话通信与计算 机网络系统。系统垂直主干采用 3 类大对数电 缆和 24 芯多模光缆,水平布线采用非屏蔽 6 类 UTP 线,水平的布线距离要求不大于 90 m。大空间区域的布线设计采用网络地板的形 式,以满足灵活的办公格局和信息点布置。演播 室等各类特殊工艺用房内的综合布线信息点的 布置,按业主提供的工艺大纲上提出的数量及44位置要求,将信息点引入到各自房间的接口箱内,主接口箱将引入大对数铜缆和光纤,副接口 箱将引入非屏蔽 6 类 UTP 线。中心机房、设备机 房根据具体要求,设置区域配线箱或

8、信息点直接 布置到位。综合布线系统是信息系统传输的基础物理 平台,采用开放式星型拓扑结构,与所承载的系 统不同。心由话务员室、维护 / 网管 / 计费室、传输机房、交换机房、总配线间、中继配线间、蓄电池室和休息 室组成。通信中心设 49 000 门电话模块局,负责 主楼内部的电话交换。电话通信系统采用星型二级配线结构,即 3 类大对数电缆,由底层通信中心 MDF 直接配线 到各楼层弱电间的 IDF 上。2 4计算机网络系统在 CCTV 的 D 区 2 层设置计算机网络中心,2 3通信系统在 CCTV 的 D 区底层设置通信中心,通信中如图 3 所示。图 3 计算机网络系统连接图在 CCTV 各

9、区设置区域网络控制室,分别为A 区行政管理区 41 层( 两间) 、塔楼 1 的 B 区综 合业务区 25 层、塔楼 2 的 C 区新闻制播区 22 层、裙房 E 区节目制作区 9 层、6 m 平台的 1 层和 D 区播出区的地下 3 层,共计 7 间。计算机网络系统为星型三级网络结构,即由 计算机网络中心采用 24 芯多模光缆至各区域网 络控制室,再通过各区域网络控制室采用 6 芯多 模光缆接至本区域楼层弱电间的 IDF 上。3楼宇智能化系统构架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完成对制冷、供热、通风3 1和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动力系统、能源及节能管理等设备或系统的监控管理,从而创造一个高

10、 效、节能、舒适、高性价比、安全的工作环境,提高 管理水平,达到节约能源和人工成本的目的,如 图 4 所示。45图 4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图该工程系统架构中,监控系统采用了集散型控制系统,总体划分为两级网络结构: 管理层和控制层,具有集中操作管理、分散控制功能。3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该建筑物为一类防火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图 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图统的保护等级按特级保护设置。在底层设置消防总控制室,对整个 CCTV 的消防进行探测监视和控制。底层消防总控制室内分别设有火灾报警控 制主机、联动控制台、CRT 显示器、打印机、消防 直通对讲电话设备。在地下 1 层的南、北车库及地上部分的 A、 B、C

11、、D、E 各区分别设有消防分控室及分控设备, 并对各功能区的消防设施进行探测、监视和控 制,如图 5 所示。3 3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由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 统、一卡通管理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周界报警系 统、无线巡更系统组成。在 CCTV 底层设有消防安保控制中心,负责 整个园区的视频监控、视频存储。在 A、B、C、D、 E 各区域设有( 消防) 安保分控制中心,负责各区 域的视频监控,进行本地信息视频存储。A 区安保分控中心如图 6 所示。图 6 A 区安保分控中心图46视频监控系统采用模 / 数形式,前端采用模拟摄像机,水平布线采用非屏蔽类 UTP 线传输视 频数字信号,楼层

12、设有编码器、网络交换机,主干 采用 4 芯光纤,与各区域安保分控中心连接,分 控中心再将信号传输至消防安保总控制中心,系 统采用专网传输,相当于星型三级网络。系统架构包括以下设备: 模拟摄像头和编码 器、IP 网络、视频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解码器及 显示屏、光纤交换机、视频存储系统( SAN 和磁盘 阵列) 、各种客户端。整个 视 频 监 控 存 储 系 统 采 用 安 防 专 网 ( 1 000 Mb / s) 和 SAN 光纤通道存储网并存的结 构,这种双网结构是目前应用最多、最适合、最成 熟的海量视频存储管理系统的拓扑结构,对大量 的视频图像存储来说最合理。3 5公共及应急广播系统CCT

13、V 主楼公共广播设备设在 41 层广播控制室内,广播控制室设有收音头、卡座、CD 机、媒体矩阵、数字功放、分路控制等设备。在 A、B、C、D、E 各区设有区域广播( 电视) 控制室。广播系统采用全数字化广播设备,基于 Co- braNet 技术的独立千兆网,采用 CobraNet 网络音 频传输技术和网络控制技术,整个广播系统的音 频信号、控制信号的传输都运行在 CobraNet 网络 上,通过 CobraNet 音频网络实现音频信号、控制 信号的传输和控制。媒体矩阵与数字功放之间 采用 4 芯光缆环型连接,数字功放与扬声器采用 低烟无卤阻燃耐火电缆。消防广播设备设于底层消防安保控制中心, 消

14、防广播利用大楼公共广播系统,当火灾发生 时,由消防控制中心发出指令,将公共广播强行 切换到消防广播,消防广播具有最高广播优先 级。公共广播系统采用环型结构,应急广播系统采用星型结构,如图 8 所示。3 4有线电视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由前端设备部分、干线传输部分、用户分配部分组成。CCTV 主楼有线电视前端机房设置在 D 区地 下 1 层东侧,在 A、B、C、D、E 各区设有区域( 广 播) 电视控制室。电视节目信号包括北京市有线 电视台引来的电视信号、4 层传输机房引来的公 众电视信号、台里特殊电视信号( 如自办节目、卫 星电视等) 和台里内部电视信号( 如演播室等) 。 北京市有线电视台电视信号

15、,由朝阳路采用 6 芯 光缆引入地下 1 层有线电视前端机房,再由有线 电视前端机房用 4 芯光缆引至各区域( 广播) 电 视控制室,各区域除可接收有线电视前端机房送 来的电视信号外,还可组织各区电视节目。整个 系统采用光纤 同轴电缆混合和数字压缩技术,860 MHz 双向传输,使用分配 分支方式,用同轴电缆传输至各电视终端。有线电视系统采用星型结构,如图 7 所示。图 8 广播系统连接图4结语智能化系统设计应充分适应现代和未来技术发展要求,满足语音、高速数据、高显图像、智 能控制信息传输的需要,支持各种网络设备、通 信协议,提供包括业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 多媒体信息系统在内的广泛应用。

16、对于 CCTV 主楼单体建筑,合理规划各智能 化子系统构架,采用总控与分控结合的管理形 式,化繁为简,既满足使用需求,又符合管理要 求。图 7 有线电视系统连接图473GB / T 5031120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SGB 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S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 智能建筑设计技术M 2 版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收稿日期: 2012 03 15451 GB / T 503142006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S2 JGJ 16200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SAnalysis of CCTV New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 Fr

17、ameWANG Xiaoan( East China Architectural Design Research Instiute Co ,Ltd ,Shanghai 200002,China)Abstract: The basis design document,composition of the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information access system ofthe CCTV new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 frame were expounded Aiming at the characteristics

18、of the project,design keypoint of several intelligent systems were mainly introduced It coul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similar buildings intelligent system designKey words: intelligent system; system frame; star-network; annular-network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 上接第 38 页)Design of

19、Emergency Supply and Stand-by SupplyYIN Xiaoming( East China Architectural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hanghai 200002,China)Abstract: The power supply is one of the most critical and important part of the electrical system In many pro-jects,in addition to the normal power supply,depending on

20、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and the demand for electricity, emergency power and stand-by power also need to be set up The definition and concept of emergency supply and stand- by supply were analyzed Combining with design standard and practical engineering project,the scope of supply,the e- mergency power supply and stand-by power supply,set requirements,the type of power supply,and system form of e- mergency supply and stand-by supply were expoundedKey words: emergency power; stan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