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知识判断题及答案_第1页
安全知识判断题及答案_第2页
安全知识判断题及答案_第3页
安全知识判断题及答案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操作过程规程是对操作程序、过程安全要求的规定,它是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核心。Y2. 管理规程主要是对设备使用过程的维修保养、安全检查、 安全检测、 档案管理等的规定,它是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核心。N3. 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的管理规程是对操作程序、过程安全要求的规定。N4. 安全检查 表法,严格意义上只是提供了检查内容的提纲, 并没有解决检查过程中如何查证。 Y5. 安全检查表法不仅提供检查内容的提纲,而且解决检查过程中如何查证。N6. 在使用安全检查表法时, 应借助相应的检测仪器, 有必要时, 还可送专门检验机构进行检验,不能用人的感官查证。 N7.安全检查表中的项目用人的感官就可查证,不必通

2、过特定仪器测定去查证。N8.安全检查表中的有些项目用人的感官就可查证,而有些项目则必须通过特定仪器测定才能查证。 Y9. 程序诊断法提供对每一个检查项目的具体查证方法、程序、步骤Y10. 点检中的“点”是指设备的显示部位,通过检查这些点,就能及时、准确地获取设备技术和安全状况信息。N11. 设备点检所采用的查证方法是综合的,即综合检查表法、流程诊断法和工具、仪器诊断法,因此是一种技术性和专业性都较强的方法。Y12. 按点检时间间隔和检查内容不同, 点检可分为日常点检, 固定点检和移动点检三类。N13. 按点检时间间隔和检查内容不同,点检可分为定期点检,不定期点检和移动点检三类。 N14. 按点

3、检时间间隔和检查内容不同, 点检可分为定期点检, 定点点检和专项点检三类。N15. 日常点检是一项操作工人 ( 或专职点检人员 ) 根据规定标准,以检测仪器为主,每班对各设备关键部位进行技术状态和安全状况检查。N16. 专项点检。一般由专职维修人员 ( 包括技术人员 ) 对某些特定的项目,如设备精度,某项或某功能参数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测定。Y17. 专项检查中的精密检查,是对设备的几何精度和加工精度有计划地定期进行检测,精度检查的目的是为设备的调整、修理、验收和报废更新提供依据。Y18. 安全检测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获取设备某时刻数据的过程 ; 另一是指对设备进行较长时间连续测试过

4、程。 Y19. 安全检查是人们为了设备系统的安全而对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与有害因素进行查证的过程。 Y20. 检测或监测只是以数据或报警的方式告诉人们系统所处的状态,它并不去影响系统的状态。 Y21. 安全装置与设备本质安全化没有任何联系。N22. 安全保护装置能直接起安全保护作用,如隔离防护安全装置、联锁防护安全装置、超限保险安全装置、紧急制动装置等。Y23. 安全监测控制装置是一种将监测仪器和控制系统相结合在一起的安全装置,可以达到预定的安全水平。 Y24. 隔离防护安全装置是专为保护设备免受破坏而设置的N25. 隔离防护安全装置是一种全部用金属板将被防护对象密闭起来,以防止被人们看见的装置

5、。 N26. 减弱原则指当危险和有害因素无法根除时,应采取措施使之降低到人们可接受的水平。 Y27. 依靠个体防护降低吸入尘毒数量; 以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等符合减弱原则。Y28. 距离防护的原则是指:生产中的危险因素对人体的伤害往往与距离有关,依照距离危险因素越远,事故的伤害越减弱的道理,采取安全距离防护是很有效的。Y29. 防止接近原则指使人不能落入危险、有害因素作用地带,或防止危险、有害因素进入人的操作地带。 Y30. 采用安全栅栏,冲压设备采用双手按钮等符合坚固原则。N31. 对体力劳动和严重有毒有害作业实行缩短工时制度符合时间防护原则。Y32. 屏蔽和隔离原则即在危险因素的作用范围内

6、设置障碍,同操作人员隔离开来,避免危险因素对人的伤害。 Y33. 转运、 传动机械的防护罩、 放射线的铅板屏蔽、 高频的屏蔽等符合屏蔽和隔离原则。Y(风险管理世界世界安全员门户网! 专业风险研究 , 欢迎安全风险投稿, 谢谢关注 !)34. 坚固原则是指以安全为目的,提高设备的结构强度,提高安全系数,尤其在设备设计时更要充分运用这一原理。 Y35.电气设备上的保险丝,锅炉、压力容器上的安全阀等符合设置薄弱环节原则。Y36.闭锁原则是指以某种方法使一些元件强制发生互相作用,以保证安全操作。Y37. 载人或载物的升降机,其安全门不关上就不能合闸开启,高压配电屏的网门,当合闸送电后就自动锁上, 维修

7、时只有拉闸停电后网门才能打开, 以防触电遵循的屏蔽和隔离原则。 N38. 取代操作人员的原则是指在不能用其他办法消除危险因素的条件下,为摆脱危险因素对操作人员的伤害,可用机器人或自动控制装置代替人工操作。Y39. 禁止、警告和报警原则是指以人为目标,对危险部位给人以文字、声音、颜色、光等信息,提醒人们注意安全。 Y40. 凡高度在 2m之内的所有传动带、 转轴、传动链、 联轴节、 带轮、齿轮、飞轮、 链轮、电锯等外露危险零部件及危险部位,都必须设置安全防护装置。Y41. 安全设备使用安全保障应包括安装使用方面的安全保障和维护、保养、检测、管理方面的安全保障。 Y42. 设备安装好后的静态检查项

8、目是在设备运行的条件下进行的。N43.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Y44. 特种设备是指危险性较大、易发生事故而危及生命安全、对管理有特殊要求的一类设备。 Y45. 特种设备是指功率较大、功能特殊、对使用有特殊要求的一类设备。N46.设计单位、生产厂家具有设计或生产特种设备的许可证。Y47.特种设备的安装必须由具有相应特种设备安装许可证的单位进行安装。Y48. 使用设备要向特种设备管理部门申报,并申请安全使用证,取得安全使用证后才能正式投入运营。 Y49. 就设备、设施安全管理而言,设备管理部门则重点保证设备的正常生产运行管理,避免设备损坏事故的发生

9、。 Y50. 面向对象安全管理是指针对各类设备设施如机械类设备、电气设备、 锅炉压力容器、燃爆危险设施等的安全管理。Y51. 对设备的安全管理应贯穿于整个设备的选择购置、安装调试、操作运行、维修停用等过程。 Y52. 对设备的安全管理仅限于操作运行和维修保养过程。N53. 间接安全卫生技术措施是指若直接安全卫生技术措施不能实现或不能完全实现时,则设备必须具有效果与主体先进性相当的安全卫生防护装置。Y54. 直接安全卫生技术措施是指若直接安全卫生技术措施不能实现或不能完全实现时,则设备必须具有效果与主体先进性相当的安全卫生防护装置。N55. 提示性安全卫生技术措施是指设备本身应具有本质安全卫生性

10、能,即保证设备即使在异常情况下,也不会出现任何危险和产生有害作用。N56. 设备的适应性是指在规定使用期限内,设备应满足使用环境要求,特别是满足防腐蚀、耐磨损、抗疲劳、抗老化和抵御失效的要求。Y57. 设备的适应性是指在规定使用期限内,设备应满足使用者生产不同产品的要求。N58. 设备及其零部件的安全使用期限,应小于其材料在使用条件下的老化或疲劳期限。Y59. 用于制造生产设备的材料,在规定使用期限内必须能承受在规定使用条件下可能出现的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作用。Y60. 在正常使用环境下,对人有危害的材料不宜用来制造设备。若必须使用时,则应采取可靠的安全卫生技术措施以保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11、。Y61. 本质安全化正是建立在以人为中心的事故预防技术的理念之上,它强调先进技术手段和物质条件在保障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N62. 从根本上消除发生事故的条件是实现本质安全化的基本途径之一。Y63. 设备能自动防止操作失误和设备故障是实现本质安全化的基本途径之一。Y64. 通过人机环境系统的优化配置,使系统处于最安全状态是实现本质安全化的基本途径之一。 Y65. 为了提高设备生产效率而给主体设备设置的各种附加装置,都统称为安全装置。N67. 安全装置的基本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防止机械危险部位引起伤害; 二是在操作者一旦进入危险工作状态时,能直接对操作者进行人身安全保护。Y68. 按安全

12、装置的使用功能可分为安全监测装置和安全控制装置两大类。N69. 本质安全化贯穿于方案论证、设计、基本建设、生产、科研、技术改造等一系列过程的诸多方面,是确保安全生产所必须遵循的“物的安全原则”。Y70. 根据释放的能量类型不同,将能量型态分为机械能型、热能型、电能型、电离辐射能型、化学能型和声能型。 Y71. 按释放能量大小可分为高能、中能、低能,按释放速度分高速、中速、低速。这样,就构成了不同的组合,其中高能 - 高速型破坏性最小。 N72. 根据机械类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性质不同,可分为机械性危险、有害因素和非机械性危险、有害因素两大类。 Y73. 机械性危险与有害因素只是设备在运动状态下

13、所呈现的各种危险。N74.机械性危险、有害因素是机械设备直接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的灾害性因素。Y75.非机械性危险、 有害因素是指在机械设备生产过程及作业环境中能导致伤亡( 非机械性损伤 ) 事故或诱发职业病的因素。 Y76.机械性危险、有害因素是机械设备间接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的灾害性因素。N77. 本质安全是指操作失误时, 设备能自动保证安全 ; 当设备出现故障时, 能自动发现并自动消除,能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Y78. 本质安全的设备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可以杜绝或减少伤亡事故,减少设备故障,从而提高设备利用率,实现安全生产。Y79. 本质安全化是建立在以物为中心的事故预防技术的理念之上,它强

14、调先进技术手段和物质条件在保障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Y80.安全装置是为了实现设备本质安全化而给主体设备设置的各种附加装置。Y81.处理可燃气体、易燃和可燃液体的设备,其基础和本体应使用非燃烧材料制造。Y82. 若设备所要求的稳定性必须在安装或使用地点采取特别措施或确定的使用方法才能达到时,则应在设备上标出,并在使用说明书中有详细说明。Y83. 对于有抗地震要求的设备,应在设计上采取特殊抗震安全卫生措施,并在说明书中明确指出该设备所能达到的抗地震烈度能力及有关要求。Y84. 设备不应在振动、 风载或其它可预见的外载荷作用下倾覆或产生允许范围外的运动。Y85.设备购置的安全审查主要是审核设备设计

15、、制造是否符合质量与价格要求。N86.紧急信号不必适应人的感觉特性要求。N87. 当多种视觉信号和显示器放在一起时,与背景间及相互间的颜色、亮度和对比度应适宜 Y88.设备上易发生故障或危险性较大的区域,应配置声、光或声、光组合的报警装置。Y89.设备上易发生故障或危险性较大的区域,只允许配置声音信号报警装置。N90.设备上易发生故障或危险性较大的区域,只允许配置光信号报警装置。N91.设备上易发生故障或危险性较大的区域,必须配置单一信号装置。N92. 危险信号, 应与其他信号有明显区别, 其强度应明显低于生产设备使用现场其他声、光信号的强度。 N93. 设备事故信号,宜能显示故障的位置和种类

16、。Y94. 设备事故信号,应能显示故障的位置和伤害程度。N95. 审查设备的可动零部件是否设置有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凡人员易触及的可动零部件,应尽可能封闭或隔离。 Y96. 审查设备的可动零部件是否设置有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凡人员易触及的可动零部件,都必须敞开。 N97. 对于运行过程中可能超过极限位置的生产设备或零部件,应配置可靠的限位装置。 Y98. 设备试运转一般可分为空转试验、负荷试验、精度试验三种。Y99. 设备试运转一般可分为空转试验、精度试验二种。N100. 设备试运转一般只进行空转试验即可。N101. 设备的负荷试验是指试验设备在数个标准负荷工况下进行试验,在有些情况下可结合生

17、产进行试验。Y102. 设备的精度试验是指一般应在负荷试验后按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既要检查设备本身的几何精度,也要检查其工作( 加工产品 ) 的精度。 Y103. 设备的负荷试验是指一般应在负荷试验后按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既要检查设备本身的几何精度,也要检查其工作( 加工产品 ) 的精度。 N104.设备安装好后,应逐项检查设备的安全状态及性能是否符合要求。Y105.设备安装好后, 应逐项检查设备的安全状态及性能是否符合要求。其中静态检查项目在设备不运行的条件下进行。Y106. 设备安装好后, 应逐项检查设备的安全状态及性能是否符合要求。其中静态检查项目在设备运行的条件下进行。N107. 控制装置

18、应保证, 当动力源发生异常 ( 偶然或人为地切断或变化 ) 时,不会造成危险,即使系统发生故障或损坏时也不致造成危害。Y108. 紧急开关用于: 发生事故或出现设备功能紊乱时, 不能迅速通过停车开关来终止危险的运行。 Y109. 紧急开关用于:不能通过一个开关迅速中断若干个能造成危险的运动单元。Y110. 紧急开关用于:由于切断某个单元会导致其他危险。Y111. 紧急开关必须有足够的数量,应在所有控制点和给料点都能迅速而无危险地触及到。 Y112. 紧急开关的形状应有别于一般开关,其颜色应为红色或有鲜明的红色标记。Y113. 对于在调整、 检查、维修时需要察看危险区域或人体局部( 手或臂 )

19、需要伸进危险区域的生产设备,必须采取防止意外起动措施。Y114. 生产设备因意外起动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配置报警作用的安全防护装置。N115. 在操作者接近可动零部件并有可能发生危险的紧急情况下,安全防护装置应能使设备不起动或能立即自动停机、制动。Y116. 在操作者接近可动零部件并有可能发生危险的紧急情况下,安全防护装置应能报警或使设备减速。N117. 生产设备上供人员作业的工作位置应安全可靠,其工作空间应保证操作人员的头、臂、手、腿、足在正常作业中有充分的活动余地,危险作业点应留有足够的退避空间。Y118. 以操作人员的操作位置所在平面为基准,凡高度在3m之内的所有传动带、转轴、传动链

20、、联轴节、带轮、齿轮、飞轮、链轮、电锯等外露危险零部件及危险部位,都必须设置安全防护装置。N119. 当操纵室工作环境温度低于零下 5或高于 35时,应配置空调装置或安全的采暖、降温装置。 Y120. 当操纵室工作环境温度低于 0或高于 30时, 应配置空调装置或安全的采暖、 降温装置。 N121. 操作位置高度在距地面 10m 以上的生产设备,宜配置安全可靠的载人升降附属设备。 N122. 危险性大、 事故危害严重的设备, 必须由专业安装单位进行安装, 安装施工单位必须经省安全监察机构审查批准。 Y123. 危险性大、 事故危害严重的设备, 必须由专业安装单位进行安装, 安装施工单位必须经县安全监察机构审查批准。 N124. 培训操作工人是设备使用前的准备工作之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