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IASMIHMC完全使用手册_第1页
SMIASMIHMC完全使用手册_第2页
SMIASMIHMC完全使用手册_第3页
SMIASMIHMC完全使用手册_第4页
SMIASMIHMC完全使用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如何有效使用SMI和ASMISMI是系统管理接口(System Management Interface),ASMI是高级系统管理接口(Advanced System Management Interface)。你可以用普通网线直接把你的PC机的以太网口与OpenPower720的HMC1或者HMC2接口相连,就可以得到ASMI的界面了。如果你用交叉的串口线连接PC机的串口和OpenPower720的串口1,你可以得到SMI界面(System Management Interface)。ASMI和SMI的系统设置选项几乎是一致的,只是ASMI是基于浏览器的界面,而SMI是字符界面。在本节内容中

2、主要介绍以下几个方面:1SMI设置及使用2ASMI设置及使用3SMI和ASMI使用经验1SMI设置及使用我们首先来设置SMI,请用交叉的串口线将PC机的串口与OpenPower720的串口1连接,然后再接通机器的电源,注意只需要接通电源就可以了,不需要按动前面板上的白色电源开关,否则有可能就不能进入SMI的界面了。在前面我们讲述服务处理器时提到只要系统接通电源,嵌入的服务处理器就会自动读取Flash中的信息完成启动。我们使用Windows XP的超级终端进行串口的连接。我们为该连接命名为:openpower720。使用这台PC机的COM1口进行连接。相关设置:波特率(每秒位数)为19200,其

3、它应该使用默认设置。如果连接正常,并且OpenPower720服务器只处于加电状态,没有开机时,我们就可以看到SMI的登录界面了,如下:可以使用默认用户名:admin,口令:admin,进行登录。行列间距可以按照PC机的分辨率及个人喜爱进行设置,我们这里直接按回车,进入到SMI的界面。在SMI中,我们应该先看看HMC1/2网口的IP地址,为下一步进行ASMI、HMC的连接做准备。在"S1"提示符后键入5,意味着我们将进入"Network Services"。再键入1即"Network Configuration",进入网络设置。我们可

4、以看到这里有Eth0、Eth1两个网络接口的设置。默认情况下,Eth0、Eth1的IP地址分别是:47,47,为了将来我们使用ASMI、HMC的方便,我们将Eth0设置为由DHCP动态分配IP地址(在下文中我们将在HMC中开启DHCP服务来向这一网口分配IP地址),Eth1设置为静态IP地址(浏览器将通过这一网口访问ASMI)。企业系统管理员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出相应的设置。在SMI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设置选项:恢复出厂设置(Factory Configuration)。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危险的设置选项,因为一旦设置,之前在各种服务处理器系统中所做的其它设置

5、都将无效,甚至包括下文中我们所做的固件(Firmware)更新。因此使用这一选项大多是为了重置整个OpenPower720硬件系统到最初的状态。在初始登录界面中找到系统服务帮手(2 System Service Aids),在"S1"提示符后键入2进入这一选项。再键入9即"Factory Configuration"就可以进入恢复出厂设置的步骤中了。键入1将确认,恢复出厂设置大约需要几分钟,之后将提示重新输入用户名和口令,这里我们为了测试的方便仍然使用"admin"的用户名和"admin"的口令,请系统管理员一定记

6、住所做的设置,不然以后很难再次登录。2ASMI设置及使用现在我们已经有了HMC口的IP地址,就可以使用浏览器登录到ASMI中了。可以直接把普通网线连接到LINK HMC1 Tx/Rx或者LINK HMC2 Tx/Rx口上,这里我们使用了一台普通的Cisco交换机,将HMC1/2两个接口都连接到交换机的相应端口上,并将控制用的PC机也连接到交换机上,设置这台PC的IP地址与HMC的IP地址在一个网段上,如我们设置自己的笔记本电脑的IP地址为:就可以登录到ASMI的界面。ASMI官方支持的浏览器有:Netscape7.1,Internet Explorer6.0,Opera7.23。这里我们使用的

7、浏览器是开源的Mozilla Firefox。使用者完全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使用。这是IE6的登录界面,下面是Firefox的登录界面。键入用户名及口令,如admin,就可以进入ASMI的管理界面了。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机器的型号(Machine type-model)、机器的串号(Serial number)、当前登录的用户(Current users)等信息,并请注意右上角的"SF225_096"之类的信息,它是这台OpenPower720目前固件(Firmware)的版本号,当我们需要更新固件时应该知道目前服务器固件的版本信息的。下面简要讲述ASMI中常用的系统选

8、项。"Power/Restart Control""Power On/Off System"选项用来开启或者关闭服务器,这样不用到前面板上按动白色的电源按钮了,而且还可以设定启动和关闭的选项。"Power/Restart Control""Immediate Power Off",有时操作系统或者其它组件不能响应任何操作时,不得以我们只能用这个选项快速重起整个服务器系统了。"System Service Aids""Error/Event Logs",可以查询系统的各个组件的

9、事件或者错误信息。"System Configuration""Time Of Day",中国处于东八区的时区上,然而OpenPower720的出厂设置有时是按UTC时间设为1970年1月1日,在安装操作系统或者其它与时间相关的应用时容易出错,我们可以一上来就将服务器的时间设为正确的时间,也方便上文"Error/Event Logs"里的日志的时间显示及查对。"System Configuration""Firmware Update Policy",这也是一个重要的选项,在我们更新Firmwa

10、re(固件)的时候,必须选择是从"Hardware management console (HMC)"还是从"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中更新。下文谈到"如何更新Firmware(固件)"时会用到这一选项的。"System Configuration""Hardware Deconfiguration"下有几个选项:"Processor Deconfiguration"、"Memory Deconfiguration",这些选项本来是用

11、于将发生故障的处理器、内存反配置的,不过我们发现在这里查看一下处理器和内存的状态也是不错的,注意只是看看,请不要反配置,除非这些部件真的有错。"Network Services""Network Configuration",这里当然是ASMI界面形式的网络配置了,除了基于浏览器的界面以外,选项的功能与SMI基本一致。这里注意由于OpenPower720有两个HMC口(LINK HMC1 Tx/Rx,LINK HMC2 Tx/Rx)可用,我们可以分别设置这两个端口的IP地址,一个给HMC使用,另一个留给ASMI使用,相互之间并不冲突。3SMI和ASMI使

12、用经验SMI和ASMI的系统管理选项几乎是一致的,两者均由服务处理器PPC405进入统一的处理,所以设置结果是相同,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选择,甚至可以像我们一样联合使用两者。但是请注意:A如果这是里没有HMC控制系统,在OpenPower720加电未起机的时候我们可以先通过SMI查询两个HMC1/2的接口IP地址,然后可以方便的在浏览器中输入IP地址登录ASMI。B如果OpenPower720被HMC所控制时,一些SMI选项将不能使用,且SMI主要用在OpenPower720只是加电没有起动系统的时候,而ASMI基于浏览器的方式则可以在系统运行的任何状态下使用,并且提供了细致的帮助:

13、点击每一个复选框后的"?",就可以得到相关的提示信息。回页首第三部分 如何有效使用HMCHMC是硬件管理控制台(Hardware Management Console)。它最早是在顶级的P690服务器系统中引入的。P690代号Regatta,是基于POWER4体系架构的高端IBM eServer pSerial Unix服务器系统,搭配AIX或者Linux操作系统在关键行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P690的继任者基于POWER5体系架构的IBM eServer P5 590和IBM eServer P5 595服务器系统更是支持多达64路的SMP(对称多处理)系统。为了有

14、效管理如此庞大的服务器系统,使用HMC被看作是极其必需的。总的来说,HMC提供的功能有:A系统配置管理。B分区管理,生成、管理、激活、删除逻辑分区,并可加载虚拟硬件设备到选定的逻辑分区中。C软件维护,服务器系统固件的查询、更新。D安全连接,可使用安全的网络连接远程控制服务器系统。E库存管理,存储整个服务器系统的各种微代码、激活码,以便使用逻辑分区功能。F服务代理,提供系统问题的诊断和自动问题通知的功能。现在这一技术已经被下移到了OpenPower720系统中。我们在介绍SMI/ASMI的时候,已经初步的了解了OpenPower720的可管理性,但是这仍然只用到了OpenPower720系统的一

15、小部分的功能,如果能够再搭配HMC,不仅能够提供更强大的功能和更易用的界面,而且更重要的是HMC是OpenPower720使用逻辑分区(LPAR)和虚拟引擎(Virtualization)技术的基础。HMC管理软件系统应该被单独安装在一台基于Intel处理器的桌面PC机上,它运行在Linux操作系统环境下,整个界面由Java语言开发,向系统管理员提供两种操作方式: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和命令行界面(Command Line Interface)。整个应用遵循工业标准的CIM模式(Common Information Model),界面使用了AIX5L

16、V5.2的Web-based System Manager界面。在本节内容中主要介绍以下几个方面:1HMC的连接2下载安装HMC的WebSM Client3设置HMC4使用HMC1HMC的连接早期HMC与P690的连接太多基于串口线连接的方式,见上图,HMC1与Managed System1的连接采用的就是串口连接方式(Serial Connection),这里HMC1与HMC2分别指代两套运行在不同PC机上的HMC软件系统,它们可以相互备份或级联,Managed System1、Managed System2指代被管理的系统,如OpenPower720、P690,在其上实现逻辑分区(LPAR

17、)和虚拟引擎(Virtualization)技术。现在由于在OpenPower720中创造性的使用了基于PPC405的服务处理器子系统,这一连接已经采用基于TCP/IP标准的以太网连接方式,我们可以把HMC、OpenPower720连接到交换机同一网段的相应端口中,使之能够相互通信。注意在上图的左半边有"Linux WebSM Client"、"Windows WebSM Client",这其实意味着我们不仅可以直接在安装HMC软件系统的PC机(HMC1、HMC2)上进行操作,也可下载基于Web的系统管理客户端(Web-based System Mana

18、ger Client)在本地Linux/Windows系统上进行操作,由WebSM Client控制HMC,再由HMC控制Managed System:OpenPower720。2下载安装HMC的WebSM Client在浏览器中键入:http:/host_ip/remote_client.html,这里的"host_ip"指安装HMC的PC机的IP地址,我们在下文中会设置我们所使用的这台HMC的IP地址为。所以这里我们键入的是:/remote_client.html。默认的用户名:hscroot,口令:abc123点

19、击"InstallShield",下载所需要的操作系统上的版本。安装后启动WebSM。使用默认的用户名:hscroot,口令:abc123。进入WebSM界面后可以在菜单栏中点击"帮助"查询相应的版本信息。3设置HMC首先我们来设置HMC,WebSM与HMC主机的系统管理选项也是基本一致的,但是系统安全管理(System Manager Security)只能在HMC主机上做出设置,不能在WebSM中进行。不过在我们的设置中很少用到安全认证方面的功能,我们认为我们为进行OpenPower720测试而搭建的网络环境是相对封闭而安全的,如果企业用户认为他们有

20、必要加强安全性方面的设置,则请直接在HMC主机的System Manager Security选项中做出相应的设置。另外HMC软件系统基于Java开发,实现了多语言的支持,我们可以见到中文、英文等不同语言的界面。"HMC管理""HMC用户",可以进行用户、口令的设置。"HMC管理""HMC配置",这里是主要的HMC本身的设置界面,在开启HMC后,我们应该先在这里做出有关HMC的设置。"HMC管理""HMC配置""定制网络设置",可在"标识&quo

21、t;标签栏中录入HMC的名称及域名。标签栏"LAN适配器"是重要的HMC配置选项,下文中服务器的逻辑分区是否能够顺利的与HMC相互连接,重点就是要设置好HMC的网络环境。点击"详细信息"进入设置项。在"LAN适配器"中注意选择"启用DHCP服务器"来给OpenPower720的HMC端口分配IP地址,在选项前打上对号。记的上文中我们提到要在HMC中为OpenPower720的HMC1(LINK HMC1 Tx/Rx)端口分配中IP地址,由HMC来动态分配IP地址的好处是便于HMC能够很快的与OpenPower720

22、的逻辑分区建立连接,这里还有一个经验:分配的IP地址常常中从IP地址池的高位地址开始的,如我们的OpenPower720动态分配到的IP地址是54。另外也要指定HMC本机的IP地址,我们在自己的HMC中选择"指定IP地址",并使用了HMC默认的IP地址:,。在防火墙的设置中,至少应该打开"WebSM"、"Secure Shell"、"Web Access"、"Secure Web Access"、"VTTY"

23、;等,并允许相应的计算机登录。点击"确定"或者"应用"使配置生效,如果需要请在这时就重新启动HMC一次。"HMC管理""HMC配置""测试网络连接",这大约是一个"ping"命令的图形化用户界面。在要连接OpenPower720的HMC端口时请先用这个选项测试一下是否能够连通。"HMC管理""HMC配置""启用或禁用远程命令执行",如果我们不仅需要WebSM这样的图形用户界面的HMC管理,也需要通过SSH远程访问HM

24、C机器,请在"使用SSH工具来启用远程命令执行"前打上对号。HMC也提供了命令行界面(HMC Command line interface),类似Unix的sh命令,但已经被定制以适合HMC的管理。下图即是通过Windows下的Putty远程SSH登录HMC的界面。在命令行中输入"help",可以得到相关命令的提示信息:hscrootibmhmc:>help"HMC管理""HMC配置""启用远程虚拟终端连接",如果我们需要除了在HMC本机上执行操作系统安装以及在操作系统中执行命令以外,还需

25、要远程的执行这些操作,则打开"远程虚拟终端"是应该的。下图是进入SMS后的提示,之后就可以进入操作系统安装了,不过看上去,好像"远程虚拟终端"的显示要做一下调整。4使用HMCHMC作为硬件管理控制台,主要的作用是管理OpenPower720服务器系统以及其上的逻辑分区和定义虚拟设备的。我们来看看HMC是如何加载服务器及逻辑分区的。"服务器和分区""服务器管理",初始状态时"服务器管理"区域应该是空白的,我们加载了服务器后就可以在这一区域进行相关的操作了。这里请一定注意开机顺序:首先必须启动HMC

26、机器,待一切启动完毕,进入到HMC的WebSM主界面,确定"HMC管理""HMC配置""定制网络设置"中的相应设置生效,并确定网络连通性,保证OpenPower720的HMC端口一定能够分配到IP地址。这时才应该连通OpenPower720的电源,我们在前面讲过,OpenPower720只要一通电,并不需要启动,服务处理器就会自举,在SMI/ASMI中设置为动态获得IP地址的HMC端口就会向网络中发送申请IP的数据包。当服务处理器启动完毕,在OpenPower720的前面板上的小液晶屏上会显示:"01 N U=F HMC=1

27、 T"之类的字样(随机型及HMC控制的不同会稍有不同),表明服务处理器启动正常,并已经被HMC所控制。我们可以通过SMI/ASMI查询OpenPower720的HMC端口是否得到IP地址并记录下。然后我们才能够在服务器管理区域执行操作:"添加受管系统"。如果你有OpenPower720的HMC相应端口的IP地址,可以在"添加受管系统"中录入IP地址;如果没有IP地址,或者希望HMC主机进行查找,在"查找受管系统"中录入OpenPower720的HMC端口的IP地址范围,记住前面说过HMC主机的DHCP服务分配的IP地址多为从

28、高地址开始的。现在系统找到了被管理的服务器如OpenPower720,我们对其"加电"启动。我们如果第一次启动受管的服务器系统,这时可以选择"分区自动启动",但在系统正常后,我们要制作"系统概要文件",并使用"系统概要文件"的方式启动分区。"系统概要文件"中包含着我们分配给这个分区的处理器、内存、I/O等资源,也包括了虚拟设备资源等,是实施逻辑分区和虚拟引擎的关键性配置文件。在讲述"如何有效使用LPAR和Virtualization技术"的时候,我们会自己来制作这个文件的,在

29、哪以后请使用"系统概要文件"的方式启动分区。这里我们为了尽快看到OpenPower720的运行情况使用系统默认的方式启动分区。在系统启动中,我们可以看看受管服务器系统的特性。当OpenPower720的状态为"运行"("Runing"或者"Operating")时,我们应该"打开终端窗口",这是一个虚拟的字符终端窗口,模拟串口连接的终端窗口。我们如果使用字符方式安装操作系统及在操作系统中执行命令就可以使用这一命令行界面。下面简单描述一下"内容区域"("Content

30、s area - Management Environment"),我们在内容区域中选择不同的系统选项,在下拉菜单中会得到不同的菜单项,或者在菜单条的"选中项(S)"中的下拉菜单项也不同。初次使用者可能会找不到相应的系统选项。其实我们要了解"内容区域"的各个系统选项的功能就可以更好的使用它们。在上图中"2"指代是被管理的服务器OpenPower720的整个系统,而"分区"、"10-00DEA"则指代存在于OpenPower720上的一个分区(我们这里只有一个分区,其实可以支持相当多的分

31、区的)。所以查询服务器的特性、管理随需应变的激活、添加受管的服务器系统,鼠标应该点中"2";而重新启动分区、打开终端窗口、创建概要文件,鼠标则应该点中"10-00DEA"。文章到此,我们已经介绍了大部分与OpenPower720相关的管理方法,读者按照这些操作步骤,基本上能够操控OpenPower720服务器本身了。但是这仍然只发挥OpenPower720功效的一少部分,在下文中我们将继续讲述与OpenPower720相关的高阶技术,其中LPAR技术和Virtualization技术是企业迈向服务器整合的关键技术,我们也会在OpenPower720的一个

32、LPAR(逻辑分区)中安装一个Linux操作系统,并学会如何更新服务器系统的Firmware(固件)。回页首参考资料有关IBM eServer OpenPower720系统的更多资源,请访问IBM eServer OpenPower720主页。 有关IBM PowerPC体系架构的更多资源,请访问IBM PowerPC主页。 Linux on IBM eServer Web主页提供了有关使用Linux的IBM eServer产品线的信息。 Linux on POWER ISV资源中心是IBM为独立软件供应商使用或将自己的应用程序转向 Linux on POWER而准备的一个站点。 在IBM D

33、eveloperWorks上有几篇很好的关于Power/PowerPC的文章。 人类的 POWER Linux on POWER:开发概览,如何在 POWER 上使用 IBM XL C/C+ Advanced Edition V7.0 for Linux:GCC 用户指南,PowerPC 体系结构开发者指南等。第四部分 如何有效使用LPAR和Virtualization技术LPAR是逻辑分区(Logical Partitioning)技术,Virtualization是虚拟引擎技术。我们中的许多人认识虚拟机技术在是使用VMWare、VirtualPC等软件时得到的,在一台装好了操作系统的PC上

34、,安装这些虚拟机软件后就可以模拟一个PC机的硬件框架,并可以虚拟出网卡、SCSI硬盘等硬件设备,在其中可以安装各种不同的操作系统及其应用。如果在互联网中搜索,我们还能发现很多这样的软件系统,它们不仅仅能够模拟X86框架的硬件系统,还能够模拟PowerPC、ARM、MIPS等硬件系统。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IBM S/370大型机系统中就已经在使用逻辑分区技术了。目前在IBM eServer zSerries的大型机系统中,分区技术(Partitioning)和虚拟技术(Virtualization)仍然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这些大型机系统中运行操作系统就提供了三种方式:Basic mode(基本模

35、式)、Logical partition(逻辑分区方式)、z/VM(Z虚拟机方式)。在开始本部分内容之前,先介绍这两种技术:· 分区技术 · 虚拟技术 分区技术(Partitioning)将原本作为一个整体的物理系统资源(例如一台标准配置的OpenPower720服务器系统)分隔为若干相互独立的逻辑区域,每一个区域独享分配给它的系统资源,当一个分区出现故障或者需要重装时不会影响其它的分区。实现分区技术的方法大体可分为:Hardware partitioning(硬件分区),Logical partitioning(LPAR逻辑分区,通过微码microcode实现),Soft

36、ware partitioning(软件分区)。虚拟技术(Virtualization)则向逻辑分区中的操作系统提供模拟的硬件系统,模拟出来的硬件有可能是不存在的系统资源,也有可能是实际的物理系统资源的一个共享池。现在IBM的虚拟引擎技术包括:虚拟I/O技术,可模拟磁盘存储及网络存储;虚拟LAN技术,可模拟局域网连接,提供逻辑分区间虚拟的网络通信;共享处理器池在逻辑分区间共享CPU处理能力;等等。现在这些原本属于大型机zSeries系统的技术也已经被成功移植到了OpenPower720系统上。要在OpenPower720服务器上使用逻辑分区和虚拟引擎,应该同时具有HMC控制台,以方便操作。在下

37、面的讲解中,我们会结合实例,通过在OpenPower720以及HMC上设置逻辑分区和虚拟设备来更好的理解概念。在本节内容中主要介绍以下几个方面:1设置激活码 2创建概要文件3动态去配系统资源1设置激活码要使用多于一个的逻辑分区,我们需要取得所使用的OpenPower720服务器系统的"激活码",在内容区域中点中"服务器"(我们这里是"2"),在下拉菜单中,"管理随需应变激活""虚拟引擎技术""输入激活码"。"管理随需应变激活""虚拟引擎技术&qu

38、ot;"显示代码信息",可以查询相关的系统信息、激活码等。2创建概要文件然后我们就可以创建更多的逻辑分区了。创建逻辑分区当然应该在服务器系统上,所以鼠标点中"服务器",接着选择:"创建""逻辑分区"。按系统提示完成创建过程。这里我们也可以对已经存在的逻辑分区,重新创建概要文件,在服务器重启时选择自己设置的系统概要文件完成启动以及随后的使用过程。在创建概要文件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实际的处理器、内存、I/O以及虚拟设备的分配定义情况。在要重新创建概要文件的"分区"上点击鼠标右键,"

39、;创建""概要文件"。输入"概要文件名称",注意,这里有一个选项:"使用系统中的所有资源",如果选中,则将不进行如下的步骤,系统认为该服务器系统上只有一个分区,其使用所有的系统资源。这里我们没有选择该选项。我们在这里分配内存。在上图中可以看到,我们使用的OpenPower720总的内存数为4096MB。系统管理员在分配内存、处理器等资源时,应做好周密的安排,合理的评估各个逻辑分区的使用量,做出可行的分配方案。这里我们分配处理器资源到选定的逻辑分区中。这里是实际的I/O资源,我们可以进行分配。注意:我们从这里开始进入虚拟设备的

40、设置阶段,它们也是虚拟引擎技术的主要的体现者。我们在这里可以设置:虚拟以太网适配器、虚拟串行适配器、虚拟SCSI适配器。我们在这里设备了一个虚拟以太网适配器,在下文安装操作系统时,我们会发现除了OpenPower720实际的两块Intel网卡以外,还有一个IBM i/pSeries Virtual Ethernet IBM,操作系统是无法区分真实与虚拟网卡的区别的。 我们还可以设置虚拟SCSI适配器以及虚拟串行适配器。设置完成后,保存设置,在下次启动服务器系统时请使用这个概要文件,并使用"系统概要文件"的方式启动分区。3动态去配系统资源在分区运行过程中,我们也可动态去配逻辑

41、分区中的各种系统资源,如物理适配器资源(真实的适配器)、处理器资源、内存资源、虚拟适配器资源等,包括添加、除去、移动(从一个到分区到另一个分区)。这可能需要操作系统内核的支持。回页首第五部分 如何有效安装红旗Linux系统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已经可以发现IBM将许多的大型机和大型系统中使用的技术和经验向下移植到了相对低端的OpenPower720系统上,这保证了OpenPower720服务器系统能够具有大型机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但是根据通常的经验:高质量高性能的产品也常常意味着贵族式的高要求,它们拒人以千里之外,具有特别昂贵的购买价格,需要特殊设计的使用环境和专门培训的管理人员。然而Open

42、Power720系统却在保证高质量的同时,也提供了大众性的使用体验和入门级的服务价格,做到这一点正是Linux操作系统。IBM远见卓识的为OpenPower720选择了唯一支持的一款操作系统:Linux,这在业界是绝无仅有。除了Linux系统本身所固有的许多优良的特性以外,IBM还认为为OpenPower720服务器选择Linux操作系统还具有以下优势。· Linux的灵活性 · Linux的开放性 · Linux的广泛性和低成本 Linux的灵活性 Linux操作系统已经被成功的移植到了包括POWER、X86在内的许多硬件平台上,成为跨平台的操作系统的首选。这就

43、保证了Linux操作系统及在其上构建的各种应用有着广泛的使用人群,他们喜爱Linux系统并有着开发、部署、使用、管理这一系统的用户经验。而在OpenPower720上构建的Linux系统与在其它平台上构建的Linux系统并无二峙,用户的投资得到保护,用户的经验得到发挥。开发人员和系统管理人员在其它平台上使用Linux系统的技术经验和技巧能够被平滑的迁移到OpenPower720平台上,节约的这部分人力资源成本其实是巨大的。Linux的开放性 Linux操作系统作为全新设计的类Unix操作系统,它不仅遵守以IEEE POSIX(Portable Operating System Interfac

44、e for Computer Environments)为代表的Unix系统标准和实现规范,而且遵守以GNU GPL许可证为代表的开放源码运动的行为准则。IBM非常清楚的认识到开放的标准化的系统对客户所意味的价值,近些年这方面的典型的例子就是Java平台和Linux系统,这两种技术都不是IBM原创的技术,但一旦IBM认识到这些技术是开放标准的技术,是能够给客户带来更大价值的技术,就会不遗余力给予支持,给予承诺。IBM一直都是一个标准的制订者、参与者,同时也是一个标准的遵循者,因为IBM相信开放标准的系统永远能够比封闭的系统带给客户更多的价值、更持久的支持。Linux的广泛性和低成本 这几年对于

45、Linux操作系统,不仅是使用的人数,而且在其上构建的各种应用的数量都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人们得到各种Linux发行版的途径多样,而且无须为此支付像封闭系统那样的巨大的授权费用,这些都促进了Linux系统的使用。在IBM提出了只支持Linux一种操作系统的OpenPower服务器系统以后,各Linux厂商、ISV独立软件开发商都给予了热烈的支持,目前Linux for Power的分发版以及在其上构建的各类应用软件已经能够满足绝大多数的企业的需求。在众多优秀的Linux分发版中,中科红旗软件公司出品的红旗Linux系列产品以其卓越的本地化支持,易用的管理工具,良好的业界口碑和众多的合作伙伴,在

46、国内Linux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红旗软件公司与IBM在基于POWER体系架构的服务器系统中也进行了紧密的合作,目前双方正在紧张的执行Red Flag Linux Data Center Server 5.0 for PPC64的测试工作,以期望Red Flag Linux DC 5.0能够正确高效的在包括OpenPower720在内的基于POWER5体系架构的IBM eServer pSeries服务器系统中运行。这里我们用来演示的是Red Flag Linux DC 5.0 Beta版,正式的产品预计2005年下半年发售。在本节内容中主要介绍以下几个方面:1打开终端窗口2设置SMS3

47、安装Red Flag Linux DC 5.0下面我们就在OpenPower720服务器上安装Red Flag Linux DC 5.0。1打开终端窗口请在HMC中选择希望安装这个操作系统的逻辑分区,"打开终端窗口",在这个终端窗口中进行操作系统安装。2设置SMS在OpenPower720服务器启动过程中,我们可以进入SMS(System Management Services)界面,在这里可以选择硬件的启动顺序,以利于我们安装操作系统。请选择"5 Select Boot Options",进入"Boot"选项。请选择"1

48、Select Install or Boot a Device"。我们可以选择"8 List All Devices",从中选择我们想要首先启动的硬件。请选择"2 Normal Mode Boot"。另外一种方法是从SMS主界面上,选择"5 Select Boot Options""2 Select Boot Devices"进入如下界面。可以选择"1 Select 1st Boot Device",从中选择首先要启动的硬件(一般是光驱),也可以选择"7 Restore De

49、fault Setting",使用系统默认设置,一般也是从光驱、软驱启动的,请注意确定。在操作SMS时请注意在SMS设置项的上面有"Version SF225_096"、"SMS 1.5"等字样(依服务器的Firmware的版本的不同而不同),请记录下你的机器的版本号,将来我们更新Firmware(固件)时需要知道它的版本号,前面我们在讲述ASMI时也提到要看看固件的版本号。3安装Red Flag Linux DC 5.0系统进入到boot界面。Webcome to yaboot version Enter "help" t

50、o get some basic usage information请在"boot:"后输入"linux vnc vncconnect=43",这样我们将使用VNC的安装方式得到图形化的安装界面,其中的"43"是Windows下的VNC客户端的IP地址,请依据你的PC机的IP地址做出修改。接着进入Red Flag Linux DC 5.0的安装界面,请选择语言。Networking Device You have multiple network devices on this system

51、. Whick would you like to install through? eth0 - Intel Corp. 82546EB Gigabit Ethernet Controller (Copper) eth1 - Intel Corp. 82546EB Gigabit Ethernet Controller (Copper) eth2 - IBM i/pSeries Virtual Ethernet在网络设置中我们要选择服务器的相应的网卡输入IP地址。注意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虚拟网卡:eth2 - IBM i/pSeries Virtual Ethernet,它是由IBM Virt

52、ualization技术实现的网络适配器,与两块真实的网卡"Intel Corp. 82546EB Gigabit Ethernet Controller (Copper)"同时被操作系统识别。如果安装程序不能很好的连接VNC的客户机,我们也可以在Windows下的VNC Viewer中输入服务器的安装地IP地址。于是在PC机Windows操作系统下显示Red Flag Linux DC 5.0的图形化VNC安装界面。其与普通的Linux安装极为接近,富有人性化。这里我们使用的是"自动分区"。注意这里我们再次看到了"IBM i/pSeries

53、Virtual Ethernet",我们为其设置了IP地址,等同与真实的网卡。安装结束后重新启动分区就可以进入Red Flag Linux DC 5.0的世界了,在这里使用Linux操作系统与普通的操作环境没有什么不同,虽然我们使用了大量的IBM先进的大型机技术,诸如逻辑分区技术、虚拟引擎技术、服务处理器等等。回页首第六部分 如何更新Firmware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我们来介绍如何更新Firmware(固件),这也是我们在测试中被问到最多的问题之一。在我们讲述服务处理器子系统、SMI和ASMI、HMC的服务器管理部分的时候,读者应该注意到这些系统均是由内置在硬件上的软件系统所组成的,

54、我们称之为Fireware(固件)。IBM为了使系统管理人员能够更加有效的管理服务器的硬件资源,也在不断的修正、完善这些固件,并提供了几种方法以方便系统管理员下载这些新版的固件并安装更新到原有系统中。有多种更新固件的方法,我们这里为了熟悉HMC和Linux系统,选择了两种方法:在HMC中更新,在Linux操作系统中更新。在本节内容中主要介绍以下几个方面:1下载微码(microcode)更新文件2确定固件更新策略3在HMC中更新Firmware4在Linux中更新Firmware1下载微码(microcode)更新文件首先查询下列网址,并确定你的固件是否需要更新,我们在前面已经反复强调记录Firmware的版本号了。 或者, 关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