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崔琰述初赋考崔琰述初赋见于艺文类聚卷二十七: 琰性顽口讷,至二十九,粗关书传,闻北海有郑君者,当世 名儒,遂往造焉,道由齐都,而作述初赋曰:有郑氏之高训,吾将往乎发蒙。洒余发乎兰池,振余佩于清 风。望高密以函征,戾衡门而造止。觌游夏之,听大猷之篇记。 高洪崖之耿介,羡安期之长生。登川山以永望,临洞浦之广溟。 左扬波于汤谷,右濯岸于蒙汜。运混元以升降,与三光而终始。 蓬莱蔚其潜兴,瀛壶崛以骈罗。列金台之蹇产,方玉阙之嵯峨。历代赋汇外集卷二、渊鉴类函卷三百六同。全后 汉文卷九十四除上述文句外,另列残句三:一、倚高闾以周眄 兮,观秦门之将将;二、吾夕济于郁州;三、朝发兮楼台,回盼 兮句榆。顿食兮岛山
2、,暮宿兮郁州。全汉赋全汉赋校注 在全后汉文 的基础上增残句二: 一、郁州者, 故苍梧之山也。 心悦而怪之,闻其上有仙士石室也,乃往观焉,见一道人,独处 休休,然不谈不对,顾非己及也。按:当断为“独处休休然,不 谈不对”。)二、登州山以望沧海。另程章灿辑佚残句三条:一、琰性顽口讷,年十八,不能会 问,好击剑,尚武事;二、涉淄水,过相都,登铁山,望齐密;三、琰闻北郑征君者,名儒善训,遂 ?造焉,涉淄水,历杞焉, 过杞郊之水,登铁山以望 ?密。此外,笔者辑残句:想黄公于邳 地,勒鱼石于彭城(水经注 卷二十三、 苏诗补注卷十五、 左传折诸卷十三、水经注集释订讹卷二十三、水经注 释卷二十三)。注:1.
3、表中古籍版本:( 1)清广雅书局丛书本; (2)清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 3)明万历四十三年刻本; (4)清康熙二十四年清畏堂刻本;( 5)四部丛刊影清康熙本; (6)清光绪二十七年刻本;( 7)清嘉庆九年冯集梧刻本;( 8) 民国王氏虚受堂刻本。2. 表中书卷次前文出现则不复标注。 综上,述初赋除艺文类聚所载外,有九条残句,析 之如下:一、“倚高舻以周眄兮,观秦门之将将。”具体描述行程, 但秦门不详其义,姑存疑。二、“吾夕济于郁州。”有自称之词“吾”, 且与“顿食 兮岛山,暮宿兮郁州”意思重合,故当为赋序。三、“朝发兮楼台, 回盼兮句榆。顿食兮岛山,暮宿兮郁州。” 描述具体行程,为赋正文部分
4、。四、“郁州者,故苍梧之山也。心悦而怪之,闻其上有仙士 石室也,乃往观焉,见一道人,独处休休然,不谈不对,顾非己 及也。”为说明解释性文句,当是赋序部分。“郁州者,故苍梧 之山也。”即今江苏连云港市的云台山脉的古称。 汉时有郁州山。 1 (PP.44-45 )地处高密南,为由高密南行途中所经之地。再往南,则至下邳、彭城。由郁州到下邳、彭城,行程偏西方向, 离海渐远。五、“登州山以望沧海。”封氏闻见记卷八:“其序云: 登州山以望沧海。”故该句当为序,其前或后当有阙文六、“琰性顽口讷,年十八,不能会问,好击剑,尚武事。” 可据“琰性顽口讷”补入序“至二十九”前, 先言十八,再言二 十九。七、“涉淄
5、水,过相都,登铁山,望齐密。”八、“琰闻北郑征君者,名儒善训,遂往造焉。涉淄水,历 杞焉,过杞郊之水,登铁山以望高密。”七、八实为同一句。八 为复述性的记载,而非赋作原文,清晰交代了崔琰之行程。“过 杞郊之水”中之“杞郊”后汉书补注后汉书集解均作“祀 都”,与七“相都”为同指,故七、八可合为“琰闻北郑征君者, 名儒善训,遂往造焉。涉淄水,历杞焉,过杞郊之水,登铁山, 望高密。”齐都即临淄,在淄水西边,崔琰由家乡河东武城往东高密拜师,当先到临淄,再涉淄水。杞国最初大致在今河南省杞 县一带,后来迁到今山东省新泰,后又迁至昌乐,再至安丘一带。 故当作“杞郊”,可将“涉淄水,历杞焉,过杞郊之水,登铁山
6、, 望高密”补在“道由齐都”后。九“想黄公于邳圯,圭寸鱼石于彭城。”所言当是至下邳、彭 城时感慨历史沧桑,在郁州之南,故将其接在郁州行程后。综上,崔琰遂初赋可校为: 琰性顽口讷,年十八,不能会问,好击剑,尚武事。至二十 九,粗阅书传,闻北海有郑君者,当世名儒,遂往造焉。道由齐 都,涉淄水,历杞焉,过杞郊之水,登铁山,望高密。吾夕 济于郁州。郁州者,故苍梧之山也。心悦而怪之,闻其上有仙士 石室也,乃往观焉,见一道人,独处休休然,不谈不对,顾非己 及也。登州山以望沧海,口口口0口。而作述初赋曰:有郑氏之高训,吾将往乎发蒙。洒余发乎兰池,振余佩于清 风。望高密以亟征,戾衡门而造止。觌游夏之,听大猷之
7、篇记。 高洪崖之耿介,羡安期之长生。登川山以永望,临洞浦之广溟。 左扬波于汤谷,右濯岸于蒙汜。运混元以升降,与三光而终始。 蓬莱蔚其潜兴,瀛壶崛以骈罗。列金台之蹇产,方玉阙之嵯 峨。 朝发兮楼台,回盼兮句榆。顿食兮岛山,暮宿兮郁州。 想黄公于邳圯,封鱼石于彭城。倚高舻以周眄兮,观秦门之将将。该赋作年,刘跃进系于汉灵帝中平四年 ( 187)2 (P.602 ) 吴文治系于五年( 188) 3 (P.206 )。石观海则认为“当作 于此后(中平五年 188年)四年间” 4 ( P.345 ),即中平六 年( 189)至初平三年( 192)。该赋内容涉及到下邳、彭城等南方地名。封氏闻见记: “汉末崔
8、琰于高密从郑玄学,遇黄巾之乱,泛海而南,作述初 赋”,故当为崔琰“周旋青、徐、兖、豫之郊,东下寿春,南 望江湖”时之作品, 当作于崔琰二十九岁往北海郑玄处求学途中 所作。因此,有必要查考崔琰求学郑玄的起止时间。“徐州黄巾 贼攻破北海,玄与门人到不其山避难。 时谷籴悬乏, 玄罢谢诸生。 琰即受谴。” 5 ( P.367 )崔琰求学郑玄的结束时间在徐州黄 巾贼攻破北海,郑玄避难不其山时。不其山属青州东莱国。“董 卓迁都长安后,公卿举(郑)玄为赵相,道断不至。会黄巾寇青 部,(郑玄)乃避地徐州,徐州牧接以师友之礼。建安元年( 196),自徐州还高密。” 6( P.1209 )避难不其山当在此后。董卓迁都长安在初平元年 ( 190)二月。二年( 191)十一月, “青州黄巾寇太山,太山太守应劭击破之。” 6( P.372 )则郑玄避难徐州在初平二年 (191)十一月后。则郑玄初平二年(191) 11 月至建安元年 (196)在徐州。 崔琰受谴时在郑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