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邵寨东坪小学主题班会设计方案学校 东坪小学 班级 三年级 班主任 夏明强时间2012.9.27地点三年级教室 参加人员 全班同学主持人班主任会议方式宣讲讨论主题疾病防控常识教育主题班会会 议 目 的通过本次班会的教育,使学生了解秋冬季传染病的种类、 症状以及预防措施,能加强学生的卫生防控意识,提高学 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会议 议 程一、 谈话导入:二、介绍秋冬季常见疾病的种类和症状及传播途径。1.手足口病:2.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3).甲型H1N1流感:4.流行性腮腺炎5:.水痘:6.麻疹:7. 风疹:8. 肺炎:9.结核病 三、如何预防秋冬季传染病1.开展爱国卫生运
2、动 2.搞好饮食卫生3.养成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4.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5源.加强个人防护学校审查意 见附:秋冬季疾病防控知识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秋冬季气温变化较大,随着时间推移,天气变冷、气候干燥,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秋 冬季常见传染病有手足口病、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风疹、麻疹、肺结核、伤寒、 疾、甲型肝炎。所以每同学都要充分认识传染病对身体健康的危害,轻者影响学习和生活 重者可留下后遗症甚至死亡。1.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5多岁发以生下于的婴幼儿,通 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可引起小儿手、足、口腔以及臀部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 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
3、等并发症。2.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 飞沫传播,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本病好发于冬季,人群普遍易感。 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3. 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H1甲N型1流 感病毒,早期被称为猪流感。人群普遍易感,并可以人传染人,人感染甲流后的早期 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 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最明显症状是,体温突然超过 39度,肌肉酸痛感明显增强,伴随有眩晕、头疼、腹泻、呕吐
4、等症状或其中部分症状。 如果个体身体素质不是很,加好上自身免疫力低的,话患者一旦感染,会直接引发很多 并发症,甚至于危及生命。4.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 童或青少年。临床表现为发热和腮腺肿痛。5. 水痘: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儿童传染病,-带由状水疱痘疹病毒引起,可产生反复持续的、无临床症状的潜伏感染。临床特点是皮肤黏膜出现瘙痒性水疱疹。多发生在冬末、初 季节。通过直接接触、空气飞沫传播。水痘结痂后病毒消失。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这种传 病的有效措施。6.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 充血、口腔黏膜疹及
5、全身斑丘疹为临床特征,并常可并发肺炎,而危及婴幼儿生命。7.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在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1-征2天,出发疹热,后皮疹初见于面部,可一天内布满躯干和四肢,手掌心、足心。多见于冬春季节,可造成流行。传染源:病人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 播传染,也可通过患儿口、鼻及眼睛的分泌物直接传染给被接触者。人群易感性:好发于 1- 5岁小儿,除1岁以内婴儿不容易感染外,其余年龄越小,发病,成比人例偶越见高感染。 与饮食、药物、虫咬或肠道寄生虫等因素有关。8. 肺炎:多由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真
6、菌等感染引起。婴儿和儿童的主要 肺炎病原体是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成人最常见的病因是细菌感染。传源:病人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人 脾切除或功能障碍,)等以等及老年人等。预防措施: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居室保持易感性:免疫力低下者或患慢性疾病(性者肺如病,心血管疾病,肝病,糖尿,肾病,清洁,空气新鲜。冬春季节,年老体弱者应避免去公共场所,以防感染。对老弱体衰和免 机能减退者如糖尿病、慢性肝病、脾切除者,注射肺炎免疫疫苗。疾病恢复期应避免淋雨 受寒、醉酒等诱发因素。9.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但以肺结
7、核最为常见。肺结核主要是由开放性的病人咳嗽、打喷嚏时散播的带结核杆菌的气溶胶通过呼 吸道传播。如果有以下症候可自我判断是否患上了肺结核:周身无力,疲倦,发懒, 不愿活动手足发热,不思饮食,白天有低烧,下午面颊潮红,夜间有盗汗。发烧, 体力下降,双肩酸痛,女性月经不调或闭经。经常咳嗽,但痰却不多,有时痰中带 有血丝。大量咯血,胸背疼痛高热。凡-有项能对得上号者,应及时检查, 可能是初期患病,只要抓紧治疗可很快好转;-凡有项对得上号者,病情已较重, 应去医院拍片确诊,抓紧诊治。预防措施:当你有原因不明的低烧、消瘦、乏力、咳 嗽、盗汗,又没有查到其他病因,应迅速到医院查检、确诊。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规律
8、、 全程用药,疗程不得短于半年,患者要有足够的耐心。休息、充分营养、适当户外活 动、增强全身抵抗力,仍是战胜疾病的重要条件。病人在排菌期间应适当隔离,保护 家庭成员和集体人群的健康十分重要,特别是保护儿童。10. 痢疾:是由感染痢疾杆菌引起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 便,伴全身中毒等症状。痢疾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发病率高。痢疾病人 和带菌者是传染源,轻型、慢性痢疾和健康带菌者易被忽视。传播途径以粪、口感染 为主,卫生习惯不良的小儿易患本病。预防痢疾,应做到以下几点:搞好环境卫生, 加强厕所及粪便管理,消灭苍蝇滋生地,消灭苍蝇。加强饮食卫生及水源管理,人人 做到饭前便后
9、洗手,不饮生水,不吃变质和腐烂食物,不吃被苍蝇沾过的食物。不要 暴饮暴食,以免胃肠道抵抗力降低。如何预防秋冬季传染病(一)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搞好室内外卫生,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经常晒洗衣物及被褥。搞好粪便管理,清除垃圾,疏通污水沟,消灭蚊蝇孳生地,采取各 措施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蟑螂等四害。二)搞好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生冷不洁食物,不吃苍 蝇、蟑螂叮爬过食不物吃;生的或未煮熟的食物;隔夜的饭菜和买回来的熟食要重新煮沸蒸 透;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涤消毒;生吃瓜果要削皮,喝开水不喝生水,碗、筷等餐具要严格 毒,生熟刀板要分开;传染病人和带菌者要暂时调离饮食服务
10、工作岗位。(三)养成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讲究个人卫生,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外出归家和 拿钱钞后要洗手的良好习惯。不随地不吐随痰地,大小便日。用品常进行日照消毒和适当处 理;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勤洗手、勤洗澡、常刷牙,纠正不良学习习惯。(四)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源:发现病人或可疑病人,要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防止病毒传播。病人的食具、用具要严格消毒,粪便和排泄物更要用漂白粉等消毒处理。(五)加强个人防护:了解肠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感染肠道传染病应立即上医院就 诊,不要胡乱用药,特别是不能自行使用抗菌素进行不规范治疗,防止耐药性的产生,某 些肠道传染病抗生素的不当使用,甚至可导致生命危险。、疾病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去,尽可能避免与确诊的呼吸道患者 接触。、随时关注天气预报,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淋雨、受凉。人体受凉 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原体容易侵入。、加强体育锻炼,特别是户外锻炼,如早操、晨跑、气功、散步、游泳、太极拳等 体育锻炼可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平时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以增强体质,提 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裁缝学徒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课件链接转文字
- 护理疑难病例讨论流程
- 2025年中国软性涂料项目投资计划书
- 中国乙烯基硅橡胶项目投资计划书
- 全身感染处理流程指导
- 2025年中国汽车轮胎再制造项目创业计划书
- 2025年中国卤代烃项目商业计划书
- 小学三年级社会实践教案参观历史遗迹的重要性
- 中国高纯氯气项目投资计划书
- 基于OCT技术的稳定型心绞痛冠脉病变斑块特征精准评价与临床意义探究
- 《煤矿安全规程》2025版
- 2025年中国盐业集团招聘考试面试经验
- 2025年共青团考试题库(附答案)
- 全国数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2025)
- 供应链管理师三级实操考试题库及答案
- 二维材料物性调控-洞察及研究
- 头颈部鳞癌治疗现状及免疫治疗进展
- CB/T 749-1997固定钢质百叶窗
- 培训记录危货
- 口腔医学:口腔疾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关系-200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