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课堂实录_第1页
陈太丘与友期行课堂实录_第2页
陈太丘与友期行课堂实录_第3页
陈太丘与友期行课堂实录_第4页
陈太丘与友期行课堂实录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该实录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20137-8 B该课获2012年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汉语古诗文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罗海萍/执教、整理金戈/指导课前交流:沈阳真冷啊,但是罗老师心里却热乎乎的,因为沈阳人很 热情,所以让我觉得温暖。来,沈阳第97中的孩子们,请把你们的 热情展示在课堂上!来,大声地读一下课题。众生:大声读课题师:自信从大声说话开始,看这个题目,你们能读出哪些信息?生1:陈太丘和他的朋友约定。师:他不仅说出了两个人物,还说出了 “期”的意思。众生:约定师:陈太丘原名叫什么?生1:陈太丘原名陈蹇师:哦,原名陈蹇,那为什么后来叫陈太丘?还是你说,我相信你能 说,来!生1:因为太丘是个县名,他当过这个

2、县的县令。师:你这样对答如流,请问你是怎么知道的?生1:因为我预习过,看了下面的注解。师:你瞧瞧,说话这么有条理,看来学会看注解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是的,陈太丘他原名叫陈蹇,因为做过一一 众生:太丘长 师:所以人称 众生:陈太丘幻灯呈现1:陈太丘其实叫陈蹇,因为做过太丘长,所以人称陈太丘。就好比大诗 人韩愈是昌黎人,就称韩昌黎,柳宗元是河东人,就称柳河东。用地 名来称呼名人,是古人的一种习惯。师:用地名来称呼名人是古人的一种习惯,也是当时的一种文化特征。 从标题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众生:陈太丘和友人师:那最主要的人物是谁?众生:元方和友人师:故事的主人,我们都见过面了,现在我们来好好地读

3、一读这个故 事,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这个故事。(众生读,读着读着就齐读了。)师:没有商量就合作得如此默契,但是,老师更希望你们都能自由地 读一读,读出自己的个性来,重新自由地读一读,好吗?众生得到表扬后,读得很起劲,自由读。师(面带微笑,用充满鼓励的语气):谁来展示一下,只有一个要求: 读准字音生1读。师:嗯,情感饱满,沈阳人不仅热情而且还很激情,但是读错了一个 字,这个字念什么?众生(微笑着):否。师追问:它是什么意思?你来说。生1:通假字,通“否”。师:如果你把字音读准了,那么你的朗读就更出色了。再叫一个同学 来读,这一次的要求有一点点提高:请读出一点点故事的味道,你们 说说看,要读出

4、一点点故事的味道要注意什么?生1:感情要饱满。生2:咬字要清晰。生3:要注意语气和语速的变化,比如:在“友人便怒”这里加重语 气。师(赞美地):听起来那么有专业水准,来,期待你的朗读。生3读。师:谁来评价一下他的朗读。生4:他可能是太紧张了。师:你真是个细腻的孩子,我们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他其实已经读出 了一点点故事的味道,但是,如果再从容一些就更好了。(带着和同 学们商量的语气)哪些地方的语气可以再加重一些啊,你来说。生5: “非人哉”这里语气要加强。生6: “非也”,这一句也要加重语气读。师:很有感觉,很了不起的发现,按照你们俩发现的方法,我们全班 同学一起来读读看,一二起。(众生加强语气地

5、读。还真读出了故事的一点点味道,此时,孩子们 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师:你看看,稍微注意语气语调上的变化,故事的味道就出来了,(稍 停顿)那么,要读懂这个故事难不难啊?众生摇头:不难!师:嗯,很自信,好样的,那我来考考你们,看看,我能不能把你们 考倒幻灯呈现2:与友期行太丘舍去 入门不顾下车引之师:好,第一个“期”是什么意思?注意省略的地方把它补出来。生1:约定,元方和朋友约定同行。生2: “舍”,丢弃的意思,太丘离开了。生3: “顾”,回头看,元方不回头看。师:你讲的好顺溜,预习做得不错。生4: “引”,拉,友人下车拉元方。师:同学们看看,这些古义一直沿用到今天的成语当中,它保留这个 意思。

6、比如举个例子:与友期行的“期”是约定的意思,不期而遇的“期”也是约定的意思,可以推断出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众生:没有约定就相遇了。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个或是两三个,来找一找带这个 “舍”字的成语,带这个“顾”字、“引”字的成语,把它找出来,并且说一说这个成语的大概意思。生L左顾右盼的“顾”,顾,回头看。师:这个“顾”是什么意思?众生:不是,左看看右看看,不是回头看。师:你来补充一个。生2:我找的是舍生取义。师:没事,找到都是好事,什么意思?生2:放弃自己的生命,去完成有益大家的事。师:讲得多好啊!生3:舍己为人,“舍”丢弃自己为了别人。生4:引吭高歌,拉开嗓子,放声歌唱。生5:抛砖

7、引玉。师:这个“引”是不是拉的意思。众生:不是。生6: “拂袖而去”的“去”是离开的意思,拂拂袖子就离开了。生7: “瞻前顾后”的“顾”是回头看的意思,看看前面又回头看后 面O师:我们班的同学很厉害,说了那么多的成语,老师其实也找了几个 成语,但是,你们说出的比我的还多,我找的那几个都被你们说到了 就不出示了,两个字,佩服!师:刚才我们做的活动就是:根据古意推断出成语的意思,也可以反 过来,根据现成成语的意思推出古意,这种方法就叫“类推迁移法”。 我们发现了:学习文言字词,它是有方法可循的,比如,还可以用“比 较法”、“同类归纳法”等。师:请同学们对照这个故事,同桌之间互相说一下这个故事。众生

8、:同桌间热烈地说着故事。(约两分钟后)幻灯出示3:思考:这是一个关于 的故事,提示:请用一个字 填空,比如:“诚”。师: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个故事,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 请你用一个字来填空,比如:这是一个关于“诚”的故事。生1:这是一个关于“友”的故事。生2:这是一个关于“信”的故事。生3这是一个关于“义”的故事。生4:这是一个关于“德”的故事。生5:这是一个关于“礼”的故事。师追问: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关于“礼”的故事,你能结合文中的 关键语句来说说你的理由吗?生5:两人对话那一段,一开口就是“君”,可以看出,这些人很有 礼貌。生6:还有“尊君”,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古人很有礼貌。生7

9、:下车引之,很有礼貌。师(顺势而导):哦,极有道理,那就让我们把目光锁在两人对话的 语段吧,想想“君”是什么意思? “家君”又是什么意思? “尊君” 又是什么意思?(大家纷纷举手,脸上露出很开心又很专注的表情,课堂气氛活跃。)生8: “君”是古人对文人的一种尊称。生9: “家君”是谦称,是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生10: “尊君”是称别人的父亲。师追问:真好,那么,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叫什么?生11:应该叫“家母”吧!师追问:不错,“家母”或者是“家慈”,慈爱的慈,古人真有礼貌, 在称呼上如此讲究,再来想想,要是称别人的母亲该怎么称呼呢?生12:令堂。生13 (带着不太确定的语气):是不是叫“令尊”

10、啊?(众生哈哈大笑。)师纠正:称别人的父亲可以说“令尊”或者说“尊君”。师(微笑着):呵,你很聪明,能想到“令尊”这个词很了不起,但 是,要注意性别的区分。师追问:再来想想,称别人的女儿、别人的儿子该怎么称呼呢?注意 男女别混了哦。(众生笑。) 生14:应该是“令千金”、“令郎”吧。(众生很开心地笑起来,课堂气氛很是热烈。)师(顺势而导):看来,古人是很讲究称呼的,很有礼仪常识,这真 有意思,这其实是有它的文化渊源的。那么,如果按照古人在称呼上 的这种文化特征,请你们来做一个选择题:在这段对话前而如果要加 一个招呼语:“喂”和“请问”,你觉得你会选择哪个,请说说理由。幻灯出示4:选择题一:请在

11、下面这段对话前选择一个招呼语客问元方:喂/请问“尊君在不? ”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众生思考酝酿几分钟。此时,课堂沉默下来,沉默之后期盼能涌出 来。)师强调:注意,你们在做这个选择题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文章中的人 物性情,结合文本的语言来说理由,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谁先来?生1:我选择“请问”,因为,我感觉友人是个懂礼貌的人,因为他 一开口就说:尊君在否?很有礼貌。师追问:友人是懂礼貌的人,那么,怎么读出这种礼貌地感觉来,你 觉得应该要读好哪几个关键词?你做的选择,你来说说吧生1:要强调“尊君”。师:好,请你读出友人的礼貌。生1:很有礼貌地读。师

12、:有感觉,“请问,尊君在否? ”一起来读一遍,一二起。众生:有感情地读生2:老师,我和他想的不一样,我选择“喂”。师:好,你说说理由。生2:因为友人后来生气了,而且还骂人了,所以我感觉友人没礼貌, 而且脾气还很大,所以选“喂”更符合友人的性格。生3:我也选“喂”,友人太冲动了,还对着孩子骂人的父亲,太没 男人的型了。(众生赞美地笑。)师:不同的声音,真好!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读出友人的不礼貌。众生动情地读。师:指着生3,这位同学,你觉得我们有没有读出友人的生气、友人 的不礼貌,你来说说。生4:我感觉还差一点火候。师:为什么,具体说一说。生4:要想读出友人的生气,就必须要注意他骂人时的语气。师:

13、是啊,要注意说话人的语气,更何况还是骂人的语气,你来读一 读,好吗? 生4:读得很认真。师追问:读得真有感觉,那友人为什么要骂人?生4:他和陈太丘约定时间见面,结果陈太丘走了,他觉得陈太丘不 守信用,不够朋友。师:先听听不同的声音,来,你说。生5: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陈太丘是守信之人,他是时间到了,见 朋友没来才走的,并不是不守信。师追问:陈太丘说走就走,这样的人性情往往是怎样的?生6:很潇洒。生7:很洒脱。生8:率真,他没想其他的,想走就走了。师相机板书:率真师追问:那么友人呢,想骂人就骂人了,这又是怎样的性情?生9:暴躁。生10:容易激动的人。生11:不懂礼貌,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师:友人

14、的缺点可真明显,来,我们来读一读友人骂人的话,怎么才 能读出骂人的语气。生12:生气的语气,很急,很燥,声音很大的那种感觉。师:我觉得你一定能读出这种感觉来,来,孩子,请你演绎一下,从 现在开始,你就是那个友人,来,情感酝酿好,“喂,非人哉”,一 二起。生12:声情并茂地演读。师:来,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注意说话人的语气,非人哉语气强些, 声音往上扬,读出故事的味道,“非人哉”,一二起。师:其他同学呢,你们选“喂”还是选“请问”,继续说下去。生13:我选“请问”,我觉得友人一开始是礼貌的,你看尊君在否, 很懂礼仪的,虽然后面生气了,也骂人了,那是一时冲动,骂了他其 实也后悔了,因为他后来还向元

15、方道歉了,所以,我觉得选择“请问” 更合适。师追问:友人道歉了,向元方道歉,元方当时多大啊?众生:7岁。师追问:堂堂七尺男儿竟然向一个七岁小孩道歉,你们觉得这样的人 怎么样?生14:爷们,有错就改,而且在大庭广众下,下了车向小孩子道歉, 也不顾及自己的面子。生15:勇,有担当,错了就改。师追问:这样说来,友人的优点也好多啊,那么这样的人究竟是怎样 的人?生16:他也是洒脱之人,生气了就骂人,骂错了就道歉。生17:友人是直率的人,直来直去,不考虑后果。师:由此可见友人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众生:率真的人。师:哦,原来,友人是率性而为的人,这个人太可爱了,元方呢,他 又是怎样的人呢,我们也来做一个选

16、择题:请在这段对话前面选择一 个招呼语:“非也”和“非也非也”幻灯出示5:选择题二:请在这段对话前面选择一个招呼语元方日:非也/非也非也“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同桌之间展开激烈地讨论,思考酝酿几分钟。)师:讨论得很激烈,现在请亮出你们的观点来,谁先来?生1:我觉得应该选“非也非也”吧,因为从元方说话这么有条理可 以看出,元方说话挺注意礼貌的。师:哦,这个发现很有意思,元方说话怎么有条理啦,你具体来说说。生1:他把事情分析给友人听,就是说:你和我父亲相约在日中,我 父亲也等你了,只是你自己到时间了还没来,还骂人家的儿子,这样 很没礼貌的,元方讲得有条有理的

17、,所以,应该选“非也非也”更合 适。师追问:那你觉得“非也非也”的语气和“非也”的语气有什么不 同?生1:前者和气点,后者有点不给人留面子的感觉。师:你的感觉真好,其他同学呢?生2:我选“非也”。师:不同的声音,为什么?生2:元方的确是有礼貌的,这一点我不否认,从这个君啊、家君啊 都可以看出,这说明他爸爸对他的教育很好。(众生笑。)师(激动地):哦,好,你继续说下去。生2:但是友人毕竟骂自己的父亲了,而且还骂得很难听:不是人! 哪个做儿子的愿意听到这个,更何况当时还有那么多小朋友在场,真 没面子,我感觉元方是不服气的,他觉得友人太过分了,迟到了还骂 我的爹,所以说话语气是坚决的,所以我坚持选“

18、非也”。师:你很适合去探究,你说话很有条理,真有才!其他同学呢,精彩 继续。(学生的大脑己被激活,发言很是精彩。) 生3:我也觉得选“非也”更合适,一个小孩子哪会想那么多,第一 反应就是友人错了,不该骂人,所以对友人的语气应该是坚决的。师追问:你是说小孩子嘛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应该有小孩子的性 情,对吧,小孩子怎样的性情?生3:对,就是天真、直率。师:很有道理。(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多,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个个跃跃欲试。)生4:我感觉选“非也非也”更婉转,语气轻,从元方说的话来看, 一个7岁的孩子能这样有条理的说话,可见这个元方很有才,一般有 才的人也就更懂礼,所以说话语气会很注意的。师微笑:你

19、的愿望很美,有才的人也更应该懂礼,哈,有意思。生5:刚才老师说了,这些古人在称呼上是很讲究的,因为当时的整 个文化是这样的,很懂得礼仪,既然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样的 文化背景里出来的小孩子也会被感染,也懂得礼仪,所以称自己的父 亲:家君,称友人为君,所以,元方只能选“非也非也”,语气轻, 这样就符合当时的礼仪文化。师纠正:你太牛了,我怎么没想到这点呢。但是,我想给你加一个词 啊,“在这样的文化背景里熏陶出来的小孩子也会被感染,加上熏陶 一词让你的语言表达更显书卷气。来,奖励你,你为我们读读这一段, 读出一点故事的味道,好吗?生5:动情地读起来师(故意迂回了一下,想引发更强的争锋):我们也来

20、读读这一段, 想想无方是不是只能选“非也非也”,因为当时的文化是这样的啊, 看看还有没有新的发现,结合文章句子再来说一说。生6:老师,我觉得无方没有礼貌。师:哦,有新的发现了,了不起,你具体说说。生6:当友人下车引之,向他道歉,元方却头也不回,入门不顾,所 以,我觉得选“非也”更合适。师:这位同学很善于思考,同学们讨论一下,觉得这位同学说的在不 在理啊!(一石激起千层浪,众生讨论得很激烈。)师:我们来交流一下生7:老师,我认为元方确实没礼貌,因为友人是父亲的朋友呀,好 歹得给大人一个面子,给他一个台阶下,这样“入门不顾”,让友人 很尴尬,所以,我觉得我同桌的发言是对的,应该选“非也”。生8:我

21、不同意你们俩的意见,我认为你们太求全责备了,元方才7 岁,一个小孩子懂不了那么多的。师(故意地迂回了一下):哦,那照你这样说,元方这样“入门不顾” 做得很漂亮,我们都要向他学习,对吧?生8:老师,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觉得元方的“入门不顾”只是 小孩子的一种可爱。师追问:这是一种怎样的可爱,用哪个词形容他最合适不过?生8:率真。师:嗯,同学们说的都有自己的道理,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元 方也是率性而为的人。这是一种小孩子的率真(停顿)读到这儿,我们发现友人有他的直率, 元方有他的率真,那么那个神秘的陈太丘呢,你们觉得他是怎样的人 呢?生9:也是率真吧,因为,他说走就走,难道不是率真吗?师:说走就走,而且走得是干干净净,真是有其子必有一一 众生:其父啊师:而这些人都是文人,是率真的文人。(师边说边完成板书:率真 的文人)师:陈太丘也是率性之人,我们再来看一看一个关于陈太丘的故事 “梁上君子”幻灯出示6:年荒岁歉的一个夜里,有个小偷进入陈蹇的家中,躲在梁上。陈蹇暗 中发现了,却假装不知道,只是把全家人都叫起来,说:“人啊,不 可不自我勉励。行为不善的人未必其本性就是坏的,只是因为养成了 坏习惯,才做出坏事来,梁上的那位君子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