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_第1页
全国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_第2页
全国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_第3页
全国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_第4页
全国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力资源知识)全国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20XX年XX月多年的企业咨询豉问经验.经过实战验证可以落地机行的卓越管理方案,值得您下载拥有2002年全国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分析2003-04-10资料来源: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壹、简介截止2002年四季度,全国有89个城市报送了本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情况信息。这89个城市分布于全国各大区域,拥有市区人口1.24亿人,占全国地级之上城市市区人口的48%;拥有市区从业人员(含城镇个体劳动者)5391万人,约占全国地级之上城市市区从业人员的55%。和去年年底相比,增加了27个城市,占全国地级之上城市市区人口的比重上升了5个百分点,

2、占全国地级之上城市市区从业人员的比重上升了7个百分点。覆盖范围进壹步扩大。89个城市的地区分布情况方案中所统计的数据为这些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共职业介绍服务机构所采集的劳动力供求情况信息,均为本期有效数。2002年,89个城市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的劳动力累计858.6万人次,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力市场招聘各类人员677.8万人次,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求人倍率约为0.79。(见表1)表1.供求总体情况/需求人数(人)求职人数(人)求人倍率上期结转8733781838872/本期新增59045206747492/合计677789885863640.792002年全国89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情况主要

3、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从全年总体情况见2002年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求人倍率为季度的0.65升至2002年四季度的0.89。综合供求总体情况趋于缓和。(见图1)分产业需求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产业需求格局基本稳定。和2001年相比,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下降了1.7个百分点。分行业需求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2001年相比,三大行业需求增长了务业。0.79。分季度见,其求人倍率从2001年壹2001、2002俩年的数据,劳动力市场职业1.6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的需求比重则制造业和社会服务业三大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依然占据主体,和7.9个百分点,其中增长幅度较大的是制造业和社会服分用人单位需求私营及个体

4、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用人需求占据主体地位。分季度见,私营及个体经济和股份制经济用人需求的呈现上升态势;而国有、集体企业的用人需求呈现出逐季下降的趋势。分职业(大类)类别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主要集中于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俩大职业。从供求情况对比来见,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供求关系相对缓和壹些,其求人倍率分别为0.9、0.85和0.7。分求职人员类别于所有求职人员中,失业人员是求职主体。和2001年相比,求职人员中失业人员的比重增长了8.8个百分点。分季度见,求职人员中失业人员基本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增长幅度较大的是就业转失业人员和新成长失业青年。招聘、应聘条

5、件分析分性别,从对劳动力的需求见,72.8%的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性别有明确要求;从求职者的性别结构见,男性略高于女性。分年龄,16-34岁的劳动者即是需求主体又是主要的求职群体。从供求情况对比见,16-24岁、25-34岁年龄组劳动力供求关系的紧张程度要明显缓和于其他年龄组,尤其2002年壹季度以来基本呈现逐季缓和的态势;而45岁之上年龄组的劳动力供求关系则相对紧张。分文化程度,对劳动力的需求和劳动力供给主要集中于高中文化程度。从供求情况对比见,除硕士之上文化程度劳动者以外,各文化层次的劳动者均处于求职人数大于需求人数的状态。分技术等级,对劳动力的需求和劳动力供给主要集中于职业资格五级、职业资

6、格四级和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求职人员的技术等级构成基本和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技术等级的要求相匹配。从供求情况对比见,各技术等级的劳动力处于需求人数大于求职人数的情况,相对而言,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求职者所面临的就业压力要低于其他求职者,求人倍率相对较高的是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职业资格二级(技师)、职业资格壹级(高级技师)。二、分产业、行业劳动力需求从需求总量见,2002年监测城市第壹、二、三产业需求人数所占比重依次为1.9%、27.3%和70.9%,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产业需求格局已经形成。和2001年相比,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1.6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的需求比重则下降了1.7个

7、百分点。(见表2)分季度见,第壹、二、三产业的需求结构基本稳定,第三产业的需求壹直保持于70%左右;第壹产业则保持于3%以下;第二产业各季度的变动稍大,需求所占比重2002年略有上升(见图2)。表2.按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产业需求人数(人)所占比重(%)和上年相比需求变化()第壹产业1283951.9%+0.1第二产业184709327.3%+1.6第三产业480241070.9%-1.7合计6777898100.0%/从行业需求见,2002年各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集中于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制造业和社会服务业三大行业,其用人需求分别为32.4%、21.7%和19.8%,三者合计约占总需求的73.9

8、%。和2001年相比,三大行业需求增长了7.9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长幅度最大,增长了4.2个百分点,其次是社会服务业,增长了2.3个百分点(见表3)。分季度见,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制造业和社会服务业三大行业的劳动力需求比重呈现稳定增长态势。2002年四季度和2001年壹季度相比,三大行业合计需求比重增长12.2个百分点,其中,社会服务业增长幅度较大,增长了近7个百分点。(见图3)表3.按行业分组的需求人数行业需求人数(人)所占比重()和上年相比需求父化(百分点)农、林、牧、渔业1178831.7%+0.8采掘业514870.8%+0.2制造业147329421.7%+4.2电力、煤气及水的生

9、产和供应业889701.3%+0.2建筑业2812464.1%0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99150.1%0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2217323.3%+0.1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219320232.4%+1.4金融业、保险业2348893.5%-0.3房地产业1479042.2%-0.3社会服务业134055919.8%+2.3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852201.3%-0.2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1077971.6%-0.3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1061.6%-1.1业737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566000.8%+0.2其他行业2604633.8%-6.9合计67778981

10、00%/三、用人单位需求情况从用人单位经济类型见,私营及个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用人需求占据主体地位,俩者所占比重之和约为61.9%,和2001年相比,增长了7.8个百分点;而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需求比重仅占12.6%,和2001年相比,下降了3.1个百分点(见表4)。分季度见,私营及个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用人需求的呈现上升态势;而国有、集体企业的用人需求呈现出逐季下降的趋势(见图4)。表4.按经济类型分组的需求人数需求人数所占比重和上年相比经济类型需求父化(人)(%)(百分点)企业629566192.9/其中:国有企业3844346.1-2.1集体企业4097066.5-1.0私营及个体企业22

11、0360935.0+4.2联营企业2810624.5+0.5股份制企业169228926.9+3.6外商投资企业5401708.6+1.2港、澳、台投资企业3927526.2+0.6其它企业3916396.2-6.8事业877341.3/机关260320.4/其他3684715.4/合计6777898100/四、分职业供求情况分析从各类职业的需求情况见,2002年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是用人需求的主体,所占比重分别为42%和27.2%,二者合计为69.2%。从各类职业的求职情况见,求职人数相对集中的职业也是商业和服务业人员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所占比重分别为34.9%和24.2%

12、,俩者合计约占总求职人数的59.1%。从供求情况对比来见,2002年各职业(大类)的供求情况均处于求职人数大于需求人数的情况,求人倍率均小于1。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供求关系相对缓和壹些,其求人倍率分别为0.9、0.85和0.7。(见表5)分季度见,大体而言,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的供求情况略好于其他职业(大类)(见图5)。表5.按职业分组的供求人数职业类别需求人数(人)需求比重(%)和上年相比需求变化(百分点)求职人数(人)求职比重(%)和上年相比求职变化(百分点)求人倍率和上年相比供求变化单232-1.364-0.0.6-0.位负责6153.410444.28202

13、人专80511.-1.10912.0.7-0.业技术81192866480002人员办73310.+012014.-1.0.5+0事人员6918.20641039.10和后关人员商业和服28442.-2.29934.-2.0.9+0务业人7853017482960.07员农林牧渔1121.7+01682.0+00.6+0水利生144.3985.14.14产人员生产运输18427.+420724.+20.8+0设备操61342725725.11作工其1992.9-0.2853.3/0.6+0他65036297.24无/3934.62.6/要求662合67710/85810/0.7+0计78980

14、.063640.0%9.08五、求职人员分类于所有求职人员中,失业人员所占比重最高为58.5%,其中就业转失业人员占25.9%,新成长失业青年占20.1%,其他失业人员占12.5%;其次其他人员(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占21.2%;再次是下岗职工,占10.6%。和2001年相比,求职人员中失业人员的比重增长了8.8个百分点,而其他人员和下岗职工的比重则有所下降,分别下降了5和0.6个百分点(见表6)。分季度见,总体而言,求职人员中失业人员基本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就业转失业人员的增长幅度最大,上升了7.5个百分点,其次是新成长失业青年,增长了6.7个百分点(见图6)。表6按求职人员类别分组的求职人

15、数求职人员类别需求人数(人)所占比重(%)和上年相比需求父化(百分点)新成长失业青年172911320.1+3.6就业转失业人员222047025.9+4.1其他失业人员107560812.5+1.1于业人员4682195.5-2.9卜岗职工90966310.6-0.6离退休人员742880.90于学人员2845133.3-0.1其他人员182449021.2-5.0合计8586364100.0/六、招聘、应聘条件分析1.性别从对劳动力的需求见,72.8%的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性别有明确要求,其中,对女性的需求略高于男性。从求职者的性别结构见,男性略高于女性。求职人员中男、女的比重分别为52.9

16、%和47.1%。从供求平衡情况见,男性和女性的求人倍率分别为0.73和0.86,俩者均处于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的状态(见表7)。和2001年相比,男性和女性的求人倍率略有是上升,分别增长了0.08和0.09。分季度见,男、女性的求人倍率均呈现缓慢上升的态势,总体而言,女性的求人倍率略高于男性(见图7)。表7.按性别分组的供求人数需和上求和上衣和性需求求比重年相比需求职职比重年相比求人倍上年相比别人数(人)(%)求父化(百人数(人)(%)职变化(百分点)分点)率供求变化23234535(+0.男+3.3-0.348174.397192.9.730826034044()+0.女+3.3+0.3

17、98678.566457.1.8609无1842要32147.2-6.6/求合67718581()/计789800.0636400.0.79注:关于求人倍率的计算:表7中“无要求”壹栏数据1843214,已按照表中实际男、女的求职比例分别加权计入男、女需求人数,然后,再以“需求人数/求职人数”算出求人倍率。加权分配后的男女需求人数未列入本表中。以下“年龄”、“文化程度”中“无要求”壹栏处理方法同此表。2.年龄从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年龄要求见,89%之上的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年龄均有所要求。分年龄组见,16-34岁之间的劳动者构成单位用人需求的主体,约占总体需求的69.2%,其中,对16-24岁之间

18、劳动者的需求约占35.8%,对25-34岁之间劳动者的需求约占33.4%。从求职者的年龄构成来见,求职者同样以青壮年为主体,16-34岁的求职者约占总求职人数的71.1%。其中,16-24岁之间的求职者占38%,25-34岁之间的求职者占33.1%。求职者的年龄构成和用人单位的年龄需求结构基本壹致。从供求情况对比见,各年龄组的劳动力供给均大于劳动力需求。相对而言,25-34岁、16-24岁年龄组的求职者所受到的就业压力略低于其他年龄组,其求人倍率分别为0.88和0.83;而高年龄组的求职者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其中,45岁之上年龄组的就业压力最大,求人倍率仅为0.59。(见表8)。分季度见,16

19、-24岁、25-34岁年龄组劳动力供求关系的紧张程度要明显缓和于其他年龄组,尤其2002年壹季度以来基本呈现逐季缓和的态势;而45岁之上年龄组的劳动力供求关系则相对紧张(见图8)。表8.按年龄分组的供求人数年龄需求人数(人)需求比重(%)和上年相比需求父化(百分点)求职人数(人)求职比重(%)和上年相比求职艾化(百分点)人倍率和上年相比供求变化12423+1.3263-2.60+0.6-24岁85945.8307198.0.831425-34岁226492533.4-1.3284035133.1+0.4.88+0.0535-44岁101590815.0+0.5184187521.5+1.6.6

20、4+0.0445岁之上3265344.806434197.5+0.6.59+0.02无要求74193710.9-0.5/合计6777898100.0/8586364100.0/.790+0.083 .文化程度就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文化程度的要求来见,90%之上的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文化程度有要求。要求高中文化程度的用人需求占总体需求的41.9%;对大专之上文化程度求职者的需求25.9%。比重为22.5%;而对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需求比重仅从求职者的文化程度来见,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市场的求职主体,占全部求职者的45.3%;大专之上学历者占了总求职者的28.6%;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需求比重为2

21、6.2%。求职人员文化结构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结构基本壹致。从供求情况对比见,除硕士之上文化程度劳动者以外,各文化层次的劳动者均处于求职人数大于需求人数的状态;相对而言,初中及高中文化程度的求职者面临的就业压力略缓于其他各文化程度的求职者。(见表9)分季度见,初中及以下和高中文化程度劳动力供求关系略微趋于缓和,大学文化程度劳动力供求关系则二、三季度相对缓和,壹、四季度相对紧张(见图9)。表9.按文化程度分组的供求人数化程度文需求人数(人)需求比重(%)和上年相比需求艾化(百分点)求职人数(人)求职比重(%)和上年相比求职艾化(百分点)人倍率和上年相比供求变化初中175222420.1及+7.9+6

22、.444085.981336.2.864以下高28343884()0.1+1.0-4.1中76401.933035.2.815大1111-4.41882-0.1-0.专03046.488842.0.6707=大3665.-3.35286.-1.9-0.学44247532.7706硕士4400.-0.93720.-0.31-0.之667914.2658上无6659.要0388-0.3/求合6771/8581/0.0计789800.0636400.0.7984 .技术等级或职称从用人单位对技术等级要求见,对技术等级有明确要求的约占总需求人数的52.9%,主要集中于职业资格五级、职业资格四级和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其所占比重合计为45.4%。从求职人员的技术等级构成来见,52.5%的求职者均具有某种技术等级认定,主要集中于职业资格五级、职业资格四级和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