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年 级八年级学 科物理版 本上海科技版课程标题第四章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一、考点突破:知识点要求层次具体新课标要求透镜了解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并知道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二、重难点提示:重点:1. 认识透镜的作用;2. 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难点: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梳理:一、知识脉络图二、知识点拨(一)透镜(l)透镜的类型透镜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按其形状可分为两类:凸透镜和凹透镜。名称定义(特点)实物图形凸透镜(会聚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凹透镜(发散透镜)中间薄、边缘厚(2)透镜的基本概念概念定义图示主光轴通过透镜的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2、叫主光轴(画主光轴应用点划线)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用字母“O”表示。可以认为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上焦点焦距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会聚的点叫凹透镜的焦点,用字母“F”表示,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且对称。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字母“”表示。凸透镜两侧的焦距相等凹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它后变得发散,且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凹透镜的虚焦点(3)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例如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到焦点上,如图甲所示。由于光路可逆
3、,若把光源放在焦点上,光源射向凸透镜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变为平行光,因此利用凸透镜可产生平行光,如图乙所示。 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例如一束平行光射在凹透镜上,通过凹透镜发生折射后向外散开(图甲),具反向延长线交于焦点F。思考:试根据光路可逆性原理,分析图乙。甲乙说明: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指出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而言靠近主光轴。平行光、发散光、会聚光经过凸透镜时都出现会聚的情况。(如图所示) 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是指光线通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比原来的入射光线沿原方向传播时更远离主光轴,如图所示。 测定凸透镜焦距最简单的方法:让平行光透过凸透镜会聚于一点,用刻度尺测出
4、此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4)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透镜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或射向凹透镜另一侧焦点的入射光线射向光心的光线凸透镜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凹透镜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经凹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二)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凸透镜成像的三个重要物理量:焦距、物距、像距。 凸透镜的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物距,用u表示; 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像距,用v表示。(2)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a. 提出问题:凸透镜成什么样的像?是实
5、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b.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焰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让烛焰透过凸透镜分别成缩小、等大、放大的实像; 测出成像清晰时的物距和像距; 让烛焰透过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 测出成像清晰时的物距。c.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参考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焦距像的性质物距像距像的其他性质12倒立、缩小的像6015与物分居透镜的两侧,能用光屏承接4816倒立、等大的像2424与物分居透镜的两侧,能用光屏承接倒立、放大的像1648与物分居透镜的两侧,能用光屏承接156
6、0不能成像12出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正立、放大的像8与物在透镜的同侧,不能用光屏承接6d. 分析与论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如下表。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像的性质正立或倒立缩小或放大实像或虚像倒立缩小实像倒立等大实像倒立放大实像不能成像正立放大虚像【说明】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总结出以下三点: 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处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不论成实像还是成虚像,物体离焦点越近所成的像越大,像离凸透镜也越远。 实像总是倒立的,能呈现在光屏上;虚像是正立的,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注意】实验时: 首先应知道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本实验中所选凸透镜的焦距最好在1020 cm,太大或太小
7、都不方便; 应把蜡烛、凸透镜、光屏按顺序放在光具座上,将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的中心位置,调整蜡烛和光屏的高度,使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焰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烛焰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能完整地落在光屏的中央,便于观察。(3)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种类倒正大小能否成在光屏上实际上是否存在像的位置实像倒立有的放大,有的缩小能实际上是存在的像和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两侧虚像正立都是放大的不能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只能透过凸透镜看到虚像像和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一侧典型例题:知识点1:透镜例题1 在下图所示的方框中各有一个透镜,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传播方向,请在方框中填入适当的透镜。
8、思路导航:在图A中,平行光线经过透镜后,变得发散,所以框中应是凹透镜;图B中,平行光线经过透镜后交于一点,即变得会聚,所以框中应是凸透镜;图C中,会聚光线经过透镜后变成了平行光线,即变得发散了,所以框中应是凹透镜;图D中,发散光线经过透镜后变为会聚光线,框中应是凸透镜。答案:如图所示。例题2 如图所示,完成光路图。思路导航:根据透镜对光线的作用,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必跟主光轴平行,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交于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射向凹透镜的光线,如果其延长线通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必跟主光轴平行。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
9、向不变。答案:如图所示例题3 想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图中的( )A. A点 B. B点C. C点 D. D点思路导航:在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中,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当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焦点上时,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均平行于主光轴,故应将小灯泡放在D点。答案:D例题4 如图所示,L1为入射光线,L2为出射光线。请在图中添加合理的光学器件。(注意所添加的器件位置要正确)思路导航: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能够使光线发生如题图中所示的方向偏折的光学器件有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要作出平面镜,根据光的反射原理,可画出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角平分
10、线,再作出其垂线即为平面镜;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另一侧的焦点;过凸透镜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从凹透镜一侧射向另一侧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答案:如图所示知识点2: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例题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焦距等于10cm的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1)将蜡烛放在A点,光屏放在B位置上,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2)
11、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次数123456物距/cm403530252015像距/cm13.5141516.72030 在14次实验中,所成的像为倒立、 的实像。 第6次的像比第5次的像 (选填“大”或“小”)(3)将蜡烛放在C点,观察到烛焰的正立、放大的虚像后,若希望看到更大的虚像,应该将蜡烛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思路导航:从装置图可知,此时蜡烛在2f以外,所成的像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1f与2f之间,所以应将光屏向左移动;14次实验,蜡烛均在2f以外,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第5次实验的蜡烛正好在2f处,此时成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
12、而第6次实验的蜡烛在1f与2f之间,此时成一个放大、倒立的实像;蜡烛在C点时是位于1f以内,此时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蜡烛越靠近焦点像越大,所以为得到更大的像,应将蜡烛向左移动,使其靠近焦点。答案:(1)左 (2)缩小 大 (3)左 例题2 (广东中考)小王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桌上现有A、B两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10cm。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1)小王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应选用 _凸透镜(选填“A或“B”)。(2)小王在图中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
13、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次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cm光屏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cm光屏上像的大小16012缩小23015缩小32020等大41530放大51260放大 从实验次序2、3、4可以看出,当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_; 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_。(3)你认为小王同学的实验过程是否全面?请提出你的看法(只需写出一种)。答:_。思路导航:(1)要解决此题,需要认真分析A、B凸透镜焦距的数值,如果选择A透镜,当“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的u2f时,即物距大于100cm,此时fv2f,即像距大于50cm小于100
14、cm,而实验所用光具座上的标尺的刻度范围是“0100cm”,所成的像的位置超出了光具座的范围,在光屏上不能看到清晰的像。所以不能选A透镜,只能选择B透镜。(2) 分析表中数据发现物距越来越小,像距越来越大,像由缩小到等大到放大。 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来越大,像距越来越小,即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减小。(3)小王同学的实验过程不够全面,因为他只记录了像的大小,没有记录像的正倒,所以他的记录不全(或只通过一块凸透镜的成像情况,就得到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欠普遍性,或只研究了凸透镜成实像的情况,没有研究其成虚像的情况)。答案:(1)B(2)大;减小 (3)不够全面,因为他只记录了像的大小,没有
15、记录像的正倒(合理即可)点评:此题通过列举一些实验数据考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让学生通过数据总结结论,考查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这种考查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困难的。针对这部分习题要把整个习题读完,对照题目给定的一些结论进行仿写,避免没有头绪。例题3 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蜡烛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观察烛焰分别在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 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 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C. 烛焰位于b点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D. 烛焰位于d点时,成放大的虚
16、像思路导航: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在成像时具有“物近像远像越大”的特点,根据此结论可判断,烛焰位于a点时,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在b点和c点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由于c点比b点和a点离焦点近,故c点成的实像最大。当在d点时成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答案:C例题4 小刚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图中的光屏向 调整(选填“上”或“下”)。 (2)实验时,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 10 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 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得到一个倒立、 的清晰的像。 思路导航:在探究凸
17、透镜成像规律时,只有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像才能成在光屏上的中央,所以光屏要向下调整。当烛焰距凸透镜15 cm,即物距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二倍焦距时,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光屏上得到的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1)下(2)放大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解答时应先分析物距在什么范围内,由此判断成像情况。随堂练习:把高2 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一个 4 cm高的像,物体与凸透镜间的距离可能是( )A. 7.5 cm B. 12.5 cm C. 4.5 cm D. 10 cm思路导航:由题意可知,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
18、因此物体必须置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在5cm到10cm的范围内,由此可判断A选项正确。答案:A点评:解此类问题要注意根据像的情况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高频疑点:1. 对“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理解不透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是指光线经凸透镜后较入射光线向主光轴靠拢,而不是一定会聚于一点;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是指光线经凹透镜后较入射光线偏离主光轴。例题 如图所示,画出了光线经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则在虚线处的透镜应是( )A. 凸透镜 B. 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可以C. 凹透镜 D. 凸透镜和凹透镜都不可以思路导航: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指从透镜出射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远离”主光轴了,不能将发散作用理解为出射光线是发散的,如果射向凹透镜的光线是会聚的,经过凹透镜以后,可能仍然是会聚的,但比入射光线会聚的远了,这说明透镜起到了发散作用,此题正是这种情况。答案:C2. 错误理解物距变化造成像的变化:出错的原因是不能正确判断物距变化后与焦距和二倍焦距的关系。解答时应先明确凸透镜的焦距,再判断变化后的物距在什么范围内,最后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解答。例题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缩小的像,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为 20 cm,当烛焰与凸透镜间的距离为 30 cm时,烛焰所成的像(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帘窗安装合同范本
- 顾客洗纹身合同范本
- 小学生合同范本
- 重大决策事前法律咨询与法律顾问签字背书制度
- 咨询分包合同范本
- 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甄选10篇)
- 无人驾驶产业发展趋势展望
- 市场调研协议书格式
- 二次元文化产业市场现状与前景研究
- 2025年大数据营销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
- 女性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存
- 2024版体育赛事赞助对赌协议合同范本3篇
- 环卫公司培训课件
- 仓库年度评审报告范文
- 《工会财务与会计》课件
- 工商银行-(招聘笔试题)
- 物业保洁员礼节礼貌培训
- 八年级物理上册课程纲要
- 普外科出院患者随访制度
-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DB65-T 4773-2024 生物安全实验室消毒技术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