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渐开线圆柱齿轮公差与检测_第1页
第9章 渐开线圆柱齿轮公差与检测_第2页
第9章 渐开线圆柱齿轮公差与检测_第3页
第9章 渐开线圆柱齿轮公差与检测_第4页
第9章 渐开线圆柱齿轮公差与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九章 渐开线圆柱齿轮公差与检测9.1 概 述9.2 齿轮误差的评定指标及检测9.3 齿轮副误差的评定指标及其检测9.4 齿轮精度标准及其应用实例9.1 概 述 在机电产品的传动装置中,齿轮传动的应用极为广泛,种类也很多。这种传动机构由齿轮副、轴、轴承及箱体(或支承座)等组成,其运转性能的好坏与齿轮的制造、安装精度以及支承部件质量密切相关。 根据用途和工作条件的不同,对齿轮传动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使用要求: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传动的平稳性、载荷分布的均匀性、 传动侧隙。9.1.1 齿轮传动的实际使用要求9.1.1 齿轮传动的实际使用要求1. 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从齿轮啮合原理可知,理论上在一对的渐

2、开线齿轮传动过程中,两轮之间的传动比是恒定的,这时的传递运动是准确的。但实际上由于齿轮的制造和安装误差,从动轮在一转过程中,实际转角往往不同于理论转角,常产生转角误差齿,导致传递运动的不准确。要使齿轮副的传动误差尽可能小,必须要求齿轮在旋转一转范围内,齿轮副的传动比尽可能不变。2. 传动的平稳性 传动的平稳性是指齿轮在转过一个齿距角的范围内,其最大转角误差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使齿轮副瞬时传动比变化小,以保证传递运动的平稳性。齿轮在传递运动过程中,由于受齿廓误差、齿距误差等影响,从一对轮齿过渡到另一对轮齿的齿距角的范围内,也存在着较小的转角误差,并且在齿轮一转中多次重复出现,导致一个齿距角内瞬时

3、传动比也在变化。一个齿距角内瞬时传动比如果过大,将引起冲击、噪声和振动,严重时会损坏齿轮。3. 载荷分布的均匀性 载荷分布的均匀性是指在轮齿啮合过程中,工作齿面沿全齿高和全齿长上保持均匀接触,并且接触面积尽可能的大。齿轮在传递运动中,齿轮的工作齿面不可能全部均匀接触。如载荷集中于局部齿面,将使齿面磨损加剧,甚至轮齿折断。可见,齿轮传动装置还要求轮齿在运转中齿面接触良好,使载荷均匀分布在齿面上,避免引起轮齿但应力集中或造成局部磨损,从而使装置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较长的使用寿命。4. 传动侧隙图 传动侧隙是指齿轮在运转过程中,主、从动齿轮的非工作齿面间所形成的间隙。齿轮副侧隙(见图9-1)对储藏润

4、滑油,补偿齿轮传动受力后的弹性变形和热变形,以及补偿齿轮及其传动装置的加工误差和安装误差都是必要的。但对于需要反转的齿轮传动装置,侧隙又不能太大,否则回程误差及冲击都较大。为保证齿轮副侧隙的合理性,可在几何要素方面,对齿厚和齿轮箱体孔中心距偏差加以控制。在非工作齿面间应留有合理的间隙,否则会出现卡死或烧伤现象。9.1.1 齿轮传动的实际使用要求 齿轮在设计制造中,一般都应提出上述四个方面要求,但由于用途及其工作条件的不同,侧重点不同,合理确定齿轮的精度和侧隙要求是设计的关键。图9-1 齿轮副的侧隙9.1.1 齿轮传动的实际使用要求9.1.2 齿轮加工误差 在机械制造中,齿轮的加工方法很多,按渐

5、开线的形成原理可分为:仿形法,即用成型铣刀在铣床上直接铣出齿形;范成法,如用滚刀在滚齿机上滚齿、用插刀在插齿机上插齿,即利用齿坯与刀具的合成运动,多次切削形成需要的齿形。按范成法加工齿轮,其轮齿的形成,是滚刀对齿坯周期性地连续滚切的结果,犹如齿条与齿轮的啮合运动,过程中把多余的材料去除,如果滚刀和齿坯的旋转运动没有严格地保持相对运动关系,则切出齿距和齿形将不准确。齿轮产生的这种误差将随转角的变化而周期性变化。9.1.2 齿轮加工误差1. 齿轮加工误差的来源 图9-2所示为滚齿机滚切加工齿轮的情形,加工时产生误差的主要因素有:图9-2 滚齿机滚切齿轮(1) 几何偏心e1 几何偏心e1是指由于齿坯

6、定位孔与心轴外圆之间存在间隙,即图中齿坯定位孔的轴心线O1O1,与机床工作台的回转轴心线OO不重合,产生的偏心e1。9.1.2 齿轮加工误差 当齿坯在机床上安装有几何偏心e1,滚切出的齿轮,其齿圈上各齿到孔中心O1O1的距离是不等的,表现出齿距和齿厚不均匀,齿高不均匀。这样的齿轮按齿坯孔的中心线旋转时,使输出不匀速。这种传递运动的不准确,可认为是圆周切线方向的误差,故可把它称为“切向误差”。也就是说,切齿加工时的径向误差,结果是造成完工齿轮的切向误差。当以齿轮基准孔定位进行测量时,在齿轮一转内产生周期性的齿圈径向跳动误差,同时齿距和齿厚也产生周期性变化。 有几何偏心的齿轮装在传动机构中之后,就

7、回引起每转为周期的速比变化,产生时快时慢的现象。对于齿坯基准孔较大的齿轮,为了消除此偏心带来的加工误差,工艺上有时采用液性塑料可胀心轴安装齿坯。设计上,为了避免由于几何偏心带来的径向误差,齿轮基准孔和轴的配合一般采用过渡配合或过盈量不大的过盈配合。9.1.2 齿轮加工误差(2) 运动偏心e2 运动偏心是指由于分度蜗轮的轴心线O2O2与机床工作台的回转轴心线OO不重合,产生的偏心e2。运动偏心的存在使齿坯相对于滚刀的转速不均匀,忽快忽慢,破坏了齿坯与刀具之间的正常滚切运动,而使被加工齿轮的齿廓在切线方向上产生了切向误差。(3) 机床传动链的高频误差 加工直齿轮时,受分度传动链的传动误差(主要是分

8、度蜗杆的径向跳动和轴向窜动)的影响,使蜗轮(齿坯)在一周范围内转速发生多次变化,加工出的齿轮产生齿距偏差、齿形误差。加工斜齿轮时,除了分度传动链误差外,还受差动传动链的传动误差的影响。(4) 滚刀的安装误差和加工误差 滚刀的安装偏心e3使被加工齿轮产生径向误差。滚刀刀架导轨或齿坯轴线相对于工作台旋转轴线的倾斜及轴向窜动,使滚刀的进刀方向与轮齿的理论方向不一致,直接造成齿面沿轴向方向歪斜,产生齿向误差。滚刀的加工误差主要指滚刀的径向跳动、轴向窜动和齿型角误差等,它们将使加工出来的齿轮产生基节偏差和齿形误差。2. 齿轮加工误差对传动要求的影响 由几何偏心和运动偏心引起的误差都是影响齿轮传动的准确性

9、的,对于高速齿轮传动,也会影响到工作平稳性。9.1.2 齿轮加工误差 传动蜗杆和滚刀的转速比齿坯的转速高得多,它们所引起的误差在齿坯一转中多次重复出现,所以是属于短周期误差,所以机床传动链的高频误差主要影响齿轮传动工作的平稳性。 滚齿加工时,若滚刀的轴向进刀方向与要求的理论方向不一致(如立柱导轨与工作台主轴轴线不平行),会使完工齿轮的轮齿在轴向方向上产生误差,影响齿面接触,破坏承载的均匀性;若滚刀径向进刀有误差会引起轮齿的齿厚偏差,影响齿轮副的侧隙的大小。 此外,滚刀的齿形角误差会引起被加工齿轮的齿形角和基节等产生偏差,这些误差会影响齿轮传动的工作平稳性和载荷分布均匀性。9.1.2 齿轮加工误

10、差9.1.3 我国现行的齿轮精度标准 我国现行的齿轮精度国家标准有GB/T 10095.1-2008圆柱齿轮 精度制 第1部分:轮齿同侧齿面偏差的定义和允许值和GB/T 10095.2-2008圆柱齿轮 精度制 第2部分:径向综合偏差与径向跳动的定义和允许值。另外,还有四个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文件,属于“圆柱齿轮检验实施规范”,包括四个部分。第1部分:GB/Z 18620.12008轮齿同侧齿面的检测;第2部分:GB/Z 18620.22008径向综合偏差、径向跳动、齿厚和侧隙的检验;第3部分:GB/Z 18620.32008齿轮坯、轴中心距和轴线平行度;第4部分:GB/Z 18620.42008

11、表面结构和轮齿接触斑点的检验。 这些国家标准规定了较多种类的误差评定项目,可分为如下几类:(1) 控制传递运动准确性的齿轮转一周范围内的误差。(2) 齿轮转一齿范围内的误差,它主要引起齿轮冲击振动、传动不平稳。(3) 会使齿轮啮合时齿面接触不良的误差,其影响齿面载荷分布的均匀性。(4) 会引起齿轮副的齿侧间隙变化的误差。9.1.3 我国现行的齿轮精度标准9.2 齿轮误差的评定指标及检测9.2.1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的误差评定指标及其检测1切向综合总偏差Fi (tangential composite deviation) 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单面啮合时,在被测齿轮一转内,齿轮分度圆上实际

12、圆周位移与理论圆周位移的最大差值,以分度圆弧长计值(如图9-3所示)。从定义可知,它反映齿轮一转中的转角误差,说明齿轮运动的不均匀性,在一转过程中,其转速忽快忽慢,其值是在特定条件下测量得到的最大转角误差。由于测量是在较接近于工作状况下连续进行的,故较为真实地反映工作时的误差状况,它综合反映了被测齿轮圆周切线方向甚至直径方向上的误差,是评定齿轮传递运动准确性较为理想的指标。9.2.1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的误差评定指标及其检测图9-3 切向综合偏差 这项误差的测量要用到齿轮单面啮合误差检查仪,可直接画出误差曲线,计算得到相应的误差值。被测齿轮在适当的中心距下(有一定的侧隙)与测量齿轮单面啮合,同时

13、要加上一轻微而足够的载荷。根据比较装置的不同,单啮仪可分为机械式、光栅式、磁分度式和地震仪式等等。图9-4 为光栅式单啮仪的工作原理图。它是由两光栅盘建立标准传动,被测齿轮与标准蜗杆单面啮合组成实际传动。图9-4 光栅式单啮仪工作原理图 仪器的传动链是:电动机通过传动系统带动标准蜗杆和圆光栅盘I转动,标准蜗杆带动被测齿轮及其同轴上的圆光栅盘转动。 圆光栅盘I和圆光栅盘分别通过信号发生器I和将标准蜗杆和被测齿轮的角位移转变成电信号,并根据标准蜗杆的头数K及被测齿轮的齿数z,通过分频器将高频电信号f1作z分频,低频电信号f2 作K 分频,于是将圆光栅盘I和圆光栅盘发出的脉冲信号变为同频信号。 当被

14、测齿轮有误差时将引起被测齿轮的回转角误差,此回转角的微小角位移误差变为两电讯号的相位差,两电信号输入比相器进行比相后输出,再输入电子记录器记录,便可得出被测齿轮误差曲线,最后根据定标值读出误差值。9.2.1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的误差评定指标及其检测9.2.1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的误差评定指标及其检测2齿距累积总偏差Fp(total accumulative deliation) 齿距累积偏差Fpk 是指在端平面上,在接近齿高中部的与齿轮轴线同心的圆上,任意k个齿距的实际弧长与理论弧长的代数差,如图9-5 所示。理论上,它等于这k个齿距的各单个齿距偏差的代数和。除另有规定,齿距累积偏差Fpk 值被限

15、定在不大于1/8的圆周上评定。因此,Fpk的允许值适用于齿距数k为2 到小于z/8 的弧段内。通常,Fpk取k = z/8就足够了,如果对于特殊的应用(如高速齿轮)还需检验较小弧段,并规定相应的k值。 齿距累积总偏差Fp是指齿轮同侧齿面任意弧段(k=1z)内的最大齿距累积偏差。它表现为齿距累积偏差曲线的总幅值,如图9-6所示。9.2.1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的误差评定指标及其检测图9-5齿距偏差与齿距累计偏差 齿距累积总偏差能反映齿轮一转中偏心误差引起的转角误差,故齿距累积总误差可代替切向综合总偏差Fi作为评定齿轮传递运动准确性的项目。但齿距累积总偏差只是有限点的误差,而切向综合总偏差可反映齿轮每

16、瞬间传动比变化。显然,齿距累积总偏差在反映齿轮传递运动准确性时不及切向综合总偏差那样全面。因此,齿距累积总偏差仅作为切向综合总偏差的代用指标。9.2.1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的误差评定指标及其检测图9-6 齿距累积总偏差9.2.1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的误差评定指标及其检测图9-7 用齿距仪测量测距 图9-8 用万能测齿仪测齿距1活动测头;2固定测头;3被测齿轮;4指示表 9.2.1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的误差评定指标及其检测 齿距累积总偏差和齿距累积偏差的测量可分为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其中,以相对测量应用最广,中等模数的齿轮多采用这种方法。测量仪器有齿距仪(可测7级精度以下齿轮,如图9-7)所示和万能测

17、齿仪(可测4 到6 级精度齿轮,如见图9-8)所示。这种相对测量是以齿轮上任意一齿距为基准,把仪器指示表调整为零,然后依次测出其余各齿距相对于基准齿距之差,称为相对齿距偏差。然后将相对齿距偏差逐个累加,计算出最终累加值的平均值,并将平均值的相反数与各相对齿距偏差相加,获得绝对齿距偏差(实际齿距相对于理论齿距之差)。最后再将绝对齿距偏差累加,累加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被测齿轮的齿距累积总偏差。k个绝对齿距偏差的代数和则是k个齿距的齿距累积。9.2.1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的误差评定指标及其检测 相对测量按其定位基准不同,可分为以齿顶圆、齿根圆和孔为定位基准三种,如图9-10 所示。采用齿顶圆定

18、位时,由于齿顶圆相对于齿圈中心可能有偏心,将引起测量误差。用齿根圆定位时,由于齿根圆与齿圈同时切出,不会因偏心而引起测量误差。在万能测齿仪上进行测量,可用齿轮的装配基准孔作为测量基准,则可免除定位误差。图9-10 测量齿距 齿距累积误差与切向综合误差同是一项综合性的误差指标,但切向综合误差是连续地测量齿面上所有点的齿距误差,能全面地反映误差情况。齿距累积误差仅是在测量条件受到限制时才使用的代用指标。 9.2.1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的误差评定指标及其检测3径向综合总偏差Fi(radial composition deviation) 产品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双面啮合时,在产品齿轮一转内,双啮中

19、心距的最大变动量。径向综合总偏差是在齿轮双面啮合综合检查仪上进行测量的,该仪器如图9-11所示。将被测齿轮与基准齿轮分别安装在双面啮合检查仪的两平行心轴上,在弹簧作用下,两齿轮作紧密无侧隙的双面啮合。使被测齿轮回转一周,被测齿轮一转中指示表的最大读数差值(即双啮中心距的总变动量)即为被测齿轮的径向综合总偏差F,也可用记录装置画出中心距变动曲线,如图9-12所示。由于其中心距变动主要反映径向误差,也就是说径向综合总偏差F主要反映径向误差,它可代替径向跳动Fr,并且可综合反映齿形、齿厚均匀性等误差在径向上的影响。9.2.1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的误差评定指标及其检测图9-11 齿轮双面啮合综合检测仪测

20、量 图9-12 径向综合总偏差径向综合总偏差反映齿轮在一转范围内的径向误差,主要影响运动准确性。9.2.1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的误差评定指标及其检测 径向跳动Fr是指测头(球形、圆柱或砧形)相继置于齿槽内时,从它到齿轮轴线的最大和最小径向距离之差,如图在齿轮一转范围内,测量头在齿槽内,于齿高中部双面接触,测量头相对于齿轮轴线的最大变动量,如图9-13所示。检查时,测头在近似齿高中部,与左右齿面同时接触。图9-14是径向跳动测量结果的图例,图中齿轮偏心量是径向跳动的一部分。 图9-13 径向跳动的测量 径向跳动也是反映齿轮反映径向性质的误差指标,与径向综合总偏差的性质相似。但两者有一定区别,径向跳

21、动Fr仅在齿高中部一点上作测量,而径向综合总偏差Fi则在被测齿轮一转过程中,对齿面上所有啮合点作连续测量。因此,对同一齿轮测量,两者数值会不相同。所以,如果检测了径向综合总偏差Fi,就不用再检测径向跳动Fr。图9-14 径向跳动测量结果图例9.2.1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的误差评定指标及其检测9.2.1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的误差评定指标及其检测5公法线长度变动FW(base tangent length varation) 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公法线长度W是指跨越k个齿的两异侧齿廓的平行切线间的距离,理想状态下公法线应与基圆相切。公法线长度变动是指在齿轮一周范围内,实际公法线长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如图

22、9-15所示,公法线长度变动FW=Wmax-Wmin。GB/T 10095.1-2008和GB/T 10095.2-2008均无此定义。 它反映了齿轮机床上齿坯旋转机构传动误差的影响,而导致的齿廓在切线方向上产生的位置误差,可作为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的评定指标。9.2.1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的误差评定指标及其检测 公法线长度变动FW可用齿轮公法线千分尺测量,按选得的跨齿数测得齿轮一圈内所有的公法线长度值,取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就为这一误差。若被测齿轮轮齿分布疏密不均,则实际公法线的长度就会有变动。但公法线长度变动的测量不是以齿轮基准孔轴线为基准,它反映齿轮加工时的切向误差,不能反映齿轮的径向误差

23、,可作为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指标中属于切向性质的单项性指标。图9-15 公法线长度变动的测量9.2.1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的误差评定指标及其检测 综上所述,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的误差,为齿轮一转中出现一次的长周期误差,主要包括径向误差和切向误差。评定传递运动准确性的指标中,能同时反映径向误差和切向误差的综合性指标有:切向综合总偏差Fi、齿距累积总偏差Fp (齿距累积偏差Fpk );只反映径向误差或切向误差两者之一的单项指标有:径向跳动Fr、径向综合总偏差Fi和公法线长度变动FW。使用时,可选用一个综合性指标,也可选用两个单项性指标的组合(径向指标与切向指标各选一个)来评定,才能全面反映对传递运动准确

24、性的影响。此外,组合指标中若有一项超差,还不能立即判定齿轮不合格,还应增加检测Fp,以此为最终判定指标。9.2.2 影响传动平稳性的误差评定指标及其检测1. 一齿切向综合误差及公差fi一齿切向综合偏差是指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单面啮合时,在被测齿轮一个齿距角内,实际转角与设计转角之差的最大幅度值,以分度圆弧长计值。它是如图9-3所示的小波纹的变化幅度。在大多数情况下,直齿圆柱齿轮的切向综合误差曲线上的小波纹数等于被测齿轮的齿数,即其波纹波长为齿轮的一个齿距角,这种小波纹的幅度正是这一转角误差。由于其出现频率较高,所以主要影响传动平稳性。该误差同样要用齿轮单面啮合误差检查仪测量,数值可与切

25、向综合总偏差Fi同时获得。虽然Fi和fi是评价齿轮运动准确性和平稳性的最佳综合指标,但标准规定,它们不是必检项目。9.2.2 影响传动平稳性的误差评定指标及其检测2. 一齿径向综合偏差fi 一齿径向综合偏差fi是指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双面啮合时,在被测齿轮一齿距角内,双啮中心距的最大变动量,如图9-12所示。在径向综合误差曲线上,小波纹中的最大幅度值即是fi,它反映了基圆齿距偏差和齿形误差的综合结果,但该误差值会受非工作齿面误差的影响,与实际工作情况有偏离。它是在测量Fi的同时测出的,反映齿轮的小周期径向的误差,主要影响运动平稳性,但不如用一齿切向综合偏差fi客观。 这项误差同样要用齿

26、轮双面啮合误差检查仪测量获得.9.2.2 影响传动平稳性的误差评定指标及其检测3齿廓偏差(tooth profile deviation) 齿廓偏差是指实际齿廓偏离设计齿廓的偏离量,该量在端平面内且垂直于渐开线齿廓的方向计值。在GB/T 10059-2008标准中已用齿廓偏差代替齿形偏差的控制。(1) 齿廓总偏差F 齿廓总偏差是指在计值范围L内,包容实际齿廓迹线的两条设计齿廓迹线间的距离,如图9-16所示。图9-16 齿廓与齿廓总偏差1齿根圆角或挖根的起点;2相配齿轮的齿顶圆;3齿顶、齿顶倒棱或齿顶倒圆的起点9.2.2 影响传动平稳性的误差评定指标及其检测 图9-17为齿廓图,它是由齿轮齿廓检

27、查仪在纸上画出的齿廓偏差曲线。图中,LAF为可用长度,LAE为有效长度,L为计值范围,L为LAE的92%,图中F、E、A分别与图9-16中的1、2、3点对应。图9-17a为齿廓总偏差。 图9-17 齿廓图与齿廓偏差9.2.2 影响传动平稳性的误差评定指标及其检测(2) 齿廓形状偏差ff 齿廓形状偏差是指在计值范围L内,包容实际齿廓迹线的两条与平均齿廓迹线完全相同的曲线间的距离,且两条曲线与平均齿廓迹线的距离为常数,如图9-17b所示。平均齿廓迹线是实际齿廓迹线对该迹线的偏差的平方和为最小的一条迹线,可以用最小二乘法求得。 (3) 齿廓倾斜偏差fH齿廓倾斜偏差是指在计值范围L内,两端与平均齿廓迹

28、线相交的两条齿廓迹线间的距离,如图9-17c所示。9.2.2 影响传动平稳性的误差评定指标及其检测 齿廓偏差主要影响运动平稳性,这是因为齿廓偏差的存在,造成啮合接触点的偏离,从而引起瞬时传动比的变化。这种接触点偏离啮合线的现象在一对齿轮啮合转齿过程中会多次发生,其结果使齿轮一转内的传动比发生了高频率、小幅度地周期性变化,产生振动和噪声,从而影响齿轮运动的平稳性。齿廓偏差必须与揭示换齿性质的单项性指标组合,才能评定齿轮传动平稳性。同时,标准中规定齿廓形状偏差和齿廓倾斜偏差不是必检项目。 齿廓偏差常用采用展成法的专用单圆盘渐开线检查仪上进行测量,其原理如图9-18所示。以被测齿轮回转轴线为基准,通

29、过和被测齿轮1同轴的基圆盘2在直尺3上纯滚动,形成理论的渐开线轨迹,实际齿廓线与设计渐开线轨迹进行比较,其差值通过传感器5和记录器4画出齿廓偏差曲线,在该曲线上按偏差定义确定齿廓偏差。图9-19是单圆盘渐开线检查仪的工作原理图。 9.2.2 影响传动平稳性的误差评定指标及其检测图9-18 齿廓展成法测量原理1被测齿轮;2基圆盘;3直尺;4记录器;5传感器 图9-19 单盘渐开线检查仪的工作原理 9.2.2 影响传动平稳性的误差评定指标及其检测4.基圆齿距偏差fpb 基圆齿距偏差fpb是指实际基节与公称基节之差,如图所示。它主要是由刀具的基节偏差和齿形角误差造成的。实际基节是指基圆柱切平面与两相

30、邻同侧齿面相交,两交线之间的法向距离。基圆齿距偏差的存在会引起传动比的瞬时变化,即从上一对轮齿换到下一对轮齿啮合的瞬间发生碰撞、冲击,影响传动的平稳性。GB/T 10059.1中没有规定基圆齿距偏差fpb,而在GB/Z 18620.1-2008中给出了这个检测参数。它可作为评定齿轮传动平稳性中属于换齿性质的单项指标,必须与反映转齿性质的单项指标组合,才能评定齿轮传动平稳性。 这项误差的测量用到齿轮基节误差检查仪,可测量模数为216mm的齿轮,如图9-20a所示。活动量爪的另一端经杠杆系统和与指示表相连,旋转微动螺杆可调节固定量爪的位置。利用仪器附件(如组合量快),按被测齿轮基节的公称值Pb调节

31、活动量爪与固定量爪之间的距离,并使指示表对零。9.2.2 影响传动平稳性的误差评定指标及其检测 测量时,将固定量爪和辅助支脚插入相邻齿槽(图9-20b),利用螺杆调节支脚的位置,使它们与齿廓接触,借以保持测量时量爪的位置稳定。摆动检查仪,两相邻同侧齿廓间的最短距离即为实际基节(指示表指示出实际基节对公称基节之差)。在相隔120处对左右齿廓进行测量,取所有读数中绝对值最大的数作为被测齿轮的基圆齿距偏差 图9-20 齿轮基节检查仪9.2.2 影响传动平稳性的误差评定指标及其检测5. 单个齿距偏差fpt图9-21 单个齿距偏差 单个齿距偏差fpt是指在端平面上,在接近齿高中部的一个与齿轮轴线同心的圆

32、上,实际齿距与理论齿距的代数差,如图9-21所示。它是GB/T 10095.1-2008规定的评定齿轮几何精度的基本参数,主要影响运动平稳性。 单个齿距偏差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基圆齿距偏差fpb或齿廓形状偏差ff对齿轮传动平稳性的影响。故单个齿距偏差fpt可作为齿轮传动平稳性中的单项性指标。图9-21 单个齿距偏差 单个齿距偏差也用齿距检查仪测量,在测量齿距累积总偏差的同时,可得到单个齿距偏差值。用相对法测量时,理论齿距是指在某一测量圆周上对各齿测量得到的所有实际齿距的平均值。在测得的各个齿距偏差中,可能出现正值或负值,以其最大数字的正值或负值作为该齿轮的单个齿距偏差值。 综上所述,影响齿轮传动平

33、稳性的误差,为齿轮一转中多次重复出现的短周期误差,主要包括转齿误差和换齿误差。评定传递运动平稳性的指标中,能同时反映转齿误差和换齿误差的综合性指标有:一齿切向综合偏差fi、一齿径向综合偏差fi;只反映转齿误差或换齿误差两者之一的单项指标有:齿廓偏差、基圆齿距偏差fpb和单个齿距偏差fpt。使用时,可选用一个综合性指标,也可选用两个单项性指标的组合(转齿指标与换齿指标各选一个)来评定,才能全面反映对传递运动平稳性的影响。9.2.2 影响传动平稳性的误差评定指标及其检测9.2.3影响载荷分布均匀性的误差评定指标及其检测1. 螺旋线偏差 螺旋线偏差是指在端面基圆切线方向测得的实际螺旋线偏离设计螺旋线

34、的量。(1) 螺旋线总偏差F (spiral total deviation)螺旋线总偏差是指在计值范围内,包容实际螺旋线迹线的两条设计螺旋线迹线间的距离,如图9-22a所示。图9-22 螺旋形图和螺旋线偏差9.2.3影响载荷分布均匀性的误差评定指标及其检测 图9-22为螺旋线图,它是由螺旋线检查仪在纸上画出来的。设计螺旋线可以是未修型的直线(直齿)或螺旋线(斜齿),它们在螺旋线图上均为直线,也可以是鼓形、齿端减薄等修形的螺旋线,它们在螺旋线图上为适当的曲线。螺旋线偏差的计值范围L是指在轮齿两端处,各减去下面两个数值中较小的一个后的迹线长度,即5%的齿宽或等于一个模数的长度。 (2) 螺旋线形

35、状偏差ff(form deviation of spiral)螺旋线形状偏差是指在计值范围内,包容实际螺旋线迹线的两条与平均螺旋线迹线完全相同的曲线间的距离,且两条曲线与平均螺旋线迹线的距离为常数,如图9-22b所示。平均螺旋线迹线是实际螺旋线对该迹线的偏差的平方和为最小,因此可用最小二乘法求得。(3) 螺旋线倾斜偏差fH (angle deviation of spiral)螺旋线倾斜偏差是指在计值范围的两端与平均螺旋线迹线相交的设计螺旋线迹线间的距离,如图9-22c所示。9.2.3影响载荷分布均匀性的误差评定指标及其检测 螺旋线偏差反映了轮齿在齿向方面的误差,是评定载荷分布均匀性的单项指标

36、。标准规定,ff和fH不是必检项目。 螺旋线总偏差的测量方法有展成法和坐标法。展成法的测量仪器有单盘式渐开线螺旋检查仪、分级圆盘式渐开线螺旋检查仪、杠杆圆盘式通用渐开线螺旋检查仪以及导程仪等。坐标法的测量仪器有螺旋线样板检查仪、齿轮测量中心以及三坐标测量机等。图9-23是螺旋线总偏差展成法的测量原理图。以被测齿轮回转轴线为基准,通过精密传动机构实现被测齿轮1回转和测头2沿轴向移动,以形成理论的螺旋线轨迹。实际螺旋线与设计螺旋线轨迹进行比较,其差值输入记录器3绘出螺旋线偏差曲线,在该曲线上按定义确定螺旋线偏差。图9-23 螺旋线的展成法原理1被测齿轮;2测头;3记录器9.2.4 影响影响齿轮副侧

37、隙的误差评定指标及其检测 按理论中心距安装的齿轮副,为保证必要的齿侧侧隙,可将传动齿轮的齿厚减薄。控制及评定齿厚减薄量,可用以下两个指标。1. 齿厚偏差fsn 齿厚偏差fsn是指在齿轮的分度圆柱面上,齿厚的实际值与公称值之差(对于斜齿轮,指法向齿厚),如图9-24所示。为了获得适当的齿轮副侧隙,规定用齿厚的极限偏差来限制实际齿厚偏差,即Esni fsn Esns 。一般情况下, Esns 和Esni 分别为齿厚的上下偏差,且均为负值。该评定指标由GB/Z 18620.22002 推荐。 图9-24 齿厚偏差 9.2.4 影响影响齿轮副侧隙的误差评定指标及其检测 齿厚偏差是反映齿轮副侧隙要求的一

38、项单项性指标,实质为分度圆弧齿厚的偏差,即应沿分度圆进行测量。但由于弧长难以直接测量,故实际测量为分度圆弦齿厚。图9-25是用齿厚游标卡尺测量分度圆弦齿厚的情况。测量时,以齿顶圆作为测量基准,通过调整纵向游标卡尺来确定分度圆的高度h;再从横向游标尺上读出分度圆弦齿厚的实际值Sa。图9-25 齿厚偏差的测量 由于用齿厚游标卡尺测量时,对测量技术要求高,测量精度受齿顶圆误差的影响,测量精度不高,故它仅用在公法线千分尺不能测量齿厚的场合,如大螺旋角斜齿轮、锥齿轮、大模数齿轮等。测量精度要求高时,分度圆高度h 应根据齿顶圆实际直径进行修正。9.2.4 影响影响齿轮副侧隙的误差评定指标及其检测2. 公法

39、线长度偏差 公法线长度偏差是指在齿轮一转范围内,实际公法线长度Wkactual 与公称公法线长度Wkthe之差。该评定指标由GB/Z 18620.22002 推荐。 公法线长度偏差是齿厚偏差的函数,能反映齿轮副侧隙的大小,可规定极限偏差(上偏差Ebns、下偏差Ebni)来控制公法线长度偏差。如图9-15b所示,可用齿论公法线千分尺测量,按选得的跨齿数测得齿轮一圈内所有的公法线长度值,它们的平均值与该跨齿数的理论公法线长度的差值就为这一偏差。 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与公法线长度变动FW有很大区别: (1) 公法线长度变动量大,表明公法线有长有短相差大,轮齿分布的均匀性差,故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 (2

40、) 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可反映轮齿的厚薄。比如,当公法线平均长度值比公称公法线小时,表明该齿轮的实际公法线偏小和齿厚偏小。这是因为齿圈上各齿距相连具有封闭性,齿距偏差的平均值为零,所以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与齿距误差无关系,只能是齿厚薄了的原因。同时,为保证啮合时具有一定的齿侧间隙,一般要求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为负偏差。9.2.4 影响影响齿轮副侧隙的误差评定指标及其检测9.3 齿轮副误差的评定指标及其检测 前面所介绍的是单个齿轮的加工误差以及相应的评定指标,实际上,齿轮副的安装误差也会对齿轮传动造成影响,因此必须有相应的技术指标对其误差加以控制。GB/Z 18620-2008规定了相应的检测参数。9

41、.3.1 中心距偏差fa 中心距偏差是指在齿轮副的齿宽中间平面内,实际中心距与公称中心距之差。标准齿轮的公称中心距。该评定指标由GB/Z 18620.32002 推荐。 中心距偏差主要影响齿轮副的齿侧间隙。当实际中心距小于公称(设计)中心距时,会使侧隙减小;反之,会使侧隙增大。其允许值(极限偏差)的确定要考虑很多因素,如齿轮是否经常反转、齿轮所承受的载荷是否常反向、工作温度、对运动准确性要求的程度等。国家标准没有对中心距的极限偏差作出规定,设计时可参考成熟同类产品的设计,也可参考表9-1。9.3.2 轴线平行度偏差f和f f是指一对齿轮的轴线在轴线平面内的平行度偏差。轴线平面是用两轴距中较长的

42、一个L和另一根轴上的一个轴承来确定的,如图9-26所示。f是指一对齿轮的轴线在垂直平面内的平行度偏差,如图9-26所示。表9-1 中心距极限偏差 fa齿轮精度等级123456789101112fa0.5IT40.5IT60.5IT70.5IT80.5IT90.5IT119.3.2 轴线平行度偏差f和f 因此,f和f主要影响齿轮副的侧隙和载荷均匀性,而且f的影响更为敏感,所以指导性文件中推荐它们的最大允许值为 由于齿轮轴要通过轴承安装在箱体或其他构件上,所以轴线的平行度误差与轴承的跨距L 有关。一对齿轮副的轴线若产生平行度误差,必然会影响齿面的正常接触,使载荷分布不均匀,同时还会使侧隙在全齿宽上

43、大小不等。FbLf)(5.0ff2图9-26 轴线平行度偏差9.3.3 轮齿接触斑点 接触斑点是指装配好(在箱体内或啮合试验台上)的齿轮副,在轻微制动下运转后齿面的接触痕迹,是齿面接触精度的综合评定指标。它是根据接触痕迹的状况,在齿面展开图上用百分数计算,如图9-27所示。 沿齿长方向:接触痕迹的长度b(扣除超过模数值的断开部分c)与工作长度b之比的百分数,即:(bc)/b 100%。沿齿高方向:接触痕迹的平均高度h与工作高度h之比的百分数,即(h/h)100。图9-27 接触斑点 产品齿轮副在其箱体内所产生的接触斑点的大小反映了载荷分布的均匀性。产品齿轮在啮合试验台上与测量齿轮的接触斑点可反

44、映齿廓和螺旋线偏差(主要用于大齿轮不能装在现有检查仪或工作现场没有其他检查仪可用的场合)。接触斑点是为了保证齿轮副的接触精度或承载能力而提出的一个特殊的检验项目。设计时,给定齿长方向与高度方向的两个百分数。 它的检验,对较大的齿轮副,一般在安装好的齿轮传动装置中检验,对于成批生产的机器中的中小齿轮,允许在专用啮合机上与精确齿轮啮合检验。 GB/Z 18620.4-2008给出了圆柱齿轮各精度等级的接触斑点的允许值。9.3.3 轮齿接触斑点9.3.4 齿轮副的侧隙1. 圆周侧隙jwt 圆周侧隙是指装配好的齿轮副,一个齿轮固定,测得的另一个齿轮的圆周晃动量,以分度圆弧长计值,如图9-28. 可分为

45、圆周侧隙jwt和法向侧隙jbn两种:图9-28 齿轮副圆周侧隙9.3.4 齿轮副的侧隙图9-29 齿轮副的法向侧隙2. 法向侧隙jbn 法向侧隙是指装配好的齿轮副,当工作齿面接触时,测得的非工作齿面间的最小距离,如图9-29。 圆周侧隙可用指示表测量,法向侧隙可用塞尺测量。圆周侧隙jwt与法向侧隙jbn的关系为:jbn=jwtcosbcosn,式中b为基圆螺旋角,n为分度圆法面压力角。9.3.5 其他相关参数 该部分参数包括齿轮副的切向综合总偏差Fic和齿轮副的一齿切向综合总偏差fic。 1. 齿轮副的切向综合总偏差是指按设计中心距安装好的齿轮副,在啮合转动足够多的转数内,一个齿轮相对于另一个

46、齿轮的实际转角与公称转角之差的总幅度值。以分度圆弧长计值。一对工作齿轮的切向综合总偏差等于两齿轮的切向综合总偏差Fi之和,它是评定齿轮副的传递运动准确性的指标。对于分度传动链用的精密齿轮副,它是重要的评定指标。 2. 齿轮副的一齿切向综合偏差是指安装好的齿轮副,在啮合转动足够多的转数内,一个齿轮相对于另一个齿轮,在一个齿距角内的实际转角与公称转角之差的最大幅度值。以分度圆弧长计值。也就是齿轮副的切向综合总偏差记录曲线上的小波纹的最大幅度值。齿轮副的一齿切向综合偏差是评定齿轮副传递平稳性的直接指标。对于高速传动用齿轮副,它是重要的评定指标。9.4 齿轮精度标准及其应用实例9.4.1渐开线圆柱齿轮

47、精度1. 精度等级 圆柱齿轮 精度制(GB/T 10095.1-2008)标准对轮齿同侧齿面的11项偏差规定了13个精度等级,即0、1、2、12级。其中,0级最高,12级最低。适用于分度圆直径510000mm、法向模数0.570mm、齿宽41000mm的渐开线圆柱齿轮。 圆柱齿轮 精度制(GB/T 10095.2-2008)标准对径向综合总偏差Fi和一齿径向综合偏差fi规定了4、5、12共9个精度等级,其中4级最高、12级最低。使用的尺寸范围:分度圆直径51000mm、法向模数0.210mm。 02级精度的齿轮要求非常高,我国目前的制造水平和测量条件尚未达到,属于有待发展的精度等级。其余的精度

48、大致分为三类:35级为高精度等级;68级为中等精度等级;912级为低精度等级。5级精度是确定齿轮各项允许值计算式的基础级。9.4.1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2. 精度等级的选用 齿轮的精度等级选择的主要依据是齿轮传动的用途、使用条件及对它的技术要求,即要考虑传递运动的精度、齿轮的圆周速度、传递的功率、工作持续时间、振动与噪声、润滑条件、使用寿命及生产成本等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工艺的可能性和经济性。 确定齿轮精度等级目前多采用类比法,即根据齿轮的用途、使用要求和工作条件,查阅有关参考资料,参照经过实践验证的类似产品的精度进行选用。 计算法是根据运动精度要求,按误差传递规律,计算出齿轮一转中允许的最大转

49、角误差,然后再根据工作条件或根据圆周速度或噪声强度要求确定齿轮的精度等级。9.4.1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在进行类比选择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 了解各级精度应用的大体情况。如表9-2、9-3所示。(2) 轮齿同侧齿面各项偏差的精度等级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3) 径向综合总偏差Fi、一齿径向综合偏差fi及径向跳动Fr的精度等级应相同,但它们与轮齿同侧齿面偏差的精度等级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应用范围精度等级应用范围精度等级单啮仪、双啮仪涡25载重汽车69轮减速器35通用减速器69金属切削机床38轧钢机510航空发动机47矿用绞车610内燃机58起重机69轻型汽车58拖拉机610表9-2 部分机

50、械采用的齿轮精度等级精度等级圆周速度/(ms-1)工作条件及应用范围切齿方法直齿斜齿34075用于特别精密的分度机构或在最平稳且无噪声的极高速下工作的齿轮传动中的齿轮;特别是精密机构中的齿轮、高速传动的齿轮(透平传动);检测5、6级的测量齿轮在周期误差特小的精密机床上用展成法加工43570用于特别精密的分度机构或在最平稳且无噪声的极高速下工作的齿轮传动中的齿轮;特别是精密机构中的齿轮、高速透平传动的齿轮;检测7级的测量齿轮在周期误差极小的精密机床上用展成法加工52040用于精密的分度机构或在极平稳且无噪声的高速下工作的齿轮传动中的齿轮;特别是精密机构中的齿轮、透平传动的齿轮;检测8、9级的测量

51、齿轮在周期误差小的精密机床上用展成法加工61530用于要求最高效率且无噪声的高速下工作的齿轮传动中的齿轮传动或分度机构的齿轮传动中的齿轮;特别重要的航空、汽车用齿轮;读数装置中的特别精密的齿轮在精密机床上用展成法加工71015在高速和适度功率或大功率和适度速度下工作的齿轮;金属切削机床中需要协调性的进给齿轮;高速减速器齿轮;航空、汽车以及读数装置用齿轮在精密机床上用展成法加工8610无需特别精密的一般机械制造用齿轮,不包括在分度链中的机床齿轮;飞机、汽车制造业中不重要的齿轮;起重机构用齿轮;农业机械中的重要齿轮;通用减速器齿轮用展成法加工或分度法加工924用于粗糙工作的,不提正常精度要求的齿轮

52、,因结构上考虑受载低于计算载荷的传动齿轮任何方法9.4.1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表9-3 圆柱齿轮精度等级的适用范围9.4.1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3. 单个齿轮各项偏差的允许值 GB/T 10059.1-2008和GB/T 10059.2-2008对单个齿轮的14项偏差允许值列出了计算式,并据此经过计算圆整后编制成表(Fi、fi和Fpk没有直接可用的表格,需要时可用公式计算)。表9-49-10为常用表格的摘录。在GB/T 10059-2008和4个指导性文件中没有规定基圆齿距偏差(旧标准称为基节极限偏差)fpb推荐值,表9-11为旧标准推荐值。9.4.1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分度圆直径d/mm法向模数m

53、n/mm精度等级56789fpt/m20d502mn3.55.57.511.015.022.03.5mn66.08.512.017.024.050d1252mn3.56.08.512.017.023.03.5mn66.59.013.018.026.06mn107.510.015.021.030.0125d2802mn3.56.59.013.018.026.03.5mn67.010.014.020.028.06mn108.011.016.023.032.0280d5602mn3.57.010.014.020.029.03.5mn68.011.016.022.031.06mn108.512.017

54、.025.035.0表9-4 单个齿距极限偏差fpt9.4.1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分度圆直径d/mm法向模数mn/mm精度等级56789Fp/m20d502mn3.515.021.030.042.059.03.5mn615.022.031.044.062.050d1252mn3.519.027.038.053.076.03.5mn619.028.039.055.078.06mn1020.029.041.058.082.0125d2802mn3.525.035.050.070.0100.03.5mn625.036.051.072.0102.06mn1026.037.053.075.0106.028

55、0d5602mn3.533.046.065.092.0131.03.5mn633.047.066.094.0133.06mn1034.048.068.097.0137.0表9-5 齿距累积总偏差Fp9.4.1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表9-6 齿廓总偏差F分度圆直径d/mm法向模数mn/mm精度等级56789F/m20d502mn3.57.010.014.020.029.03.5mn69.012.018.025.035.050d1252mn3.58.011.016.022.031.03.5mn69.513.019.027.038.06mn1012.016.023.033.046.0125d2802mn

56、3.59.013.018.025.036.03.5mn611.015.021.030.042.06mn1013.018.025.036.050.0280d5602mn3.510.015.021.029.041.03.5mn612.017.024.034.048.06mn1014.020.028.040.056.09.4.1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表9-7 螺旋线总偏差F分度圆直径d/mm齿宽b/mm精度等级56789F/m20d5010b207.010.014.020.029.020b408.011.016.023.032.050d12510b207.511.015.021.030.020b408.

57、512.017.024.034.040b8010.014.020.028.039.0125d28010b208.011.016.022.032.020b409.013.018.025.036.040b8010.015.021.029.041.0280d56020b409.513.019.027.038.040b8011.015.022.031.044.080b16013.018.026.036.052.09.4.1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表9-8 径向综合总偏差Fi分度圆直径d/mm法向模数mn/mm精度等级56789Fi/m20d501.0mn1.516.023.032.045.064.01.5m

58、n2.518.026.037.052.073.050d1251.0mn1.519.027.039.055.077.01.5mn2.522.031.043.061.086.02.5mn4.025.036.051.072.0102.0125d2801.0mn1.524.034.048.068.097.01.5mn2.526.037.053.075.0106.02.5mn4.030.043.061.086.0121.04.0mn6.036.051.072.0102.0144.0280d5601.0mn1.530.043.061.086.0122.01.5mn2.533.046.065.092.013

59、1.02.5mn4.037.052.073.0104.0146.04.0mn6.042.060.084.0119.0169.09.4.1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表9-9 一齿径向综合偏差fi分度圆直径d/mm法向模数mn/mm精度等级56789fi/m20d501.0mn1.54.56.59.013.018.01.5mn2.56.59.513.019.026.050d1251.0mn1.54.56.59.013.018.01.5mn2.56.59.513.019.026.02.5mn4.010.014.020.029.041.0125d2801.0mn1.54.56.59.013.018.01.5m

60、n2.56.59.513.019.027.02.5mn4.010.015.021.029.041.04.0mn6.015.022.031.044.062.0280d5601.0mn1.54.56.59.013.018.01.5mn2.56.59.513.019.027.02.5mn4.010.015.021.029.041.04.0mn6.015.022.031.044.062.09.4.1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表9-10 径向跳动偏差Fr分度圆直径d/mm法向模数mn/mm精度等级56789Fr/m20d502mn3.512.017.024.034.047.03.5mn612.017.02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