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答案】_第1页
《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答案】_第2页
《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答案】_第3页
《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答案】_第4页
《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记承天寺夜游的比较阅读一、比较阅读【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方山子传(节选)苏轼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释

2、】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宗:尊崇,敬仰。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参考译文: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

3、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遂至承天寺 (2)相与步于中庭 (3)余告之故 2.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过岐亭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B适见焉 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C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4、) D问余所以至此者 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俯 而 不 答仰 而 笑 呼余宿 其 家 5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1)遂:于是,就(2)相与:一同,共同 (3)故:缘故,原因 2B 3(1)(我)脱了衣服想要睡觉,(只见)月光照入门内,高兴地动身出门。 (2)这是我的老朋友陈季常(或陈慥),为什么在这里? 4俯而不答仰而笑呼

5、余宿其家 5人生际遇:苏轼:被贬官;方山子:“不遇” 排遣方式:苏轼:寻友、赏景:方山子:隐居 二、记承天寺夜游陋室铭对比阅读【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12对下列句子的朗读

6、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C苔痕上阶绿 D可以调素琴13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A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B怀民亦未寝 (动词,睡觉)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动词,出名)D无丝竹之乱耳(制作乐器的丝、竹等材料)1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3分)A相与步于中庭 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B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使楚)C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芙蕖则不然(芙蕖)D孔子云:“何陋之有!”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

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文: 16【甲】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运用 的手法,抒发了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被贬的悲凉、壮志未酬的苦闷等复杂的思想感情;【乙】文作者因革新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安徽和州。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 的情怀。(2分)15.(4分)(1)(2分)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准确译出比喻句、判断句1分,语意正确1分)(2)(2分)这是所简陋的房子,只是因为我的品德美好(就不会感到简陋了)(准确译出“斯”、“馨”1分,语意连贯1分)16.(2分

8、)借景抒情 高洁傲岸(安贫乐道)三、【山东省淄博市】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0题。(甲) 略(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西湖游记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月色入户。户:             其实湖光染翠着工。工:      精巧,精妙

9、。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译文: 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僧人和识趣的游客享用,那能够和凡夫俗子去说呢!10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答: 10、前者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表现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又通过描写竹柏的影子来间接表现月光的明亮; 后者则是单纯用直接描写来表现“朝日始出,夕舂未下”时月光的别样趣味。四、【江苏省南京市】(一)阅读下面古文,完成712题。(12分)【甲】略【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

10、0;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注虎丘:苏州名胜。  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钩月矶:在虎丘山顶。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二、翻译:    我在初十便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月色很美,游人也还不多,风吹过亭子月光洒

11、落在树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使人厌恶。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合我意。我曾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来往,只听到悬于檐下的风铃声,看到佛灯在静夜之中若隐若现。还有今年春天,我和无际一起在这里拜访仲和。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一起盘膝坐在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间心与周围清净之情景同在了。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也就这两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我的朋友徐声远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说的真对啊!7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A月色人户 &#

12、160;                木兰当户织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时闻风铎                  

13、;隔簋竹,闻水声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          道不通,度已失期8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14、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9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不  复  饮  酒  亦  不  复  谈  以  静  意  对  之11

15、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2分)答: 12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答: (一)  7(2分)D   8(2分)A   9。(2分)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10(2分)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每处1分)   11(2分)用比喻来描写夜色。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  12(2分)月色美好;幽静。(意思对即可)五、记承天寺夜游和游白水1比较阅读【甲】 略【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2游白水佛迹院,浴

16、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3,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4,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注释】 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2 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磓(zhu):当作缒,音同字误。3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4馀甘:即橄榄。6.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划一处)(2分)与 幼 子 过 游 白 水 佛 迹 院7.解释句中加

17、点字的意义。(2分)顾影颓然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下面各项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浴于汤池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投以骨C. 循山而东 而戍死者故十六七 D. 不得其所止 其如土石何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10.甲、乙两文都是苏轼的写景文,但表达感情却不同,请你说说甲乙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 6. 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7. 顾:回头看 但;只8.A9.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10.甲、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

18、闲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或者表现了东坡老人随遇而安、游兴不减的情感。)评分意见:主要意思对即可。六(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1-24题。(12分)【甲】略【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乌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挈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太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9、;   (张岱湖心亭看雪)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念无与为乐者    念:      (2)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     (4)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    

20、60;   22翻译画线句子。(4分)(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1、     (2)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3下面两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2分)(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