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nic biochemistry_第1页
clinic biochemistry_第2页
clinic biochemistry_第3页
clinic biochemistry_第4页
clinic biochemistry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章 糖代谢紊乱与糖尿病 1.1 血糖的化学与代谢 1.1.1 概述 1.1.2 血糖的化学组成与结构 1.1.3 其它相关糖类 1.1.4 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1.2 胰岛素 1.2.1 胰岛素的分子结构 1.2.2 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 1.2.3 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及胰岛素分泌的调节 1.2.4 胰岛素受体 1.2.5 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1.3 糖尿病 1.3.1 概念与分型 1.3.2 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1.3.3 糖尿病的病理生化改变 1.3.4 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 1.3.5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1.3.6 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与诊断 1.4 病例分析 1.4.1 糖尿病的诊断过程 1.

2、4.2 病例一 1.4.3 病例二 1.4.4 病例三 1.4.5 病例四 1.4.6 病例五 1.4.7 病例六 1.4.8 病例七第2章 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 2.1 血浆脂蛋白 2.1.1 血浆脂蛋白组成 2.1.2 血浆脂蛋白的种类 2.2 载脂蛋白 2.2.1 载脂蛋白的组成与生理功能 2.2.2 载脂蛋白A(APoA) 2.2.3 载脂蛋白B(ApoB) 2.2.4 载脂蛋白C(APoC) 2.2.5 载脂蛋白E(APoE) 2.3 脂蛋白受体 2.3.1 LDL受体 2.3.2 VLDL受体 2.3.3 清道夫受体 2.4 脂代谢有关酶类与特殊蛋白质 2.4.1 脂蛋白脂肪酶

3、2.4.2 肝脂酶 2.4.3 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 2.4.4 HMGCoA还原酶 2.4.5 胆固醇脂转移蛋白(CEPT) 2.5 脂蛋白代谢 2.5.1 乳糜微粒代谢 2.5.2 极低密度脂蛋白代谢 2.5.3 低密度脂蛋白代谢 2.5.4 高密度脂蛋白代谢 2.6 脂蛋白代谢紊乱 2.6.1 高脂蛋白血症 2.6.2 遗传性脂蛋白代谢异常 2.6.3 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 2.7 脂蛋白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 2.7.1 低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2.7.2 脂蛋白脂肪酶与动脉粥样硬化 2.7.3 过氧化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 2.7.4 脂蛋白(a)与动脉粥样硬化 2.8 脂蛋白与脂质

4、测定方法与评价 2.8.1 血浆脂蛋白测定 2.8.2 血清总脂质测定 2.8.3 胆固醇测定 2.8.4 甘油三脂测定 2.8.5 磷脂测定 2.8.6 游离脂肪酸测定 2.8.7 载脂蛋白测定 2.9 病例分析 2.1 血浆脂蛋白 2.1.1 血浆脂蛋白组成 2.1.2 血浆脂蛋白的种类 2.2 载脂蛋白 2.2.1 载脂蛋白的组成与生理功能 2.2.2 载脂蛋白A(APoA) 2.2.3 载脂蛋白B(ApoB) 2.2.4 载脂蛋白C(APoC) 2.2.5 载脂蛋白E(APoE) 2.3 脂蛋白受体 2.3.1 LDL受体 2.3.2 VLDL受体 2.3.3 清道夫受体 2.4 脂代

5、谢有关酶类与特殊蛋白质 2.4.1 脂蛋白脂肪酶 2.4.2 肝脂酶 2.4.3 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 2.4.4 HMGCoA还原酶 2.4.5 胆固醇脂转移蛋白(CEPT) 2.5 脂蛋白代谢 2.5.1 乳糜微粒代谢 2.5.2 极低密度脂蛋白代谢 2.5.3 低密度脂蛋白代谢 2.5.4 高密度脂蛋白代谢 2.6 脂蛋白代谢紊乱 2.6.1 高脂蛋白血症 2.6.2 遗传性脂蛋白代谢异常 2.6.3 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 2.7 脂蛋白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 2.7.1 低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2.7.2 脂蛋白脂肪酶与动脉粥样硬化 2.7.3 过氧化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 2.7.4

6、 脂蛋白(a)与动脉粥样硬化 2.8 脂蛋白与脂质测定方法与评价 2.8.1 血浆脂蛋白测定 2.8.2 血清总脂质测定 2.8.3 胆固醇测定 2.8.4 甘油三脂测定 2.8.5 磷脂测定 2.8.6 游离脂肪酸测定 2.8.7 载脂蛋白测定 2.9 病例分析 2.9.1 病例一 2.9.2 病例二 2.9.3 病例三 2.9.4 病例四 2.9.5 讨论病例第3章 血浆蛋白与临床 3.1 概述 3.1.1 血浆蛋白简介 3.1.2 血浆蛋白的来源 3.1.3 血浆蛋白功能 3.1.4 血浆蛋白的分类 3.2 个别血浆蛋白质 3.2.1 前白蛋白 3.2.2 白蛋白 3.2.3 1-区带球

7、蛋白 3.2.4 2-区带球蛋白 3.2.5 -区带球蛋白 3.2.6 -区带球蛋白 3.3 疾病时的血浆蛋白质变化的图谱特征 3.3.1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3.3.2 风湿病 3.3.3 肝脏疾病 3.3.4 选择性蛋白丢失 3.3.5 多发性骨髓瘤 3.3.6 遗传性缺陷 3.4 血浆蛋白质的检测与临床应用 3.4.1 总蛋白定量 3.4.2 电泳分析 3.4.3 个别蛋白定量 3.4.4 正常参考范围 3.5 细胞调节因子 3.5.1 概述 3.5.2 细胞调节因子实验室检测的简介 3.6 病例分析 3.6.1 病例一 3.6.2 病例二第4章 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与肾脏功能试验 4.1

8、肾脏的解剖生理 4.1.1 肾脏的大体解剖 4.1.2 肾实质的微细结构 4.1.3 肾脏的生理功能 4.2 常见肾功能试验 4.2.1 肾小球滤过功能试验 4.2.2 肾小管功能检查 4.2.3 其它肾功能检查 4.3 常见肾病的病理生理化学 4.3.1 急性肾小球肾炎 4.3.2 肾病综合征 4.3.3 急性肾功能衰竭 4.3.4 慢性肾功能衰竭 4.4 病例分析 4.4.1 病例一 4.4.2 病例二 4.1 肾脏的解剖生理 4.1.1 肾脏的大体解剖 4.1.2 肾实质的微细结构 4.1.3 肾脏的生理功能 4.2 常见肾功能试验 4.2.1 肾小球滤过功能试验 4.2.2 肾小管功能

9、检查 4.2.3 其它肾功能检查 4.3 常见肾病的病理生理化学 4.3.1 急性肾小球肾炎 4.3.2 肾病综合征 4.3.3 急性肾功能衰竭 4.3.4 慢性肾功能衰竭 4.4 病例分析 4.4.1 病例一 4.4.2 病例二 第5章 肿瘤标志物 5.1 肿瘤标志物概述 5.1.1 肿瘤标志物发展简史 5.1.2 肿瘤标志物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5.1.3 肿瘤标志物的分类 5.1.4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5.2 胚胎类肿瘤标志物 5.2.1 癌胚抗原 5.2.2 甲胎蛋白 5.2.3 胰胚胎抗原 5.2.4 甲胎蛋白异质体 5.2.5 组织多肽抗原 5.3 糖类肿瘤标志物 5.3.1 糖链

10、肿瘤标志物概述 5.3.2 糖链抗原-125 5.3.3 糖链抗原15-3 5.3.4 糖链抗原19-9 5.3.5 糖链抗原-50 5.3.6 糖链抗原-242 5.3.7 糖链抗原72-4 5.4 酶类肿瘤标志物 5.4.1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5.4.2 -L-岩藻糖苷酶 5.4.3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5.4.4 端粒酶 5.4.5 芳香基硫酸酯酶及其同工酶 5.4.6 酸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 5.4.7 谷胱甘肽S-转移酶 5.5 激素类肿瘤标志物 5.5.1 降钙素 5.5.2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5.5.3 儿茶酚胺类及其衍生物 5.5.4 5羟色胺和5羟吲哚乙酸 5.6 蛋白类肿

11、瘤标志物 5.6.1 2-微球蛋白 5.6.2 铁蛋白 5.6.3 本周蛋白 5.7 基因类肿瘤标志物的进展 5.7.1 肿瘤基因标志 5.7.2 常见癌基因类肿瘤标志物 5.7.3 常见抑癌基因类肿瘤标志物 5.8 基因类肿瘤标志物的进展 5.9 病例分析 5.9.1 病例一 5.9.2 病例二第6章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与实验室诊断 6.1 概述 6.1.1 肝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 6.1.2 枯否细胞的功能 6.1.3 肝细胞损伤时的代谢障碍 6.2 肝的生物转化 6.2.1 生物转化作用的概念 6.2.2 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 6.2.3 致癌物的生物转化 6.2.4 药物的生物转化 6.2

12、.5 毒物的生物转化 6.2.6 有关生物转化与排泄功能的肝功能试验 6.3 肝与胆汁酸代谢 6.3.1 胆汁酸的概念及分类 6.3.2 胆汁酸代谢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6.3.3 血清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6.4 胆红素代谢与黄疸 6.4.1 胆红素的来源、生成与运输 6.4.2 肝对胆红素的摄取、转化及排泄 6.4.3 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6.4.4 黄疸发生机制 6.4.5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6.4.6 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 6.4.7 结合胆红素升高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 6.4.8 黄疸的鉴别试验 6.5 某些肝病的生化机制 6.5.1 乙醇在肝内的代谢及对机体的影响 6.5.2

13、 肝硬化的生化机制 6.5.3 肝昏迷的生化机制 6.5.4 胆石症的生化机制 6.5.5 肝癌的生化机制 6.6 肝细胞损伤时的肝功能检测试验 6.6.1 肝细胞损伤时蛋白质、糖、脂类代谢变化的检测指标 6.6.2 急性肝细胞损伤的检验指标 6.6.3 慢性肝细胞损伤的检验指标 6.6.4 肝纤维化的生化诊断 6.6.5 原发性肝癌的生化诊断 6.7 病例分析 6.7.1 病例一 6.7.2 病例二 6.7.3 病例三第7章 呼吸衰竭与血气酸硷分析 7.1 呼吸衰竭与相关疾病 7.1.1 呼吸系统概述 7.1.2 呼吸衰竭 7.1.3 通气功能受阻的主要疾病 7.2 血气分析 7.2.1 血

14、气分析概述 7.2.2 血气分析方法 7.3 酸碱平衡及紊乱 7.3.1 酸碱平衡的调节 7.3.2 酸碱平衡的分析指标 7.3.3 酸硷平衡紊乱及代偿机制 7.4 低氧血症与代谢性酸中毒 7.4.1 低氧血症 7.4.2 高乳酸血症 7.5 高碳酸血症与代谢性碱中毒 7.5.1 高碳酸血症 7.5.2 高碳酸血症治疗进程中继发的代谢性碱中毒 7.5.3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7.6 病例分析 7.6.1 病例一 7.6.2 病例二 7.6.3 病例三 7.6.4 病例四 7.6.5 病例五第8章 诊断酶学 8.1 酶学诊断 8.1.1 概述 8.1.2 临床诊断中常用的血清酶类及其同

15、工酶 8.1.3 缺血性冠状动脉疾病的酶学诊断 8.1.4 肝胆疾病的酶学诊断 8.2 血清酶定量的检测技术 8.2.1 概述 8.2.2 酶活性测定的常用技术和方法 8.2.3 酶活性测定条件的选择和限定 8.2.4 测定酶活性浓度的方法 8.3 病例分析 8.3.1 病例一 8.3.2 病例二 8.3.3 病例三 8.3.4 病例四第9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 9.1 心脏的大体解剖 9.1.1 心脏的位置 9.1.2 心脏大体解剖 9.1.3 心脏的血管及血液循环 9.2 常见心脏疾病的病理生理与临床 9.2.1 冠状动脉缺血性心脏病 9.2.2 心肌炎 9.3 常见心脏疾病的心肌酶谱

16、 9.3.1 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 9.3.2 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 9.3.3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其同工酶 9.3.4 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 9.3.5 -羟丁酸脱氢酶 9.3.6 丙酮酸激酶 9.4 常见心脏疾病的血清蛋白标志物的检测 9.4.1 肌红蛋白 9.4.2 肌钙蛋白 9.4.3 心肌肌球蛋白 9.4.4 其它非酶类蛋白 9.5 血浆脂蛋白与冠心病 9.5.1 血清TC测定 9.5.2 血清甘油三脂测定 9.5.3 血清脂蛋白测定 9.5.4 血清载脂蛋白测定 9.6 病例分析 9.6.1 病例一 9.6.2 病例二第10章 诊断分子生物学 10.1 概述 10.1.1 内源性基因诊断 10.1.2 外源基因侵入致病的病原体诊断 10.1.3 肿瘤的基因诊断 10.2 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概述 10.2.1 核酸的分类及组成结构 10.2.2 DNA的功能与性质 10.2.3 RNA的功能与性质 10.2.4 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