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标题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找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说明对象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内容) 。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 3、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说明对象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
2、力。 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说明对象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画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说明对象的××特点。 引资料:更具体、更充实地说明说明对象的XX特征,增强说服力。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空、逻)。 5、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二、说明文语言准确性题型 1、说明文的语言特征分成两类: (1)平实说明:
3、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靠副词来表达) (2)生动说明:生动形象。(主要靠形容词来表达) 在本类题型中,主要考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的作用单一,让语言生动形象;副词主要考核表示限制、表示猜测和估计作用两种形式。 2、考试类型 关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题型,一般有以下几种: (1)说明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体会句中加点词的作用;说说下列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从句子中找出能表达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并说明起作用(表达效果)。 (2)句子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3)句中加点的词能否被某个词替换,为什么? (4)从说明文语言的平实性或生动性说明句子的含义。 (5)特殊类型的短语的表达作用 3、主要考察的
4、词语分类: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一般体现某些词语上,这样的词语分为三类: (1)起限制作用,表示限制。如大体上、大概、几乎、差不多、左右等。 (2)另一类是起修饰作用,作用是让语言更生动形象,这类词主要是形容词。 如:可爱的,美味的。 (3)强调作用:起强调作用的词如完全,最,所有、分为。 例: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完全 ”“更是 ”都是强调作用。 这样的词语一般表现在一些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估计等的副词上。为了使说明语言准确严密通常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修饰限制。 表程度的词语:比较、几乎、相当、更、最、尤其、稍微、十分、 表估计的词语:大约、可能、左右、可算
5、、也许 表时间的词语:当时、刚刚、迄今、有时候、刚才 表范围的词语:一切、部分、全部、大部分 表频率的词语:经常、常常、屡次 二、题型训练 1、体会加点词的作用 答题模式: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从表推测、估计、强调、限制等方面进行解释); (2)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某某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 答题方法:词义(解词或说明词性作用)语境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 1. 一张普通课桌的重量大约30斤。 这句话中“大约”有什么作用?(表估计、猜测的副词) 答案:“大约”指大概;表估计、猜测;说明普通的课桌个体重量在30斤上下,(强调了“30斤”这
6、个数量是估计的结果,不是实际称量出来的;)“大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 2、水常常表现为液态。这句话中“常常”有什么作用?(起限制作用的副词) 答案:“常常”指通常情况下;起限制作用;说明水在大多数时间表现为液态,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常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 3、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往往”有什么作用? 答:“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 4、世界各地的动物因其生存环境日益受到破坏,生存空间正在不断缩小。这句话中的“日益
7、”有什么作用? 答:“日益”指一天比一天深,说明了动物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日益” 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 5、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句话中的“几乎”有什么作用? 答: “几乎”表示接近全部,说明石拱桥分布范围很广,但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 “几乎” 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 6、月球很可能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这句话中的“很可能”有什么作用? 答:“很可能”一词表估计、推测,说明月球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可能性比较大,但不完全肯定。“很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 7、从目前情况看,全班成绩比较稳定。这
8、句话中的“目前”有什么作用? 答:“目前”指现在和当前,从时间上进行限制,说明全班成绩稳定这一情况只是现在,不敢保证以后的情况。“目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 8、一旦试点成功它将是世界利用风能的最新里程碑。这句话中的“一旦”有什么作用? 答:一旦表示时间不确定,说明事件还在试点阶段,将来有可能成为现实。“一旦”体现了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 9、通过非并网技术使风电快速进入高耗能产业,使“垃圾电”变成“黄金电”。 这句话中的“黄金电”有什么作用? 答案:“黄金电”用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非并网技术将使风电产生巨大的效益变得像黄金一样宝贵。 10、仅仅
9、50年的时间,亚洲的虎总量就由6万只锐减为2000余只。这句话中的“仅仅”有什么作用? 答:“仅仅”表示时间短,说明老虎数量减少之快,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 11、其实,回归反光材料主要归功于其中含有的高折射率玻璃微珠。这句话中的“主要”有什么作用? 答:“主要”表限制,说明含有高折射率的玻璃微珠在回归反光材料中起主要作用,但也不排除其他方面的作用,“主要”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 13、松鼠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这句话中的“好像”有什么作用? 答:句中 “好像”表示猜测,并非肯定。说明松鼠白天不出来的原因
10、可能不只是害怕强烈的日光,“好像”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 14、奥运火炬在传递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天气状况。这句话中的“可能”有什么作用? 答:“可能”表推测,说明火炬传递过程中面临的天气状况是不确定的,“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 15、小麦抽穗时遇上连续3天以上的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这句话中的“容易”有什么作用? 答 “容易”起限制作用,说明小麦患“赤霉病”的可能性大;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 16、在有雾的天气里,人们应适当停止一些户外活动,尤其是一些剧烈的运动。这句话中的“尤其”有什么作用? 答:“尤其
11、”表示强调,说明在有雾的天气里,一些剧烈的运动对人体的危害会更大,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 2、句子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题模式:(1)不能删去; (2)解释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如果去掉,与实际不符;所以,不能去掉 (4)某某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 例:(1)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认为余震产生于主震引起的“静态压力”,似乎只有它能够具有产生余震的这种机制。这句话中的“到目前为止、似乎”能否去掉? 答案:1)不能去掉。“到目前为止”表示从时间上加以限定,说明的是从现在到以前的情况,不包含将来。若去掉后,原句则变为科学家认为余震产生于主震引起
12、的“静态压力”,与客观实际不符。 2)“似乎”表示推测,说明它能够具有产生余震的这种机制是推测出来的,若去掉后,表达意思太绝对,与现实不相符。 3)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 2、“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问题:“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不能去掉。 “几乎”表示范围,“说明石拱桥分布范围很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如果去掉,就变成石拱桥到处都有,与实际不符,所以不能去掉。“几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 3、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不能去掉。”之一”说明人口剧增,资
13、源短缺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的其中一项,除此之外,还有其它环境问题,如果去掉,与实际不符,所以不能去掉,“之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4、由于附近大多是冲积平原和小山陵,所以山形就显得分外雄伟高大。 请说说“分外”一词的表达效果。巍巍中山陵 (起修饰作用) 答:“分外”意思是“非常、很”,表示程度,说明由于钟山附近大多是冲积平原和小山陵,所以钟山就更显得雄伟高大。 3、从下面句子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词语,然后结合语境分析该词语的表达效果类型的题。 (1) 所幸在调查中尚未发现大面积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 答案:“大面积”一词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说明不排
14、除在小范围内有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情况,符合实际情况。“大面积” 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 (2)据测定每千克叶能吸硫10克而生长良好。 答案:“据测定”说明了“每千克叶能吸硫10克而生长良好”这一信息是有科学依据的,并非编造。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 (3)在张择端的笔下,清明上河图中每一个市井人物神情各异,惟妙惟肖。 (形容词)(这是关于生动形象说明的一种题型) 答:“惟妙惟肖”意思是这幅画呈现的效果十分生动、逼真;说明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栩栩如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4、句子加点的词能否被另一个词所替换类型的题 答题模式:
15、(1)回答不能替换; (2)解释原词意思或带词解释句子;(原词义) (3)解释所换词语意思;(换词义) (4)若替换,句子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5)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 例(1)这些楼的建筑规模和我们小区的规模相当,但高度要高多了。句中的“相当”可不可以换成“相同”,说说理由? 答:不能,“相当”表示这些楼的建筑规模和我小区差不多,但仍有差别,如果换成“相同”,则表示两者完全一样,与事实不符,用“相当”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 (2)特别是在地球矿物能源短缺,我国以石油、煤炭为主的污染比较严重的传统能源结构亟待转变的今天,太阳能发电显得尤为重
16、要。 如果将“亟待”换成“需要”可以吗,为什么? 答:不可以,“亟待”表示急切,迫切需要。原文用“亟待”一词,语气更加强烈,写出了我国传统能源结构急需转变的紧迫性,如果改成“需要”,语气平淡,不能体现出紧迫性。所以用“亟待”更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 (3)森林能够有效缓解“温室效应”。问:“缓解”改为“消除”好吗? 答:不可以,“缓解”是指森林吸收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气体浓度,使温室效应的程度减轻;改成消除意思就变为能够吸收所有温室气体,使温室效应消失。与原意不符,所以不能替换。用原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 5、词语顺序能否调换的题型 (1)禽流感是随着家禽
17、饲养业的发展而广泛传播的禽类传染病。尽管历来的禽流感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严重损失,但是最近在亚洲爆发的禽流感却仍令人高度关注。目前,人们对禽流感的发生、发展和遏制方法的认识仍待继续深化。 文章中的“发生”、“发展”、“遏制”三个词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答: 不能,因为疫情是先“发生”,再“发展”,最后得到“遏制”,这样排序符合人们认识规律和疫情自身进展的规律(或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 6、几种类型综合比较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往往”有什么作用? 答:“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往往”
18、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 (2)加点的词能否删除 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词语“往往能否删去? 答:不能删去。因为“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如果删去就说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这与客观事实不符合。表达不准确。 ”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7、题型综合 (1)目前,研制一颗大型卫星的周期为10年左右,而一颗纳米卫星的研制仅仅需要两三年即可,这样更始应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比较文中划线句和下面的改句,你认为哪个句子更好?谈谈理由。 原句:而一颗纳米卫星的研制仅仅需要两三年即可。 改句:而一颗纳米卫星的研制需要两三年即可。 答:原句好
19、,因为原句中“仅仅”一词,更进一步强调了研制一颗纳米卫星的时间短。这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 (2)说明文开头的特点。 说明文的开头一般以开门见山,直入说明对象为主,注意:有时也引用诗词,寓言故事,神话故事,成语故事,俗语谚语,名言格言等作为开头。分析:其作用一般有三个: 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引出文章说明的对象。 引用诗词,为文章增添文学色彩,增添诗情画意。 说明文七大题型及答题技巧 一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1、指出说明对象是什么? 一看文题,二看首尾。三看内容。 2、概括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A直接摘取中心句; B联结并列文段首句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 C从各段落中归
20、纳出说明内容。 3、说明对象的特征 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结构、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硬、软、冷、热等)、变化(动、静、快、慢)、成因(简单、复杂)、功用等等。 A标题中的修饰性词语。 B文章的开头部分。 C各段的开头句。 D要求学生抓住最能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的词语进行归纳提取。 二、理清说明顺序,明确文章结构 时间顺序:即以时间的先后为说明顺序。一般文中会出现表示时间或先后的标志性词语。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的形式,以前后左右、上下高低、东西南北等为顺序,一般用来说明事物的构造或形态。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常用的逻辑顺序:由表及里
21、;由主到次;由局部到细部;由现象到本质; 由特点到用途;由整体到部分;由概括到具体;由原因到结果。 事理说明文多采用逻辑顺序,事物说明文多采用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在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中都可能用到。 说明文结构 总分式:这种结构大体有三种形式:1总分式2总分总式 3分总式。 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三、辨别说明方法,分析说明作用及效果 答题模式: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准确地/具体地/生动地/ 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A“列数字”:具体、准确、科学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B“作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点。 C“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事物的特征,通俗易懂,增
22、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D“举例子”具体、形象、准确地说明了事物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 E“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通俗易懂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F“下定义”科学、准确、简明地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属性。 G“分类别”这种说明方法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的特征。 H“引用” 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引用谚语、俗语、古诗文, 使说明更具有权威性,增强说服力,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I“列图表”直观、形象清楚、一目了然。 J“摹状貌” 形象化的描摹事物的形状、体貌。使说明的事物更生动、形象、逼真,使人印象深刻。 K 区别“下定义”与“作诠释” 下定义 要准确简明,概括性
23、较强;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的定义的外延要相等。 作诠释 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部分内涵。注重说明外观的表象、性质和特点。 四、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主要表现在:通过对说明对象进行精确的修饰、限制、补充,甚至以模糊词语(如:基本、大约、比较、一般、大多数、左右、主要等)来达到准确说明的目的。特别要注意表示时间、空间、频率、范围、程度的有关词语的作用。 考查方式: 1、找出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分析该词语的表达作用。 对策:a、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b、找有概数的句子;c、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2、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对策:a、表态(“删”还是“不删”);b、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饰;“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C、若删去意思就变,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d、“××”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3、某个词语能否替换文中的某词?为什么? 对策:a、不可以;b、原词的意思和内容是;c、所换词语的意思和内容是;d、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4、加点字作用。 对策: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海南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健康生活-快乐生活课件
- 2024年水利管理及技术咨询服务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虎丘区工程监理管理办法
- 融媒体团队管理办法细则
- 衡水市药品安全管理办法
- 行业税收网格化管理办法
- 装修贷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 西安疫情中风险管理办法
- 规范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
- 四川华西集团有限公司总部管理人员选聘笔试真题2024
- 山东济南综保控股集团招聘笔试真题2024
- 商场动火作业培训
- 2025年KET剑桥英语五级考试全真试卷(秋季版:含答案解析)
- 高一年级英语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共50篇
- 德育培训课件
- 2025年企业管理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版2025-2030中国天然火山灰市场深度调查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2025年急性肺栓塞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课件
- 2025至2030年中国汽车金融行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前景战略分析报告
- JHA工作危害分析专项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