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题型:填空0.5X50=25 单选1X20=20 多选2X10=20 判断与改错2X10=20论述:通过这门课学到什么?15备注:内容均摘自ppt,参考老师所划重点,请大家根据题型自行复习,部分内容已将具体解释附上、部分需要延展的内容请参照课本或ppt祝大家考试顺利绪论1、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由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所组成,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是人类周围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即客观物质世界或自然界。社会环境:人们生活的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的环境条件,如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及其相应的政治、
2、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的观点和机构等社会环境 。2、环境科学:是研究环境中物理、化学和生物组分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更注重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环境地质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研究地质环境与人类关系以及地质作用与人类环境关系的、由许多地质学分支与环境科学综合而成的、服务于社会的实际应用学科。3、环境地质学主要研究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地质作用(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体现了自然对人类的作用。如火山爆发、地震、洪水、滑坡及地质环境化学元素分布不均引起的生物效应问题(地方病等);二是人为活动改变地质环境引起的环境问题,是人类对自然的作用改变了环境或超过了环境承载能力所带来的问题。如水污染、资源
3、枯竭、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废物处置不当使地表元素分布更为不均等。(了解)4、5、1962年国外首次提出了“环境地质学”的概念;6、我国:70年代末“环境十年”、80年代末“减灾十年”、90年代末“能源十年”7、环境地质学研究方法:首先,要以地质环境的研究为基础;其次,要以系统理论为指导;最后,环境地质学是一个涉及面广泛的综合性学科。第二章 基本概念1、生态系统:一个生物物种在一定范围内所有个体的总和,在生态学中称为种群,任何一个生物群落与其周围非生物环境的综合就是生态系统2、种群:一个生物物种在在一定范围内所有个体的总和在生态学中称为种群。3、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互关系;与经济学具有
4、相同的词源;家庭、居所、环境;人类生态学,现代科学技术4、生态平衡:结构, 包括生物种类的组成,各个种群数量的比例;功能,能量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处于相对稳定状态。5、生态学的资源与环境保护意义:物物相关、相生相克、能流物复、负载定额、协调稳定、时空有益6、环境地质:是研究人类技术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学科。地质环境:是指与大气、生物、水相互作用最直接,又是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密切的那部分岩石圈。8、环境的反馈作用:环境的负效应,是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的必然表现。9、地质阈值:自然体系在受到外界的影响后,其本身将产生自我调整、平衡作用,以维持体系自身的稳定。然而,
5、由于外界影响的急剧变化,体系就会面临极限平衡的临界状态(阈值),一旦超出临界状态,就会导致一些环境地质问题。10、地质环境具有开放与封闭的两重性:开放性指的是系统与外界存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而封闭性则是指体系与外界没有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1、环境问题具有普遍性:地球上每个地方、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环境问题,这不仅表现在类型与强度上,而且也表现在自然成因或人为诱发等因素上。12、地球每天都吸收有限的或以其它形式传输到地面的太阳能,其结果包括作用于地球表面的外力作用,如河水径流、水的入渗、冰川、风及地块运动,也包括作用于地球内部的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活动。13、资源可分为可更新资源和不可
6、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理论上讲是可以持续利用的,即用了一次之后,可以更新再被利用;水、土壤、动物、植物(包括森林、草场)、微生物等等;可更新资源的速度不同,有些较快,有些较慢。不可更新资源:是指储量有限,能被用尽的资源;形成极其缓慢,有的需要数千年,有的需要数百万年,甚至上亿年;矿物是不可更新资源,例如,大多数岩石、泥炭、煤、石油、各种金属矿、非金属矿等。第三章 地球物质及其运动1、地质循环中两个重要的循环:水文循环水从海洋蒸发到大气,通过降雨、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回到海洋的运动过程。构造循环构造作用受到地球内力的控制。塑造地壳,形成海洋盆地、陆地与山脉等地貌外形,统统都是构造循环。2、造岩矿物有
7、六种: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 八种元素构成了岩石重量的98%:氧,硅,铝,铁,钙,钠,钾,镁。3、岩石是指除了水、沉积物、土壤和有机物以外的地球组成物。岩石分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力学上,岩石可以分为三类:弹性:外力消失,完全恢复;塑性:外力消失,不能完全恢复;脆性:外力下,立刻破碎。4、岩石构造的两种主要形式褶皱与断层:弯曲形成的褶皱可以分为:背斜、向斜、单斜褶皱;断裂又可分为节理与断层5、风化作用:因大气、地表作用力而使岩石强度衰变的作用为风化作用。这个作用可以使地球表层的固体岩石发生物理崩解和化学分解。6、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岩石类型与矿物的稳
8、定性有关,如溶于水的容易风化;气候湿润(石灰岩形成峡谷)与干燥(石灰岩形成悬崖);地形方面坡度,阳面缓与阴面陡;植物群与动物群生物过程;植物根系生长对岩石产生压力,加速岩石崩解。7、土壤的颜色主要取决于铁离子的化合状态和有机质的含量。8、土壤剖面(明显的呈层性)指土壤由上而下,显示土层序列及组合状况的垂直切面。根据土壤层的性质及其在土壤剖面中的位置划分土层类型。发育成熟的土壤可分为如下四层:O层:有机质层;A层:淋溶层;B层:淀积层;C层:风化层或母质层9、土壤的主要成土过程:土壤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物质与能量的运动与转化主要有四个基本过程:输入:碎屑物、水分、有机质、O2 等;输出:表土
9、侵蚀与溶解质流失、水分蒸发与渗透、CO2 和 N2 的释放等;转移:溶解质的向下淋溶、有机质和粘粒的向下淋洗、土壤动物搬运、植物吸收养分等;转化:枯枝落叶分解为腐殖质、原生矿物风化成次生矿物等。10、根据主因的不同,土壤的形成过程可归结为两大类:生物过程、地球化学过程。11、对于工程上的固体物质,重力运动大致可分为三种基本运动形式:蠕动、滑坡和下沉。蠕动:一种微妙的、很慢的难于觉察的重力运动,它包括各种物质如风化层、各种物质、环境设施等形式的蠕动。是粘滞性的,其剪应力虽能产生永久性变形,但很小,不会产生象滑坡体那样的剪裂缝。如在岩屑广泛分布的山脚区的融冻蠕动,该地区夏天融化的表土和冻结的底土之
10、间产生缓慢的错位。滑坡:滑坡是经历长时间稳定后物体突然运动导致地表物质快速移动的一种明显重力运动。运动形式有崩塌、滑动、流动等。 下沉:下沉是一种垂直的重力运动,包括快速下沉的地面塌陷和缓慢下沉的与人类建筑有关的建筑物沉降。 已成为土壤利用重要的考虑因素。12、水按类型可将水分为6种:大气水:分布和起源于大气层;原生水:通常封存于沉积物中,又称为“化石水”;初生水:起源于地球内部,通常由于火山活动而缓慢释放的初生水;地表水:是指存在于岩石圈表层江河湖海中的水;次表层水:存在于岩石圈内部,包括土壤水、毛细水、内在水等;地下水:是指位于饱水带以下的水。第四章 火山爆发1、火山活动:是地下的岩浆沿地
11、壳中的裂隙通道或地壳的薄弱环节喷出地表的一种现象。2、地震和火山都是地球深部强大能量释放。地震是固体岩石的运动;火山是液体岩石的运动。3、火山活动的影响:弊:埋葬及其他灾害影响:如火山灰、海啸、气候变化;但长期以来记载的所有损失却小于其他灾难。利:火山活动对人类生存的有利影响,比如肥沃的土壤、水热资源、矿藏资源、旅游资源等。与地震一样,难预测,难以阻止火山爆发。4、火山的分类:活动期:a.活火山:现在尚在活动或周期性活动的;b.死火山:史前曾经喷发而有史以来不再活动的;c.休眠火山:有史以来曾经有过活动,但长期以来处于静止状态的。(划分不绝对,会出现死而复发)活动类型:根据火山喷发的剧烈程度和
12、爆发程度分类:a.培雷式火山:熔岩粘性大,不易流动,含气体多,爆炸猛烈,呈中心式喷发。其典型的火山是西印度群岛的培雷火山。b.维苏威式火山:喷发时宁静猛烈阶段性明显,间歇时间长,节奏性喷发。其典型的火山是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c.斯特隆博利式火山:爆发时形成炽热的碎片及白色烟云。其典型的火山是意大利的斯特隆博利火山。d.夏威夷式火山:流动性大,含气体少,没有爆炸现象,呈中心式喷发。e.冰岛式火山:熔岩沿构造裂隙溢出,非中心式喷发。地形地貌:a.火山锥:是一种由中心溢出的火山碎屑物形成的四周陡峭堆积体,形成的地形呈锥形,如培雷式火山。b.盾火山:这类火山具有广阔的窿状特征,山体坡度很缓(2
13、6;10°),如夏威夷式火山。c.复式火山: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火山体,山体匀称而陡峭,爆发时可以达到几千米高度,景象壮观,如圣海伦火山。d.火山穹窿:极其粘稠的流纹岩岩浆从火山口喷出地表,且夹带部分岩石块体,岩浆流动距离较短,且多堆积于火山口周围。 5、火山活动的益处:火山活动喷发的气体营造了大气圈和水圈,而且火山活动也是陆地地表的主要营造过程。常常产生意外的肥沃土壤,尤其在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快速风化使火山物质变成了利于植物吸收的营养物质。为人类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矿藏。常常提供重要的地热资源。旅游资源。 不利影响:对气候的影响、灾变性爆发、熔岩流、火山灰流与炽热的火山云、有害气体、火
14、山碎屑、火山泥流、火山爆发引发的洪水。第五章 地震1、地震是所有改变地貌、引起人类文化巨大灾难的自然灾害中最可怕的灾害。2、震级决定了破坏的严重程度,是相对于能量释放数量的地震波的振幅对数值。理论上里氏震级上限为10级(阿拉伯数字表示);实际上最严重的地震只达8.9级,最轻微的微震达-3级。3、烈度是一种揭示产生破坏程度的有关灾变特征的相对值,用罗马数学表示来表示地震的烈度。(12级)4、地震的分布:地震震源是地球深部能量释放的位置,有浅源(<60km)、中源(60300km)和深源(300700km)地震之分。5、地震的起因:现代科学思想“弹性回跳”假说:地震的发生和断层活动有直接的因
15、果关系,“回跳”导致能量的释放;扩容流体扩散模式:实验室在高温高压下岩石样品的受力变化;地震前兆中的新现象;断层在地表岩石错动的迹象。地震的人为因素:坝体与水库;注水;核爆炸、采矿、开山作业;交通事故;6、地震的影响:归究地震引起的诸多后果,不是地震本身地球的震动,而是地震之后的影响。衍生的灾难性影响:建筑物的倒塌、埋没;海啸,滑坡,泥石流,水库大坝崩溃,火灾,化学物质中毒等带来的侵害;生命与财产的损失;生态系统的破坏;心理上的创伤。第七章 海岸灾害1、波浪:海面上的波浪是由海洋风暴形成的。海风在海水表面吹过,会产生摩擦力。由于海风的运动速度比海水快,海风能够将能量传播给海水,形成波浪。海浪将
16、能量向海岸线传递。2、波浪规模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风的速度:风速越大,波浪越大;风的历时:风暴历时越长,传递给海水的能量越多,产生的波浪越大;风在海面迂回的距离越长,形成的波浪越大。 3、沿滩漂沙就是海滩碎屑物在溅浪带向上向后的运动,造成沉积物沿着海滩方向呈抛物线运移;沿岸漂沙是推进波撞击海岸角产生的,运动方向大致与海岸平行,形成了沿岸沉积物。4、激流:当一系列的大波浪在海岸破碎时,水流朝着岸边冲击。一旦水流涌入就无法后退,而是完全进入海岸带,但它集中在狭窄的空间里,这就是激流。激流不是潮汐,不会把游客卷到水底,但会把人拉离海岸。安全地逃离激流,必须首先认出这种水流,然后与水流平行的游动,直至
17、游出激流范围。5、海崖侵蚀:当海岸线分布有陡峭的海崖时,可能会出现海崖侵蚀。不仅会受到波浪的作用,而且会受到土壤侵蚀的影响,比如陆地上的流水和海崖本身陡峭带来的崩塌和滑坡。 6、海岸侵蚀因素:许多海滩上的沙粒都是来源于内陆河流的上游,那里含长石、石英的岩石经过风化形成沙砾,在河流的输送下达到海岸地区。人类通过建坝固沙工程,干扰了这种由内陆向海滩的泥沙输送,其结果造成了海岸带沉积物缺乏并加剧了海岸侵蚀。太平洋东海岸的海滩侵蚀是热带气旋和强风暴作用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和人类干预自然海滩过程也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 7、热带气旋:在太平洋沿岸等地被称为台风,而大西洋则习惯称当地的热带气旋为飓风。8、大
18、多数的台风或飓风在北纬8°至南纬15°之间形成,这些地区的海水温度较高。第八章 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分带与地方病1、地方病:由于原生地质环境特别是天然水中的化学物质异常而导致的地方性病症。4、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地带性,按地理纬度从北向南分为:酸性、弱碱性还原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中性氧化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碱性、弱碱性氧化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酸性强氧化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5、我国主要的地方病: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克山病、大骨节病、鼠疫、 布鲁氏杆菌病、血吸虫病。(适当了解具体内容)6、地方性氟中毒:按氟的来源不同分为饮水型、燃煤型、饮茶型。第九章 矿产资源开发与环
19、境地质1、矿产资源:是指岩石圈内由地质作用形成,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利用价值的自然资源。(元素或化合物的集合体;绝大多数为固态,少数为液态或气态)2、矿产资源分为金属、非金属、能源三类3、金属类资源形成的作用:火山活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常温常压下,侵蚀冲刷、淋滤、沉淀、富集成矿)。4、废气、粉尘、废水及废渣的排放,会引起大气污染和酸雨,其中以硫化矿和煤炭最为严重。5、三废:矿山废弃气、废水、废渣。6、矿山废渣包括煤矸石、废石、尾矿等。7、岩溶塌陷是岩溶充水矿床疏排地下水所引起的。在地下矿产开采中,由于矿坑的强疏排水及矿坑的突水、涌水等,使许多矿区产生了岩溶地面塌陷,从而造成建筑物裂缝倒塌、
20、农田毁坏、道路中断、采矿滞产、甚至停产、矿井报废等,其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巨大。8、岩溶塌陷形成条件框图如下:(3个条件)第十章 水资源利用与环境地质1、什么是水资源?其提法大致有这样三种: 广义的提法,包括地球上的一切水体及水的其它存在形式,如海洋、河川、地下水、土壤水、冰川、大气水等。狭义的提法,指陆地上可以逐年得到恢复、更新的淡水。工程上的提法,指上述可以恢复、更新的淡水中,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为人们利用的那一部分水。2、可利用淡水资源0.3%3、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问题:水资源枯竭:过量引用地表水导致河湖干涸、过量汲取地下水引起区域性水位下降、过量抽水;水质恶化:地表水水质恶化、地
21、下水水质恶化、地球化学环境的改变引起水质恶化、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引起水质恶化、含水层串层导致水质恶化、地表化学物质侵入导致地下水污染;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变形: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面裂缝;水利工程的影响。4、地表水水质恶化分为:点源污染:不连续且范围狭窄,如,工业或城镇污水、废水入河排污口;城市地区的暴雨径流。非点源污染:是散布、间歇性的,影响因素有土地利用、气候、水文、地形、植被和地质等,很难加以控制。如,居民洗车的清洁剂和油渍留在车道表面,暴雨来时冲入河流;流过工厂和仓库的雨水和径流,也是非点源污染;乡村的非点源污染通常和农业、林业与开矿有关。第十一章 城市化与环境地质1、城市:是人类经
22、济和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区。2、城市化: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即为城市化,其衡量指标是城市地区人口占全地区总人口的百分比。3、城市水系统由城市水源、城市供水、城市用水和城市排水等四个子系统组成。4、城市水源按种类分有地下水、地表水、海水、微咸水、再生水、雨水等。5、水资源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城市的起源离不开水;城市的生存离不开水;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水;城市功能的完善离不开水。6、城市利用地下水造成的危害:降落漏斗越来越大;水质恶化;地面下沉;地面塌陷;地面裂缝;咸水入侵。、7、固体废弃物依来源分为工业废弃物、家庭垃圾、建筑废料、街道垃圾,含有纸张、塑料、金属、食物、玻璃、木材等。从重量来看,城市固体废料的组成大致是:纸品50%,食品废料12%,金属9%,玻璃9%,工场渣滓7%以及塑料、木片、布头、橡皮等13%。8、最常见的固体废弃物处置法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档格式化编写与版本控制模板
- 大医精诚护理考试题库及答案
- 健康数据统计表-健康数据监测报告
- 质量标准与服务信誉承诺书8篇
- 高三关于四季的记叙文600字作文(15篇)
- 医疗安全法规培训课件
- 保险业产品销售代理协议
- 品牌合作推广服务合同
- 畜牧业生产技术服务外包合同
- 医疗安全事件培训记录课件
- 政务摄影培训课件模板
- 2025年新疆中考数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中央厨房体系管理制度
- GB/T 19437-2025印刷技术印刷图像的光谱测量和色度计算
- 2025至2030中国医疗服务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宾馆内部治安管理制度
- 《鲁迅故居》课件
- 央视春晚活动策划
- 全职妈妈工作简历模板
- 网络安全面试题库及答案
- GB/T 45266-2025消费品质量分级导则羽绒制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