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沉降观测数据录入与管理细则湖北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10月目 录第一章 绪论1第二章 数据结构管理层次与编码规则2第一节 数据结构管理层次2第二节 各级结构层次的编码规则3一、线路编码规则3二、工程局编码规则3三、断面编码规则4四、测点编码规则4第三章 工程属性信息录入标准与管理细则6第一节 工程属性信息结构组织框架6第二节 工程属性数据录入细则7一、 线路属性信息7二、 工程局属性信息7三、 断面属性信息7四、 测点属性信息8第三节 工程属性数据录入标准表9第四章 观测点数据录入标准与管理细则10第一节 观测点数据录入细则10第二节 观测点数据录入标准附表17第五章
2、 数据文件提交事项25第一节 数据提交时间与内容25第二节 数据文件格式与提交方式25第一章 绪论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区间正线部分均为无砟轨道,技术标准高,为保证线下工程速度目标值要求,按时铺设无砟轨道,湖北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委托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对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上报的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和预测。针对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沉降变形分析评估的技术要求,开发建立了“铁路客运专线沉降监测数据管理与分析预测集成系统”,将实现监测数据的统一管理查询与图形显示,有效提高沉降数据分析与工后沉降预测的工作效率,为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沉降变形分析评估工作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 为了有效利用“客运专线沉降监
3、测数据管理与分析预测集成系统”进行数据管理与分析,结合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和分析软件系统的数据格式要求,对全线上报数据采用统一的标准和格式。为此,制定了“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沉降观测数据录入与管理细则”。具体包括:Ø 数据结构管理层次与编码规则Ø 工程属性信息录入标准与管理细则Ø 观测点数据录入标准与管理细则Ø 数据文件提交事项本细则首先从线路到测点对各级结构层次进行统一编排,制定统一的管理层编码规则,根据该规则实现测点的统一编号和身份认证。根据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沉降变形分析评估的技术要求,制定了工程属性信息录入的标准表格和填表细则,录入后
4、形成工程属性信息库,实现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快速查询与检索;同时制定了观测数据录入的标准表格和填表细则,录入后形成观测数据信息库,实现数据的快速导入和追加,为沉降变形分析与评估工作提供统一的数据模式,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本细则统一适用于施工单位监测数据录入和监理单位平行观测数据的录入。第二章 数据结构管理层次与编码规则第一节 数据结构管理层次根据目前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的管理层次,全线路从线路到测点共分为4层。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目前包括武黄、武咸、汉孝、武冈四条线,每条线下设23个工程局,即施工单位;由工程局对所辖路段观测断面进行集中管理,每个观测断面一般由16个测点组成。结构层次如图1.1所示,数据
5、信息库将依照以下结构层次建立相应的数据管理层次。 全线(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线路(武黄、武咸、汉孝、武冈)工程局断面测点图1.1 工程管理层次图第二节 各级结构层次的编码规则一、线路编码规则线路编码统一采用各条线路中文拼音首字母缩写: 即WH、WX、HX、WG本工程的线路编码参见表2.1表2.1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各线路编号对应表线路编号里程范围线路名称WH武汉黄石WX武汉咸宁HX汉口孝感WG武汉黄冈二、工程局编码规则工程局按中铁局采用“ZT”加工程局名称的序号编码,中铁大桥局采用“ZTQ”编码,葛洲坝集团采用“GZB”编码,中建集团采用“ZJ”编码,工程局编码附加在线路编号之后后,以短划线连
6、接。本工程中的完整工程编码与相应工程局名称参见表2.2。表2.2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各工程局编码对应表工程局编号对应工程局名称WH-ZT11武黄线中铁十一局WH-ZJ武黄线中建股份WH-ZT18武黄线中铁十八局WX-ZT11武咸线中铁十一局WX-ZT18武咸线中铁十八局HX-ZT11汉孝线中铁十一局HX-GZB汉孝线葛洲坝集团HX-ZJ汉孝线中建股份WG-ZT16武冈线中铁十六局WG-ZTQ武冈线中铁大桥局三、断面编码规则断面属性代码 断面编号附加在完整工程局编码后,以短划线连接。断面编号由断面里程桩号断面结构属性代码构成: 断面编号: 里程桩号 断面编号按里程桩号顺序排列,断面结构属性代码解
7、释为:Ø L:路基断面Ø Q:桥梁断面Ø H:涵洞断面Ø S:隧道断面本工程部分完整断面编码与相应断码名称的对照示例如下,其余完整断面的编码与相应的断码名称可参照该表编码规则。示例:Ø WH-ZT11-DK23+549L:代表武黄线中铁十一局,桩号为DK23+549的路基断面四、测点编码规则测点编号附加在完整断面编码后,以短划线连接,并采用约定的字母标识测点位置,具体解释为:§1 路基每个观测断面一般有4个监测点,某些断面安设单点沉降计,分别编号为:Ø Z 路面左侧观测桩Ø M 路面中心观测桩Ø Y 路面
8、右侧观测桩Ø B 路基沉降板Ø D 单点沉降计 例如: WH-ZT11-DK23+549L D代表武黄线中铁十一局桩号为DK23+549的路基断面上的单点沉降计观测点。§2 桥梁、墩台、涵洞每个断面有24个监测点,分别编号为:Ø Z1 台(墩)承台左1或台(墩)身左1Ø Z2 台(墩)承台左2或台(墩)身左2Ø Y1 台(墩)承台右1或台(墩)身右1Ø Y2 台(墩)承台右2或台(墩)身右2 例如: WH-ZT11-DK21+500H-Z2代表武黄线中铁十一局桩号为DK21+500的涵洞左边第2个沉降观测点。§3
9、桥梁梁部徐变一般情况下,梁体设置6个徐变监测点,分别编号为:Ø W1 武汉端左Ø W2 武汉端右Ø M1 梁中左Ø M2 梁中右Ø H1 黄石端左(咸宁、孝感、黄冈)Ø H2 黄石端右(咸宁、孝感、黄冈) 例如:WH-ZT11-DK25+100Q-M2代表武黄线中铁十一局,起始桩号为DK25+100的桥梁梁部跨中右侧的徐变观测点。§4 隧道每个断面有2个监测点,分别编号为:Ø Z 隧道左侧Ø Y 隧道右侧 例如:WH-ZT11-DK29+200S-Y代表武黄线中铁十一局,桩号为DK29+200的隧道观测断
10、面右侧的沉降观测点。 第三章 工程属性信息录入标准与管理细则第一节 工程属性信息结构组织框架图3.1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工程属性框图第二节 工程属性数据录入细则一、 线路属性信息§1 线路名称:根据线路编码填写相应的线路名称,如“武黄线”,参见表2.1;§3 起点桩号:统一按“DK里程桩号”的格式填写,如“DK13+415”;§4 终点桩号:统一按“DK里程桩号”的格式填写,如“DK14+378”。二、 工程局属性信息§1 工程局名称:填写施工单位名称;如“中铁十一局”§2 工程局编码:按与施工单位对应的工程局编号填写。如“ZT11”§
11、;3 起点桩号:统一按“DK里程桩号”的格式填写;§4 终点桩号:统一按“DK里程桩号”的格式填写;§5 监理单位名称:填写监理公司名称。三、 断面属性信息§1 断面桩号:统一按“DK里程桩号”的格式填写;如“DK11+415”,对于桥梁徐变观测断面,填写观测梁武汉端桩号;§2 断面编码:填写“断面桩号结构属性字符”,如“DK11+780S”;§3 起点桩号:统一按“DK里程桩号”的格式填写;§4 结构特性:根据观测断面的实际结构型式,在以下选项中选择填写:Ø 路基Ø 桥梁Ø 涵洞Ø 隧道
12、67;5 地基加固方式:根据观测断面的原地基加固方式,在以下选项中选择填写: 1)路基Ø 压实Ø 强夯Ø 换填Ø 旋喷桩Ø CFG桩Ø 注浆Ø 混凝土桩Ø 管桩2)桥梁基础型式Ø 嵌岩桩Ø 摩擦桩 对于其它地基加固方式的,据实填写该项;§6 设计路面标高:按设计图纸填写;§7 设计路面宽度:按设计图纸填写;§8 路基高度:按设计图纸填写,对于桥梁、隧道观测断面,无需要填写该项;§9 设计路面宽度:按设计图纸填写;§10 设计填土容重:按设计资料填
13、写,对于桥梁、隧道观测断面,无需要填写该项;§11 设计总沉降量:按设计资料填写;§12 设计工后沉降量:按设计资料填写;§13 预堆载高度:按实际资料填写;§14 卸载时间:按实际资料填写;§15 断面布设测点数:按实际布设测点数填写;§16 断面备注信息:特殊断面需要补充的信息,在本栏备注信息中补充;四、 测点属性信息§1 测点号:按“各级结构层次的编码规则”中测点编码规则填写;§2 测点位置:按“各级结构层次的编码规则”填写的测点编码对应的测点位置填写;§3 测点备注信息:特殊测点需要补充的信息,在
14、本栏备注信息中补充第三节 工程属性数据录入标准表表3.1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工程属性数据录入表管理层次输入信息名称数据输入(示例)输入说明线路属性线路名称武黄线根据线路代码填写相应的线路名称,如“WH”为“武黄线”线路代码WH填入各条线路中文拼音首字母缩写起点桩号DK11+415统一按“DK里程桩号”的格式,如“DK11+415”终点桩号DK11+585同上工程局属性工程局名称中铁十一局工程局代码ZT11按表2.1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各线路编号对应表”填写起点桩号DK11+415终点桩号DK12+585监理分站名称断面属性断面桩号DK11+400断面代码DK11+400L填写“断面桩号结构属
15、性字符”,详见“各级结构层次的编码规则”结构特性路基在“L路基、Q桥梁、S隧道、H涵洞”中选择,填入相应的结构型式地基加固方式压实按实际地基加固方式填写,如“压实”、“CFG桩”、“桩基”、“浅基础”等设计路面标高(m)56.725设计路面宽度(m)5.000最大填土高度7.650设计填土容重(KN/m3)20.000设计总沉降量(mm)30.000设计工后沉降量(mm)15.000预堆载高度(m)2.00卸载时间2010-12-30断面布设点数4断面备注信息特殊断面需要补充的信息,在本栏备注信息中补充测点属性测点号M按“各级结构层次的编码规则”中测点代码规则填写测点位置路面中心按“各级结构层
16、次的编码规则”填写测点代码对应的测点位置测点备注信息特殊测点需要补充的信息,在本栏备注信息中补充第四章 观测点数据录入标准与管理细则第一节 观测点数据录入细则一、观测数据的录入标准均以本细则提供的5个Excel电子文档为标准,进行数据录入。5个Excel电子文档名称分别为:Ø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工程属性数据录入工作表;Ø 路基沉降观测数据录入工作表;Ø 桥涵沉降观测数据录入工作表;Ø 隧道沉降观测数据录入工作表;Ø 桥梁梁部徐变观测数据录入工作表。二、Excel电子文档示例与说明§1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工程属性数据录入工作表”包含3
17、个工作表:Ø “线路属性信息表”;Ø “工程局属性信息表”;Ø “断面属性信息表”;对于工程同一区段而言,“线路属性信息表”,“工程局属性信息表”是相同的,只需分区段编辑“断面属性信息表”,形成Excel文件。参见图4.14.3图4.1 线路属性信息表图4.2 工程局属性信息表图4.3 断面属性信息表§2 每一个观测断面数据形成一个Excel文件,同一断面不同测点的数据信息存放在不同页的工作表中,工作表的名字与测点编号一致。如“路基沉降观测数据录入表”实际包含5个工作表,分别对应同一断面可能存在的5个观测点:Ø 工作表“Z” 用于路面左路肩观测
18、桩的数据录入;Ø 工作表“M” 用于路面中心观测桩的数据录入;Ø 工作表“Y” 用于路面右路肩观测桩的数据录入;Ø 工作表“B” 用于路基沉降板的数据录入;Ø 工作表“D” 用于单点沉降计的数据录入; 参见图4.44.8,其它附件中工作表的对应方式与此类似,参见样表。图4.4 路面左路肩观测桩数据录入工作表图4.5 路面中心观测桩数据录入工作表图4.6 路面右路肩观测桩数据录入工作表图4.7 路基沉降板数据录入工作表图4.8 单点沉降计数据录入工作表§3 对于断面中没有布置的观测点,不需要填写相关表格,如无“单点沉降计”和“剖面沉降管”的路基断
19、面,无需填写工作表“D”和“P”;对于桥梁墩台沉降观测断面,实际只布设了2个测点的断面,只需要填写“Z1”、“Y1”两个工作表。§4 路基沉降观测数据采用本细则中“路基沉降观测数据录入表”标准Excel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录入,纸质表格样式参见表4.14.3,具体解释为:Ø 表4.1:“路面沉降桩观测数据录入工作表”,对应电子文档中的工作表 “Z”“M” “Y”;Ø 表4.2:“路基沉降板观测数据录入工作表”,对应电子文档中的工作表 “B”;Ø 表4.3:“单点沉降计观测数据录入工作表”,对应电子文档中的工作表 “D”; §5 桥梁墩台、涵洞沉降观
20、测数据采用本细则中“桥涵沉降观测数据录入工作表”标准Excel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录入,参见图4.9,纸质表格样式参见表4.4。图4.9 桥涵沉降观测数据录入工作表§6 隧道沉降观测数据采用本细则中“隧道沉降观测数据录入工作表”标准Excel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录入,参见图4.10。纸质表格样式参见表4.5。图4.10 隧道沉降观测的数据录入工作表§7 桥梁梁部徐变观测数据采用本细则中“桥梁徐变观测数据录入工作表”标准Excel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录入,针对不同的梁体结构,有三种标准表格,参见图4.11。纸质表格样式参见表4.64.7。(a)一般梁体徐变观测数据录入表 (b) 大跨度连
21、续梁徐变观测数据录入表(c) 多孔连续梁徐变观测数据录入表图4.11 桥梁徐变观测的数据录入工作表§8 因不同观测项目具有不同的数据列,实际没有的数据列输入“”,严格按Excel电子表格中的项数输入“”,不容许随意增减,数据表格不容许出现空白项。 施工阶段(荷载情况)按本期观测的路基、桥梁施工状态填写,分别为: 1)路基Ø 填筑或堆载Ø 填筑完成或预压Ø 铺轨完成Ø 架桥机(运梁车)通过后 2)桥梁Ø 墩台施工完成Ø 架梁(制梁)前Ø 架设梁(现浇梁)前后Ø 附属设施施工前后和过程Ø 架桥机(运
22、梁车)通过前后§9 对于同一断面的几个测点须分别填表,同一测点的观测期号须连续。§10 数据提交单位按照本细则在标准表格中填入相应的数据,不容许改动标准表格的格式、移动表格和添加数据列和数据表。§11 数据表头部分(即112行)不容许添加或删除行,第12以后的数据输入行可以根据需要添加行数。Excel电子表格已预设了打印格式和打印区域,不容许随意移动列宽和改变页面设置。§12 标准表格中的所有数据列已预设了数据类型,在填入数据时不容许改动数据类型:Ø 观测期号、相隔天数:整型数据;Ø 观测日期:日期型数据,“年-月-日”以英文输入格式
23、下的短划线连接;Ø 施工状态:字符型数据;Ø 其它数据列:浮点式数据,均保留小数点后三位数。 第二节 观测点数据录入标准附表附表4.1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 沉降观测01路基面观测桩观测数据录入表 共 页 第 页线路: 施工单位:观测断面里程:地基处理方式:所在断面位置:填(挖)总高度:填料种类:测点备注信息:对于堆载预压断面:填入预加载高度和卸载时间观测观测累计填土累计管顶面标高(m)测点标高本次沉降量累计沉降量施工阶段天气温度期号日期天数顶面标高填土高度(年-月-日)(天)(m)(m)接管前标高接管后标高(m)(mm)(mm)(荷载情况)(°C)1 #2 #3
24、#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22#填表人员:复核人员:技术负责人:监理:日期:附表4.2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 沉降观测02地基(或预压表层)沉降板观测数据录入表 共 页 第 页线路: 施工单位:观测断面里程:地基处理方式:所在断面位置:填(挖)总高度:填料种类:测点备注信息:对于堆载预压断面:填入预加载高度和卸载时间观测观测相隔填土累计管顶面标高(m)测点标高本次沉降量累计沉降量施工阶段天气温度期号日期天数顶面标高填土高度(年-月-日)(天)(m)(m)接管前标高接管后标高(m)(mm)(m
25、m)(荷载情况)(°C)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填表人员:复核人员:技术负责人:监理:日期:附表4.3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 沉降观测03单点沉降计沉降观测数据录入表 共 页 第 页线路: 施工单位:观测断面里程:地基类型及处理方式:所在断面位置:填(挖)总高度: 锚头标高:锚板标高:单点沉降计规格型号:测点备注信息:对于堆载预压断面:填入预加载高度和卸载时间观测观测相隔填土累计管顶面标高(m)测点标高本次沉降量累计沉降量施工阶段天气温度期号日期天数顶面
26、标高填土高度(年-月-日)(天)(m)(m)接管前标高接管后标高(m)(mm)(mm)(荷载情况)(°C)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填表人员:复核人员:技术负责人:监理:日期:附表4.4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 沉降观测04 桥涵沉降观测数据录入表 共 页 第 1 页线路: 施工单位:观测断面里程:基础型式:“嵌岩桩”或“摩擦桩”所在断面位置:如武汉台右、或5墩右、或黄石台右; 桥涵名称:测点备注信息:观测观测相隔测点标高本次沉降量累计沉降量施工阶段天气温度
27、期号日期天数(年-月-日)(天)(m)(mm)(mm)(荷载情况)(°C)1 2007-10-26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填表人员: 复核人员: 技术负责认: 监理: 日期:附表4.5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 沉降观测05隧道沉降观测数据录入表 共 页 第 1 页线路: 施工单位:观测断面里程:地基处理方式:“嵌岩桩”或“摩擦桩”隧道名称:所在断面位置:隧道左侧 测点备注信息:填入隧道名称观测观测相隔测点标高
28、本次沉降量累计沉降量施工阶段天气温度期号日期天数(年-月-日)(天)(m)(mm)(mm)(荷载情况)(°C)1 2007-10-26#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填表人员: 复核人员: 技术负责认: 监理: 日期:附表4.6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 沉降观测-06桥梁梁体徐变观测数据录入表 共 页 第 页线路: 施工单位:观测梁武汉端桩号:桥梁名
29、称:观测梁编号:所在孔跨:测点备注信息:观测观测测点高程跨中与端点平均高差累计上拱量施工阶段天气温度期号日期1-武汉端左2-武汉端右3-跨中左4-跨中右5-黄石端左6黄石端右(年-月-日)(m)(m)(m)(m)(m)(m)(mm)(mm)(荷载情况)(°C)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填表人员: 复核人员: 技术负责认: 监理: 日期:附表4.7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 沉降观测-07大跨度连续梁徐变观测数据录入表 共 页 第 页线路: 施工单位:观测梁武汉端桩号:桥梁名称:观测梁编号:所在孔跨:多孔大跨度连续梁:第 2 跨、跨度 m测
30、点备注信息:1、一般以初张拉之前为统计时间起点,第1期累计上拱量为0.00;2、若转场后,以初张拉后为统计时间起点,第1期累计上拱量应填写前期初张拉引起的上拱量观测观测测点高程1/4跨与端点平均高差1/4跨累计上拱量跨中与端点平均高差跨中累计上拱量3/4跨与端点平均高差3/4跨累计上拱量施工阶段天气温度期号日期1-武汉端左2-武汉端右3-1/4跨左4-1/4跨右5-跨中左6-跨中右7-3/4跨左8-3/4跨右9-黄石端左10-黄石端右(年-月-日)(m)(m)(m)(m)(m)(m)(m)(m)(m)(m)(mm)(mm)(mm)(mm)(mm)(mm)(荷载情况)(°C)1 2 3
31、 4 5 6 7 8 9101112131415 填表人员:复核人员:技术负责人:监理:日期:第五章 数据文件提交事项第一节 数据提交时间与内容一、数据提交时间§1 数据提交单位在线下结构物某些特殊施工阶段(如架梁前后、路基预压等)或变形出现异常现象时,与沉降变形评估单位及时联系并提交沉降变形观测数据电子版。§2 数据提交单位在主体工程施工完成后到达评估要求时(隧道主体工程完工后变形观测期应不小于3个月,路基、桥涵施工完成后变形观测期一般不少于6个月)提交完整的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3 当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延长观测期等措施。二、数据提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铺租赁监控安装协议2025
- 商铺租赁保险协议2025
- 商铺转租合同协议2025年规范
- 人力资源招聘协议2025年规范版
- 品牌推广外包协议2025
- 2025年员工内部奖金制度考试试题及答案
- 客服兼职合同协议2025年标准
- 健身俱乐部会员协议2025年
- 回填沙土出售合同范本
- 墙面翻新质保合同范本
- DCS控制系统管理制度
- 8d报告资料考试卷及答案
- T-CNEA 019-2022 核电工程设备单体调试范围及管理通.用要求
- 新生儿早产儿个案护理
- 农药安全评价体系-深度研究
- 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小学组)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河南省信阳市2024-2025学年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模拟试题(含答案)
- 2024年砌筑工(高级技师)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初级招标采购从业人员《招标采购法律法规》考前必刷必练题库500题(含真题、必会题)
- 2024年北京某中学初一(上)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 道路改造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