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桃花源记复习时间复习要点.、* 亠,、人八r/,、t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作者,又名 ,字,世称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诗 。二、文言实、虚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以注释为主【一般词语】缘芳落英缤纷异穷复 仿佛 才平旷 俨然属阡陌悉、咸黄发垂髫 怡然乃具问讯叹惋 延语(y u) 扶 向及诣 遣 欣然 规 果【一词多义】志(寻向所志) (处处志之) _为(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也) 寻(寻向所志)(寻病终)闻(村中闻有此人)(具言所闻) 舍(便舍船)(屋舍俨然)作(其中往来种作)(设酒杀鸡作食)【古
2、今异义】鲜美1古:开朗古:交通古今:今:今妻子1古:绝境1古今:今无论1古今如此1古:不足1古今:今【通假字】通“",意思。三、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重点词要翻译准确)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四、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内容要点(一)文章层次结构内容归纳:文章线索:第一部分(第1段):写渔人第二部分(第2、3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第2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描写了桃源的和。第3段:
3、写桃花源人邀请渔人做客及渔人辞去的过程。所见:、(环境良好)(生活安定)所闻:、(与世隔绝之久)所历: 、 (民风淳朴)第三部分(第4、5段):写渔人,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的情形。(为桃花源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含蓄地表明这个桃花源是虚构的)(二)内容要点归纳 用原文语句回答:1 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2 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3 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4 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5 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6 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1 第一段描写桃花林有什么作用?2“忽逢桃花
4、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3. “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4. “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5.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9.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10.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这样 写的目的是什么?11 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那些内容?12.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一下这个“世外桃源”的美妙。ABC五
5、、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态度)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 的理想社会?六、迁移拓展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2.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3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饮酒。二、文言实、虚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以注释为主)【一般词语】缘沿着,顺着。芳香花。落
6、英落花。缤纷繁多样子。异感到诧异。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复再。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才仅。平旷平坦开阔。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阡陌田间小路。悉、咸全,都。黄发垂髫指老人小孩。怡然形容喜悦。乃竟然。具详细。问讯打听消息。叹惋感叹惊讶。延邀请。语(y u)告诉。扶沿,顺着。向从前,旧的。及到。诣叽遣派。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果实现。【一词多义】志标记。(寻向所志)做标记。(处处志之)为(w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w e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寻寻找。(寻向所志)随即,不久。(寻病终)闻听说。(村中闻有此人)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舍( sh Q)舍弃,放下。(便舍船)购(
7、sh e)房舍。(屋舍俨然)作劳作。(其中往来种作)做。(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 不阴郁低沉。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岀路的境地。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 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通假字】要通“邀”,邀请。四、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内容要点(一)文章层次结构内容归纳:文章线索:渔人进岀桃源的行踪第一部分(第1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第二部分(
8、第2、3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第2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描写了桃源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风尚。第3段:写桃花源人邀请渔人做客及渔人辞去的过程。所见: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环境良好)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生活安定)所闻:避秦时乱、来此绝境(与世隔绝之久)所历: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民风淳朴)第三部分(第4、5段):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为桃花源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含蓄地表明这个桃花源是虚构的)(【成语】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 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无人
9、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二)内容要点归纳用原文语句回答:1 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 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 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岀酒食。4 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5 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 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7 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
10、子:先世避秦时乱。8 .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1 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2. “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事岀偶然,意料之外。3. “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_4. “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初极狭,才通人。5.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村人对陌生人岀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6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7. “此人一一为具
11、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8 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岀渔人的话?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岀。9 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10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这样写的目的?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11. 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那些内
12、容?“如此”包括渔人自己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村中人的生活情况,以及他归途中作记号的事。12.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一下这个“世外桃源”的美妙。1)自然环境优美社会环境安宁、民风淳朴。百姓生活富足、和乐。五、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态度)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 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用意是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 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
13、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 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六、迁移拓展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 豁然开朗。2.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渔人背信弃义、不守诺言。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好客形成对比,加深了 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岀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岀桃花源 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 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初中
14、八年级上语文桃花源记训练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 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 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15、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我能解释下列字词。一词多义严便舍船() 寻向所志()Y厂处处志之舍L寻1志屋舍俨然()寻病终()寻向所志()寻向所志()见渔人,乃大惊()r不足为外人道也()向乃为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耽耽相向()乃不知有汗()捕鱼为业()遂与外人间隔()遂.遂迷()-后遂无问津者 ()古今异义父通妻子绝境无论鲜美绝境(3)重点字词落英缤纷仿佛豁然开朗 俨然属 阡陌 要便扶向路扶,.
16、向不足 及郡下诣太守欣然归往未果问津津,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用说魏、晋了。3. 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答:一是活动(往来种作),二是穿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三是精神 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 “此人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 我的联想:渔人说的是秦末以来的历史。桃源中人叹惋的是: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
17、、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5. 本文的语言简洁而含蕴丰富,试举一例进行说明。我的鉴赏:如在叙述渔人与村人相互问话时的语言就是一个证明,作者 不正面叙述,而用“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来概括。但简洁中还有丰富,一 切问话的内容尽在其中,又见其丰富。6. 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 件下能否得以实现?试作评价。答: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和平恬静的社会。作者 这一社会理想,在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 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7. 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 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答:“不足为外人道也。” 因为桃花源中的生活和平、宁静 百姓能 安居乐业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8 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源的人“寻 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暗指“桃源”是找不到的.。9、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从发现桃源,到访问桃源,再到离 开桃源。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烘托了作者反对战乱,追 求和平、幸福、自由生活的政治理想。10、将下句中省略的主语补充完整:(1)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百色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岗
- 国家能源莆田市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及参考计算机与自动化岗位
- 国家能源大连市2025秋招笔试逻辑推理题专练及答案
- 江西地区中石化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数智化与信息工程岗
- 运城市中储粮2025秋招笔试题库含答案
- 长治市中储粮2025秋招笔试题库含答案
- 宜宾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油田工程技术岗
- 中国联通黄冈市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 中国移动吉安市2025秋招网申填写模板含开放题范文
- 民航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第二批次社会招聘12人考试历年参考题附答案详解
- 甘肃电网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专升本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试题(含参考答案)解析
- 《互联网应用新特征》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全一册
- 过节前安全培训课件
- 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安徽专用)(全解全析)
- 模具安全操作注意培训课件
- 3.2《参与民主生活 》- 课件 2025-2026学年度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统编版
- 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 教学大纲、教案
- 2025年秋新北师大版数学2年级上册全册同步教学设计
- 抖音短视频签约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