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沿程损失实验(总)_第1页
管道沿程损失实验(总)_第2页
管道沿程损失实验(总)_第3页
管道沿程损失实验(总)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三管道沿程损失实验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学时 :2适用对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环境工程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理解和掌握管道沿程损失的计算方法;2、了解沿程损失的影响因素。二、实验要求1、掌握管道沿程损失系数与雷诺数和管壁相对粗糙度间的定性和定量关系;2、学会用三角堰测量流量的方法和波纹管差压计的使用方法。三、实验原理1、沿程损失的表达式流体沿等直径管道流动时,将产生沿程损失hf, hf 与管长 L 、管内径 d、管壁当量粗糙度、平均流速、流体密度、动力粘度及流态间存在一个复杂的函数关系。根据相似原理分析, hf 可表示如下:L2hffRe,

2、d 2gd令fRe,dL2则hf( 31)d 2g式中沿程损失系数。2、沿程损失的测量原理沿程损失 hf 由实验方法求得。 在水平实验管道的两个测点处,取 I-I 和 II-II两个缓变流截面,以管道中心线为基准面,则管内不可压缩定常流动在两缓变流面间的伯努利方程为:p12p221z22h f( 32)z1g2gg2g22由于管道水平放置, 故上式中, z1=z2;同时因实验管道为等直径圆管, 所以有12 。2g2 g因此,式( 3 2)可改写为:p1p2(3 3)hfg式中p1p2 两缓变流截面间的压强差(Pa),由波纹管差压计测得。实验管道内的平均流速由三角堰所测流量及管道内径计算求得:4

3、qV( 34) 2d实验管道两测点间的长度L 和管道内径 d 均已知, 因此,可求出该管道在某一工况下的沿程损失系数:2g d fh( 35)L 2通过调节实验管道上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可改变管道内流体的平均流速,从而可测得不同 Re 数下的沿程损失系数。3、沿程损失的变化规律沿程损失 hf服从以下四种不同的规律:( 1)层流区沿程损失 hf与平均流速成一次方关系,可按下式计算:64, Re2300( 36)Re( 2)紊流水力光滑管区沿程损失 hf与平均流速的1.75 次方成正比,可按下面的经验公式计算:0.3164, 4000Re105( 37)Re0. 250.00320.221, 105R

4、e 3 106( 38)Re0 . 2 3 7( 3)紊流水力粗糙管过渡区沿程损失 hf与平均流速的(1.752)次方成正比,可按下面的经验公式计算:2 1 g ( 2. 5 18/ 70.851,) 26.98dRe 4160d( 39)Re3.7d2式中绝对粗糙度。( 4)紊流水力粗糙管区(平方阻力区)沿程损失 hf与平均流速的平方成正比,可按下面的经验公式计算:124 1g 3.7 d1, Re 4160 d0.85或( 310)d22(21g1.74)2根据雷诺数Re 及管壁相对粗糙度,用上述四个区域的经验公式计算出不同流动状态下的沿程损失系数,并与实验测得的沿程损失系数进行比较,若偏

5、差太大,试分析原因。四、实验所需仪器、设备、材料(试剂)1、实验用水循环系统本实验用水为一循环系统,装置如图31所示。11650023274650.00地下水库图 31 实验用水循环系统图1高位恒位水箱; 2上水管; 3供水管; 4实验管路; 5水源泵组; 6三角堰; 7溢流管。在图31 所示的实验室地下,有一个容积为150m3 的地下水库, 由水源泵组5 将水库中的水经上水管2 打入五楼恒位水箱1 保持恒定水位。恒位水箱中的水,一部分经供水管3供实验系统使用,经过实验管道4 和流量测量水箱6 后流回到地下水库;另一部分则通过溢流管7 进入地下水库,形成一个水循环系统。2、沿程损失实验装置该实

6、验装置由实验管路、三角堰流量测量水箱及波纹管差压计等设备组成,如图32所示。该装置中的实验段分别为 50mm 的镀锌钢管和 20mm 黄铜管,两测点间长度L=6m。恒位1水箱来水23567图 32 沿程阻力实验装置示意图481波纹管差压计; 2 50mm 实验管段; 320mm 实验管段; 4流量调节阀; 5三角堰; 6标尺; 7喷头; 8三角堰。连通玻璃管安装位置34Hmax三角堰连通玻璃管及标尺HH堰顶0H侧视图主视图图 33三角堰流量计示意图三角堰流量计如图33 所示,该三角堰为直角堰,即=45。三角堰流量水箱外侧2装有连通玻璃管和标尺,连通玻璃管内的水位指示三角堰中的水位,水位变化高度

7、可从标尺上读出,即H H H0(m),称为堰顶淹深。其中H 为某一测量工况下的连通玻璃管标尺读数, 单位为 mm;H0 为堰顶水位起始值(如图 3 3 所示),对于 1实验台H0 153mm,2实验台 H 0=156mm 。按下式即可求出体积流量qV 值。5( m3/s)qV 1.4 H 2 tg(3 11)2五、实验预习要求、实验条件、方法及步骤1、实验前复习教材中与沿程损失相关的理论知识。2、实验步骤本实验涉及高位恒位水箱、水源泵、地下水库及各种管道。实验系统较为庞大,因此,实验时必须注意按步骤进行。( 1)启动水源泵,向五楼高位恒位水箱供水,等溢流水返回地下水库时,稳定 5 分钟后再进行

8、实验。( 2)黄铜管沿程损失实验 实验时,通过调节阀的开度来改变流量,实验顺序规定流量由小到大,共进行15个工况点的测量。记好黄铜管上的调节阀手轮的初始位置,每次开启调节阀手轮1/2 周,开启时必须缓慢。 调节阀开启后,当有流体经过堰顶时,待三角堰流量水箱液面稳定后,读出连通管标尺读数和差压计读数,记录在表 3 1a 中,作为第一个工况点。依次记录其它工况点,方法同上。 待所有工况点测量完毕后,记录下水温,关闭流量调节阀,使连通管标尺读数接近HO后,准备下一组实验。( 3)镀锌管沿程损失实验其方法和步骤与黄铜管沿程损失实验相同,共测量15 个工况点,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 3 1b 中。实验中注

9、意以下事项: 水源泵启动时, 首先检查电机、 开关柜和水泵是否处于备用状态, 若处于备用状态,方可启动; 实验中要保持水流恒定,不可随意改变调节阀阀门开度; 由于水流的脉动作用,压差计读数略有波动,读数时可取其平均值; 实验时, 要确保差压计及联接胶管中没有气泡,以免造成测量误差。发现有气泡时,应将差压计上的排气阀阀门由小到大慢慢打开,将管内气体排除。( 4)依据表31a 和表 31b 进行实验数据处理,记录在表32a、表 32b 和表 33 中,并将fRe,曲线绘制在双对数坐标纸(图34)上。d六、思考题1、由实验结果分析流体处于何种流态:层流还是紊流?若为紊流流态,又处在哪种流动区域?2、

10、为什么采用双对数坐标绘制Re 曲线?附:管道沿程损失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用表1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表 31a(黄铜管)实验原始数据记录水堰初始水位H0:mm差压计满量程:kPa实验台编号:工况点差压值标尺读数 H堰顶淹深H=HH0(kPa)(mm)(m)18.4219.00.069027.9217.00.067037.4216.00.066046.9215.50.065556.4214.50.064565.9213.00.063075.4212.50.062584.9211.50.061594.4210.50.0605103.9208.00.0580113.4206.80.0568122.9205

11、.50.0555132.4203.30.0533141.9200.70.0507151.4198.20.0482按水温为10 查得水的运动粘度v1.308E-6m2 /s表 31b(镀锌管)实验原始数据记录水堰初始水位H 0:mm差压计满量程:kPa实验台编号:工况点差压值标尺读数 H堰顶淹深H=H H0(kPa)(mm)(m)14.4277.70.127724.1276.50.126533.8273.00.123043.5271.50.121553.2267.50.117562.9266.00.116072.6263.00.113082.3262.00.112092.0252.00.1020

12、101.7251.00.1010111.4249.00.0990121.1245.00.0950130.8238.00.0880140.5230.00.0800150.2228.00.0780按水温为10 查得水的运动粘度v1.308E-6m2/s2实验计算结果用表根据流量 qV 计算出平均流速,再根据及 hf 计算出值,记入表3 2中。表 32a(黄铜管)实验计算结果54qVhfqV1.4H 2 tg2gdhf工况点d2(m)2L 2(m3/s)(m/s)10.860.00175095.5730.0018020.810.00162675.1780.0019630.750.00156674.9

13、870.0019840.700.00153724.8930.0019250.650.00147924.7080.0019260.600.00139474.4390.0020070.550.00136724.3520.0019080.500.00131324.1800.0018790.450.00126044.0120.00182100.400.00113423.6100.00199110.350.00107653.4260.00193120.300.00101593.2340.00185130.240.00091822.9230.00187140.190.00081032.5790.00190

14、150.140.00071412.2730.00181表 32b(镀锌管)实验计算结果5hfqV 1.4 H 2 tg工况点(m)2(m3/s)10.450.008158420.420.007968130.390.007428340.360.007203950.330.006625660.300.006416170.270.006009380.230.005877290.200.0046519100.170.0045387110.140.0043173120.110.0038944130.080.0032161140.050.0025343150.020.00237884qV2gdhfd2L

15、2(m/s)4.1550.004254.0580.004153.7830.004423.6690.004333.3740.004683.2680.004533.0610.004632.9930.004282.3690.005942.3120.005302.1990.004831.9830.004661.6380.004971.2910.005001.2120.002273实验计算结果汇总表表 33实验计算结果汇总黄铜管镀锌管工况点dd值Re值Revv10.00180852160.004256353320.00196791750.004156205130.00198762540.004425784740.00192748180.004335610050.00192719950.004685159660.00200678820.004534996570.00190665430.004634679780.00187639130.004284576890.00182613460.0059436226100.00199552040.0053035345110.00193523930.00483336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