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LCD产业现状分析_第1页
TFTLCD产业现状分析_第2页
TFTLCD产业现状分析_第3页
TFTLCD产业现状分析_第4页
TFTLCD产业现状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2年TFT-LCD面板产业现状分析一、前言 自2000年第三季起,TFT-LCD面板价格大幅滑落,需求则因此而逐月成长,终于在2001年第四季产能吃紧,面板价格出现反弹。延续至今,需求仍不见衰退,显见趋势已然形成,消费者已无法回头再去使用笨重的CRT产品,未来TFT-LCD将在信息应用市场成为显示技术的主流,其地位在可预见的未来,仍无成熟的技术可以取代。在家用市场方面,除了传统CRT外,PDP与液晶背投影技术将与TFT-LCD相互竞争,未来何种技术能够胜出,端视其成本下降能力,目前仍言之尚早。不过随着便携式信息产品的需求逐年成长,TFT-LCD产业在未来五至十年内仍将蓬勃发展。 随着面板

2、需求快速提升,景气似乎进入下一Crystal cycle的成长期,不过相关股价早已反应,但是面板价格是否仍有调涨空间?景气何时将进入衰退期?这些疑虑已成为市场极欲探讨的焦点,本文就TFT产业未来景气作进一步分析。二、结论    1. 景气循环特性明显,本波景气脱离谷底趋势成立,未来一年将是景气上升阶段,若五代厂规划仍按各厂进度,则乐观预期此波景气成长将有延续两年的机会。    2. 250美元价位不是紧箍咒,在需求持续成长及产能吃紧下,第二季15英寸面板价格将顺利突破250美元。    3. 2002年韩

3、国五代厂产能贡献有限,对供需失衡改善助益不大;未来台商动态仍将左右供需状况。    4. 投资建议仍以友达为主要标的,友达生产线涵盖3、4代线,并领先同业投入五代线的建立,在生产上较同业具弹性;此外在成长性上,友达在现有规模下仍有扩产空间,2002年下半年出货量将近一步成长;康和预估在考虑股本成长下,2002年每股盈余将有2.31元水准。三、景气循环(Crystal cycle)特性明显 TFT产业由于投资金额庞大,产业结构复杂,相关零组件品项繁多,其进入障碍相较半导体产业不遑多让,加上产能调整不易,因此景气循环较为明显;不过与DRAM产业较为不同的是成本结构上的

4、差异、材料供应链的长度与客制化程度高。由于TFT成本结构中,材料成本即占65,折旧成本只占25,相较DRAM产业的材料成本仅约23而折旧成本约40,因此毛利率不至于出现负60的惨状,获利呈现相对的稳定。图一、TFT与DRAM成本结构比较就材料供应来看,当下游面板价格战开打时,上游材料商价格降幅不一且相当有限,故价格战不易持久,合理毛利率的损失也不应低于负20,故其产品价格具有一定的支撑(由材料成本而来)。最后,面板并非是全然标准化产品,各面板厂因设备与设计的不同,所采用的原料规格、特性有异,纵然最终规格能符合客户需求,厂商间材料互通性有其限制不像DRAM那么高。故由产业现况来看,产业位置正处于

5、由底部翻扬的位置,各厂正摩拳擦掌,准备投入五代厂建厂计划,在五代厂产能大规模开出前,景气趋势相当确定,未来观察指针在于面板价格是否再度走软。四、价格  逐季走高,预期15英寸价格将突破250美元TFT面板价格自2000年起即大幅滑落,尤其在4Q00时因台湾产能大幅开出,而需求成长仍不及产能成长来的快,进而使价格以出乎厂商预期的速度快速滑落。在价格下滑的过程中,原先被看好的显示器产品,终端售价终于在2Q01时正式跌破魔术数字美金500元,使得需求快速成长,尤其TFT显示器与CRT价差缩小至2倍时,更使消费者由CRT转向TFT,而且一旦趋势形成,消费者已经不会再回头就CRT;此产业发展就

6、如同彩色电视取代黑白电视一样,不会再走回头路。在这样强劲的需求下,LCD显示器快速成长,产能逐渐吃紧,进而在4Q01起面板价格开始调涨,以每月10美元的速度,由190美元调高到目前的235美元,预计1Q02底前将可到达245-250美元。图三、面板价格变化 根据日本LCD设备厂AKT所作的研究,当15英寸LCD显示器价格跌落1000美元时,消费者开始接受,但仅止于少数用户,一旦价格跌破500美元时,其普及率迅速由6增加至35,市场将快速成长。去年第二季显示器价格正式跌破500美元且与17英寸CRT显示器价差接近2倍,因此出货量自第二季起即迅速提升。资料来源:电子时报价格迷思将被打破过去在供需仍

7、有10%以上缺口时,下游笔记本电脑(NB)及显示器系统厂普遍认为15英寸面板价格将不会超过250美元,认为一旦超过250美元时需求将快速萎缩,市场一般也认同这样的看法;不过,250美元不会是价格上限,预期在第一季末时15英寸价格将超过250美元,甚至在年底前可达280-300美元,在目前TFT面板的主要应用有三,一为NB(Notebook PC),二为LCD显示器,三为LCD TV,以下就应用市场及生产者对调高价格接受度作一探讨1. NB过去一直是面板去化的最大应用市场,虽然其比重随着其它应用成长而衰退,但目前仍占50以上。且面板为其必要的零组件,故价格弹性最大;虽然面板占NB成本比重相当高,

8、也是NB业者极欲削减成本的目标,但在面板缺货的情形下,NB业者只有寻求将成本自行吸收或转嫁,以确保能顺利出货,故价格调涨不致受到太大反弹。  2就显示器市场来说,目前市面上零售价格约在400450美元,其实距魔术数字500美元,尚有空间,且对PC系统厂而言,增加50美元的面板成本对其总成本增加有限,且可在其它零件成本如CPU,内存(DRAM),主机板(MB)上作一调整,而吸收这段价差;且在消费者转向TFT之后,搭配TFT-LCD显示器的桌上型PC(DT)卖相一定比搭配CRT来的好,因此对于价格(15英寸)上涨至300美元,仍在其可接受之范围,相对的确保面板来源已成国际PC大

9、厂当务之急。3. 就显示器独立销售(standalone)的部份确实对价格更加敏感,其价格弹性亦小,若以500美元为显示器系统的价格上限,300美元的面板仍在可接受的范围。就消费者而言,由400美元涨至500美元,这一百美元价差,尚可被接受,就显示器生产者而言,计算其成本约有加值70-100美元的空间,可维持一定利润,就通路商而言,或许将牺牲利润,在考虑市场占有率下,通路商仍愿意接受,其仍有约50美元的加值。只是为追求更高利润下,未来采用smart-panel/smart-integration或整合单芯片的低价方案(经济型solution)的显示器将成主流,而显示器厂则仍然赚取固定mark-

10、up利润,而通路商则以市场占有率为考虑,愿意自行吸收成本,转而追求整体利润的提升,15英寸面板价格未来仍有上涨空间。五、需求 持续增温,长线TV应用助威以TFT面板主要应用面来看,NB为其基本应用,每年NB出货量即为基本需求量,而快速成长的显示器则为近期需求的成长动力,自Apple在2002年宣布搭配TFT的新款iMac之后,CRT已被视为不合时宜的“恐龙”级产品,未来搭配CRT的DT买气将大幅滑落,进而促使PC大厂提高TFT的搭售比率。一年DT出货量在9000万台以上的规模,20%的搭售率即可达到1800万台;若为25%,则约2250万台,在独立销售或换机市场方面,保守预估在600万台以上,

11、合计2002年显示器至少有2400万台出货水准;预估2002年LCD显示器普及率将于第四季达到25,全年度达到21,出货量将达2770万台,因此就需求来看,仍然十分强劲。六、供给 韩国第五代厂产出有限,台商纸上谈兵2002年由于韩国五代厂的开出,令市场对于未来面板是否将再次供过于求仍有疑虑,不过由于韩国第五代厂商为全新制程,加上规格尺寸为世界最大,但并无实际量产经验,因此良率成为最大考虑。以过去4代厂自量产后,至少需要6个月才能达到可接受的良率水准来看,5G厂可能需要9个月以上,良率才会稳定,因此五代厂脚步最快的LG Philips的产量放大时点已经落在1Q03甚至2Q03,而三星则在2H03

12、,对2002年供不应求的状况影响有限。至于台湾五代厂计划虽然喊的震天嘎响,但是仅止于纸上作业阶段。其中进度较快者应属友达与广辉,因其厂房均已完成,节省建厂时间,依据各厂宣称的建厂时点来看,2003年第二季以后方有第一片面板产出,量放大时点已延至2003年底了。虽然五代厂是业者必经之路,但为何台湾业者仍踌躇不前,频频观望呢?主要是避免当初一窝蜂投入所造成的惨况再度发生,另一方面则是零组件业者能否配合,尤其是玻璃基板与彩色滤光片;若上游供货商未同步投入五代厂计划,即使TFT厂建厂完成也将面临无料可用的窘境。最后,五代厂为全新制程,台湾厂商仍在观察韩厂试量产后的良率状况,以决定所要的规格。因此短期内

13、台湾五代厂仍将止于规划,量产时点仍在两年以后。图五、台湾、韩国第五代线建厂及量产时间表资料来源各公司以LG第一阶段装机产能25k计算,在考虑良率之后,初期(1H01)月产量只有10万片左右,对强劲的需求而言只有杯水车薪之效。2002年供过于求再次发生的机会非常小。至于五代厂加入后,供需变化情形可以图六看出。根据各厂近期对外发布的建厂时点来看,预估一直到2004年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原先认为在2002年第三季时将出现9的供需缺口,但在友达、华映扩产后加上韩国五代厂部分产出贡献,供需缺口缩小到接近平衡状况,但这仅就产能计算,在生产实务上则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而第四季因属信息业旺季,供需缺口将近

14、一步扩大至19。2003年则考虑韩国厂良率已经稳定及台湾部分五代厂产能开出,供需逐渐平衡,但实务上产能仍是相当吃紧,在不考虑韩国进一步扩产的假设下,季节性因素将使供需缺口在第四季扩大为23。至于2004年,虽然预计台湾五代厂良率已提升,但在需求持续成长加上季节性因素,供需缺口均较2003年同期放大,而于第四季达到29;充分显示业者扩产动作转趋保守之后,产能增加的速度落后需求成长。图六、15英寸面板供需预测    基本假设:稳定良率80、产能利用率90。另假设各五代厂Phase I装机产能25k。    七、成本 材料仍有降价空间,折旧

15、成本将决定竞争力2002年在原材料持续国产化之下,材料成本仍有10-15%的调降空间,估计以现在零组件价格推算,15英寸材料成本约在140美元上下,各厂由于供货商大同小异,差别不大,顶多有5-10美元的差异,因此在各厂产能满载下,全看单位固定成本高低来决定竞争力,因此生产线的规模与投资金额大小,将左右台湾面板厂的获利状况,以各厂最适切割尺寸作一比较,在良率及产能利用率相同下,各厂每片折旧成本如下表。由于各厂建厂成本略有不同,即便是相同基板尺寸,其成本亦有所差异,尤其产能规模更是影响折旧摊提的关键因素。以友达为例,该公司四代厂(L6)最佳切割尺寸为15英寸面板,在现有产能规模下,每片摊提折旧成本

16、约34美元(含2座TFT厂房、1座LCM厂房及一栋研发大楼,实际摊提成本应更低),但在投入50亿资金扩充产能至60k后,每片折旧成本仅26美元,成本立即大幅降低。友达15英寸产品目前成本虽较友厂略高,但在扩厂后反而最具竞争力;反观彩晶,目前虽颇具竞争力,但因拥有两条相同规格的三代线,在生产上较缺乏弹性,加上受空间限制,不易再扩充产能,未来摊提成本再降空间有限。因此就长远来看,第三代生产线将逐渐失去竞争力。表一、各厂每片面板摊提折旧成本       单位美元公司世代基板尺寸(mm)月产能14.1英寸15英寸17英寸友达3610x7203

17、7k28*4343*3610x72037k28*4343*3600x72050k26*3939*4680x88035k3434*51华映3550x67037k3535*704680x88060k2525*38彩晶3550x65050k3131*623550x65050k3131*62                资料来源各公司    假设条件良率85、产能利用率100    *表示最佳

18、切割尺寸八、汇率    有助毛利率改善2002年汇率因素对厂商毛利改善也有助益,由于原材料多以日元或美金计价,在日元大幅贬值之下,厂商进料也获得节省,除汇兑收益外,毛利率也有所提升,以友达为例,其材料成本中有50%仍以日元报价,因此在日元贬值近10%后,约有3%将反应至毛利率(汇兑则因避险而不显著),另外面板报价多以美元计算,在美元升值后,也约有3%贡献,因此由汇率变动,毛利率应有5%改善空间。九、台湾上市公司    友达目前共计五座厂,但由于L1过于老旧,故转为RD线,另外L2及L3在扩产至37k后,空间已饱和,未来无法再扩充产能,

19、目前以14.1英寸及中小尺寸面板为主,而L5及L6则正进行扩产,预计在第二季末完成,未来出货将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至于五代厂计划(L7),预期在2002年激活,由于L6兴建时已同时完成L7厂房建设,故L7建厂速度将超过台湾同业,友达强调,其5G制程技术将基于4G而来,避免部份未成熟或未经量产验证的制程,以期在短时间内达到稳定的良率,因此其内部评估,量产时点不致于落后三星太多。由于友达生产线涵盖3G/3.5G/4G,生产较见弹性,可以较低的成本提供客户完整产品线(参考表一)。   2002年在出货量成长及价格反弹下,预估出货量将近940万

20、片,营收达837亿,以较保守面板价格预估,每股盈余达3.18元,以期末股本计算每股盈余可达2.31元。在比较同业竞争优势下,康和认为友达在长期竞争力较同业为佳。表二、友达预估损益表20012002/Q12002/Q22002/Q32002/Q4(E)营业收入(百万元) 17,36217,73623,25325,360年增率(%) 446397170 营业毛利(百万元) 1,5692,2375,4836,948营业毛利率(%) 9%13%24%27%营业利益(百万元) 5271,1734,320 5,680 营业利益率(%) 3.04%6.61%18.58% 22.

21、40%业外收入(百万元) 4444业外支出(百万元) 450450450450税前盈余(百万元) 817273,8745,234税后盈余(百万元) 817273,6814,972股本(百万元)29,70629,70629,70629,70629,706每股盈余(元) 0.030.241.241.67期末股本(加计ECB与ADR29,706 每股盈余(元)  面板价格假设(美元)14.1英寸 185190200210 15英寸 235245250260 17英寸 355360365370  出货假设(千片) 14.1英寸 914.9914.9914.9914.93,66015

22、英寸 818.55852.98985.70872.103,52917英寸 378.7344.3643.7826.22,193合计 2112.12112.12544.32613.29,382汇率假设 美元台币 35353535 日圆美元 130130130130     若以较乐观的价格来预估,2002年友达每股盈余可上看3.79元(见表三)。表三、乐观价格趋势下每季EPS预估2002/1Q2002/2Q2002/3Q2002/4Q200214.1英寸18519020022015英寸23525526528017英寸355365370380Paid-in Capital29,70629,70629,70629,70629,706EPS0.030.351.412.013.79Year-End capital41,03541,03541,03641,03741,039EPS0.020.251.021.452.74    2002年TFT-LCD面板产业现状分析摘要:全文共5166,9页前言 自2000年第三季起,TFT-LCD面板价格大幅滑落,需求则因此而逐月成长,终于在2001年第四季产能吃紧,面板价格出现反弹。延续至今,需求仍不见衰退,显见趋势已然形成,消费者已无法回头再去使用笨重的CRT产品,未来TFT-LC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