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古诗文启蒙丛书三年级(上册)前言五于年厚重的历史,衍生出五千年灿烂的文化,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财富。它不仅对中一华呱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于我们今天如何认识民族的历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冶道德情操,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促进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仍然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它是我们炎黄子的文化精髓,是一代代龙的传人不竭的血脉。“仁、义、礼、至、信”,“温、良、恭、俭、让”等,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强调自身修养的文化规。我们撷取这朵朵浪花,做为本套教材的主题,意在补充现行教材中德育点的不足,修身点的不够,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文品质的形成,教育学生守礼、坚韧、团结、惜时、进取,为实
2、现“做现代人,做现代文明人”奠定基础。小故事、俗语、文言警句、名篇节选等是本书的主要容。所选文章少则十几字,多则几十字,多是琅琅上口,易于成诵,且在短小精美的文字中,容纳了深刻的意蕴。一课一个教育点,一个知识点,在育人的同时,为孩子们将来学习古文打好基础。在赏析部分,我们以强烈的时代精神为准,对相关容作出推出新的诊释和评论。即该书的容是“古”,但精神是“今”;形式是“古”,但价值观是“今”,使传统文化和现代理念很好地融合,让今天的孩子愉快地接受了传统文化,让灿烂的古代文化走进孩子们的心中。创编这套从书,是复杂的情感和思维过程。我们徜徉在古诗文的海洋里,感受着古典的魅力,欣赏着古人的才情,心中充
3、满了快乐。但是由于我们能力、水平和审美标准的局限,因而,所选文章与赏析等不可能尽善尽美。我们会不断学习,不断改进,努力做得更好。目录第一课立与废·······························1第二课知而好问·····
4、3;·······················1第三课学要切磋·························
5、183;···1第四课有错即改·····························1第五课后事之师··············
6、3;··············1第六课同心协力·····························1第七课秋月····
7、183;····························1第八课学问勤中得····················
8、;·······1第九课不矜细行终累大德····················1第十课习惯成自然···················
9、183;·······1第十一课常劳身健·····························1第十二课乐善好施知恩图报·········
10、3;··········1第十三课敬人即是敬己·························1第十四课见己短量人长···········
11、··············1第十五课言之与言·····························1第十六课没齿难忘····
12、·························1第一课立与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注释立:成立,成功。废:与上文"立"相对,荒废的意思。文中可理解为事不能办好。预:预先,文中指事先做好计划和准备。则:就、才。译文(不论做什么事),事先(要是做好充分的)准备,就能做成;事先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将一事无成。评析本文节选自礼
13、记·中庸。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其主要容为汉以前对各种礼仪的论述,还涉与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是研究先社会的重要资料。本文强调了“预”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重要性。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有一定的准备、计划,这样才能获得成功。人们常说的“不打无准备的仗”就是这个道理。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有许多人做事时缺乏筹划,不愿意做充分的准备,往往故作潇洒,美其名曰“跟着感觉走”。其实,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这样终将难成大事。或者,我们也曾有过“无准备”而“有收获”的体验,这时,请想想”守株待
14、兔“的故事,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一种偶然,偶然不会发展为必然,我们不可心存侥幸、自欺欺人啊!请记住:机会永远只垂青有准备之人。练习1.文言文中,才会产生时,”则“常被译为_。读下面两句话,写出“则”的意思。(1)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2.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你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哪些体会?然后说一说本学期你有哪些计划,你打算如何去实现它们呢?3.背诵课文。第二课知而好问知而好问,然后能才。注释知(zhi):同“智”,聪明。而:且,并且。好(hao):喜爱,爱好,文中可理解为愿意。才:才能,文中是成为人材的意思。译文聪明并且愿意(经常向他人)请教
15、(自己不懂的问题),这样做才能成为人材。评析本文选自荀子.儒效。荀子,名况,字卿,战国后期国(今南部)人,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荀子是由荀况与其弟子所著。全书共二十卷,收文章三十二篇。儒效是荀子弟子记录其言行的篇章。文章告诉我们,人仅仅有聪明的头脑是不够的,还要勤学好问、虚心求教。的确,求学首先需要有谦虚的态度,只有不满足于自己己有的知识水平,才能产生如饥似渴的学习愿望。然后,还应有追根问底、寻宗溯源的精神,不能浅尝辄止。因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做到了这些,才能学有实效,学后成材。练习1.解释下面词语中“好”的意思,并想一想这里“好”的读音应该是_。(I)好为人师()(2)勤
16、奋好学()2.论语中也讲到了勤学好问、虚心求教的道理,其中有一句是这样说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请你试着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可以查查资料或向他人请教。3.背诵课文。第三课学要切磋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注释切磋:比喻J位德学问方面互相研讨勉励。独:独自。而:连接并列的前后两项,可不译。则:就。孤陋而寡闻:知识狄隘,见识短浅。孤、寡:意思相近,指单一或少。陋:见闻少,知识浅薄。译文独自学习,不和学友交流、切磋,就会(导致)知识面窄且浅薄,见闻少而单一。评析木文选自礼记·学记。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其主要容为汉以前各种礼仪的论述,还涉与到政治
17、、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是研究先社会的爪要资料。木文告诉我们学习需要切磋。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动脑研究、刻苦钻研,固然值得提倡。但有的时候,与学友之间的切磋、探讨也是十分必要的,别人的想法也许会让你你豁然开朗。古今中外许多善于读书治学并且成大器者,大多十分重视结交学友,并在讨论与交流中获益匪浅。我们既要有独立学习、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也要重视与别人的交流合作。练习1.你知道“孤陋寡闻”这个成语的意思吗?请写出来。_2. 与“孤陋寡闻”的意思相近或相反的成语有很多,请读一读,并理解它们的意思。才疏学浅浅见寡识满腹经纶博学多才见多识广3.背诵课文。第四
18、课有错即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注释非:不是。圣贤:具有极高智慧和道德的人。(但圣与贤在程度上有所区别,圣:是指具有极高智慧和道德的人;贤:是指有道德、有才能的人。)孰:谁。而:表示转折,但是、可是、却的意思。善:好的(事情或行为)。莫:没有。大:表示程度深的词,相当于“更”或“非常”的意思。焉:语气助词。用在句末,相当于“了”。译文不是每个人都具有高级智慧、极高道德和极高才能,谁能没有过错呢?错了但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评析本文选自左传。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它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
19、三传”。文章强调了改错的重要性。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难免会犯错。做错事情并不可怕,知道错了,改了,下次不再重犯,就是一件幸事。怕的是不知错,或知错而不改,或改而又重犯,知错能改,就一定会不断进步。练习1. 你知道“孰”是什么意思吗? 查查成语词典,怎样理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孰:_2.积累下列名言,谈谈你的感受。(1)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觏(gou)易论第九(2)不贵(重要、宝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3)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3.背诵课文。第五课后事之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注释后事:以后的事,这里指以后的行为
20、。之:结构助词,的。师:学习,效法。本文可译为“借鉴”。前事:从前的事,这里特指从前的经验、教训。译文记住从前的经验教训,并把这些经验教训当作以后为人处事时可模仿借鉴的(实例)。评析节选自战国策·策一。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主要记述了战国时各家的政治主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其作者不详,由汉年间的辩士汇编而成。本文原句为“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后改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而成为一则成语,广为流传。文章告诉我们要注意吸取经验和教训,这是后事得以成功的前提。其实,在人生的历程中,我们做每一件事不一定都会成功,常常要经历这样或那
21、样的失败,这很正常。失败并不可怕,有时它还会成为人生的一笔财富,因为“失败乃成功之母”。只要我们不忘记曾犯过的错误,吸取教训,与时总结,这个”跟头“就没有白摔,它将丰富我们的阅历,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反之,则将重蹈覆辙,记住:一样的错误犯第二次,便是愚蠢。练习1. 请解释下列词语中“之”的意思。一字之师()囊中之物()井底之蛙()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是一则八个字的成语,这个成语中含有一组反义词:前后。你还能写出带有“前”“后”两字的成语吗?_ _3.读一读下面这几则八字成语,然后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它们的意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言既出,驷马难追4.背诵
22、课文。第六课同心协力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注释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心:思想;协:合。其:代词。他们的。利:锐利,文中比喻力量大。断金把金属折断,锋利。译文两个人同心协力,他们的(力量)能把(坚硬的)金属折断。评析本文选自易经。易经即周易,简称易,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本文告诉我们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就像一只只“拦路虎”挡在我们面前。有的困难单凭我们一人之力是很难克服的,这就需要亲人、朋友们的帮助。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块儿使,还有什么战胜不了的困难呢?练习1. 下面这句话中“其”是什么意思?鸟之将亡其鸣也哀。()2. 读一读下面的名言,说说你明白
23、了什么道理。(1) 一手独拍,虽疾(急速,猛烈)无声。非子.功名(2) 万人操(拿着)弓,共射一招(箭把、目标),招无(没有)不中。吕氏春秋3. 背诵课文。4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讲的也是这个道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听一听,唱一唱。课下也可以搜集一些关于团结的小故事,和同学互相讲一讲。第七课秋月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注释清溪:清澈的溪水。碧山头:碧绿的山的尽头,可理解为山间至山边。碧山:碧绿的山。头:尽头。空水:天空和溪水。澄鲜:明朗,清澈。一色秋:指天空和溪水都和秋色一样。红尘:佛教中把人间称为红尘。隔断红尘三十里:指溪水离有人家的地方有三十里路远(“三十
24、”也并非实数,只是表明此处远离人群,写出其幽静、幽深。)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译文清澈的溪水从碧绿的山间流过,天空、溪水与彩色的秋景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这里离开人间真是遥远(即使是白天也看不到人流,听不到喧嚣),只有溪上白云,山间红叶悠闲自在地欣赏这无限美好的秋景图!赏析本诗选自千家诗。本诗作者程颖(1032-1085 ),字伯淳,号明道,人,北宋著名儒家学者。他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世称“二程”),他们所创建的”天理“学说,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本诗题为“秋月”,但诗中并未见“月”,而是写秋月笼罩下的一条小溪。前两
25、句从“清溪”、“碧山”、“空山”融为“一条秋”,写出了月的皎洁,溪的清澈,山的幽静;后两句借景(白天见到的景)喻情:尽管地僻人远“三十里”,隔断世俗红尘,但天上白云、山间红叶依然悠闲自得,不仅着意渲染了此处的幽静自在和一尘不染,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心无芥蒂、光明磊落的情怀。诗中的“清溪”、“碧山”、“白云”、“红叶”等带有颜色的词,描绘出了一幅色彩丰富艳丽的深秋风景画,真是色彩斑斓、美不胜收。练习1.有感情朗读课文。2.背诵课文。3.你能根据诗中的意境,画一幅秋夜月光下的深秋风景画吗?试试看吧,相信你定会成功!4.为你推荐两首描写秋天的诗供赏读,能选择一首背下来就更好了!立秋南宋·翰乳鸦
26、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中秋北宋·朴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lai)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衡(qi)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ma)休向眼前生;灵搓(cha)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第八课学问勤中得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注释萤窗:晋书·车J6传记载:“晋人车)以囊盛用萤火照书夜读。”后用“萤窗”形容勤学苦读;也借指读书的地方,的书。“万”是虚数。如:书室。三冬:万卷书:指许许多多三个冬季,即三年。汉书·朔传:“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今:现在,当前。足:足够。空虚:里面没有什么实在
27、的东西。这里指没有学问。译文知识要在勤奋学习中获得,用囊萤苦学的精神来饱读诗书。(只要真正勤学苦读)三年,(就能获得)当前足够用的知识,(那样还有)谁会嘲笑你腹中空虚(没有学问)呢?评析本文选自神童诗中的“劝学”部分。作者汪沫,字德温,鄞(yi n)县人。元符三年(1100)进士,官至观文殿大学士。幼时聪颖异常,九岁能诗,号称汪神童。后人以汪沫的部分诗为基础,再加进其他人的诗,而编成神童诗。全书共有34首诗,都是五言绝句。本文告诉我们“学问勤中得”的道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攀登书山,泛舟学海,原本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能做到勤奋、刻苦,必然能欣赏到书山峰顶的无限尽光,感
28、受学海波涛的汹涌磅礴。其实,“神童”之所以最后能官至“大学士”,也绝不是因为“天才”所致,而是“萤窗”苦读“万卷书”而来。古往今来,多少博学之人的经历在告诉我们:坚持勤学苦读,才能获得一生受用的本领。练习1.“萤窗雪案”是一个成语,仔细读书,再查阅工具书,里面包含两个典故。了解一下。2.你知道哪些关于鼓励大家写出几条和同学分享。“勤学”的诗、词、名言,写出几条和同学分享。3.背诵课文。第九课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注释矜:珍惜,这里指注意。细行:细小的事情。累(lei):伤害,在这里是“影响”的意思。大:表程度深。译文(如果)不注意小节,最终会影响到最好的品德(的形成)。评析本文选自尚书。尚书,也称书
29、、书经,儒家经典之一。该书是我国上古历史文件和追述部分古代事迹的汇编,相传是由孔子编选而成的。本文意在告诉人们不要忽视生活中一些细小的事情,以免铸成大错这一道理。著名的木桶理论认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而小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那块最短的木板。因为一些不文明的习性乃至一些有损大局的事情,常常是由小事引起的。古往今来,因小节导致失节的事并不鲜见。有个寓言故事就揭示了这样的道理:一个人因偷拿了邻居家一根针被告官,法官在量刑时却定了与一位偷牛贼同样的罪。小偷很不服气,问法官:“为什么偷了区区一根针却判得与偷牛一样重?”没等法官回答,偷牛贼抢着说:“我当初就是从拿别人一根针始的&
30、#183;”可见小事不仅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素质与境界,甚至会影响人的一生。“世上无小事,人间无小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日常生活小事着眼,于细微处讲品格千万莫让小节影响了我们良好品质的形成。练习1.“累”是个多音字,在本文读_,是_的意思,它还有两个读音,你知道是什么吗?请说一说,并各组一个词。读音:_组词:_读音:_组词:_2.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细行”呢?和同学互相交流一下吧。3.读一读下面的外国民谣,说一说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丢了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4.背诵课文。
31、第十课习惯成自然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注释:少年,文中指小时候。若:好像。习贯:习惯。贯,同惯。这里指经常去做的事情。译文从小养成的品行就像天生的一样,经常去做的事情就像自然会做的一样。评析本文选自汉书。作者班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他奉昭完成其父班彪未著完的书,历经二十余年撰写汉书,后因事牵连,死于狱中。未完成的部分由其妹班昭和马续接着完成。汉书是东汉时期(公元25一公元220 )最重要的历史著作,由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汉书起自汉高祖邦,止于平帝、王莽,写了西汉王朝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习惯成自然”这个成语便出自本文。这是贾谊在对统治者的继承人-太子的培养教育问题上,向汉文
32、帝的上书。它告诫我们:要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和习惯。习惯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坏的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改掉;好的习惯就像是良师益友,在年少时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将受益终生。练习1. 本文中“贯”通_,意思是_.“贯”是通假字。在古汉语中,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简称借字)。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yue) ",通“悦”,是愉快的意思。“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xian) ",通“现“,是出现,显现的意思。古汉语中的通假字有很多,感兴
33、趣的同学可以查找资料,看看你还能知道哪些。2. 说说“习惯成自然”这个成语的意思。_3. 背诵课文。第十一课常劳身健常亲小劳则身健。注释:亲自,亲力亲为,课文中是“亲自做”的意思。小:轻微。则:就。译文经常亲自做些轻微劳动或锻炼就(可使人)身体健康。评析本文选自清朝申涵光的荆园小语。申涵光,字孚孟,号凫(fu),一号聪山。直隶水年((今属省)人。清初政治家、诗人。少年时即以诗闻名,与殷岳、盖合称“轰(ji)(国都附近的地区)南三才子”。其诗以杜甫为宗,兼采众家之长。著有聪山集、荆园小语诸书。本文向我们介绍了一种养生之道,强调了劳动和锻炼的重要性。生活中的每一天,只要我们坚持做一些力所能与的事情
34、,会有利于我们的健康。反之,懒惰,什么事也不肯做,那就会成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这样,对人的健康和成长都是十分不利的。练习1.读下面几句话,理解“则”的意思。(1)水流则清,滞则污(污,污浊)。()(2)治则强,乱则弱。2.“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众人皆知的道理。那么背一背下面的两句话吧。(1)能动能静,所以长生(2)善养身者,使之(之:指身体)能逸(逸:指安适)能劳。3.背诵课文。第十二课善好施知恩图报施惠勿念,受恩莫忘。注释:乐意。施:给(ji)予。惠:好处。勿:不要受:接纳、接受。莫:不要。译文给予(别人)好处,不要念念不忘;接受(别人的)恩惠,切切不可以忘记。评析本文选自朱子家训。作者
35、为朱用纯(1617-1688),字致一,自号柏庐,是清初学者。人。朱子家训又名朱柏庐治家格言或朱子治家格言,是我国古代一部家教名作。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用五百字总结了古代治家之道。因其通俗流畅,易于普与,故而三百年来流传极广,成为官宦士绅、殷实富户与书香门第津津乐道、倾心仰慕的治家良策;成为清代与近代家庭教育必读课本。当然,朱子家训中也有许多宣扬因果报应、安分守命等封建思想,这是今天的人们读此文时必须摒弃的。本课告诉我们:帮助别人,并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报答。乐善好施,是每个人应该做到的。给别人带来了方便和快乐,自己也会快乐,所以,不必将此放在心上。然而,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就一定要
36、记住人家的恩情。古人说: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我们要做有情有义的人,要知恩图报,绝不能忘恩负义或恩将仇报。练习1.请你先说出下面句子中”受“字的意思,再解释词句的意思(可以借助词典等工具书),最后任选一词或句子说一句话。(1)受之有愧()(2)受人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2.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你在学习、生活中帮助别人和接受别人帮助的经历吧。3.背诵课文。第十三课敬人即是敬己敬他人,即是敬自己;靠自己,胜于靠他人。注释即:就是。靠:依靠、依赖。胜:超过、强过。于:介词。比。译文敬重他人,就是敬重自己;依靠自己,比依靠他人更好。评析本文选自围炉夜话。作者王永彬,清代学者。此书以平实、质朴的语言,
37、积极地阐述做人、处事的道理。多年来被广为传诵。与小窗幽记、菜根谭并称为“中国人修身养性”的三本必读书。本文阐述了尊重他人与尊敬自己、依靠他人与依靠自己的关系,强调了尊重他人、依靠自己的重要性。文中第一个分句之所以说敬他人,即是敬自己,是因为你若总是对他人不尊重,他人自然不会尊重你。同时你也失去了自重。而凡事依赖他人,主动权在他人手中,做与不做,做好做坏你都无法控制。许多事,除非是力所不能与,否则,能自己做的还是尽量自己去做。一方面可以克服困难.增长能力;一方面也免得养成依赖别人的坏习惯。我们总要长大,自己去独立面对生活,所以应记住:“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靠自己最好。”练习1.写出下列词句中
38、“即”的意思。非此即彼()荷花即是莲花()2.学习和生活中自己独立做的事说给同学听出我们班自理自立方面的小标兵。3.试着翻译下面这句话,并与同学交流句子的意思。爱人者,人恒(heng,长久的意思)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4.背诵课文。第十四课见己短量人长平生只会量人短,何不回头把自量。注释量Clibng):本意为用尺、容器或其它作为标准的东西来确定事物的长短、大小、多少或其它性质。本课是“衡量”(即“评定”)的意思,“量人短”的“量”可以理解为“看”或“揭”,“把自量”的“量”可以理解为“查找”或“反省”。平生:文中是平时的意思。短:缺点。何:为什么。译文(有的人)平时只会揭别人的短处(或只看
39、到别人的缺点),为什么不查找或反省(xng)一下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呢?评析本文选自增广贤文。增广贤文是一种格言谚语的汇集。原名昔时贤文,亦称古今贤文,或简称增广。此书查不到何人编辑,始于何时。相传由明代中叶一位儒生编主后经明末清初人士增补而成。自清后期以来,在我国间广为流传,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容有的自文献、书籍中的名句,有的则选用民间俗语,其句精辟、琅琅上口,通俗易懂。增广贤文大多讲的是为人处事之道,宣扬作者的人生哲学,许多容今天读来也有其积极的意义。当然,文中也有消极的、不合适宜的容,我们在阅读此文时,应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气之罢了。本文选择了增广贤文中的一句话,指出了有些人只看
40、别人缺点这个问题,提出了要经常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这一观点。而看人短处,不看自身不足是古人乃至今天的小学生、成年人常常出现又不容忽视的问题,确实应该引起每一个人的注意。我们不应只看人短,不看己短,要多做自我批评;更不能以己之长比人之短。如果我们能够常“见己短”,常“量人长”,我们便会不断地健康成长。练习1.解释“何”字在下列句子中的意思。(1)早知如此,何必当初?()(2)区区流言,吾何惧之?()2释“量”在下列词语中的意思。(1)量体裁衣()(2)量入为出()3.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学此文的心得体会,要尽可能查找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若能有改正计划则更好了。4.背诵课文。5.你能抽时间读一读增广贤
41、文的原文吗?第十五课言与之言子日:“言未与之而言谓之躁。”注释言之与言:话到该说的时候才说。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或美称。在论语中出现“子曰”,专指孔子所说。未:不曾;(还)没有。与:到,至。之:代词,他。而:就。谓:叫做。之:代词,可译为“它”、“他”、“她”等,此处指“言未与之而言”的这种行为。译文孔子说:不到该说话的时候就说了,这种行为叫作急躁。赏析文中的句子节选自论语。论语是孔子与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经典之一。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春秋后期鲁国(今曲阜)人。姓孔,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创始人,世界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本文是孔子告诫学生与人相处时要注
42、意的一个问题:还没到自己该说话的时候,就出来发表意见,这叫毛毛躁躁,这是一种不懂规矩,没有礼节的表现,到我们应该说话时则说,不到我们说话时,不应插话、抢话,同时,说话前应“三思而后行”。那么,让我们首先学会倾听吧,听人把话说完再发表意见,这样,我们会说的更全面,更深刻。其次,也不会影响其他人的倾听,让人感觉你很有礼貌,何乐而不为?练习1.热读下列句子,并解释带点词语的意思。(l)言与之而不言之隐(隐瞒)。()(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2.你在学习和生活中,是否有过“言未与之而言”的现象,这种“躁”应如何改进?请你和老师、同学交流一下吧3.背诵课文第十六课没齿难忘哀哀父母,生我动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注释没(mo)齿难忘:一辈子也忘不了.没齿:终身。没:尽,终。哀哀:悲哀,悲伤。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感到悲哀。劬(qu):劳苦。瘁(cui):过度劳累。译文(我)哀伤啊,我的父母(离我而去了),(他们)为生养我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微型镜头数据监测报告
- 2025年中国彩色橡皮圈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商务礼仪师考试中的网络资源运用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质量工程师职业导向与发展目标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平衡式气动截止阀数据监测报告
- 互联汽车与城市交通试题及答案
- 焊接岗位职责与要求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质量工程师考试真题讲解技巧试题及答案
- 九年级化学上册 2.5 到实验室去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二)教学设计 (新版)鲁教版
- 2024年机械工程师考试考生记录试题及答案
-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 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讲解
- 管道完整性管理培训
- 大学物业服务月考核评价评分表
- GB 36893-2024空气净化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 RPA财务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课件 6.1 RPA网银付款机器人
- 软件开发中介服务协议范本
-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中国古代寓言》整本书阅读
-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断句(新高考)
- 幸福心理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 企业宣传与品牌形象设计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