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二第一板块(教师版)_第1页
专题十二第一板块(教师版)_第2页
专题十二第一板块(教师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南宋中期以后,以辛弃疾为旗手的辛派词人的出现,标志着宋词创作 进入了又一个高峰期。辛弃疾善诗文,但以词名世。辛弃疾的词的成就在“以文为词”,具有以下艺术特色:(1) 悲壮激烈,发扬奋厉的英雄主义色彩。辛词的基调是英雄主义,坚定的抗战决心,炽热的爱国热情,顽强的斗争精神,豪迈的英雄气概,构 成了辛弃疾最有价值的优秀歌辞的基调。(2) 豪放而凄美的风格。稼轩词豪放之中蕴含着一种婉丽凄美的情致, 形成豪放而凄美的风格。豪放之中,又能沉咽蕴藉,空灵缠绵,深得浑融 深厚之妙。(3) 以文为词的形式解放。 辛词在形式、格律、语言手法上大胆创新。 用韵绝不限制,不讲雕琢,随意抒写,形成一种散文化的歌辞。总之

2、,辛弃疾以其独特的英雄壮志和豪情,以文为词,大为扩展了词 体的题材范围,形成了沉郁豪壮的主体风格,又兼有婉约深曲和清新质朴 的格调,可以说熔铸百家,自由挥洒,多姿多彩。13学习目标1. 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成就,以及对后世中国文学的影响。2初步体会辛弃疾词以豪放为主导的繁富风格。3鉴赏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学法指导1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这首词借山水表达了词人沉痛、激愤、忧愁等多种感情,含蓄委婉,跌宕起伏,呈现出“抑一一扬一一抑”的情感波折。学习时,可反复诵读作品, 体会作品一波三折、 沉郁顿挫 的情感脉络。全词构思十分精巧,无论情思如何转折变化, 始终不离眼前的 “水”与“山”

3、 这两个意象。可思考词人是如何从山、水意象中表现出丰富的历史内容和深沉的爱国情感的。2.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这首词气势雄浑,一气呵成,充分显示了辛弃疾词沉雄豪壮的风格。学习时,可从比喻、用典、借代等艺术手法入手, 抓住词中的景物描写和动作描写来领悟作者郁结心头的悲愤之 情,鉴赏辛词“以文为词”的手法。3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这首词通过描写甘于寂寞、 坚持操守的“那人”,来表达词人自己的志向及高尚的品格。学习时,可体会词的构思及语言特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把握词的思想感情及白描、对比等艺术技巧。4.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这首词巧妙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渲染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穿全词的

4、线索,感情直率而委婉,高度概括了词人大半生的经历感受。学习时,可抓住“愁”这一词眼,在理解“愁”的含义的基础上,思考词人是如何在丑奴儿中抒写“悲凉”的爱国激情的。第一板块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一、字音识记1.鹧鸪(zh个3.玉簪(z an5.鲈鱼(I h7 .倩何人(q nc)2. 遥岑(c n)4.螺髻(j ) i6.堪鲙(ku B8.揾英雄泪(wen)二、词语释义1. 可怜无数山:可惜2. 毕竟东流去:终归3. 江晚正愁余.:使我愁苦4. 遥岑远目:远处的小山5. 断鸿 声里:失群的孤雁6. 江南游子:客游江南的人,此处指作者自己7. 登临意:登山临水眺望远方的用意&

5、;刘郎才.气:胸怀、气魄9.可惜流.年.:如流水一样逝去的岁月10 .忧愁风.雨.:比喻飘摇的国势12.红巾翠袖:女子妆饰,指代美人三、名句背诵1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2.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3.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4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5.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6.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7.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EES1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整体感知-I一、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 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

6、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 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和。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所以,其词 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二、相关背景这是一首登临怀古词。所登临的地方,题序中已写清楚,就是“江西造口壁”。所怀的“古”,实际是40年前当朝的旧事。这一旧事,据有关文献记载,大体是这样:宋高宗建 炎三年(1129)十月,金兵侵入江西,隆祐太后从洪州(今江西南昌)沿赣江南逃,先乘船逃至造口,后转陆路流亡到赣州。当时,金兵追太后御舟至造口时,对这一带地方大肆蹂躏

7、,广 大人民群众遭到血腥劫掠和屠杀。40年后,作者在任江西提点刑狱时,来到这惨烈史事的见证地,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写下此词。三、内容提要这首词以眼前山水之景道心中国家之悲、今昔之感,为南宋爱国精神深沉凝聚之绝唱。词人采用“借水怨山”的笔法,抒发了爱国志士与广大人民群众恢复中原的愿望与决心,及对南宋主和派的愤恨和抗金不遂、恢复不成的深悲剧痛。四、写法借鉴1. 运用比兴手法,借景言情本词借眼前之景 郁孤台、清江水、无数山寄托家国之悲、今昔之感,达到了 "以不言言之”的艺术境界。 如“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寄寓了词人因国事艰危而沉痛的心 情和对北方故土的深切思念。这首词将爱国情思表达得

8、如此含蓄深沉,正是运用比兴手法的生花之作。2. 善于通过具体景物烘托复杂的内心感受如“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两句,体察细腻,感受深刻,构思新颖,饶有意味。这两句说明青山可以遮断人们的视线,却阻拦不了人们对中原沦陷地区的关怀与想念之情, 暗示南宋统治集团可以设置重重障碍,把祖国分裂成南北两半,却无法阻挠人民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重点揣摩1“中间多少行人泪”,“行人”指什么人?词人是如何描写难民的痛苦的?明确“行人”指当年在金人逼迫下逃难的人。作者用清江水比喻“行人泪”,写出了背离故园的无尽悲苦。2“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可怜,是可惜的意思),请说说这两句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用典“

9、望长安”表达了作者怀念中原故土之情;而重山阻隔,表达了故园难回的义愤之情,忠愤之情。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周济说是“借水怨山”,说的是用比兴的手法。请 你说说这两句中的“山”“水”分别比喻什么?明确这里的江水比喻词人和广大爱国志士收复中原的坚定意志。它像江水一样,能冲破一切阻碍,坚定不移地实现自己东归的愿望。这里的青山比喻压制爱国者抗金收复中原的反动势力,主要指主和派 (投降派)。第一板块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专题十二 “龙腾虎掷”的稼轩词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整体感知_i一、相关背景本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秋。这年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调为江东安抚司参议

10、 官,得以再返建康(南京)。词人时年三十五岁,南归已逾十年,壮志依然未酬,胸中充满郁 愤之气。这首词是词人早期作品中最负盛名的一篇,艺术上渐趋成熟,豪而不放,壮中见悲,沉郁顿挫。二、内容提要这首词是词人登赏心亭而触景生情的作品。上片写词人登高望远,触景生情,层层推进而委婉地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恨。下片借用典故,抒发了自己的复国壮志和年华虚度、壮志空怀的无奈与悲痛。三、写法借鉴1 .结构上大开大合、层层转折词的上片写景,是作者目之所见,境界阔远,此为开;以“无人会,登临意”一句收束,此为合;下片承此意,直接述怀言志。在几个典故中,词意层层转折:“鲈鱼堪鲙”以“季鹰归未”转,“求田问舍”以“怕应羞见

11、,刘郎才气”转,至“树犹如此”又一转。“倩何人”以下写知音难觅,收束议论,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相照应。2.擅长使用典故,贴切达意词的下片连用三个典故展开议论:“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词人咏古论今,表达了对南宋投降误国的不满,也表达了词人报国无门,对岁月蹉跎的悲愤和抑郁。这些用典既紧扣题旨,又可使词意婉转。重点揣摩1“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七句,写“江南游子”(词人自称),有何特色?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为何自称“江南游子?”明确(1)特色:景物烘托:夕阳残照楼头

12、,孤鸿哀鸣天际,烘托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意境。强烈而极富暗示性的动作刻画:“把吴钩看了 ”,言复国壮志凌云;“栏干拍遍”,言国事难为,寥无知音。不言忧愤,而忧愤之情自现。(2)形象:在阔大苍茫的背景上,呈现于读者眼帘的是一个忧愤孤寂的爱国者的形象。(3)自喻为“江南游子”,表明作者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辛弃疾渡江南归,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根本无意北上收复失地,对于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也不看做自己人, 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2下片用典,请结合全词说说用典的作用。明确用典的作用有:(1)增加了词的容量,使内蕴更

13、为丰厚。(2)语言简练,风格典雅。(3)言近旨远,辞约意丰。(4)以古比今、借古写怀,表达作者收复中原、鄙视享乐但年华虚度、功业未成的感慨。TIHGYONIG. 爭丁 、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鹧鸪(zh个遥岑(ji) n骚扰(saO安抚(f i)B.玉簪(z an螺髻(j i郁然(y i)阻挠(n O)C.鲈鱼(l )堪鲙(ku B笺注(ji a n孤峙(zh )iD.倩何人(q n c)揾英雄泪(wen)不屑(xi )e鲈鱼(l帀解析:A项,“岑”读c旳;B项,“髻”读j i D项,“揾”读wen。答案:C2. 对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14、.无人会,登临意(领会)B .倩何人唤取(请)C.可怜无数山(值得同情,怜悯)D .遥岑远目(眺望)解析:C项,可怜:可惜。答案:C3. 旧体诗词要讲究平仄、押韵,有时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句子里常有倒置语序的情况。下列句子中语序调整错误的一项是()A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一一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B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一一四十三年,犹记望中,扬州路烽火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D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一一远目遥岑,献愁供恨解析:B项,应为“望中犹记,四十三年,扬州路烽火”。答案:B4. 补写出下列名篇

15、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郁孤台下清江水, 。,可怜无数山。(2)青山遮不住,。,山深闻鹧鸪。(3),水随天去秋无际。(4), ,江南游子。答案:(1 )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2) 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3) 楚天千里清秋(4) 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二、拓展阅读5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注检校:检查。床头:指酿酒的槽架。(1)这首词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词人“万事从今足”的心态?答: 下面描写了一个特写镜头,请赏析其中的“偷”和“看”两个字的妙处。答

16、: 答案:(1) “连云松竹”,是欣赏大自然美景,写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分肉送酒,梨枣 丰收,写物质上的满足。一个“偷”字,写出了贪嘴孩子的天真童趣和心虚胆怯、唯恐被人发现的神情。一 个“看”字,既有观看之意,又有看护之意,表现了词人对“偷”梨和枣的儿童的喜欢、爱护之情。6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涵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答:(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答:解析:(

17、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浮天”二句以景映情,烘托点染。先写江中之水: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 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 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天边的流水运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写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把行色的凄凉况味,推上一个高层次。(2)本题深层次的分析能力。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不会只有离别使人悲哀,这都是个人的事,它们只是“今古恨”的一种,言外之意是国家的分裂, 人民的苦难,较之个 人的悲欢离合,是更值得关注的事! 后句仍紧扣“送人”题意,但这两句托意深刻,正应辛 弃疾的身世遭遇并包容如今带湖闲居种种生活的体验在内。答案:(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 多。三、语言表达7在横线处仿写前面的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郁孤台下的清江水啊,你是否还记得当年辛弃疾那为国而萌生的满腔忠愤之情?答案:(示例)桃花潭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