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分析_第1页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分析_第2页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分析_第3页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分析_第4页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科毕业论文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分析 作 者王一婷内 容 摘 要我国民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起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国企改革和西部大开发中,民营企业起到关键作用,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严重制约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也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它已引起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及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纷纷制定扶持政策以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以理论分析作为基础,阐述了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现状,论文集中分析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具体表现,重点讨论了“融资难”产生的原因,并通过与国外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进行对比,最终得出改善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环境

2、的几点建议。本文共包括以下六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民营企业的相关概念及发展现状。第二部分,介绍民营企业“融资难”产生原因的理论依据。第三部分,主要对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进行现状分析。第四部分,研究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第五部分,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进行分析,对解决“融资难”起到借鉴作用。第六部分,经过以上分析,归纳总结出营造民营企业宽松融资环境的几点建议。关键词:民营企业 融资环境 融资方式Abstract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play a decisive key role. They are obviously vital in

3、 Chinas domestic economy, especially following Chinas entrance to the WTO, the reform of it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ts western regions. The difficulty of financing, which is the biggest problem for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has seriously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s

4、e enterprises in China as well as indirectly influenced the rapid advance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The difficulty of financing has caught high-level attention of Chines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its relevant departments as well as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governments and indeed made supporting policie

5、s to accomplish this target.This thesis states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looks into the theoretical basis. It through analyses the financing infrastructure of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explores the reasons of financing difficulties. Comparing with internat

6、ional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his thesis gives a reference on how to solv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and states some suggestions on building wide financing infrastructure finally.This thesis can be divided into six parts:Firstly, it briefly states the relevant concepts of non-state-owned

7、enterprises and the current conditions of the development.Secondly, it looks into the theoretical basis surrounding the causes of these financing difficulties.Thirdly, it analyses the financing infrastructure of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 in China. Fourthly, it explores the reasons why financing is

8、difficult.Fifthly, it adopts the method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to scrutinize the financing of international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o as to give a large contextualized reference to the difficulties surrounding the financing of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within China.Last, it draws a c

9、onclusion concerning some ways to build a wide financing infrastructure in support of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Key words: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financing infrastructure; financing pattern目 录一、民营企业的相关概念1(一)民营企业的概念1(二)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1(三)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2(四)民营企业的分类2(五)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和渠道3(六)民营企业融资的特征4二、我国民

10、营企业融资环境理论分析4(一)信息不对称理论4(二)金融抑制理论4(三)金融缺口理论5三、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现状5(一)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5(二)其他融资渠道6(三)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6四、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7(一)刚性金融缺口7(二)观念因素7(三)制度障碍8(四)金融抑制8五、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特色8(一)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和融资方式8(二)国外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9(三)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的专业化10(四)对我国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启示10六、改善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几点建议10(一)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总体思路10(二)

11、创建宽松融资环境的具体做法10主要参考文献14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分析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是“强位弱势”。所谓“强位”是指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稳定中具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舞台上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据统计,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达8 000户,从业人员达2亿左右,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占60%以上,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所谓“弱势”是指民营企业由于规模小、产品市场占有率低、技术装备水平低、劳动生产率总体水平偏低等原因,造成在与大企业的激烈竞争中处于劣势,是弱势群体。由于民营企业的“强位”地位,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也由于民

12、营企业的“弱势”状况,要求政府从战略高度全方位制定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系统性政策。我国于2002年6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并已于2003年1月1日起实施。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需以资金充足作为前提条件。资金在现代经济的企业活动中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推力作用,企业只有准备好了经营和生产所需的资金才有可能开始真正的生产经营过程。因此,企业融资是企业经营和生产过程的前提和支持。另外资金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还起到聚合和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和经营状况的作用,因此可以说资金是一个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尤其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资金问题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13、而当自有资金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时,融资便迫在眉睫。本文从融资环境的角度分析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一、民营企业的相关概念民营经济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是中国独有的一种经济形态和经济概念,这个概念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中是很难找到的。我国民营企业除极少数属于大型企业外,绝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是中小企业,也就是说,对我国民营企业的研究可以借鉴对国内外中小企业的研究。(一)民营企业的概念民营只与国有独资企业相对,而与任何非国有独资企业是相容的,包括国有持股和控股企业,只要他们是民法意义上具有独立法人所有权的企业都是民营企业。因此,归纳民营企业的概念就是:任何非国有独资的企业均为民营

14、企业。或换一个角度说,结合中国的现状,民营企业包含三种类型:第一是被自然人股东所有的企业;第二是出资人主体模糊的集体企业;第三是非国家独资所有的社团法人、财团法人及国有参股和控股的企业。(二)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各经济成分在支持我国的经济增长方面存在着一种角色转换现象。改革开放初期,国有经济凭借有利的初始条件和政策支持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但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地区间竞争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集体经济取代国有经济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90年代以后,集体经济出现停滞趋势,但民营经济的崛起迅速弥补了经济增长的缺口,一跃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贡

15、献者。从政策环境来看,由于不同时期对民营经济的认识不同,从而导致对民营经济的政策也经过了四个不同的阶段,即1978年到1986年的萌芽时期、1987年到1996年的发展时期、1997年到2001年的完善时期和以十六大为开始标志的成熟时期。在不同的时期,由于对民营经济的认识深度不同,对民营经济的政策也就不同。在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始标志的萌芽时期,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是“允许发展,但不提倡,不公开宣传”。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召开后,对民营经济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即“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的发展”。1992年,提出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新论断,这对于促进我国民营经济的健

16、康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十六大后,民营经济的政策步入成熟时期。从改革开放后民营企业的发展轨迹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至1991年,以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为特点。由于我国早期改革政策对非国有经济的产业进入存在诸多限制,更由于民营企业是从消亡走向复兴的初期,极度缺乏其自身发展所必需的资本金,所以劳动密集型方式作为进入产业的选择,是其惟一的可能。第二阶段,1992年以来,民营企业达到一个空前的高速发展时期。由于我国经济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逐步开始。此时期以北京四通集团与温州企业为代表提出民营企业要在数量发展的同时进行“二次创业”的观念,在全国民营企业界迅速得到响应

17、。与早期成长起来的传统的民营企业不同,进入90年代后,民营企业的发展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由家族式管理向制度化、科学化管理的转变,注重建立有效的治理结构,即“二次创业”概念。二是民营科技企业与巨资的结合。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目前的民营企业从规模和发展规律上,与国外中小企业也具有可比性。(三)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1.民营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根据国家工商局提供的数字,截至1999年末,我国个体、私营企业的户数已分别达3 160.6万户和150.89万户;从业人员分别达6 240.91万人和2 021.55万人;注册资金分别为3 439.22亿元和10 287.27亿元;创产值分别为7 063.38亿

18、元和7686.01亿元;营业收入分别为21 300亿元和7 149.3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12 000亿元和4 191.39亿元;出口创汇折合人民币分别为22.66亿元和359.83亿元。2.民营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1999年,在私营企业中,户均资本已达68.18万元,同比增长8.24%;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和私营企业集团继续增多,并且增长迅速。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有19.83万户,同比增长58.77%,其中注册资本在100万元500万元的私营企业已达16.4万户,同比增长52.13%;注册资本500万元1 000万元的私营企业达2.51万户;注册资本在1 000万元以

19、上的私营企业达9 180户;私营企业集团有1 689户,同比增长8.06%。3.民营企业吸纳就业人员不断增多。1999年,个体私营经济共吸纳就业人员469.05万人,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共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1 124.56万人。私营企业从业人员的年均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国从业人员平均增长速度及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从业人员的年均增长速度。4.第三产业仍为民营企业的主导产业。从产业来看,第三产业仍占绝对主体,第一产业增速加快。1999年,个体、私营经济从事各产业的总量和比重状况分别是:从户数看,从事第一产业的个体、私营经济分别是171.82万户和3.38万户,所占比重分别是5.44%和2.24%;从事第二

20、产业的个体、私营经济分别是390.13万户和61.5万户,所占比重分别为12.35%和40.76%;从事第三产业的、私营经济分别是2 598.11万户和86万户,所占比重分别是82.22%和57%。5.有限责任公司成为民营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从企业组织形式来看,有限责任公司发展迅速,合伙企业、个人合伙户和临时经营户下降幅度增大。1999年,有限责任公司已达88.06万户,同比增长30.71%,占私营企业总户数的58.36%;有限责任公司的投资者达228.51万人,同比增长32.76%,占私营企业投资者总数的50.73%;注册资本达8 573.6亿元,同比增长39.72%,占私营企业注册资本总额

21、的83.34%。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普查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四)民营企业的分类我国对民营企业的分类有很多种,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1.按企业类型的划分标准划分(1)大型民营企业: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亿元以上(2)中型民营企业: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 000万元以上(3)小型民营企业: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 000万元以下2.按产业类型划分(1)制造业型民营企业(2)服务型民营企业(3)高科技型民营企业(4)社区型民营企业3.从民营企业的发展阶段划分(1)创办阶段(2)投入经营阶段(3)增长发展阶段(4)开始成熟阶段(五)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和渠道民营企业

22、的融资方式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内源性融资,是指民营企业不断将自己的储蓄(折旧和留存收益)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内源性融资的资本形成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性和抗风险性等特点,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基础性资金来源。由于民营企业一般规模较小,利润空间小,增长也较为缓慢,因此内源性融资不能满足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但留存收益作为融资工具不需要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股息,不会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还由于资金来源于企业内部,不需要发生融资费用,因此内源性融资主要适用于我国民营企业的创办阶段。另一类为外源性融资,是指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闲置资金使之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外源性融资的资

23、本形成具有高效性、灵活性、大量性和集中性等特点。外源性融资又可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指直接借助市场向社会上有资金盈余的单位和个人融资,主要形式有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我国大型民营企业中的高科技型民营企业、处于增长发展阶段和开始成熟阶段的中型民营高科技型企业利用此种融资方式的相对较多。债券融资主要适用于符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型民营企业。间接融资是指向银行等中介机构申请贷款等。目前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很难从国有大银行获得资金的支持,只有大型民营企业和处于增产发展阶段和开始成熟阶段的中型民营企业才能从国有大银行获得资金的支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导银行有城市信用银行、城市信用社和中国民生银

24、行等。据推算这三家金融机构的资产占全部金融机构的比重约为15%,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的比重为16%。由于这些银行的资产占全部金融机构的比重和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的比重较小,所以大都将贷款倾向于中小企业。因此,我国的小型民营企业、处于投入经营阶段和增长发展阶段的民营企业在间接融资时应侧重于向中小金融机构的融资。除此之外,我国民营企业现阶段还存在着非正规外源性融资,主要指商业信用和合法的民间借贷。商业信用主要指企业的应付款项,这是一种短期外源性融资,是对企业从传统渠道(银行等)融资不足的补充。因此,中小企业的应付款项也是外源性融资的重要渠道,所以很多处于创办阶段和投入经营阶段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往

25、往通过商业信用也就是合理拖欠关联企业应付款的方式来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虽然中小企业被大企业占用资金的情况较为普遍,但商业信用仍是我国不同类型民营企业所乐意接受和普遍采用的一种外源性融资方式。另一种是合法的民间借贷,这里所指的民间借贷并非社会上所流行的“非法借贷”、“地下金融”或“地下钱庄”而形成的借贷活动,而是指民营企业在我国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所取得的自筹资金,包括企业股东对所持股民营企业的股东借款、民营企业股东向亲戚朋友借用的资金。此种借款方式主要适用于处于创办阶段和投入经营阶段的小型民营企业以及各种类型的小型民营企业。本文所涉及的融资主要是指外源性融资。(六)民营企业融资的特征1.不同类型民

26、营企业对融资的不同要求(1)制造业型民营企业:制造业型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是比较多样和复杂的,这是由其经营的复杂性决定的。一般而言,制造业企业资金需求量较大,资金周转相对较慢,经营活动和资金使用涉及的面也相对较宽。因此,风险也相应地较大,融资难度也大一些。(2)服务业型民营企业:服务业型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主要是存货的流动资金贷款和促销活动上的经营性开支借款,其特点是需求量小、频率高、贷款周期短、贷款随机性大,但是风险相对较小,因此是一般中小型商业银行比较愿意给予贷款的对象。(3)高科技型民营企业:高科技型民营企业除可通过一般民营企业可获得的融资渠道融资外,比较重要的一个资金来源就是各种“风险投资

27、基金”,这类基金既有政府设立的,又有私人建立的,也有两者共同建立的,其性质一般属于产权资金。(4)社区型民营企业(包括街道手工工业):社区型民营企业是一类比较特殊的民营企业,它们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因此比较容易获得政府的扶持性资金,另外社区共同集资也是一个主要来源。2.不同发展阶段的民营企业对融资的不同要求(1)创办阶段:需要产权(自有)资金或称股金,一般来自个人投资者和风险资金,也需要商业银行以举债的方式筹借少量资金。(2)投入经营阶段:主要从商业银行及其他渠道获得流动资金贷款,有时仍要从个人投资者、风险资金和小企业投资公司等方面增加产权资金。(3)增长发展阶段:外部融资是关键,主要从商业

28、银行及各种小企业投资公司、社区开发公司获得债务资金,也会从前述渠道筹借产权资金。(4)开始成熟阶段:主要以大公司参股、雇员认股、股票公开上市以及从投资公司、商业银行筹集发展改造所需产权资金。二、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理论分析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尚不完善,导致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屡见不鲜,分析产生“融资难”问题原因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一)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不对称是指一方面拥有相关的信息而另一方面没有这些信息或者后者拥有的信息没有前者多,从而对信息劣势者的决策造成很大的影响。正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交易中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从信息不对称发生的时间可将其分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所

29、谓“逆向选择”是指商业银行给经营失败的企业提供了信贷资金,或拒绝给有困难但能成功的企业提供资金。所谓“道德风险”主要是指企业不按照与商业银行的协议或对商业银行的承诺使用资金,或者在有能力偿还银行信贷的情况下不偿还银行债务的风险。(二)金融抑制理论所谓金融抑制就是指政府通过对金融活动的过多干预抑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而金融体系的发展滞后又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了金融停滞和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金融抑制主要发生在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因为在落后的经济中推行金融抑制政策一方面有利于政府加强对资源的控制,另一方面有利于政府支持它的发展战略与产业政策。在这些国家中,金融抑制通常表现为三种形式:第一,资金价格

30、扭曲。资金的价格是它的利率。金融抑制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实际利率被压得过低,不能真实反映资金的稀缺程度和供求状况,其表现为政府对公营部门强制性低息信贷以及外汇市场的外汇管制等。第二,金融结构单一。在金融抑制经济中,金融市场不发达,信用工具少,一方面,储蓄和信贷是最重要的金融工具;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缺乏或其发展受到控制。第三,金融市场分割。市场分割首先表现为金融抑制经济中金融体系的“二元”状态,一方面是遍布全国的国有银行和拥有现代化管理与技术的外国银行的分支网络组成了一个有限的,但却是有组织的金融市场;另一方面则是传统的、落后的、小规模的非正式金融组织,如地下钱庄、地下金融市场等,其表现为与“二元”

31、体系相关或不相关的资金流向的“二元”状态:有组织的金融机构遵循政府制定的低贷利率,将资金贷给公营部门及少数大企业,而大量小企业则被排斥在有组织的金融市场之外,只能以较高的利率从非正式金融机构获得所需的贷款。(三)金融缺口理论金融缺口是指企业对资本和债务的需求高于金融体系愿意提供的数额。从20世纪30年代起,企业发展中金融缺口即被人们所重视。1.自有资本的缺口:民营企业的投资者往往是一些加入市场的新生力量,手中拥有的资本量都存在着较大的限制。2.资本市场的缺口:在正式资本市场上小额发行者的佣金过高,没有经济规模效益,使民营企业股票上市面临困难。3.风险投资的缺口:近年来,资本市场上风险投资的发展

32、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中小企业资本性融资的缺口,但对许多中小企业来说,正式的风险投资仍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风险投资的固定成本成为许多中小企业寻求风险投资的障碍。三、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现状一项有关民营企业融资的调查表明,大约80%的被调查企业认为融资难是它们面临的一般的或主要的制约因素,其中大约40%的企业认为融资困难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仅次于市场需求疲软。融资能力与公司规模和法律组织形式有关。大约30%规模较大的公司(雇员数量达到或超过500人)认为融资困难是公司发展的主要障碍,相比之下,认为融资难是主要障碍的小规模公司(雇员数量不超过51人)的比率大约是40%。(一)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

33、主要融资渠道抽样企业在创业阶段几乎完全依靠自筹资金。90%以上的初始资金都是由主要的业主、创业团队成员及其家庭提供的(见表1)。依靠个人储蓄创业在北京和温州尤为典型,在这些城市,原始资本中自筹资金的份额超过95%。与其他类似的调查比较表明,与其他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国家不同,中国的企业家不得不更多依赖私人储蓄和内部融资进行原始积累。私营企业的初始创业资本积累还有许多其他来源,包括银行贷款,其他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的贷款。表1 被调查企业初始资本来源比例表经营年份自身融资银行贷款非金融机构其他小于3年92.40%2.70%2.20%2.70%35年92.10%3.50%0.00%4.40%610年8

34、9.00%6.30%1.50%3.20%10年以上83.10%5.70%9.90%1.30%所有90.50%4.00%2.60%2.90%(资料来源:中国新兴民营企业,IFC,2000。)就追加投资(创业之后)而言,抽样企业继续几乎完全依靠内部渠道。企业留存收益和主要业主的投资占融资总额的比例在1995年和1998年只分别为2%和62%。在外部融资渠道中,非正式渠道、信用合作社和商业银行所占的比例大体相同。外部股权,包括公众股权以及公众债权市场所起的作用不大。同时,还发现融资渠道的相对重要性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重大差异。对于顺德、成都和温州的私营企业来说,银行贷款是融资的重要渠道,但在北京却作

35、用不大。在抽样企业中,北京的私营企业最依赖内部融资渠道。在顺德,信用合作社是重要的融资渠道。非正规融资渠道在所有调查城市中都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在北京尤其如此。在银行贷款方面,抽样企业中有三分之一在过去5年中至少申请贷款一次,成功率为4%。然而,有一小部分企业从来没有申请过贷款,这表明是否决定申请贷款都是自我选择的结果。另外,对贷款的有效需求通常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增加。在雇员少于50人的企业中,只有17%提出过贷款申请,而雇员数量多于500人的企业中83%提出过贷款申请。这种与规模有关的贷款分布模式表明大型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可能性比小型企业要大的多。(二)其他融资渠道1.非正规市场抽样企

36、业中约有一半曾经借助过非正规市场筹集资金。非正规市场的信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这种借贷通常发生在朋友或者家庭成员之间;非正规借贷通常都是短期借贷;非正规借贷的期限比正规借贷更加灵活;申请非正规贷款不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但是,当非正规金融市场上的融资范围超越朋友和家庭成员时就遇到了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拖欠债务和欺诈行为。2.股票市场 民营企业并不是很早就涉及证券市场的,早期受到观念、上市额度、政策门槛等因素的限制,只有少数民营企业中的幸运儿能够进入证券市场,截止2002年10月底,我国境内共194家民营企业入主上市公司并成为第一大股东,占同期我国境内上市公司总数的16%。截止2002年底,浙江

37、共有26 家民营企业在沪深市场入主上市公司并成为第一大股东。其中,深市7家,沪市19家,占同期我国民营企业境内上市公司总数的14.97%。3.海外融资海外融资尽管受到限制,但其作用似乎在增大,在抽样企业中,有23%希望同外国公司组建合资企业以便获得资本,11%的企业表示愿意从外国银行贷款。(三)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1.银行对民营企业存在“惜贷”现象近几年来,我国的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向“大城市、大企业、大行业”集中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对大企业“争贷”和对中小企业“惜贷”的结果,是使得银行和大企业资金双双富余,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则在融资中处于不利地位。以江苏为例,无锡市2000年新

38、增民营企业6 700户,注册资本50.24亿元,但民营企业新增信贷资金仅为0.54亿元。参加银企合作的20家绩优民营企业中,得到贷款的仅3家,贷款额仅700万元。2.所有制歧视仍不同程度的存在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和传统意识的影响,金融部门的“恐私”心理相当普遍。在贷款管理上,对民营经济的贷款审批也较之国有经济严格得多。出于对贷款责任的担心,贷款人员在操作中就十分谨慎。对国有经济贷款的相当部分是信用贷款,不需要任何抵押品和担保,而民营企业则不仅根本享受不到信用放贷的优惠,而且贷款手续繁杂、抵押条件苛刻、对抵押品要求过严、抵押率过低。3.抵押担保要求过高对于民营企业,银行普遍要求抵押担保或者其他企业

39、担保。由于民营企业规模小,资金少,知名度低,抵押品的价值也极为有限,且常常不符合规范,贷款数额受到限制。加上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各地政府设立的中小企业担保基金杯水车薪,民营企业很难找到符合要求的担保人。4.长期投资缺乏如果说民营企业从资金市场上筹集的流动资金非常少的话,民营企业能够从资金市场上筹措的固定资产投资就更是微乎其微。因为固定资产投资是长期投资,银行固定资产贷款所需要的手续更加繁琐,要求更加苛刻,而民营企业能够提供的长期项目报告因为缺乏人才往往很难令金融部门满意,能够提供的抵押物品很难满足金融部门对于发放长期贷款的要求。这样,企业所需要的发展资金,几乎就必须通过企业的盈利和集资解决。5

40、.直接融资渠道狭窄股票上市、发行债券等直接融资形式对于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现代市场经济加速企业发展壮大的最为重要的途径。然而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很难通过证券市场进行筹资。主要原因:一是上市公司要求企业进行规范化改制,改制为规范化的股份公司,而大多数民营企业采取的是家族式、经验式的管理,即使经过改制形式也往往不够规范;二是不少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混乱,报表不规范,经常是几本帐,且不愿意公布其真实的财务状况,特别是不愿公布前三年的财务报表,因为不少中小企业存在偷税漏税的现象,这就不符合企业上市的要求。6.非正规渠道融资十分普遍既然无法从正规渠道融通资金,在一些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非正规金融活动就

41、十分普遍。尽管监管部门严格限制各种形式的民间融资活动,但民间金融活动仍存在。民间融资的主要形式有民间借贷、拖欠货款、私募资本等。四、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我们很清楚各国和各地区的中小企业都存在“融资难”问题,而且原因错综复杂。具体到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下面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一)刚性金融缺口1.中小企业群体信用的短缺中小企业内部结构不规范,企业产权不清,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中小企业本身规模小,资本不足,工艺技术水平落后,抵御风险能力差,资信等级低,从而没有长期信用基础,信用地位不稳固。2.政府的努力不对称地方政府一直关注着地方经济发展,一直努力要求金融机

42、构多为地方经济作贡献。但是对经济主体市场化运作所需的制度环境,如高效的抵押担保制度、维护银行债权的配合机制等所做的努力相对较少,即努力不对称。3.国有银行的收益不对称依靠政府行政方式自上而下安排的银行制度,其制度效率和边际收益已大为下降,国有银行在市场化改革中处于越来越尴尬的地位,机构的准行政性和经营的准市场化常常使它处于两难困境,而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收益不对称、激励约束机制不对称加剧了其信贷萎缩。同时,目前各商业银行普遍强化了信贷管理制度,集中了信贷决策权。相应地,也强化了对贷款审批、发放等各个环节的责任,特别是强化了对信贷人员的风险约束机制。4.资金的过度需求长期以来,我国融资制度一直是以政

43、府导向型的间接融资为主,其中银行信贷是间接融资的主要形式,再加上我国企业内源融资不足,又长期存在着信贷软约束,使得中小企业对银行信贷有过度的资金需求。同时,由于我国投融资体制的单一,使本应通过其他渠道来满足的企业资金需求,也必须由银行来承担。5.发展的不确定性风险我国民营企业大多处于创业及成长过程中,不是一个成熟的业态,这对外部融资构成很大的风险。(二)观念因素长期以来,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补充,在政策方面受到了许多限制,由于观念转变较慢,各方对民营企业的支持起步较晚,并且力度不足。一是在银行方面,对国有企业的信贷投入远远高于其他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限制了民营企业的

44、发展。民营企业贷款如果形成风险,金融部门经办人员往往遭受很大的政治风险和道德风险,而如果国有企业贷款形成风险,经办人员的责任则轻的多。二是大部分民营企业没有长远的发展计划,与金融机构没有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从而影响了贷款的使用时效。(三)制度障碍1.信用制度的障碍一是大部分民营企业起点很低,产品单一,项目缺乏技术含量,没有足够的资产进行信贷抵押,抗风险能力不足 ,因此信用等级不高。二是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没有自己的信用,表现为政府的信用。目前,大部分民营企业还没有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信息透明度不高,经营管理粗放,不符合银行的信贷要求,企业在银行缺乏必要的信用

45、记录,社会信用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使银行贷款不敢轻易出手。三是逃废债现象严重,影响了银行放贷的积极性,加重了企业贷款难的程度。2.银行制度的障碍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仍是国有商业银行,非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与约束,其融资能力较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对象主要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对民营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没有贷款权。3.法律制度的障碍大型国有企业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的主体,因此我国现行的各种法律制度也是建立在这些大企业的权利义务基础上的,中小企业的权利义务缺乏应有的法律规范和法律保障。(四)金融抑制如果从金融深化的标准即资金培植的有效性来看,我国的市场化金融明显滞后,总体

46、上仍处于抑制状态之中,而这又是导致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深刻根源。一是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实际利率差别造成资金价格的扭曲。国家对利率进行控制,使得国有企业具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同等条件下金融机构更愿意贷款给国有企业而不是民营企业,从而使得民营企业在正常利率下很难获得资金。二是金融结构单一。从市场的服务层次结构看,各种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或大中型企业,缺乏面向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组织,如金融机构贷款往往面向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三是金融信用工具少,无法满足多层次的市场需要。主要表现为传统金融产品结构单一,金融衍生工具发展滞后,金融手段创新不足等方面。四是存在着明显的资金

47、市场分割,也就是金融市场存在着“二元”结构,国有银行和直接融资的企业上市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而民营企业却未被给予平等的进入条件,民间高利贷款成为民营经济资金的重要来源,高利率既不规范,又增加了企业直接融资的成本。另外,利率管制和严格的债券发行条件也否定了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的可能。五、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特色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发达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小企业融资情况的了解有利于我们跳出我国目前经济的复杂因素,认识民营企业融资的一般规律,从而为进一步改善我国融资环境,借鉴各国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经验提供重要指导。(一)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和融资方式1.自筹资金

48、。它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主要有:业主(或合伙人、股东)自有资金;向亲戚朋友借用的资金;个人投资资金;风险投资资金;企业经营性融资资金(包括客户预付款和向供应商的分期付款等);企业间的信用贷款;中小企业间的互助机构的贷款;以及一些社会性基金的贷款等等。2.直接融资。是指以债券和股票的形式公开向社会筹集资金的渠道。一般公司制中小企业的债券和股票只能以柜台交易方式发行,只有极少数符合严格条件的公司制中小企业才能获得公开上市的机会,或进入“第二板块市场”进行融资。3.间接融资。主要包括各种短期和中长期贷款。贷款方式(即金融产品)主要有抵押贷款、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等。4.风险资金。风险资金是发达国家中小

49、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中小企业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它属于企业自有资金的范畴,却是从企业之外融入的资本金。美国的风险基金最为发达,遍及全国的500多个“小企业投资公司”,其中大部分主要向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提供资金。5.政府扶持资金。比如美国的中小企业局是一个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的政府机构,主要是为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和其他融资提供担保。(二)国外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综合各国的情况来看,政府的资金支持一般能占到中小企业外来资金的10%左右,具体是多少则决定于各国对中小企业的相对重视程度以及各国企业文化的传统。主要扶持方式有以下几个方面:1.税收优惠税收优惠是最直接的资金援助方式,有利于中小企业

50、资金的积累和成长。发达国家企业税收一般占企业增加值的40%50%。在实行累进税制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税负相对轻一些,但也占增加值的30%左右,负担仍较重。为进一步减轻税负,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降低税率、税收减免、提高税收起征点、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和延长税收宽限期等。各国都制定了程度不同的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德国最为典型。2.财政援助(1)财政补贴补贴是政府为使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及社会的某些方面充分发挥作用而给予的财政援助,主要用于鼓励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促进中小企业科技进步和鼓励中小企业出口等。补贴的类型有:就业补贴、研究与开发补贴、出口补贴等。一般来说,政府的财政补贴是有限的,而且是

51、非普惠的,其功能在于引导。从各国的情况看,法国的财政补贴最全最好。(2)贴息贷款贴息贷款是一种政府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息补贴,其功能在于以较少的财政资金带动大量的社会资金参与对中小企业的援助。贴息贷款的具体做法:一是对中小企业的自由贷款给予高出市场平均利率部分的利息补贴,以使中小企业能够按市场平均利率获得贷款提高中小企业在自由信贷市场上的借贷能力。二是对中小企业的长期低息贷款提供贴息,以帮助中小企业获得最难取得的长期信贷资金。德法等发达国家是采用贴息贷款方式较多的国家。(3)政府优惠贷款政府优惠贷款主要指政府用财政资金通过私人金融中介机构或建立专门的政府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直接提供少量的优惠贷款援

52、助。政府优惠贷款主要是解决中小企业获得长期贷款困难的问题,其具体做法是政府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的长期低息贷款专项基金,或建立专门的金融机构,由他们按一定的标准选择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发放贷款。3.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中小企业规模小,其股票难以到一般的股票交易市场上与众多的大企业竞争。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一些国家探索开辟“第二板块”,为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渠道。目前,为中小企业建立专门的股票市场的国家还不多,仅有美国、法国等少数国家。美国在股票市场上开辟的“第二板块”是NASDAQ股票市场。该股票市场专为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渠道;法国在交易所公司开辟的为中小企业服务

53、的“第二板块”称为“新市场”业务。(三)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的专业化从总体上来看,西方金融业务的专业化主要有以下趋势:一是主要从事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商业银行和主要经营中长期固定资产融资业务的投资金融机构的日益分化。二是从事实业投资的产业基金(包括创业基金)和从事证券业务的投资基金的逐步分离。三是从事对大型企业巨额贷款的大型金融机构与从事中小企业微型贷款的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分化。这三种金融机构的专业化,直接导致了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的建立,其中以美国最为典型。(四)对我国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启示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应尽快建立民营企业正常的资金融通体系和渠道;进一步加快现代规范的企业制度建立

54、;完善我国政府的资金扶持政策体系,从税收、财政支出、贷款援助和直接融资等各方面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资金扶持政策体系;另外尽快建立我国正常的债券和股票的柜台交易市场体系;鼓励中小企业的创业者向亲朋好友借款,大力发展“天使资本”。六、改善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几点建议从以上分析以及对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情况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中国民营企业融资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艰巨性。从根本上讲,是我国金融抑制造成的结果,它不仅与企业、金融机构、各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有关,而且也与历史沿革和经济体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这一问题也绝非一招一式可以轻易解决,需要采取系统的措施,从体制、政策环境、融资渠道以及

55、企业自身改造上等多管齐下,切实解决这个困扰中国民营企业,阻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一)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总体思路1.经济与金融“双赢”原则。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支持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是金融业的天职,也是金融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毫不动摇地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但是,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核心产业,金融机构作为市场化的主体,其发展本身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正确处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支持金融业发展的关系,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充分调动金融机构和企业两方的积极性,努力实现银行与企业,

56、金融与经济的“双赢”局面。2.增加有效供给与提高有效需求并举原则。针对目前金融供给与民营企业金融需求之间在总量和结构方面不匹配的突出矛盾,一方面要通过深化金融改革,加快融资渠道、融资体系和融资品种的创新,加大对金融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改善融资环境,提高金融的有效供给水平。另一方面,针对民营企业资金需求虽大,但能够满足信贷条件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的突出问题,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扶持和产业辅导,完善社会担保体系,提高社会诚信水平,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合格和优秀的债务人和投资人。只有供给和需求的“双管齐下”才能弥合“信用差距”,促进金融交易的达成。3.多部门与多政策协调配合原则。民营企业

57、融资问题的解决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问题,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要求金融机构、金融管理部门、民营企业与政府各部门之间密切配合,金融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协同推进。(二)创建宽松融资环境的具体做法1.扩大直接融资渠道直接融资是民营企业的一个弱项。无论从国际经济发展趋势还是我国民营企业发展需要的角度,都必须积极探索和扩大民营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1)充分利用主板市场。目前在我国比较现实的直接融资渠道是上海、深圳交易所的主板市场。虽然近年来已有少数民营企业通过买壳、借壳上市的办法进入主板市场,但进入的通道实在太窄。我国必须改革直接融资体系,在其内部引入竞争机制,使直接融资市场的各个组成机构本身也实行市场化和多元化,改变目前行政审批的上市制度。(2)积极把握二板市场。二板市场为三类企业提供上市融资的渠道。这三类企业是高科技企业、中小企业和尚未盈利但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民营企业是这三类企业的主体,因此,民营企业也将构成二板市场上市的主体。建立二板市场给那些资本金规模达不到主板市场要求的民营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开辟了渠道。(3)搞好债券融资。启动和发展债券市场,增加资本有效供给是扩大民营企业融资的一个比较现实的选择。首先要改革现有的企业债券监管模式,推行中小企业债券发行核准制,放宽中小企业债券募集资金的使用限制和上市交易限制,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