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和对数的运算教案_第1页
对数和对数的运算教案_第2页
对数和对数的运算教案_第3页
对数和对数的运算教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2.1对数与对数运算(三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并记忆对数的定义,对数与指数的互化,对数恒等式及对数的性质.2 .理解并掌握对数运算法则的内容及推导过程.3 .熟练运用对数的性质和对数运算法则解题.4 .对数的初步应用.教学重点:对数定义、对数的性质和运算法则教学难点:对数定义中涉及较多的难以记忆的名称,以及运算法则的推导 教学方法:学导式教卒过祀国计第一课时师:(板书)已知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率为7.2%,求20年后国民生产总值是原来的多少倍?生:设原来国民生产总值为1,则20年后国民生产总值 y= (1+7.2%) 20=1.07220 ,所以20年后国民生产总值是原来的1.07

2、2 20倍.师:这是个实际应用问题,我们把它转化为数学中知道底数和指数,求哥值的问题.也 就是上面学习的指数问题.师:(板书)已知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率为7.2%,问经过多年年后国民生产总值是原来的4倍?师:(分析)仿照上例,设原来国民生产总值为1,需经x年后国民生产总值是原来的4倍.列方程得:1.072 x=4.我们把这个应用问题转化为知道底数和哥值,求指数的问题,这是上述问题的逆问题, 即本节的对数问题.师:(板书)一般地,如果 a (a>0, aw1)的x次哥等于N,就是ax = N ,那么数x 就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logarithm),记作x=log aN,其中a叫做对数

3、的 底数,N叫做真数, 式子log aN叫做对数式.对数这个定义的认识及相关例子:(1)对数式10g aN实际上就是指数式中的指数x的一种新的记法.(2)对数是一种新的运算.是知道底和哥值求指数的运算.实际上ax = N这个式子涉及到了三个量a, x, N,由方程的观点可得“知二求一”.知道a, x可求N,即前面学过的指数运算;知道 x (为自然数时)、N可求a,即初中学过的开 根号运算,记作 JN' =a ;知道a,N可以求x,即今天要学习的对数运算,记作10g aN=x.因此,对数是一种新的运算,一种知道底和哥值求指数的运算.而每学一种新的运算,首先要学习它的记法,对数运算的记法为

4、logaN,读作:以a为底N的对数.请同学注意这种运算的写法和读法.师:下面我来介绍两个在对数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的对数.师:(板书)对数log aNa>0且aw 1)在底数a=10时,叫做常用对数(commonlogarithm), 简记lgN ;底数a=e时,叫做自然对数(natural logarithm),记作lnN ,其中e是个无理数, 即 e 2.718 28 .师:实际上指数与对数只是数量间的同一关系的两种不同形式.为了更深入认识并记忆 对数这个概念,请同学们填写下列表格.式子名称?ax nN?指数式 对数式ax=Nlog aN=x练习1?把下列指数式写成对数形式:练习2

5、?把下列对数形式写成指数形式:练习3 ?求下列各式的值:(两名学生板演练习1,2题(过程略),一生板演练习三.)因为22=4,所以以2为底4的对数等于2.因为53=125,所以以5为底125的对数等于3.(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读法和写法.)例题(教材第73页例题2)师:由定义,我们还应注意到对数式 log aN=b中字母的取值范围是什么?生:a>0且 awl; xC R; NC R.师:NC R?(这是学生最易出错的地方,应一开始让学生牢牢记住真数大于零.)生:由于在实数范围内,正数的任何次哥都是正数,因而 ax=N中N总是正数.师:要特别强调的是:零和负数没有对数.师:定义中为什么规定

6、a>0, aw 1?(根据本班情况决定是否设置此问.)生:因为若a<0,则N取某些值时,x可能不存在,如 x=log(-2)8不存在;若a=0,则 当N不为0时,x不存在,如log 02不存在;当N为0时,x可以为任何正数,是不唯一的, 即10g 00有无数个值;若 a=1, N不为1时,x不存在,如log i3不存在,N为1时,x可以 为任何数,是不唯一的,即 log 11有无数多个值.因此,我们规定:a>0, aw1.(此回答能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这个问题从ax=N出发回答较为简单.)101g105510g51125练习4?计算下列对数:lg10000, lg0.

7、01 , 210g24 , 310g3 27 , 师:请同学说出结果,并发现规律,大胆猜想.生:210g2 4 =4.这是因为 log 24=2,而 22=4.生:310g3 27 =27.这是因为 10g 327=3,而 33=27.生:101g105 =105.生:我猜想 a10gaN = N,所以 510g51125=1125.师:非常好.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对数恒等式.师:(板书)a10gaN=N (a>0, aw1, N>0).(用红笔在字母取值范围下画上曲线)(再次鼓励学生,并提出更高要求,给出严格证明.)(学生讨论,并口答.)生:(板书)证明:设指数等式 ab=N则

8、相应的对数等式为 1ogaN=h所以ab=a10gaN = N师:你是根据什么证明对数恒等式的?生:根据对数定义.师:(分析小结)证明的关键是设指数等式ab=N.因为要证明这个对数恒等式,而现在我们有关对数的知识只有定义,所以显然要利用定义加以证明.而对数定义是建立在指数基 础之上的,所以必须先设出指数等式,从而转化成对数等式,再进行证明.师:掌握了对数恒等式的推导之后,我们要特别注意此等式的适用条件.生:a>0, aw1, N>0.师:接下来观察式子结构特点并加以记忆.(给学生一分钟时间.)师:(板书)210g 28= ? 210g42=?生:师:210g28=8; 210g42

9、=2.第2题对吗?错在哪儿?)10ga N a a = N .师:(继续追问)在运用对数恒等式时应注意什么? (经历上面的错误,使学生更牢固地记住对数恒等式.生:当哥的底数和对数的底数相同时,才可以用公式(师用红笔在两处 a上重重地描写.)师:最后说说对数恒等式的作用是什么?生:化简!师:请打开书74页,做练习4.(生口答.略)师:对对数的定义我们已经有了一定认识,现在,我们根据定义来进一步研究对数的性 质.师:负数和零有没有对数?并说明理由.生:负数和零没有对数.因为定义中规定a>0,所以不论x是什么数,都有 ax>0,这就是说,不论x是什么数,N=ax永远是正数.因此,由等式

10、x=log aN可以看到,负数和零没 有对数.师:非常好.由于对数定义是建立在指数定义的基础之上,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指数的 知识来研究对数.师:(板书)性质1:负数和零没有对数.师:1的对数是多少?生:因为a0=1 (a>0, awl),所以根据对数定义可得 1的对数是零.师:(板书)1的对数是零.师;底数的对数等于多少?生:因为a1=a,所以根据对数的定义可得底数的对数等于1.师:(板书)底数的对数等于1.师:给一分钟时间,请牢记这三条性质.练习:课本第74页练习1、2、3、4题。作业:课本第86页习题2.2A组题第1、2题。第二课时师:在初中,我们学习了指数的运算法则,请大家回忆一下

11、.1m n m nm、n mn ,生:a a =a (m,n e Z) ; (a ) =a (m,ne Z) ; (ab)n = an bn (n e Z),%二产.师:下面我们利用指数的运算法则,证明对数的运算法则.(板书)(1)正因数积的对数等于同一底数各个因数的对数的和,即log a (MN =log aM + lOgaN.(请两个同学读法则(1),并给时间让学生讨论证明.)师:我们要证明这个运算法则,用眼睛一瞪无从下手,这时我们该想到,关于对数我们 只学了定义和性质, 显然性质不能证明此式,所以只有用定义证明. 而对数是由指数加以定义的,显然要利用指数的运算法则加以证明,因此,我们首先

12、要把对数等式转化为指数等式.师:(板书)设logaM=p logaN=q由对数的定义可以写成M=a, N=aq.所以M- N=ap - aq=ap+q,所以log a ( M. N) =p+q=log aM+logaN.即10g a ( MN =log aM + logaN.师:这个法则的适用条件是什么?生:每个对数都有意义,即 M>0, N> 0; a>0且aw1.师:观察法则(1)的结构特点并加以记忆.生:等号左端是乘积的对数,右端是对数的和,从左往右看是一个降级运算.师:非常好.例如,(板书)log 2 (32X64) =?生:10g 2 (32X 64) =log 2

13、32+log 264=5+6=11.师:通过此例,同学应体会到此法则的重要作用一一降级运算.它使计算简化.师:(板书)log 62+log 63=?生:10g 62+log 63=log 6 (2X 3) =1.师:正确.由此例我们又得到什么启示?生:这是法则从右往左的使用.是升级运算.师:对.对于运算法则(公式),我们不仅要会从左往右使用,还要会从右往左使用.真正领会法则的作用!师:(板书)(2)两个正数的商的对数等于被除数的对数减去除数的对数.师:仿照研究法则(1)的四个步骤,自己学习.(给学生三分钟讨论时间.)生:(板书)设log aM=p log aN=q.根据对数的定义可以写成M=a

14、, N=aq.所以师:非常好.他是利用指数的运算法则和对数的定义加以证明的.大家再想一想,在证明法则(2)时,我们不仅有对数的定义和性质,还有法则(1)这个结论.那么,我们是否还有其它证明方法?生:(板书)师:非常漂亮.他是运用转化归结的思想, 借助于刚刚证明的法则 (1)去证明法则(2) .他 的证法要比书上的更简单.这说明,转化归结的思想,在化难为易、化复杂为简单上的重要作用.事实上,这种思想不但在学习新概念、新公式时常常用到, 而且在解题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师:法则(2)的适用条件是什么?生:M>0, N>0; a>0 且 awl.师:观察法则(2)的结构特点并加以记忆.

15、生:等号左端是商的对数,右端是对数的差,从左往右是一个降级运算,从右往左是一 个升级运算.师:(板书)lg20-lg2= ?师:可见法则(2)的作用仍然是加快计算速度,也简化了计算的方法.师:(板书)例1 ?计算:(学生上黑板解,由学生判对错,并说明理由. ):(1) log 93+log 927=log 93 X 27=log 981=2;(3) 10g 2 (4+4) =log 24+log 24=4;生:第(2)题错!在同底的情况下才能运用对数运算法则.(板书)生:第(3)题错!法则(1)的内容是:生:第(4)题错!法则(2)的内容是:师:通过前面同学出现的错误,我们在运用对数运算法则时

16、要特别注意什么?生:首先,在同底的情况下才能从右往左运用法则(1)、(2);其次,只有在正因数的积或两个正数的商的对数的情况下,才能从左往右运用运算法则(1)、(2).师:(板书)(3)正数的哥的对数等于哥的底数的对数乘以备指数.即log a (N) n = n log aN.师:请同学们自己证明(给几分钟时间)师:法则(3)的适用条件是什么?生:a>0, aw1; N>0.师:观察式子结构特点并加以记忆.生:从左往右仍然是降级运算.师:例如,(板书)10g 332=log 525=5log 52.练习计算(10g 232) 3.(找一好一差两名学生板书.)错解:(log 232)

17、 3=log 2 (25) 3=log 2215=15.正确解:(log 232) 3= (log 225) 3= ( 5log 22) 3=53=125.(师再次提醒学生注意要准确记忆公式.)师:(板书)(4)正数的正的方根的对数等于被开方数的对数除以根指数.即师:法则(4)的适用条件是什么?生:a>0, aw1; N>0.师:法则(3)和法则(4)可以合在一起加以记忆.即10g aM = a log aN ( a C R).(师板书)例2 ?用log ax, log ay, log az表示下列各式:(0 1。&=logixy-log1z =hg4x +lo&y0号羽解:一(注意(3)的第二步不要丢掉小括号.例3 ?计算: 解:(生板书)(1) log 2 (47X 25) =log 247+log 225= 7log 24+5log 22=7 X 2+5 X 1=19.师:请大家在笔记本上小结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小结:通过本节课,应使学生明确如何学习一种运算(从定义、记法、性质、法则等方 面来研究);如何学习公式或法则(从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