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经济交流刍议(一)_第1页
跨文化经济交流刍议(一)_第2页
跨文化经济交流刍议(一)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跨文化经济交流刍议 (一 )一、跨文化经济交流概述 文化与交流这两个概念 ,在不同研究者的视野中 ,被赋予不同的内涵 ,Kroeber/Kluckhohn(1952) 曾聚集了 170 个关于文化的定义 ,Merten)1977) 详析了 160 个关于交流的定义。 鉴于研究领域 中这种五彩缤纷的局面 ,本文拟采用 Bolten(1997) 的论述 ,把文化理论分为物质、 精神和功能三 个视角 ,把交流分为言语、非言语、附着言语和超言语四个层面,把文化与交流相辅相成的关系作为出发点 ,在此根底上 ,主要以中德跨文化交流为例 ,分析文化背景及交际风格的差异造 成的误解与冲突 ,并提出减少误解与冲

2、突的思路与方法。1. 文化 文化的物质视角着眼与人的活动所创造出的可视的,具体的产物,比方衣饰、工具、厂房、 办公室的结构安排等等; 文化的精神视角观察一个团体所共有的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无法直 接感知, 而要通过对可视现象的分析和归纳推导得出; 文化的功能视角视文化为一个定位体 系,依据这个体系, 社会活动保持着一种不言而喻的常态。综合以上三个视角,可以做更高 层次的整合: 文化是一个社会中指导互动行为的参照和定位体系, 它在物质上得到具体表达, 在精神层次上可得到深入阐释。例如图 1 与图 2 是典型的日本与美国办公室的结构图。 在典型的日本办公室里 ,部门经理远离入口 ,背窗而坐。科长背

3、对部门经理 ,科员彼此相向。整 个布局一方面方便上级与下级、同级与同级的密切交流,同时也形成一种无声的监督体系 ,体现了日本的团体主义队精神及权威意识。在典型的美国办公室里,部门经理享有最大的个人办公空间 ,普通工作人员工作间较小 ,但相对独立 ,不在部门经理和业务经理视线之内。 工作人 员办公时彼此分开 ,假设需会面 ,那么去会议室。整个办公布局表达出鲜明的个体独立色彩。2. 交流对交流的理解, 可分为两种,第一种观点可归纳为如下模式, 即:某人对某人说了什么效果 如何, 它把交流理解为单向过程, 强调的是交流过程中的内容; 第二种观点视交流为一个互 动的双向过程, 既关注交流的内容, 又重

4、视交流双方的关系。 与第一种观点相比, 第二种视 野更为全面, 可多方位地分析交流中的问题所在。 交流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 它的四个层面 见表 1:由于篇幅所限,本文集中探讨口头交流,对表中加下划线的局部作为重点举例详加说明。3. 跨文化经济交流研究涵盖的领域跨文化经济交流具体研究经济领域的跨文化交流, 重点是跨文化背景下的商业谈判、 跨文化 管理、 跨文化市场营销和跨文化公关工作, 它是文化研究与经济学局部领域的结合点, 是一 种跨学科的视野。二、跨文化经济交流分析 以中德交流中的误解与冲突为例 中国与德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不断融入国际经济循环而得 到开展, 双

5、方接触的密度与广度也将双方文化差异的深度逐渐展现出来, 本文从德中经济交 流的言语层次、 非言语层次、附着言语层次和超言语层次入手,择重点进行分析, 希望能为 公司或企业展开对德合作提供一些帮助。1. 言语层次:直接与间接在交际中, 有的文化区域习惯于直述其事,就事论事;有的文化区域那么倾向于委而婉之,话 里带话,逐渐托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见图1:德国人在交际中的特点是直截了当, 不直接的表述方式在德国人眼中很可能被认为是缺乏诚 意。在上面的图中虽没有列入中国, 但中国人交际中委婉间接的特点, 在学者的研究中已得到充 分挖掘。另外,中国学生即使用外语,如英语写作,也倾向于不直接点题,而是旁敲

6、侧击, 直到文末才画龙点睛。两种不同的交际风格相遇,抱怨和不满成为常事,比方德方可能说: “中国人让人看不透, 不知道他们到底想要什么 ,中方那么说: “德国人有攻击性,直得伤人,没耐心,粗暴,没修 养,没文化。 。德国人喜欢的直截了当和中国人得意的形散神不散,曲径通幽,成为误解 的直接原因。在与交流风格直截了当的文化区打交道时, 要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表述方式, 在阐述自己的 观点时,尽可能在每一段话的开头简明扼要地概述自己的根本想法, 然后再进行论证、 解释, 讲话快结束时, 再用简要的话语总结或重申自己的观点, 这样, 可以保证自己的意思清晰无 误地传送给对方。 不要让对方琢磨或猜想您的想

7、法, 一是对方不习惯这种方式所以很少这样 去做, 二是猜想的结果很可能有悖于您的初衷, 三是这种做法在对方眼里显得躲躲闪闪, 似 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会给交流的气氛蒙上一层阴影。2. 非言语层次 在交流中,非言语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说明,我们关于对方的信息,其中 50 左右是通过对其表情和动作的解析得到的。(1)点头与微笑 在谈话中,中国人习惯于不断点头,根据不同的情景,我们传达的信息是不同的,例如: 礼貌: “我在洗耳恭听 ;鼓励: “请接着说 ;理解: “您说的话我听懂了 ;考虑: “嗯,这得好好考虑一下 ;同意: “我同意您的观点 。面对我们点头所传达的丰富细腻的信息, 德国

8、人常常根据自己的习惯简单地理解为同意, 然 后满怀期望地盼着马上与中方签署合同, 结果得到的常常是失望、 懊恼, 因为德方的理解与 中方的初衷是不符的。与德国人相比, 中国人和其他亚洲人笑得更多,所表达的内涵也更复杂,对中国人而言,笑 除了表达欢快的感情外,还依不同情景用来掩饰不安、为难、恼怒,笑还用来渲染气氛,还 用来转移话题。对德国人而言, 笑主要表达欢快的情绪, 而很少用来表达其他心理状态。所以,德国人的表 情在中国人看来经常是面无表情, 面对如此面孔, 中国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 冷峻的德国人, 傲慢的德国人。 德国人的动作与表情, 在其他国家的人, 比方法国人眼中也常被视为无聊和 缺乏

9、表现力。(2)目光接触 在德国,谈话中的目光接触十分重要。能看着对方的眼睛,留下的直接印象是坦率、自信、 诚恳; 目光不断从对方身上溜过, 唤起的感觉那么是缺乏自信和谈话的兴趣。 而亚洲人习惯于 尽可能短的目光接触, 认为这是尊重对方, 不想显得咄咄逼人。 中国人和德国人在最初接触 阶段,如果对对方的交际方式缺乏了解,很容易产生误解,影响合作的气氛和走向。 在与其他文化区的人面对面交流之前,一定要对对方的行为习惯有所了解。以此为出发点, 妥当处理具体的交流场景。 一是不要根据自己的行为模式来套对方, 从而误解对方, 二是要 意识到自己的习惯可能与对方相左, 所以要调控自己的行为。 我们要知道,

10、 自己不自觉的一 举一动都在传达着某种信息,都对对方产生着影响。3. 附着言语层次:停顿 “德国人说呀,说呀,说呀,生怕停一停就被视为软弱;而中国人那么认为,德国人想把他们 说晕。 。这儿的问题出在对说话停顿的不同处理方式上。关于说话中的停顿,有三种不同 风格:盎格鲁 撒克逊风格、拉丁风格和东方风格(见图2):盎格鲁 撒克逊风格是: A 一结束, B 就开始;罗曼风格是:B经常打断A的谈话,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对方谈话内容的强烈兴趣; 东方风格是:A与B的谈话之间常有一定时间的沉默。正式谈话中的停顿,在中国被视为深思熟虑的表现,最长的停顿可达20 秒之久,而大局部德国人对这么长的停顿感到别扭和不安。 “如果最后生意没谈成,那么,对中方的沉默、微 笑、点头,德方的解读是, 中方对谈判任其搁浅 。如果德方为了不让对话陷入沉默而继续 “一 言堂,那么,中方又会觉得不舒服,德方会给中方留下傲慢和自以为是的印象。在与盎格鲁 撒克逊风格的人打交道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