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项目群管理研究——文献综述2_第1页
建设工程项目群管理研究——文献综述2_第2页
建设工程项目群管理研究——文献综述2_第3页
建设工程项目群管理研究——文献综述2_第4页
建设工程项目群管理研究——文献综述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设工程项目群管理研究 文献综述前言随着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与时间的不断发展,被称为第二代项目管理的项目群管理理论应运而生。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我国现代企业中,诸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上海世博会工程”、“京沪高铁等一大批投资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社会影响大的集群式项目群。项目群由多个子项目构成,子项目之间相互联系,共享组织资源,共同受到项目群组织的管理,项目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项目群的复杂性、多变性使得项目群管理与传统项目管理有很大不同。传统项目管理中的组织结构建设已经不能适应项目群环境,建设适合项目群的组织结构是项目群管理的首要任务。项目群管理站在整体的层面对多个项目进行管理,为了

2、保障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如何构建项目群和项目间的优先排序影响着项目群管理的多个层面。在项目群管理中资源的优化配置是项目群管理的重点,传统项目管理和目前我国对项目群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围绕这些问题对资源优化配制方法进行研究。正文肖汉在论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群管理应用中认为:项目群是指经过协调统一管理以使取得单独管理时无法取得的效益而控制的一组相关联系的项目。何鹏和谭章碌在项目群风险研究中认为:项目群由若干个不同的子项目按照特定的结构有序组成,具有单个子项目所不具备的整体特性,并完成单个子项目所不能完成的功能。鹿吉祥和赵利等人在项目群管理研究中按照项目的目的目标分为:面向约束型,面向客户型,

3、面向产品型,面向战略型。李世其在项目群管理中认为项目群管理是所有变更行动(包括项目和运作活动)有目的的集合,以实现战略和(或)战术的利益。于仲鸣、吴玲玲在公共工程项目群组织结构研究中对公共工程项目群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公共工程项目群团队,并对公共工程项目群组织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研究的项目群团队是指在项目群利益相关者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集成的方式对项目群的利益相关者构建的项目群团队。项目群环境下的集成管理包括管理要素,管理组织及全生命周期集成。该文将项目群委员会,项目群管理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承包商、政府项目管理办公室、公众等不同组织,不同专业背景,不同立场的公共工程项

4、目群的利益相关者集成起来,构建公共工程项目群团队的项目群决策层的集成项目群团队,项目群整体控制层的集成项目群团队及项目实施层的集成项目群团队。郝亚琳在基于并行工程信息流的多项目群管理模式研究一文中对集成项目群团队做了剖析。集成项目群团队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组建的一个虚拟团队。不同的集成项目群团队的控制盒协调的领导核心不同。项目实施层的集成项目群团队是以项目经理为领导核心,项目群整体控制层的集成项目群团队是以项目群经理为领导核心。集成项目群团队的其他成员是能够为项目或项目群提供有利信息的个人或部门。这些信息提供者包括:专家机构(可以由科研单位,高校研究力量等组成,可以对项目提供技术、经济、管理和法

5、律方面的信息),各部门代表(包括个项目群管理组织中的各个部门的代表,以及各级集成项目群团队的代表,为整个项目群提供本部门的经验信息),项目其他参与方设计单位、承包商、监理单位、咨询公司、供应商等。马淑珍在多项目管理在国有建筑工程企业中的应用中针对国有大型建筑企业实施多项目管理应注意的问题,指出当前虽然大部分国有建筑企业实行项目制管理模式,但是企业组织结构大部分以矩阵制为主,这样是项目经理的全线收到一定限制,在实施多项目管理师存在一定的缺陷,限制了多项目管理优势的发挥。傅道春,高洁等人在建筑企业项目群管理实施模型中针对组织体制建设提出二步策略。第一步是构建实施项目群的组织框架。这主要包括岗位设置

6、,职能分配和项目群内项目之间相互影响的识别以及沟通体系的建立。项目群经理应明确项目群关键成功因素的责任主体,一般应基于功能分解结构来识别需求和预期目标,并确定他们的优先等级。第二步是建立项目群的运行机制,首先要跟踪项目群的进展,以识别实施过程中影响组织液记得因素,保持项目群周期的稳定性,当外界条件变化时对项目的改变和评估要考虑项目自身的交付和整个项目群的预期收益;其次是建立项目群内部各个项目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机制。缪小龙和阳凯文在项目群环境下的集成管理研究中强调构建学习型组织,发挥规模经济和网络协同效应,设置项目群管理办公室,并配置项目群经理。同时各子项目经理任项目群副经理,项目经理办公室是一个

7、实体机构,它站在战略的高度关注如何有效管理项目群中的所有子项目,并监控所有子项目,以确保可以持续地获得战略上的主动权,确保子项目目标服从项目群目标。项目群管理办公室的管理职能既有传统性又有战略性,通常包括:进行项目报告,制定并实施项目管理方法和标准,提供项目管理培训,提供项目管理咨询和指导。统一协调子项目之间与项目群间的沟通管理。在项目群集成管理组织的构建上,为了保证项目之间良好的协调沟通,还应建立项目协调组,并创建基于共享和开放的组织文化,打破原有的各个子项目各自为政的局面。高春林在高效项目管理办公室的建设中针对高效项目管理办公室的建设作了详细深入的研究。该文献从项目管理办公室的概念入手,指

8、出项目管理办公室是提升企业项目管理能力的核心部门。文章指出了项目管理办公室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失败原因,主要为:1 项目管理办公室变成了一种官僚机构2 项目管理办公室未能获得管理层的足够支持3 项目管理办公室职责界定不清4 项目管理办公室人员配备不足5 没有赋予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相应的权限6 误认为项目管理办公室应该对项目负责。文献主要针对建设高效项目管理办公室的措施:1 明确项目管理办公室的职能责任 2、建立项目管理办公室的组织模式3 遵循项目管理办公室的建立步骤。高健在国际总承包项目群管理实践初探中针对公司在非洲某国电力领域从事的国际总承包工作经验,对项目群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做了深入分析。

9、文章先就设计公司决策的相关人员组织,如公司领导、公司预算委员会、公司招标委员会、公司安全委员会、公司技术专项委员会的职责做了介绍。其次,作者就项目群相关人员或部门,诸如国际工程不及其经理、控制部、项目总协调经理、项目国内办公室、项目群采购部、项目群商务部的职责做了研究。最后,作者构建了项目群组织机构。傅道春,高洁等人在建筑企业项目群管理实施模型中针对项目选择指出项目的选择始终贯穿于项目群的实施过程中,因为一个项目群所包含的项目数量是不固定的,随时有新项目加入,也有就项目结束。因此,与现有项目群的匹配性应成为组织选择项目时要考虑的因素。选择项目还要注意的因素主要包括:1 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 2

10、 定量和定性因素3 备选项目的不确定性,以及由于难以确定每个目标的相对权重而引起的不确定性。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可获取信息的模糊性,在众多选项中做出取舍非常复杂。在项目选择的过程中同样存在这样的复杂问题,这在项目群管理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项目选择工程中,有几个关键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市场条件、可利用资源、技术可行性、政府规章、项目干系人不同的利益等。杜纲,齐庆祝等在项目群管理中项目选择方法的研究中对项目群管理中项目选择的方法作了研究,建立了项目期望收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模糊数学基本理论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法,求得项目期望收益的效用值,并借鉴会计学中约当概念,对管理自愿的量化进行了尝试。在

11、此基础上,应用有效梯度法,针对资金和管理资源两项约束进行项目的排序和优选。颜红艳,张飞涟等人在建筑企业项目群选择的ANP群体决策模型中针对建筑企业项目群选择问题,指出了一种新的多属性ANP群体决策模型,并考虑了项目群选择的影响因素:1 项目群负荷建筑企业的发展战略2 单项目符合项目群定义 3 项目间相关作用 4 项目群和谐。作者构建了一套能全面并敏感地反应工程项目对项目群的适应性及优先权的多属性评价指标体系,充分考虑指标间的依赖和影响关系构造了ANP网络结构图,利用超矩阵进行数据挖掘,确定属性权重,在分析群体决策者属性权重信息的基础上提出离差最小化原理确定群体决策者权重,结合决策者决策矩阵、属

12、性权重、决策者权重,确定项目群子项目群体综合属性值,并作出决策。任与珑,蒋莉在基于SVM的项目群优选模型及其应用中针对抗支持向量两类分类机的基础上,利用一对一的方法建立3类分类机,提出用于项目群优选的得分函数,用以对项目群中的项目进行排序,按照排序结果优选项目,对项目进行评价,或者安排投资计划,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该方法能够准确评价电能计量装置在项目的综合效果。张朝勇,吴学庆等人在工程建筑公司项目群管理:一个实施模型中对项目群资源的动态配置做了研究。文章指出资源的动态配置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资源是动态的,二是配置的过程是动态的。有的资源是可再生的,有的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有的资源是可更新的,而

13、有的不是。一旦项目群启动,项目群经理需要管理和优化配置资源,并评价项目的成果,这个过程实际上包括项目的执行和控制,这个过程是动态的。项目群的动态不仅表现在现有项目之间的资源动态配置,还包括项目群中原有项目的终止或交付,新项目的加入这类项目组成的动态变化以及与其它项目群资源动态交互。企业资源的配置应该站在组织全局的角度,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戚安邦在基于战略目标的大型建设项目群的集成管理系统模型研究中从两个方面分析了项目群资源集成配置。一是:项目群和具体项目所需各种消耗性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集成管理,即那些全部价值都转移到了项目群中的资源的集成管理。二是:项目群和具体项目所需各种占用性资源的合理配置和

14、集成管理。即那些因为被项目群占用一段时间而部分价值转移到项目群中的资源的集成管理(如人力资源和设备等)。对于后者又进一步可以分为两个部分:1项目群所需非竞争性占用资源的集成管理,通过时间上的动态集成安排可以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和管理2 项目群竞争性占用资源的集成管理,这就需要通过关键链的资源集成管理才能实现自愿的最佳配置和管理。赵德刚在关键链法在工程多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中指出关键链项目管理方法简称关键链方法(Critical Chain Project Management,CCPM),是Eli Golddratt博士提出的一个项目管理新概念。CCPM是TOC约束理论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TOC约

15、束理论29就是生产链中最薄弱的环节(瓶颈)决定了整体生产的速度,调高费瓶颈处的能力不能提高整体生产速度,要提升整体生产速速,必须提升瓶颈处的能力。关键链管理方法区别于传统单项目管理中的关键路径法,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关键链不仅考虑了工作的执行时间和工作间紧前关系约束,而且考虑了工作间的资源冲突,是制约整个项目周期的一个工作序列。关键链方法30强调制约项目周期的是关键链而非关键路径,并通过项目缓冲,输送缓冲和资源缓冲机制来消除项目中不确定因素对项目计划执行的影响,保证在确定环境下编制的项目计划能在动态环境下顺利执行。周晓宝在大型建设项目群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中对大型建设项目群资源优化配置做了深入研究。

16、作者指出了大型建设项目群资源配置中出现的问题:1 项目与项目之间的横向竞争大,信息不能共享,资源造成浪费2 项目部与企业管理层目标利益不一致,企业管理者对于项目部的了解程度有限 3 资源配置的冲突问题 4 企业资源效用的最大化问题 5 企业组织结构太过扁平化,管理这的管理幅度太大,管理难度大。文献就项目群资源优化配置提出以下思路:1 资源调度制度的规定 2 构建项目群资源管理信息平台 3 项目重要性级别评定 4 资源动态化配置。方炜,刘林奇在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群资源配置层次模型研究中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群资源配置层次模型。该模型主要围绕以下层次构建:1 企业资源获取计划 2项目群资源获取计划

17、3 部门资源配置计划。该资源配置层次模型的特点是:1 企业资源获取计划解决企业资源的优化选择问题2 项目群资源配置计划解决资源在各技术创新项目中的优化配置问题 3 部门资源配置计划解决资源的综合平衡问题 4 三层计划密切相关,恩能够有效应对企业外部环境变化 5 同时兼顾企业核心资源的积累和技术创新项目对资源的临时性需求。结束语项目群管理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从项目管理发展而来,是现在乃至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研究和实践的热点。从企业的战略层面上来看,项目管管理相对于项目管理有很多不可忽视的优势。项目群管理是建设企业集团项目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项目群管理师将建设企业集团战略与项目管理相结合,发挥建设企业集团

18、优势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设企业集团内部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项目群管理无论是理论的提出还是实际的应用实践都不长,特别是在建设领域中应用则更少。需要提出的是,尽管多项目管理研究和讨论逐渐兴盛,但讨论的范围大多局限于一般意义上。在工程建设领域尚不多见,项目群管理今后应在风险管理,HR管理,协同管理等问题进行更深入具体地探索,已形成一套成熟的项目群管理知识体系。参考文献:1高朋,冯俊文.企业项目群管理模式研究:基于战略的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09,(6):301-2022PMBOK.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

19、edge 2000 editionM. Newtown Square,Pennsylvania: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20003Shigenobu Ohara. A Guidebook of project & program Management for Enterprise Innovation(Volumn1).3 RevisionM.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 of Japan.20054Turner JR . The handbook of Project-based ManagementM.2cd.Cam

20、bridge, UK:McGraw-Hill;19995肖汉.论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群管理应用J.信息化,2008(10):53-546何鹏,谭章禄.项目群风险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6(3):70-747陈铁信,霍吉栋,刘源张.项目管理发展评述J.管理评论,2004(2):59-628王伟望,杜纲,齐庆祝.项目群管理模式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4(3):75-799鹿吉祥,赵利,毕向林,陈洪军.项目群管理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0(4):442-44310Central Computer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genc

21、y Managing Successful Programmes M.London: Stationery Office,199911Shelley Gaddie Enterprise Progranner Management Connecting Stategic Planning to Project DeliveryJ.Joumal of Facilities Management,2003,2(2):177-19112Tumer J R,Simister S 项目群管理M.李世其,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3殷波,王顺洪,刘涛.项目群管理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7(4):21-2214于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