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选择题审题、解题方法和技巧1. 提倡“两遍读题” 第一遍,快速阅读,抓关键词;其次遍,放慢速度,缩小范围。限定(主语、条件、要求、特征等)。 例1、(10江苏)为解决二倍体一般牡蛎在夏季因产卵而消灭肉质下降的问题,人们培育出三倍体牡蛎。利用一般牡蛎培育三倍体牡蛎合理的方法是 A. 利用水压抑制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y B. 用被 射线破坏了细胞核的精子刺激卵细胞,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y C. 将早期胚胎细胞的细胞核植入去核卵细胞中,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y D. 用化学试剂阻挡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释放极体,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y解析:读第一遍,明白题中所表示的意思;培育三倍体,考察
2、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以及特殊处理时染色体组数目的变化。读其次遍,明白答案的四个选项意思的表述。A选项,抑制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得到的应当是四倍体;B选项,精子不供应染色体,得到的应当是单倍体;C选项染色体全部来自早期胚胎细胞,得到的是二倍体;D选项,次级卵母细胞后期内有二个染色体组,受精后不释放极体。细胞中会有三个染色体组。答案:D 技巧诠释:有些选择题表述、规律等方面略微简单一点,读第一遍一般不太明白题意。假如我们实行两遍读题,通过抓关键词,从题干的主语、条件、要求、特征等方面进行限定,在结合答案选项,就能比较精确地明确试题所要考查的学问点、目的及力量要求等。2. 把握“错误原理” “学问错误
3、”排第一,“规律错误”排其次,“表述错误”排第三,“与题干要求不吻合”。排第四。例2、(08四川)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制力稳定性提高B. 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制力稳定性提高C. 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 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制力稳定性提高 解析: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养分结构越简洁,自动调整力量就越小,抵制力稳定性就越低。相反,生态系统中各个养分级的生物种类越多,养分结构越简单,自动调整力量就越大,抵制力稳定性就越高。抵制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4、一般呈相反的关系。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可能会使杂草等其他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削减,导致抵制力稳定性降低。B选项,提高了牧草的产量,并未丰富其物种,养分结构、群落结构等并没有变简单。属于学问性错误,当然,也涉及表述性错误。答案:B 技巧诠释:在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中,这类“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试题将近了选择题的一半以上。其实,对这类试题来说,只要我们把握“错误原理”,明确“学问错误”是不行原谅的错误,“规律错误”、“表述错误”的迷惑性较大,有些答案选项是正确的,但是与题干要求无关,也就能轻松作答了。3. 启用“对比思维”,有时候用“已知”推导“未知” 实行先对比、
5、后排解思维,表格、图表以及选择题的四个选项经常存在对比关系,通过对比后,一般都可以剔除有的选项。假如消灭一些未知的学问或者选项,实行用已知的学问对比、排解后,推导出未知的学问或者选项正确或是错误。 例3、(10江苏)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某种植物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想A浓度高于10-6molL的生长素会抑制该植物茎段的生长 B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开头合成乙烯 C该植物茎中乙烯含量的增加会促进生长素的合成 D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和乙烯的含量达到峰值是不同步的 解析:本题考查了植物生命活动调整。从题中左图可以看出,
6、浓度高于10-6molL的生长素只是促进作用减弱,去掉A选项;从曲线看出,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开头合成乙烯,B项正确;从题中右图可以看出,生长素含量的增加会促进乙烯的合成,去掉C选项。从曲线看出,乙烯增加到肯定程度,则生长素储量降低,即其储量达到峰值是不同步的,D项正确。答案:BD 技巧诠释:图表类,特殊是表格和坐标图类选择题,经常需要我们启用“对比思维”,留意横向对比、纵向对比,甚至多方向对比,进而找出合适的选项。而针对有的选择题涉及到新材料、新情景、新学问等新内容的状况,我们要用“已知”推“未知”。 4. 留意一些生物学科特有的“潜规章” 生物学科有一些特有的“潜规章”。比如,验证性
7、试验试题的结论一般要求与教材上的正面学问全都;课本上消灭过的遗传性状(遗传病)要依据课本书写和推导;“遗传类型”没有特殊指明的状况下指的是“表现型”;遗传系谱图推导中没有说明“有病”指的就是“正常”等。例4、(07江苏)下列为某一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I一1为携带者。可以精确推断的是 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II-4是携带者CII一6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D一8是正常纯合子的概率为12 解析:从图谱只能推断是隐性遗传病,去掉A选项,所以应当从常染色体遗传病或伴性遗传病两方面考虑,II一6 是携带者的概率分别是不确定或12 ,去掉C选项,一8是正常纯合子的概率分别是13或 12。去掉D选项。答案
8、:B 技巧诠释:在解答一些特殊选择题的时,我们除了把握相关学问外,还要留意一些学科特有的或者某些学问点特有的“潜规章”。只有在考虑了这些“潜规章”和学问陷阱的前提下选择出来的答案才能不被某些选项的迷惑。5. 几种常见的选择题解题技巧 . 认真批阅题干,确定解题思路。选择题的题干属于已知提示部分,它规定了选择的内容及要求。现今高考留意同学力量的培育,题干的设置更简单更隐晦更难把握,而此类试题一旦审题失误,必错无疑。故认真批阅题干,清除干扰,挖掘隐含,明确题目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审题应本着以下几个方面: (1)审限定条件。 限定条件的种类很多,如时间、缘由、影响等。限定的程度也不同,如根本、直接
9、、最终等。选择的方向也有确定否定之分,如是、不是,正确、错误等。描述的对象也有不同,如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叶肉细胞、根尖细胞,细菌、真菌,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等。这些限定条件,其设问指向不同,往往提示了解题的思路。故应留意相关概念的区分,把握相关概念的内涵。 例5、用含有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养分液培育根尖分生区细胞,一段时间后分别获得具有放射性的细胞器。可在这类细胞器内完全进行的生理过程是解析:从题干描述来看,用含有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养分液培育细胞,获得具有放射性的细胞器只能是线粒体和叶绿体,再加上根尖分生区细胞,就只能是线粒体。在线粒体内只能进行有氧呼吸的后两个阶段。
10、答案:B (2)审隐含条件。 隐含条件是指隐含于相关概念、图形和生活常识中,而题干未直接指出的条件。隐含条件为题干的必要条件,是解题成败的关键。故应认真阅读题干,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挖掘隐含,补充题干。例6、(08理综)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
11、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解析:本题考查种间关系图像的识别。据图可知甲与乙是捕食的关系。依据题意,丙专以浮游动物为食,且一次性向水池中投入大量的丙,这样丙一方面大量捕食乙,另一方面又与乙争夺有限的水池空间,最终乙渐渐灭亡,丙由于没有食物也死亡,所以最终剩下来的只有甲。答案:C (3)审干扰因素。干扰因素是指命题者有意在题中附加的一些与题无关的信息,干扰考生的解题思路,增加试题难度。故应有过硬的基础学问、敏锐的洞察力,分析题干,排解干扰。 例7、(08全国)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试验方案时,假如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看指标,则下列对试验组注
12、射药物的挨次,正确的是A.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B.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C.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D. 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解析:通过审题易知,本题主要考查自身对比的运用。由于试验目的是“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故能确定试验变量为:“胰岛素”。试验组应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审题时留意,观测指标设置为“小鼠症状的变化”,如何进一步确定相关症状与葡萄糖有关,故应 “后注射葡萄糖溶液”。给正常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会使鼠体内的血糖浓度快速降低而消灭休克等症状,而此症状可通过补充血糖来恢复。注射胰岛素消灭症状只能说明胰岛素与症状的相关性;
13、用注射葡萄糖溶液使症状消逝说明白此症状与葡萄糖浓度的相关性。本题中的生理盐水属于干扰因素。答案:A. 依据题型特点,接受不同方法(1)淘汰排解法依据题干所给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将供选答案中不合理的答案逐个淘汰排解,达到去伪存真,以获得正确的答案。这种方法适合于多种形式的选择题。例8、(10浙江)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为医同学物学争辩中的试验动物。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A.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B.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C.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 D.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解析:本题借助裸鼠特点考查胸腺作用及免疫类型及过程。胸腺为T淋巴细
14、胞发育成熟场所,无胸腺则不能产生T淋巴细胞,而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因此无胸腺裸鼠不具备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A项错误。因其免疫力低下,故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B项正确。对异体组织的排斥反应以及清除体内的癌细胞过程都属于细胞免疫,由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对异体组织及癌细胞等进行识别并排斥,裸鼠无T细胞,故无排斥反应且不能清除癌细胞,C项、D项正确。答案:A(2)比较筛选法将题目所供应的备选答案进行比较,将与题目要求不符者分步筛选掉,以求得正确答案。对于所供应的备选答案具有二重以上的前提条件或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彼此相像的题目宜用此法。例9、(10新课标)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
15、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中,可测得静息电位。赐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消灭一个临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中的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看到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C动作电位峰值上升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解析: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Na+内流导致,假如削减溶液S中的Na+的浓度,则会导致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内流量削减,而使峰值降低。答案:D(3)直选法对考查生物基本概念、原理、过程、规律的记忆型选择题,可利用已有学问信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例10、(08广东)仅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消灭,而有丝分裂过程中不消灭的选项是A分裂间期DNA复制与
16、相关蛋白质合成B姐妹染色单体分别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C联会后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部分DNA交换D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解析:此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及两者的异同。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在分裂间期都要进行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减数其次次分裂过程中,其染色体的行为和有丝分裂基本全都,都有着丝点在赤道板上排列整齐及姐妹染色单体分别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的现象等;二者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分别及染色体的交叉互换。答案:CD(4)推理法解题时,从已知条件动身,正确运用有关的生物概念和原理进行步步靠近的规律推理,进而求得正确答案。对于比较集中考查生物基本概念和理
17、论的题目宜用此法。例11、(08宁夏)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与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觉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与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解析:由于给药后,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考虑突触的结构和功能,突触前膜释放递质与突出后膜上的受体相结合,因检测到递质的量与给与药物之前相同,所以递质的合成与释放均正常。答案:B (5)综合分析法对于一些不易直接推断出正确答案的选择题,常要进行细致分析、严谨的推理、正确的推断才可能得
18、出正确答案。这样的方法称为综合分析法。解答简单的选择题、及多选题多用此法。例12、(08山东)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特别。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像的花特别。下列推想错误的是A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 B生长素极性运输与花的发育有关C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D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诱发了P基因突变解析:本题综合性较强,是一道结合生物学基础学问进行阅读理解的题目,主要考查植物生长素,植物性状表现与基因、激素的关系,基因突变与化学物质的关系等相关学问。解题时留意把握题干中的有用信息并用排解法做题。信息之一是“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像的花特
19、别”,由此可知A、B答案是正确的,信息之二是“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特别”,由此可推想P基因起作用的机制,如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抑制物的合成等有关,故选项C正确。题干文字中没有有关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与P基因突变的关系的叙述。答案:D总之,选择题的解法形式多种多样,有时同一题目可以用各种不同方法来进行解答。因此,我们解答选择题时,可以“不择手段”来进行选择,即依据题型的要求,机敏、娴熟地运用各种不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达到快速、精确求解的目的。二、非选择题审题、解题方法和技巧1. 学会查找“题眼”和“关键词”例1、(08全国)某植物块根的颜色由两对自由组合的基因共同打算,只要基因R存在,块根必
20、为红色,rrYY或rrYy为黄色,rryy为白色;在基因M存在时果实为复果型,mm为单果型。现要获得白色块根、单果型的三倍体种子。(1)请写出以二倍体黄色块根、复果型(rrYyMm)植株为原始材料,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得到白色块根、单果型三倍体种子的主要步骤。(2)假如原始材料为二倍体红色块根复果型的植株,你能否通过杂交育种方法获得白色块根、单果型的三倍体种子?为什么?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有:植株、种子、三倍体。(1)步骤:二倍体植株(rrYyMm)自交,得到种子;(3分)从自交后代中选择白色块根、单果型的二倍体植株,并收获种子(甲);(3分)播种种子甲,长出的植株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白色块根、单果型
21、四倍体植株,并收获种子(乙);(3分)播种甲、乙两种种子,长出植株后,进行杂交,得到白色块根、单果型三倍体种子。(3分)(若用遗传图解答题,合理也给分)(2)不肯定(1分)由于表现型为红色块根、复果型的植株有多种基因型,其中只有基因型为RrYyMm或RryyMm的植株自交后代才能消灭基因型为rryymm的二倍体植株。(4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技巧诠释:在做非选择题时,肯定要留意材料、题干、设问、图表中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经常也就是题目的题眼。它将告知我们试题要考查的内容和要求我们回答的学问。关键词能否精确找到是能否正确解答试题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2. 能精确定位题目所要考查的“学问
22、点”例2、(08广东)用乙烯利催熟香蕉的过程中,会消灭下列生理现象:消灭一个呼吸速率快速上升的阶段;香蕉果皮由绿色渐渐变为黄色;果肉甜味渐渐增加。请回答下列问题:(1)假如通风不良,催熟的香蕉会产生酒味,请解释缘由。(2)在催熟的过程中每日取样,提取果皮中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色素带会消灭什么变化?消灭该变化的缘由是什么?(3)果肉变甜是由于(A果胶;B多糖;C可溶性糖)积累的结果,这种(类)物质是由什么物质转化而来的?是如何转化的?解析:本题考查的学问点有呼吸作用及其中的物质变化、色素提取和分别。(1 ) 假如通风不良,催熟的香蕉会产生酒味: 这是由于通风不良,香蕉无氧呼吸会产生酒精(2)催熟
23、的香蕉果皮由绿变黄,果皮中的叶绿素渐渐被分解后不再合成,叶黄素相对增多所以,其次条黄色的色素带渐渐加宽,第三、第四条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色素带渐渐变窄。()变甜是由于可溶性糖积累。它是由淀粉转化而来。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下转化成麦芽糖,麦芽糖在麦芽糖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葡萄糖。 技巧诠释:假如我们能精确定位试题所要考查的学问点。它将告知我们试题要考查的内容和要求我们回答的学问。当然,其实很多时候,关键词的查找、题眼的识破、学问点的定位是同时完成的。技巧诠释:一道试题,假如我们能找到关键词,精确定位学问点,也就意味着取得了一半的成功。假如我们连学问点都定位错误了,可想而知,就会答非所问,文不对题。要留
24、意的是,一道试题经常不仅仅考查一个学问点。有的试题,每个小题都考查两三个学问点,一道大题考查了多个学问点,这要求我们不单单是对每一个小题,甚至对每一个设问都要能定位清楚所要考查的学问点。从近年高考命题分析来看,假如一道大题只考查一两个学问点,经常难度较大,需要进行深化的扩展和发散;假如一道大题考查多个学问点,经常难度不大,很多时候都是要求用课本上的原话作答。3. 答案的查找遵循“从题干和课本原话”去查找和组织例3、(10山东)为了更好的揭示人体生理功能的调整机制,可用猴进行科学试验(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试验猴右手指受到电刺激时,会产生缩手反应。在此反射的反射弧中,神经冲动是_向传递
25、的。头部电极刺激大脑皮层某区域引起猴右手运动,其兴奋传递过程是:中枢兴奋传出神经兴奋神经末梢释放_后膜电位变化右手部肌肉收缩。若某动物离体神经纤维在两端同时受到刺激,产生两个同等强度的神经冲动,两冲动传导至中点并相遇后会_。(2)试验猴受到寒冷刺激,皮肤温度传感器兴奋,经传入神经引起_兴奋,导致_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稳定。此调整方式为_。(3)试验猴对屏幕上呈现的某些影像会产生明显的应激反应。在受到多次此类影像刺激后,猴消灭应激性高血糖症。产生这一结果的直接缘由是_导致了糖代谢特别。(4)猴大脑皮层下的某区域消灭病理性损伤后,表现为日排尿量特别增多、饮水剧增。推想脑内_区域被损伤,
26、引起了_缺乏。解析:本题考查动物生理活动过程的神经调整和体液调整,属于分析推理层次。在机体内,由于突触的存在,神经调整是单向的。在突触间,兴奋是以化学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实现。若用电刺激同时引起两个向相反方向传导的神经冲动,相遇时将碰撞消逝;人体或动物的体温调整属于神经体液调整。体温调整的神经中枢在下丘脑,参与体温调整的激素主要有甲状腺激素;高血糖是由于体内的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而胰岛素分泌过少引起;水盐平衡的调整中枢在下丘脑,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作用于集合管、肾小管。脑内的下丘脑垂体或有关神经受损,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削减,水分的重吸取削减
27、,尿量增多。【答案】(1)单神经递质(或:乙酰胆碱)与(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停止传导(或:消逝,抵消) (2)下丘脑体温调整中枢甲状腺激素(或: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神经-体液调整 (3)胰岛素分泌削减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4)下丘脑或(神经)垂体抗利尿激素(或:ADH)技巧诠释:从这么多年高考生物试题的命制状况分析来看,除了一些需要深化分析和归纳的试题答案外,很多非选择题的答案都是来自相关内容在课本上的原话,或者题干、设问中词语、语句组合而成。4. 答案的整理实行“逆向推导,顺向作答”的思维模式例4、(10全国)某种细菌体内某氨基酸(X)的生物合成途径如图:这种细菌的野生型能在基本培育基(
28、满足野生型细菌生长的简洁培育基)上生长,而由该种细菌野生型得到的两种突变型(甲、乙)都不能在基本培育基上生长;在基本培育基上若添加中间产物2,则甲、乙都能生长;若添加中间产物1,则乙能生长而甲不能生长。在基本培育基上添加少量的X,甲能积累中间产物1,而乙不能积累。请回答:(1)依据上述资料推论:甲中酶_ 的功能丢失;乙中酶_ 的功能丢失,甲和乙中酶_ 的功能正常。由野生型产生甲、乙这两种突变型的缘由是野生型的_ (同一、不同)菌体中的不同_ 发生了突变,从而导致不同酶的功能丢失。假如想在基本培育基上添加少量的X来生产中间产物1,则应选用_ (野生型、甲、乙)。(2)将甲、乙混合接种于基本培育基
29、上能长出少量菌落,再将这些菌落单个挑出分别接种在基本培育基上都不能生长。上述混合培育时乙首先形成菌落,其缘由是_ 。(3)在发酵过程中,菌体中X含量过高时,其合成速度下降。若要保持其合成速率,可实行的措施是转变菌体细胞膜的_ ,使X排出菌体外。解析:(1)由题干“而甲不能生长。”可知:乙中酶a功能丢失,甲中酶b功能丢失。产生甲、乙两种突变的缘由是野生型的不同菌体的不同基因发生了突变。由于“在基本培育基上添加少量的X,甲能积累中间产物1”,所以要想生产中间产物1,应选用甲.(2)由题干“若添加中间产物1乙能生长”,而“甲能积累中间产物1”所以将甲、乙混合培育时甲产生的中间产物1能使乙合成X,使乙
30、首先形成菌落。(3)在发酵过程中,可以实行肯定的手段转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X排出细胞外。技巧诠释:“逆向思维”是一种很重要的规律思维,就生物非选择题答案的形成分析,假如答案是一句话,这句话一般包括主语(名词)、过程、缘由、结果;假如答案有几句话组成,一般包括三句话,第一句话连接题设,其次句话阐述缘由,第三句话表述结果。假如我们实行:结果(结论)缘由题设(条件)进行推导,就简洁找到他们的内在联系,然后在反过来进行:题设(条件)缘由结果(结论)描述,就会得到比较科学、合理和完整的答案。 5. 答案要求“科学、合理、规范、简洁”例5、 (08四川)为确定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的CO2浓度是否比静止时
31、高,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作出假设: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CO2浓度比静止时高。试验过程:在3个烧杯中,分别注入100ml蒸馏水,测定其PH。试验者在安静状态(静坐2min)、中度运动(步行2min)以及猛烈运动(跳绳2min)后,马上分别向上述3个烧杯的水中吹入等量气体,测定PH。经多次重复试验,所得平均数据如下表: 运动状态安静中度运动猛烈运动试验前PH616161试验后PH595653请回答:(1)作出上述假设的依据是 。(2)该试验的原理是_。(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_越大,_下降幅度越大,由此可以得出结论:_,从而可以验证上述假设。(4)人体代谢产生的CO2,正常状况下来
32、自大大有机物的分解,这三大类物质是_。人体糖代谢产生CO2的细胞器是_。解析:试验假设的正确与否并不影响试验过程和结果,但试验假设的提出是在已有学问的基础上对某种现象所提出的一种解释,所以还是需要肯定科学依据的。要留意试验原理中学问的相关性。如运动状态不同,呼吸强度不同,产生的CO2 浓度不同,最终导致水中的pH 的不同。人体通常状况进行的是有氧呼吸,在猛烈运动时骨骼肌可通过无氧呼吸来弥补供能的不足。但人体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而没有CO2,且题目中强调的是产生CO2的细胞器。通过审题,定位学问点、找出关键词、结合答案、整理答案,得出符合要求的答案。答案要遵循科学、合理、规范、简洁的原则,对答案进
33、行适当的整理和修饰。答案:(1)由于人体在运动时耗能增加,呼吸作用加强,产生CO2 的量增加,所以呼出CO2 的浓度增加。(2)CO2 在水中溶解后使水的pH下降,人在不同运动状态下产生的CO2不同,溶于水后也会导致pH不同,通过测定水pH 的变化可以推想呼出气体中CO2 浓度的变化。(3)运动强度; pH; 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呼出的CO2浓度增加。(4)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线粒体。技巧诠释:生物学属于自然科学,所以,生物试题的答案假如不科学,那就确定不对。假如答案仅仅是符合生物科学,而不合理,与已有学问冲突,已目前所知道的现象、结论冲突,那也将是错误的。而且答案要求用比较规范的生物学术语(关键词)进行描述,如不这样,那我们简直就是在“写散文”了。最终形成的答案尽量简洁,做到简洁而不简约,假如答案拖沓繁杂,改卷老师哪有那么多时间、哪有那份心肠去给你渐渐推敲。所以,同学们平常要加强训练和归纳,尽量做到答案科学、合理、规范、简洁。6. 遗传题的解答,很讲究做题步骤和规范例12、(08全国)某自花传粉植物的紫苗(A)对绿苗(a)为显性,紧穗(B)对松穗(b)为显性,黄种皮(D)对白种皮(d)为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把握。假设这三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以绿苗紧穗白种皮的纯合品种作母本,以紫苗松穗黄种皮的纯合品种作父本进行杂交试验,结果F1表现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EMI屏蔽材料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废旧材料回收加工合作协议书
- 2025年石墨及炭素制品合作协议书
- 2025年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装置(PET)合作协议书
- 2025年HCA卫生纸起皱粘合剂项目发展计划
- 农村信息技术服务协议规范
- 生态养殖场建设运营与安全管理责任协议
- 汽车租赁公司共享服务平台协议
- 2025年行政管理考点重点及试题答案
- 智慧农业软件开发服务合同
-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2021 版
- 保护患者隐私权医疗AI技术的伦理要求与实践
- 权益配置与代理关系的成本效益分析
- 空地或铺面出租合同协议
- 2025年全国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试题库及答案【网校专用】含答案详解
- 华为管理面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广州医科大学校本部招聘工作人员笔试真题
- 初中2年级家长会课件
- 2025餐饮转让合同协议书 餐饮转让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期中考试测试卷附答案
- 智能垃圾桶设计方案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