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11111333333344444455555666678888888899910101011111111121212121313131314151616161617181819191919192020212121212121212122222222252527272828282829293030303131313131323232323333343434343434353535353536361 总论1.1 任务由来为进一步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全面实施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计划,促进乡镇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省环境保护局在全省组织开展了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活动。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是贯
2、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升乡镇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实现形式,对于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活动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农村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形式、是带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和深化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基础。*乡是 省七个民族乡之一,具有山水园林特色的旅游乡。近年来异地发展工业和当地生态旅游的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已逐步成为了全乡的经济主体产业。 环保局推荐*乡为首批创建环境优美乡镇,乡党委、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为全面提高*乡的生态环境质量,确保全乡经济、社会和环境健康、
3、持续地发展,把*乡建成 省示范乡镇,*乡政府特委托我所,根据 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计划和*乡总体规划,编制*乡环境保护规划。1.2 规划编制的必要性确保全乡经济、社会、环境能够得以健康、持续地发展,不仅是在任政府的职责,中长期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环境保护与建设指导性文件,为此特编制本规划。1.3 规划期限和规划区域范围规划的基准年为2006年;规划年为:近期2010年; 中期2015年; 远期2025年。规划范围:*乡全乡,南北长约 km、东西宽约 km,总面积 平方公里。1.4 编制的依据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计划*市环境保护十个五计划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村庄和
4、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16号)小乡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环发【2002】82号)关于开展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活动的通知(环发【2002】101号)*乡总体规划(20072025)*市*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5年10月)2 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概况 2.1 自然环境现状2.1.1 地理位置*乡地处*市的东南端,是*省七个民族乡之一,是*地区唯一民族乡,南连 县,东岭 县,北接* ,属 。境内群山起伏,山清水秀,风景奇特,与独特民族风情互相烘托,浑然一体,是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平均海拔700米。2.1.2 地形地貌 *乡地形呈南北狭长的槽谷形状,由东西和南北走向的槽谷
5、组合为“群山一槽”地貌特征。樟坪乡北端与文坊镇连接,东西方向是一系列相对平行连绵起伏的群山,由东向南倾斜,属武夷山系,平均海拔700米,境北最低海拔300米,西南端的阳际坑最高海拔1540.9米,是*市最高峰,境内群山起伏,重峰叠峰,沟谷纵横,山体组成以板岩、花岗岩为主,腹地内悬崖峭壁到处可见,流泉飞瀑比比皆是,深涧剑河,急流险滩,奇岩怪石,千姿百态。畲乡地处中亚热带,植被为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既有热带树,如:金缕科的枫香,桦木科的光皮树,野茉拟赤杨等,也有:红豆杉、华东南杉、柏乐树、杜英、猴欢喜、楠木等珍稀树种,畲乡人口稀少,原生植被保存较好,腹地古木参天,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高达93
6、%,由于境内生态环境良好有许多珍惜动物:娃娃鱼、狗熊、苏门羚、弥猴、鹿獐、白鹇、鸳鸯、鱼雉等。2.1.3 气候特征 该乡气候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区典型山地气候,这里年平均气温15.1, 比*市城区低3.6,最冷月平均气温5.8,比市区低2.2,最热月平均气温23.3,比市区低4.2,无霜期260天,年降雨量1680毫米,相对湿度80%,“冬有严寒山区冷,夏无酷暑夜风凉”是畲乡气候的生动写照。2.1.4 陆地水文特征全乡水域面积为680。5 亩,占土地总面积的 3.7 %。主要类型有山涧溪流、河流等,河流属罗塘河源头,其中,溪流 100 亩,占水域面积的 0.54 %,河流 580.5 亩,占水域
7、面积的 3.1 %。主要水源来自雨季时四周山涧流水和低山地下泉群在槽谷汇集。主要河流有双圳溪、西排溪、樟坪溪,在该乡过流长度约 37公里,常年不断流。*乡地下水系发达,山泉遍布全乡,居民的饮用水通过净化处理可达到经济饮用水(如矿泉水、纯净水)。2.1.5 土壤 *乡土壤类型属花岗岩偏酸性,以低硅性沙灰岩岩母质为主的红壤,以及水稻土;前两者主要分布在低山平坝和中高山地带,后者主要分布在槽谷底。 植被特征全乡国有森林面积12.5万亩,集体森林面积6.7万亩,疏林地100亩,苗圃10亩。森林覆盖率93%,人均森林面积43亩。主要分布在樟坪村、双圳村、西排村、太源村地域,大部分分处在同武夷山西麓山脊两
8、侧。畲乡地处中亚热带,植被为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既有热带树,如:金缕科的枫香,桦木科的光皮树,野茉拟赤杨等,也有:红豆杉、华东南杉、柏乐树、杜英、猴欢喜、楠木等珍稀树种,畲乡人口稀少,原生植被保存较好,腹地古木参天,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高达93%。建成区公共绿地面积8万平方米,人均绿地18平方米。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100%。2.2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2.2.1 乡镇规模与性质*乡辖 个行政村,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人;全乡南北长约18公里,东西宽约 7公里,总面积 平方公里,其南边与福建光泽县连接,在西排村初级形成集镇模式,南北与文坊镇相连。有林场、信用社、民族学校等单位。*乡上山风景区
9、和 风景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市生态旅游和异地发展工业的乡镇。2.2.2 经济综合实力与基础设施2006年,全乡总收入8261.2万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依次为 2.53 %、 96.1%、1.55%。乡财政收入6290万元;农民纯收入4480元。截至2006年,*乡共有工商企业43家,从业人员6800人;以铜加工、旅游服务业为主。工业主要是以。2006年共实现农业总产值76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5亿元。为保护*乡的生态环境和改善城乡尘污染,根据市政府规划,*乡实行异地工业行为发展工业。近年来农业逐年萎缩,以旅游业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和异地发展工业等为主已逐步成为了全乡的
10、经济支柱产业。辖区交通网络便利,主要以“ ”国防路主轴,实行村村通水泥路达4级以上,公路里程37.5公里,居民生活的燃烧原料以液化气为主,饮用水都是自来水,自来水系统日供水0.35万吨。2.3 乡镇发展总体规划2.3.1 规划范围根据*乡总体规划2006年新农村建设已建成区用地3.6平方公里;2015年新农村建成区用地4.7平方公里;2025年,以发展乡村民居旅游格式,形成独特民族文化旅游模式的新家村,规划面积3.67平方公里。远景轮廓规划区面积5.8平方公里。2.3.2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力争在2025年把*乡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独具民族特色的以旅游重乡和异地发展工业科技强乡
11、。保持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突出第三产业的优势和特色,为经济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以发展旅游、异地发展工业作为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以旅游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和以农副产品加工、林业、水果、花卉等经济林木为主的生态农业。最终建立以旅游业、科教业带动全局,以第三产业兴起为核心,辅以发达的农、工、商、农副业的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体系。依照*市乡总体规划要求,以南山大绿化为背景,结合自身特点构成三大层次的绿化体系:第一层,建成区绿化系统,包括西排农民一条街绿地、防护绿地,规划建设上山避暑山庄和一些花圃、山庄绿地、至2020年,规划建成区公
12、共绿地面积增加到128.4公顷,人均公共绿地38平方米;第二层,规划区南部的农田、园地与农村居民;第三层,包括建成区两侧山体的国有和集体林地及风景区林地形成以生态旅游,建设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民族文化新农村。进一步发展文化、体育、卫生、科教事业,使乡镇经济建设同社会化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协调发展。保护和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全面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环境优美的山水民族文化的新农村。2.3.3 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根据近几年全乡人口增长分析,其人口自然增长率6。全乡非农业人口增长率1,农业人口增长率5。根据*乡经济发展规划:2006年全乡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5.14亿元,其中工业(乡镇企业)总产值15亿元、农业
13、总产值760万元;第三产业总产值600万元;预计2015年20亿元;2025年30亿元。3 环境质量现状与分析3.1 生态环境现状3.1.1 森林覆盖3.1.2 水土流失*乡土地约有 平方公里,土地虽然存在理论上水土流失的现象。因为其土地植被丰厚,土壤肥沃,土层厚和其土地大部分为森林,其森林覆盖93 %,森林植被丰厚的原因水土流失现象轻微。3.1.3 视觉景观从整体上看,*乡视觉景观基础良好。最怕影响樟坪视觉景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生态林业,注:乱砍乱伐;2、完善新、旧基础实施建设;3、新农村建设。3.2 污染源与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2.1 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及评价表1 *乡西排村、樟坪村
14、、双圳村环境空气质量状况项目点位监测结果执行标准(日均值)1 2 3 4日均值SO21#0.004 0.004 0.004 0.0040.0040.152#0.004 0.004 0.004 0.0040.004NO21#0.01 0.02 0.01 0.010.010.122#0.01 0.02 0.01 0.060.03PM101#0.00 0.15 0.00 0.020.040.152#0.04 0.06 0.00 0.020.03监测结果表明:空气环境质量指标达到国家标准。从监测结果看,所选3点环境空气中SO2均达到二级,其中,人为活动较为活跃的文教区和商住区较高,处于二级;人为活动稍
15、次的待开发区处于二级;文教区和商住区TSP均处于二级,由此可见,*乡的环境空气质量受人为活动影响很小。3.2.2 水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及评价*乡现有污水排放企业主要是天丰竹业有限公司,该厂环保设施到位、废气、废水、噪声排放达标。因此,*乡的水环境问题主要是乡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排放引起的以樟坪、双圳、西排农民一条街为代表的地表水水质状况、地下水水质污染轻微。*乡已建有一座日处理能力为160吨的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目前全乡污水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外排,一是樟坪村、西排村农民一条街的污水,通过污水管流入罗塘河;结果见表2。监测结果表明,双圳、西排、樟坪村水质pH正常;高锰酸盐指数: 双圳、西排
16、、樟坪村水质标准达到类水质。表2 *乡西排村、樟坪村、双圳村地表水水质状况 单位:mg/1(pH)无量纲)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总氮挥发酚硫酸盐氯化物石油类氨氮氟化物地表水6.217.12.21.40.010.230.002L2.10.80.025L0.080.09地下水6.127.21.81.20.010.200.002L1.70.50.025L0.090.09标准16-95640.21.00.0052502500.051.01.0标准2/3/0.002250250/0.21.0备注:标准1为地表水标准、标准2为地下水标准, “XXL”为低于检出限,“/”为无标准。监测结果
17、表明:地表水、地下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采用环境质量分级的W值法综合评价*乡主要水域水质状况,根据每个监测因子所达到的水质类别给出一个评分值,分值规定是:符合类标准的得10分,符合类标准的得8分,符合类标准的得6分,符合类标准的得4分,符合类标准的得2分,超过类标准的得0分,以最低两项之和进行级别分类,分类标准及*乡主要水域评价结果分别见表3和表4。表3 分类标准水质等级类类类类类劣类分类标准最低两项评分之和为18分或20分最低两项评分之和为16分或14分最低两项评分之和为12分或10分最低两项评分之和为6分或8分最低两项评分之和为4分或2分最低两项评分之和为0分从评价结果看,*乡主要水域水质良
18、好,达到类水质。3.2.3 声环境为全面了解建成区内声环境现状,分别以双圳、西排村、镇政府门前公路边和居住小区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见表4。表4 *乡区域噪声污染状况东面西面南面北面执行标准昼间50.952.354.552.855夜间43.041.144.443.845监测结果表明:城镇噪声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监测结果表明,双圳达到1类区域标准,夜间达1类区域标准,在1类区域标准范围内;西排均在1类区域噪声标准范围;镇政府门前公路是通往铅山县的交通干线,其噪声在1类区域标准范围。3.3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3.3.1 生态问题主要的生态问题有:1、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河流,使水域受到轻微的影响;2
19、、极少部分林地林木稀疏,林木郁闭度在0.36以下;3、林木品种不合理搭配,生物抗病虫害能力还较欠缺;4、部分区域,由于开发建设带来的植被破碎化。3.3.2 水土流失问题由于挖矿、修路约有34公里土地存在理论上滑坡等水土流失的危险,约占幅员面积的0.6%。3.3.3 环境污染问题1、空气:影响*乡环境空气质量主要因素是: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 ,主要由于区域内部分居民以蜂窝煤为燃料和建设工地、道路扬尘有关。2、水环境:*乡地表水污染为典型的生活污水污染,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基本对水体不会产生较大影响。3、国防公路穿过樟坪乡,对建设宁静、舒适新农村有诸多不利影响,随着车流量的增加,噪声还会加剧;随着
20、乡镇人口增加,旅游业发展,如没有有效的管理措施,区域噪声可能加大,存在超标的可能。3.3.4 水资源问题 *乡的水资源由地面水和地下水组成,地面水双圳、西排、樟坪溪,是该乡主要的饮用水源及生活、工农业用水源。目前由于工业企业进入和生活的提高建设农民一条街的用水排放,对地下水质有一定的影响。自90年代初,*乡逐步引入自来水,目前全乡居民,农户已全部使用自来水,自来水由新村、居住区、自行建造初级自来水厂供给,水源为罗塘河源头水。4 规划的目标和原则4.1 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4.1.1 总体目标生态优美小乡镇根据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精神和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计划关于“加强小乡镇环境保护的要求,*
21、乡环境保护规划的总体目标是:以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对部分产业进行适当调整,通过全省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活动,全面改善全乡的生态环境质量,为把*乡建设成为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生态良性循环的高效、和谐、持续发展的“山川秀美”生态型小乡镇和全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随着*乡的建设速度的加快,环境污染与生态保护问题日益显现。走生态化发展道路是必然选择,也是提高*乡的人居环境质量,创造独特小乡镇形象,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4.1.2 近期目标到2010年底,通过一系列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项目,使*乡的生活污染源(生活污水、垃圾)、工业污染源、环境污染(地表水污染)基本得到控制并
22、出现好转的趋势。全面达到全省优美乡镇标准。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敏感区得到妥善保护,受保护的陆地(水域)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98%以上,森林覆盖率达93%以上,新农村建成区绿化率达20%,乡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20%;通过治理消除水土流失面积或隐患。发展生态农业,鼓励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化肥和化学农药的施用量分别降至施用量最低限制,秸秆回收利用率达到98%,畜禽粪便处理率大于80%,乡内禁止规模化养殖加强污染治理工作,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建立和完善乡垃圾处理系统,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82,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工程,建成区内清洁能源使用率达70,主要工业废水废气全部达标排放。使全乡水环境质量
23、达类标准、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噪声达类标准。4.1.3 中期目标到2015年,通过进一步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项目,使*乡的生活污染源(生活污水、垃圾)、工业污染源、植被破坏得到进一步治理,环境污染(地表水污染)得到全面控制并有所好转。社会、经济、自然基本实现协调发展,“山川秀美”生态型乡镇初具规模。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敏感区得到恢复和发展,受保护的陆地(水域)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93%以上,森林覆盖率达93%以上,建成区绿化率达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25%;通过治理彻底消除水土流失面积或隐患。加强污染治理工作,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完善乡镇垃圾回收清运系统,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率达到8
24、6,建成区内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80,主要工业废水废气全部达标排放。使全乡水环境质量达标率达到100%、空气环境质量达标率达100%以上,噪声达标率100%。4.1.4 远期目标到2025年,通过加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水治理、生态建设、景观建设、道路硬化、生态农业示范等工程项目),使*乡的大气环境质量、地面水环境质量全部达到或好于相应功能区标准,达到并超过生态小乡镇的标准,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生态良性循环的高效、和谐、持续发展的“山川秀美”生态型民族文化特色乡镇。生态系统体系更加完善,同时加强重点保护区之外的服务功能类型含量和作用,全区域受保护的陆地(水域)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95
2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95%,建成区绿化率大于30%,城乡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30%;生态系统受损部分得到完全恢复,生态系统的抗干扰和自调节能力进一步提高,植被覆盖率95%。 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化肥和化学农药的施用量分别降至200kg/ha和2.0kg/ha以下,秸秆回收利用率达100%,农林病虫害防治率达99%。乡区污染状况得到全面控制,生活垃圾全部清运处理,镇区全部使用清洁能源。水质功能区、大气功能区、噪声达标区均全部达标。4.1.3 规划的具体指标根据全省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指标,针对*乡地具体情况,其乡镇生态环境特征指标及达到的目标如表6。4.2 规划的原则4.2.1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
26、施可持续发展是坚持中央关于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的核心,它是建立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的,因此必须遵循生态学原理,体现系统性、完整性的原则。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遵循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效益的同步和统一。本规划将通过对*乡的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以此为依据制定出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方案。表6 *乡生态环境特征指标及目标内容序号指标名称指标值2006年2010年2015年2025年社会经济发展1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年)220044805500650080002乡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年)50006050680085001
27、20003公共设施完善程度完善完善完善完善完善4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90951001001005城镇卫生厕所建设与管理达到国家卫生镇标准达标达标达标达标乡镇建成区环境6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率达到环境规划要求100%100%100%100%7空气环境质量达标率达到环境规划要求100%100%100%100%8声环境质量达标率达到环境规划要求100%100%100%100%9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1001001001001001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07580909811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70707580961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人)71820253013主要道路
28、绿化普及率(%)951001001009814清洁能源普及率(%)60709098100乡镇辖区生态环境15森林覆盖率(%)(丘陵)40939510010016水土流失治理度(%)709293.5949517规模化畜禽养场粪便综合利用率(%)70无规模化畜禽养殖场18规模化畜禽养场污水排放达标率(%)7019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5989899994.2.2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原则本规划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城市生态理论为指导,使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符合生态规律,协调由于城乡建设及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生态环境与资源、经济、社会等诸方面的矛盾,解决历史上遗留的环境破坏和生态环境失调问题
29、,最终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4.2.3 以重要生态功能区为保护重点的原则重要生态功能区系指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状态和功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的区域,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丧失往往会造成区域生态系统的崩溃;生态敏感区(如水土流失敏感区)系指抵抗力低、一旦遭受轻微干扰即易产生重大损失的区域,这两类区域有时会有重合。由于这两类区域在生态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它们的保护情况直接关系到整个区域生态质量,故而对这两类区域的保护应当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乡的生态系统作为*市“南大门”,保护的意义重大,是本规划的重点。4.2.4 保护重于治理的原则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种组分和过程之间以复杂的联系
30、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形成目前相对稳定的状态。系统遭到破坏后的恢复工作往往是极其繁复、极其艰巨的过程,治理工作的消耗往往几倍甚至几十倍破坏时所产生的效益,即“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在规划中树立“保护重于治理”的原则,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质量。4.2.5 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对有关专业的发展进行统筹考虑,使规划的保护目标既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又要能为当地的环境、财力所接受,措施应具有可操作性,通过努力可以实现,最终使规划目标从制约型向适应性、超前性发展。5 环境功能区划5.1 生态功能区划5.1.1 *乡生态功能类型的分布
31、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了不同的生态服务功能,人类根据自然资源的不同类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开发利用,尽可能恰如其分地确定某区域的生态服务功能,并基于这种分析,确定人类的开发利用强度,引导人类活动朝着尊重自然生产力、优化生态功能的方向发展则是本区划的出发点。*乡现有的土地生态服务功能类型有以下几种(分布情况见图):生态服务功能区、生产服务功能区、生活服务功能区、生态退化区。生态服务功能类型:主要指各种自然植被、河流等,它们是维持生态系统处于良好状态的基本要素。生态服务功能的内涵可以包括有机质的合成与生产、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维持、调节气候、营养物质贮存与循环、土壤肥力的更新与维持、环境净化与有害有毒物质的
32、降解、植物花粉的传播与种子的扩散、有害生物的控制、减轻自然灾害等许多方面。生产服务功能类型:主要是指耕地、果园等农业耕作区域,它们一方面为人类提供生物产品使人类获得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又是生态系统中的非稳定成分。人类在此区域内生产活动的强度直接关系到它的生产能力和演化方向,它的环境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优劣,还引发了其他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例如,在耕作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化肥农药污染,而进行有机农业生产、生态养殖等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生产经营带来的负面影响。由于这一类型具有为人类提供生存的基本物质的重要作用,它又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所以必须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生产功能类型存在,即
33、对于生产服务功能类型的土地,应该在保证生产功能的前提下进行引导和优化。 生活功能类型:主要是乡村居住地和交通、道路用地等完全为人类所改造的土地类型,是人类生活和活动的主要场所。这一类型完全受人类活动所支配,环境的自然性程度最小,这一类生态单元类型在生态学上是对生态系统的一种干扰和破坏,但它同时还是为人类提供安全、舒适生活的必需条件。因此,如何协调生活功能类型和服务功能类型之间的关系,使其即可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又可维持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也将是规划的重点之一。生态退化区:指裸露的未利用土地,这类生态单元类型多数是由于人类活动强烈干扰所造成的,在生态学上属于疾病特征,同时对人类又没有直接利用价值
34、,如开山采石后遗留的裸露山坡。5.1.2 生态服务功能区生态服务功能区要由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和防护功能的区域组成。按照*乡的总体规划,*乡的生态服务功能区主要有:(1) 樟坪上山大自然生态风景区为中心的大殿山、上山、阳际坑和武夷山无际轮廓线的国有林地构成的大型植被区;主要生态问题为开发活动带来的人为干扰,如道路、建筑的引入引发的植被破碎化、林业和山区果园生产中施用杀虫剂带来的污染、畜禽养殖带来的粪便污染和园林建设中的植被单一化等。需采取的主要措施为营造或预留各大片林地间的植被通道,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抚育、恢复天然林、营造混交林,推广有机畜牧养殖。(2) 由樟坪溪、双圳溪、西排溪组成的水源保
35、护区。主要生态问题是农药化肥的施用带来的面源污染;水产养殖、畜禽养殖带来的粪便污染;耕作、采矿等活动产生水土流失。需采取的主要措施为全面推广有机农业生产;推广节水农业,植树造林,补充植被面积,限制矿产开发,对已开发项目必须作到边开发边恢复,对水源保护地进行严格管理。5.1.3 生产服务功能区以生物生产功能类型为主导的区域,主要为乡镇总体规划的农业种植(包括粮食、果蔬等)、畜牧养殖区域。这类区域是人们生存的重要基础,应在开发的同时,注重开发方式,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在本区域内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农田林网建设,开展植树造林;全面推行有机农产品生产,强化畜禽粪便管理;及时恢复矿山开采造成的景观
36、破坏和水土流失,禁止污染型项目进入乡镇,进行生态乡镇建设。5.1.4 生活服务功能区以生活服务功能类型为主导的区域,主要为乡镇通体规划的建成区范围。这里人类的开发活动相对较自由,应注意生态环境建设,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压力,提高生活质量。为此应采取以下控制性措施:乡镇化有序发展;加强乡镇绿地建设,严格保护乡镇绿地;加大工业企污染治理力度,禁止污染性项目进入;鼓励建设生态型小区,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5.1.5 生态退化区指以负向功能类型为主导类型的区域,这类区域往往生态环境极其恶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亟需进行有效治理。这一类型单元在在*乡主要是采矿场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其他原因造成的生态退化相对较少
37、。对于已经存在的负功能类型单元,应当予以的治理改造,以防止它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造成严重后果。5.2 水环境功能区划根据水域功能的重要程度、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在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对生活饮用水源地、风景名胜区水体和其它具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的水体划定保护区,并采取措施保证保护区内的水质符合规定用途的水质标准。 水环境功能区划是实现水环境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的基础,是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使水环境保护工作兼收环境、技术、经济效益的必要前提。 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指导思想是:高功能水域高标准保护,低功能水域低标准保护,专业用水区依专业用水标准保护,补给地下水水源地的
38、水域依保证地下水使用功能标准保护。总的划分原则是:饮用水水源地优先保护,地表水环境质量宏观控制,统筹安排专业用水区,充分考虑经济、技术约束,突出陆上污染源合理布局,合理利用水环境容量。按照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依据地面水水域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将其划分为五类: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的、鱼虾类产卵场等。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用水区。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39、乡的主要地面水功能区划为:樟坪部分居民的引用水水源,类水域功能,执行类水质标准;景观水域,类水域功能,执行类水质标准;其它塘库均为人工水域:用于养鱼、养藕,类水域功能,执行类水质标准。5.3 空气环境功能区划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和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 14-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如下: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二类区为乡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
40、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根据*乡经济社会和乡镇总体规划,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如下:三类区:工业企业集中区范围;二类区:规划建成区范围;一类区:除二、三类区以外的所有区域,包括所有风景、名胜、森林。5.4 噪声环境功能区划根据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划分城市噪声区划用地分类见表7。表7 噪声区划指标三类城市用地分类噪声区划指标名称用地分类大类中类类别名称A类用地R居住用地C公共设施用地C1行政办公用地C5医疗卫生用地C6教育科研设计用地B类用地M工业用地W仓储用地C类用地T对外交通用地S道路广场用地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2交通设施用地按照城市区域噪声标准
41、(GB 309693),城市噪声标准及其等效声级LAeq dB如下:类别昼间夜间05040155452605036555470550类标准适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位于城郊和乡村的这一类区域分别按严于0类标准5dB执行。1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乡村居住环境可参照执行该类标准。2类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3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区。4类标准适用于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的背景噪声(指不通过列车时的噪声水平)限值也执行该类标准。按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
42、 15190-94),*乡噪声环境功能区划如下(见附图):0类区:建成区以外的风景旅游区、敬老院等。1类区:建成区南段主干公路两侧30米外,以保护乡政府、学校、主要居民居住区等。该区域目前主要噪声源为交通噪声,应实行禁鸣管制;2类区:建成区南段(西排村农民一条街);3类区:工业企业集中区4类区:建成区内主干公路两侧30米以内。6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方案6.1 生态景观整体布局建设规划 规划的目标建立*乡的生态景观安全格局,在宏观上形成樟坪乡的基本生态框架,至2006年,全乡森林覆盖率达93%以上,建成区绿地率达2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于20%;至2015年,全乡森林覆盖率达94%,建成区绿地率
43、达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于25m2;至2025年全乡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于30m2。6.1.2 规划的理论依据从宏观上来看,景观生态系统应具备四种不可缺少的成分:大型自然斑块、大型自然斑块之间的联系(廊道)、分散于人类干扰区域的小型植被斑块、由植被保护的溪流。以上这四种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功能不可能由其它所代替。大型植被斑块:大型的自然植被斑块在区域生态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发挥多种生态功能,制约着该区域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态过程,与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恢复能力、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小型植物斑块:小的植被斑块可以作为物种迁徙
44、的歇脚地,保护分散的小生境有利于提高景观的异质性。所以小斑块是大斑块的补充,不能取而代之。应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并通过廊道连接起来。自然斑块之间的联系(廊道):对孤立斑块内的亚种群来说,局地灭绝率随生境质量的提高或斑块的增大而减少。其重新定居的可能性随着廊道、歇脚地或较短的斑块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通过加强大型自然斑块之间的联系对生态系统可能有以下好处:增加生物的迁移速率,为家域范围大的物种增加觅食区域;为生命周期或特定生物行为需要各种栖息地类型的物种提供所需的栖息地和演化阶段;为强烈干扰(如火灾)提供庇护场所;为限制城市蔓延、减轻污染提供绿带。 由植被保护的溪流:河溪生态系统是在三维空间内,
45、陆地-水生态系统发生直接相互作用的产物,河岸植被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学意义。从生态系统水平上来看,河岸植被是物种极其丰富的基因库和栖息地。在景观水平上,河岸植被是景观中重要的廊道,动、植物可沿河上下运动。河溪生态系统狭长、成网状的特性,使其在景观连接性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河岸带不仅自身具有对各种景观过程连接的功能,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对其它景观因子,如斑块、基质等也起着连接的作用。在斑块的布局方面,安全的生态格局应能体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应通过土地的集中布局,在建成区保留一些小的自然斑块和廊道,同时在人类活动的外部环境中,沿自然廊道布局一些小的人为斑块,这是人类的最佳土地生态组合。因此在
46、分析*乡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找出其生物景观安全格局,对于有效地保护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6.1.3 规划内容(1) 大型自然斑块的规划*乡两侧山体的国有和集体林地及风景区林地建成“两山绿色屏障”。林区及风景区多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成片林地主要是次生的马尾松林、黑松林、人工香樟林、竹林、园林及混合林。零星分布的有楠木、枫香、板栗、麻柳、桉树、杉木、柳杉等;灌木植物主要有白栎、铁仔、悬钩子、栀子等;草本主要有蕨类、禾草、小仙草、巴茅、白矛、金鸡菊等,全乡植物资源丰富,共有860多个品种。设立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的生态功能保护区,既可以起到大型植被斑块的作用,又可以对
47、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进行最大程度的保护。(2) 小型自然斑块规划农村的绿化植被一般较丰富,且农作物也可起到一定的生态功能。特别是银杏叶、茶是*乡的特色农业之一,在农业用地中,银杏茶分布占到了极大的比例,银杏茶的生态功能要高于粮食作物,如果采用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则既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遍布乡村之间的银杏茶也可起到小型自然斑块的作用。因此在生产功能区内只要对大型自然斑块进行妥协的保护和恢复,从实用和经济两方面考虑,不必特意设置小型自然斑块。 对于建成区而言,根据*乡总体规划,至2015年乡镇用地总面积将达622.8公顷,如果不加强它与整体布局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既使周边地区
48、具有较高的生态环境质量,建成区内特别是乡中心区内的生态环境质量依然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在建成区内设置小型自然斑块是保障景观格局完整性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建成区环境质量的有效措施。小型自然斑块的功能主要由乡农民一条街绿地来完成。乡农民一条街绿化。为了进一步改善*乡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应当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土地进行绿化,对于征用后三月内不进行开发建设的土地以及所有裸露的土壤都应有绿色覆盖,这类绿地物种的选择可有乔、灌、草等多种形式。考虑到农民一条街是人类活动较频繁的地区,为保证居民的健康,同时亦考虑美化的需要,街头绿地可配置抗污性强、净化力高且具有一定观赏性的树种,如女贞、紫薇、桑、柏
49、、夹竹桃等,另外还要保证一定的绿地面积以达到较好的防护效果,绿地率不应低于总面积的25%;另外街头绿化中垂直绿化的潜力很大,在绿化用地不足的地方可栽植地锦、凌霄、金银花、紫藤、蔓性蔷薇类植物,周边单位或住户的墙沿上也可栽植花木,以提高叶面积系数,最大限度地发挥植被的抗污、净化、美化功能。(3) 廊道规划在城市和城乡这样一个人为影响占主要地位的景观中,自然生态过程连续畅通,自然残遗斑块之间的联系,必须要通过廊道,如水系廊道、防护林廊道、道路绿地廊道等来实现。由道路行道树、河流两岸的条带状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等可以共同构成城市中的绿色廊道,成为最细微又最密布的网线,可以起着城市中自然组分之间的相互联
50、系作用。道路廊道规划:在自然组分的背景中,道路是一种干扰组份,对自然过程起到分割作用,同时,道路交通还产生大气和噪声等污染问题,因而沿道路两侧设置植被廊道,不仅可以增加自然斑块之间的联通性,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交通污染问题。国防公路“贵西”、“樟坪铅山”以及公路两侧以花卉、林木、果树为主的果、苗圃生产基地,促进全乡绿化生产。河流廊道规划:河流是城市内流动的生态组分和重要景区,河流廊道建设可以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景观格局、城市美化等多方面起到作用。由于水系在生物多样性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为一天然网络,因此廊道的选择主要以现有的水系网络和植被带为主。在河溪廊道与主要的种群源之间选择
51、生长茂盛的阔叶植被设置高地廊道。在现有土地允许的情况下,廊道的宽度越宽越好。*乡的主要河流樟坪溪、双圳溪同时位于不同组团之间的隔离带,是建成区外的河段,可以利用的土地面积较多,有条件建成较宽的树篱廊道。这些绿色植被不仅可以起到河流廊道的作用、屏蔽陆地排放物对河流的污染,保证水源的水质;同时也进一步形成了完善的水-陆复合生态系统,可为多种生物提供栖息繁衍的场所,并起到城市防护林、和组团间的隔离作用;建成区内的非水源性河流尽量符合水滨自然植被群落结构,适当设置部分娱乐设施,为城市居民提供休憩的场所,以增加人类与自然的接触面。6.2 非控制性组分规划非控制性组分主要指居住地、工业用地、交通用地、医疗
52、卫生用地、公建用地和教学科研用地等生态类型中的生态设计。从生态设计的角度看,这些组分是人们生活与工作最密切的环境组分,因而这些用地类型的面积、空间分布和自身设计的科学性十分重要。6.2.1 工业区非控制性组份规划根据*乡总体发展规划,工业是该乡经济发展的重点,但不建立工业园区,而实行异地建立工业园区。如:*铜材、华锋铜业、星耀铜业等即厂址选址于市工业园区。并不在本乡选址办厂,少数企业根据项目的可行性和有利企业发展和生产企业,要求落户于樟坪乡,即天丰竹业有限公司,建厂绿化率不得低于30,绿化措施以适当栽种滞尘力较强的乔木,乔、灌、草相结合,即美化了厂区。6.2.2 住宅区的非控制性组份规划 住宅
53、是人类生存的主要场所,又是乡镇建设与发展的重点之一,对住宅区的非控制性组份进行合理的规划,既是人类自身安全、健康的需要,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有效补充。作为以建设生态型环境优美小乡镇为目标的*乡,新农村住宅区内的绿化率应达到32%以上,已有住宅区也应高于30%。住宅区内绿化的物种配置应注意两点,一是美观大方,照顾人们的欣赏需要,乔灌草合理配置;二是注意异质性布局,即与周边的自然组分构成团块式混交布局,这种差异可以增强城市中的“自然”抵抗内外干扰的能力。6.2.3 行政、文化等用地的非控制性组分规划行政、文化、医疗等用地的非控制性组份的种植标准见表8。表8 其它非控制性组份标准用地类型绿地率林木覆盖率行政办公用地>32%>20%文化娱乐用地>32%>15%医疗卫生用地>32%>25%教育科研用地>32%>25%其他用地>32%>15%6.3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规划6.3.1 规划目标突出体现农业的“生态”特性,加强科技投入,发掘农业旅游资源,大力开发有机食品,推广应用生物防治和有机肥,使农业向无害化和与旅游业有机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海泉中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 大庆市2025年公需课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银行从业资格证考试参考书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江苏省常州市电工证考试题模拟试题初级电工电工证考试题模拟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度佛山市专业技术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及答案
- 焦化除尘灰资源化利用开发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 生态景观修复与保护方案
- 厂房排放控制与废气治理方案
- xx市供热系统提升改造项目技术方案
- 2025年全国市场监督管理法律知识竞赛测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呼和浩特市总工会社会工作者、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招聘29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山西晋城市市政公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途虎养车加盟协议合同
- 【公开课】两种电荷-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一册
- 2024年中国农业银行山西省分行招聘真题
- 《人工智能通识课》全套教学课件
- 2025年秋招:人力资源专员笔试题库及答案
- q版人物教学课件
- 一节好课的标准简短课件
- 2024版2025秋新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反思
- 殡葬行业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