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章节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某同学做“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如下图,他在两块一样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观察图中情景可知该同学主要研究水的蒸发快慢是否与 A. 水的温度有关 B. 水的外表积有关 C. 水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 D. 上述
2、三种因素都有关2.许多房间都有玻璃窗,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以下关于“水雾是在玻璃窗的哪一面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 甲、乙两房间,“水雾都在内外表B. 甲、乙两房间,“水雾都在外外表C. 甲房间“水雾在外外表,乙房间“水雾在内外表D. 甲房间“水雾在内外表,乙房间“水雾在外外表3.熬制糖水的时间越长,糖水的味道会越甜 . 这是由于加热的过程中,糖水里的水发生了以下哪种物态变化,使糖水中的水份不断减少 A. 凝
3、固 B. 凝华 &
4、#160; C. 汽化
5、60; D. 升华4.如下图,以下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选项是 A. B.
6、; C. D. 5.以下事例中,属于减慢蒸发的措施是 A. 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储存
7、0; B. 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C. 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8、D. 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6.温度为0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 B. 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C.
9、冰和水都可能存在,没有水蒸气 D. 冰、水、水蒸气都可能存在7.祖国山河美景四季如画,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绘,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 春天,雾绕群峰
10、160; B. 夏天,雨笼山峦 C. 秋天,霜打枝头 D. 冬天,千里冰封8.在以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能反映非晶体凝固特点的是 A. &
11、#160; B. C. D.&
12、#160;二、多项选择题9.以下四个实验中,可以使蒸发加快的是 A. 给盛水的饮料瓶加上盖 B.
13、160;用电吹风把湿头发吹干C. 将新颖的蔬菜装入塑料袋放入冰箱冷藏 D. 将湿衣服摊开晒在通风向阳处10.沏茶时,玻璃杯的杯壁上常会出现水雾,一段时间后,水雾又消失了。关于这种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水雾出如今玻璃杯的外壁上B.水雾出如今玻璃杯的内壁上C.“出现水雾是液化现象,“水雾消失是汽化现象D.“出现水雾是熔化现象,“水雾消失是升华现象11.生活中很多热现象可
14、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以下解释正确的选项是 A. 寒冷的冬夜,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由于凝华产生的,它会出如今玻璃外外表B. 湿衣服挂在阴凉处也能变干,是因为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C. 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D.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瓶会“冒汗,这是由于空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三、填空题12.有一种“超声波喷雾降温扇在风扇转动时还可以喷出水雾喷雾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水分,风扇吹风加快了空气中水分的_ , 就加快了从周围物体_热量,从而到达降温的目的 13.小明翻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
15、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汽 _形成的,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湿布中的水发生了 _而造成的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14.以下几种现象霜的形成;樟脑丸变小;湖水结冰;雾的形成;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冰封的河面消融。其中属于吸热的有_。 15.住在非洲沙漠中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电冰箱保鲜食物,一位物理老师创造了一种“沙漠冰箱罐中罐它是由一个内罐和一个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上潮湿的沙子,如图7所示使用时将食物和饮料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然后放在枯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在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就能起到保鲜作用1经常在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的原因是
16、0;_;2放在枯燥通风的地方是为了 _16.在防范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作用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_性质制成的,一支用过而没有甩过的体温计,读数停留在37.8,被误用来测量病人的体温假设病人实际体温是36.5,那么体温计读数是_;请写出一点有关体温计使用的本卷须知_如下图是某位同学测体温时体温计的一部分,它的读数是_如今,英美等国家多用华氏温度计,华氏温度计是荷兰人华伦凯特在1709年用酒精制作的温度计他把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定为212华氏度,把纯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为32华氏度,用表示华氏温度,温度计刻度均匀,每格表示1请利用这些知识得出体温计的读数也可以记作_结果保
17、存一位小数 四、解答题17.请完成“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规律的设计方案: 器材 铁架台、石棉网、烧杯、水、海波、石蜡、温度计、酒精灯等 实验步骤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数据记录表格五、实验探究题18.如下图两种物质在固态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根据图象答复以下问题 1由图判断出图线_ 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_ ,熔化时间是_ 分钟,另一图线的物质可能是_ 2温度不变的是_ 段,AB段处于_ 状态,BC段处于_ 状态,CD段处于_ 状态 19.下面是小明同学所在的小组,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情况 1如图,是某同学选用温
18、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 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_;B图读数中的错误是_; 2除了图C装置中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 3该同学在做实验时,水的初温如图D所示,其读数为_给水加热到水开场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为了缩短水沸腾时间,你觉得应采取的方法是:_或_ 4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在烧杯上盖上硬纸片,是为了_ 5水沸腾时,看到水中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形成大量的_,_,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 6停顿加热,沸腾停顿,说明沸腾过程需要_填“吸或“放热实验中你一定还有其它的发现,请写出其中任意一条_ 六、综合题20.如下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
19、及大地表层中的 .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 或 , 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 , 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1请依次写出划线处涉及的物态变化的名称_、_、_、 _
20、; 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_、_; 3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提出日常生活中的两项节水措施._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A 【解析】【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一是液体的温度,二是液体的外表积,三是液体上方的空气流速。观察图中情景可知该同学主要研究水的蒸发快慢是否与水的温度有关。应选A【点评】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此题的关键。注意在此题中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2.【答案】C 【解析】【解答】解:1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房间里,由于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所以外面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就会发生液化现象,在外外表出现水雾;2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
21、房间,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所以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玻璃的内外表形成水雾;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水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都在温度高的一侧.3.【答案】C 【解析】【解答】熬制糖水的过程中,糖水里的水吸收热量不断汽化,变成水蒸气 . 而糖的含量不变,熬制糖水的时间越长,糖水的浓度越大,糖水的味道会越甜 .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是凝固现象;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是凝华现象;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是汽化现象;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是升华现象 .4.【答案】A 【解析】【解答】解答利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
22、,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温度计内液柱的上外表保持相平,B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部所以操作,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温度计玻璃泡要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接触容器壁或容器底;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由经分析解答即可.5.【答案】A 【解析】【解答】A、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储存,从减弱空气流动和降低温度两个方面,减慢了水果中水分的蒸发,A符合题意;B、扫帚把洒在地面的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水的外表积,加快了水分的蒸发,B不符合题意;C、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从进步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衣服上水分的蒸发,C不符合题意;D、电热吹风机吹湿头发,是从进步温
23、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头发上水分的蒸发,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温度、液体外表积、液体外表上方的空气流动;减慢蒸发,就是从降低温度、减小液体面积和减弱空气流动这三个方面来考虑.6.【答案】D 【解析】【解答】解:0既是冰的熔点,也是水的凝固点,当温度为0时,冰可能处于固态或者液态,或者冰水混合物状态;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展,因此存在0的水蒸气应选D【分析】1晶体物质处于熔点温度时,可能处于固态、可能处于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7.【答案】C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常见物态变化的理解,雾是小水滴,是水蒸汽液化形成的。雨是熔化或液化形成的,霜
24、是凝化形成的,冰是凝固形成的,雪是凝华形成的,应选C。考点:物态变化8.【答案】B 【解析】【解答】非晶体物质凝固时温度是一直下降的,没有不变的过程,由图示可知符合实际的应是B图.故答案为:B.【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在图象上表现为一条程度线段,此时对应的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熔化过程吸收热量,图象表现为随时间的增加温度呈上升趋势;凝固过程放出热量,图象表现为随时间的增加温度呈下降趋势.二、多项选择题9.【答案】BD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颖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
25、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稳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才能,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才能、思维才能等等,到达“一石多鸟的效果。【解析】【解答】解:A、给盛水的饮料瓶加上盖,阻断了空气的流动,使蒸创造显减慢,不合题意; B、用电吹风把湿头发吹干,可加快空气的流动,同时,电吹风吹出的是热风,进步了液体的温度,可以使蒸发加快,符合题意;C、将新颖的蔬菜装入塑料袋放入冰箱冷藏,阻断了空气的流动,降低了温度,使蒸创造显减慢,不合题意;D、将湿衣服摊开晒在通风向阳处,既进步了温度,增大了液体的外表积,又加快了液体外表空气的流动,
26、可以使蒸发加快,符合题意应选BD【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液体的温度,二是液体的外表积,三是液体外表空气流动的速度;从这三个方面依次分析各选项的描绘,最终可做出正确的判断10.【答案】B,C 【解析】【解答】沏茶时,水温较高,会蒸发大量的水蒸气,由于杯的温度相对较低,当水蒸气上升时,遇到较冷的杯壁液化,水雾出如今杯的内壁;随着杯壁温度逐渐升高,水温逐渐降低,小水球又蒸发,即汽化了,那么水雾消失。故“出现水雾是液化现象,出如今内壁,“水雾消失是汽化现象。故答案为:BC。【分析】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
27、白气、雾、等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11.【答案】BC 【解析】【解答】解:A、“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在其内外表凝华为小冰晶;故A错误; B、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在液体外表发生的汽化现象;故B正确;C、蒸发吸热;故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故C正确;D、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瓶会“冒汗,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故D错误;应选BC【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
28、为固态叫凝固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三、填空题12.【答案】蒸发汽化;吸收 【解析】【解答】解:喷雾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水分,风扇吹风加快了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而加快了水分的蒸发;蒸发要从周围物体中吸收热量,从而起到降温的目的故答案为:蒸发汽化;吸收【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外表积和液体外表的空气流动速度;要加热蒸发,可以升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外表积和加快液体外表的空气流动速度;蒸发是汽化的一种,汽化要吸热13.【答案】凝华;凝固 【解析】【解答】解: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是
29、直接变成了固态,是凝华现象;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湿抹布中的水发生了凝固现象,形成了冰故答案为:凝华;凝固【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2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14.【答案】 【解析】【解答】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需要放热;樟脑丸变小,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湖水结冰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需要放热;秋天,早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冰消融,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属于
30、吸热的有:。故答案为:.【分析】先确定物态变化的类型;吸热的物体变化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物体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15.【答案】靠水份蒸发吸热而降低温度;加快水份蒸发 【解析】【解答】解:“沙漠冰箱罐中罐的原理是:把利用水蒸发吸热,把它放到通风的地方是加快蒸发故答:1靠水份蒸发吸热而降低温度;2加快水份蒸发;【分析】要解答此题需掌握:蒸发吸热,以及加快空气流动可以加快蒸发16.【答案】热胀冷缩;37.8;使用前应用力甩一下;37.2;99.0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
31、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老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老师、老师之意根本一致。【解析】【解答】解:1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2
32、用没甩的体温计测体温时,假如被测的温度比原先高,那么读数准确,假如被测的体温比原先低,那么仍然是原先的读数为37.8; 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液泡上方有一很细的缩口,在分开人体读数时,液柱不下降,故使用前应用力甩一下3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故其读数为37.2;4把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100定为212华氏度,把纯水凝固时的温度0定为32华氏度,所以1用华氏温度表示为 ,故37.2对应的华氏温度值37.2× +32=98.9699.0故答案为:热胀冷缩;37.8;使用前应用力甩一下;37.2;99.0【分析】1体温计和普通的液体温度计一样,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2要解答
33、此题需掌握体温计的特殊的构造,以及使用时应注意哪些事项3读数时,要先确认分度值,然后看液柱上外表所对的刻度值4把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100定为212华氏度,把纯水凝固时的温度0定为32华氏度,那么根据其比例关系确定上面的读数对应的华氏温度值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锋利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程度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
34、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程度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根本构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
35、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四、解答题17.【答案】解:实验器材;海波、石蜡、两支试管、铁架台、铁夹、烧杯、水、酒精灯、还有测量时间的秒表,测量温度的温度计,以及搅拌棒; 实验步骤:将海波、石蜡分别放入试管里,采用水浴法能使物体均匀缓慢受热,每隔一分钟,记录物质的温度和所处的状态;实验数据:实验过程中要搜集加热时间,物体的温度,物体的状态;记录在下表中: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那么,有目的、有方案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
36、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展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
37、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读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化,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根底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历联络起来,在开展想象力中开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可以生动形象地描绘观察对象。加热时间/min012345678910石蜡的温度/海波的温度/【解析】【分析】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无熔点,据此设计:探究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物质是否在一
38、定的温度下熔化来判断晶体、非晶体,那么该实验需要给物质能均匀加热的装置和测量时间和温度的器材; 注意在加热物体时,为了使物体均匀受热,需要不断搅拌物体据此来设计实验表格五、实验探究题18.【答案】1乙;3;非晶体2BC;固体;固液共存;液体 【解析】【解答】解: 1从图象观察,在BC段乙物质的温度保持210不变,此时吸热,温度不变,说明乙物质有一定的熔点,而且物质的熔点是210,故乙属于晶体;熔化时间为5min2min3min,甲物质整个过程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一定的熔点,故甲属于非晶体;2乙物质在AB、BC、CD段都在不断吸热,但BC段温度不变,AB、CD段温度升高,AB段晶体还没有熔化处于固体状态,BC段是晶体的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熔化完毕,处于液体状态。故答案为:1乙;210;3;非晶体;2BC;固体;固液共存;液体。【分析】1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非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继续升高;2晶体在熔化前是固态,在熔化过程中时固液共存状态,全部熔化完时液态。19.【答案】1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财富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工行新质生产力
- 笔的制造生产过程优化与仿真模拟考核试卷
- 浙江国企招聘2025台州市科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崇仁县2025年县属国有企业公开招聘31名员工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箱包行业创新商业模式分析考核试卷
- 宝石的加工技术改进与品质提升考核试卷
- 电磁屏蔽玻璃制备技术考核试卷
- 肥料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测与控制考核试卷
- 环境污染治理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考核试卷
- 分公司负责人全权授权书3篇
- 《出师表》与《杜正献公》对比阅读训练
- 五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知识点归纳复习年级联考习题〔有答案〕
- 《始得西山宴游记》名师课件1
- MOOC 知识创新与学术规范-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诗意中国》朗诵稿
- JIS G3507-1-2021 冷镦用碳素钢.第1部分:线材
- 授居家二众三皈、五戒仪规
-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导学案(含答案)
- 米字格A版兰亭序毛笔行书字帖
- 生日快乐祝福快闪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