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实验探究专题_第1页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专题_第2页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专题_第3页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专题_第4页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7东城一模】科学探究38(8分)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研究铝与氯化铜溶液的反应。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红色物质附着于铝片表面铝片表面逸出大量无色气体,放出大量的热烧杯底部出现红色沉淀和白色沉淀(1)打磨铝片的目的是_。(2)现象和现象中的红色物质均为Cu,生成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3)经检验,现象中的无色气体为氢气。甲同学猜测可能是氯化铜溶液显酸性,经pH计检验,pH_7,证实了甲的猜想。(4)探究白色沉淀的化学成分。 乙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认为白色沉淀可能是氯化亚铜(CuCl)。 CuCl中铜元素的化合价是_。 【查阅资料】 pH计CuCl可与浓氨水反应生成无色的Cu(NH3)2和Cl-。Cu

2、(NH3)2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为蓝色;Cl-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进行实验】取烧杯底部的白色沉淀,充分洗涤;向其中加入浓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将无色溶液分为两份;取其中一份无色溶液将另一份无色溶液放置于空气中以上步骤的实验方案是 ;步骤的现象是_。【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可以确定,该白色固体是CuCl。【反思与评价】Al和CuCl2溶液反应为什么会出现CuCl呢?丙同学猜测:可能是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取Cu粉与15% CuCl2溶液混合,无白色沉淀产生。(5)丙通过分析Al与CuCl2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改进了实验,证明了Cu与CuCl2

3、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改进之处是 。(6)丁同学认为丙同学的实验还不够严谨,还应考虑_对Cu与CuCl2溶液反应的影响。【2017西城一模】科学探究39(7分)同学们通过学习知道铜与盐酸、稀硫酸不能发生反应,但却发现化学老师用铜与浓硝酸制备出了NO2气体去做物理实验。同学们对此很感兴趣,在实验室对铜与硝酸的反应进行了探究。实验I实验II实验装置实验现象实验装置实验现象m g铜片5 mL稀硝酸铜片逐渐消失,有无色气泡产生,试管中上部有红棕色气体出现;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m g铜片5 mL浓硝酸铜片逐渐消失,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由无色变为绿色【探究一】实验I中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查阅资料】(1

4、)硝酸(HNO3)与Cu反应生成硝酸铜和含氮元素的化合物;硝酸铜溶液呈蓝色(2)含氮元素的某些气态物质的物理性质NH3NONO2颜色无色无色红棕色气味刺激性刺激性溶解性极易溶于水难溶于水可溶于水或硝酸(3)NO2与水反应生成无色的硝酸和NO气体【猜想与假设】无色气体可能是:NH3 NO【进行实验】同学们利用下图装置对产生的无色气体进行检验。N2弹簧夹稀硝酸水水A B C 铜片实验操作实验现象1. 打开弹簧夹,通入N2,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B、C中导管口有无色气泡冒出2. 将C中导管伸入集气瓶中,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滴入一定量稀硝酸,关闭活塞A中有无色气泡产生B中导管口有无色气泡冒出C中集气瓶

5、内收集到无色气体3. 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敞口置于空气中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4. 取少量B中液体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试管中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解释与结论】(1)操作1中,通入N2的目的是_。(2)同学们认为猜想不正确,理由是_。(3)无色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探究二】为什么实验II中的溶液呈绿色而不是蓝色?【猜想与假设】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 硝酸铜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方案。方案1配制饱和硝酸铜溶液并稀释至不同的浓度,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方案2加水稀释实验II所得的绿色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方案3取实验II所得的绿色溶液,加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方案

6、4配制饱和硝酸铜溶液,【反思与评价】(1)“方案1”和“方案3”中,能验证猜想的是_。(2)“方案2”不能验证猜想的原因是_。(3)“方案4”也可验证猜想,该方案是:配制饱和硝酸铜溶液,_。(4)通过实验I、II与已有知识的对比,可得出的结论是_(答一条即可)。【2017朝阳一模】科学探究38(7分)某研究小组对自动充气气球(如图1)进行下列探究。【查阅资料】 该气球的充气原理是:通过挤破液体包,使液体与白色粉末接触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实现气球自动充气。 氯化钙水溶液呈中性,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水溶液均呈碱性。 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HCO3和Na2CO3溶液进行实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NaHC

7、O3溶液Na2CO3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溶液变浑浊加入CaCl2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变浑浊加热溶液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探究1:液体包内溶液的酸碱性  室温时,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3,则该溶液呈 性。探究2:白色粉末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是碳酸钙;乙同学认为是碳酸钠;丙同学认为是碳酸氢钠;丁同学认为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进行实验】 (1)将少量白色粉末放入水中搅拌,观察到 ,说明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 (2)室温时,分别向盛有碳酸氢钠、碳酸钠和白色粉末样品的锥形瓶中注入等体积、足量的10%的盐酸(装置如图

8、2),记录如下表:实验编号锥形瓶内物质最终得到CO2体积/mL名称质量/g碳酸氢钠0.10V1碳酸钠0.10V2白色粉末aV1【解释与结论】(1)实验的化学方程式为 。(2)表中a= ;V1 V2(填“”、“”或“=”)。 (3)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及判断依据是 。【反思与评价】 老师指出还可以采用更简单的方法得出与上述实验(2)相同的结论,实验方案为 。【2017东城二模】【科学探究】39(8分)在一次化学实验中,两组同学都完成了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但观察到了不同的实验现象。【进行实验一】实验组甲组乙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产生蓝色沉淀产生蓝绿色沉淀已知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写出生成蓝

9、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提出问题】乙组产生的蓝绿色沉淀的成分是什么呢?【查阅资料】(1)碱式硫酸铜是绿色晶体,在水中溶解度极小,能溶于稀酸溶液。(2)碱式硫酸铜的组成不固定,一般可用Cu2(OH)2SO4表示。(3)BaCl2溶液和含有SO42-的溶液反应能生成BaSO4(白色沉淀)。 例如:BaCl2+H2SO4 BaSO4+2HCl【猜想与假设】蓝绿色沉淀是碱式硫酸铜。【进行实验二】实验步骤主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取乙组实验后的混合物过滤得到蓝绿色沉淀取蓝绿色沉淀,用蒸馏水洗涤多次无明显现象向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滴加BaCl2溶液无沉淀产生取洗涤后的蓝绿色沉淀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得到

10、蓝绿色溶液取少量蓝绿色溶液与试管中,滴加产生白色沉淀实验结论:蓝绿色沉淀是碱式硫酸铜【解释与结论】(1)步骤的实验目的是_。(2)步骤中的稀盐酸能否用稀硫酸代替?_(3)步骤滴加的试剂是_【反思与评价】(4)甲组同学在本组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下列实验:过滤,取蓝色沉淀于试管中滴加_,沉淀颜色变为蓝绿色重复实验二中的步骤经实验验证,氢氧化铜也可以转化为碱式硫酸铜。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5)乙组同学认为在自己组原有实验一的基础上,继续滴加_,可以将碱式硫酸铜转变为氢氧化铜,通过实验,也验证了他们的猜想。(6)为了确保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实验的关键是_。【2017西城二模

11、】43(7分)同学们通过以下实验,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查阅资料】BaSO4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实验一】同学们取4支试管,分别加入一定量4种溶液于试管中,再分别滴加少量的 稀硫酸。实验装置实验现象1号试管中无明显现象2号试管中无明显现象3号试管中_4号试管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1)3号试管中的实验现象是_。 (2)4号试管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提出问题】3号、4号试管中的现象能证明硫酸与Na2CO3、BaCl2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1号、2号试管中均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如何证明硫酸与NaOH、NaCl是否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实验二】同学们又进

12、行了以下实验。实验装置实验现象5号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滴加一定量稀硫酸后,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6号试管中始终无明显现象 (3)5号试管中的现象能证明NaOH与稀硫酸发生了 复分解反应。右图为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微观 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反思与评价】 (4)同学们发现3号、4号试管中的微粒数也有变化:4号试管中的Ba2+、SO42-因 生成沉淀而减少,3号试管中减少的微粒是_。 (5)欲进一步探究2号试管中的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又补充了以下 实验。2号试管中的混合液分成两份加入石蕊溶液加入试剂1溶液变红现象1 该实验证明两种物质不能发生复分解反

13、应。请结合实验中的信息, 回答下列问题: 滴加石蕊溶液的目的是_。 试剂1和现象1分别是_。 (6)根据此次探究活动,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序号)。 A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B从微观上看,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某些离子相互结合使离子数目减少 C判断化学反应发生,可依据有新物质生成,也可依据某一反应物消失 D证明复分解反应没有发生,可验证某一反应物依然存在【2017朝阳二模】科学探究40.(6分)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猜想假设】小组同学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氧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实验验证】方案一:小明将蔗糖在氧气中燃烧,检验到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小刚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理由是 。方案二:小刚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硬质玻璃管中的蔗糖加强热。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