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7菩萨兵说课稿_第1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7菩萨兵说课稿_第2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7菩萨兵说课稿_第3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7菩萨兵说课稿_第4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7菩萨兵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菩萨兵说课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课菩萨兵第二课时。课文讲述了在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以实际行动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园,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与感激。课文语言朴实,却字字包含真情,是训练学生朗读,激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好教材。 全文一共9个自然段,缕理清晰。事情的起因是:藏胞由于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对红军的到来非常害怕,“躲”进了深山。事情的发展:讲朱德总司令很着急,翻译去“请”藏胞回来,结果是藏民把自己“藏”起来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总司令怕耽误了春耕的大好时机,决定帮助藏胞“抢”

2、种。总司令召开了春耕动员大会,与战士们一起“帮”藏民春耕。春耕行动深深地 “感动”了藏族同胞,他们纷纷返回了家,称赞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是“菩萨司令、菩萨兵”。全文按照时间顺序 “一天”、“第二天”、“几天以后”三个具体的时间段作交代,使文章一脉相承。课文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在课题的左上角,朱总司令骑在马背上,象征着他率领着千军万马在长征的征途中奋勇前进。第二幅描写了藏民返回家园和朱总司令欢聚一堂时的情景,透过任务的神态,让读者感受藏民对红军的信任与感激之情,感受到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很好地表达了中心。(二)、学情分析。由于故事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尽管学生可能会看过一些战争片,

3、但是缺乏感性认识,很难留下深刻印象。距今跨越时间长,学生又缺乏一定的生活和情感基础,对体会红军与藏族同胞之间的深情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从而走进文本,真正体会文本的内涵。(三)、教学目标的预设:基于以上的教材简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依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目标、情感与态度三个纬度制定如下(A)、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照提纲复述故事。2、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尽心尽力"在文中的意思,会用它造句。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4、。(B)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朱德的话及练习中重点语句的意思,体会其中的内涵。教学难点:真正理解“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句话的含义。二、说教法(一)、教学设计.本课时是第二课时,我打算按“情调感染;紧扣文题设疑;朗读感悟、深入学文;复述课文”四个环节进行教学。(二)设计的理论依据。 这是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整个单元都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的。菩萨兵是歌颂革命英雄主义的课文。按照三年级的阅读要求:要教学生学会读书。要想方设法引导和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好语文,让学生在自己读懂的过程中,去理解内容,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情操,从而不断提高语文水平和素养。要指导学生

5、有感情地读,做到“批文入情”,要让学生的情感活动伴随读书的全过程,真正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抓住文章题眼“菩萨兵”让学生“批文入情”地读课文是教学主脉。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看长征图片、听长征歌曲,让学生产生“曲调未成情先行”的感情基调,在学生充分地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中心,这样的把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于一体。复述课文把学生的语言与文本再次结合,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三)、教学准备:搜集长征的视频,长征歌曲长征组歌中的红军过雪山,搜集本课自编歌曲一段。三、说教学过程(一)曲调未成情先行。 上课前,我先让学生观看长征图片,听听长征歌曲,让学生

6、对长征有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为理解“菩萨兵”的真正内涵提供直观的认识。 (二)紧扣文题,抓住中心。 教师板书课题,生齐读。紧扣课题提问:谁叫“菩萨兵”?为什么称他们为“菩萨兵”,你能从文中找出句子读一读吗?出示句子: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齐读句子。师问:为什么藏族同胞要用“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来称赞红军呢,红军究竟为藏民做了什么?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明确文章所写之事:春耕春种(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扣住课题,通过提问,让学生简要回答,从而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大概了解。第一个问题检查学生第一课时的学习效果,以便教者及时调整教学流程。第二个问题让学生找出文

7、章的中心句,让学生心中有中心,为学习全文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最后一个问题是学生学习全文的主脉。 (三)细读文本,批文入情。第一问,师问:红军为何要帮藏民春耕春种?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第一步 学习课文15自然段。A、出示自学要求:自由朗读15自然段,红军为何要帮藏民春耕春种?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集体交流,明确事情的起因。B、再读课文,思考:藏胞们为什么要躲红军?抓句子1: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这下可急坏了朱德总司令。抓“急坏了”教师发射性的提问:“为何急?”通过讨论,让学生体会藏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害怕红军躲进了深山。(板书:躲 急)

8、指导朗读。扮演朱总司令读出着急、担心、关切之情。这下可急坏了朱德总司令。朱德急到什么程度?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引出下句) 句2: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紧扣"这么","还在","怎么受得了呢"设计句子训练“因为 ,所以藏胞受不了。”(设计的目的让学生紧扣文本,体会藏民在深山中的生活时间之长,条件之恶劣,进一步体会朱德对藏民的担心)朗读训练:让学生带着着急与担心之情进行朗读,进一步体会朱德司令对藏胞的无比关切。先个别读,后小组读,最后齐读。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标点符号所表达的意思。过渡:藏民们躲

9、进了深山,朱总司令很着急,你能帮他想想办法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建议完成板书:找、请 )出示3: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眼睛,那些藏胞一见到我们就跑,真糊涂哇!(责怪藏胞)         对于“一定是乌云遮住了眼睛”的含义我没有给学生下定义,而是让学生说说“藏民为何跑?”(教师板书:跑)         学生肯定会说“他们害怕军队,因为他们担心这些军人会杀了他们的亲人;做出伤害他们的事,逼着干不愿意做的事,烧了他们的房子,将他们的东西”这些

10、都是藏民们的担心,这些误解就是“一定是乌云遮住了眼睛”的最好的阐释,通过学生的口说出来才算真正体会了它的内涵。(藏民同胞由于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对红军的到来非常害怕,躲进了深山,当红军到来时他们又误认为是反动军队又回来,藏民对红军不了解)。         同桌对读。一人当翻译,一人当朱总司令进行朗读,读出翻译的无奈与担心。(这样设计是让学生参与角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过渡:面对藏民的误解,我们的朱总司令又是怎么说的?出示句4: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

11、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节气不饶人,怕耽误了藏胞的“春耕”,来年就要挨饿了!)首先让一组学生开火车,其他同学说说听后的感受。(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读书时能抓重点字词,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从"怨不得",体会朱德司令的大度与深深的爱民之心。接着紧扣"节气不饶人","赶紧","抢"等词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朱德司令急藏民所急,想藏民所想,关心藏胞疾苦,是一个爱民的好领导。教师小结:文章学到这里,你喜欢我们的朱总司令吗?(这样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强。在学生的回答中善良、关心、爱护老百姓的

12、菩萨兵的形象就高大与丰满起来了。)师生互读:教师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读24自然段。(要求:带着着急与担心之情读。)第二问:红军是怎样帮藏民春耕春种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第二步:教学67自然段A、出示自学要求:自由朗读67自然段,红军是怎样帮藏民春耕春种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B、师生交流。交流一:出示句一: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可见总司令急藏胞所急,想藏胞所想,十分关心藏胞的疾苦。)(1)交流词语:a、“像种自己的地一样”是什么意思?(朱总司令要求红军把藏族同胞当亲人一样看待)b、“尽心尽力”表现了

13、一种什么态度?(在春耕时不能有一点马虎,要非常认真)你能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吗?(板书:尽心尽力)(2)交流句子: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句话中的“种子”是理解的难点。为了寻找学生的生长点,我设计了如下问题:教师首先帮学生理解“种子”的字面意思。(不是麦子和稻子,而是青稞种子,也可以理解为庄稼。)引导学生向深处延伸。创设情境:同学们,等到秋收的时候,藏民们看着这些青稞小米,你觉得他们会怎么想,怎么说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见机引出种子的引申义。红军对藏民的关心与爱护像一颗颗青稞种子,在藏民的心中发芽、生根、开花、结果。(3)读句子。带着你的感情练读。交流二:引导学生说话。2

14、、开完会,朱总司令就带领大家(引读)“热火朝天”是一种什么景象?教师引导说话“瞧,干着干着,我们的汗都流了下来,有的闲热,还脱去了外套“这样的场面你想用哪些词来形容? (大汗淋漓、汗流浃背 (完成板书:热火朝天) 这样的生成一方面是锻炼了学生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无形中红军们无私奉献的精神隐隐约约地留在了学生的脑海里。对文本的兴趣又增加了。整个第二部分的设计意图: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深入学习与探究,这种由面到点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并在探究句义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这个环节分三步走,第一步读与想,第二步是找,看看学生

15、对语言的敏感度如何;第二步是交流,进一步体会对句子的理解,提高语感能力。第三问:春耕春种之后藏民有哪些表现?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第三步 :学习89自然段。要求:自由朗读89自然段,思考:春耕春种之后藏民有哪些表现?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集体交流:了解事情的结果。再读课文,思考:如果你是藏民你会怎么想,怎么做?(1)让学生扮演藏民说出藏民的心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同时也是对朱总司和红军的人物形象地有一次剖析。(2)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让学生来演一演,把藏民当时所想、所说、所做表演出来,演出他们的惊奇、欣喜和感激。(完成板书:返回)师提要求:四人小组,一个同学演放哨的藏民,其余3人演躲在山上的藏

16、民。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共同探究藏民的心声,教师巡视。(3)老师请一组小朋友上台来表演,看谁演得好。(在语文的教学中,如果把表演带入课堂,一改学生被动阅读的地位,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动手,主动参与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语言文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有利于展示学生的才(4)结合课文的插图,联系课文内容,进行说话练习。假如你就是藏胞返回家园,看到干干净净的院子、平平展展的土地后,会对红军和朱总司令说出一番怎样的感激的话语呢?假如你是红军又会对藏胞说什么?(完成板书:感激) (通过说话练习体会藏民的歉意与感激之情,这种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得到落实。)(5)、齐读“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再一次体会藏民的心声。让学生说说你对题目“菩萨兵”的理解。(6)、再次齐读89自然段,读出藏民的感激之情。(设计意图:学生把自己当做是一名藏民,激起学生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他们愿意去想,愿意去说,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四)、复述课文藏族同胞之所以称红军是“菩萨兵”,是因为他们发祥红军与反动军队有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