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重材巧引导以比较水的多少为例浅谈建构概念的课堂教学策略长兴县夹浦心小学【内容摘要】小学科学教学中概念的建构如同建造高楼,是项复杂、久远而又富有技巧性的工作,笔者结合比较水的多少一课,分别从“从课前是建构的地基”,“取材之道是建构的材料”,“是建构的技术”面展开论述,阐述“重视和同学生的,强调材料在教学中的作用,发挥教师的引导技巧”三者的重要性,以此行们的关注和考量。【】概念建构即将颁布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于概念教学给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和编者要自上而下地对概念逐级分解和领会,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自下而上的,从贴近生活,贴近并由此逐渐理解、掌握,贴近儿童的浅而寓意深的举例着手,自然地
2、进入各具体概念细目,概念。”由此可见,以学为中心,概念组织教学,已成为当前教师们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热点课型。然概念的建构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并不是简单地将概念进行逐条讲解传授,而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巧妙化解课堂中的每一个,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和教师恰如其分的引导,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般地深入学生心中。下面笔者将结合比较水的多少一课例谈建构学策略。概念的课堂教【简析】三上“空气”单元第四课比较水的多少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形状不同而且装水量多少也不同的瓶子入手,引出要研究的问题,并让孩子们设计多种方案比较谁少。第二部分是用第 1 页 共 7 页的量
3、杯去测量比较多少,矛盾:因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第三部分是承接前两部分引出量筒这一标准化测量工具,并提出毫升的概念,最后引导学生测量比较。【理性思考】直面文本,一般常规的解读为:照本宣科,按照常规思路理解,使用多种,本课学习方法比较不同容器中水的多少,学会正确使用量筒测量比较水的多少。的重中之重是量筒的使用,教学中应该运用多详细讲解使用方法,并用实物反复操练,让孩子们熟练掌握量筒的使用。至于前面两部分内容的学习只是为了引出“量筒”这一标准化工具,因此可用演示作淡化处理。只是这般文本解读就会将教学囿于人的知识结构“金字塔”的底层,根本无法达到让学生从学习的起点向建构【教学策略】理解的程度。那么,如
4、何设计指向概念的道路迈进呢?概念的教学环节,一、课前(一)是建构,凸显深度概念的“地基”理解是展开教学的基础,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学生概念的建构和思维的发展。即将颁布的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将概念归纳为 24 条。本课指向的概念是隶属“设计与技术范围”中的“人们设计不同的仪器和工具来满足各种用途”。首先我们来对比下传统教学和新课程理念下的。上述两种孰优孰劣一目了然。然而,当我们步入后课改之际还可以再作进一步思考,“比较水的多少”的科学内涵和教育价值是什么?如果说比较水的多少一课是重演人类发明量筒这种测量液体体积工具的过程,那么这一“重演”在教学中如何有序地开展?这样有序地开展探究过程究竟有何价值?或
5、者说,在这一课中,把教学重点在开展用量筒来测液体体积技能训练和把教学重点位的教学价值更大?在让学生经历发明量筒的探究过程,哪种定如果我们用指向概念的教学理念来审视这些问题,就会有一种茅塞顿开、迎刃而解的感觉。比较水的多少一课指向的概念是隶属“设计与技术范围”中的:人们设计不同的仪器和工具来满足各种用途。因此,让学生经历发明量筒的探究过程显得尤为重要。值得重点指出的是,我们不否认表格中提及的第二阶层的第 2 页 共 7 页,即新课改理念熏陶传统新课程理念下的传统思维 :,本课学习的重难点是量筒的使用,教学中应该运用多 手段详细讲解使用方法,并用实物反复操练,让孩子们熟练掌握量筒的使用。至于前面两
6、部分内容的学习只是为了引出“量筒”这一标准化工具,因此可用演示作淡化处理。新课改理念熏陶下的:前两个活动“比较水的多少”和“表述多多少水”的思维含金量极高,通过活动既让学生充分发挥的聪明才智进行解决问题的方案设计,又能在活动中认识“水有一定体积”这一性质。并在此知识能力基础上产生新的发展需求:用毫升去描述水的多少,使用量筒去测量水的多少, 开始自觉地去关注水的体积。下的。但在“重演”量筒发明的过程中,也就是当孩子们开启创造性思维,运用多种方法来比较水的多少后,应逐步向“倒在同一只杯中在齐水面处画一条线”这种方法聚焦,然,最后呈现标准化的测量工具量筒。后再引出量筒,激发在实际教学中一般会将第二部
7、分“表述多多少水”作为教学重点,习惯性地将目光聚焦到扩散性思维的训练,或科学概念的落实。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个探究过程都要与某一个科学概念甚至是概念建构搭边。一堂课中诸多事实知识、技能学习应该有主次之分,或者说,我们不应过度沉迷于思维训练(多种方法),而应该正确解读,抓住主要事实,精心设计趋向深度。(二)学生概念发展的教学环节(探究活动)。这样的才更有价值,更有,把握尺度作为科学探究的主体学生,是我们要思考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决不忽视的。很多一线教师,甚至是名师名家也会将其忽视。2013 年年会上章鼎儿就指出课堂上学习主体研究十分欠缺的问题。学生的起点、学生的发展目标、学习过程等因素都是需要我
8、们重点研究的。因此,对于研究主体的,需把握好尺度,即充分地、准确地把握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前概念)和认知规律(通过探究达到的水平)。比较水的多少一课,学生学习的起点是什么?认知规律又如何形成?笔者通过课前谈话及多次试教发现在“探寻比较三只瓶内水少的方法”和“多多少水的方法”上呈现了以下数据: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比较哪只瓶中的和多多少,方法上都产生了极大的相似性,都需要一定的比较标准,即放在相同的杯子中去测量,都需要一定的刻度。而且通过讨论,学生对这些方法都很认同,认为简单方便。这不就是量筒发明的初期吗?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的方法是需要改进或的。这是我们科学教师在教学前所需要充分了解的。随着试教
9、次数增多,学生找到的比较方法也越来越多。方法越多,预设更全面,心中越有底气,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进行探究。而这些源于学生前概念的比较方法的增多,能更好地指向“用同一标准才能比较水量”这一方法聚焦。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量筒这一标准工具,测量水的体积以及认识生活中不同的刻度杯。这种教学策略,立足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促进核心概念的建构。当然,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已经在生活中建立起来的正确的概念,如部分学生已经知道用第 3 页 共 7 页比较哪只瓶中的比较多多少水方法比例方法比例直接看水位高低4.1%放在同一个杯子中用尺量48.3%放在三个相同的杯子中比37.5%放在杯子中做刻度尺量20.2%放在同一个杯子中比
10、45.8%用小杯子量2.3%放在秤上称重量11.2%用刻度杯来量20.1%不太清楚,不知道方法的2.4%不太清楚,不知道方法的9.1%有刻度的杯子来比较水的多少。需要说明的是,但这不能代表全体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极少数“走在前面”学生,我们更需要引领“走在中间和后面”的学生。因此,对于学生的,教师心中的这把尺,不可完全靠前,也不能靠后,要整体把握。二、用材之(一)教师取材,是建构概念的“材料”科学探究活动,需要用材料说话。“巧妙难为无米之炊”,材料是学生寻找证据、发现信息、解决问题、建构概念中必不可失的。而学生使用的探究材料一般都是经过教师精心挑选的,简洁实用,可操作性强。我们来比较两位教师教学
11、时的流程和器材使用。,教师 A 这一教学流程真实地、原地呈现了我们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中悉心地“扶”着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使用教师提供的有结构的材料完成了探究活动。教学活动开展得有条不紊,本节课的目标基本达成。而教师 B地了的常规教学,却为学生提供了精心准备的、丰富的“有结构”的材料,在有目的、有要求的组织下(学生选择最多四种材料,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比出2 个瓶子中的水的多少),把大部分的课堂时间还给了学生,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并且注重活动后的交流反馈,共同探讨各种方法的利弊,再顺势引出“量筒”这一仪器,完成用量筒比较水的体积的教学任务。教师 B 把的探究时间与探究空间留给了学生,把选择材料的权利交
12、给了学生,把经历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的机会留给了学生,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并且,他还注重了活动后的交流与反思,更好地提升了活动所承载的意义。简单地说,器材的选择和使用应逐步向本课所指的和工具来满足各种用途”。(二)学生用材,回归生活第 4 页 共 7 页概念聚焦,即“人们设计不同的仪器教师 A教师 B一、教师出示 2 个装了水的瓶子,提出问题: 哪个瓶子的?多多少呢?二、探讨: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比较水的多少?这些方法中什么方法最简便呢?三、学生领材料,分组进行实验,并。(学生主要选择用量杯和用尺子量两种方法)四、交流:各组比较的结果。引导认识量筒。尝试用量筒测量水的多少。一、教师出示
13、2 个装了水的瓶子,提出问题: 哪个瓶子的?多多少呢?二、教师出示事先准备的材料:咳嗽中的小量杯、透明杯、家用调羹、2 种量杯(所贴刻度格子有大小)、瓶子(和装水瓶子一样)、尺子、记号笔、袋里的小量杯、天平。(除天平外,其余材料数量均为 8, 以供 8 个小组同时选择使用。)三、各组学生讨论选择最多四种材料,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比出 2 个瓶子中的水的多少。四、交流各自的实验方生共同探讨各种方法的利弊并适时认识量筒。五、使用量筒比较 2 个瓶子中水的多少。我们会带着量筒去测量生活中的液体的体积吗?我怎么知道今天我喝了多少水?诸如此类问题的提出,将学生的探究引向一个更高的思维发展空间设计满足各种用途
14、的“量筒”,即将探究活动“回归生活”。如何让学生在课后或后续研究中懂得让“人们设计不同的仪器和工具来满足各种用途”这一概念来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在“正确使用量筒”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量筒”:标有刻度不同、大小不等的各类饮水杯、口服液瓶、婴儿奶瓶等。引领学生观察比较,发现问题,再次产生:容器大小不同,刻度不同、刻度不均匀,如何测量和比较?为什么和量筒的刻度不同?接着组织学生为什么同一个杯子标的刻度会上下不均匀?如果测量液体,体积会其中的不一样?:学生的头脑中通过演绎的思维方式进行推断,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处于有效促发阶段,这也是学习中最有意义的部分。当他们通过测量发现的推断是正确的,
15、就不仅强化了“毫升”这个概念,而且学习积极性也被极大激发。学生可以产生的联想,了所依托的这一学习内容,这正是教师所期待的学生学习的状态。最终在这些丰富的事实的基础上,通过举例达成共识:生活中不同的刻度杯是用来满足不同的用途的,即完成指向习过程。概念的学三、是建构概念的“技术”(一)聚焦方法,求同存异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但课堂上出现的交流往往是动态的,充满灵性的,是极其丰富的。如何把握其中的“势”,顺势引导呢?教学片断: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哪只瓶中的水的交流环节。师:同学们,我们有哪些好的比较方法呢?接下来我们展示和描述一下生 1:倒入两个相同的杯子进行比较。师:为什么要倒入相同
16、的杯子? 生 1:这样比较更准确些。生 2:倒入同一个杯中做个记号也很准确。生 3:倒入两个相同的杯中放在天平上,比重量。生 4:拿一个与 1 号相同的杯,把 2 号杯中的水倒进去,进行比较。的方法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了这么多好方法,这么多的方法,你有没有发现相同点?生:都放在相同的杯子中去比的。而且不管用几个杯子,杯子的大小是相同的。师:那你认为哪法比较简便呢?说说你的理由!生:倒在同一个杯子做个记号比较方便。因为用到的材料少,不用倒来倒去,把水弄出去,看上去也很方便。第 5 页 共 7 页师:大家同意他的想法吗?究竟多多少水呢?怎样来做记号? 生:画一条线。生: 用尺量。师:为什么用尺子
17、可以量出来? 生:尺子上有刻度。生:可以用量杯量,量杯上也有刻度。师:我们要准确地比较出多多少水,必须要有一个标准,要确定一个刻度。不难发现,教师在引领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来比较水的多少后,逐步根据学生的起点及动态的生成,顺势引导学生向“倒在同一只杯中做记号”这种方法聚焦。而在引领学生“重演” 量筒发明的过程中,也就是当孩子们开启创造性思维,表述多多少水的方法后,总是会习惯性的将目光聚焦到扩散性思维的训练,或用小杯量,或用秤来称重量等。此时因势引导学生达成共识,确定比较标准,也就是确定刻度尺,制订测量,然后去测量比较。因此,教师需要极为睿智地捕捉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引导学生从尽可能多的、不同角度分析
18、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新思想、新方法,并能从“异”中求同。这是逐步引导学生建构概念的重要途径。(二)激发,水到渠成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随着探究活动的深化,教师会激发学生产生认知,产生,有时还会出现一些争论。当无法达成共识时,教师要做到水到渠成。理性把握其中产生认知的“势”,比较水的多少一课主要的认知在于两个场合。第一个场合:当学生用的刻度来测量比较时,结果比较将是一件有趣的事。学生会发现测量的结果有较大差异。而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导致结果差异的对学生来说是更有意义的。误差的产生既有操作上的,也有测量工具和测量的问题。学生无法统一测量标准时,此时顺势引导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刻度,认识测量工具,理解标准测量将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产生认知的第二个场合:课的尾声,当组织学生使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后,适时呈现各种形状不同的刻度杯,引导学生观察刻度有何不同:刻度疏密不同,标准不同,容器粗细不同等。并且精当地追问:为什么不同?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有刻度的杯子,知道有什么用吗?经过层层地点拨和引导,学生的思维再起涟漪,并由此将新产生的认知从课堂延伸到生活,从求同中又求异,使学生对刻度和测量工具的认识将会更有深度。“生活中不同的刻度杯是用来满足不同的用途的”这一概念也悄无声息地植入学生的心中。“万丈高楼平地起”,概念的建构如同建造高楼,由低到高,由浅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紫外线防护智能衣物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项目商业计划书
- 纪录片系列策划与生产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跨部门协作促进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有机红皮甜薯种植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电子系统故障诊断技术建模分析
- 2025年麻醉护理试题大题及答案
- 2025年智慧护理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五级护理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血液体液诊断产品项目合作计划书
- 小学汉字认读教学资料汇编
- DB64∕ 266-2018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 主动脉夹层急救护理常规
- 交警大队保密管理制度
- 医院老年医学科管理制度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60课件
- (高清版)DB1303∕T 345-2022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资料编制指南
- 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保护与数字化转型-洞察阐释
- 合伙养猪合同协议书
- 商城平台搭建合同协议
- 短视频在教育中的创新应用及发展前景
- 《复杂系统理论》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