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的运动习题解答_第1页
流体的运动习题解答_第2页
流体的运动习题解答_第3页
流体的运动习题解答_第4页
流体的运动习题解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流体的运动习题解答 2-1 有人认为从连续性方程来看管子愈粗流速愈慢,而从泊肃叶定律来看管子愈粗流速愈快,两者似有矛盾,你认为如何?为什么?   解:对于一定的管子,在流量一定的情况下,管子愈粗流速愈慢;在管子两端压强差一定的情况下,管子愈粗流速愈快。2-2水在粗细不均匀的水平管中作稳定流动。已知截面S1处的压强为110Pa,流速为0.2m/s,截面S2处的压强为5Pa,求S2处的流速(内摩擦不计)。   解:由伯努利方程在水平管中的应用 P1+ =P2+ 代入数据 110+0.5×1.0×103×0.22=5+0.5×1.0

2、×103×  得 =0.5 m/s 2-3 水在截面不同的水平管中作稳定流动,出口处的截面积为管的最细处的3倍。若出口处的流速为2m/s,问最细处的压强为多少?若在此最细处开一小孔,水会不会流出来?   解:由连续性方程S1v1=S2v2,得最细处的流速v2=6m/s,再由伯努利方程在水平管中的应用P1+ =P2+ 代入数据 1.01×105+0.5×1.0×103×62=P2+0.5×1.0×103×62得: 管的最细处的压强为 P2=0.85×105 Pa可见管最细处的压

3、强0.85×105Pa,小于大气压强1.01×105Pa,所以水不会流出来。2-4在水平管的某一点,水的流速为2m/s,高出大气压的计示压强为104Pa,管的另一点高度比第一点降低了1m,如果在第二点处的横截面积是第一点的半,求第二点的计示压强。 解:由连续性方程S1v1=S2v2,得第二点处的流速v2=4m/s,再由伯努利方程求得第二点的计示压强为 P2-P0= P1-P0- +gh 代入数据得P2-P0=1.38×104(Pa)第二点的计示压强为1.38×104Pa2-5一直立圆形容器,高0.2m,直径为0.1m,顶部开启,低部有一面积为10-4m2

4、的小孔。若水以每秒1.4 ×10-4m3的流量自上面放入容器中,求容器内水面可上升的最大高度。若达到该高度时不再放水,求容器内的水流尽所需的时间。 解:(1)设容器内水面可上升的高度为H,此时放入容器的水流量和从小孔流出的水流量相等,Q= S2v2=1.4×10-4m3/s。由连续性方程S1v1=S2v2,因为S1» S2,所以可将容器中水面处流速v1近似为零。运用伯努利方程有 =gH计算得到小孔处水流速v2=  再由Q= S2v2= S2 得 H= 代入数据得 H=0.1m(2)设容器内水流尽需要的时间为T。在t时刻容器内水的高度为h,小孔处流速为v2

5、= ,液面下降dh高度从小孔流出的水体积为dV=-S1·dh,需要的时间dt为Dv/Q,代入计算结果得 则 代入数据得 :T=11.2s2-6 试根据汾丘里流量计的测量原理,设计一种测气体流量的装置。(提示:在本章第三节图2-4中,把水平圆管上宽、狭两处的竖直管连接成U形管,设法测出宽、狭两处的压强差,根据假设的其他已知量,求出管中气体的流量)。 解:设宽处的截面半径为r1,狭处截面半径为r2,水平管中气体的密度为,压强计中的液体密度为,U形管的两液面高度差为h,由连续性方程可知宽狭两处流速之比为 可得 由压强计得 将上两式代入伯努利方程有   计算可得 最后计算

6、得到流量2-7将皮托管插入流水中测水流速度,设两管中的水柱高度分别为5×10-3m和5.4×10-2m,求水流速度。 解:由皮托管原理 =0.98(m/s)2-8一条半径为3mm的小动脉血管被一硬斑部分阻塞,此狭窄段的有效半径为2mm,血流平均速度为0.5m/s。设血液的密度为1.05×103Kg/m3,粘滞系数为3×10-3Pa.·s,试求: (1)未变窄处血流平均速度; (2)会不会发生湍流; (3)狭窄处血流动压强。   解:(1)由S1v1=S2v2,得 ×0.0032×v1=×0.0022

7、15;0.5 v1=0.22(m/s) (2) <1000 不会发生湍流 =0.5×1.05×103×0.52=131.25(Pa) 2-9 20的水在半径为1×10-2m/s的水平管中流动,如果在管轴处的流速为0.1m/s,则由于粘滞性,水沿管子流动10m后,压强降落了多少?   解:流体在水平细圆管中稳定流动时,流速随半径的变化关系为 管轴处(r=0)流速 所以,压强降落 =40(Pa)  2-10设某人的心输出量为0.83×10-4m3/s,体循环的总压强差为12.0kPa,试求此人体循环的总流阻(即总外周阻力)

8、。 解:   2-11粘滞系数为0.18Pa·s的橄榄油,流过管长为0.5m、半径为1cm的管子时,两端压强差为2×104N/m2,求其体积流量。 解:由泊肃叶公式 =8.72×10-4 (m3/s) 2-12假设排尿时,尿从计示压强为40mmHg的膀胱经过尿道口排出,已知尿道长为4cm,体积流量为21×10-6m3/s,尿的粘滞系数为6.9×10-4Pa·s,求尿道的有效直径。 解:由 得 代入数据得 R=0.72mmD=2R=1.44mm2-13设血液的粘滞系数为水的5倍,密度为1.05×103kg/m3,如以

9、0.72m/s的平均流速通过主动脉,试用临界雷诺数为1000来计算其产生湍流时的半径。(水的粘滞系数为6.9×10-4Pa·s) 解:   =4.6×10-3(m)=4.6(mm) 2-14一个红细胞可以近似看作是半径为2.0×10-6m、密度是1.09×103Kg/m3的小球。试计算它在重力作用下在37的血液中沉淀1cm所需的时间。假设血浆的粘滞系数为1.2×10-3Pa·s,密度为1.04×103Kg/m3。如果利用一台加速度(2r)为105g的超速离心机,问沉淀同样距离所需的时间又是多少? 解: =

10、0.363×10-6(m/s) =2.8×104(s) 若利用一台加速度2r为105g的超速离心机时 第三章 振动 1、简谐振动的速度与加速度的表达式中都有个负号,这是否意味着速度和加速度总是负值?是否意味着两者总是同方向? 答:这不意味着两者总是负值,也不意味着两者方向总是相同,要比较的话,应将它们都化成同一余弦函数形式,即 s=Acos(t+ )v=-Asin(t+ )= Acos (t+ )+ a=-A2 cos(t+ )= A2cos (t+ )+ 由此看出速度的相位比位移超前 ,而加速度的相位比位移相位差,即恒反向。 2、一沿x轴作简谐振动的物体,振幅为5.0&#

11、215;10-2m,频率2.0Hz,在时间t=0时,振动物体经平衡位置处向x轴正方向运动,求振动方程。如该物体在t=0时,经平衡位置处向x轴负方向运动,求振动方程。 解:此题为已知个量求方程。先求出描述简谐振动的三个特征量,A、 ;然后将特征量代入振动方程的标准形式,化简得所求的振动方程。 特征量:A=5.0×10-2m;=2=4;向x轴正方向运动时, = ;向x轴负方向运动时, = 。代入方程标准形式得 S=5.0×10-2cos(4t+ )m S=5.0×10-2cos(4t+ )m 3、一个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S=0. 10cos(2.5t+ )m,

12、试求:(1)周期、角频率、频率、振幅和初相位;(2)t=2s时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解:(1)此题为已知振动方程求个量。解题的基本方法是将已知的振动方程与标准方程相比较,直接写出特征量。由方程S=0. 10cos(2.5t+ )m 振幅A=0.10 m;角频率 =2.5;周期T= =0.80s;频率=1/T=1.25Hz;初相位 = (2)t=2s时:S=0. 10cos(2.5t+ )m=-5×10-2m v=-0.1×2.5sin(5+ )=0.68m/s a=-0.1×(2.5)2cos(5+ )=3.1m/s   4、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的简

13、谐振动方程为S1=4cos(3t+ )和S2=3cos(3t- ),试求它们的合振动方程。 解:先用公式求出合振动的振幅、初项,代入标准方程可得到合振动方程 = 合振动方程为 S=5cos(3t+ ) 5、设两个频率相近、振幅相等,初相位相同和振动方向相同的简谐振动,运动方程分别为s1=Acos(1t+ );s2=Acos(2t+ )。求合振动方程,并说明合振幅的变化情况。 解:利用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求出它们合成的结果是s= s1+ s2= Acos(1t+ )+ Acos(2t+ )= 其中合振幅为 =2Acos 由于振幅是个正值,即 =2Acos 合振幅随时间作缓慢的周期性变化,这种合振

14、动显然不再是简谐振动。因为余弦函数绝对值的周期等于,因此,振幅变化的周期T为 即 合振幅变化的频率 ,是两个振动频率之差。在两个简谐振动频率相近的情况下,合振动的振幅将随时间缓慢地时大时小周期性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拍。把合振动变化的频率称为拍频。第七章第七节 液体的表面现象习题解答 8、吹一个直径为10cm的肥皂泡,设肥皂液的表面张力系数=40×10-3N/m。试求吹此肥皂泡所做的功,以及泡内外的压强差。 解:s=2×4r2(两个表面) W=·s=8×10-4(J) 9 、一U形玻璃管的两竖直管的直径分别为1mm和3mm。试求两管内水面的高度差。(水的表面

15、张力系数=73×10-3N/m) 解:设U形管的两竖直管的半径分别为r1,r2。 在水中靠近两管弯曲液面处的压强分别为 , ,且有 。由上面三式可得 =19.86×10-3 (m)2(cm) 10、在内半径r=0.30mm的毛细管中注入水,在管的下端形成一半径R=3.0mm的水滴,求管中水柱的高度。 解:在毛细管中靠近弯曲液面处的水中一点压强为 ,在管的下端的水滴中一点的压强为 ,且有 。由上面三式可得 5(cm)第十四章 几何光学一、本章内容提要本章共分五节 主要介绍了如下内容1      单球面折射 折射公式 公式成立的

16、条件及相应的符号规定 第一、二焦距的计算2      在共轴球面系统成像法中,先求出第一折射面的像I1,以I1作为第二折射面的物,求出第二折射面的像I2,这样依次类推可求出多个单球面组成的共轴球面系统最后所成的像I。3      薄透镜:成像公式: 焦距公式: 4      厚透镜的三对基点及其特性和它的作图法。5      眼球的结构特点和光学性质;简约眼模型的光学结构和描述参数;远点、近点和明

17、视距离的概念;近视眼、远视眼、散光眼的光学特点以及矫正方法。6      放大镜成像特点;放大镜的角放大率公式 。7      显微镜的光学结构8      显微镜放大率: M=m;(注:S镜筒长度; 物镜焦距; 目镜的焦距。)9      瑞利判断10  显微镜的分辨能力,物镜的孔径数N·A;显微镜分辨的最短距离: ; 提高显微镜分本领的方法。11  特殊医用显微镜

18、:偏光显微镜;相差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二、解题指导典型例题例11-1 眼睛瞳孔深度为3.54mm,眼球的平均折射为1.33,平均曲率半径为7.8mm。求瞳孔的视深。解:由题意可知,物点是被观察的瞳孔。入射光由瞳孔发出,入射光第一次经过媒质的折射率n=1.33,第二次经过的媒质是空气,折射率n0=1.0。若将眼睛当成简约眼,曲率中心与入射光同在一侧,显然是虚像。由于物距u=3.54mm,根据单球面折射公式有:代入相应数据解得 =2.99mm答:眼球瞳孔的深度为2.99mm。例11-2 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与一个焦距为10cm的凹透镜相隔5cm。一物体最后成像于凸透镜前1

19、5cm处。求此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位置;像的大小和性质。  三、思考题和习题解答 11-1 直径为8cm的玻璃棒(n=1.5)长20cm,两端是半径为4cm的半球面。若一束近轴平行光线沿棒轴方向入射,求像的位置。解:设:第一折射面的物距为u1,像距为v1;第二折射面的物距为u2,像距为v2。折射面的曲率半径r=4cm,空气的折射率n=1.0,玻璃的折射率n=1.5,则解得 =12对于第二折射面:u2=20-12=8cm,r=-4cm,则解得 =-16cm答:最后成像在棒内距离棒左端16cm处。11-2 一圆球形透明体能将无穷远处射来的近轴平行光线会聚于第二折射面的顶点。求此透明体的折射率

20、。解:设圆球形透明体的半径为R、折射率为n、空气的折射率n0=1.0由题意可知,第一折射面的物距u=,v=2R,则解得 n=2答:圆球形透明体的折射率为2。11-3 折射率为1.5的平凸透镜,在空气中的焦距为50cm。求凸面的曲率半径。解:已知透镜的折射率n=1.5,空气的折射率为n0=1.0,透镜的焦距f=50cm。设透镜的曲率半径分别为r1和r2。由公式: 由于r2=,则 解得 r1=25cm答:透镜凸球面的曲率半径为25cm。11-4 折射率为1.6的薄透镜,凸面和凹面的曲率半径分别为0.7cm和0.5cm,求在空气中的焦距。解:透镜的折射率n=1.6,空气的折射率为1.0,透镜凸面的曲

21、率半径r1=0.7m,透镜凹面的曲率半径r2=0.5m。设透镜在空气中的焦距为f。则解得 f=-2.92m答:透镜在空气中的焦距为-2.92m11-5 把焦距为20cm得凸透镜与焦距为40cm的凹透镜紧密贴合,求贴合后的焦度。解:设凸透镜的焦距为f1=20cm,凹透镜的焦距为f2=-40cm。则贴合后的焦度:答:贴合后的焦度为2.5D。11-6 折射率为1.5的透镜,一面是平面,另一面是半径为0.20m的凹面,将此透镜水平放置,凹面一方充满水。求整个系统的焦距。解:设玻璃透镜的折射率n1=1.5,玻璃透镜在空气中的焦距为f1,水的折射率 ,水形成的透镜的焦距为f2,空气的折射率n0=1.0,透

22、镜凹面的曲率半径r=0.20m,平面的曲率半径r0=。玻璃透镜在空气中的焦距:水形成的透镜在空气中的焦距:整个组合系统的焦距:答:整个组合系统的焦距为-1.2m。11-7 折射率为1.5的玻璃薄透镜焦度为5D,将它浸入某种液体中焦度变为-1D。求此液体的折射率。解:设玻璃薄透镜折射率n1=1.0;在空气中的焦距 ,在某种液体中的焦距f2=-1m;空气的折射率n0=1.0; 液体的折射率n2;玻璃薄透镜两球面的曲率半径分别为r1和r2。将上述两式相除得解之得 =1.7答:此液体的折射率为1.7。11-8 一近视眼患者的远点为2m,它看远处物体时应配戴多少度何种眼镜?解:近视眼患者配戴眼镜看无穷远

23、(u=)的物体时,必须将此物体成像在眼前2米处,即v=-2m,才能看清楚,则眼镜的焦度:度答:近视眼患者应配戴50度的凹透镜。11-9 远视眼戴2D的眼镜看书时须把书拿到眼前40cm处,此人应配戴何种眼镜才合适?解:透镜的焦距 ,物距u1=0.4m,则像距v1为    解之得 =-2m在正常情况下,书本应放在眼前0.25m处,但必须成像在远视眼前2m处才能看得清楚,这时透镜焦距:答:此人应配戴350度凸透镜的眼镜。11-10 显微镜目镜的焦距为2.5m,物镜的焦距为1.6 cm,物镜和目镜距22.1cm,最后成像于无穷远处。问:标本应放在物镜前什么地方?物镜的线放大率是多少

24、?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是多少?解:物镜的焦距f1=1.6cm,物镜的物距和像距分别为u1和v1;目镜的焦距f2=2.5cm,目镜的物距和像距分别为u2和v2,且v2=;则目镜的物距u2=2.5 cm。物镜的像距v1=22.1-2.5=19.6cm,物镜的物距解得 u1=1.74cm (倍) (倍)答:标本应放在物镜前1.74cm处; 物镜的线放大率为11倍; 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是110倍。11-11 用孔径数为0.75的显微镜去观察0.3m的细节能否看清?若改用孔径数为1.2的物镜去观察又如何?设所用光波波长为600nm。解:N·A1=0.75,N·A2=1.2,=600nm

25、,Z=0.3m由于 Z1>Z=0.3 所以用孔径数N·A1=0.75的物镜不能分辨0.3 的细节。Z2=Z=0.3 则用孔径数N·A2=1.2的物镜刚好能分辨0.3 的细节。答:用孔径数N·A1=0.75的物镜看不清楚0.3 的细节;用孔径数N·A2=1.2的物镜刚好能分辨0.3 的细节。11-12 人眼可分辨的最短距离为0.1mm,欲观察0.25 的细节,对显微镜的要求什么?(所用光波的波长为600nm,N·A1.5,400倍)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倍) 答:若要观察清楚0.25 的细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400倍,物镜的孔径数为1

26、.5。  四、自我评估题 11-1 一直径为200nm的玻璃球,折射率为1.5,球内有一小气泡从最近的方向看好像在球表面和中心的中间。此气泡的实际位置:(D)A 在球心前方50nm; B 在球心前方100nm;C 在球心后方50nm; D 离球面60nm。11-2 一位近视眼患者站在视力表规定的5m距离时,对最上面一行E字看不清,当它走到距离视力表2m处的地方才能看清最上面一行E字,此患者的视力为:(C)A 0.01; B 0.02; C 0.04; D 0.111-3 提高显微镜的分辨本领,应:(C)A 增大显微镜的孔径和入射光波长;B 增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C 增大显微镜的孔径数

27、和减小入射光波长;D 减小入射光波长和显微镜的孔径数。11-4 折射率为1.5的月牙形透镜,凸面的曲率半径为15cm,凹面的曲率半径为30cm,如果用平行光束沿光轴对着凹面入射。求空气中的折射光线的相交点;如果将此透镜放在水中,问折射的交点又在何处?(60cm,240cm)11-5 眼睛的光学结构可简化为一折射单球面,共轴球面的曲率半径为5.55mm,内部平均折射率为4/3,计算两个焦距。若月球在眼睛节点所张的角度为1°,问视网膜上月球的像有多大?眼节点到视网膜的距离取15mm(1.665cm,2.22cm,0.26mm)11-6 一显微镜,已知其N·A=1.32,物镜的焦

28、距f0=1.91mm,目镜焦距fe=50mm。求显微镜的最小分辨距离;有效放大率;显微镜的光学筒长度。(取光波波长为550nm)(208.3nm,476倍,23.2cm) 第十三章 波动光学习题解答 1、在杨氏实验中,如果光源S到两狭缝S1和S2的距离不等,例如S S1>S S2,则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 答:如果光源S到两狭缝S1和S2的距离不等,S1 、S2虽然不再同相位,但仍然是相干光源,仍然能产生干涉,只是由于初相的改变使干涉加强和减弱的条件有所变化,干涉条纹的分布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2、为什么挡住光线容易,而挡住声音难? 答:因为光波的波长比声波的波长短得多,一般障碍物的线度

29、比起光波的波长大得多,光波不容易产生衍射,而声波容易产生衍射,所以挡住光线容易,挡住声音难。3、在观察单缝衍射时:(1)如果单缝垂直于它后面的透镜的光轴向上或向下移动,屏上衍射图样是否改变?为什么?(2)若将光源S垂直于光轴向上或向下移动,屏上的衍射图样是否改变?为什么? 答:(1)因为在单缝衍射中凡是衍射角相同的平行光都会聚在屏幕上相同的点,因此单缝衍射图样在屏上的位置与狭缝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位置无关。所以,如果单缝垂直于它后面的透镜的光轴向上或向下移动时,屏上衍射图样的位置不会改变。(2)因为在单缝衍射中 ,中央明纹的中心就是几何光学中透镜所形成的缝的像的位置。所以,若将光源垂直于光轴向

30、上或向下移动,屏上衍射图样的位置将向相反的方向移动。4、在杨氏实验中,两狭缝相距0.2mm,屏与缝相距1m,第3明条纹距中央明条纹7.5mm,求光波波长。 解:由公式 得   5、在杨氏实验中,两缝相距0.3mm,要使波长为600nm的光通过后在屏上产生间隔为1mm的干涉条纹,问屏距缝应有多远? 解:根据题意,由公式 得 6、波长500nm的光波垂直入射一层厚度e=1um的薄膜。膜的折射率为1.375。问:(a)光在膜中的波长是多少?(b)在膜内2e距离含多少波长?(c)若膜两侧都是空气,在膜面上反射的光波与经膜底面反射后重出膜面的光波的相位差为多少? 解:(a)光波在膜内的波长为

31、(b)在膜内2e距离含的波长数为 (c)膜面上反射的光波与经膜底面反射后重出膜面的光波的相位差为若半波损失为 ,则 =12 7、用一层透明物质涂在玻璃上,使波长520nm的光反射最少。若玻璃的折射率为1.50,透明物质折射率为1.30,求涂层的最小厚度。 解:由于两次反射都有半波损失,两次反射光波互相消弱的条件是 ,所以涂层的最小厚度应为 8、一玻璃劈尖,折射率n=1.52,波长=589.3nm的钠光垂直入射,测得相邻条纹间距L=5.0mm,求劈尖夹角。 解:由公式 ,根据题意可得 =(2.06265 ) =7.98”8”9、用单色光观察牛顿环,测得某一明环的直径为3.00mm,它外面第5个明环直径为4.60mm,平凸透镜的半径为1.03m,求此单色光的波长。 解:根据题意, , R=1.03m,由公式 得 则 =590nm  10、钠光(589nm)通过单缝后在1m处的屏上产生衍射条纹,若两个第一级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2mm,求单缝宽度。 解:根据题意,由公式 可得  11、一单色光垂直入射一单缝,其衍射第三级明条纹的位置恰与波长为6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