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压电源分析_第1页
稳压电源分析_第2页
稳压电源分析_第3页
稳压电源分析_第4页
稳压电源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稳压电源一般由变压器、整流器和稳压器三大部分组成,如图5一21所示。变压器把市电交流电压变为所需要的低压交流电。整流器把交流电变为直流电。经滤波后,稳压器再把不稳定的直流电压变为稳定的直流电压输出。 一、稳压电源的技术指标及对稳压电源的要求稳压电源的技术指标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特性指标,如输出电压、输出电流及电压调节范围;另一类是质量指标,反映一个稳压电源的优劣,包括稳定度、等效内阻(输出电阻)、纹波电压及温度系数等。对稳压电源的性能,主要有以下四个万面的要求    1稳定性好当输入电压Usr (整流、滤波的输出电压)在规定范围内变动时,输出电压Usc

2、 的变化应该很小一般要求 。        由于输入电压变化而引起输出电压变化的程度,称为稳定度指标,常用稳压系数S 来表示:S的大小,反映一个稳压电源克服输入电压变化的能力。在同样的输入电压变化条件下,S越小,输出电压的变化越小,电源的稳定度越高。通常S约为 2.输出电阻小负载变化时(从空载到满载),输出电压Usc ,应基本保持不变。稳压电源这方面的性能可用输出电阻表征。输出电阻(又叫等效内阻)用rn 表示,它等于输出电压变化量和负载电流变化量之比。rn 反映负载变动时,输出电压维持恒定的能力,rn 越小,则Ifz

3、0;    变化时输出电压的变化也越小。性能优良的稳压电源,输出电阻可小到1欧,甚至001欧。第一电 源网3.电压温度系数小当环境温度变化时,会引起输出电压的漂移。良好的稳压电源,应在环境温度变化时,有效地抑制输出电压的漂移,保持输出电压稳定,输出电压的漂移用温度系数KT来表示.4.输出电压纹波小 所谓纹波电压,是指输出电压中50赫或100 赫的交流分量,通常用有效值或峰值表示。经过稳压作用可以使整流滤波后的纹波电压大大降低,降低的倍数反比于稳压系数S 。上节介绍的串联型稳压电路,用做一种简单的稳压电源,可以满足一般无线电爱好者的需要。但是,这种电源还有许多“天生

4、的”缺陷,要提高对性能的要求,就必须再做一些改进。从以下四个右面对它的性能加以改善,便可做成一台有实用价值的稳压电源了。这就是:增加放大环节,提高稳定性,使输出电压可调;用复合管做调整管,使输出电流增大;增加保护电路,使电源工作安全可靠。二、带有放大环节的稳压电源输出电压的变化量Usc 是很微弱的,它对调整管的控制作用也很弱,因此稳压效果不够好,带有放大环节的稳压电源,就是在电路中增加一个直流放大器,把微弱的输出电压变化量先加以放大,再去控制调整管,从而提高对调整管的控制作用,使稳压电源的稳定性能得到改善。图5-22 是带有放大环节的稳压电源电路。图中,BG1 是调整管,BG2 是比较放大管。

5、输出电田变化量Usc 的一部分与基准电压Uw 比较,并经BG2 放大后进到了BG1 的基极。Rc 是BG2 的集电极电阻,又是BG1 的上偏置电阻。R1、R2是BG2 的上、下偏置电阻,组成分压电路,把Usc 的一部分作为输出电压的取样,送给BG2 的基极,因此又叫取样电路 R2 上的电压Ub2:叫取样电压。DW和R3组,成稳压电路,提供基准电压输出电压的变化量Usc 是很微弱的,它对调整管的控制作用也很弱,因此稳压效果不够好,带有放大环节的稳压电源,就是在电路中增加一个直流放大器,把微弱的输出电压变化量先加以放大,再去控制调整管,从而提高对调整管的控制作用,使稳压电源的稳定性能得到改善。图5

6、-22 是带有放大环节的稳压电源电路。图中,BG1 是调整管,BG2 是比较放大管。输出电田变化量Usc 的一部分与基准电压Uw 比较,并经BG2 放大后进到了BG1 的基极。Rc 是BG2 的集电极电阻,又是BG1 的上偏置电阻。R1、R2是BG2 的上、下偏置电阻,组成分压电路,把Usc 的一部分作为输出电压的取样,送给BG2 的基极,因此又叫取样电路 R2 上的电压Ub2:叫取样电压。DW和R3组,成稳压电路,提供基准电压从电路路中可以看出,当输出电压Usc 下降的时候,通过R1 、R2组成的分压电路的作用,BG2 的基极电位Ub2也下降了。由于基准电压UW 使BG2 的发射极电位保持不

7、变,Ubc2 :Ub2,一UW随之减小。于是BG2 集电极电流Ic:减小,Uc2增高,即BG1 的基极电位Ub1增高,使Icl增加,管压降Uce1减小,从而导致输出电压Usc 保持基本稳定。BG2 的放大倍数越大,调整作用就越强,输出电压就越稳定。第一电 源网 如果输出电压Usc 增高时,同样道理,又会通过反馈作用使Usc 减小,保持输出电压基本不变。下面谈谈各元件的选取原则。前面已经提到,Rc是放大级的负载电阻,又相当于调整管的偏置电阻。Rc大,放大倍数大,有利于提高稳压器指标,但Rc过大会使BG2 和调整管电流太小,限制了负载电流和调整范围。通常Rc根据下列公式选取:Usrmin 为整流输

8、出的最小电压。Ic2可取13毫安。稳压管DW的稳定电压Uw,选择范围比较宽,只要不使BG2 饱和(即Uw比Usc 低2伏以下)均可。Uw取得大,取样电压可大些,有利于提高稳压性能。限流电阻R3通过的电流I3,应该等于DW的稳定电流,那应满足下述关系: 输入电压Usr 应大于输出电压Usc 38伏。Usr 过小,调整管容易饱和而起不到调整作用;Usr 过大,则增加管子耗损,并浪费功率。整流纹波小的,Usr 可取低些;纹波大的,Usr 应取高些。调整管BG1 的值要尽量大,为此可以使用复仓管。调整管的功耗也要足够大,应满足下式要求:Usrmax 为电网电压最高时的整流输出电压。放大管BG2 也要选

9、用值大的管子,以增强对调整管的控制作用,使输出的更稳定。在Usc 较大的稳压电路中,还应注意BG2 所能承受的反向电压,应选取的晶体管。分压电阻(R1R2)要适当小些,以提高电路性能。通常取流过分压电阻的电流大于放大管基极电流的5-10倍。分压比决定于输出电压Usc 和参考电压Uw,由下式决定:一般可先选定R1 或R2,再通过计算调整另外一只电阻器,分压比要选得大些,一般选0508。三、输出电压可调的稳压电源从上面电路可以看到,输出电压与基准电压之间的关系,是由分压电路来“调配”的。在基准电压一定的情况下,改变分压比,就可以在一定范围里改变输出电压。在R1与R2之间加接一个电位器W(见图5-

10、23),便可以实现输出电压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可调。四、用复合管做调整管的稳压电源在稳压电源中,负载电流Ifz    要流过调整管,输出大电流的电源必须使用大功率的调整管,这就要求有足够大的电流供给调整管的基极,而比较放大电路供不出所需要的大电流,另一方面,调整管需要有较高的电流放大倍数,才能有效地提高稳压性能,但是大功率管一般电流放大倍数都不高。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是给原有的调整管再配上一个或几个“助手”,组成复合管。用复合管做调整管的稳压电源电路如图5一24所示。用复合管做调整管时,BG2 的反向电流Iceo2将被放大,尤其是采用大功率锗管时,反向截止电流Icbo

11、比较大,并随温度增高按指数增加,很容易造成高温空载时稳压电源的失控,使输出电压Usc 增大。误差信号Usc 经放大加到BG2 的级基极来减少Ic人,可能迫使BG2 截止。为了使调整管在不同温度下都工作在放大区,常在BG1 的基极加电阻(R7)接到电源的正极(如图5一24)或负极。在温度或负载变化不大或全用硅管时,可不加这个电阻。R7的数值,可近似由下式决定:五、带有保护电路的稳压电源。在稳压电路中,要采取短路保护措施,才能保证安全可靠地工作。普通保险丝熔断较慢,用加保险丝的办法达不到保护作用,而必须加装保护电路。保护电路的作用是保护碉整管在电路短路、电流增大时不被烧毁。其基本方法是,当输出电流

12、超过某一致值时,使调整管处于反向偏置状态,从而截止,自动切断电路电流。保护电路的形式很多。图225是二极管保护电路,由二极管D和检图225 二极管保护电路测电阻R0组成。正常工作时,虽然二极管两端的电压上低下场,但二极管仍处于反向截止状态。负载电流增大到一定数值时,电阻RO上的压陷ROIe 加大,使二极管导通。由于UDUbe1RO Ie,而二极管的导通电压UD是一定的,则Ube1被迫减小,从而使Ie限制到一定值,达到保护调整管的目的。在使用时,二极管要选用UD 值大的。图226是三极管保护电路。由三极管BG2 和分压电阻R4、R5组成。电路正常工作时,通过R4与R5的压作用,使得BG2 的基极

13、电位比发射极电位高,发射结承受反向电压。于是BG2 处于截止状态(相当于开路),对稳压电路没有影响。当电路短路时,输出电压为零,BG2 的发射极相当于接地,则BG2 处于饱和导通状态(相当于短路),从而使调整管BG1 基极和发射极近于短路,而处于截止状态,切断电路电流,从而达到保护目的。第一节 学习要求1熟悉整流滤波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能估算电路元器件的参数。 2、掌握串联反馈稳压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输出电压及电压调节范围的估算。 3熟悉集成三端稳压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学习重点:串联反馈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和 集成三端稳压器的应用。 学习难点:稳压电路的应用设计。概述:在电子电路中,通常都需

14、要电压稳定的直流电源供电。小功率的稳压电源的组成如下图所示,它由电源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四部分组成。直流稳压电源的技术指标特性指标:输入电压、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出电压范围 质量指标:稳压系数、温度系数、输出电阻、纹波电压,它们的定义式为:其中稳压系数的定义是负载固定时输出电压的相对变化量与稳压电路的输入电压的相对变化量之比。温度系数ST是反映温度变化对输出电压的影响;输出电阻RO反映负载电流变化对输出电压的影响 ;纹波电压是指稳压电路输出端交流分量的有效值,它表示输出电压的微小波动。可见,上述系数越小,输出电压越稳定。单片机控制开关电源,单从对电源输出的控制来说,可以有几种

15、控制方式。 其一是单片机输出一个电压(经DA芯片或PWM方式),用作电源的基准电压。这种方式仅仅是用单片机代替了原来的基准电压,可以用按键输入电源的输出电压值,单片机并没有加入电源的反馈环,电源电路并没有什么改动。这种方式最简单。 其二是单片机扩展AD,不断检测电源的输出电压,根据电源输出电压与设定值之差,调整DA的输出,控制PWM芯片,间接控制电源的工作。这种方式单片机已加入到电源的反馈环中,代替原来的比较放大环节,单片机的程序要采用比较复杂的PID算法。 其三是单片机扩展AD,不断检测电源的输出电压,根据电源输出电压与设定值之差,输出PWM波,直接控制电源的工作。这种方式单片机介入电源工作

16、最多。 第三种方式是最彻底的单片机控制开关电源,但对单片机的要求也最高。要求单片机运算速度快,而且能够输出足够高频率的PWM波。这样的单片机显然价格也高。 DSP类单片机速度够高,但目前价格也很高,从成本考虑,占电源成本的比例太大,不宜采用。 廉价单片机中,AVR系列最快,具有PWM输出,可以考虑采用。但AVR单片机的工作频率仍不够高,只能是勉强使用。下面我们具体计算一下AVR单片机直接控制开关电源工作可以达到什么水平。 AVR单片机中,时钟频率最高为16MHz。如果PWM分辨率为10位,那么PWM波的频率也就是开关电源的工作频率为16000000/1024=15625(Hz),开关电源工作在

17、这个频率下显然不够(在音频范围内)。那么取PWM分辨率为9位,这次开关电源的工作频率为16000000/512=32768(Hz),在音频范围外,可以用,但距离现代开关电源的工作频率还有一定距离。 不过必须注意,9位分辨率是说功率管导通关断这个周期中,可以分成512份,单就导通而言,假定占空比为0.5,则只能分成256份。考虑到脉冲宽度与电源的输出并非线性关系,需要至少再打个对折,也就是说,电源输出最多只能控制到1/128,无论负载变化还是网电源电压变化,控制的程度只能到此为止。 还要注意,上面所述只有一个PWM波,是单端工作。如果要推挽工作(包括半桥),那就需要两个PWM波,上述控制精度还要

18、减半,只能控制到约1/64。对要求不高的电源例如电池充电,可以满足使用要求,但对要求输出精度较高的电源,这就不够了。 综上所述,AVR单片机只能很勉强地使用在直接控制PWM的方式中。 但是上列第二种控制方式,即单片机调整DA的输出,控制PWM芯片,间接控制电源的工作,却对单片机没有那么高的要求,51系列单片机已可胜任。而51系列单片机的价格比AVR还是低一些。 网友coocle曾发表他的看法:“单片机控制开关电源的缺点在于动态响应不够,优点是设计的弹性好,如保护和通讯,我的想法是单片机和pwm芯片相结合,现在的一般单片机的pwm输出的频率普遍还不是太高,频率太高,想要实现单周期控制也很难。所以

19、我觉得单片机可是完成一些弹性的模拟给定,后面还有pwm芯片完成一些工作。” 无独有偶,在电子电源综合区中有篇原创文章DPWM电路的研究,也是用数字电路输出PWM波直接控制开关电源工作。他是用CPLD再加单片机进行控制。众所周知CPLD的价格以及开发难度绝非单片机可比,那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原因如作者所说,由于单片机的PWM宽度小,导致精度低,不能满足系统的要求。作者又说,在这些情况下,应用片外PWM电路无疑是一种理想的选择。他选择CPLD芯片来实现PWM。我则建议:还是用开关电源原来的控制芯片来实现。不但价格低,而且容易实现单周期电流检测等保护功能。我们大可不必为数字控制而数字控制。 敬请版主

20、及各位朋友指正。 好,我去年曾看过一本杂志,很多专家都在讨论,到2004年,几乎所有的模拟电路都可以用数字电路替代,唯独有两个不能,一个就是POWER(电源),另一个就是晶振,所以电源,如果能单独用数字搞定,是不可能的,单片机在电源中只能起一个符助作用,如,显示啊,PWM调制,电压,电流,温度,环境,检测,然后控制指示啊,有,指示灯,LCD,LED,控制器,报警,控制马达转动啊,等等,如果要用单片机代替这些IC,3843,3842,TL494,是非常不划算的,现就一个单带I/O口的单片机也要二块多,再加一个晶振接近三块,还有就是单片机,供电电路不能相3843那样,我们必须给它一个精确

21、的稳定的电源电压,否则又会导致一些问题,很麻烦!单片机如果带A/D口,PWM口,目前市场最少也要三块多,加一个晶振就是接近四块了,单片机控制,有待着的单片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一种性能优良的家用逆变电源电路图            这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家用逆变电源电路图,材料易取,输出功率150W。本电路设计频率为300Hz左右,目的是缩小逆变变压器的体积、重量。输出波形方波。这款逆变电源可以用在停电时家庭照明,电子镇流器的日光灯,开关电源的家用电器等其他方面。 电容器 C1、C2用涤纶电容

22、,三极管 BG1-BG5可以用9013:40V 0.1A 0.5W,BG6-BG7可以用场效应管IRF150:100V 40A 150W 0.055 欧姆。变压器B的绕制请参考 逆变器的设计计算方法,业余条件下的调试;先不接功率管,测 A点、B点对地的电压,调整R1或R2使A、B两个点的电压要相同,这样才能输出的方波对称,静态电流也最少。安装时要注意下列事项:BG6、BG7的焊接,必须用接地良好的电烙铁或切断电源后再焊接。大电流要用直径2.5MM以上的粗导线连接,并且连线尽量短,电瓶电压12V、容量12AH以上。功率管要加适当的散热片,例如用100*100*3MM铝板散热。如果你要增加功率,增

23、加同型号的功率管并联使用,相应地增加变压器的功率。过电压保护的基本原理是在瞬态过程电压发生的时侯(微称或纳秒级),通过过电压检测电路对这个信号进行检测。过电压检测电路中主要的元件是压敏电阻。压敏电阻相当于很多串并联在一起的双向抑制二极管。电压超过箝位电压时,压敏电阻导通;电压低于箝位电压时,压敏电阻截止。这就是压敏电阻的电压箝位作用。压敏电阻工作极为迅速,响应时间在纳秒级。    过电压检测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当有过电压信号产生时,压敏电阻被击穿,呈现低阻值甚至接近短路状态,这样在电流互感器的原级产生一个大电流,通过线圈互感作用在副级产生一个小电流,再通过精密电

24、阻把电流信号转变为电压信号;这个信号输入到电压比较器LM393后,电压比较器LM393输出高电平,经过非门A输出的控制脉冲1控制电源回路,断开开关电源电路,启动备用电源。控制脉冲2送到单片机的中断中,单片机控制回咱启动A/D转换,采样过电压的瞬时值。 2.2 峰值电压采样保持电路峰值电压采样保持电路如图4所示。峰值电压采样保持电路由一片采样保持器芯片LF398和一块电压比较器LM311构成。LF398的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通过LM311进行比较,当Vi>V0时,LM311输出高电平,送到LF398的逻辑控制端8脚,使LF398处于采样状态;当Vi达到峰值而下降时,Vi<V0,电压比较

25、器LM311输出低电平,LF398的逻辑控制端置低电平,使LF398处于保持状态。由于LM311采用集电极开路输出,故需接上拉电阻。由过电压检测电路输出端送来的脉冲控制电路开关的导通,没有过电时采样电容放电,否则采样电路一直跟踪峰值的变化。    2.3 单片机控制回路单片机控制回路如图5所示。它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对过电压的瞬时值和峰值的检测、过电压次数的检测、电源输出电压和电流的检测,并通过键盘的操作显示出各个检测值的大小;同时通过485接口和上位机实现通讯,在有过电压的时候通过控制回路启动备用电源,实现对电源本身的保护。3 软件设计系统软件主要由主程序、键盘扫描

26、子程序、显示子程序和通信子程序等组成。图6是主程序流程图。主程序由初始化、看门狗置位、键盘扫描子程序、中断子程序组成。主程序主要进行分配内存单元、设置串行口等器件的工作方式和参数,为系统正常工作创造条件。在主程序运行的过程中,通过按键可以显示检测的各个量的值;同时在系统 过电压和干扰信号产生时,液晶显示屏会显示提示信息,使电源实现“透明”,便于电源的管理。在本系统中,键盘采用的是由P1口组成的3×3行列矩阵式键盘。由于键盘程序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所以具体过程不做介绍。   子程序中值得一提的是通讯子程序。为了实现与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MODICON系列测控系统的接口

27、,本系统选用了控制系统中较为通用的MODBUS协议进行通讯。电路中的运放TL084,可以用LM324直接代换,如果不用过流保护可以使用双运放5532/4558/LM358之类IC.取样电阻0.1欧的电阻要用5W或10W的, 一键飞梭可以用鼠标中间滚轮用的三脚元件改装,但要注意公共端.DAC0832的参考电压Vref是-5V. 调整管建议用铁壳封装的2N3055,也可采用TIP3055或C3182等大功率NPN管.如果需要输出较大的电流,则要相应增大散热片面积或采用CPU风扇强制散热.运放采用的正负12V可由另外一个小变压器供电. 请注意本图中的复位按钮画错了,同时MCU的EA脚应为高

28、电位(接+5V),不便之处请见谅.数控直流稳压电源-单片机与D/A转换接口电路应用实例D/A转换是将数字量转换为模拟量的过程, 在计算机实时控制系统中这一技术应用得十分广泛,掌握这方面的技术是单片机开发应用爱好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之一。本文通过“数控直流稳压电源”这一简单的实例,详细介绍AT89C2051单片机与DAC0832数模转换器接口电路的原理及其应用方法,可供单片机业余爱好者学习参考。电路工作原理本文介绍的“数控直流稳压电源”实际上是由单片机控制一直流输出电源,该电源能在输出512V的范围内按照0.1V的步进量连续可调,而且具有一定的带负载能力。据此,电路可设计成如附图所示,从图上可以看

29、出,电路主要由显示电路、D/A转换电路及电源电压输出电路三部分组成。显示电路用于显示电源输出电压的大小。根据电压输出范围及步进量要求,显示电路需要用三个数码管组成一个具有小数点一位、个位和十位的显示器。这三个数码管为带小数点的七段LED数码管。驱动这三位数码管,至少需要21条驱动线,为了节省CPU的I/O口线,显示电路采用CPU的串行口RXD和TXD通过74LS164进行输出口线扩展。74LS164是串入并出的8位移位寄存器,在脚所加脉冲的上升沿作用下,把、脚(一般并联使用)输入的串行数据锁存在并行输出端,通过这些并行口线驱动数码管的各字段。数码管选用共阳的E10501-GP,当74LS164

30、的输出端口某线为低电位时,对应的字段被点亮。D/A转换电路主要由AT89C2051 (CPU) 、数/模转换器DAC0832及HA17741运算放大器等元件组成。 AT89C2051的P1口作为数据端口与DAC0832的8位数据线相连。AT89C2051内含2K字节的ROM,无需外部存储器,因此选用它可使电路得到简化。本系统中,因为CPU的工作任务是单一的,而且数据传送的目标地址也是唯一的,因此,DAC0832采用直通的工作方式,该芯片的CS、WR1、XFER、 WR2四个使能端均与地相接处于有效状态,这种工作方式不需给DAC0832分配地址空间,CPU的P1口的数据变化直接反映到DAC083

31、2的输出端。DAC0832是一种典型的8位D/A转换器,内部为双缓冲寄存器即输入寄存器和DAC寄存器,WR1、WR2分别为该两寄存器的写信号输出端,ILE为输入锁存使能端高电平有效,CS为片选端,XFER为传输控制端,它和WR2共同控制DAC寄存器的工作状态。DAC0832有两个接地端AGND(模拟电路接地端)和DGND(数字信号)接地端,一般情况下,这两个地端均并联接地。DAC0832的D/A转换电路为倒T型R-2R电阻网络,故有Iout1和Iout2两个电流输出端,根据不同的电路组成,该芯片可以有两种输出模式,一种为电流输出模式,这种模式基准电压加在VREF端,由Iout1、Iout2输出

32、的电流经运算放大器相加后输出;另一种为电压输出模式,这种模式基准电压加在Iout1和Iout2之间, 模拟电压从VREF端输出。 本电路采用后一种模式, 其基准电压通过R2和LM336-5V组成的稳压电路提供, 基准电压值为5V。本系统中根据电源输出电压512V的要求,D/A转换电路须向受控电源提供双极性的模拟控制电压, 因此,电路需加HA17741运算放大器,并要求该运放接成差动输入方式。从附图可知,V6是受控电源的控制信号,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DAC0832输入的数字量的值即可获得不同的控制电压V6,进而可获得所需的输出电压值。这就是本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受控电源即电压输出电路实际上是由78

33、09三端稳压器和3DD15C大功率管组成。由于7809带负载能力较差,因此,需通过大功率管3DD15C进行扩展。本电路中,7809的地端(第脚)不是直接接地,而是与运放的输出端第脚相接。根据7809三端稳压器的工作原理可知,在其地端脚与V6相连之后,其输出端第脚的输出电压V3应该为它本身的稳值压与V6之和。即:V3=9+V6。由于电压输出电路通过3DD15C大功率管进行带负载能力的扩展,电源实际输出的电压是从该功率管的发射极输出的,因此,电源输出的电压其实际值要比V3减少一个发射结的电压降即.7V,所以电源输出的电压Vout=V3-0.7V=9+V6-0.7,由此可得出CPU的P1口输出的数字

34、Dn(也就是不同的DAC0832输入的数字量的值)与电源输出电压Vout的关系为:Dn=128(Vout-3.3)/5,这就确定了电源输出电压与CPU输出数字Dn的关系,这是编程的依据。按照0.1V的步进量,在512V的输出电压范围内,应该有71个Dn值。编程时,根据Dn的表达式可算出全部的71个Dn值,并将这些值从小到大顺序存在一张名为TAB1的表格中。要输出某一电压值,只要从该表格中查表取出与其相对应的Dn值, 并通过D/A转换电路即可得到所需的电压。在本电路中, K1、 K2为输出电压选择键,其中K1为“增加键”,该键每按下一次输出电压将在上一输出值的基础上增加0.1V,K2为“减少键”,其功能与K1键正好相反。程 序 设 计在本电路中, 由于CPU的工作任务是单一的,因此,程序的设计显得比较简单,供参考的源程序见本刊网站。源程序的工作过程为:系统上电复位后,默认输出9V电压,然后扫描K1、K2键,当K1或K2有键按下时,程序跳转至相应的按键处理子程序,经按键处理子程序处理后,再嵌套调用显示及输出子程序,完成显示与输出操作后返回主程序,继续扫描此两按键。从程序来看,电路的工作过程十分简单。但是在程序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应该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找出数字量Dn与输出电压的关系式,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