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训练课_第1页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训练课_第2页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训练课_第3页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训练课_第4页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训练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训练课 主编:张晓玉1.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一定是每一条食物链的终点 C.分解者都是通过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的 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2.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 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 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 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3.在沿海滩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高层芦苇茂密,

2、中、低层绿草如茵,大量的禽鸟齐聚其中,水下还分布着大量的文蛤、蟹、虾和鱼等。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芦苇、绿草属于生产者 B.文蛤、蟹、虾和鱼都是第二营养级 C.其生物群落只有垂直结构 D.生态系统稳定性与信息传递无关4.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态瓶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共含有三个营养级。若每个营养级每日每小时的耗氧量如图中曲线所示,则曲线a、b、c所反映的营养级依次是()。 A.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B.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 C.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D.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5.如图所示,A、B、C、D、E、F各代表一种

3、生物种群,下列对该图分析合理的是()。 A.该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 B.该图表示一个生态系统 C.若D种群为增长型年龄组成,则E种群密度将逐渐增大 D.图中C种群获得的能量占A种群能量的10%20%6.下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CBA B.种群B在第3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于A的增加和C的减少 C.B和A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一定自然区域内,A、B、C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7.下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种群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短期内

4、种群总重量增长率变化趋势的是()。A.绿藻上升 B.白鲢下降 C.水蚤下降 D.乌鱼上升8.下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其中各数字序号表达的含义分别为:生产者呼吸释放量;分解者呼吸释放量;消费者呼吸释放量;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总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表示 B.的量越小,说明该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 C.消费者同化作用的大小可用表示D.该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9.我国南方桑基鱼塘是低洼稻田挖深做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大大提高了系统

5、生产力,下列有关“桑基鱼塘”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能量的循环利用 B.该生态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雏形 C.该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 D.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不需要人的干预10.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交错连结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B.该图中只体现生态系统的两种成分,未体现的成分是非生物环境、分解者 C.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只有生产者绿色植物D.该食物网由7条食物链组成,鹰为最高营养级11.某同学通过分析蛇的食性绘制了如图所示

6、的食物关系。假如一条1 kg的蛇,4/5的食物来自鼠,1/5的食物来自蛙。按能量流动的最高效率计算,此蛇间接消耗的植物为()。 A.45 kg B.22.5 kg C.90 kg D.20 kg12.下图是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图中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能量的相对值 B.图中C所具有的能量为B的10%20% C.图中A表示流经初级消费者的总能量 D.图中A具有的能量大于B、C、D的能量之和1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便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 B.当一只狼捕食一只兔子,这只狼获得的能

7、量是兔子体内能量的10%20%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14.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 B.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 D.鱼类与藻类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15.下图是对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分析调查后的结果,甲戊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戊是分解者)。GP表示总同化量,NP表示净积累量,R表示呼吸

8、消耗量。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据图分析下叙述列正确的是(数值单位:105焦/m2/年)() A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可表示为甲戊乙丙丁B能量从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6%C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中约为7.3×107(焦/m2/年)未被消费者同化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图中所有GP之和16.某研究者想调查某菜地的一只菜青虫每天用于生长和发育的能量。他需测定的内容是()虫子吃的叶片的干物质量每天虫子粪便的干物质量每天该虫子水和二氧化碳的排出量每天该虫子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A BC D17.调查某生态系统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关系如下图所示。字母代表能量数

9、值,若能量传递效率是15%,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C0.15BBC0.15DCC0.15(ABDE) DBADE18.若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l、M2、M3和M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B.在一段时间内,若b种群数量增加,则a种群数量下降,d种群数量增加C.若Ml<5M2,则生态系统稳态将会遭到破坏D.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小19.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

10、食物网由_条食物链构成,猫头鹰属于第_营养级。(2)该小岛上所有的猫头鹰构成一个_。(3)在此食物网中,猫头鹰和蛇的关系是_。(4)对猫头鹰而言,从绿色植物获取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_。(5)流入食草的昆虫的能量,一部分在昆虫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 失了,另一部分则用于_。20.下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主要原因是。 

11、(2)图乙中,若A表示图1中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C表示。若图甲中营养级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3)由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  (4)若图甲中营养级、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食物关系如右图。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A 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 kJ(用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21.回答下列与生态学有关的问题:(1)某人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某水域生态系统后,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

12、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_、_、_的关系。(2)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种群甲乙丙丁戊重金属含量(g/Kg鲜重)0.00370.00370.0350.0350.34据表中数据绘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22.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天我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1)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0

13、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  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为是_KJ和_KJ。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草原的_锐减或丧失。(2)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_和竞争。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_只。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填“偏高”或“偏低”)(3)草原干旱时,兔摄取水分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_,引起_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14、增加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进而引起_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减少排尿量,以保持体内水平衡。23.下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y)。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图中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图中代表的能量主要以_形式贮存。(2)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_kJ/m2·y。(3)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为_。(4)试分析图中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顶位肉食动物随营养级的升高需要的有机物输入越来越多的原因_。24.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右图。某个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鼬,导致岛上鼠种

15、群暴发,随后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通过跳蚤使人感染。回答问题。 (1)该食物网中,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 条食物链传递给鹰,鹰所处的营养级为 ;兔与人的种间关系是 。鼠疫杆菌与人的种间关系是 。  (2)通常情况下,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 (大于、小于、等于)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斗争 (增强、不变、减弱)。  (3)生长在该岛上的蘑菇属于生态系统的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体内贮存的能量(能、不能)传递给植物。 限时作业34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解析: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捕食链是由生产者

16、和消费者构成的,生产者是起点,终点是处于最高营养级的捕食者,分解者不参与捕食链的构成。分解者有的进行有氧呼吸,有的进行无氧呼吸。蚯蚓不是微生物,但属于分解者;硝化细菌属于微生物,但不是分解者,而是生产者。 2.D解析:水稻、鸭、害虫、杂草等生物组成了生物群落,水稻、鸭、害虫、杂草等生物与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 3.A解析:文蛤、蟹属于分解者。生物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生态系统稳定性离不开信息传递。 4.D解析:由图示曲线可看出,a物种耗氧量随时间变化发生较大的变化,说明a可以放出氧气,为生产者;b的耗氧量大,为初级消费者;c的耗氧量最小,为次级消费者。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

17、者是第二营养级,c为第三营养级。 5.C解析:该图中缺少分解者,多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是群落,也不是生态系统。对于增长型种群,其种群密度将逐渐增大,E种群也会随之增大。图中B、C和F属于第二营养级,其能量之和占A种群能量的10%20%。 6.D解析:根据题图中三个种群个体数变化以及C是自养生物可写出食物链CBA,在第37年时间内B的食物C的减少和B的天敌A的增加导致B个体数下降。生物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A、B、C三个种群中缺少分解者,因此,不能构成生物群落。 7.B解析:花鲢减少,水蚤数量上升,水蚤捕食绿藻使其下降,白鲢食物减少,其数量下降,花鲢减少,乌鱼

18、大量捕食白鲢,也使白鲢数量下降。 8.A解析: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对应CO2的消耗总量,A正确。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分解者呼吸释放CO2量越多。是消费者呼吸释放量,占同化作用的一部分。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有有机物的积累,光合作用固定的CO2多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 9.B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不能循环利用。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小型的农业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需要人的干预。 10.C解析:食物网形成的原因是同一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据不同营养级;该食物网中未体现出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这两种成分;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

19、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此食物网由7条食物链交错形成,鹰分别占有三、四、五、六这四个营养级。 11.A解析:按能量流动最高效率20%计算,蛇生长1 kg需5 kg的食物,由于其食物的4/5来自鼠,1/5来自蛙,所以需4 kg的鼠,1 kg的蛙,而鼠生长4 kg需20 kg的植物,而蛙生长1 kg需25 kg植物,所以蛇间接消耗的植物为45 kg。 12.C解析:A具有的能量大于B、C、D的能量之和;图中A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13. . C解析:大象粪便不是大象所同化的能量物质。能量不能循环利用。14B15 C16 B17 A18D (双选)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

20、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碳元素以有机物形式从D传到A和F B.DABE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C.图中包含了7条食物链 D.B和F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和捕食AB解析:由图示可知,D为生产者,A、B、E为消费者,F为分解者,C为大气中的CO2,所以碳元素由D传到A和F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所以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DABE;因为F为分解者,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的环节,所以与B之间不存在竞争或捕食关系。 二、非选择题 15. (1)4 三、四 (2)种群 (3)捕食和竞争 (4)绿色植物鼠猫头鹰 (5)昆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16.答案:(1)4第三、第四

21、竞争和捕食寄生(2)小于增强 (3)分解者不能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和食物链及生物相互关系。(1)图中食物网中鹰的食物链有4条,鹰可以处于第三、四营养级;兔和人的关系既有捕食又有竞争,鼠疫杆菌与人是寄生关系。(2)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一般不会导致鼠的死亡,而鼬捕食鼠直接影响其数量,前者影响小于后者。大量捕杀鼬,使鼠失去天敌,种内斗争会增强。(3)蘑菇属于分解者,其内贮藏的能量不能传递给植物,植物利用的是光能。17答案:(1)太阳能(或同化固定的能量)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营养级高,可利用能量少(或营养级高的物种,往往体型较大)(2)同化固定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y&

22、#215;100%(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25A/(1+4x) 解析:(1)m1是输入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光能。m2是系统散失的能量,是热能。在能量传递中由于大量能量散失,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较少,位于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2)图乙中,若A表示图1中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摄入的能量有一部分未被利用(如粪便),b表示同化的能量,同化的能量去掉呼吸散失的,即是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C)。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为b,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为y,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b/y×100%。(3)由图乙看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设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m kJ,(m-mx)×1/5×1/5+mx×1/5=A,m=25A/(1+4x)。18【解析】本题考查了与生态相关的内容。(1)种间关系有竞争、捕食、寄生、互利共生。由于外来物种引起本地物种的生物多样性下降,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竞争、捕食、寄生的关系。(2)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营养级越高重金属含量越多,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